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4-09-30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共8篇)

1.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一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仪陇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重温艰辛创业的激情岁月,总结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展望幸福和谐的美好未来,团结和号召全县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继往开来、奋发进取,进一步把仪陇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0年前,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30年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来,仪陇人民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励精图治、负重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通人和、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是仪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30年。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2007年全县出栏生猪115万头,兔504万只,产茧85万公斤,粮食51万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划建设了7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浙江中味、豪吉集团等23家企业相继落户,投资11亿元的新政航电工程投产发电,投资70亿元、年处理天然气40亿立方的龙岗一期试采工程将于明年6月正式投产,结束了仪陇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厂,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的历史;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琳琅山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兔餐饮文化一条街建成开街,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6.7亿元、7958万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45.2倍、15.3倍,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03倍;在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17项经济指标中,我县有11项指标增幅排在前10位,5项指标增幅排在前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试点县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是仪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30年。30年来,全县人民成功实现了越温脱贫奔小康,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了人民群众。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21.3倍、55.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0.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47倍,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1.6万人减少到5.8万人。群众生活水平大幅

-2- 提高,吃穿住用行明显改善,宽敞明亮的楼房、砖瓦房代替了简陋拥挤的茅草屋、木板房,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1978年的6.9平方米、7.9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39.1平方米,小轿车、电话、空调、电视、电脑等现代消费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庭。覆盖城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庙宇祠堂学校和石桌石凳的办学历史彻底改变,2007年,全县教育事业费支出2.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02倍,“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城乡卫生服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群众健康水平、平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移动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5%。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普法教育持续开展,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是仪陇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30年。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城乡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后劲、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仪北路、唐巴路、仪平路、两路一桥等省级主干道相继建成,全县油路通乡率达100%、公路通村率达90%,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初步形成。启动实施了“治水兴仪”工程,顺利完成了川中项目、长防工程、水保工程、秦巴项目、川东北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我们解决了

-3- 26万人饮水困难,实施了10.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成了思德水库等病险水库整治及渠系配套建设。2005年9月,县政府驻地整体搬迁至新政,新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多亿元,新建城市道路25公里,铺设管网65公里,安臵拆迁群众4500余户,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现代化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初具规模,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工商联在我县开展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机遇,完成了185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了城郊结合型、中心城镇型、村居合一型三种模式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群众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开放30年,是仪陇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30年。30年来,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带动了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政权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全部取消,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退耕还林、农业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充分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联合、兼并、股改、解体等多种方式,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构建起了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了会员制贷款公司,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村镇惠民银行,实

-4- 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共财政、人事机构、科教文卫、商贸流通等各项改革,建立健全了规范统一、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开放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抓好招商引资,深入实施项目带动,今年全县启动实施重大项目4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奋斗充满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过去的30年,是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30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30年,是我们经受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的30年,是仪陇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在感受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要永远铭记,仪陇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的结果,都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都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都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向所有为仪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30年改革开放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30年奋斗创业是一曲气势恢宏的华彩乐章。30年的巨大变化和创新实践,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 30年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发展至上、不断解放思想,是推进仪陇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面貌改变的程度、推进工作的力度。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懈培育主导产业,全力实施项目推动,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推进理念更新,以理念更新推进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的扶贫互助合作模式、支农资金整合机制、人饮工程“参与式”建管经验、农村公路“两不修原则”和“八步工作法”、基本建设“三书四制”、产业发展“六位一体”模式等成功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仪陇模式”,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回良玉副总理多次批示肯定,成为中央党校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教材。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仪陇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把加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举措、加快发展速度,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30年伟大实践启示我们,抢抓发展机遇、集聚后发优势,是推进仪陇大发展的重要抓手。机遇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是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我们紧紧抓住朱德诞辰100周年、110周年以及仪陇作为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机遇和优势,积极争取支持,扩大对外影响,推进了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和朱德诞辰120周年纪念有利契机,深

-6- 度发掘、精心运作,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倾情支持,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高潮,如期完成了“九件大事”,顺利实现了“两年大变化”。立足大变化、推进大发展,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我们继续巩固深化在“120”活动中与各级各界建立的紧密联系,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争取到了投资70亿元的龙岗天然气试采一期工程建设,挤入了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范围,被列为汶川大地震全省51个重灾县之一,从“120”活动到油气资源开发,从扩权强县试点到灾后重建,从扩大内需项目争取到港澳支持援建,一次次重大机遇我们都紧抓在手,目前已争取到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港澳援建资金4亿多元,还将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仪陇,更多的项目资金、援建资金、捐赠资金注入仪陇,这必将成为仪陇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善于发挥比较优势、转化资源优势、集聚后发优势,仪陇一定能够居弱图强、实现后发快进。

30年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切实改善民生,是推进仪陇大发展的根本途径。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发展的主力军。30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把工作重点放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用舆论和典型引导群众,用形势和政策教育群众,用机制和业绩激

-7- 励群众,坚持不干群众不愿干的事,不干群众不参与的事,不干群众不得益的事,让群众参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践告诉我们,民心最宝贵,民意最重大,民忧最紧迫,民生最根本,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具有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才能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才能把全县人民共同的理想变为现实。

30年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仪陇大发展的坚强保障。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3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全面落实,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培养铸就了一大批敢打敢拼、能征善战的钢班子、铁队伍,涌现出了罗存涛、罗清泉、何义普、杜俊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到1500余个,党员总数达到3.3万人,先后抓好了整党、干部整风、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党建工作亮点频现,先进性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被列为全国6个试点单位之一,满意率达到97.77%,干部队伍选育管用新机制、民主管村五权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和经济联合体上、村级组织换届等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领导科学发展的

-8- 能力不断提升。实践证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能够谱写仪陇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创未来。当前,仪陇正处于厚积薄发、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30年改革开放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聚集了跨越发展的巨大潜力,扩权强县试点、油气资源开发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导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先导,准确把握形势,客观审视县情,坚持优势优先,全力突破重点,抓好产业培育,实施项目带动,统筹城乡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建保障,拼搏奋进,开拓创新,推动仪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紧扣发展要务,着力产业培育,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是支撑。仪陇发展不够,主要是产业培育不够;发展不充分,主要是产业培育不充分。抓住了产业培育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培育,把抓工业臵于产业发展的首要位臵,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意识,立足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天然气化工两大重点,按照“满足需要、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原则,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区的集聚效应、吸纳功能,真正把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县域工业发展的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全

-9- 力支持配合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全力争取龙岗天然气试采二期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全力争取天然气开发税收利益最大化、全力争取天然气指标留存,启动并加快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建设,把天然气化工产业打造成仪陇未来工业发展的亮点,财政税收贡献的支撑;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扶优做强现有企业,逐步让工业推动仪陇发展、支撑仪陇经济、主宰仪陇未来。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产业培育的重中之重,立足工农互动,着眼一村一品,按照“主抓兔猪蚕业、稳推粮油果业、发展蔬菜药业”的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走效益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之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产业协会,着力建好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专重大户,集中精力建设全国兔业第一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市蚕桑产业基地县,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培育的新亮点,紧紧依托朱德故里琳琅山国家AAAA级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依托城镇扩张,快速推进商贸物流、信息通讯、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开放合作,实施项目推动,提升富民强县新境界。欠发达地区,投资拉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项目带动是投资拉动的重要抓手,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项目带动。只有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才能在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赢得加快发展的优先

-10- 权。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理念,坚持把抓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把抓落实细化到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强力推进项目攻坚,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局发展。要充分发挥仪陇特殊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省市各级各部门的沟通联系,瞄准国家支持的重点和领域,加强汇报,搞好对接,全力以赴争项目,力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争取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挤进中省计划盘子。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瞄准招商区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和天然气化工两大重点,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招引实力强、品牌优、前景好的大企业入驻我县化工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要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回引更多在外仪陇籍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运用市场运作的手段,坚持把能推向市场的项目一律推向市场,激活更多要素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掀起项目推进的新高潮,以项目的大突破带动全局的大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搭建富民强县新平台。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按照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提出的 “把

-11- 仪陇建成21世纪现代化城市”重要指示,按照规模适度、打造精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总规和各项专业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商品房开发建设力度,加快道路、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风貌、管网、学校、医院、市场、拆迁安臵、旧城改造等重点建设,抓好街区打造、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重点事项,完善城市功能,集聚城市人气、活跃城市商机,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基础上,积极向着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继续按照“四不变”原则,巩固发展老县城,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围绕“路、水、土、生态环境”等建设重点,全力抓好南巴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病险水库综合整治、农田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按照“产业基础优先、党建文明配套、全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进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探索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

要坚定不移地办好民生实事,深化和谐构建,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大财政向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12- 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抓好学校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认真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政策,加快推进县乡医院、乡村卫生站点及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农合”覆盖面,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应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力实施好农村广播“通组工程”,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深入推进市民素质教育和农民自我教育活动,认真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三乡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全力解决好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及城乡特困群体的生计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创新机制体制,增添富民强县新动力。解放思想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武器。我们要进一步吸收、转化和深化解放思想的新成果,要跳出丘区看仪陇,在深化县情认识上有新突破;要立足自身看优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要对照沿

-13- 海看活力,在推动全民创业上有新突破;要内外并举看开放,在项目推动上有新突破;要比肩前沿看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着眼跨越看状态,在改进干部作风上有新突破。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创新的气魄和创新的举措,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医疗卫生等改革,加快完善权力和责任统一、审批与服务同步、财力与任务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程序规范、多元合作、充满活力的建设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公正透明、权责明晰、务实高效的目标责任体系,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放手让一切要素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我县改革发展迈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筑牢富民强县新保障。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推进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推进仪陇大发展、加快富民强县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落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凭德才、凭实绩、凭民意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要关心和爱护干部,坚持每年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断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加

-14- 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机关、社区、学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各类社会团体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和投资软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全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同志们,改革开放30周年,是仪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开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15-

2.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二

事实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前, 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 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30年来,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艰辛探索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封闭落后和沉闷僵化的状况, 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 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走向复兴的壮丽史诗, 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30年来, 天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使天津这座老工商业城市重新奋起, 蓬勃发展,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 是天津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 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30年, 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是城市地位显著提升的30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得出的根本结论, 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 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这样广泛、这样深刻。当今中国, 已经进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当今天津, 正处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崇高的使命、严峻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保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正确处理好与快、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既要渡难关, 又要上水平, 着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开创天津科学发展新局面。

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 实现新发展,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全面推进思想解放, 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措施,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 努力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 全面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 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 更好地解决住房、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勇于探索, 不断用新思路新举措新招法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要紧紧依靠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统筹兼顾, 提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求真务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三

5月29日下午,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座谈会。省委副书记陈敏尔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主持会议,副省长孙国强出席会议。

陈敏尔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广大老干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说,1982年2月,党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是关系我们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30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全省老干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老干部各项待遇得到较好落实,老干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机构职能职责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高。陈敏尔强调,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贵州发展进步的有功之臣,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老干部的历史功绩、现实奉献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实做细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孙永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经验、新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鼓励支持广大老同志为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要以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为契机,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弘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会上,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代表,解放后参加新中国建设发展、现已退下来的老领导代表以及近年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代表、离退休工作者、专家学者代表等,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回顾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年来的光辉历程,畅谈了省委省政府尊重、关心、照顾老干部的亲身体会,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提出了好的建议。

4.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四

同志们: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遭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0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竭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3 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 4 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裁减军队员额任务顺利完成,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队、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我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今年以来,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一切亲身经历了这30年伟大变革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中华儿女,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都有理由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5.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五

30年来,深圳始终牢记中央创办特区的战略意图,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指引,充分利用改革试验权,奋力闯出计划经济的重围,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不断壮大公有制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把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构建了所有制、价格机制、要素市场、经济管理调控等“十大体系”,在国内最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圳率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向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全方位推进,不断完善和丰富市场经济体制内涵,不断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突破。

30年来,深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罕见的奇迹。从1979至2009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8201亿元,年均增长32%;人均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到13581美元,居全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17亿元增长到880.8亿元,年均增长33%。短短30年,深圳已经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自1992年起,深圳出口总额连续十七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09年达到2702亿美元。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深圳逐步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布局和配置资源的重要节点,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有166家落户深圳。深圳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至今,深圳企业业务已遍布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400多家,2007年、2008年深圳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中兴、华为、比亚迪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深圳成功闯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为我国全面推进开放、加快融入世界探索了道路,创造了经验。

6.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六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我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后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工程地质专业学习的;1983年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提前1年毕业,继续攻读工程地质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年,我以20万字的博士论文——《复杂岩体力学环境条件下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成为成都地质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之后,我留校任教,一年后,我被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我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30岁的我成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一路行来,自己有幸成为学校和学界的几个最年轻、几个第一,也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足迹、对年轻人倾注的爱心和培养:1992年,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5年,获得了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入选首批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青涩的青年成长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我被授予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真是感慨颇多。仔细回首匆匆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工作以来的这段日子,我做了三件大一点的事,那就是:一个实验室,一个奖和一支队伍;有三点体会:正确定位、认真态度和创新精神。

第一件事就是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老一辈创立的学科优势,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家知道,我校的“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以张倬元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老一辈群体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创立的,它有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为了这个学科和这个实验室,老一辈学术带头人是付出了毕生心血的。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学科在国家的地位和综合实力,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90年代中期,随着老一辈的学术带头人逐渐地退出学术一线和领导岗位,历史就把担子转移到了我们这一代当时还年轻的一代人身上。我是1995年担任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1998年担任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的。如何把这副历史的重担接过来,并发扬光大,这是我当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指点下,我确定的基本思路就是抓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一个汇聚人才、科研实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力的综合性平台,是学科建设的“物化”体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抓好了,就能带动学科建设。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定下的目标就是把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困难是很大的。我们学校既不是重点,也不是211,更不是后来的985,学校的实力也不可能有很大的财力物力投入。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老一辈学术带头人不懈的追求,是几代人多年的夙愿。我们认定了就走这条路,5年不行,那就10年、20年„„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它使我们这个集体找到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学校几代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这个集体没有停下脚步,继承着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地开拓前进。大家拎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少人加班加点,多少人没有节假日,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多少人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多少人把自己的科研经费用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制上„„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一次一次地冲击,又一次一次地无功而返。每结束一次冲击,大家都问我同样一个问题:“黄博士,我们重点实验室好久批得下来哟?”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心里都一阵难受,但我还是面带笑容自信地说:“快了,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不是吗?虽然我们一次一次地失败,但是我们距离成功却一次一次地接近:2001我们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我们被科技部和四川省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我们再次被国土资源部接纳为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一个个称号,正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步一步阶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住了全国重点学科的评估,始终走在了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终于,我们迎来了2006-2007的日子,在这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格的考察、评估和筛选。最后,2007年4月,我们成功了,我们被接受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了,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第二件事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1988年博士毕业的论文是关于黄河上游某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当时,我没有想到我这一生事业就和“边坡”这样一种人类最常见的地质环境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边坡,大家不难理解,就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它是我们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接触最普遍、影响最大的一类地质体和地质环境;因为,边坡不稳定,就会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会有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汶川地震导致了87000多人的死亡,其中有1/3是由于地震触发边坡失稳从而导致滑坡、崩塌所引起的,地震不能控制,但边坡灾害是可以防治的。因此,研究边坡的目的,就是要防治灾害的发生。

“边坡”问题在我们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的突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峡谷地形突出,这样就导致边坡非常的高,自然边坡相对高度数百米到千米以上是常见的;第二是地质条件特别的复杂:复杂岩体结构、高地应力、深风化强卸荷等构成这个地区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第三是工程规模特别的大,对工程边坡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出事。90年代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电站已经建到了300米高,涉及的人工边坡开挖高度更是达到700-800米;山区高等级公路、铁路及民用机场的建设也涉及到大量的高边坡问题。因此,可以说,中国西南地区的高边坡问题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何勘测、评价和设计这些高达数百米的天然和人工高边坡,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其中,关键是如何创新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理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如何认识高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发展的动力学过程!为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干又是20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张倬元和王士天老师带着我在黄河拉西瓦水电站进行高边坡研究,那个工程有个叫Ⅱ号变形体的高边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分析这个高边坡地质表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认识到了高边坡,尤其是岩石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与其形成的谷坡动力学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动态的地质历史过程,必须从“地质过程”的角度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治。为此,我们建立了河谷高边坡应力场发育模式和岩体结构表生改造的观点,并形成了初步的“变形稳定性”分析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我与同事在西南地区遇到了5个条件更为复杂和典型的高边坡问题,一个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马布坎高边坡,位于大坝坝前,高达600余米;一个是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坝址左岸的高边坡,高达300余米;另一个是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坝址左岸的高边坡,高达700余米。这三个工程都是西南地区代表性的大型水电工程,上述的边坡也都处于工程的关键部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程的可行性。还有两个分别是:1989年7月发生于四川溪口镇的由于高边坡失稳形成大型灾难性滑坡,死亡人数达210余人;1996年发生于贵州印江县的“岩口”大型灾难性滑坡。通过对上述典型工程和灾害实例的研究,我们在认识高边坡发育的动力学过程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提出了高边坡演化的三阶段理论;尤其是高边坡演化“表生改造”和“时效变形”阶段的提出和性质的界定,以及所提出的一系列高边坡变形稳定性“概念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稳定性评价方面的工作逐渐走向成熟,并重点发展了灾害防治措施的模拟技术。我们先后承担了国内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水电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巨型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并有幸参加了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期的变形预测和控制研究。这一期间的高边坡问题不仅是规模大、条件复杂,而且面临若干处于施工阶段的人工高边坡;不仅涉及稳定性评价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回答工程的适宜性及灾害防治和控制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建立了“地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体系的工作方法很快在澜沧江上最大的水电站——小湾水电站高达700m的工程边坡开挖支护设计优化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又在雅砻江锦屏一级、金沙江白鹤滩等世界级的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

就这样,一步一步,通过20年结合工程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岩体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近百项重大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中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而且为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比如,2005年的四川丹巴滑坡„„在大半个县城即将被滑坡摧毁的关键时刻,我们挺身而出,为打赢“丹巴县城保卫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20年的历练,三代人的艰苦付出,我们终于有了回报。2005年,我们完成的项目“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一个单位,一个完整的团队,获得一个完整的国家一等奖!来之不易,真是20年磨一剑啊!

第三件事是培养了新的一代学术团队。学术团队是一个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越是高水平的学科越需要有优秀的学术团队。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特别庆幸的是自己身处一个和谐包容、团结创新的团体中。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以张倬元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老一辈地质工程学术团队。他们不仅奠定了我校地质工程重点学科坚强的基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甘为人梯,奖掖后进,培养和造就了这支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奋发向上的科研和教学团队。老一辈带头人有很高的战略眼光,花了很多精力在团队建设上,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培养上,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时,自己曾想换换环境而打算离开学校,其时张倬元先生正重病在院,当我去看望他时,有些犹豫地说出自己的这一想法。正在病榻上的张先生一听就急得撑起身来,拉住我的手,难过地差点流出泪来。我当时既感动又羞愧,打消了离开的念头,专心一意地融入团队的共同发展中。

90年代中后期,当自己也逐渐成为团队的领头人后,我深切领悟到老一辈学者在团队建设上的博大胸怀,深刻认识到“团队”和”团队意识”对学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团队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对自己要讲奉献,对别人要讲宽容。人这一辈子讲奉献是很重要的,我坚信:一个人有时会吃些亏,但如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集体、奉献给别人,那他总有一天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讲宽容,就是团队成员,尤其是带头人要有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的心态。团队不只是让别人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人成就团体。团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人总是有缺点的,不能只看其弱点,用人要用其所长。每当提起一个人时,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他有什么长处,哪怕他有一些毛病,但只要有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就要大胆引进、放手使用、努力保障他们发挥作用。团队的带头人要有协调能力,要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把他们的命运和整个团队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有战斗力了!这些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开初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也有人心不稳的时候;但我们努力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了,去实践了;很快,我们就把队伍稳定了下来,并从追求数量,进入到了提高质量的良性发展阶段。

正是靠这样的理念,近十年来,尽管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逐渐退出教学科研一线,但我们又逐渐凝聚和形成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年轻一代学术群体,今年这个团队还被评为地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之中已经有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学者;试想,再给他们5年、10年,他们难道没有机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家”吗?完全可能!如果是这样,你还用担心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吗?一位院士最近很有感慨地给我说,中国工程地质界保留了你们这样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真是解决了不少问题啊!

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地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体来看,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地结合。长期以来,我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也抓住这个时机给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大型工程的不断开工建设,这为我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发展,国家越来越关心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等民生事业,使我有机会参与了包括三峡工程库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另一个舞台上为国效力。因此,在我个人身上,既能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年轻人成长的关爱;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让我在科研上做出一点的成绩。

从小的方面来看,我是把自己的成长是与学校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出现了中青年教师的断层,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和前辈对我的成长都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有一件事让我感慨很深:自己参加1991年破格答辩教授时,几位老专家问了我不少的问题,以至有位老师忍不住说:“今天我们问的问题是不是多了点?”另外一个老先生马上接着说:“对年轻人就是要严格要求,因为他们是今后学校的接班人啊。”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老一辈对我们寄予的厚望!也油然而生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后来,当我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后,也有很多著名的大学希望我去做“长江学者”,有的学校甚至校领导找上门来,不仅带来了申请表格,而且提出了许多现在看来也是很优厚的条件,我都没有去,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离开这个集体;我的命运和前途是和这个学校这个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讲认真,讲付出

毛主席说过:这个世界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最讲认真。实际上,主席的话已经深刻地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认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回顾走过的这三十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认认真真做事;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认认真真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有成果;你可能收获了成功,也可能收获了经验,对你个人来说,总会是有益的。因此,我要说“认真”是成功之母。如果你不能认真去做某一件事,你干脆就不要去做,因为这样的结果:一是失败,二是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每一次涉及到编写课题申报、撰写工作汇报或请奖等等,审阅材料的专家都说:黄润秋的材料是整得最好的。尽管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这句话就是很不错的收获了。2005年报国家奖,评委答辩前,为了让外行能够听懂我们的专业内容,一个月时间,我在下面试讲了不下100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答辩也是如此。每当实验室有重要的领导和专家来检查指导工作,我都要楼上楼下跑几遍,大的问题没有,我专门看角落的地方有烟头没有,有就捡起来。别人说:这不该你做。但是,就为了一点点小事,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我们把它弄得很复杂,有必要吗?

当然,“认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付出”。你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你得沉下心来,忘我地工作。所以,讲“认真”,就是讲付出。工作20年来,我为这“认真”二字确实付出太多、太多„„但是,看到你的“付出”获得了回报,我相信你心里面的愉悦一定会超过你“付出”的艰辛。不信你试试,但前提一定是: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3、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如果说,团结是我们这个团队结合在一起的基础,那么创新就是这个团队得以发展壮大的灵魂。团结和创新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来说一个不能少。

科学上的创新首先要讲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稳定执著的心态。我们的校训说得好,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穷究于理”就是要追求万事万物发展的真理,这里的“穷”是“不断”、“持之以恒”的意思;“成就于工”讲的是结果,这个“工”指的是实际上是“功夫”。两个句子的意思就是阐明一个道理:要不断地持之以恒地探索和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功夫”到了,就会取得成功。这个校训告诉我们的是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科学研究的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地质科学的研究,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认知性,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触及事物的本质,掌握发展的真理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持之以恒的积累才能做到对事物真理的一步步逼近。我们20年做高边坡一件事,最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对创新的理解,我认为首先要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

其次,要想实现科学创新,还要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上下功夫。在我们团队里,三代人的研究正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老一辈的学者,也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他们有很强的地质基础,他们的贡献是对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现象的分析已经有了很好的地质模型,或者说是“概念模型”。但是,定量描述和理论深度的不够是他们工作的最大不足。我们这一代人(第二代),数学、力学基础比较好,我们就把这些学科的知识引进来,解决如何从量化的角度,对地质现象进行数学和力学模型的描述,这在理论上就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在整个研究生期间和毕业后的10年时间里,都在致力于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提出并建立了崩滑地质灾害全过程动态模拟的数学-力学理论,解决了理论不足的问题,体现了现代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显然这是学科交叉与渗透的成果。直到现在,我每年还在给研究生讲授《工程地质数值方法》的课程。而我们的下一代呢(第三代人),他们把现代系统科学的知识引用到了我们学科领域,从非线性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在理论上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学科交叉与渗透,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量化,越来越接近对客观世界真实的描述,一步一步逼近对真理的认识;而这每一步的逼近,都是一次创新,都是在将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7.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七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要能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时期。

——要积极为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贡献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攻关研究。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 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特别是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对卫生界尤为重要。

——应看到当前的困难, 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要从逆境变化中捕捉、把握和用好发展机遇, 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要及时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 对的就坚持, 不对的赶快改, 新问题出来就抓紧研究解决。

以上一系列指导意见, 对我国正在研究调整的“医改方案”和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实际问题, 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事业, 经历了60年的努力奋斗, 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中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不成功的经验。直到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 已经不能取得人民群众, 医务人员和党政领导的基本满意。正如总书记讲的, 属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的难点问题,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现在是需要集中力量, 妥善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下面是我们针对总结60年的宝贵经验, 抓紧发展机遇, 及时进行科学调整, 才提出“开创中国特色人民卫生事业”的若干关键性的科学调整建议。

1 建立“生命最宝贵, 健康应第一”的卫生战略决策

要明确卫生事业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采取科学措施, 逐步实现, 免费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问题。因为这关系到13亿人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并能保障全国各行业生产生活的正常发展, 以及全国人民都能自主创新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2 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为扩大内需打实重要基础

根据国际经验, 医疗费用的妥善解决, 是增长人民群众最终消费能力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储蓄率较高, 但不愿和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第一是为怕生了病, 要有钱救命。第二是自己的子女要花大钱上大学, 留学, 才能成为人才。第三是留钱养老。当前首要的是医疗费用, 群众负担太重。

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国家经济比较困难, 群众看病, 经费主要是由家庭、个人自己负责。遇到重病、大病, 社会上经常出现乞求、募捐等行动。医院执行的是有病有钱才给医治的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 社会开始了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职工、居民医疗保险, 但只是解决住院费用部分报销, 门诊仍然自费。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 为了扩大内需, 将医保科学调整为, 采用国家主导, 社会、个人共同筹资, 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是完全需要的, 也是可能的。争取逐步实现医疗、预防、保健都可以免费服务。

3 建立医疗卫生人员的科学工资制度,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 社会上有三种人最受群众的尊敬, 第一种人是教师, 典型是孔夫子, 为人师表;第二种人是医师, 典型是华佗, 治病救命不要钱;第三种人是清官, 典型是包公, 公正廉明, 现在称为公务员。我们认为现在对教师、医师、公务员同样应该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 因为他们对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有重大的贡献。应当根据他们工作的绩效, 同样给予相当当时当地公务员的待遇。这样才能公平合理, 群众理解支持,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 医师的工资建立在营利的基础上, 以高收入为荣耀, 这必然改变了淡泊名利、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中国600万的白衣战士, 历史性的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尊敬。所谓高收入的误导, 必须改正。

4 建立卫生事业总经费的科学筹集和使用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卫生经费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免费解决医疗、预防、保健问题, 关键是要科学处理卫生总经费的筹集和使用, 要科学总结我国解放区, 建国初期的成功经验, 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逐步提高卫生总经费的筹集水平, 应由国家为主导 (不低于50%) 社会配合 (不低于30%) 公民参与 (不超过20%) 的科学分配, 达到合情合理。在经费使用时, 一定要贯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低投入高效益的精神, 建立减免税收的药物、器械制度, 力争保持收支平衡, 稳步发展。

卫生经费的经营部分, 应该贯彻市场机制的供需规律, 价值规律和有序竞争规律, 进行科学安排和成本测算, 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收支费用, 不能超越筹集资金的范围。

筹集资金总量的1/2以上用在需方, 提供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组建, 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免费医疗、预防和保健的服务。这项经费又能充实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 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筹集资金总量的1/2以下, 用在供方, 以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正常运行。可采用成本核算, 差额补助, 积余回收, 以及收支两条线等政策。一定要改变医疗机构“收费补偿”、“创收发展”的市场化政策,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点问题。

卫生事业经费应当由卫生部统一领导下, 科学分配监督使用, 有利于充分发挥资金的科学合理作用。

由于卫生经费的科学解决, 就有可能解决长期不能统一认识的卫生产权制度问题。社会主义的卫生产权制度, 我国建国早期就有了成功经验, 就是搞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适用于民营机构的集体所有制。不搞以营利为目的, 发财致富的个体私有制。

5 建立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制度, 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最近三中全会提出:当前要进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这对我国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 卫生工作的重点, 必须转移农村的医疗卫生改革现状, 显得特别重要。主要的科学调整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 卫生资源的科学调整, 表现为:

城市向农村的卫生人财物的合理调整;城乡上层向中层、基层, 由倒“ᐁ”三角型向金字塔“△”型的卫生人财物的合理调整;富余部门向薄弱部门的卫生人财物的合理调整。

第二, 城乡区域卫生规划的科学调整, 表现为:

卫生全行业的属地化管理;城乡上中基三层的科学功能分工;城乡上中基三层贵重仪器、设备的统一使用。

第三, 城乡全科医学服务的统一推行。

为了加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可以在城市的社区, 农村的乡、村统一推行全科医学服务。重点放在家庭全科医学服务, 贫穷困难的地方更应优先开展全科医学服务。

6 建立创新型卫生队伍的制度, 保证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

第一, 贯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创建中国新医药的思想, 其内涵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结合, 以体现我国优秀医学文化的发展和贡献。

第二, 城乡高、中、基三层医疗卫生机构, 都应该科学调整为本科医生为起步;专科医生应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病种为建设重点, 当前要突出慢性病, 如肿瘤、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培养输送能防治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家庭全科医生, 是当前突出的重点。

第三, 创建中国卫生管理学科, 培养卫生管理学科的职业化队伍, 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卫生管理学科的配套建设应有:卫生管理学院, 卫生管理专业, 卫生管理刊物, 卫生管理研究机构和卫生管理学会。

当前为了配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急需成立中华卫生管理学会和中国卫生管理学院, 以协助国务院卫生部做好中国卫生管理学科的建设和高级卫生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

8.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八

据轻工社社长杨西京介绍,通过这些活动,职工们回顾了过去取得的成绩,增强了荣誉感和成就感,树立了将轻工社做大做强的信心,从而达到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为今后“转企改制”进行舆论动员的目的。

轻工社成立于1954年10月,经过五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发展。2007年与1978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475倍,利润总额增长435倍,净资产增长370倍。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大幅度提升。2008年1~9月,据开卷图书公司发布数据,该社生活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位,在服饰、美容、饮食、轻工、大众健康、室内设计细分图书市场中分别占据领先位置。

现在,轻工社已经形成“科技、教育、生活”的书刊特色,塑造了“轻工出版”、“瑞丽”、“都市主妇”、“万千心理”、“万千教育”等一系列品牌。瑞丽品牌在全国多次获奖,特别是瑞丽女性网从2002年到现在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在对外交流合作、版权贸易方面,30年来,轻工社累计与境外合作出书158项,1990年至今引进版权约1820项,输出版权50多项。

轻工社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公益事业。2008年7月轻工社组织44名奥运城市志愿者,为北京奥运添光彩。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该社广大职工积极捐款,《瑞丽》杂志社捐款100万元,并建立了瑞丽救助基金。

“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启动

中外专家共话中外动漫攻略

本刊讯 (记者林晓芳)12月16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创建的“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在京启动。以“《功夫熊猫》与中国动漫攻略”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同时举行,数十位国内外有关人士就“从《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谈起”“《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中西动漫产业比较”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参与这次高峰对话的有《功夫熊猫》的故事策划和分镜头设计Jed Diffendeffer先生和旧金山艺术大学教师、《汽车总动员》和《怪物史莱克2》的前期故事策划、分镜头画面设计DaltonGrant,接力出版社名誉社长、接力数码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神界漫画创始人陈维东等人。

Jed Diffenderfer先生说,《功夫熊猫》历时四年多的时间,创作班底邀请了来自中国的武术师、针灸师以及中国通进行讨论,首先有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故事,然后是完成故事的组成部分如语言、舞台设计等,在此过程中,既要挖掘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也要找到西方人的兴趣点。

李元君认为,中国不缺市场,也不缺技术和创造,缺的是产业链,缺少驾驭这个产业链的领导者。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动漫现在缺少的是精品,缺少的是原创精神,《功夫熊猫》的修改不计其数,而中国的片子修改三五次就不耐烦了,不断地打磨修改才能出精品。神界漫画创始人陈维东也认为做动漫要甘于寂寞,耐得住寂寞,既然认定了,就不要轻言放弃。他也强调,动漫人要有五年以上的文化预测力,能掌握十年以后文化的发展规律,才会立于不败。

最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与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社长吴雨初、总编辑钟制宪等人上台举行了别致的“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启动仪式。

畅谈参展经验 规划合作方向

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

举办参展交流会

本刊讯书展归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一直是出版单位最关心的话题。12月4日,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针对今年的两次书展一 台湾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举办了一次交流会。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顾问许力以、主任常振国出席会议,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长、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学谦主持会议。版协国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会员单位共5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下一篇:大通河水污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