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2024-08-09

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通用6篇)

1.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篇一

潞城市职业高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吮(shǔn)吸

菽(shū)粟

战栗(nì)

裸(liǔ)露 ....B、单薄(báo)

黯(ān)然

濡(rú)养

嵌(qìn)合 ....C、回溯(sù)

雾霭(ǎi)

寰(huán)宇

混淆(xiáo)....D、琴弦(xián)

粗糙(zāo)

瞳(tóng)孔

翱翔(qiáng)....

2、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啃噬心灵(咬)

梦寐以求(醒来)...B、怨天尤人(责怪)

苦思冥想(深沉)..C、和睦相处(友好)

偃旗息鼓(放倒)..D、绰有余裕(宽绰)

杀一儆百(使人警醒)..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附丽,依附)

B、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濡养,滋润供养)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炫耀,夸耀)..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啃噬着我们的心灵。(啃噬,吃)..

4、下列汉字在《新华字典》中查找的方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岳”,查音序“Y”,音节为“yue”;部首为“丘”,除部首外3画。

B、“莲”,查音序为“L”,音节为“lian”;部首为“艹”除部首外6画。

C、“衷”,查音序为“Z”,音节为“zhong”;部首为“衣”,除部首外4画。

D、“伎”,查音序为“Z”,音节为“zhi”;部首为“亻”,除部首外4画。

5、下列句中,只表示一个意思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作为演员,一定要演好戏。B.他看你不在家就回去了。C.我见到他时才六岁。D.小张和小王的哥哥来了。

6、下列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横渠四句》——冯友兰——哲学论文 B《我为什么活着》——罗素——序言 C《汉堡港的变奏》——柯岩——报告文学 D、《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散文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B、书架上放着许多工具书,其中有词典、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等。

C、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D、他虽然没上过学,但是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8、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发现了,接着发现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比喻)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C、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借代)D、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夸张)

9、下列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A.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B.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C.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我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D.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再等一等。

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重要》一文,围绕“我很重要”这个中心,广泛取材,使全文的语言像颗颗珍珠被“我很重要”这根红线串联起来了。B、《沁园春 长沙》一词上阕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下阕则抒发革命豪情,全词情景交融。

C、《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在提出论题“认真考虑选择职业是青年的首要责任”之后,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有破有立的论证方法。D、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平平淡淡的娓娓而谈,如诉家常,没有情节起伏地向读者叙述主人公苏珊的故事。

二、默写(每个2分,共10分)

1、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3、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三、书写(10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阅读理解(共14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â)飞舟!

1、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诗人眼中秋景的特点么?(4分)

——————————————

——————————————

3、词中承上启下的一句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阕所写的“同学少年”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6)

(一)小作文(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封应聘书。

王明是新南职业教育中心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09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在新南市几点设备制造公司顶岗实习半年期间,工作勤奋,能较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在新南市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王明还获得数控床操作比赛的第二名。2009年7月,王明《新南日报》的招聘广告得知,该市恒远机床厂招聘数控床操作工,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他想应聘这一工作岗位。

请你用王明的名义给恒远机床厂写一封应聘书。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和用用语符合应聘书的要求。

(二)大作文(30分)

从下列各选项中任选一项,根据要求作文。1、以“我们的校园”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2、以“童年的小伙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表达亲情的散文。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规范;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文面整洁;无错别字。字数600左右。

2.《毛邓三》期末学习思考题 篇二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特征是什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6、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7、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怎样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要求是什么?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从生死存亡高度认识党群关系有何重大意义?

2、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网络营销期末重点思考题 篇三

第一章网络营销概述P26 2.简述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P11-13 概念:从狭义上讲,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体从事的营销活动,强调互联网在整合营销中的商业价值;广义上来讲,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为实现总体经营目标,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开展产品服务等一系列营销活动的总称。

特点:跨时空营销、个性化营销、交互式营销、低成本营销、多媒体营销、成长性营销、整合性营销、技术性营销、极强的实践性。3.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哪些优势与不足。答:优势:(1)广阔的经营空间(突破空间限制)(2)全天候的经营时间(突破时间限制)(3)成本低廉(无店铺、低库存)(4)精简化的营销环节(5)便于个性化营销(6)提高购物效率。

不足:(1)大件、生鲜商品不适合网上营销。(2)高度依赖网络。(3)安全风险大。

第二章网络营销战略P44 2.简述ESP战略模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网络营销环境的分析(通常是SWOT分析法)来决定网络营销战略,继而做出网络营销规划,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分析效果如何。3.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市场细分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2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3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4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第四章网络营销目标市场定位战略P90 1.什么是网络市场细分?

网络市场细分是指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动机与习惯偏好的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2.网络市场细分有哪些作用?

1、有利于企业发掘和开拓新的市场

2、有利于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3、有利于集中使用企业资源,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3.网络市场细分应遵循哪些原则?

可进入、可衡量、可盈利、可操作、对营销策略的差异性 4.什么是网络目标市场?

企业商品和服务的网络销售对象 5.如何选择网络目标市场?

(1)该网络细分市场有一定购买力(2)该网络细分市场有尚未满足的需求,即有一定的潜力(3)企业有能力满足该网络细分市场的需求(4)企业有开拓该网络细分市场的能力。

6.网络市场定位的原则和策略是什么?

竞争定位、填空补缺式定位、另辟蹊径式定位、重新定位策略

第六章网络消费者行为P164 1.网络营销市场有哪些要素?

消费者主体、消费需求、消费行为、购买力 2.网络消费需求有哪些基本特征?P143 消费个性回归、需求差异化、消费主动性增强、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全过程、追求方便与享受、选择商品的理性化、价格仍是重要因素、层次性 3.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个人因素与心理因素P138

4.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根据消费者性格分析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简单型、冲浪型、接入型、议价型、定期型和运动型P142 5.影响消费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如何选择网络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努力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产品和企业信誉、搞好网站建设 7.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政治法律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8.网络环境下,忠诚消费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忠诚消费者:持续关注并购买同一企业服务或产品的消费者

作用:利润创造、成本降低、口碑效应、清除网络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体价值P151 9.影响网络消费者的因素有哪些?

第七章网络营销调研P189 1.谈谈你对网络营销调研的理解,如其定义、特点、功能。

定义:个人或组织为了特定的营销决策,利用因特网技术与资源开展的收集、整理市场营销信息、分析判断市场营销情况的网络营销活动。功能与特点:

⑴可把调研的信息迅速传递给世界各地的用户(及时性和共享性)⑵可降低调研的费用,增加调研的便利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⑶可降低因问卷的不合理而导致的结果偏差(交互性和充分性)

⑷用户填写的信息是其自愿的,保证了客观性与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⑸可全天候进行营销调研,无须人为守候及监控(跨时空性与自动性)⑹可有效地对采集信息的质量实施检验和控制(可检测性和可控制性)2.网络营销调研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P172-175,7+8

第八章网络营销产品策略P222 1.网络营销产品的内涵层次包括哪些方面?P193 2.简述网络营销产品的分类

实体与虚体产品,虚体又分数字产品和服务产品 3.网络环境下如何创造在线客户价值?P202-203

4.网络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P207 5.网络对企业品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208-209

6.简述网络营销中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1)网上品牌与传统品牌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大作用。(2)传统优势品牌不一定是网上优势品牌,网上优势品牌的创立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投资。(3)管理得当,在线品牌能大大补强和支持原有品牌。7.简述网络时代新产品的开发策略。P219(1)新问世产品(2)新产品线

第九章网络营销价格策略P246 1.影响网络营销定价的因素有哪些?需求、供给、供求关系、竞争因素 2.何谓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实施低价渗透性定价策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试分析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实施低价渗透性定价策略的可行性。P230

4.什么是个性化定制生产定价策略?

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商品价格。

5.什么是免费价格策略?免费价格策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原因是什么?针对网上免费价格策略谈谈你的看法。

将产品或服务以零价格或近乎零价格的形式提供给顾客使用,满足顾客需求。看法:实施免费价格策略是迅速聚集用户群体的有效途径,可以在网络虚拟市场中寻求立足机会, 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必须要灵活应用。

第十章互联网分销渠道策略P270 1.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分销渠道的区别是什么?

(1)结构不同:传统渠道结构复杂,有多级渠道,网络营销渠道更多直接面对消费者

(2)费用不同:传统渠道要支付员工工资、场地租赁费、推销费用和流通费用。网络渠道减少了人员和场地的费用,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3)作用不同:传统渠道作用单一,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通道。网络渠道作用多方面,提供了双向信息传播模式。2.互联网对企业分销模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改变渠道结构、改变中间商的性质和功能、降低分销成本、提高分销效率、形成高效的订货、配送与结算系统

3.网络直销的优点是什么?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可反馈 4.选择网络中间商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服务水平、服务成本、信用水平、经营特色、持续稳定

1、什么是软营销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向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理性化,更易于被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

2、什么是病毒式营销

通过用户的社会人际网络,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即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别人为你宣传,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

3、什么是口碑营销

指企业在品牌建立过程中,通过客户间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

4、如何开展口碑营销P288

5、长尾理论

只要产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即使众多小市场汇聚在一起,也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6、网络营销计划

在网络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对网络营销活动进行全面有序的安排,保证其顺利而有效地展开。

7、网络营销内涵P11

8、网络营销战略的作用、市场细分P31 B2B、B2C、C2B、C2C,其中B2B交易量较大

4.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篇四

1、你是不是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2、你什么时候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3、企业改革以后,你觉得你和你的家里人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

4、你们班的同学经常“逃课”吗?

5、政府提倡每月有一个“无车日”,你赞成吗?

二、应用题(共60分)

1、某市对服装消费需求调查,通过统计资料得到该市16岁以上居民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如下,调查样本为800人,根据配额抽样的方法,问对下列项目怎样进行样本分配?

年龄男(%)女(%)总 计(%)

16—25岁961

526—35岁12820

36—45岁181230

46—55负12820

55岁以上9615

总计60401002、某高校有6000人,其中文科学生有3300人,理科学生有2100人,其它学生有600人,现抽取300人为调查样本,按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该如何进行抽样?

3、某单位有3040人,需要160人作为调查样本,问如何按等距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假设第一样本为15,请写出抽样步骤并计算出与第48、92、115及最后一个样本相对应的序号)

三、下列是某调查报告关于使用调查方法的描述,请根据分层抽样方法的要求,谈谈你对该描述的分析和看法,2009─2010学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期末考题,调查报告《2009─2010学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期末考题》。(共15分)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9份。其中大一的学生454人,大二的学生319人,大三的学生406人,大四的学生150人。来自城市(含城镇)的学生473人,来自农村的学生856人。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恋爱观和婚姻观的各个主要方面,调查资料的原始数据均由计算机保存、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12.0系统进行资料处理”。

四、根据题目回答问题.(共15分)

2009年3月到9月,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杨雄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90后女生的综合发展分值比男生高。男生的综合发展、身体状况、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等都比女生低0。621分、高1。102分、低2。027分、低1。986分、低1。311分、高2。009分,表明90后的男生除了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略高于女生,其它方面都低于女生或与女生持平。

请问在该项调查中,调查者使用的是什么理论分析方法?请简要介绍该方法的内容、类型和运用规则〉

5.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1956年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的领导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党的八大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7.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之间的矛盾。A.社会分配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 D.生产力发展水平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C.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D.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A.稳定 B.和谐 C.和平D.团结

10.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25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划分的两个阶段为()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党的基本路线是()

A.党在一定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 B.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C.基本纲领的展开 D.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E.党在一切时期的基本行动纲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经济纲领 B.政治纲领 C.文化纲领 D.社会建设纲领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E.科学发展观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2.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

四、简答题

1.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规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3.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4.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五、论述题

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六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C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ABD 4.ABC 5.B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答案要点: 此命题错误。

(1)我国目前只是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从消费层次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从消费内容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从地区和城乡消费水平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的。(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目前的总体小康为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

四、简答题

1.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规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4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答:一是要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二是要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既要坚持立国之本,又要走好强国之路。第一,改革开放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总之,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一致的。它们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密不可分。4.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⑴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⑵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⑶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共十六大的报告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其内容是:(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论述题

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案要点: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反映和要求。第二,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无数志士仁人一代又一代努力奋斗的目标。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一心一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可动摇。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没有这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宝贵结论,是我们痛定思痛以后确立的基本立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根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2.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4.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5.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C.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A.改革 B.开放 C.革命 D.加强法制建设 7.全面改革中的重点是()。

A.政治制度改革 B.人们观念的革新 C.经济体制改革 D.经济制度改革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

A.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B.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外向型经济格局

C.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局面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因为()。

A.世界各国的要求 B.是对我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C.前苏联的经验和启发 D.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E.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内在要求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E.改革是基础 4.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必须()。

A.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

B.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

C.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D.完善公平贸易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E.坚持贸易平衡策略

5.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时,我国必须()。

A.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的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B.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C.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D.正确处理利用好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 E.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4.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5.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辨析

1.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试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第七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6.A 7.C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D 4.ABCD 5.ACD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

答: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1)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就是说中国不能闭关自守,要引进来,走出去。只有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往来,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2)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3)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3.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就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4.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

答: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或内容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5.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四、辨析题

1.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答案要点: 1)正确。

2)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答案要点: 1)不完全正确。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试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外国市场、技术、资金、资源、信息。在开发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6.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篇六

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精髓:实事求是

2、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内容(P207)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基本路线(P137.147)

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特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新世纪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1.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重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三个代表”思想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6、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P168)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3.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P255.261)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工作布局(P211.212)

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工作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鼠疫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P3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基本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必要性:首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需要。

其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再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

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重要性: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适应经济环境和体制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解决了几亿人、十几亿人口的温饱,实现了总体达小康。但不可否认,多年来积累的许多突出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的重大战略决策。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核心在以人为本,难点和重点在可持续发展,基本支撑在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建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基本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基本思路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努力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建设。

1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32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奉行不结盟政策,是我国外交的的宗旨。)

1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及其现实意义(P50)

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

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现实意义: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要求。这是承认和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实事求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主观符合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其他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观点,对事物作辩证分析的辩证思维也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关。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统一于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派生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即从“实事”中“求是”,反对否认客观事物存在、一切从先验论出发的唯心主义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但是,创新和发展,决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能超越客观的历史规律,决不能违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既得到了继承,又得到了发展,先后出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两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

(P52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156)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新的社会阶层(P336)

依靠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5、“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的的形成与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1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8)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7、科教兴国战略(P264)

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过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根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

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251)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论述20、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4)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一要务: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2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意义(P203)

内涵: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意义: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

上一篇:活力语文课堂论文下一篇:“铁娘子”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