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正能量

2024-08-27

我们需要正能量(共16篇)

1.我们需要正能量 篇一

我们需要正能量优秀作文

八月份的夏天,一连下了几天小雨,微风却夹杂着闷热的味道扑面而来。灰蒙蒙的天总是一成不变,笼罩着香港这块虽小却贵的土地。

“香港这什么鬼天气啊!”“组团出来旅游真是遭罪!”身边的阿姨们一边抱怨着,一边不断擦拭着身上的雨水。一场毫无征兆的大雨在刚才袭击了我们这群在车站等大巴车的人,导游一边解释着香港这种多变的天气,一边不停地给司机打着电话。我们就如同一群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也飞不出去,只能急得原地打转儿。雨中的人们打着各式各样的伞,宛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却也消不去我们内心的烦躁。

我挽起裤腿,撑开雨伞,在雨中穿过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到公共厕所前,我就傻了眼,弯弯曲曲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厕所外。人们都叽叽喳喳地不断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我叹了一口气,只能感慨当“龙的传人”确实很辛苦,只好跟着大队伍缓慢地前行着。好不容易排到了,我不停的数着就差三个人了就到我了,后面的阿姨轻轻拍了拍我,说道:“给这个阿姨让让吧。”我一回头,却看见这位阿姨旁边站着一位孕妇。她显得有些吃力,炽热的天气把她的脸庞熏得红扑扑的,额头上却满是水,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头发也有些凌乱。她紧蹙着眉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恳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默默的退到一边,然后又轻轻拍了拍前面的小女孩,小女孩一看见孕妇,就立马让开。就像接龙似的,我踮起脚尖回头一张望,却发现长长的人群似乎给那个孕妇让出了另一条“安全通道”。

我心里不禁一阵发颤,不知是感动,还是震撼,夹杂着些许的愧疚,五味杂陈。

人心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帮互助,关心友爱,是互相传递的.。这个社会有太多的黑暗面,但是又因为有这样的正能量在,它才能和谐发展。正能量,对这个词的解释有太多种,在我看来,它就像春天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小树苗;夏天里的一只冰棍,凉爽着小朋友;秋天里的一片丰收,愉悦着农民;冬天里的一堆篝火,点亮了漆黑的夜晚。

我们需要正能量,并把它传递下去,使我们的社会因为有正能量而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

2.我们需要正能量 篇二

为师有道, 积蓄正能量。要想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教师就应该加强师德学习, 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不仅在用教材教学生, 其自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他们的思想、言行、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教育和影响。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准, 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 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 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为师有品, 提升正能量。“品”的来源, 一是善于学习。一个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部分组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 正是持之以恒读书学习、不断补充知识能量、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结果。二是善于思考。学会反思, 能让我们理性思考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三是善于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方式是“学中用”“用中学”“学中研”, 也就是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四是善于总结。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得失, 由此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教学工作情况, 少走弯路, 少犯错误, 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善于创新。如果教师还抱着旧传统、老观念不放, 势必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不能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为师有术, 释放正能量。为此, 要做有“道”的教育, 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传方法之道, 传教育的正能量;还要做有责任的教育, 从职业责任出发, 尽心尽力;要做有温度的教育, 能够满腔热忱, 带着热情投身教育, 带着情感走向学生;要有为师的风范, 既要认真备课、讲课, 也要认真审视自身的言行;要做公正的教育, 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 都一视同仁。

为师有法, 传递正能量。作为教师, 要学会适时地“牵手”与“放手”, 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在学生培养方向上, 教师要牢牢把握好“三向”, 即:向上、向善、向好, 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的、进取的人, 也要把孩子上升的空间打开, 成长的路径打通,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拥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怀有爱心、善心, 做善良的人、诚信的人。

3.那些年我们需要的正能量 篇三

《少年,你懂的!》是国内第一本完全由在校大学生主编的成长教育类书籍。它以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主,辅以专家精彩点评,再加上家长、老师们的观点,阐释大学并非学业的终点,学习也绝不只是为了高考的观点。

记得小时候我也做过学法交流,包括老师叫同学给大家介绍经验,也读过集结若干篇学法交流的书,但都千篇一律,无非是“我”怎样预习、上课、做作业等,偶尔才会涉及一些小技巧。而这本《少年,你懂的!》则与众不同。它非常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地去讲述,有理科生的感受,有文科生的经验,有参加学科竞赛的,也有参加自主招生的。无论你擅长哪方面,都能對号入座,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类。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读到这一章的前两篇时我感触比较深。因为我也是在高中时代遇到了一位很棒的语文老师,让我对中文系产生了向往。而那些理科的学科竞赛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记得初二那年刚开始学物理,一年内学校给我们班换了六七位物理老师,于是我的基础打得很不好,物理也因此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见老师对学生及相应学科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关于自主招生,从文中看出,可以选择其一参加,但不应浪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摆好心态,因为高考分数才是最关键的。

学习当然不能死读书,全面地锻炼、培养自身能力才是正道,否则等到大学时后知后觉追悔莫及。因此,书中那些学生,不论是班干部,还是艺术特长生,抑或是热衷环保的“小卫士”,都让我们看到他们学业之外的另一片灿烂无比的天空。我读中学时很少参加活动,现在想来不免满怀遗憾,不仅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更少了些美好的记忆。

书中特别将男女同学交往问题作为一章专门讨论,这也是比较少见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甚至小学时就有开始谈恋爱的。且不说游戏玩笑似的男女生交往,真正的爱情到了大学时代也未必能完全理解。读中学时那些朦胧的情感或痛苦或美好,都是难得的记忆,但愿它不是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而是对你的生活、学习有所促进。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但也不能忽视和父母的沟通,互相理解,彼此才能获得正能量。老师也是一样。我朋友高中时所在的班级,并不是年级里最好的班级,而老师和同学格外团结,又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特别好,直到毕业后多年,还经常聚会,说笑打闹,谁有事大家也会热情帮忙。很羡慕这样的班级,即使最终的高考成绩和进入的大学并不十分理想,但收获一群铁哥们好姐妹何尝不是最宝贵的财富?当然,高考虽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就读的高校也决定着你的朋友圈和人脉,慎重思考未来,路还长着呢!

相当钦佩该书主编——桃李情深,年纪轻轻就对教育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并主编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后生可畏。希望大家读了这本“少年人送给少年人的书”,也能有所获益。

4.青春需要正能量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需要正能量》。

能够走上这个舞台,真诚地感谢(领导)一如既往地无限给力,还有我的小伙伴们,能与你们在一起共事,让我时时体味着工作的乐趣、友谊的可贵、奋斗的激情。这乐趣、这奋斗、这激情就是支撑我工作与生活的正能量。何为正能量?那就是引导个人、社会正向发展的动力、情感和力量。(方案一)

哪一种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哪一种力量绵延不绝,气势磅礴?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积淀的正能量。这能量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重振雄风的根本。这能量给你、给我、给我们祖国以无限的动力保障。(方案二)

记得李大钊曾说过:对于每个青年而言,青春是人生最壮丽的一幅巨作,勾勒出的是人生中最华美、最难忘的一段年华,你们、我们,还有他们正在谱写着这篇乐章,用心描绘着这幅巨作。因为,我们正值青春;因为,我们能量满身。

青春虽然存在着各种坎坷与挑战,但总有一种力量将你摇摇欲坠的心扶起,这种力量就是我们青春里的正能量——她是支撑起坚定信念的强大助力,是承载着挑战明天信心的坚强后盾。

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各种文件精神,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杨善洲》等影片,重温了周总理、焦裕禄等老一辈优秀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使我这样一位年轻党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深深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光明与希望。心中不禁升腾起一股坚定前行的动力,让我想起许许多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了驱除黑暗,争取光明,为了国家的独立与自由,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的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焦裕禄心里装着三十万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草鞋书记杨善洲甘弃晚年清闲乐,为国造林不酬劳;是一个人倒下了,万千个人伸出帮扶之手;是面对危险邪恶,没有人因为一己私利逃避退缩。这就是正能量,这种能量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鼓舞、给人梦想。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尽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尽沧桑信心不改。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个人的幸福、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正能量的聚积,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

我仿佛又听到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又依稀又看到了毛主席在橘子洲头吟诵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丽诗句„„矢志不渝,追求真理,是那个时代青春中涌动的正能量。

任何年代都需要正能量,作为青年一代,更需要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也许正能量就溶在一杯清香的茶里面,也许正能量就书写在一句优雅的诗行间,也许正能量就在每个挑灯苦读的夜晚等着我们„„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世界!

朋友们,青春孕育着无数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发、去采撷,让我们尽情挥洒青春,成为温暖这个世界的正能量!

轻风微温,岁月静好,我有一所房子,面朝正能量之海,春暖花开。

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5.生活需要正能量 篇五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速跳动着,许多人都忙忙碌碌地过完一天又一天,为事业、学业和家庭而奋斗着,因此堆积的压力就越来越多。很少有人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为人处事。因此,生活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生活需要“正能量”!

何谓“正能量”?这词原本是天文学的专有名词,后来英国的学者把它当做心理学著作的标题,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正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带有正能量,和他们交往你也会觉得很快乐。的确,这不仅是“正能量”的含义,更是现在都市人缺乏的一种生活态度!现代人每天都忙碌着,压力也随之而来。学生有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白领有来自职场的压力,结了婚的成年男士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这些压力无处不在,每一刻每一秒都压得人无法喘息。有些人没有旷达乐观的态度,也不懂得去宣泄情绪,那么结果往往是会误入歧途,酿成大祸!“小悦悦”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冷漠与残忍;“瘦肉精”、“毒馒头”、“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道德的缺失,良心的泯灭!从这些事件中透露出了人们品德的坏败,没有任何的责任感与道德观,不顾及别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拿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开玩笑!俗话说:“民以食天!”如果我们的饮食链出了问题,那有多少人的健康会受到威胁?这又将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啊!这些人还有什么“正能量”可谈!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违背自己的道德与良心,没有积极、乐观、健康的为人标准,那社会哪还有人情味!每个人都带着假面具冷冰冰的对待他人,试问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过着这样的生活,会感到快乐,温暖,舒服吗?

所以,我们的生活才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快乐的面孔出现,需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能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一样助人为乐,为社会无私奉献,善良正直,那么社会遍地将开满和谐之花!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正能量”吧,多一点乐观,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放弃;多一点健康,少一点冷僻,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才有意义!

相遇

时间宛若一条无情的河流。我们就像站在岸上的人,在看着那些曾经遇到的人,慢慢地远去,慢慢地、慢慢地在眼前消失。——题记

在外面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叫我一个人散步回家,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一人独自走着。雨中行走似乎比平时增添了几丝雅趣。雨滴在地上,发出滴嗒、滴嗒的声音,我毫不在意继续前行,这时,一个老人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抬头望望他,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红背心,脚上穿一双军用胶鞋,满是尘土的皱巴巴的裤子让人一看便知是来城市打工的,他的脸上浮现出缕缕被生活压出的皱纹,肩上重叠的扛着着一把锄头和一把铲子,在微弱的路灯下,他显得饱经沧桑。他发现我在注视他,便对我笑了笑,我醒过神来,也对他笑了笑,老人的笑是那样的淳朴,他的笑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象,看着他满是泥泞的双手,我猜想他一定是干了许多搬运砖块的活吧!

在雨中,老人的微笑是多么的慈祥、憨厚,我知道,像他这样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十分辛苦,不但要牵挂远方的妻儿老小,还要忍受老板的责骂,低声下气的工作,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在远方的家人过上好一点日子,想到这里,我又望了望老人,我似乎还看到老人苍老脸上的一丝无奈与淡淡的思乡之愁。

雨水朦胧中我与他的这次相遇仿佛是上天安排的,虽然只是刹那间的对视,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的辛酸与痛苦、责任与亲情,我想,那位老人年轻时一定也是血气方刚,想凭自己的双手去打出一遍属于自己的天下,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老了,并未实现年轻时的心愿。现在的他可能只是过想平平凡凡的生活,最后安安静静的死去,也许是我的想象吧!

老人的一笑,好像一盏灯火,燃起了我对明天的追求,也许我会鹏程万里,也许我会穷困潦倒,但是只要我对生活怀着满腔热情,那么,我相信我就一定能一番大的作为,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就一定会替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哪怕等待我的是荆棘坎坷,只要我咬咬牙,笑一笑,便总会过去,风雨过后的彩虹终有一天会出现,老人的笑是一个提示,也是一盏灯火,燃起了我对生活的斗志,我不想像他一样面对生活显示出平庸,我不会静静的死去。

6.生活需要正能量作文 篇六

正能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美丽的馈赠。正能量,即为正面、积极的,可持续地传递、迸发的内在品质。当正能量被发现时,它就会散发出无尽的光辉引人思考,温暖人心。当正能量被传递时,它就会迅速的抵达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让微小的善意散发出光亮。

就像我今年暑假遇到的事情一样。一天早上,我在公园里晨练,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小狗到公园里玩儿。突然,小狗在旁边拉了一堆屎,那位中年妇女从兜里拿出一张报纸,把地上的屎擦干净后扔进了垃圾桶里。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表达出的却是一种正能量。

就像最美司机吴斌,当他被一片突如其来的铁片击中腹部,他在短短46秒内停车、打开双跳灯、打开车门,用高度职业感挽救了全车人的生命。

7.家庭需要正能量 篇七

互相鼓励和赞美。婚后,不少夫妻都迅速褪去了神秘、腼腆、迁就,很少给予对方鼓励和赞美,理所应当地认为这就是居家过日子。然而,真正幸福的家庭需要相敬如宾,需要互相鼓励与赞美。如果对方某件事处理得让你很满意,一定不要吝啬赞美,这样对方才能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才能对所有的付出释然和微笑。就算做得不好,但只要尽力了,也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在下次取得进步。

一起学习成长。很多人在婚姻出现问题后,就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言下之意,早知道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当初不要在一起。对于这句话,我持反对态度。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当初的合拍与甜蜜并不能代表一辈子合拍,夫妻双方只有共同成长,一起学习,才能让婚姻长久合拍。当然,婚姻最好的成长方式,并不是你追我赶,而应该是共同引导激励、监督影响。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看书、识字、学本领,而是包括各种各样的爱好、知识、阅历与见识等。

学会交流和协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首歌传唱多年,可这样一种让无数男女追求的夫妻协作式的幸福,很多人往往做不到,借口于没时间。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份心灵上的恬静。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这样一份心情,有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样一种交流协作的好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时间和精力就完全不是问题了,你可以在妻子做饭时,帮她系下围裙;也可以在老公伏案加班时,给他倒一杯热牛奶。创造这样的正能量,并不在于事情大小,只在于一份心。

共同培育“希望”。希望是广义的,包括某种理财产品,哪怕是一张两元的彩票;可以是某次不远的旅行,或是某位朋友的来访;还可以是一起回家过年与亲人相聚;也可以是买房买车等大额投资;当然,更可以是养育一个孩子……总之,这些或大或小的希望必须贯穿于婚姻始终,夫妻双方共同为它而努力,就会让两人其乐无穷,同甘共苦,惺惺相惜。

8.社会需要正能量作文 篇八

经常在公园见到这样一位老爷爷:银白色的头发,胡子长长的,总是笑呵呵的,笑时眼睛总眯成一条线,身着白色的太极服,脚蹬一双白布鞋,看起来身子十分硬朗。

有一次,我在漫步,秋色宜人,树上的叶子“沙沙”地落了下来,满地都是,我注视着叶子,只见远处的老爷爷,手拿着一把大扫帚,在那埋头扫地,我好奇地走上去问:“爷爷,您在干什么呢?”爷爷抬起头看着我说:“喏,我在和灰尘、树叶打仗呢!”我又问:“是吗?

”爷爷又摸着胡子,笑嘻嘻的说:“难道我不像大将军吗?”我被爷爷逗笑了,“哗哗”树上又掉下来了叶子,在空中慢慢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满地的落叶远远望去如同一块软绵绵的地毯,听着爷爷“沙沙”的扫地声,我又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爷爷,你这时候应该回家啦,你看天这么冷,你为什么还要来扫呢?不是有环卫工人吗?

”爷爷听了这句话,思考了一下,缓慢地说:“我这一生忙忙碌碌地过去了,一事无成,也没有为社会做什么事,现在老了,也闲着了,可是也什么都干不了了,只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是人生能从头来过,那该多好……”说完爷爷叹了口气,再次握着扫把,慢慢地扫着地,我看着爷爷的背影,若有所思!

“是啊!巴金爷爷也说过:“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的,而是为了给生活其中的社会增添一丝光彩”只要我们身边的正能量越多,这世界就更加美好!这位老爷爷虽然做的事情对社会微不足道但是对他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发扬自己的正能量,为社会做出一些事情!

9.生活需要正能量作文 篇九

是的,围绕在你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的,是正能量。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大街上漫不经心地走着。此时的我为了避雨,不停地奔跑,气喘吁吁。余光中,我瞥见一个大概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我将头缓缓抬起。他外表结实,生就一副运动员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额角隆起,乌黑的头发,显得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他手插口袋,在一个店铺门口双脚做着跳跃动作,突然,他把手抽出,摇晃了几下,接着后退了几步,险些摔倒。我倒吸一口凉气。定睛一看,原来他踩到了一个手机。他把手机拾起,按了几个按钮,然后放在耳边,几秒钟后,他蹙起了眉头,久久都没有舒展开。由于天色已晚,我不再观察他了,急急回到家中。

第二天下午放学,我撑着雨伞路过昨天发生那一幕的地方,发现那家店铺门口贴了一张失物招领,内容是:于3月16日在此店铺门口拾到一个银白色的三星手机,失主请播打电话……我立即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星期后,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再一次路过“爱心殿堂”,看见那个健硕的男人正在和一位女士对话,强大的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站在他们身边细听。“这是您的手机吗?”“对,是我的,里面有我的家人……”“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寻找失主,现在好了,终于找到了,我这颗心就不用天天吊着了。”他笑容可掬地说。“谢谢!谢谢!”女士感激不已。我似乎看到万丈光芒围绕着那位“活雷锋”,正能量充斥着整个世界。

感人肺腑的事并没有从此中断,它像是九月菊,难以凋谢。

那天是母亲的生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时,我拿着零花钱,像只快乐的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心在飞扬,车在奔驰。不一会儿就到了超市。我知道母亲不喜欢吃甜腻腻的蛋糕,所以就买了几斤水果,提在手里晃来晃去。不知不觉中,我已踏上了返回的公交车。车内的乘客摩肩接踵,似乎站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为了减轻负担,我将水果顺手放在了车上。正当我的思绪开始遨游时,到站了,我飞快地下了车。

我走在路上,总觉得怪怪的,握握拳头,幡然醒悟。我给妈妈买的水果呢?糟了,落在车上了。我怎么这么懵懵懂懂啊!我的眼泪顿时渗了出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不顾旁人异样的目光,恼怒地跺着脚。年幼的我一屁股坐在树荫下,蜷着腿,伤心地哭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中年妇女拎着一袋水果朝我跑了过来,她居然比我还急切。“小……小姑娘……这是……是你的水果吧?”她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道。“嗯,是我的,谢谢阿姨。”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动,热泪盈眶。亲切的话语从耳边传来:“别哭了,水果不是拿到了吗,快回家吧!”“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阳光穿过云朵,为大地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吹来了世间所有的温暖。好心的阿姨目送着我,直到我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正能量是扑鼻的芳香,弥漫在树梢送来的微风里。

正能量是点点的繁星,散布在都市静谧的夜空中。

10.教育尤其需要“正能量” 篇十

这个时代既让人兴奋,又使人困惑。有人调侃道:“一上网,感到天下大乱;一开电视,又觉得天下太平。”这种心态,表明了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们不善于鉴别和分析各式各样、铺天盖地涌来的信息。

哲学工作者指出,现代社会有两个新特点:“合理分歧”和“不定风险”。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分歧是合理的,是可以并存的;而风险是难以预料,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理解、把握合理分歧和善于预见、处理风险。

达到这种要求,对于成年人已经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而对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不过,现在有了“正能量”这个试金石,在面对良莠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删繁就简,有效地鉴别、选择的方法。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相反的则是“负能量”。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多么需要我们传递“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啊!

“苗圃”“温室”的作用

我们当然要提倡孩子们独立自主,敢于创新,但并不是给他们的自由度越高,“开放”得越彻底,他们发展得就越好。也不能把“开放”和“封闭”绝对地对立起来,好像“开放”就是绝对的好,“封闭”就是绝对的坏。

东南大学的樊浩教授在《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中提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新的生命总是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条件下孕生的。鸡蛋只有在蛋壳内才能生出小鸡,婴儿只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如果过早地开放,不是扼杀小生命,就是生出怪胎。封闭是开放的前提,没有封闭,也就无所谓开放。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是:当不开放就难以使生命成长和成熟时,就必须适时开放。文化生命同样遵循这个原理。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过度开放培养的不是世界公民,而只是文化上的漫游者,这种人没有文化故乡,没有民族认同感,更没有民族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存在和“文明冲突”的背景下,这种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悲剧性的。”

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是培养孩子,开始也需要有一个封闭的环境,过早的开放,过度的开放,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培养孩子,也需要适时开放,不适时开放,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熟。

这个理念,也是为了保证教育环境中“正能量”的作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积极提供“正能量”;适时开放中,要善于选择“正能量”,才能使孩子们将来有实力去迎战狂风暴雨。正像“苗圃”“温室”对于稚嫩幼苗的作用一样,适度的封闭与开放,有利于让未成熟主体在“正能量”护卫下健康成长。

人类的童年期在动物中是最长的,教育是一种“慢功夫”,在百年树人的漫长岁月中,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环境,要想让未成熟主体获得充分的“正能量”,可能会成为空话。

崇高理想是根本的“正能量”

现在,社会上有人把“拒绝理想,远离崇高”当做时髦,以为一谈理想,就是“假”;一论崇高,就是“空”。好像只有天天谈享受,处处聊钱权,才是真实、不虚伪。如果这种人生哲学传染了教师,影响了学生,再多的琐碎的“正能量”也无济于事。因为理想、信念是根本的“正能量”,如果根都烂了,再多的“正能量”也改变不了错误的发展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不能轻视“拒绝理想,远离崇高”思潮的影响,因为它已经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言碎语,而是有现代西方某些理论支持下的比较系统的理念。

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强调人是“独立的‘人’”,人应该“认识真正的自我”,欣赏“只有自由哲学承认人的身体,思想,意志的独立性,和对自己的所有权”等等理念。有的则走得更远,提倡“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凡是反对他们看法的,就一概被他们归入被“洗脑”不可救药的类型。

这种理念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人的本性中“独立”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人的本性中“社会性”的一面。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强调了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这个基本性质。人类虽然没有大象强大,没有狮子凶猛,但是却能够高于它们,就在于人类能够合作。

人的社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现实。看不到这一点,把个体的独立性夸大,甚至夸大到否认合作,反对集体主义,最终也会把个人毁了。

引导孩子们从小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树立崇高的理想,在这个基础上,才会不断获得真正的更多的“正能量”。

冲破“狭隘天地”运用“正能量”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事情,它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教育工作不能陷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我们只是主张“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在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一定的封闭是为了更好地迎接、进入开放的世界。即使在一定的封闭条件下,也必须将全社会的信息,有计划、有选择、有过滤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务必冲破“狭隘天地”,在全社会寻找那些推动社会前进,积极向上的各种“正能量”,首先武装自己,继而引导学生。

我们的确应该很好地为学生、为家长做好服务。要服务得好,就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家长在繁杂的信息中,大浪淘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获得更多、更好的“正能量”。

现在,有的教师,甚至一些教育传媒,对于某些带有“负能量”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貌似“客观”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更有甚者,误把“负能量”当做“正能量”,推荐给师生。

塑造“优良人格”发挥“正能量”

在发挥“正能量”的问题上,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人格,自己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熟主体,是稚嫩的孩子们,教师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候几乎是涉及他的一生。教师能否对学生发挥“正能量”,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成为培养第二代的大问题。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经常讽刺、挖苦学生,整天气呼呼地与学生相处,缺少“正能量”,学生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教师自己的心境怎么能够愉快?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一定道理。其实,主要是思想方法决定命运。同样是面对“半杯水”,有的人主要看到“只有半杯了”,强调了悲观的一面;有的人主要看到“还拥有半杯”,强调了乐观的一面。这种思想方法用到人际关系上,有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缺点,就会感到“世界上没有好人”,这样的人,朋友只会越来越少。面对学生,首先看到学生的问题,不理解“问题”正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契机”,抓住了,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前进。这种片面性的思想方法,孤家寡人的处世态度,由于离开了人类善于合作的本性,处处散发着“负能量”,久而久之,就决定了他人生走向失败的命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英若诚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几十年我亲眼所见,有些才华出众的人,最后由于人格的褊狭误入歧途。”对此,我也有同感。有的才华出众的教师,就是因为放松了思想道德的修炼,只是片面地追求业务水平,甚至粗暴地对待学生,虽然工作也有一定成绩,但终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原因很简单,他往往是不自觉地就散发着“负能量”,这是因为他缺少高尚人格——这个教师最根本的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们教师有了优良人格,才会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发挥“正能量”,才能以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未成熟的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11.生活需要正能量作文 篇十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这是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的,由此可见,一个诚信的人是打心眼里替他人考虑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教导我们说:“做人要诚实!”这句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似乎是一杯清澈的泉水,有的人用它洗净了伏在内心深处的浮尘,同时滋润了心田。但是有的人仅仅就拿它漱口。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又还有几人知道诚信的存在呢?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中午,两个同学都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于是互相打赌,赌谁能够爬到学校背后远处险峻的山峰上,谁就不是胆小鬼。第一个同学为了不让另一个同学瞧不起自己,放学后就独自去了。而当他气喘嘘嘘回来时,另一个同学却不见踪影。第二天,当他问那个同学为什么失信时,那个同学却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傻瓜,你以为你爬上了那座山,你就勇敢了吗?没有!你依然是个胆小鬼。昨天我那是骗你的,你这个笨蛋!”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诚信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拥有诚信的人永远是天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而不讲诚信的人则只有永远的被人唾弃!

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人与人交往需要以诚信相待。如果说成功是一片汪洋,那么诚信就是舟楫,以舟划水,方知海之壮阔;如果说成功是一座高山,那么诚信就是山路,经路上山,防止山之险峻;如果说成功是一片蓝天,那么诚信就是雄鹰,雄鹰翱翔,方知天之宽广。

12.小学作文:社会需要正能量 篇十二

社会需要正能量

所谓的正能量就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一种正面的动力和情感.我们的生活需要正能量,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能量场,我们这个能量场应该向他人和社会付出什么样的能量呢?

有一天,我去买鸡柳.买鸡柳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掏出十元钱买一份香喷喷的鸡柳,老奶奶找给我钱,我看见正好有一辆大客车过来,便赶紧往大客车站点跑.等我上了车,突然发现我兜里多了一元钱.我想一定是老奶奶给我找错钱了.幸好车还没有开,我立刻跳下车跑回去还给了老奶奶那一块钱.老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朵花,她一个劲地夸我是一个好孩子.听了老奶奶的表扬,我很开心,为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而骄傲.我又立刻向大客车站点跑回去.可车已经开了,我又大约等了十分钟,下一辆车来了,车来了,我上了车,开心着吃着鸡柳,觉得格外香,格外好吃.虽然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很平凡不伟大.但也应该是一种正能量的事情吧!我想在生活中,人人都付出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正直,少一些自私,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冷漠,只要人们心中充满爱,多一些正能量,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

13.数学学习,需要“正能量” 篇十三

关键词:数学情怀;正能量;兴趣

记得陈省身教授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题词:数学好玩。如果是真的好玩,那么,为何天性爱玩的儿童普遍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不到玩的乐趣呢?据调查,数学在学生中普遍不受欢迎,不仅如此,一些学校也对数学产生了“看法”:某小学就取消了低年级的数学课。崔永元老师的几句话更能触动我们每个数学教育人的神经:“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数学什么都是,就不是你数学了。”尽管课程改革在十多年前就删除了原来数学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内容,但仍没有改变数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数学依然是无聊、无趣、摧毁人自信心的代名词!

一方面是数学家、数学工作者、少部分数学精英们看到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普通学习者看到数学的“恶”。是什么导致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有如此之大的差距?是什么阻挡了学生享受数学思维乐趣之路、遮蔽了欣赏数学之美的目光,导致学生看到的、学习到的是一个扭曲的、丑陋的数学?或者说,数学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事物,因视角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就不同:有人看到的是“光彩照人的数学女王,享受数学学习在成长道路上的乐趣,有人看到的却是“X光下的一副骨架”,饱受数学带来的伤害。这样看来,要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印象,站在什么位置看数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因此,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师既能将学生引到一个“好”的视角,看到数学美好、优雅的一面,又也能将学生引向相反的方向。我国有句古训: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思是师父把该教的都教给你了,至于你能行多远,在于个人的悟性,在于个人的修行和努力。言下之意,学生的修行是建立在师父引进门的基础之上的。

一、形上关怀——用学科文化滋养学生

教师必须在“门内”,这才是带领学生“修行”的前提。从知识技能的质与量看,只有教师自己对学科的“深入”,才能在教学中的“浅出”。教师只能看到“树木”,怎能让学生去看到“森林”? 教师的数学视野决定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地教学“认识方程“,有的教师抓住教材定义中的“含有未知数”“等式”,教学形式化的定义;而有的教师教学时就淡化形式,突出了方程的价值与本质,围绕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概念。于是,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当然不同。笔者曾呼吁,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忽视了“数学味”,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这与小学数学教师“先天的不足”及“后天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长期与思维水平不高的小学生相处,教师的思维水平也容易出现“童化”现象,而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也在毫无预见的情况下渗透给了学生。教师对数学的认识及自己的数学教育哲学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懂数学,就不能被外界对数学的评论迷了眼。记得曾有人批评数学中“同时开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灌水问题”,认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又是开进水管的,又是开出水管,到底想干吗?此言一出,甚至引起了不少数学教师的附和。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应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判断一个数学问题的真与伪,而不应为外界所“绑架”。很多情况下,数学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甚至是没有生命气息的,就是因为教师自己没有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深刻的理解,不了解数学规定、法则、数学文化的来龙去脉。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本体性知识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要主动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问题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有更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数学教育的振兴需要一批懂数学的教师。

从对数学学科内在的感情看,教师首先要热爱数学。只有教师自己是“数学人”,才能将学生引起数学的大门;只有教师看到数学的美,才能让学生打开发现数学美的眼睛。热爱数学教育,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数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数学的热爱,这种热情和态度会感染给教室里的学生。这一点,波利亚就曾指出:“有一条绝对无误的教学法——假如教师厌烦他的课题,那么整个班级也将无一例外地厌烦它。”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同仁们也早就说过:“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他们能由教师感染到对数学的热爱以及体会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创造。”教师怀着对数学的痴迷与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生动地演绎出来。长期的相处,学生慢慢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理性文化气息及一种数学热情, 不知不觉中对什么是数学有所悟,对数学产生感动,生发一种数学情怀。笔者想,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学校、教室环境是文化,教师本身也是文化,教师自身就是课程资源。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的。

因此,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教师首先要依靠自身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情怀,积极向学生传递数学学习的“正能量”。比兴趣重要的是源自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数学气息,一种数学精神的熏陶、引领,说得玄乎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数学文化的洗礼,但这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教学之中的。这可能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比研究那些新颖时髦的教学模式,喊两句口号要难,难在其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难在坚持,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一批真正热爱数学的教师!

二、形下关照——循序渐进,遵循科学规律教数学

教师是“数学人”的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善于引领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数学被我们人为地教难、教枯燥了,即使是再有趣的事经过重复,超出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也会让人烦躁不安。记得有一年教五年级,期末数学区抽测,试卷中一道简便计算:6.67-(4.54-3.33)。此前碰到这类题目时,有些孩子把它与a-(b+c)类型的题目混淆了,但也有些孩子很聪明,发现a-(b-c)=a-b+c,于是做对了。对此,我进行了表扬,同时安慰了做错的学生:这种类型的题目“正式”考试是不会考到的。其实我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教材确实没有此类题目,学生要理解a-(b-c)=a-b+c背后的算理是比较抽象的,与a-b-c=a-(b+c)不同,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且之前的教材进行了大量的渗透。因此,这类题目我一般选择回避,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很反对简便计算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来难为学生,怕这些依靠外力强加的知识干扰学生有序的知识体系而“走火入魔”。也有教师介绍“经验”,让学生记住去括号的规则,再加以练习,多数学生没问题,但这样的教学是否有“种别人家地”的感觉,毕竟这是要到初中才学的内容,揠苗助长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好心可能会办坏事。与其不理解地死记硬背,还不如等学生有了经验的积累和心智发展到符合学习这些知识的程度时再学习。尤其是小学教师,懂数学教育,就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与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学生学习超越思维发展的东西。道法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能让学生超越书本,解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对数学的真正乐趣正是来自于思维上的一种高峰体验,这是战胜困难后的理智上的快感。关键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怀海特语)知识,只有运用、理解,才能进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丰富其思维的经验。如上文提到的a-(b-c)=a-b+c这样的题目,倒不如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学生能够思考,因为具体情境可为思维提供经验的支撑,有了具体的情境,心里产生暗示,也就产生了思维,而思维离不开推理,简便计算就是一种选择、判断、推理。这样就让知识生动活泼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只有在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产生价值,才有生命活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程改革,需要一批不为考试所“绑架”、有所担当的、懂数学教育的教师。

14.生活需要正能量作文500字 篇十四

当然,这一则广告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为此我也马上行动,给我的爷爷奶奶洗脚,当我为爷爷奶奶脱下袜子,将脚慢慢地放入盆中,我的心中一阵酸楚涌上,冲走了原来心中所有的不敬与嬉笑,我的父母没有在家里,爷爷奶奶每天起早贪黑把我拉扯大,而今爷爷奶奶也老了,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可是爸爸妈妈远在上海工作,不能照顾爷爷奶奶,我是在替我的父母尽孝呀!

以往爷爷奶奶给我洗脚我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对,爸爸妈妈不在家里,我应该自觉自食其力。最起码不给爷爷奶奶添麻烦。普普通通的一盆洗脚水,却让我感受到人间那至真至善的亲情。小时候,爷爷奶奶为我洗过无数次脚、洗过无数次澡!如今,爷爷奶奶上了年纪,我为什么不能给爷爷奶奶洗洗脚,表达我的一份爱心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由小到老’的生命过程,只有今天你奉献了爱心,明天你才会收获它,只有爱心永流传,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未来才会更美好!

15.社会需要正能量作文 篇十五

一个星期天,我到澧县梦溪镇去买东西,走在半道上,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群人走过来,就连忙凑过去看,原来是一群和尚,后边还跟着几个打份像尼姑装扮的女人。和尚个个剃着光头,身穿僧服,手中拿着一串佛珠,嘴中念念有词……“他们来这里干什么?化缘,还是……?”我半信半疑。一大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这时我发现一个小和尚欢喜地盯着前方,随着他的目光,我看见一位老大妨正急匆匆地往前奔。只见那个小和尚面带微笑地来到老大娘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黄色纸条,上面写一些谁也不认识的字符,满脸和善地对大娘说:“大娘,我是从少林寺过来的僧人,过来化缘修缮寺庙,这个护身符免费送给您,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平安与财富。”老大娘感觉有点唐突,难免有些为难。可那和尚穷追不舍,继续善言:“大娘我看您是个面善之人,有福相,所以我才免费送您的,一般人我才不送呢!”紧接着,这个和尚又对她说了一大堆赞美之词。听得在一旁的我有些愣住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此时的和尚换了一副表情,板着脸说:“大娘,我们从那么远过来,路费不够,你能不能行个好,布施点路费吧!”大娘一听,忙要将手中的护身符递给和尚,却没想到那和尚双手一合,口中念道:“罪过罪过!”大娘听到这些,不知所措,又气又急,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从口袋中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递给了和尚,然后慢慢地往家中走去。再看那和尚一把握住钱,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表情。看完这些,我百思不得其解,人们常说和尚以慈悲为怀,可那些和尚是真的需要路费吗?是真的修缮寺院吗?

回到家中,我把心中的困惑说给外公听,外公的一些话语顿时让我明白过来。原来那些人只不过递了个光头,穿了和尚的服装,出来招摇撞骗,遇到别人家没有人时就行窃,真正的和尚是绝不会这样做的,这些假和尚一般瞅准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去实施计谋,因为这些人心地善良,最容易上当受骗。你应该提高警惕才对。

听到这些,我满腔怒火,我真想对那些行骗的“和尚”说,假和尚,请你们不要再装了,不要招摇撞骗,社会需要诚信。社会需要正能量。

16.人们需要真实的正能量 篇十六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连日来的强降雨使全国多地汛情严峻,部分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险情不断。但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去哪里”。许多网友一边在朋友圈祈祷“武汉挺住”“南京挺住”,一边也在转发救灾现场的影像图片,其中最多的就是那些浑身是泥、持续奋战的军人群体。尽管大多数人都没有在现场,但借助各个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人们还是能够强烈感受到灾情的严重以及军人的可敬。在网络上,网友已经习惯以点赞的方式向某些人致敬,现在正用这种方式向参与救灾的军人致敬。在传播过程中,一些媒体和网友给他们也打上了“网红”的标签。这不仅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了网友的关注、扩大了传播,同时也是对“网红”定义的适时纠偏,它不再仅仅与“三俗”“搏上位”“无节操”等贬义字眼相联系,同样也可以自带和传递正能量。

人们需要正能量的感召,但在传递正能量时,一定要防止过犹不及。比如,有媒体在官方微博中发文称:“混着雨水的矿泉水和几个馒头,就是他们日常的伙食。”借助现场图片,确实可以看到一组解放军战士身着泥衣在救灾现场吃馒头,也确实让不少人心生敬意。但这是不是就是他们的“日常”伙食?是不是反映出救灾后勤保障不力?同样的一句话,引起了另外一种解读和质疑声音。究其原因,除了一些人恶意解读,也与过犹不及的煽情有关。这一操作手法与云南鲁甸地震时“救灾官兵用浑水泡面充饥”的新闻如出一辙。实际上,军队救灾的后勤保障能力是很强的,“抗洪一线部队伙食保障棒棒的”。正如另一家媒体的官方微博所介绍:“武警合肥支队在抗洪前线为官兵精心调配伙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确保自给自足,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午晚餐保证六菜一汤,餐餐有水果。”把话说得太满、过度煽情是一段时间以来宣传报道典型人物的通病,但在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是竞争性传播的,真相总会浮出水面的。所以,切记不要夸大事实,因为人们需要真实的正能量。

当社会将关注的目光对准防汛抗灾时,一些人很容易成为“网红”,这其中,既有传递正能量,也有引发网友批评的负能量的。近日,一张女官员皮划艇中指挥抗涝救灾的现场图片就引发了网友的质疑,焦点当然不是指挥本身,而是皮划艇中还有一人疑似正为女官员拍照,而多名身着特警制服的人员则在水中扶着皮划艇。就这样,因为人们的质疑和批评,这位女官员也成了“网红”。这样的“网红”注定是速朽的,却时不时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很容易伤害其所在群体的形象。尽管当地回应说这是“误解”,但与那些不怕泥水的官兵相比,总还是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也许缺的就是正能量吧。

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给了每个人成为“网红”的机会,一些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纯粹基于利益考量,故意迎合网友低级趣味。这类“网红”自带和传递的多是负能量,但社会需要的则是更多正能量的“网红”。

上一篇:七年级整式测试题下一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