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8篇)
1.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建设和谐校园
——习酒镇中学留守儿童之家成立暨代理家长认亲仪式上的讲话稿
王奇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成立习酒镇中学留守儿童之家并举行镇中学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认亲仪式。首先,对各级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留守儿童则是由于第一监护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缺位,温暖的家就形同虚设。为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帮助下,我校在这寒冬即将来临之际,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举行代理家长认亲仪式,目的就是为镇中学的留守儿童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各位领导和同仁就是留守儿童负责任的代理家长。
各位代理家长,尤其是我们的老师,从今以后,我们身上的担子就多了一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们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全面负责,要做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健康生活的保护者。我们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管理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要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思想变化状况。我们要像当父母的对待子女一样,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定期与留守儿童及父母进行沟通。我们要锻炼留守儿童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留守儿童茁壮的成长。
各位留守儿童,虽然你们的父母不在家,但有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有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从今天起,你们不再孤独,你们不再缺少家的温暖,你们不再缺少严父慈母的爱,你们不再缺少兄弟姐妹的友情;你们不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有什么问题均可向你的代理家长交流沟通,有什么困难可向你的代理家长求助。同时我要严肃的告诉你们,你们要严格遵守校纪班规,你们要严格遵守留守儿童之家的家规;你们要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自律、学会自强;你们要尊敬代理家长像尊敬你们的父母一样。你们今天为有一个负责的代理家长而骄傲,我们明天为有一批成才的留守儿童而自豪。
最后,愿习酒镇留守儿童之家如雨后春笋,愿习酒镇中学的留守儿童之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温馨之家,愿我们的学校安全和谐、成就辉煌。祝各位代理家长和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2.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 篇二
一、透析留守儿童的现状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寄托了父母对生活的希望。然而在农村, 新年刚过父母们便纷纷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 他们带走的是新一年的憧憬, 留下的却是故土家园和一家老小。
1. 父母监护的缺失导致隔代管教难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 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 他们的孩子大概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种是隔代监护, 这也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形式, 也就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 留守儿童的生活由他们来照顾, 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是监护的主体。这类监护人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 甚至还有80岁的。这些老人绝大部分都是文盲, 少数人只是认识些字。他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 但是, 他们不能为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监护人自己的身体就不好, 留守儿童还得照顾他们。久而久之, 这些孩子不得不担起本应属于他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留守儿童的叔叔、婶婶、舅舅、姑姑、姨等, 这种方式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第三种是同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留守儿童的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上辈监护和同辈监护的监护者一般年龄不会太大, 文化水平也不错。然而他们往往需监护较多的孩子。在我校中, 就曾有一位舅舅同时监护8个孩子, 那效果可想而知。而且, 被监护者往往都是监护者的亲戚, 监护人总认为对孩子不能太严格, 因此对亲戚家的孩子要求不高。最后一种就是自我监护, 也就是自己照顾自己, 这种方式所占比例非常小。
2. 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由于父母外出, 有的几年不归, 有的音讯全无,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 很多孩子因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感觉, 甚至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 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 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 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产生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而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或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大多是通过电话, 有的一两周通一次话, 有的两三个月通一次话, 有的半年或一年才通一次话, 有的甚至不通话。在电话中, 大多数父母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 有没有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等一些较浅层次的问题, 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和性格转变则往往注意不到。因此, 常常听孩子说他们跟父母没什么话可说。
3. 家教缺位引发行为失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巨大。在留守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缺乏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不少留守儿童迷恋上网、玩游戏, 也有一部分学生家境较好, 生活无忧无虑, 因缺少管教, 手头有了钱, 经常跟同学比阔气, 甚至喝酒、抽烟。
在我校曾经有个学生, 跟爷爷一起生活。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 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 成绩一落千丈, 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两年里, 老师和他的爷爷采取了各种教育方式, 都于事无补, 以至于小学还没毕业就不上学了, 一个挺好的孩子就这样堕落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我从对全乡留守儿童的调查中了解到, 绝大部分老师都反映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比父母在家的学生难教育。而且父母外出打工后, 孩子的品德也变差了。在我们学校, 每个班都有近一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 而时常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 大部分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
4. 差生大都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班上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儿童”。这是我们对全乡老师进行调查时, 他们普遍反映的情况。在外打工的父母, 路途近的还可以偶尔回家看看, 关心一下子女的学习生活;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和受经济条件制约的父母, 一两年才能回家一次, 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只能是心有牵挂, 鞭长莫及。即便父母返家, 普遍有给孩子“补偿”的心理, 常常带给孩子许多吃的、穿的、玩的等, 很少有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甚至有些父母根本不问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这次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 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调查显示, 在我乡的留守儿童中, 学业成绩差的多达30%, 45%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许多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读什么书同样走南闯北挣钱, 自己没必要认真学习, 等年龄再大一点就可以随父母一块外出打工挣钱, 目前在学校就是混日子、长身体的。在调查中, 大多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学校、班级管理的一块心病。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 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首先,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 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 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同时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家庭创业项目。“打工经济”虽然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但绝不能以此代替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发展壮大农民自己的产业经济, 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中有事业可干、有利益可得, 把农民重新从城市吸引到农村来, 从事与城里一样的工作。农民不外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其次, 打破城市学校本身的坚冰。城市学校要敞开大门接纳留守儿童入学, 取消一些不平等的收费, 且与有关方面相互协力, 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中接受平等的教育, 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 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快乐驿站
作为学校, 应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优势, 承担起更多的对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 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
首先, 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 让每一位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本校、本班中留守儿童的情况。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也只有提高了认识, 才能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转化为老师的行动, 而老师的行动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最为重要的。
其次, 学校平时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家庭关怀,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 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 在老师的帮助下, 让留守儿童自己做主角。
第三,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应及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办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广播,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开辟心理健康专栏, 为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其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另外,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开学初, 学校就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状况, 父母的去向及联系方式。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要记录准确, 以此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3. 教师:做留守儿童最亲密的伙伴
了解留守儿童, 关心留守儿童, 让他们快乐成长, 是每一位教师更是每一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 教师要主动走进留守儿童内心, 抚慰其孤独的心。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 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 多数有心理方面的阴影。作为班主任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把握、体验和理解其内心世界。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班中一名女生学习认真、活泼开朗, 在期中考试后被评为“三好学生”。可之后不久, 我就发现她上课时总是魂不守舍的样子, 很少再看到她与同学嬉笑的场面。于是, 我便对她进行一番了解, 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原来自从她被评为“三好学生”后, 父母亲一直没有跟她联系过, 更别提表扬了。而其他的“三好学生”都能够及时得到父母的奖励和表扬。她的心中非常郁闷, 却又无处倾诉, 于是就更添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了解情况之后, 我一方面与她谈心, 帮助她消除心中的疙瘩, 恢复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 及时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 让他们多和孩子联络, 多给孩子鼓励。经过两周的调整, 这位同学又重新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其次, 教师应给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 让其在成功中增强自信。缺少父母最贴心的关爱是造成留守儿童成绩差、难教育的根源所在。因此, 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应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多一份关爱, 让他们把在家里缺少的爱到学校补起来, 更多地体会到家的温暖。在课堂教学中, 我以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对待留守儿童, 让他们在学习中树立起自信心。课后, 我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让学生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同时在学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体验成功的快乐。
4. 父母:用亲情筑造温暖的家
作为父母, 应该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父母应该与孩子及其教师保持经常联系, 主动了解和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 使他们能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体验到亲情的温暖。这样, 父母给孩子温暖的同时, 也能够给孩子以教育。当然, 父母最好能常到学校看看, 亲自了解孩子的情况, 这会对孩子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篇三
【关键词】留守儿童;反思;类型;关注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即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家。这部分孩子大部分在10~16岁之间。
一、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在思想及行为上产生的两种类型
1. 放纵型
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属于这种类型。监护人通常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以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部分父母由于在外工作的原因平时很少关注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觉得自己长期在外,没时间照顾孩子,心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给予,行为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留守儿童在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 自卑、孤僻型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卑心理严重。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胆小、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和强烈的自卑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性格较内向,少发言,常常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持久等等。
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二、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的措施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不少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 发展 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这样,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因此我校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我们给家长寄信,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希望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 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农村 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我国在外务工的农民有过亿人,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为2200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4.校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篇四
二 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出现了继“单亲家庭”后的许多“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据了解,天祝就有这样一批家庭非常贫困的留守儿童,迫切的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三 活动目的
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3、向社会展示我们志愿者的优秀素质
4、为大家提供锻炼机会
5、通过互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新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6、通过志愿者活动唤醒人们的关爱之心,号召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走近留守儿童.为留守的孩子出一份力
四、活动进程:
可以细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后面又可以分为各个环节。
五、活动前:
1)联系环节:联系相关单位寻找留守儿童,确定活动的日期以及孩子们的具体需要,初步了解受助者的基本情况。(志愿者会对学生负责,不会泄露学生信息)
2)外联环节:寻找具有爱心的赞助商,为本次活动进行赞助。或为赞助商进行义卖,拉到赞助费用.
3)宣传环节:通过条幅,海报,传单等形式,在校园内展开关于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此次活动。
4)物资筹集环节:公寓募捐,通过海报宣传等形式为留守儿童进行募捐。
5)物资采购和清点: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采购孩子们需要的物品,并将这些物品进行打包分装。
六、活动中:
一)队员招募:从已经报名的队员中,选出5到6名活动队员,或从近期党员积极分培训中选拔优秀成员参加此次活动,接受活动前培训。(尽量选择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以扩大影响力度,若报名人数众多,选择能为团队贡献较大的志愿者)
二)活动前培训:由于留守儿童身份的特殊性, 有些问题需要特别的注意。比如探访人员的语言和动作,稍有不当,就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需要请相关方面的老师,给探访人员做短期的培训。
三)实地活动环节:此次环节分为三个方面。
A: 活动小节一:亲情陪伴时间:待定
内容:志愿者与小朋友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结对,与小朋友沟通感情,消除距离感。
B:活动小节二:感受城市,才艺欣赏及互动时间:待定
内容:志愿者献上一首优美动听的儿歌歌曲并与小朋友一起唱(事先已询问好幼儿园院长小朋友哪些歌会唱); 请会唱歌或者跳舞的小朋友上台才艺展示,志愿者要积极鼓动小朋友参加。
C:活动小节三:学业辅导时间:待定
内容:青年志愿者辅导小朋友做功课,志愿者要耐心的为小朋友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譬如举例、讲故事、玩游戏等。
D:托起幸福
游戏目的:热身、互动
需要场地:室内|
需要道具:气球,
游戏人数:留守儿童和爱心志愿者
游戏时间:15分钟
游戏程序:让所有学生不分彼此的托起所有气球,等学生都充分的活动之后便可以结束。
E:心有千千结
类别:团队合作,混乱中恢复
活动程序:
让每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的左右手相握的人
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中,大家放开手,在圆圈内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左右手必须想原来握的人)
小组中所有人手彼此相握,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在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方法,将其复原成大圆圈。
七、活动后:
一)信息整理:将得到的信息整理,总结。其中包括物资筹集情况,款项具体去向,受助者的反馈信息等情况。
二)信息公布:将总结以新闻,海报等形式进行公布,让人们知道活动具体的情况,并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活动下一步走向,(可不可以组织进行一对一长期帮助,或其他能尽量帮助到孩子们的事情)
三}后续工作:
1)通过大力宣传(照片,海报等)使此次活动在交大产生强烈影响,让社会对留守儿童更加重视,并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如果效果好,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以这样的形式去看望留守儿童。
2)面向社会展示我们的活动成果,可以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心种子,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下去,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八、活动分工:(待定)
海报制作:
本部宣传:
旅顺宣传:
信息收集,整理,公布:
传单印制发放:
活动培训:
物资采购:
物资清点,打包:
外联工作:
联系工作:
九、活动预算:
条幅一张
海报十五张
传单六百张
交通费 若干
十、注意事项
1、所有志愿者必须听从安排,统一行动,不得擅自活动
2、注意来回个人财产以及人身安全
5.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 篇五
——长江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发达地区的潮流加剧,我镇的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学校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人口5万余万人,我校目前有183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 307人,约占总数的17﹪。全镇留守儿童1676人,我校留守儿童约占全镇留守儿童总数就的18﹪。
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靠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一类是寄养在熟人或者朋友处。他们的管理者有的老弱病残,有的管理者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管理者的无法作为和弱作为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不利。
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举措和成效
(一)成立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小组,校长向子龙担任组长,德育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少
先大队部,班主任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管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教务处、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了相互配合和协作,形成了全校关注、关心、关爱上下联动的留守儿童工作局面。
(二)确立目标和原则,确保工作有章可循。为切实做保障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我校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路子,省级《留守儿童的培优与转差》课题已结题并运用多年。
(三)建立档案,搭建桥梁。
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
爱网络。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亲情网络”鼓励孩子们每月与父母通话一次或视频一次。班主任公开私人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四)真情关爱,贯彻“三个优先”。
“留守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求班主任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集体活动中留守儿童的参与面,凡是集体活动,班主任教师必须尽量让留守儿童全员参与。
为了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
(五)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制度。
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情感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每个班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担任“爱心妈妈”作为帮扶教师。“爱心妈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要求他们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向领导组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工作。
为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应急机制,加强各方面统筹,建立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即“留守儿童”→班主任→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完备的联系方式,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七)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积极寻找政府部门及社会渠道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为留守儿童联系多名“爱心干妈”“爱心干爹”。原州妇联主任刘丽萍从2010年至今一直帮助着我校焦金莲生活学习;宜昌建筑老板给我校2名留守儿童共助善款近2万元且至今延续;武
(六)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汉同济医院杂志社刘柳近期又成为我校一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干妈”。
(八)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整治了周边环境,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自觉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学校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出了许多探索和取得了些许实效,但在“留守儿童”现象愈演愈烈的当下,学校的工作也存在相对的不足和许多管理的盲区。
(一)信息沟通缺乏失效导致管理不畅
虽然教师和家长及监护人能较积极沟通,但因“隔代管理”“ 朋友管理”“熟人管理”导致信息流通不实、信息反馈遮掩等,教师、家长、家长三者形成了阻塞、“漏气”等不良三角交流通道,这给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障碍,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场所不规范影响着学校管理。
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受熟人或者朋友监管,监管责任人往往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他们缺乏责任心、爱心、耐心;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学习辅导能力;缺乏教育管理知识。这些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不但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反而让其滋生了许多不良习惯,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给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达成教育管理的共识,仅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解决问题之根本的。
6.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篇六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记者日前走近留守的孩子们。
1.“我想爸爸”
——在部分农村,“留守孩”的比例超过2/3,且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11月的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保安村,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7岁的湘平正和表弟一起玩耍,外婆则在厨房准备晚饭。屋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湘平的奖状和一张全家福,“这是爸爸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表弟和外婆。”小湘平一一指点着。记者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小家伙脱口而出:“在浙江上班!”舅舅张军胜说,湘平的父母在浙江的工厂打工,每年回来几次,从两三岁起他就跟着外婆生活。舅舅家有个比他小几个月的表弟,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伙伴。
小湘平长得乖巧可爱,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记者要看看他写的字,小湘平就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拿给记者看时发现半页纸上写满了“爸爸”。舅舅、舅妈以前也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家搞起了养殖。“弟弟每天和爸爸妈妈睡,我和外婆睡。”小湘平在旁边小声嘟囔着。记者询问湘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时,小湘平不时走过来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初冬的鲁北沾化,寒意侵人。山东省沾化县田家村66岁的杨爱芝大娘正顶着寒风接外孙女灵灵放学回家。今年8岁的灵灵是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灵灵跟着姥姥姥爷已经5年了。对灵灵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5年来,爸爸妈妈都没能“抽”出时间。
山东沾化县东沙村的小洁今年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提起爸爸妈妈,小洁就含着泪搂住奶奶。小洁的父母去广州打工有2年了。姑姑每次带着她通过网络与爸爸视频聊天时,小洁都喊着“爸爸你下来!”
而在江西省赣县韩坊乡大营村,记者询问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家娃:“请父母在外打工的小朋友举手?”在场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臂,一旁的村主任无奈地笑着说:我都快成留守村长了!
率先举手的小丰今年11岁,在韩坊中学读初一,父亲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从一岁多开始,小丰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我去过广东,那里有好多小汽车,有特别高的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一说起广东省东莞市,小丰就激动不已,但马上他的神情就黯淡下来。“爸爸说工厂要赶货,特别忙,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爸爸了!”每个月爸爸会给他打个电话,这是小丰最盼望的时刻。小丰懂事地说:“同爸爸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感觉到爸爸真的很辛苦,我以后要当一名勇敢的警察,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江西赣县韩坊乡是劳务输出大乡,乡长赖厚辉介绍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打工、创业,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以韩坊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共有学生1100人,“留守孩”就有742人,占67.5%。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约占2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约占76%。据统计,赣县常年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全县“留守学生”达1.8万名,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30%。
长期研究留守儿童的农业部农研中心副研究员吕绍清表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
2.“不如不生我”
——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11月17日中午,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日记。
小美说,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爸爸在渔港搬运船上的海货,妈妈跟着打零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只有12岁的她看上去比其他同学要懂事许多。
“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起泪花。小美每天在学校里吃午饭,盒饭只需2元钱,小美却觉得很奢侈。“姥姥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
但跟这些比起来,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她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最难受。每次送她乘车,妈妈眼里都噙着泪水,爸爸则不顾男子汉的面子哭出声来。“爸爸当着我的面就哭过两次了„„”说到这里小美已泣不成声。小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妈妈不再漂泊,不再打工受苦。
“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回答,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教师张金霞说,“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吕绍清说,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吕绍清说,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
3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一些关爱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吕绍清分析说,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吕绍清表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许多劳务输出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在山东省沾化县,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94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王东方说,学校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组成,帮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独和忧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赣县二中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飞。这位大家眼里的顽皮小子,如今与班里同学组成了“樱花六人组”,他们的梦想是当网络歌手。给小飞带来蜕变的就是赣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
早在2004年,赣县就积极筹措资金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项基金,创办了“留守学生”托管中心。赣县沙地镇中心小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金莲14年来先后义务收留留守儿童326名,在生活上给予关照、精神上给予关怀、学习上给予帮助,把满腔热情和涓涓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赣县阳埠乡派出所民警许小春带着4名女大学生在黄沙小学办起了“留守孩托管班”,为32名“留守孩”带去家的温暖„„
发展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说,我们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相联系,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情关爱。
(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链接)
河南省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河南省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近300万人。近年来,河南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开办寄宿制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安徽省有360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首批已建成400个。
7.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 篇七
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遵照执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的一系列要求,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按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2年1月4日上午, 在县教委大院底楼会议室举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立项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开题会。课题的研究者参与了开题报告会, 课题主研之一的渝港小学教科主任陈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心校负责人就课题的经费落实情况、实施目标做了表态发言。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张宏、县教研室留守儿童专项负责人之一的徐大都就课题的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从课题开题以来, 课题组在撰写方案前, 在辖区两所学校 (渝港希望小学、中嘴小学) 58名留守儿童中 (一至六年级) 随机抽取了31名留守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写出了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3月初, 我们根据留守调查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转化考核方案。其次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再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读懂读透课题实施方案。
3、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交流,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 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使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原则、过程、方法等, 我们于2012年2月10日在巷口镇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了留守儿童课题实施会, 参与课题的十三位一线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负责人魏冬就课题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做了总体的安排, 参会教师就课题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形成了课题分工一览表。我们通过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帮助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 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帮助教师掌握调查法、个案跟踪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会。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召开了4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 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学习个案研究表的填写;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每两月一次的课题专题研讨会, 我们着重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出现的闪光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 就敏锐地发现问题: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铺张浪费乱用钱的习惯;代理家长, 特别是奶奶、爷爷对孩子放任自流, 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冷酷、任性、自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从小就缺少指导和监督, 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 父母毫无办法约束和管教了。课题成员老师在访谈中针对这些问题, 对应地提出了怎么教育的建议。
4、做好个案研究, 开展各项活动,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 以便对他们实施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 这些信息库里面收集了留守孩子和家长的各种基本情况。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表册,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表册的制定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 便于教师们记录, 了解访谈的情况。这样, 让实施过程更好操作, 更适宜教育。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们设计了《留守儿童典型活动》这一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来参加, 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请老师带着她们进行活动;在三八节活动中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再比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景色怡人, 多数孩子在休息日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领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 2012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春游活动, 不仅使这些留守孩子畅享了家乡的风光, 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更多的是享受了集体的温暖。
5、培训代理家长,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充分利用代理家长这一优质资源, 加大对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 坚持每学期给他们进行1-2次讲座, 教给他们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家, 做为亲戚和祖辈, 不但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及知识技能水平, 要与普通孩子同步发展。通过本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课题管理、研究务实到位, 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个案家庭关系融洽, 家长积极配合, 一起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个案跟踪家庭有了较大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较大的转变, 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定期辅导交流、校本课题理论培训, 自学一些先进的理论, 使课题组教师深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方法等,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施、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家访的过程、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以及对个案学生的指导。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字表达、口才和交际能力, 还是实际的指导能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分析、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从中找出了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 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 使学校的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3、更新了家教观念, 密切了家校关系。
当然, 孩子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不断联系与合作, 很多的代理家长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有时遇到问题还能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 即使远在外打工的父母还经常电话与老师联系, 比以往更关心了孩子了。
4、个案跟踪家庭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8.法官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 篇八
测试卷大家都不陌生,但你想过给爸爸妈妈也出一份测试卷吗?近日,湖北省武汉市鄱阳街小学六(4)班的同学们为家长们设计了一份测试卷,内容有“爸爸妈妈能正确地表扬和批评我,不袒护、不纵容、不讽刺挖苦、不蛮不讲理”“爸爸妈妈能做到相亲相爱,即使和其他长辈有分歧,也不会当我的面争吵不休”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互动,把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家长。不过家长们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80分以上的家长不到六成,仅有不到两成的家长“成绩”优秀(90~100分)。看到这样的结果,不少家长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本刊综合采编)
“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当老人为我服务时,我会说‘谢谢’……”这些操作起来不难,又充满人情味的小规则,是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的同学们自己制定的“儿童交往公约”。“公约”先由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拟出各项条款,再由全体同学讨论通过。它可以说是对《小学生守则》等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个具体补充,由于制定者是同学们自己,因而更能贴合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同学们执行起来也就更自觉、主动。比如低年级的同学经常被走路速度快的高年级同学撞到,因而提出了“在校园里,遇到弟弟妹妹,让他们先行”的条款建议。这份“公约”就像是同学们的一个约定:做一个懂礼貌、有规矩的孩子。(本刊综合采编 注:这份公约的详细内容,可以登录“学苑创造贴吧”查看。)
学校里的作业一般都是老师布置,但湖北省武汉市清芬路小学的作业却是由同学们自由设计。老师将同学们学习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按照年级和科目编成了多本“核心知识点手册”,同学们可根据手册上的内容,自己设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且形式不限。喜欢画画的刘雅欣刚上完与服装有关的英语课,她给自己设计的作业是画一套服装作品,用英语进行介绍。胆小的陶家辉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就用父母的手机录了一段音频,通过微信单独发给班主任……这样的作业不仅有趣,而且能让同学们扬长避短,真好!(本刊综合采编)
想不想成为善于发现新鲜事的校园小记者?那么请睁大你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然后告诉大脸兔。来信请寄: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学苑创造》B版编辑部,大脸兔收,邮编:530021。也可登录“学苑创造贴吧”发帖告诉大脸兔。新闻一经采用,还有神秘小礼相送哦。
【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推荐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走访记录06-1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09-02
农村留守儿童实习报告07-09
用爱呵护农村留守儿童07-2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06-2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英文)07-17
送文化下乡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08-1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06-2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08-30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