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历史教学法

2024-06-22

三段式历史教学法(共10篇)

1.三段式历史教学法 篇一

浅谈初中政治“三段式”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课堂教学,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出发的双丰一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为指导,借鉴其他学校课改经验,经过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适合本校,简单实用的“三段式教学法”。作为一线教师,下面重点就“三段式”实施及实施中应注意事项做以下探讨。“三段式”教学的结构及实施

1.1 第一段“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每节课40分钟),此阶段,首先,教师要导课并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同步练习册上对应课时的基础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自学完成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的任务,并为第二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要根据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包括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强调学生独立阅读完成习题掌握基础题知识,个别学生小组可帮其完成。教师叫一名D级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纠错。最后,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书上标明基础知识。

1.2 第二段“问题探究”:用时20分钟,此段,由出示问题,小组探究,展示交流和点拨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在出示问题环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并指出问题分布的页数和段落;随后进入小组探究环节,学生要先独自深入阅读教材,然后对坐研讨,最后是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归纳问题;在展示交流环节,小组代表起立展示,其他组纠错,同组补充说明或由其他组补充;最后教师做出必要的指导和补充并完成评价。

问题探究阶段,是一节课的中心,完成的是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探究阅读探究时间;学生阅读时,常常抓不住知识点,突不出中心,认识不到重点,突不破难点。所以,阅读时必须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小组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作用,形成共识。展示交流环节,教师指定一个学习小组暂时成果,其他小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点“拨评价环节”帮助学生解决;最后,要让学生以问题提的形式将重难点知识明确地标记在书上。

1.3 第三段“巩固提高”:用时10分钟,此段,首先要进行课堂小结。可样学生总结,也可教师自行总结。其次,教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错误答案,可让其他同学纠错并解释说明。最后,教师点拨评价。

课堂小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设计要精典,有代表性,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如时间允许,最好师生共同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整合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一些零碎的知识归纳为系统的整体,做到一节课培养学生一方面的能力,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并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归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的联系。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由学生归纳得出基本国情决定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是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第一,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第三,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不够高,就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三段式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准备阶段,班主任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组由A,B,C,D四个层级的学生组成,A级学生任组长),并告知学生在三个教学环节中应怎样做;还要设计一套评价机制,能及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给出评价。过渡阶段,是磨合期,个任课教师要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指导学生读书思考,鼓励学生讨论展示,把握评价的时机,师生要共同熟悉三个教学环节。实施阶段,教师要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拨要精炼,知识点要用简练的语句让学生标记在书上;练习题设计应对应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

由于“三段式”教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看书,自学,并对新时期政治教学的活教、活学、活考起到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对“三段式”教学方法的认识

三段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实,用采用三段式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够愉快地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三段式”教学方法适用于中学以上的任何年级。从内容而言适用于初中各学科教学。当然,各学科在具体实施时应结合本学科特点。

“三段式”教学方法可同讲授、图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吸引学生,毕竟青少年喜欢新东西,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三段式教学法也有其自身的短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加以改造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愉快,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三段式历史教学法 篇二

一、自主学习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阅读教材, 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1. 以趣话诱预学。

预学前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如学习“日界线”时, 教师可先讲:“有一位孕妇坐船向东行驶, 先生下一个女孩, 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一个女孩, 后生下的反而成了姐姐。你们知道为什么?”

2. 给提纲引预学。

在自读课文前, 教师可先公布阅读提纲, 让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带着问题预学。阅读提纲要紧扣重点, 纲目明确, 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发, 富有指示性。如教洋流这一内容时, 我出了下面几个预习题: (1) 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哪些? (2) 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 画出太平洋洋流的分布示意图。 (4) 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可用口述, 可挂小黑板, 也可将问题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3. 针对地图预学。形式有:

(1) 读图。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如政区图、地形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

(2) 画示意图。在学生阅读课文和地图的基础上, 教师可要求他们以示意图的形式, 把有关内容在图上加以反映, 如在水循环图中, 可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在图上加以反映。

(3) 填地图。通过做图训练, 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接受反馈信息。

二、合作探究阶段

1. 自我探究。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碰到一些问题自己进行设疑、解疑, 通过查资料, 翻图册, 寻找知识答案, 扩展解题思路。

2. 小组合作探究。

前后2课桌4位同学面对面地作为一组,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集思广益, 充分讨论、探究, 博采众长。

3. 合作展示。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 以组为单位选一人或两人发表本组的意见, 其他小组可以发表意见, 也可以辩论。理不辩不明,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

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讨论, 学生往往发言积极, 讨论热烈, 思维活跃。在讨论中, 学生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 共同认识, 共同提高, 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4. 教师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 给予归纳和补充, 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点拨的方法较多,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示范性。授人一鱼, 顿餐之食;授人一渔, 终身受用。对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就题论题地提示一下, 或讲讲答案了事, 而要通过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以良好的师德, 严谨的治学态度, 深湛的知识, 广阔的视野和对待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示范教育;而且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对学生“诱”、“启”、“导”, 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惑。

(2) 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困难较多的问题, 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上。教师只有抓住“二点一线”重点架桥, 开路引导,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 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3) 趣味性。教师可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谚语进行点示, 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 使学生听之有趣, 思之有理。

三、有效测试阶段

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测试, 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灵活应用, 常用方法是:

1. 一课一测。

此种方法最常用。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生要当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当堂课内完成填图册中的几个题目, 或画一幅示意图, 也可以用讲议形式当堂完成。教师可采用当堂抽查和课后面批、详批等不同方法进行检查, 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2. 单元测试。

每完成一个章节, 教师都精选一套章节测试题, 当堂测试, 或将全部试卷评分, 或抽部分试卷评分, 下一堂新课前进行总体评价。

3. 拟题测试题。

课前布置学生自拟测试题, 每人一份。课堂同桌相互测试, 相互解答, 相互评卷。学生通过出题、答题、评题, 一方面有助于搞清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教材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命题测试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3.三段式历史教学法 篇三

一、所谓两点即点明重点、难点和归纳小结点题

1.点明重点、难点

每上一节新课,先根据对《课标》“内容标准”的分解,向学生点明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需要思考、理解、记忆的内容心中有数。

2.归纳小结点题

每上完一节,结合课标小结、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课本目录大多是该章节的高度概括,与课文每一子目内容密切联系,由于上课时是按教材顺序一个一个子目进行,知识点较分散,学生不容易得到一个系统的完整概念。人民版新教材每一专题后面都有一个“专题学习班小结与测评”,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归纳、补充的有益资料,应当充分利用。如历史必修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其中“专题小结”即是对本专题知识结构的疏理;“问题研讨”中两个问题即是对专题课标要求的两个重难点的研讨。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和引导,往往被学生忽略掉,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对课标的落实、深化和补充,所以复习时点题可弥补这一不足。

二、三段程序

“两点”只是一节课的部分,“三段”则是解决新课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自学讨论]

1.认真阅读教材

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要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课标要求系统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讨论题,诱发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用5至8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

这一段要求:一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注意从阅读方法和掌握知识内容两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有时要求学生快读、粗读,有时要求学生细读、精读,要根据哪些是教材的重点、难点。

二是必须读思结合,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充分开动大脑,边读边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多项加工活动,同时还要读写结合,体现出一个“练”字,让学生都动手,全文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对基本历史知识、历史概念要用铅笔在课本上标注,或将自己考虑的结果写出来,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三是列制简明提纲。历史知识具有系统性,列制简明提纲是体现历史知识基本结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取完整、系统化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帮助记忆。如何列呢?一是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根据《课标》的“内容标准”,指导学生列表。二是让学生围绕各章节下的子目录自己动手。三是让学生参考教材每个专题后的“专题小结”列出知识结构图。

2.小组讨论

大约8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小组取得基本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一人为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提出的问题写成简要发言提纲,以备下一步教师提问用。针对有的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总结概括能力差的实际,可要求各组发言提纲尽可能准确、精炼。用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学生能得到别人的思维方式和长处,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段精讲解疑]

1.精讲

精讲的关键是突出重点。大约用17至20分钟时间完成。精讲是一堂课最重要的一步,由于有了第一段学习,学生对教材已大致了解,教师完全不必再将教材每句话细讲,而要吃透课标和教材的前提下厚积薄发,把学生在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同时还要对学生普遍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得出正确结论。一般多采用师生双边活动方式,由学生唱“主角”。即先由各小组代表按教师提问将小组讨论结果讲出来,并允许本小组成员优先补充纠正。对各小组讨论结果当场评分,小组代表得分代表小组每位成员,如果发言不准确,本小组又不能加以补充完善,由其他小组补充完成。因此代表发言时,所有同学都会认真听与思,发言一完,会争先恐后抢着补充纠正,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自学讨论阶段认真思考,努力得出尽可能准确完整的答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进行概括,对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析,边讲解边把教材要点及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板书出来。精讲可使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如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作为重点,把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的瓦解,外资企业的创办,城市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联系讲深讲透。

精讲时,力求把主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讲准确、具体、清楚。精讲必须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始终。如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兴起。精讲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如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应将专题一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联系起来讲。精讲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解题、记忆等方法。精讲时,还应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直观、运用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等,增强教学效果。

2.解疑

经过自学讨论、精讲前两段教学活动,学生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是这时教学的主要任务。解疑是使学生知识升华,加深认识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解决学生所提问题,或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所提问题应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难度要适当。

学生在自学中对老师有意布置的一些思考题,不一定都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如“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像这样的问题,一般要指导学生再认真阅读教材有关章节、句段,或进行全班大讨论,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学生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或靠学生知识面和认识水平能解决的,就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有的学生提出“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使中国国民素质下降了?“大跃进”运动中为什么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口号?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外读物中获得知识解答。对于那些学生接触较少,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尽自己所知讲给学生,或指导他们读一些课外书籍来解决。

[第三段练习巩固]

讲完课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这是教与学的及时反馈,教师由此获悉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由此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补缺。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检查教学效果,训练学生概括、综合、分析、对比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规律。

适当布置一些精练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余下时间内完成。练习方式可以多样,或是阅读课文中的活动思考题或者由教师自己设计题,强化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当堂练习,当堂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4.三段式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三段式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听力教学日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外语教学中占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简单机械,学生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三段式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时激发中国学生兴趣、改善听力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听力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 者:宋英 SONG Ying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61刊 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OCEAN SHIPPING MARINERS COLLEGE年,卷(期):30(3)分类号:H319关键词:三段式教学法 听前 听中 听后

5.三段式历史教学法 篇五

宁老庄中心小学

董峰实践“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一、困惑

到濮阳四中学习回来已有一个多月,回来一直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实践教学,在实践中的确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1、没有设计“学生自学”这个环节,导致小组内的学生不知道怎样交流互动,互动时不是谈天说地,就是乱哄哄地讲,不仅没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由于没有强调“学生自学”这个环节,教师也不知道让学生“互动”什么,“互动”成了无源之水,成了课堂教学的摆设。于是,我在上课的头天就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熟读课文。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2、学生自学时,所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有的与教材内容不着边际,让师生很为难。为此,我先让学生通读教材,此时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对课题、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的反复思考,看看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再考虑对任何课题都基本适用的一般性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一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现在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因为没有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值得去互动。

3、在教材的处理上不知道如何做以适应“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因为旧的课程,旧的教学方法,使我们教师自然地养成了一种处理教学内容的习惯,即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教材内容肢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再把这些点讲给学生,结果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则从课堂教学形式上颠覆了“满堂灌”,使教师失去了“灌输”知识的时间和载体;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不能再用“满堂灌”的方法组织教学。现在,我还不能完全摆脱以前的教学模式,虽然说是“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但其中还有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子。

二、预期效果

通过近期的实验教学,“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实施的效果我认为有:

1、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认为“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不仅解决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从而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台。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互动,长期这样学习下去,会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进而自己的生活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会不由自主地提升。当然,这是我的预计效果。

6.小学语文三段式预习教学初探 篇六

张淑爱

随着我校“三段式预习环节教学法”这一课题的深入,我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为了教学生会学,以期达到“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四十分钟一堂课,这是不能改变的,想锻炼学生,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只能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势必冲击原本属于老师的时间,但恰恰是这种模式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说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最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学科的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呢?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才能有所提高,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悟。另外语文教材的选编也有它自身的特点,以单元教学为板块,每册书每一单元的划分依据不统一,每单元又分成各有千秋的几篇课文,每篇课文长短不一,短的文章我们一节课轻松学完,可以在一堂课上体现预习——探究——检测的三段式。但是长的课文比如说三年级下学期的《菩萨兵》,得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所以依据不同篇幅的课文,我们把每堂课的三段式延伸为一篇课文的学习感悟体现预习——探究——检测的三段即可。

一、预习导学阶段

预习导学是“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专家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然后上课。”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既是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又是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学生通过预习,熟悉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进行过探索研究,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合作探究时,学生的“辩解式”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师的“启发式”就不会局限在枝节的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文章的要旨,尽可随时点拨。在采用理解课文的方法时,如“中间切入”、如“抓两头带中间”、如“中心突破”、如“题目入手”等形式变序讲读时,就能实施得更为顺利。再者,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经历过自我探索,打好了注意力定向的基础;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自学能力普遍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确切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时,我们提倡三问,即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提倡边读边想,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批注;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实践证明,通过严要求、重操作、勤检查,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预习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备教法,备学法。先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不同学生读书的主攻方向,划分不同课型读书的层次要求,在结合教材训练的重点和课后作业编排的意图,精心设计预习题,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探究式”,是一种活跃思维比较有效的形式,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或呆滞。它代替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讲解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汇报,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进行点拨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由于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甚至对教师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否定。对教材内容、语言标题、文章顺序,有时也表示了不同看法。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得以发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理解课文深透,课堂气氛活跃。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阶段,除了预设一些探究题外,还可以设计问题留白,问学生“有关文章,你还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一方面照顾大多数学生,避免留下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也就是学生的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点拨,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评价,不能让学生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作出反应;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优扶差。

三、当堂检测阶段

“当堂检测”,即实践吸收。它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检测,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当堂检测,反复运用新知,巩固新知,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这样,“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的当堂检测也要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由于检测时间不宜过长,在五分钟左右,所以检测题也不宜过多,以巩固字词、体会文章重点语句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当堂检测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老师在当堂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巡视辅导差生,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课下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纠正学生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现象,实现教学最优化。

总之,这种“自学——探究——检测”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法,以自学为基本环节,突出自学为主线,确定了“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熔指导自学方法,检查自学成果,训练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于一炉。这一切,要求我们教师钻研教材更要深透,教学设计更要精细,讲读课文更要灵活,知识面更要宽广,也就是说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

7.舞蹈“三段式”教学初探 篇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不断地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美国现代教育理论家费茨和波斯纳把侧重身体运动与动作协调能力的获得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简称为“三段式”教学法。在认知阶段, 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理解任务及其要求, 学会必须做出的反应。学会辨别标志每一个动作开始的外部线索, 并知道以怎样的顺序做出反应。联系阶段是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将适当的身体运动反应与适当的刺激联系起来, 并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反应。还必须排除以往的经验带来的干扰, 将一系列单一的动作反应组合成整体。自动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运动技能变得越来越精确流畅, 并达到自动化。动作可逐步由学习者大脑的较低中枢控制, 不再需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熟练动作一旦引发, 即会自动和迅速地完成, 不再需要中间线索, 并且逐渐变得很少受其他活动的干扰。

现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特殊的情境下进行的活动。舞蹈是人的一种情感表现, 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进行新课之前, 先请同学做准备活动, 这种从事某一特定活动之前进行的中性活动, 所产生的一种是该项活动成绩和效率提高的现象, 我们称它为准备动作效应, 目前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 对舞蹈、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力不同。如果直接进入新课, 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 而且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新内容。这样, 笔者在新课开始部分都给学生播放一段小音乐, 然后请课代表在前面领做。要求所做的动作必须遵循运动规律, 如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等原则, 或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广泛的肌肉运动, 不仅使同学们的韧带变得松弛了, 动作也更加协调, 更主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了她们强烈的求知欲, 丰富了她们的舞蹈素材,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下面, 我将“三段式”教学法在舞蹈课中的具体应用介绍给大家。在进行新课前, 首先请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去观看舞蹈录像《小小巡逻兵》。这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 改变了过去只是讲解的教学模式, 充分动用多种感官, 如视觉、听觉、运动觉等, 使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 对儿童舞蹈《小小巡逻兵》有了整体认识, 为下一步学习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在分析舞蹈风格特点, 强调民族性、儿童性、艺术性、表现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让学生明确蒙古族是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之一。他们勤劳、豪爽、不畏艰险的品格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风格特点。强调我们不仅学习蒙古族舞蹈, 还要学习蒙古族人民的优秀品质, 为民族团结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欣赏和分析, 学生对这个舞蹈风格和舞蹈动作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此, 书面和言语指导以及适当的演示练习对认知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

联系阶段主要是新课部分。我把这个阶段分成两部分:一是新课动作学习, 二是新课练习。在第一部分, 采用镜面示范和同向示范两种教学法。教学第一步骤是教主要动作时, 先把这个动作拆成两小部分。首先学习手臂动作, 掌握熟练后学习脚下舞步, 最后把手、脚动作配合起来完整练习, 经过几遍之后请一名动作错误比较突出的同学做示范。通过这名同学的反馈, 及时地对不规范的动作予以纠正。另外, 还用录像片展示难点动作的分解过程, 加大对难点动作的突破力度。这样做不仅利于学生接受, 而且也节省了练习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部分是练习部分。练习是对同一学习的重复感知或重复尝试, 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 应在练习的分配形式上下工夫。主要采用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在集中练习中, 先用口令领学生进行动作组合练习, 这样在动作串联组合时, 学生便于记忆掌握。熟练后再让课代表随音乐领做练习。在这段练习中, 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 因为此时学生还不能够达到自动化, 还离不开老师的辅助。

一般而言, 重复的次数越久效果越好。但不知结果的机械重复却不能促进学习。那么适当的集中练习过后必须给学生分散练习的时间, 因为结合回忆的练习比单纯的重复效果更好。在分散练习中学生可以反复思考动作进行的过程, 而且教师的循环指导也会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也为学生互教互学创设了条件, 为达到自动化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学生已基本达到自动化阶段。她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把《小小巡逻兵》完整地跳一遍。此时, 请一组同学表演, 其余同学注意观察她们在表演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然后请一名同学点评。这样做即使是很细微的错误, 学生也能够观察到, 并指出来,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表演发现学生在动作熟练程度上已达到标准, 但在舞蹈韵律及表现力等方面还有些欠缺。这样, 让他们再观察一遍录像, 进而找出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后集体再表演一次, 进一步强化记忆。

新课结束后是放松练习, 目的是使过于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 缓冲一下兴奋的情绪, 为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作准备。课堂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堂总结,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难点动作又进行了一次回顾, 增强了记忆, 给课堂教学画上了圆满的一笔。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更主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舞蹈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 适当的运用了“三段式”教学法, 增加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学习效率。实践证明,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准两者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同时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学员作出贡献。

8.“三段式教学法”探究 篇八

第一个阶段,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基本事实得出基本结论 。

这主要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直灌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这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有了具体的事例作为引导,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结论的理解。所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同学们基本结论(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什么,而是要通过引导同学们分析基本事实来得出基本结论。如我在讲矛盾特殊性原理时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而是先讲了“喷冰的火山”、“烧不死的鱼”、“奇怪的豆子”等几个事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在分析中顺理成章的得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的基本结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基本观点的接受,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其基本结论的理解。

但是我们在选择基本事实材料时要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充分地说明哲学观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从对基本事实的分析中得出基本结论,否则可能会由于事例选择不当而影响对基本结论的理解。2、材料要新颖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兴趣。3、材料要贴近生活。可以是学生学过的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典型实验或事例。

第二个阶段,是引导学生对基本结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层分析。如我在讲授《哲学常识》第二课中的“联系”这一含义时就采用了逐层分析的方法。我先让大家明确了联系是讲“关系”的概念。而后又问他们是讲什么关系的概念呢?有学生回答说“是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概念,我又问“那么,是讲谁与谁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呢?”同学们就回答说:“是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我又说“对了,这就说明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这样同学们对联系这一概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抓住要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要抓住关键和要害进行分析。如我在讲授《哲学常识》第二课中的“因果联系”这一概念时我就抓住了因果联系具有“引起与被引起”这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因为这是因果联系与其它联系形式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所在。

3、在对比中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最容易区别相似或相近的事物。如我在讲授《哲学常识》第三课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一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就引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同学们比较这两个方法论的异同。在让大家思考和讨论后,同学们纷纷发言: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两者都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1)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指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后者则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问题的。3)所依据的哲学原理不同。前者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这样一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个阶段,引导学生由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

学以致用。毛泽东曾经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所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哲学道理用来分析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于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事实,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在学完了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之后,我就当堂让学生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比较其优劣。同学们在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后纷纷发言:①从发展的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而社会主义出现到现今也不过才七、八十年。②从发展的阶段来看,当前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高级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而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③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是旧事物,其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放慢,正在趋向没落,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新事物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象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这样就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有了正确的认识,比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2、用所学知识来处理自己所遇到的习题。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高低在高考中都是通过做一张卷子体现出来的,所以说我们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决不可忽视对习题的处理,这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并不是说一提做题就是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就不需要做题了。

3、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把哲学道理应用于他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来处理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和他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别人经验时如何做到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科学的运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和处理自己与班级之间的关系等等。也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有意义,才算是把知识真正学到了手。

9.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三段式 篇九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减负”口号几乎年年在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学生学习苦,一线教师教书也比较辛苦。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认真程度,学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接受并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行动策略,并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会收获较好的效益,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以及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有没有进步以及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益或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行动策略”,是指一线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了相关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要素进行了简单整理和阐述。

一、有效地导入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以旧引新法”、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学习兴趣法”、以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的“创设学习情境法”,还有就是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通常会显得很枯燥,如果一开始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整节课要想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非常的困难了。著名教师华应龙是这样做的:在课前针对“技能课为什么上得这样累”的课前思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用三个斜度不同的滑梯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情景中。当有学生说想玩第3个滑梯时(角度很大,显得很陡),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从这一阵大笑中我们可以想到学生也许已经领悟到了什么,并且他们已经对后面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中不难想象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这节课感兴趣的,即使他将来不去专门研究数学,又或者是现在数学学得不好,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他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一个“激趣导入”已经使得这节原本难上的技能课成功一半了。有效地导入,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有效地调控

其实,我们每一课的教学流程是由许多个小环节组成的,而各个环节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它们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每个教学环节虽已经预设,但实际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环节进行而不考虑动态生成的变化,就会陷入机械的、僵化的、沉寂的泥潭。所以,我们每节课实际的教学流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注入鲜活的学情,随即进行有效的调控。例如这样一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开课。按照教学流程,执教老师会先和学生一起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再出示平行四边形,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教师继续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我知道,只要用底乘高就可以了。”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似乎掉落一根针的声音都清晰可见,孩子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都屏住呼吸在等待着这位教师如何答复这位学生。只见教师微笑着问这位学生:“孩子,你是如何知道的?”这位学生说:“老师,我是在书上看到的。”这位教师继续追问:“孩子,你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不起,那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学生继续回答道:“只要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孩子,那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去剪下来,如果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这时,学生摇摇头,似乎在表示:老师,我不知道。此时,这位教师亲切地摸着他的头说:“不要紧孩子,”并对着大家说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听到这里,真为这位老师如此完美的调控能力感到折服,原本预设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过程,由于突发状况的生成,被执教老师随即调控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过程,这是多么完美的课堂调控艺术啊。

三、有效地收尾

我们经常会用“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来形容一篇文章,其实,一节有效的课也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每节课中的有效收尾,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妨来试一试这样的收尾方式。例如在教《平均数》这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收尾:今天,通过同学们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应用以前学的除法的知识,学会了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即: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同学们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了解了平均数的用处。在计算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有许多其他求平均数的好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一个结尾,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学习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收尾:同学们学得很不错,老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我们先互相了解一下好吗?我今年32岁,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让我通过列方程能知道你的年龄。这样的一个结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规律性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发展学习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10.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把“三段式”理解为“一篇文章有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不一定就是三个自然段。我们把这三个部分分别叫做“开头、中间、结尾”。

在写作文前,学生们先想一想,开头怎么写,中间该写些什么,如何来结尾,想好了再下笔。一旦下笔,我们就要求学生,要一气呵成完成作文初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后来,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叫做“乔氏三段式作文法”。

一、模式概说

1、模式名称

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

2、模式结构

审题激趣 构思三段 一气呵成 修改誊清

3、意义释要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被语文教师们看作是头疼的事儿。大家想了许多办法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一方面原因是,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从内容入手”的教学原则,而放弃了对作文结构、思维训练、观察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原因是,有的教师过分地依赖“审题指导+范文引路”的教学方法,把作文教学当成应付工作才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教学方法简单化。“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在重视思维、观察、体验、阅读分析、表现、评价等能力培养的同时,力求在作文构思的环节上取得突破,让学生能够依照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迅速地整理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思想顺利地、有条理地、有重点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理论依据

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突出了“有兴趣、先想再写、一气呵成、分段表述、方法简单、讨论修改”的训练思想,其理论依据是:(http:///)

1、《九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二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第三学段);“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第四学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思想与《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是基本吻合的。任何一个人对完全不懂和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是没有兴趣的。要提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容易做得到才行。除了降低要求,另一个就是给予学生最简便的方法。“三段式”既简单,我们又避免了公式化的弊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在作文教学实验中,我一律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自己的习作。这虽然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在测试时,学生虽然有点紧张,却照样可以在40分钟(小学生)或45分钟(初中生)内完成习作。

2、元代戏曲家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开头要像“凤头”,好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好的结尾要像“豹尾”。凤头、猪肚、豹尾的形象比喻反映了写作的本质规律。中间部分是一篇作文的核心,当然要像猪肚子一样的内容充实,否则就不能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像凤凰脑袋一样小巧精美的开头和像豹子尾巴一样简短有力的结尾,虽然只是一种开头、结尾的方法,但正好比较适合中小学生,因为他们才开始练习写作不可能轻易学会那些复杂的开头、结尾方法。

3、“在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写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崔峦、蒯福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216页)。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方面抓住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对“这次作文”的兴趣,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爱好。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弱化了审题、切题切意方面的苛求。“进行命题作文,仍应把衡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放在作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字表达上,不要放在是否扣准命题上。即使学生写走了题,只要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就不应全盘否定。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另换一个合适的题目,并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应怎样写才符合原来命题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题与文之间关系的理解。事实上,成年人的写作也常常有写成文以后再修改题目的情况。如果对‘审题’‘切题’要求过高,一走题就评为不及格,必然导致学生谨小慎微,视作文为畏途,这对训练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的能力是不利的,语文论文《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初探》(http://)。”(同上书第222页)我们审题指导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打开学生选材的思路。

三、操作方法

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如下:

1、审题激趣。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作文题目,可以开展讨论;老师只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一定要把题目看懂。教师要根据每次题目的特点设计一些开阔思路的趣味引子,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不要一味地严肃,或者说,严格要求学生审清题意、明确内容、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就题论题,枯燥无味。这个趣味引子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小游戏、小竞赛„„总之,有趣、符合本次作文题目的特点就行。实际上,我们在活动中已经把作文题的意思、内容、要求弄清楚了。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在这个环节,可谓“功夫在诗外”,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好的作文教师用一堂课就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厌恶、害怕的态度。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或对另一些未听我课的同学吹牛,说我是他的“偶像”,是所有教过他的语文老师中最棒的。其实,我心里明白,我真的没有孩子们说的那么好,我只是施展教学技巧,利用个人教学魅力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从此,他们心甘情愿地跟着我练习写作文,再累也觉不出累来。

2、构思三段。构思三段是学生把自己要说的话安排成三部分来说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默想的环节,它不是自发地“想”,而是有指导的“想”。我的指导是这样的——

开头 我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是自然开头,什么都不用考虑,自然而然就打开话匣子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同学就尝试另一种办法,请你把是“题眼”的那个词想办法写进开头当中。有些题目是话题作文,那就把这个话题的关键词想方设法写进开头之中。实在不行,也可以把你要说的事例精简成一个词句,写进开头。如果还觉得难的话,你就把题目、话题中随便哪个词、句写进开头,总能与“题意、主题”沾点儿边吧,实践证明,还是八九不离十的。陈淼的《桂林山水》开头是这样写的:“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划线的词句,就是比较简单的嵌字式的扣题所在。这样写,可以帮助学生在踏进作文门槛的初始阶段避免走题。

中间 分层写,是指导学生写“中间”的关键。胸中蓝图在,笔下章法明。这张蓝图就是十四个字:中间内容分层写、中间内容分点写。陈淼的《桂林山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典型。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和第四段都是概述,但各有侧重。第一段是开头,除了说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外,还交代了游览时的路线,即乘木筏沿漓江来观赏。第四段则把桂林的山和水综合起来融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中间内容采用“分层写、分点写”的章法,层中有小层,小层中有更小的层,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中间两段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分了两大层:山和水。

第二段是中间内容的第一大层,写桂林水的特色。作者陈淼分三小层来写:(1)与大海和西湖比较;(2)漓江水的特点;(3)写荡舟漓江的感觉。中间一个小层又分三个更小的层次,即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如果说,整篇文章是一个大的“三段式”,那么,这一部分就是一个小的“三段式”。这是三段式中套着三段式。

第三段是中间内容的第二大层,写桂林山的特色。分两小层来写:(1)与泰山和香山比较;(2)写桂林山的特点。其中第二小层又分三个更小的层次,即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这一段内包含的小“三段式”是一个不完整的结构,没有“小结尾”。作者胸中有这么一张蓝图,写起来当然就得心应手,许多好的词句都随着文思流淌出来。文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语言手法。这样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不但觉得美,而且引人入胜,读者仿佛和作者一起游览了一次桂林的山水。

从篇幅上看,《荷塘月色》比《桂林山水》要长得多,如果把《桂林山水》比做一块中式夹心饼干的话,那么,我们不妨把《荷塘月色》比做一块西式汉堡包。

《荷塘月色》前三段算是“开头”,交代了去荷塘边走一走的缘由,再迅速过渡到月光,递进发展,说出自己的心情。这是一个复杂的“开头”,它不像“凤头”那样小巧,却像“龙头”那样华美。

第四段写荷叶,第五段写月光,第六段写荷塘周围的树。这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中间”。中间内容分了“荷叶、月光、树”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里又是一个小的三段式。中间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是总写,是“小开头”;每一段的最末一句又是写总的印象,是“小结尾”;每一段的中间几句是具体的描绘,又分了更小的层次。这就像汉堡包中间的一层又一层面包片夹着最美味的馅儿一样。作家写文章,也就像高明的厨师制作汉堡包一样,即美观又好吃。中间的这三段,作家抓住了“观察”和“顺序”,抓住了各种描写,尤其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方法。作家把人生感悟融入景物之中,使文中的感情线索有所依托。从第七自然段至结束主要是联想,还交代了回家的情景。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这也不是简短有力的“豹尾”,而是复杂的结尾,像金鱼的大尾巴一样的豪华美丽。

结尾 学生们在写作实践中特别想套用一些表达感想、感悟、感受、感觉、感情、感叹、感慨、感动、感伤、感怀的表达方式,这样做无非是想点明主题,升华一下。我们只要求学生要写得自然一些,不要总是在结尾处说“我感到„„”或“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的固定的句式。为了让学生集中笔墨,不要把作文写得零散,我们要求大家要注意首尾照应,可以用“开头”讲的方法,把一些词再次写进“结尾”当中,即嵌字式照应。当然,最好的结尾还是自然而然的结尾方法,即,我的意思说完了就没了。构思三段,可用图示之: 中 开头像凤头,嵌字式扣题 间 第1层,层中再分小层 内 第2层,层中再分小层 容 第n层,层中再分小层 分···· 并列层次,平均用笔 层···· 有所侧重,详写重点 写 结尾像豹尾,嵌字式照应,写出所感

3、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有两层意思。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尤其是一个人在家写作文时,思路会被各种干扰如电视、好吃好喝等打断,一篇作文要写很长时间,甚至给再多时间也未必能够真正完成。因此,大的一层意思是,一上手,就要抓速度,抓习惯,要求他们在30分钟左右,在一定的课堂竞赛氛围压力之下,达到一气呵成。小的一层意思是,我们在行文过程中不要被错别字、想不起来的字等情况打断思路。我们要求学生在行文过程中不要使用橡皮、改正液、改正纸、胶带之类的东西来修改,而要随手用简单的修改符号,以节约时间,保持思维流畅。遇到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或干脆空下来;部分细节想不出,也必须要空下来,一个劲往下写,全部写完了,回过头修改的时候再作补充。许多记者写大稿,最好也是来个废寝忘食,一股气儿把初稿拉起来,接下来,再整理修改成文时就很容易了。

4、修改誊清。鲁迅说,写完了至少要读两遍。他就是说的作文要注重修改。鲁迅说至少要修改两遍,那么至多的,没有说,有的作家一辈子改一部书稿,也不知改了多少遍。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纠缠在错别字等小失误上,更不要把眼睛盯着缺点不放。我们的做法是,欣赏自己,欣赏别人。也就是,找一找写得得意的地方,并把它扩大和与别人分享;找一找同学作文的优点,并评一评说出自己的看法,要由衷地欣赏人家的习作。这样,在自改、互改之中,学生受到激励,他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共同保护。

四、应用范围

【三段式历史教学法】推荐阅读:

三段式作文题08-02

一课三段X环节08-12

兰亭集序第三段赏析08-16

五段式满分作文范文08-28

上一篇:花盆的花草不要踩温馨提示语下一篇: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