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2024-08-10

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精选10篇)

1.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一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

龙城中学:李文有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课程设计是课程领域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说白了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内容决定目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策略,在一般意义上与课程设计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目前阐述的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献很少,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目标中心思路(或称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所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其次,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三,它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不足:首先,目标模式的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着眼点是效率和准确,它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毕竟正确的科学应该是由信念、审美、个人的参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正是目标模式所难以包容的。其次,目标模式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第三,目标模式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这就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四、课程评价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体现人类行为的自觉性与反思,事实上,评价广泛渗透人类所有意识的活动中,课程评价如此,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

五、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课程评价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 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

(1)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 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2)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

(3)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 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 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方 案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课程方案在规划与设计、实施、实施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 过程,也是评价和改进课程方案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评价领域只注重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方案评价。

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而提出的。本文的叙述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方案评价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方案评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几种比较成熟、有效的评价模式,以此确认方案评价应该秉持的评价理 念,以及方案评价所涉及的要素。同时,通过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评价标准。这一部分为建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首先对课程方案进行分类研究,明晰校本课程方案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分析校本课程方案评价要素的特征,并尝试建构“多主体动态协同评价”的校本课 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模型。第三部分,主要关注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操作。根据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具体阐述不同的评价主体应该如何在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这三个阶段开展合理 有效的评价活动。为此,论文提供了一些评价策略、方法和工具,并附上一些相关的评价实践案例。第四部分,阐述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校本课程方 案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制度、人员上的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只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实践中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背后,原因无外乎:优秀教师不仅可以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 身以外的课程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2.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二

本系统是在已有高炉专家系统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在的条件以及新的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专家系统智能处理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可以将软件分成不同的模块并根据需求灵活配置相应的功能组件。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以面向对象和面向组件的软件工程思想为核心,根据设计模式的软件设计思想并充分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从现有条件的功能需求以及可以预计的需求出发,将系统设计成一个比较通用的易于扩充维护的新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准确率。

2 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根据系统新的需求,对系统进行更加优良的设计开发,提高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按照面向对象、面向组件的思想重新整合系统,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充分利用原有系统所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新方案。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模式,创建新系统,使系统依靠文档而存在。

3 高炉炉况评价系统

3.1 炉况评价系统的设计背景

高炉是钢铁企业的咽喉 , 必须为炼钢工序及时提供足够数量的合格铁水 , 此外它的能耗极大 , 高炉生产能耗占整个钢铁企业约60% , 因此它的有效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冶炼过程中的高产、低耗,对高炉炉况进行自动化判断就显得更为重要。本高炉炉况专家系统是总结了高炉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 , 采用Go-STOP系统的评分估计方法将指数化数学模型和专家知识结合起来对炉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操作指导,帮助操作员、炉长正确的做出操作决定 , 及时准确的判断和预报高炉炉况,以达到工艺优化、防止异常炉况扩展的效果,并且效果显著。

3.2 炉况评价模型的设计

炉况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的实质是对高炉的特征进行抽取。抽取出44个特征(亦称单项指数),再根据判别函数,将炉况分为好、注意、坏三个类别。炉况评价就是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进行模式分类。模式的识别方法主要有统计方法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大类。炉况评价模型是采用模式识别决策论法。炉况评价问题具有44维,将44维特征空间分成3类(“好”,“注意”,“坏”)。

根据判别函数中参数的表示不同,决策论方法也有几种。炉况评价是非参量决策法。非参量分类有许多种方法。当判别函数是线性函数时,其对应分类方法称线性分类(linear classifier)。炉况评价模型最后把GSN数值与两个界限值比较,得出综合判断,所以说,炉况评价是模式识别的线性分类方法。

高炉炉况评价模型可以看成是个特征空间为44维的三类线性分类器。且每个特征由实型指数变成离散型指数(0,1,2)或(-2,-1,0)。所以,对这个模型的参数学习不仅包括了权矢量,阈值的学习,还包括了将作为特征的单项指数的上、下界线值的学习。

3.3 炉况评价方法

首先对各个单项指数与各自的界限值进行三个范围内的比较,判断出“好”,“注意”,“坏”中的一个结果,再对各个单项指数进行分类判断,对各个类别进行三个范围内的判定,水准判断分成8种类别,变动判断分成4种类别,在系统中既要减少计算机的负荷,又要相应炉况突然的变化,最终炉况判定利用水准处理和变动处理结果,作为炉况最终判定的结果。

3.4 新高炉炉况评价系统的设计

新高炉炉况评价系统通过采用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得系统有了很好的控制扩充与维护。新高炉炉况评价系统的开发采用了C++ 语言,在开发设计运用的设计模式主要有Factory Method模式,该模式可以使系统的扩充变得非常容易,而且使代码变得非常容易理解简单,充分发挥了面向对象语言的作用。新系统的炉况评价部分主要有数据的预处理,单项指数判断、水准判断、变动判断、综合判断几个模块组成。

4 参数学习系统

本参数学习系统学习的是高炉炉况评价系统的参数。由于炉况评价系统是从离散的数据然后经过系统评价得出系统的模糊评价显示出来,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判断属于哪一类的数据。并且根据提供不同的专家意见求解出相应的界限值,根据获得的专家知识和原始数据,推断出相应的参数的界限值以及权值。系统根据机器学习的一些方法,选择相应的策略,本系统需要学习44个权值和122个界线值。按解决问题所需的领域特有知识的多寡,问题求解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知识贫乏系统和知识丰富系统。前者必须依靠搜索技术去解决问题,后者则求助于识别技术。由于本系统知识比较贫乏故采用搜索技术去解决问题,主要是采用抽取参数学习的启发式知识和综合运用多种启发式搜索方法。

本学习系统采用人工智能中的问题归约技术,将参数学习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题归约是人求解问题常用的策略,其把复杂的问题变换为若干需要同时处理的较为简单的子问题后再加以分别求解。只有当这些子问题全部解决时,问题才算解决,问题的解答就由子问题的解答联合构成。根据此可将本参数学习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的先后执行顺序有规定的,它们之间有时序关系。其执行次序如下 :

( 1) 单项指数权值的粗学习,是根据判别单项指数相关性而增减分配的权值。

(2) 单项指数界限值的粗学习,该学习采用孤岛驱动的方法。

(3) 单项指数界限值和权值的精学习,该学习利用抽取的参数学习的启发性

知识,综合利用并行的生成测试法及最陡爬山法。

(4) 分类指数的界限值的学习,该学习是使用高炉专业知识进行的。

(5) 水准、变动和综合判断界限值的学习。该子学习是根据通过分析模型及

有关文献得出的经验数据推导而来的。

5 结论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的炉况评价和参数学习两个系统的设计思想。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上看按照系统的长期维护性和扩充性考虑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开发。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保持了原有系统的功能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出现的问题、新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炉炉况评价与参数学习两个系统的设计。高炉炉况评价系统功能是判定炉况是否顺行还是异常,采用了类似Go-Stop系统的评价方法,把高炉炉况显示出来。参数学习是采用抽取的参数学习的启发性知识,主要有生成测试法、变形的并行生成测试法、最陡爬山法等,进行炉况评价模型参数的学习。

3.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三

摘 要: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现有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在评价环节缺乏系统性,并且无法有效满足高校微格教学评价的需求。根据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特点,并结合大量的文献分析,作者设计并实现了面向高校师范生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多元化、系统化评价功能,以及通过构建班级社区把传统的微格教学班级成功地“转移”到网络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微格教学评价的需求。

关键词:微格教学评价;学习系统;班级社区 ;高校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77-03

一、问题的提出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试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以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教学技能、技巧为主要目标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储备人才,对教学技能的要求非常严格,微格教学法是当代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先进教学方法,因此微格教学评价对于师范生十分重要。在高校中,师范生的微格教学呈现着多班级、分班级教学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师范院校在微格教室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微格教室规模有限,时间、地点的限制成为阻止微格教学有效实施的主要矛盾。师范生在微格教室录制完讲课内容后,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由于课时有限,许多学生的讲课内容无法得到教师细致的评价,甚至无法得到教师的评价,同学之间互评草草了事。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同学之间的互评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微格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评价不断更新、完善,传统微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是,现有的系统在用户管理环节、评价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即评价环节简单、单一,用户管理混乱。在评价环节,评价结果仅仅是简单的分等级,笼统的分等级不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等级高的沾沾自喜,却无法了解优缺点,就不能保持与改进;等级低的师范生无法了解等级低的原因,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进行微格教学的班级很多,现有网络微格教学系统的用户管理单一的因素导致系统无法同时面向多个班级。例如: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研究生何浩在其毕业设计中开发了一种基于在线视频标注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该系统应用了在线视频标注的技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在视频必要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指出缺点。尽管该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评价的环节依然沿袭“老路”,评分只是分成了9个等级,评分的环节过于简单;在用户管理上也没有提及,不能有效地面向高校各个班级。

为了解决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面向高校师范生的网络微格教学评价系统。面向高校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了评价系统评价环节的薄弱与用户管理的混乱,加强了评价环节的系统性和多元性,拓展了系统在高校中的使用范围,探索了新的评价模式和师范生在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在应用系统时使每个师范生用户之间都能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积极效果。

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设计思想与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必须能够满足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的需要,使高校的师范生能够有效利用该系统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高校师范生用户需求分析如下: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具有多班级的特点;用户需要对经典案例、专家讲座与师范生基础理论进行学习;师范生将教学技能视频上传、评价;对个人信息管理与评价结果进行反思;不同班级的用户之间进行交流、资源共享;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

本文根据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特点,设计该系统来满足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的需求。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用户采用班级社区的形式管理。二是提供公共社区,使不同班级社区的用户实现交流、资源共享。三是打破视频上传、评价的时间地点限制,实现评价的系统化、多元化。

因此本系统主要实现的目标如下:①本系统的评价是以班级社区为单位进行的,首先进行用户班级注册(班级名字、人数),然后进行班级人员分类注册(师范生、教师)。为避免他人注册,用户需要以真实姓名注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用户注册后将获得本系统的相关权限,未经注册的用户只能以访客的身份浏览公共模块的信息资源以及以访客的身份进行相应的评价。②师范生用户登录后可以进行视频的上传,按照任务要求对其他视频评价,并对自己的得分进行反思。教师用户登录后对师范生上传视频评价,并把优秀的视频放到公共社区让大家学习。③每个视频得到班级社区所有人的评价后,评分系统综合得分给师范生用户反馈结果。④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即可获得对资源管理的权限。系统管理员分为一级系统管理员和二级系统管理员。一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包括班级社区与系统公共社区上传的视频、文件的删除。二级系统管理员是由班级社区成员申请的,其权限是删除师范生用户上传到本班级社区的视频资源相关的评价信息。⑤本系统具有检索功能,通过输入关键字对需要的视频进行检索。⑥操作界面简单化、人性化。⑦建立公共社区,教师将优秀资源共享到公共社区内,师范生用户登录后可以浏览公共社区的资源,加强学习交流。⑧根据教学技能的分类采用相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多元评价。

2.主要功能模块

基于系统功能分析,将系统分为以下五个主要模块:资源模块、评分模块、上传模块、公共社区模块、个人信息模块。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1)资源模块

资源模块包括视频资源与基础理论资源两大类。视频资源包括上传视频、经典案例。基础理论资源包括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相关理论基础。

(2)上传模块

在线视频上传功能主要是针对师范生,师范生在登录系统后,将自己在微格教室录制好的教学技能视频上传到微格教学评价系统中进行网络上的系统评价。用户上传时,按照上传页面的提示,填写或选择上传视频的属性名称、类型、简介等。同样,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目标资源进行在线下载。

(3)评分模块

评分模块是微格教学评价系统的灵魂所在,系统的其他主要模块与功能也是为这一核心模块所服务的。为了方便师范生和教师对视频的评价,本系统将视频播放与评分放在同一页面。系统采用IE浏览器Windows Media Player 作为默认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的视频格式包括asf、wmv、avi、mpeg、dvr-ms等,因此在上传视频的时候,用户需要检查视频格式,如果不符合需要转化格式后再进行上传。本系统根据上传视频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量表(本系统采用的量表是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微格教学评价的量表,量表科学性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因此不同类型的视频在评价的时候就会进入与其类型相对应的播放评价页面。对于师范生、教师开放的播放评价页面包括板书技能类、导入技能类、多媒体教学演示类、讲解技能类、结课技能类、说课技能类、提问技能类、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类等九个,对于访客的播放评价页面为一个。页面主要由播放视频、视频作者和名称、评分说明、评价表四部分组成。

(4)公共社区模块

公共社区模块是本系统的亮点之一。公共社区模块包括推荐视频资源与班级社区的公告。推荐视频资源页面是不同班级社区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把具有正、反示范作用的视频、资源共享到公共社区,供其他班级社区用户学习、借鉴,有效加强了不同班级社区师范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班级社区公共页面是教师向班级成员发布信息的通道,师范生通过浏览公告得到教师传达的任务。

endprint

(5)个人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个人信息、评价结果、个人视频三个页面。个人信息包括了用户在系统中注册的相关信息——姓名、学号、班级社区等。个人视频页面整理了用户个人上传的所有视频,方便用户对个人视频的使用与管理。

评价结果页面整理了上传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由量表评分、评语两部分组成,其中量表评分是由教师、同学、自己按照比例评价而成;评语则列出教师、同学、自己的评价,其中既包括了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也包括了自己的反思。

3.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根据数据资源存储需要设计存储表——用户表、班级社区表、视频信息表、评论表。其中用户表存储了用户注册的信息;班级社区表存储了注册班级的信息;视频信息表存储了上传视频的信息;评论表存储了视频的评价结果。信息存储表通过主键相连,构成了系统数据存储网络。

4.系统开发技术

在系统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java web编程开发实现了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经典的Struts程序框架,服务器硬件采用hp Z420机型,软件采用myeclipse9.0、tomcat,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Struts技术、ADO.NET、AJAX、JSP、JavaScript、java。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采用JSP、JavaScript作为系统页面开发工具,通过ADO.NET实现数据的控制,使用java作为整个系统开发语言,使用AJAX实现数据交互控制。

三、系统开发

本系统有前台操作、后台管理两大部分构成,包含五大主要功能模块,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本章选择评价环节展开阐述。

系统的评价包含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上传视频的类型选择进入评价的页面,页面包括了量表评价与文字评价;二是本班级社区的教师、同学以及自身都需要对同一视频做出评价;三是用户自身查看评价的结果并反思。用户登录进入所在班级社区后,点击评分模块即可进入评价相关页面;视频评价的结果汇总可以通过个人信息模块查询。在评价环节,系统采用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在传统微格教学中采用的评价量表,量表根据教学技能分为九个量表,分别为板书技能类、导入技能类、多媒体教学演示类、讲解技能类、结课技能类、说课技能类、提问技能类、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类。当用户上传视频时,视频相关属性如视频名称、类型、作者等也随之存储在数据库中。进入班级社区后,用户可以在资源模块的视频资源中检索到本班级所有的上传资源及其属性。评价过程在系统的评价模块中进行,评价者将需要评价视频的名称、类型、作者以及视频地址分别输入,然后点击评价按钮即可进入类型相对应的评价页面。板书技能评价页面如图2所示:

视频上传后,需要得到班级社区的所有人员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在个人信息模块的评价结果页面,用户可以看到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根据系统权重设置,综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的总体得出最后结果,评语则全部列出。师范生通过浏览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晟.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 .

[2]张改勤.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社区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李凌云,吴鑫,陈维维,王海军,瞿文燕.整合播客资源的微格教学在线学习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3(6).

[4]何浩为.基于在线视频标注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陈金阳,刘道平,周焱,徐丽娇.基于AHP法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1(1).

[6]严瑾.基于Web2.0的微格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李小志,黎启龙,叶新东.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设计及其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

[8]刘禹,陈玲.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2013.

[9]南纪稳.量化教学评价与质性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1).

[10]张青,黄秀兰.网络时空中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编辑:王天鹏)

endprint

(5)个人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个人信息、评价结果、个人视频三个页面。个人信息包括了用户在系统中注册的相关信息——姓名、学号、班级社区等。个人视频页面整理了用户个人上传的所有视频,方便用户对个人视频的使用与管理。

评价结果页面整理了上传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由量表评分、评语两部分组成,其中量表评分是由教师、同学、自己按照比例评价而成;评语则列出教师、同学、自己的评价,其中既包括了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也包括了自己的反思。

3.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根据数据资源存储需要设计存储表——用户表、班级社区表、视频信息表、评论表。其中用户表存储了用户注册的信息;班级社区表存储了注册班级的信息;视频信息表存储了上传视频的信息;评论表存储了视频的评价结果。信息存储表通过主键相连,构成了系统数据存储网络。

4.系统开发技术

在系统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java web编程开发实现了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经典的Struts程序框架,服务器硬件采用hp Z420机型,软件采用myeclipse9.0、tomcat,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Struts技术、ADO.NET、AJAX、JSP、JavaScript、java。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采用JSP、JavaScript作为系统页面开发工具,通过ADO.NET实现数据的控制,使用java作为整个系统开发语言,使用AJAX实现数据交互控制。

三、系统开发

本系统有前台操作、后台管理两大部分构成,包含五大主要功能模块,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本章选择评价环节展开阐述。

系统的评价包含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上传视频的类型选择进入评价的页面,页面包括了量表评价与文字评价;二是本班级社区的教师、同学以及自身都需要对同一视频做出评价;三是用户自身查看评价的结果并反思。用户登录进入所在班级社区后,点击评分模块即可进入评价相关页面;视频评价的结果汇总可以通过个人信息模块查询。在评价环节,系统采用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在传统微格教学中采用的评价量表,量表根据教学技能分为九个量表,分别为板书技能类、导入技能类、多媒体教学演示类、讲解技能类、结课技能类、说课技能类、提问技能类、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类。当用户上传视频时,视频相关属性如视频名称、类型、作者等也随之存储在数据库中。进入班级社区后,用户可以在资源模块的视频资源中检索到本班级所有的上传资源及其属性。评价过程在系统的评价模块中进行,评价者将需要评价视频的名称、类型、作者以及视频地址分别输入,然后点击评价按钮即可进入类型相对应的评价页面。板书技能评价页面如图2所示:

视频上传后,需要得到班级社区的所有人员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在个人信息模块的评价结果页面,用户可以看到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根据系统权重设置,综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的总体得出最后结果,评语则全部列出。师范生通过浏览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晟.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 .

[2]张改勤.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社区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李凌云,吴鑫,陈维维,王海军,瞿文燕.整合播客资源的微格教学在线学习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3(6).

[4]何浩为.基于在线视频标注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陈金阳,刘道平,周焱,徐丽娇.基于AHP法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1(1).

[6]严瑾.基于Web2.0的微格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李小志,黎启龙,叶新东.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设计及其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

[8]刘禹,陈玲.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2013.

[9]南纪稳.量化教学评价与质性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1).

[10]张青,黄秀兰.网络时空中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编辑:王天鹏)

endprint

(5)个人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个人信息、评价结果、个人视频三个页面。个人信息包括了用户在系统中注册的相关信息——姓名、学号、班级社区等。个人视频页面整理了用户个人上传的所有视频,方便用户对个人视频的使用与管理。

评价结果页面整理了上传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由量表评分、评语两部分组成,其中量表评分是由教师、同学、自己按照比例评价而成;评语则列出教师、同学、自己的评价,其中既包括了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也包括了自己的反思。

3.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根据数据资源存储需要设计存储表——用户表、班级社区表、视频信息表、评论表。其中用户表存储了用户注册的信息;班级社区表存储了注册班级的信息;视频信息表存储了上传视频的信息;评论表存储了视频的评价结果。信息存储表通过主键相连,构成了系统数据存储网络。

4.系统开发技术

在系统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java web编程开发实现了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经典的Struts程序框架,服务器硬件采用hp Z420机型,软件采用myeclipse9.0、tomcat,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Struts技术、ADO.NET、AJAX、JSP、JavaScript、java。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采用JSP、JavaScript作为系统页面开发工具,通过ADO.NET实现数据的控制,使用java作为整个系统开发语言,使用AJAX实现数据交互控制。

三、系统开发

本系统有前台操作、后台管理两大部分构成,包含五大主要功能模块,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本章选择评价环节展开阐述。

系统的评价包含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上传视频的类型选择进入评价的页面,页面包括了量表评价与文字评价;二是本班级社区的教师、同学以及自身都需要对同一视频做出评价;三是用户自身查看评价的结果并反思。用户登录进入所在班级社区后,点击评分模块即可进入评价相关页面;视频评价的结果汇总可以通过个人信息模块查询。在评价环节,系统采用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在传统微格教学中采用的评价量表,量表根据教学技能分为九个量表,分别为板书技能类、导入技能类、多媒体教学演示类、讲解技能类、结课技能类、说课技能类、提问技能类、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类。当用户上传视频时,视频相关属性如视频名称、类型、作者等也随之存储在数据库中。进入班级社区后,用户可以在资源模块的视频资源中检索到本班级所有的上传资源及其属性。评价过程在系统的评价模块中进行,评价者将需要评价视频的名称、类型、作者以及视频地址分别输入,然后点击评价按钮即可进入类型相对应的评价页面。板书技能评价页面如图2所示:

视频上传后,需要得到班级社区的所有人员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在个人信息模块的评价结果页面,用户可以看到视频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根据系统权重设置,综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的总体得出最后结果,评语则全部列出。师范生通过浏览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晟.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 .

[2]张改勤.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社区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李凌云,吴鑫,陈维维,王海军,瞿文燕.整合播客资源的微格教学在线学习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3(6).

[4]何浩为.基于在线视频标注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陈金阳,刘道平,周焱,徐丽娇.基于AHP法的微格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1(1).

[6]严瑾.基于Web2.0的微格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李小志,黎启龙,叶新东.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设计及其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

[8]刘禹,陈玲.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2013.

[9]南纪稳.量化教学评价与质性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1).

[10]张青,黄秀兰.网络时空中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编辑:王天鹏)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篇四

学习总结

朱加鑫

2009年8月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

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在评价功能上,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在评价内容上,从单纯知识、技能评价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察。在评价对象上,从单纯评价学习结果到同时评价学习过程。在评价标准上,从整齐划一到多样化、个性化。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评价主体

5.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五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本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17-18周,由袁英贤老师、典平鸽老师共同负责0224131班环境科学专业,为期2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指导工作。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性一环,学生是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讲解完成后,有目的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的编写练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既是他们学习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课程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计划书的制定、实际任务书的下达、设计指导书的编写、设计计算书的完成及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拟议中的《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课程设计“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真做”的方式,来完成本次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通过本学期课程设计实践和指导,对本次的课程设计总结如下:

通过本次的《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实际工作过程。尽量使学生在做报告书的过程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已知的资料内容收集相对容易些,有些无法知道或无法收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假设其条件或是近似的资料来进行按已知资料,进行设计编写。掌握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工作的程序,及有关的要求。重点的掌握了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写要点。学生根据教师编写好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指导书进行编写。查阅有关的资料,环境的现状监测,收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筛选,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的选择等等。同时对无法收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设计,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资料。最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完成《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通计初步掌握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编写的要点、工作程序。对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了一个了解,达到了本次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讲学生们能够认真的负责的完成交给的任务,熟练了环境过这次的课程设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使学习到的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但个别同学对整个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一次做环境影响报告书掌握不准此项工作的重点。另外由于时间和技术条件,技术资料的缺乏,没有全面的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过程和重点内容,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熟练和进一步的掌握。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加强老师的学习,提高认识,严格要求,使此课程设计的任务完成的更好。

2016年1月

6.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篇六

与学习评价工作综述

根据教育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规范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2007年招生培养第一届本科学生以来,学院建设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自评报告于后,请专家组考核验收和审核,提出进一步整改意见。

一、教学改革概况

------2007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咨询方向本科专业(2012年改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2008年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2010年开办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本科专业,2011年开办小学教育(特特殊教育方向)本科专业,同年开办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方向)本科专业。2007年开办本科专业以来,教育系升格为教育学院,成立教育系、心理系、学前教育系,2014年新增学前艺术系。制定并逐渐完善了各专业建设制度,制定了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各教学系专业建设提供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科学研究规划等内容的专业规划,为学科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据可依的指导性文件。修订完善了各专业课程方案,为学科专业优势的建立和专业特色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依据。

-------2007年以来,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调研活动,根据社会需要和教师队伍实际招生,现有本科生1737名。学院“十二五”规划内部规模控制在1400名以内,已经超额完成规划任务。2010年至2012年,重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2010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每年招生200名,4个年级规模控制在800名。坚决保持学前教育的音乐、美术、游戏课程技能训练特色,适当加强教育理论课程,积极争取音乐、美术、游戏设备更新,把学前教育专业办成了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特色专业。保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咨询方向招生同时,2011年招生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方向)第一届本科生,适度扩大招生数量,使心理学专业规模4个年级控制在200名左右,调整课程计划,加强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治疗、心理辅导、人力资源开发等应用技术教育课程,适应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促进学生就业。积极发展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稳定招生规模,总规模控制在300名。强化小学教师培养中的小学各科教学法、三笔字、普通话、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技术等教师技能训练。认真探索特殊教育专业的开办模式,设立小学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适时申报发展特殊教育专业,为甘肃省特殊教育培养师资,规模控制在100名以内。-------学院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思想品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熟练、创新意识较强、身体心理健康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特殊教育、中学教育师资和应用型心理学社会服务人才,把学院建成横跨三个学科门类四个一级学科的多科性学院,成为体现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中学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域文化社会心理学研究基地、全校中学教师教育课程中心,全校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服务中心。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科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方案,其中小学教育专业突出教学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专业突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和心理辅导咨询的结合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突出艺术教育和技能训练特色,应用心理学专业突出人事心理测评服务特色。各个专业系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注重身体心理保健、创新意识培养、应用技术训练、专业知识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2007年-2014年,学院认真研究新课程体系建设,根据需要修订课程结构和标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使课程内容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系学、心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等各系立足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四次修订课程方案,六次组织教师编写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保持传统优势,顺应时代需求,统筹安排各相关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衔接,本科专业选用的教材多为版次较新的国家级教材或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版本。同时积极鼓励教师争取国家级教材编写任务。2008年以来,沈建洲教授的《手工基础教程》、《幼儿园实用手工》两本教材两次被列入全国“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顺利出版使用。

--------学院积极张扬体现主体性、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术理论课程少而精,实践活动课程开放化。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和考试形式的多元化,摆脱单纯的笔试和闭卷考试模式,形成按照课程性质、内容、目标选择考试形式的机制,实现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统一;推进课程标准规范化、教学方案个性化、教学过程多样化、教学评价人性化。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师性格,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本科班级多媒体教学课程达到本科课程的70%。认真探索双语教学形式,提高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整体素质,适应未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需要。心理学、教育学2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刘淑红等申报的《中外教育史》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正在组织实施。

---------学院按照学校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各个专业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践性课时都占35%以上。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启发式、参与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心理系学生通过心理实验、专业实习、心理咨询、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教育学系除了教学实习外,通过组织教育见习去中小学听课、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每年按届举办校园艺术周活动,成为校级品牌教学活动,制定了五项技能考核办法,规定考核结果与毕业证书挂钩。小学教育专业也制定了五项技能考核办法,利用实习试讲阶段的活动,对三笔字、普通话、教案设计、实际教学技能进行考核,凡是考核不通过者不得参加实习,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直到达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须经常性到学校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和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见习,以提高应用技能。

------学院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成立“兰城”品牌的系列社会团体,即兰城心理学社、兰城教育学社、兰城特教学社、兰城管理学社、兰城艺术学社,分别开办了兰城心理报、兰城教育报、兰城特教报、兰城管理报、兰城艺术报,通过这些学社活动和报刊编辑发行活动,比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交际能力、编辑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唱《口弦轻轻吹》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教师指导的美术作品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16名学生的课题获得学校团委立项,3项课题成果获得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省级奖。-------学院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实习过程中学院依据《教育学院教育实习教学大纲》,有效组织了教育实习工作,使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在明确教育实习的意义、目的、任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育实习的要求、方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经过周密的组织,学院4届学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顺利开展,实习生得到了实习基地教师的肯定和好评。

------教育学院心理实验室筹建于2003年,至今固定仪器设备总值约20万余元,各种心理仪器70套件。现有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专业学生人数,人均2平方米。主要用于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心理学》教学。同时,也为师生进行心理学专业的研究提供服务。每年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累计约200人左右(包括其他专业的学生)。现有实验教学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3人。有本专业规定的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实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各类表格(实验教学进度表、课程表、实验教学记录等)。实验开出情况:实验项目开出率90% ;实验学时开出率100%。实验室开放时间,每年约120天以上(含学生论文、教师科研项目等)。

-------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制度健全,教研活动气氛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以教师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为依托,学院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认真按照章程,为教学科研提供审议、咨询、参谋职能。孔庆浩教授、夏艳萍教授为带头人的学前音乐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孔庆浩教授、夏艳萍教授、沈建洲教授、李兰芳教授、王丽娟副教授等完成的《学前教育专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成果获得2012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王汝峰研究员、王小卫副教授、李梅讲师等完成的《思想政治教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2012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王爱兰教授、王晓丽副教授、王小卫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2006年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王晓丽副教授主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成果2007年获兰州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王爱兰教授主持完成的公共心理学本科课程2009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获学校第一名。学院前院长王爱兰教授、副院长夏艳萍副教授获得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张玉堂副教授在2008年兰州城市学院第一届教学名师评选中获得教学名师称号;刘锦涛讲师在2008年全校公开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6年以来,张海钟教授、夏艳萍教授、海存福教授、陈婷副教授、蔡兆梅副教授等9人被评为兰州城市学院第一、二、三届学术带头人。2006年以来,张玉堂副教授等6人被评为兰州城市学院第一届教学科研骨干。8年来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9篇。2006年教育学原理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以来,3个教研室被学校评定为优秀教研室。这些教学成果及教学荣誉为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学院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4名,总支书记1名,总支副书记1名,其中3名院领导直接负责教学管理,设有东校区教学科,专门负责教学管理。2010年以来,学院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3名,其中1名负责东校区教学管理,1名负责西校区教学管理,1名负责全院教育实习、实验室、设备、图书等管理。院长直接负责教学研究。原教学科整合到办公室,有8名教学辅助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爱岗精业,结构合理,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形成稳定、健全、高效、服务的教学管理队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

-------教育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逐年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2007年以来制定、修订了相应的教学管理文件14个,使教、学、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做好学期开始(制定学院和各系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督导计划,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学期中(开展教学检查)、学期末工作(开展考试、阅卷等收尾工作及教学总结与反馈)的常规管理。

--------学院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全面系统监控,实行教学质量有效地监督、检查、指导,强化学院内部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了听、评课制度,使公开教学常规化;实行院领导、系主任、授课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听课方式采用指定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听课范围每学期视具体情况而定,绝大多数为年轻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具体听课、观课内容包括进入课堂听课、检查教案及教学进度、教师授课日志、课堂笔记以及作业等。听课之后及时组织教师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每学期组织各系选出一名教师在全院进行公开教学,并对公开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公开教学,不仅展示了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更主要的是可以激发其他年轻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2007年10月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经过三次换届,改革为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都有教学督导工作计划。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反馈等形式教学检查和教学指导。教学督导小组成立的第一次活动就是组织东西两校区进行了共15次的集中听课,90余人次的分散听课,总计听课次数超过80人次。听课对象既有工作2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有即将升入高一级职称系列的中青年教师,也有刚刚跨入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2008年,学院教学督导小组组织两校区集中听课7次,分散听课70余次,总听课次数达118人次。2009年以来听课密度更大,每年总听课次数达到139次。通过教学督导工作的良好开展,一是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院教师整体的教学情况,为今后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检查结果的反馈,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院始终注重发挥教学系的作用,制定系主任工作职责,完善系一级教学管理。系主任的职责一是要在每学期开始分别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督导计划,安排期中教学检查,做好学期末考试、阅卷等收尾工作及教学工作总结。二是负责制定、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以及每学期的排课和教材征订工作。三是协助学院负责安排督查本系教师的备课、上课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并组织好期末考试的出题、阅卷与试卷的装订工作。学院要求各系每学期都要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学院认真组织学生评教活动,及时反馈评教结果。各级教学管理文件保存完整,查阅方便。学院领导、系主任听课次数达到规定学时,教学计划执行严格,调课制度执行严格。

7.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七

一、网络课堂学习的优势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更加突出讲解重点

网络课堂学习因为其独特性所以对学生的自主性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因为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的公共学习,所以学生在过去的课堂中的依赖性也会有所降低。他们会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难题将视频反复播放,这是过去的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在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与回顾上,网络课程学习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当然这一切是要在学生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作保证的。

(二)网络课程学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过去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主动问个问题可能需要犹豫很久。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上胆怯、害怕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但是如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话,学生看见的只是老师制作好的视频,再加上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基本都有互动留言的版面,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及时处理。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的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很强的敏感度。这一系列的因素放在一起,那么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的交互性,肯定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所没有的。

二、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改变过去的教学结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这是我们将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之一。其次,网络课堂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的碰撞,这对于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它督促我们对于过去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这项新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网络课程学习的重点以及优势才能对过去的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推广网络课程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本身就是对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综合素质的考验!

三、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的讨论

(一)完善的网络技术支持

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完善的网络技术支持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证万博服务器与互联网站点的连接正确,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我们需要评定教学方案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能够提高原有课堂的互动性。在视频当中运用的多媒体展示课件能否真正表达清楚教学的重点,这是我们首先需要保证的。

(二)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考核要具有针对性,要看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引入课程教学之后的整体学习效果,以及网络作业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如果有必要老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监测。还有就是在引入网络课程这一元素之后,对于遇到的难点学生是不是能够主动进行信息检索,这项评价标准是脱离课程目标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很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旧的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主人”的角色,整个过程是不会按照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因为视频是事先制作的,在学生水平不一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接受知识之后加工处理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能力强的学生这个时候会自己解决好有困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稍弱的学生就只能寻求老师的及时讲解了,所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应该是评价体系的关键。

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两者究竟该如何结合,这也是我们对该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以上根据笔者日常的工作经验对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目前的现状有所贡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从发展自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针对网络课程的探索工作也是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如何将网络课程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怎么样保证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一个评价体系来保证的。针对网络课程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为研究方向,对以上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工作状况有所贡献。

关键词:网络课程与课堂学习,结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严巍.网络课程辅助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3.

8.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篇八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类型

(一)以课文为生发点,在拓展中确立综合性学习的课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可应用于所有学科教学中。有些教材内容非常适合于运用综合性学习,可以延伸、拓展到课外或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探究的课题。

1.教材内容质疑式。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从疑问的火花中捕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清清的溪水》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大象刨坑,野猪栽树;大象培土,野猪浇水”提出了质问:“老师,我在电视“动物世界”里看到野猪爱用嘴在土里拱来拱去,大象则喜欢用长鼻子吸水喷水,卷起树木。是不是课文写错了?”这时教室里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于是教师对大家说:“对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你们想不想课后作进一步的研究?”就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产生了。

2.课文内容拓展式。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如学了《胖乎乎的小手》,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以前做过什么,现在做了什么,将来还要做什么;接着夸夸自己的小手;再画画自己的小手;最后写一写自己的小手。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可开展关于邮票齿孔的研究,研究邮票齿孔的发明、邮票齿孔的变迁、邮票齿孔的种类、性质、用途等。

3.主题归类探究式。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如围绕课文中对眼睛的描写,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积累。如以下题目:

课本中的春、秋、雪、花、草……

课本中的教师、英雄、科学家……

课本中的开头、结尾形式……

(二)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话题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课题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形形色色的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寻找适合于学生探究的课题。

1.生活趣闻专题探究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阅读、研究。教师要鼓励学生细细观察,多多思考。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如参观了水晶城后,学生对水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确立了“浦江的水晶”这一探究课题;游览了塔山公园后,确立了“中国塔的文化”课题……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例如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报纸、杂志上面的内容,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时事等进行思考、筛选,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2.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类。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恰当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交通拥挤情况调查、儿童肥胖情况调查、小学生课外读物选择情况调查……此类学习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关注生活。

3.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类。如利用少先队开展自理活动、家务劳动等,设计“走向生活,我来当家”主题系列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一封倡议书,倡议学生给自己拟订一个当家的计划,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下当家实践的日记,举行小当家技能展示会、知识竞赛、作文展评等一系列活动。又如环保月“六个一”系列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发一则现代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考察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考察报告等,形式不限)、编一份环保小报。这样的系列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及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步骤一般可概括如下:

9.展示设计课程学习总结 篇九

展示设计是一门多位空间的综合艺术设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它囊括的内容更加了解,它的定义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效果,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

展示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空间的规划,光影声色效果等等,通过这个课程也理解之前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课如二维三维练习都是这个课程的基础,通过展示设计课程老师的讲解以及一些案例的分析介绍,使我更加了解这个专业的方向,也了解到专业方向的多样性,同时学习到很多与会展业相关的知识。简单的理解,展示设计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展览会,博物馆,商业空间等都是一种需要展示的空间,分析一个空间,了解产品的特性,才能做出最合适的设计,通过造型,材质,光影的效果营造出一个与品牌展品符合的展示空间,能更好的把参展人的眼球吸引过来,即使产品可能不出名。

现在展示空间的手法各异,展示形式也是不定化的,通过学习,我想我们应该在固定的基础上应该再做出一些创新,如利用新型的材料,或者是新型的排列手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其实都可以推陈出新的。同时在这个课程里,我也了解到在当代设计更应该注意到环保以及节约成本的问题,展示空间一般都是流动性强持续时间短的设计,不像是室内设计一样是一个长时间使用的空间,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轻便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注重环保节省人力物力,作为设计师以后还可以才材料上的使用多做创新。

老师在展示设计课程方面,让我们对很多问题做出了分析,借此机会也浅略的了解了中外会展设计的差别,知道了我国目前的会展业现状以及国外会展业的一些优点以及发展历史,通过这些练习也有了自己的对展示设计这个专业的思考以及感悟,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受益匪浅的,这次课程丰富了专业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理念,对未来设计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设计理念会被商业化,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风格,并且会在未来的设计有机会中展现出来自己想要的设计效果,这样就足够体现了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价值了。

最后这个作业的制作其实我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一个有限的长条形的空间内,设计的思路总是有些受到限制,设计的方案更改过很多次,思路经过长时间的混乱才确定出最后的方案,还有在材质的配置上,很难预想到整体效果,所以花了较多的时间调整材质,在这次作业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

10.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与思考 篇十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着力倡导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改进;而不是为了鉴定,考核;更不是为了选拔,淘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随着“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的不断强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了评价中日益受到关注的内容之一。自主学习不可争议的成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将直接影响对教学评价的结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义 评价要素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我国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究中促进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输出和学生的接受为主要特征,这样的教学对在短时间内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效率比较令人满意,但在极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本源感知,同时也忽略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这样做的结果是违背了人的自然意志。将泯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后果以丧失创新意识为代价。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1、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自然意识。自主以遵从自然为前提,传统教育思想下,以教师的意志等价于学生的意志为依据,把学生主观意志的服从作为教育成功的范例,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意志传给学生,或者要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在加班加点中进行周密的强化训练,教师的只是显得至高无上。教师在无意之间违背了人的自然意志,现实告诉我们,凡是违背自然的东西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譬如,随着年级的升高厌学生逐步增多的现象,在教师尽心尽力苦教的条件下差生层出不穷。教育在给人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自由,没有了自主哪还有自由。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同于成人的认识规律,人的一般认识过程是:具体---一般---抽象---再回到具体之中。宏观的看中学生处于整个认识的第一阶段,及从具体到一般。是以归纳为主律的。成人则以演绎为主律,及从一般到抽象。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将导致学生的学习远离了具体事务,因为没有自身的亲历也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的结果大多是死记而不能把握它。

3、重视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认知与情感总是复合在一起的,所有的认知都是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学生自己发现的只是具有生产性,他就会为自己的生产而感到快乐兴奋,他就会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的用知识。如果没有了自主,何谈发现知识的快乐!

4、体现以人文本价值观。自主学习是依靠学生自身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在于外部地位,更在于内部自然和潜能的发挥,教育的价值才能归结到学生身上。即以人为本。

5、极大的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管学生面对的是人类已有的文明,他是否发现都已客观存在。但直接接受与活动获得却又截然不同的意义,活动获得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体验。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的要素

(一)、自主学习意识的评价

在教学中要较好地运用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充分体现以下几种意识:

1、目标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的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这种目标的适度要求下,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体现学习目标。只有树立目标意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同步提高。

2、主体意识。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3、问题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首先,教师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由原来的被动提问转变为主动提问,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分析教材,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4、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只要有这种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树立起来,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5、方法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6、总结意识。学习过程,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如自己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方法;同学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教师点拨、纠正、补充、精讲的新知识和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每上完一节课,学完一个单元、一册课本都要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学习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自主学习策略的评价 在自主学习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评价: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

2、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3、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4、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珠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

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际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上一篇:对学校工作建议怎么写下一篇:小年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