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24-08-07

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精选8篇)

1.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一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探

摘 要:在信息技术水平飞速前进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均通过计算机的运用来实现。因此,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逐步实现与中职生的交流与沟通,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13

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对教育行业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更需要重视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中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方面的实力,要在不断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力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大多数院校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实践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保证对中职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引进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中职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便增强计算机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对教学实践性的忽视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会在对计算机的教学讲解中仅传授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中职生的实践与操作训练。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计算机的操作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每一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中职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所以,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操作实践教育方面的欠缺是一大弊端,严重阻碍了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生的实际水平不一致

由于之前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影响到了中职生本身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的程度。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需要结合中职生的现实情况来制订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中职生的知识要求。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联系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难度,较难的授课就会使得大部分的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阻碍了中职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就会影响中职生真实实力的提升,让中职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一定的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导致中职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知识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控制授课的难度。

(三)教师的教学素质需要提高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素质方面的欠缺,也是影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的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素质方面的水平不佳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主体地位,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导致中职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计算机教学的教育者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不能再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及时地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中职生计算?C教学的高效性。所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在教学素质方面的实力来逐步提升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互动教学引导加强

中职院校学生在知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学习实力方面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对学生的互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自信心。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在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遇到一定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说,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要及时沟通。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与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关怀,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对学生的互动教学的引导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新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丰富计算机教学的内涵。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并联系中职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来具体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进而保证中职生可以沉浸其中。中职生在教学情境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展开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与教师及时地沟通与交流,而且可以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按教师要求去探究答案,并在各小组中选择一个代表来展示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把计算机程度不同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使得各小组之间可以由优等生来帮助差等生来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优秀生的带动之下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逐渐地提升其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高效性。另外,对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还需要充分地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引入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的处在社会前沿的信息技术学科,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中,为各大行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需要根据计算机自身的特征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推进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因此,需要在对计算机的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出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比如说,教师在对计算机的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在网络上查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的资料,来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进而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时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进而为以后的计算机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在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院校采用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结合实际来创新教育的教学思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适当地调节自己的上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在互动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中多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7(2):195.[2] 陈华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199.[3] 何晓燕.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24):237-239.[ 责任编辑 林 娜 ]

2.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二

一、对话互动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

对话互动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因此,教师设计对话互动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

对课堂所展现的互动式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质量和数量。 例如,我校的一名老教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从这堂课来看,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以点带面,扣重点,破难点,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对话互动要考虑学生实际,难易适度

教师的对话互动要注意分寸,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互动对话,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我在教学《故乡》时,讲到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后,设计了三个台阶式的问题:(1)“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 (2)“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3)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到此,一个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这种互动对话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果通过合理的互动式对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他们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话互动要蕴含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互动对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泰格特的小说《窗》时,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都为靠窗病人的美好心灵所折服,也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我就顺势互动对话:故事结尾“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1)请同学们设想一下那位不靠窗口的病人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2)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原先那个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请大家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这些互动对话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互动对话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三

一、什么是小组互动学习

所谓“小组互动学习”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动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现状分析

1.初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学生普遍居住位置分散,独门独户,失去许多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而且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不和群的孤僻性格。班级活动也处于半封闭状态,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较少,碰到数学问题也无法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也就使学生有了厌学情绪。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课堂这块主阵地外,还需要周围环境和家庭的帮助。

2.初中数学的特点

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总之,初中数学已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及数形结合,相应的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学习的要求,需要外界的帮助。

3.初中数学的教学观念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三、小组互动学习教学的结构

互动学习法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四、小组互相学习的特征

(1)小组成员面对面互动;

(2)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气氛;

(3)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五、数学小组互动学习的实践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本人切实认识到小组互动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新课程的内容出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具。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展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调地、死板地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而后组织学习研究小组,进行积极热烈有兴趣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反思,通过分析、辩论、检验,得到方法和答案。

六、数学小组互动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小组互动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加实践等形式来展开。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广泛的实用性,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得以形成。

4.“体验――互动”式教学之初探 篇四

体验――互动”式教学之初探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理念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总体框架已逐步定论,即“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提问――引导主动探究――建构新知识”。然而,这只是一般性的认识。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数学教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作为一名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根据本课教学是以后学习乘法计算的核心,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又是相当困难的,经过严密思考和精心准备,制定了一套适用性更强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教学过程:

(一)、关注真实,感知意义

师:同学们看我们班后面的板报漂亮吗?

生齐说:漂亮。

师:再看每朵小花上面有5片花瓣,有9朵小花,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9朵小花一共有几片花瓣?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出式子。

生2:5+5+5+5+5+5+5+5+5=45(板书)

师:你能根据“每朵小花上有2片叶子。”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3:一共有多少片叶子?

生列式:2+2+2+2+2+2+2+2+2=18(板书)

师:我们班一共有5个组,每组10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听汇报,板书:10+10+10+10+10=50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这三个算式都是连加。

生5:我发现这三个算式加数都相同。

(板书:相同加数相加)

[反思:课本中游乐场的图画虽然美丽无比,但比起真实情景来说,距离又远了些。建构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实际经历更有利于形成强烈的体验。于是,教师努力挖掘儿童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具体事例,拉近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导入新课,显得更加自然、真实。]

(二)、引导类推,体验意义

师:像这样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师:(指着第一个式子)这个式子表示什么?

生1:9个5连加的和是45。(板书:95)

师:求9个5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板书:9×5)

师;“×”叫乘号,先写“/”,再写“”。

师:9×5=45读作“9乘5等于45”。也可以先写加数5,写作:5×9=45。这个算式怎样读?

生2:5乘9等于45。

师:下面请你尝试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听汇报,板书:9×2=18或2×9=18

10×5=50或5×10=50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2+2+2+2+2+2+2+2+2=18就是9个2相加的和是18。所以可以写成9×2=18或2×9=18。

生4:10+10+10+10+10=50就是5个10相加,所以可以写成5×10=50或10×5=50。

[反思:新课程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忽略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概念的提出是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出,如上述案例中乘法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再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试着把其他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这样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动手操作,建构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出几个形状相同的图形。

生动手摆,组内交流摆出的图形

师:你能根据所摆出的图形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摆的是小伞,每把小伞用5根小棒,4把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5+5+5+5=204×5=20

师:说说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生2:4表示4个5,5表示相同加数是5,4×5表示4个5相加的和。

其余算式小组交流。

[反思:在学生初步体验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摆图形,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创想,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更深刻地感悟、建构乘法地意义。学生先独立尝试、再交流共享,进一步充实了学习材料,丰富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激活联系,应用意义

师:学了知识,肯定有用,想一想,我们学了乘法有什么用?

生1:可以用乘法来代替同数连加的算式。

生2:可以写起来方便些。

师:下面做一个练习,打开书46页完成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遇到同数连加的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

[反思: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不应由教师全盘托出,而应由学生亲身体味。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知识用途,并让学生动手做题,亲自体验乘法的意义和用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后记反思]

纵观课例,固有的课堂模式得到了适度的重构。下面结合本课教学谈三点启示:

1、加深体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事实上,教材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而要想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就必须注意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直接取决于外界事物对大脑皮层所产生的刺激强度。因此,教师选择了以学生的真实背景为教学资源,更紧密地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体验。

2、多维互动,体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多维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动。教师不是使用命令的语言,而是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运用引导性、鼓励性地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中。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3、关注实践,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5.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五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的全面使用,进行任务型教学实践,找出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型教学法更显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分组 互动 任务型教学

新时代,新观念,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目前,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法,而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法作为理论依据。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的主张,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外语课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法又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忽略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往往进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取和模仿,学生的语言活动只限在听和读方面,而缺乏进行“说”的机会,这违背了英语语言教学活动的初衷。

一般情况下,班级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班级越大教学效果越差,其中以外语教学更为明显。因为外语课上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而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大多实行小班制。由于受到生源众多师资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地区还无法实现小班制。而传统的教学法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发言机会少得可怜。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五、六十人,要在这么大的班级里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基础各异的学生们进行外语教学,特别要进行语言互动交流,难上加难!老师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管住学生的笔头,而顾不了学生的口头训练了。最终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忽视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学习语言过程和方式的关注。于是导致了课堂效率偏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教师的付出很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了,最终导致“哑吧英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质量的外语人才又如何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呢?在班级中进行分组,实施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能克服大班制给教学活动带来的弊端。

为了比较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比性、竞争性,我们从高一(级)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中考英语科入学成绩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档次,按层面“上-中-中-下”、“上-上-下-下”等方式进行分组,按4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为了使各个小组活动能比较顺利地展开,让组内学生推举性格相对外向的、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起到带头、记录员的作用。在分组中要做到男女同学的合理搭配,避免男女一边倒的现象,只要教师指导启发得当,“男女搭档,困难不用别人帮”的俗语在学生活动中也是适用的。同时尽量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为他们今后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为了方便小组活动,可以以组为单位排座位,每隔一段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调换。分组活动是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更有效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而不是为了开小灶搞小团伙。各组之间是友好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为了共同提高,教师要在这一方面作正确的引导,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矛盾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力求既成为任务的分配者、指导者,又成为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

首先,老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和指导者。任务的分配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根据教学需要,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异的),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触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每个学生就进入了 “参与任务”的环节。如笔者在讲授高一Unit18 New Zealand之前即对学生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配,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新西兰的各种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在下一节课上warming up之前派一名代表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发言,代表本组展示他们资料的收集成果;同时从本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出发,指导他们收集的资料应该与新西兰的历史、风俗、动物以及特色资源有关,避免他们收集的资料过于广泛以至偏离了本单元的总体要求。

其次,老师是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与监督者。当每个成员收集到各种资料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讨论,最后形成本组的资料成果,再推举本组的代表作好发言的准备工作(可以实行轮流制),在课堂上代表本组进行资料成果展示,与其它小组进行对比。笔者在本单元第一节课引入warming up 之前先让各小组的代表轮流进行发言。为了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在发言结束之后让各小组经过讨论选出参与本次发言活动的最佳选手3名(看情况可以选出更多),最后经过英语科代表、学习委员等学生的直接统计下,产生排名等次,老师进行宣布并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对小组阶段性评判的成绩依据;最后,老师针对学生们所发言的资料,结合warming up提供的内容材料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零散的内容材料更有一个统一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把warming up 一节课的内容拓展得更宽更广更丰富。其中,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实践证明,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要广泛,比课本中提供的教学内容更加齐全、更具有教学价值性和实用性。经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学生语言的互动交流课,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体味到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参与团队活动的快乐,并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探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形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体念英语语言交流情景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听力(Listening)、口语(Speaking)、阅读(Reading)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进行精心设计,始终坚实使用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再拿上听力课这一环节作示例吧,在以往,许多老师一直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一两遍录音,然后就课本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讲解,一节课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了, 好象听力课再也没什么可以值得动脑筋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了。其实不然,听力课完全是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的。如笔者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听录音材料一至二遍,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就各自听到的信息汇总到小组里,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然后再听第三遍(最后一遍),给他们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完善他们各组的内容材料(可以用笔头记录),最后派代表就听力内容进行口头发言。最后由老师就听力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整个过程还是采取了象Warming up 课堂中的做法,进行轮流发言、投票表决、记录排名等步骤;在这中间学生即可以得到听力训练,又可以有笔头、口头练习的机会,使乏味的听力课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语言综合训练活动课。老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依然只是一个组织者与监督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旁观者,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地位。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如今学生们不仅对听力课,而且对笔者所上的所有课堂教学均感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与兴趣,笔者也体味到进行这一教学活动的兴奋与快感,并能像学生一样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无论在段考、期考或各种竞赛中总体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均较为突出,学生的个体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目前,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已经在笔者所在的年级全面展开,并形成我校一个专门研究英语新教材教学法的重要课题,同时该课题被我市批定为市级B类科研课题,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高一至高三)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跟踪记录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乃至为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这种教学法更侧重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组织、指导与监控,而不只是关注其学习目标和结果;学生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因为老师的“放开手脚”而真正地投入到多方面的、广泛的语言互动交流之中,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最大机会的发展。它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也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变以往教学的主体地位观念,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的主体,为现代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人际交流的真实情景下,使得语言教学更具实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增进教学效果也具有重大意义。但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任务的完成过程;如何使小组活动更具实效、形式更加丰富;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机制等等是我们英语教学实践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会性 20

6.在互动中教学相长 篇六

新的学年,新的学生,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材,一切都是新的。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都尽力的去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刚刚教这些学生,还不太了解他们,我还不怎么有胆量放手让他们有太多的主动权,唯恐放手之后“收不回来”。但是偶然的一堂课,让我不再有这个疑虑。

记得那是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我决定大胆的尝试一次。我采取让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来演示货币的产生过程。班级一共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演示货币产生的一个阶段。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深深的震撼了我。在“任务”下达后短短2分钟的准备时间里,他们迅速的推举出代表,整体协作,有人准备道具,有人准备台词,“演员们”在磨合怎样演。当时的情景,深深的温暖了我。学生们优秀的表现丰富了课堂,充实了教学资源。他们设计的台词既符合教学内容,又充满了幽默,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并且很容易的就理解和掌握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一知识点。

7.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七

德国科学家高斯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 思考, 再思考。”在学生自学的过程, 教师应提出相应问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 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 并提出新问题。例如, 在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三个文明一起抓”时, 要弄清这个问题, 必须准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分析、设疑, 使学生明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物质文明是基础, 反映了人类生存的能力和水平, 它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证。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杠杆,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将为物质文明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和政治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 展现着人类社会思想生活和精神面貌, 它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学生们经过积极思考和讨论, 准确把握其内在联系, 便可得出结论 (由学生概括) :三个文明共同构成社会文明体系的有机整体, 每一种文明的发展, 都会受到其他两种文明之间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每一种文明建设, 又都影响着其他两种文明的建设。所以,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必须三个文明一起抓,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提出问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互动式”教学法中, 教师的“讲”也是一个中心环节, 不是可有可无的, “讲”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讲”就是对知识的关键及疑惑之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所谓的“拨”, 就是质疑解惑, 也就是疑难之处, 要引导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 通过“拨”达到悟与通, 使其豁然开朗。例如, 讲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 “缓和”阶级矛盾与“调和”阶级矛盾, 便是关键的词语, 就要点准, “缓和”是指程度, “调和”是指性质, 两者不能混淆, 因此只能用“缓和”, 不能用“调和”。对于疑惑之处, 还可用设疑、提示、举例、反诘或辨析等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要知道学生在哪些问题上有疑惑, 在何时会产生疑惑, 做到心中有数, 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形成的过程, 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 认识的目的, 在于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的, 认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根据这一原理, 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多种题型进行练习。例如“课堂练习”,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正误题、简要说明、材料分析题等。练完后, 或在学生间相互交换批阅, 或让学生走上讲台, 就本节课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解分析, 从而通过这些活动将现实材料、时政热点、社会问题都融入到具体实践练习中。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改观。首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次,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而且学生的发展前景看好。

8.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互动 方法

所谓互动就是就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是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把学习英语这种语言课程回归到其最初目的——方便中国公民与西方国家公民的交流,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有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被动学习。

一、互动教学的意义

互动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在这种互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保持自己的思维方式。互动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教学,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及他人的实践中获得多种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创新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的加剧,英语成为我们交流的一门至关重要的语言,中国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并学好英语迫在眉睫;而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对外交流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刻板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气氛沉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这种天性,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大力推动高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践互动教学

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教师应该怎么在课堂上实现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我认为要想实现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应该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以下三方面的互动着手。

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把知识单纯的灌溉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互动的引导方应该主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引导学生怎么继续保持自己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真正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英语演讲和即兴问答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不足之处,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可以更准确的运用英语表达自己。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在课下多看英语电影巩固他们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知识是无边无界的,教师也是在无时无刻的学习中的;知识又是在随时更新中的,真理是不可能总是在教师这一方的,而学生对新鲜事物是极其敏感的,他们能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极强的。这就使得教师并不是永远教授的一方,教师也应该时刻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达到课堂上的真正互动。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社会进步的原因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同样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总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是当代的学生应该摒弃的。学生们应该在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从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对某一话题进行整合并用讨论,以此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讨论式互动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讨论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到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激励学生不断的相互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样在英语课堂中,这种方法也是使用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比赛,是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发现他们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

3.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离不开课本这个媒介的。高中英语课本的课程安排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可以通过课本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为与他们的进一步交流做好准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用英语对话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互动教学模式创造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有利于提高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和平、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真正的互动,使教学效益最大化,使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刘家访.互动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0).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3]腾芳.英语教学课堂互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06).

上一篇:想象作文:我是一只小鸟下一篇:和自己说说心里话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