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2024-10-28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8篇)

1.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一

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共辖12镇4乡353个村,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全县共有32个党(工)委,738个党(总)支部,17545名党员。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五县”建设目标,着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注重推进基层党

建创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县荣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市上半年目标责任考核,我县综合排位由第十名跃居第五名。现就我县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扩大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民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初,我县被省、市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后,县委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实现了干部工作的“阳光操作”。工作中,我们探索出扩大干部初始提名民主的八个途径:一是群众推荐提名。每年由县委常委带队,逐单位进行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根据推荐情况和德才表现确定后备干部。二是组织推荐提名。乡镇、部门副职或下属单位负责人职位空缺时,由基层党组织推荐人选。三是县级领导署名推荐提名。在乡镇、部门领导班子换届或主要领导岗位空缺时,组织县级领导署名推荐人选。四是公开选拔推荐提名。在乡镇党政正职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职位空缺时,实行“三推两票决”,先由基层党组织推荐人选,再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民主推荐初步人选、全委(扩大)会推荐提名人选,常委会票决正式提名人选,县委全委会等额票决任职人选。五是县级相关部门协商提名。在乡镇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职位空缺时,由县委组织部与县纪委进行协商,提出人选意见;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空缺时,与县委政法委进行协商,提出人选意见;非中共党员的提名,与县委统战部进行协商。六是与市级业务部门沟通提名。县纪委(监察局)、各政法部门、各人民团体等领导班子成员人选产生后,及时与市上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在函复同意的基础上,形成拟提名人选意见。七是县委组织部综合各方意见提名。县委组织部综合各方意见,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提名意向。八是县委领导碰头会酝酿提名。县委组织部提出的人选意向方案,由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等参加的县委领导碰头会进行充分酝酿。

为了确保把干部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我们着眼干部选任全过程,逐环节建立制度,规范干部选任工作,强化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一是明确了县委书记管方向、管政策、管标准、管程序、管纪律的“五管”职责。在提名中,县委书记只提方向原则、选任程序、选拔要求,不提名具体人选和限定选拔范围,慎用直接提名权。二是制定了《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修订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将干部选用流程科学划分为6个步骤,22项具体程序,促进了选人用人科学操作。三是建立“五动议”制度。规定干部调整只能在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变更、领导班子出现重大问题、领导职数出现空缺、考核工作结束后对有问题的班子和干部需要调整时才能提出。四是建立全委会、常委会研究表决拟任职人选票决制度。五是建立了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任工作制度。六是坚持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廉政计生鉴定等制度,严格任前监督。实行选拔干部公告、推荐结果公开、考察预告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七是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全程记实。

严谨的运作程序、有效的权力制约、充分的尊重民意,透明的社会监督,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委以重任,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营造了比学比干比实绩、靠德靠才靠公认的用人导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我县在乡镇换届中实行“三推一面试”选拔乡镇党政正职的做法在全国市县乡党委换届座谈会上作了交流。

二、实行“三卡”考核,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我们建立了干部培训“红、黄、绿”三卡考核制度,增强了干部学习培训的自觉性,提高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

(一)明确考核标准,形成“促学“机制。

我们对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设计了“红、黄、绿”三种卡片,记录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成绩。实行“三考”,综合评定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一是考试。集中培训后,实行闭卷考试。二是考核。在班子和干部考核中,考学、考能、考绩,对干部参训情况、自学情况、素质能力提高程度、促进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考评。组织机关全体同志和下属单位负责人,部分群众代表等对党员干部的学风等进行评议。考试成绩占总分值30%,考核、考评占70%,依优秀、一般、较差三个等次分别计分。根据综合考核分值,每年向干部发放考核卡,凡“三考”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为成绩优秀,发绿卡;凡“三

考”平均成绩在60-80分之间,为成绩一般,需再做努力,发黄卡;凡“三考”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为理论学习较差,提出警告,发红卡。

(二)创新培训形式,“教学、送学”并重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需求,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干部培训的吸引力。一是设立了“古莘大讲堂”,教学相长。围绕县上“三大三创四加快”重点工作和干部工作

岗位培训需求,每月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导、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教授为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为期一天的授课。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3万人次。我县邀请江苏王文其、孙建仓两位领导对全县进行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等方面培训,在全县形成了解放思想、全民创业的新热潮,两年来,涌现各类创业标兵200余人。二是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流动党校”,送学上门。采取定期上门送学或乡镇邀请培训方式,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菜单式”培训。流动党校共确定各类师资47名,建立“服务站”16个,举办各类现场咨询培训活动12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8600余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严格结果运用,激发“重学”热情

一是及时向乡镇、部门反馈干部学习情况,对获红卡干部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二是通报参训情况,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干部,除通报批评外,由组织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三是把培训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凡考核获绿卡的干部可以按规定程序提拔使用;获黄卡的干部暂缓使用;获红卡的干部不予提拔使用。通过严格培训考核管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重学”热情。

三、坚持改革创新,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县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我们将认真贯彻中、省、市和县委部署,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展现亮点,勇于创新、提升水平,注重实效、求真务实,扩大宣传、形成合力”的思路,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组建讲师团巡回演讲,10月23日请省委党校教授郑志飙进行辅导。二是以被省、市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为契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扩大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民主八条途径,建立干部调整“五动议”制度,严格“三位一体”目标责任考核,选好配强乡镇、部门班子。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和人才工作联络员“三联”制度,统筹抓好拔尖人才、专业人才、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三是全面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严格“三卡”考核,办好“古莘大讲堂”和流动党校,突出针对性,富有实效性,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3年内把科级干部轮训一遍,5年把农村干部轮训一遍。四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三带三创”主题党建活动。坚持“两突出一提高”,开展“千名干部包联农户促增收”活动,推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围绕县城“三创”,在社区党员中开展“认领十岗、争当五员”活动。在机关党组织开展“建和谐班子、带和谐队伍、创和谐机关”活动。在非公党员中开展“六个一”岗位比贡献活动。五是建设高素质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努力培育“双强”型农村干部队伍。坚持“两推一选”,选好配强村级班子。选派乡镇干部驻村,实行乡镇驻村领导干部兼任三、四类村“第一书记”和部门包村,履行“五帮一代”职能。管好到村任职大学生,发挥“五员”作用。实行现任农村干部绩效工资和离任村主要干部定补制度。大力推行村级民主决策“十步工作法”、村干部“三制”管理,实行党务公开,深化村级规范化建设。六是落实“六个一”党建责任体系,深化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努力形成加强党建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解放思想中求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求突破,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推进“三大三创四加快”重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

2.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二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 捷盟咨询组织员工及时认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感受颇深。我们围绕“文化兴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学习, 有三点体会:

一是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我们国家的GD P成为全球第二, 但我们还远不是经济强国, 离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温家宝总理讲过的“国家的影响力, 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文化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捷盟咨询在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服务的过程中, 在与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负责人思想交流的过程中, 已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许多企业遇到生产力提升的瓶颈归根到底就是文化问题。所以我们最能理解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是多么正确的选择。尤其在我们当下, 如果文化不提升、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强大, 我们经济上的“调结构、转方式”就没有方向与动力, 就无法成为经济强国。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 技术的进步与制度的先进性, 都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如我们祖先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让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经济;经历文艺复兴而崛起的西方国家, 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 带动了制度的变革, 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使我们在众多领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能兴国。时代在变, 文化要发展, 文化要繁荣, 这是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无愧于历史的战略性选择。

二是文化安全问题

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等等, 人们耳熟能详, 但文化安全的提法, 在这么高级别的文件中提出, 可能是第一次。为什么文化会有风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它是思想的引领、是人们行为、态度的“发源地”。文化安全, 简单理解就是确保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确保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的主流价值观, 就是要意识到防止不良外部文化的侵袭。

文化自强, 文化才能安全。《决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即是文化自强的要求。文化安全是放在世界坐标的时空上来讲的:西方某些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高效传播性和难以干扰性, 对别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有意渗透, 他们惯使双重标准, 歪曲、扩大分歧与矛盾, 挑起冲突, 严重威胁别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中华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色不能丢、不能被西化, 这是一种文化的安全。就像一个人, 机体健康不易受风寒、内心强大不易被压垮, 拥有智慧不易受诱惑, 因此而安全。国家、社会、民族的文化安全, 最主要的靠自强, 要有自己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遗憾的是当今社会, 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多了, 有文化的人少了;会挣钱的人多了, 能坚守道德底线、能坚持做人原则的人少了。因此, 中国公民人文精神的培养迫在眼前。文化需要传播与力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用更简练的、易理解、易记忆且好传播的方式进一步凝练, 让每一个公民接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改革体制与发展方式, 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与敢讲真话、诚实守约的社会氛围, 让每个公民真实受到这种价值观的益处, 那么, 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自觉践行和热爱。胡锦涛指出, “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化被民众接经济力量, 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 要解决好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中创新, 创新中发展。要向传统中学习诚信精神, 切实解决目前的社会诚信问题, 要自觉建设诚信文化, 塑造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契约精神。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三点认识。作为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人员, 我觉得责任更重了, 工作意义更大了。捷盟咨询有个观点: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修正社会文化。在社会公民中, 企业人数占据绝大比例, 如果企业建设了先进的文化, 企业人自然会把这先进的文化传递给社会。今天党和国家更重视文化建设, 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事业空间。企业文化的生长, 离不开社会文化的阳光与空气。全社会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讲是大好事, 企业建设优秀文化不再是“金鸡独立式”, 先进价值观的导入将从各级党政组织、个体开始示范, 上行而下效;将从制度、政策层面积极调整、配合, 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企业因此获得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营养。

感受精神, 鼓励斗志, 愿为文化兴国尽绵薄力量。

受了, 文化自然就安全了。文化安全了, 国家就安定了, 生产力就会进一步发展, 国家竞争力就会更为强大, 文明的目标就不远了。

三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过去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各时期有不同态度, 今天的认识, 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这也是理性的选择。我们曾经积累过灿烂的农耕文明, 也积累过许多光辉的人性价值, 但这些有待我们去重新认识、主动继承与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 我们需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文化, 坚持具备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 把文化作为确定民族身份、找寻自我价值的手段和力量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化的活力之源在于承袭古代文化而不拘泥, 学习传统文化而不照搬。

我们到底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学儒、学释、学法、学道……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就是要有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 要有一种“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 自成一家”的大国文化风范。温家宝总理说过,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

3.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三

摘 要 反腐斗争形势严峻,党和人民对反腐倡廉形势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精神,抓好廉政建设要教育、制度、预防、监督、惩治和自律并重,形成反腐合力,才能牢固构筑拒腐防线,取得反腐倡廉新成效。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十七届四中全会 教育 监督 自律

一、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反腐倡廉是新形势的需要

建国60多年了,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从2009年度我国15名省部级高官落马的惨痛教训中,不难看到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加快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党对反腐倡廉提出更高要求

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3.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党中央坚决反腐、重拳出击的强大声势下,一大批贪官纷纷落马,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从腐败官阶越来越高,腐败款物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幅面越来越宽等方面,也昭显了反腐败形势很严峻,腐败还处在高发期,还处在易发、多发、高发的态势上。

二、反腐倡廉的基本途径

1.强化教育,健全制度

强化教育以及健全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是从根本上铲除孕育腐败的温床的基本方法。

教育是育人的首选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放松了道德思想教育,暴露出一些人道德滑坡,心态不平,进一步昭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廉政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廉政意识,增进廉政品德的重要过程。廉政教育必须采用多种方式,重在效果。廉政教育除了传统的上课等直接正面教育以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教育,警示案例图片展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教育,树立廉政典型,弘扬廉政精神。通过广泛有效的教育,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廉洁素质,那么,就增强了对腐败的自身免疫力。

仅仅用教育一种方法,由于教育的局限性,其作用毕竟有限。还要结合制度,强化预防效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矩,也就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在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行为准则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对于不同的人员也不同。现代中国,对于男性学生、男性公务员要求不准留长发,制度是通过约束,能让我们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将不同的事、不同的物合理处置的准则。

2.突出重点,强化监督

要着力健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监督工作有着教育宣传和规章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宣传没有强制约束力,制度的制订还只是纸上规定。教育和制度无论有多么完善,多么理想,如果落实不了,就失去了效果,那么教育就只是个形式,制度就只是个摆设,而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教育工作和建立制度,其最重要的生命力在于落实。

对于教育工作和建立的制度,是否能得到落实,不能完全依赖于教育和制度,必须发挥监督的特有作用。监督就是要对落实制度和教育的情况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就是要通过察看考证有否落实制度和教育精神,发现没有落实的给予督促,必须时追究相应的责任,从而使结果能达到教育工作和建立制度的预期目标。

监督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监督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呢?监督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了重点,有时会事半功倍。历史证明,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监督必须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权重位高处往往是产生腐败的高发地带,这就是监督的重点所在。

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工作是重中之重,纲举则目张。领导干部带领队伍前进,一般工作人员跟着领导走。领导干部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领导干部是反腐倡廉的重点人员,领导干部吃苦在先,勤俭廉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一般工作人员哪敢妄自腐败,哪敢不遵守纪律?领导干部自身腐败,而要求一般工作人员清廉,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党中央也越来越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建设,人民群众呼声最高的还是反对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这也是我国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提任干部也是重点人群。从实践情况看,不少年轻干部思想素质不够过硬,在年轻时刻苦奋斗,精神可嘉,可是一旦升了职,往往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沦为阶下囚,令人扼腕。原因在于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廉洁观。年轻干部防腐力弱,必须重点监督,及时提醒,将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单位和部门是监督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门。重点单位一般指掌握着重权的单位,掌握着经济实权的、行政执法实权的单位。每个单位均有重点部门,廉政监督的重点部门一般在涉及对外履行职责的部门,拥有实权的部门。

3.结合强制措施,加大惩治力度

有了教育、制度和监督,还不足以畏慑贪欲膨胀者,这些措施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强制力或者强制力度比较小。惩治腐败犯罪,是惩防体系的重要手段。综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廉洁工作做得好的国家、地区和时代,无不充分发挥了严厉惩治腐败犯罪和腐败行为的强有力武器的作用。

在我国,检察机关肩负着惩治职务犯罪的反腐败职能,必须加强科技办案,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公正廉洁执法,有效制服犯罪。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活动。对于情节严重的职务犯罪者,必须重拳出击,从重从严打击,才能有力打击腐败行为,才能震慑以身试法者,以儆效尤,才能有效遏止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

4.提高自身修养,贵在自律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自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真谛。

监督和惩治虽然有强制性,但是,监督和惩治也有局限性。监督工作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处处监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惩治力度再怎么强,也是事后措施。多少警示案例敲响了警钟,各方监督在不断加强,然而,仍然有那么一些人如飞蛾扑火,经不起诱惑而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整个生命,懊悔莫及。

严以律已是抵御腐败现象侵蚀的首要防线。每一位党员,都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陶冶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造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真正做到自警、自醒、自律,崇德倡廉,牢固构筑拒腐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当前,人民群众和时代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呼声振耳发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实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力量,标本兼治,取得反腐斗争的根本性胜利,使我国稳步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新浪网.我国去年15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创31年来年度纪录.2010.2.5.

4.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四

**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支部全体成员通过学习《关于在第三批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内容,结合本支部的实际情况,认为全党要积极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更加重视和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我们要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各方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就如何领会四中全会精神实质,从四中全会一些新的提法、新的表述和新要求谈起,大家进行了共同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在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执政经验,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内民主、反腐倡廉工作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安排和论述,并针对性地做出党的建设工作部署,对于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家也一致表示:要积极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更加重视和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不动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领悟实质,结合实际,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提出的要求举措,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党支部

5.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篇五

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处按照局党组工作部署,在“好客山东”品牌下,自觉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工作开展情况

1、注重把文化融入旅游规划编制。在我局主导编制的规划中,要求文化必须贯穿于规划。同时,重视文化旅游规划编制,近年来先后编制了《山水圣人旅游区规划》、《水浒旅游区发展规划》、《温泉旅游规划》、《葡萄酒旅游规划》等。在指导各地编制发展规划、度假区规划以及旅游项目规划时,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都进行专门要求。通过规划培训宣贯及现场指导等形式,使“旅游必须融合文化”的理念深入到各级旅游规划部门和重点项目单位。目前,全省旅游部门及大多数旅游项目单位对于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

2、以文化为灵魂打造精品景区。在景区深入贯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理念。以创建高等级国家旅游景区为抓手,引导景区深入开展了争创“品牌”精品景区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求景区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高品质品牌。引导景区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标识体系,并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景区建设和服务,提升员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帮助景区拉长产业链,引入文化演艺项目,建设综合性景区。对于景区配套建设和相关的酒店建设,提倡以文化为主题风格,打造文化主题酒店。

3、做好与宣传、文化等部门联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根据工作职能,与文物部门开展了广泛合作,在项目策划和规划评审中,广泛征求文化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积极参与宣传和文化部门针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开展的工作;积极参与文化相关规划评审,通过会议和反馈意见等形式,将发展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文化规划中。

4、积极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截止到10月中旬,全省在统计的旅游项目达到1564个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3个,50-100亿元的项目36个,10-50亿元的项目273个,5-10亿元的项目217个。其中,文化旅游项目占了很大的比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青岛市新建成的22万平方米会展中心,接待国内外参展人员超过10万人次;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自7月28日试营业以来,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34万元。兖州市高标准启动了总投资30亿元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兴隆文化园的规划建设,探索性采取了“航母牵动型”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集中打造兴隆文化园这一龙头项目,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从“游购娱吃住行”六个方面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整个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泰安市正在建设宋城泰山千古情城大型演艺项目,发展的远景十分宏伟。烟台蓬莱近几年建成了三仙山、南王山谷君顶酒庄等景区,现在正在建设完善蓬莱水城、阳光海岸假日小镇和体育公园等项目,上升的势头十分强劲。旅游景区对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5、在“好客山东”品牌打造和“贺年会”、“休闲汇”活动中,全力抓好文化元素和内涵的挖掘。我处在工作安排中,一直把两大活动和好客山东品牌打造作为重中之重,开展规划编制、景区评定和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将开展两大活动和品牌建设结合其中。近期,围绕好客山东休闲汇闭幕式,我处主要开展了6项工作,一是赴青岛对活动现场进行督办,就有关事项与青岛方面进行了敲定;二是部署组织“百景”景区参加闭幕式展示活动,收集各式上报的照片、简介等素材,与设计制作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布展的水平和质量;三是“游百景赢大奖”活动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市在闭幕式前再掀起一次高潮,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估;四是联合信息中心,做好“游百景赢大奖”活动抽奖的准备工作;五是对各市组织“百景”景区参加闭幕式及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进行部署,并就交通、食宿等事宜与青岛方面进行了对接;六是调度有休闲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抓紧编制规划,现已有6个部门(林业、水利、海洋

与渔业、教育、商务、体育)提交了规划,其余部门表示10月底前可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局党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领

会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牢牢把握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开拓思路,积极作为,创新开展各项工作。

1、继续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一是争取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步伐,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强旅游与文化项目的结合。二是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和大型骨干项目,推进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指导各地做好大型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开发,促进景区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活动打造。三是打造重点景区文化旅游常态化演艺项目,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开发标志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支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别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进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

2、全力以赴开展好“贺年会”、“休闲汇”两大活动。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发展,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我处将结合职责分工,以项目建设、景区提升等为突破口,开展好相关工作。近期:将全力做好休闲汇闭幕式“百家”景区展示和“游百景赢大奖”活动抽奖工作。下一阶段:一是围绕两大活动,积极培育对接活动主题的载体型项目,打造永不落幕的“贺年会”、“休闲汇”。二是继续开展精品景区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与两大活动和品牌建设挂钩;积极推进文艺演出与旅游联姻,支持和推动中小型文艺演出企业或民间文艺组织开拓旅游市场,支持各类旅游演出进景区,拉长景区产业链。三是制定“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动态管理办法并印发,将景区参加两大活动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逐步提升“百景”质量和文化品牌形象。

3、以县域为重点,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服务业,县域是基础和关键。县域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旅游资源集中,体制顺、机制活、决策快,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加强县域旅游项目建设,对于发展县域经济十分重要,对于培育山东旅游新的增长极同样至关重要。下步,将指导和督促县市打造亮点文化旅游项目,除了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还要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各个要素方面做文章。把县域作为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推进县市出台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帮助策划项目,加强规划指导,积极引入战略投资商,建设一批对全省具有示范性的县域文化旅游项目再进行经验推广。

4、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空间。一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在加大“申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同时,挖掘我省非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代表元素,开发地域性、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利用与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旅游演艺项目策划等结合起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二是发展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策划创意具有山东文化特色、浓厚地域风情的旅游地产项目、标志性旅游景观产品等。三是加快推进齐长城旅游向产品转变,提升遗产性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

当前,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规划处将深入学习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领导的讲话要求,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争取主动,积极作为,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6.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六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安排部署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镇掀起了学习热潮。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小组,加

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学习活动行动快、范围广、效果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掌握、领会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涵,积极投身于贯彻全会精神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全会精神的宣传,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抓学习全会精神就是抓实际工作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张贴宣传标语60余条,出黑板报18期。

三是精心组织,深入学习。通过“五种方式”, 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是中心组学习。镇党委于10月26日组织了四班子领导、各村(社区)总支书记、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对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心组发言人根据分管工作及部门实际作了发言。二是会议学习。镇党委于11月5日组织各单位(部门)党、政负责人,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也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目前全镇共召开学习会议60余次。三是党课学习。镇四班子领导深入各挂钩村,组织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目前镇四班子领导共到村上党课18次,1500余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受到教育。四是党代表带领党员学、党员带领群众学。通过党代表“三联系”制度,1名党代表联系3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3名群众,在全镇各领域广泛学习全会精神。五是宣讲团宣传学。镇党委明确由镇党校牵头,各单位(部门)干部职工与镇党校教员成立宣讲团,深入村、组组织群众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传达到农村的每个角落,让群众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开展各项农业生产工作。目前宣讲团共深入26个村组进行了宣讲。通过学习全会精神,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统一,团结干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干部群众的干劲进一步得到鼓舞。

7.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七

“紧扣一个主题”, 即紧扣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多轮驱动, 综合施策, 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 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 力争到2012年,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21元, 比2008年增加3476元;到202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 比2008年增加7955元。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节水”这个重点, 大力实施农业高新节水工程。探索创新农业灌溉方式和用水模式, 在确保5万亩滴灌节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启动实施以滴灌、小管出流、管灌、高标准渠灌等灌溉模式为主, 以种植葡萄、日光温室、棉花等农作物为主的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片, 2009年先期在莫高镇建成2000亩高效节水示范区, 通过示范带动, 促进灌溉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节水灌溉转变, 不断提高地表水利用率,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二是突出“高效”这个重点,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 以技术为支撑, 以优质安全为根本, 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重点建设万元田、发展5000元以上和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 改造收入不足2000元的低效田, 不断扩大高效特色农业规模。力争到2012年, 建成以优质葡萄、日光温室为主的万元田10万亩, 实现人均1亩万元田;建成以桃、杏、枣、拱棚瓜菜、大田瓜菜为主的5000元田7万亩, 3000元田3万亩;使棉花为主的收入不足2000元的低效田减少到12万亩, 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特色高效农业的部分达到7931元, 占到84.4%。

“主攻五大产业”:一是主攻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立足区位优势, 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 主攻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力争到2012年, 全市林果面积发展到17万亩, 其中葡萄10万亩, 枣5万亩, 李广杏、紫胭桃、梨等林果种植面积巩固在2万亩左右。全市林果总产量达到14万吨, 总收入达到5.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果产业的收入达到4217元, 占到45.1%。二是主攻以设施温室为主的优质瓜菜产业。积极引导农民新建日光温室, 优化瓜菜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巩固提高以日光温室无公害瓜菜为主的生产小区, 培育壮大城郊大田瓜菜生产小区, 扩大全市瓜菜生产规模, 大幅提高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力争到2012年, 全市瓜菜面积达到6万亩, 其中日光温室1万亩。全市瓜菜总产量达到20万吨, 总产值达到3.1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瓜菜产业的收入达到1890元, 占到20.2%。三是主攻以减少农民为主的劳务输转产业。按照“扩大分子, 缩小分母”的工作思路, 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内引外联齐抓, 城乡统筹兼顾, 建立劳务输转基地, 扩大劳务输转规模, 切实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到2012年全市输转农村劳动力2.08万人, 劳务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四是主攻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把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农村特色产业领域延伸, 把旅游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我市葡萄文化、桃杏产业文化、田园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内涵, 合理选点, 科学布局, 着力建设一批“生态园”、“观光园”、“休闲园”等主题农家园。力争到2012年, 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园50家以上。五是主攻以设施养殖为主的肉羊产业。以市场为导向, 以沿边、沿滩为重点, 建设育羊良繁体系, 巩固提高现有设施养殖示范园区, 培育扶持草饲料生产, 全面加快肉羊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力争到2012年, 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70万头只, 良种率达到95%以上, 年末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户) 达到1800个, 人工饲草面积达到5万亩。

“落实四项措施”:一是优化结构抓调整, 着力推进农业专业化布局。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 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坚持走“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路子, 不断推进农业专业化布局调整, 努力形成“两带三区”的农业发展格局。“两带”:即以阳关绿洲和党河沿岸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带, 以沿边沿滩为主的畜禽养殖产业带。“三区”:即以城郊乡镇为主的无公害瓜菜产业区, 以边远乡镇为主的优质棉花产业区, 以阳关镇、杨家桥乡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区。二是培育龙头抓带动,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依托我市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 扶持做大做强以棉花精纺、果品恒温保鲜、棉花籽种繁育、蔬菜和畜禽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力争到2012年, 使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2家。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值。三是推广科技抓品牌, 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测力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积极引导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 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 积极申报注册“莫高面粉”、“阳关虹鳟鱼”、“敦煌红提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到2012年, 建成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分别占农产品认证数量的40%和10%。四是强化素质抓培训, 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我们将以培育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 采取基地培训、流动培训、订单培训、项目培训等方式, 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力争到2012年, 使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全部轮训一遍, 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农业技术专业证书持有率达到75%以上。

8.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 篇八

文化厅党组对举办这次省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及经营管理高级研讨班十分重视,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院团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举办这样一个高级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与我们的院团领导同志就院团经营管理进行认真研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文艺院团下一步的繁荣发展、改革创新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时刻牢记文艺院团肩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使命

国有文艺院团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从历史上看,国有文艺院团产生于解放初期,由两个方面组成,一部分是部队上的文工团,服务于解放战争、革命战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另外一部分是私营剧团,也是社会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放之后,把部队文工团和私营剧团合二为一,形成国有院团。从1952年开始改革和组建到现在,国有文艺院团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一直承担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民族精神培育、国民素质提高、道德风尚培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一系列的经典剧目,都是这一个时代创造的。在新的时代,文艺院团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从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每一项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重要的任务。

(一)创作生产艺术精品。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标志是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怎么创造的呢?必须有一批专门的艺术人才;去精心打造,十年磨一剑。精品戏尤其得磨,急功近利是不行的,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艺术精品,必须经过长期的打磨,经过艺术专业人才的精心打造,文艺院团恰好承担着这方面的任务。就是说,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精品,特别是精品剧目,这应该成为我们院团的一个重要使命。

(二)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全省文化系统拥有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包括演艺人才,音乐、舞美、编剧人才等等。文艺院团担负着培养聚集艺术人才的作用,这方面和艺术院校不一样,艺术院校是带有学院性质的。我们是在长期艺术演出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培养、造就这样一支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能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培养造就一批顶尖艺术人才,这是其他文化单位和部门很难做到的。

(三)弘扬引领社会主义新风正气。陶冶道德情操、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文艺院团的一条重要使命。宣传教育、引领风尚,培养审美情趣、弘扬社会正气,是自古以来文学艺术所承担的重要功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倡导礼乐文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必须在礼乐中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够立而为人,礼和乐是不可分割的。文艺院团的这些使命在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文艺院团创造着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弘扬社会新风、培育精神文明的鸿篇巨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群众欢迎、在社会上闪耀着德艺双馨风采的文艺大家、大师。

(四)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省118家国有院团中,80%以上是戏曲院团。有的地方戏曲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真正是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每一个曲牌,每一个剧目,都是历史的积淀,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都沉积着重要的文化基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们传承下去,而不至于在我们手中消亡。其他20%的院团,有歌舞,有杂技,有曲艺,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山东民歌、山东民间舞蹈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亟需发掘和保护。山东民间器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山东杂技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东曲艺深受群众喜爱,济南就有曲山艺海之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二、正确认识文艺院团属性、功能和定位

文艺院团应该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阵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器官,弘扬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培育文艺人才的重要窗口。总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一)公益性。从性质、地位方面讲,国有文艺院团具有浓厚的公益性,不管是什么艺术样式的院团,歌舞、话剧、杂技、曲艺,还是京剧、吕剧、柳子、茂腔、五音戏等,不管是代表国家水准、民族特色,还是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的院团,都带有公益性质。第一,必须生产精品剧目、精品力作;第二,必须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第三,必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必须传承优秀文化。公益性应该是文艺院团的一个基本属性。我们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文艺院团宣传、发动、组织、教育群众。战争年代,以部队的文艺院团为主,地方也有,在延安有评剧院,1944年1月,毛泽东同志就给延安评剧院作过重要批示,那个时期山东也有这样的剧团。最重要的是全国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大规模建立国有文艺院团,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到现在,它的这种作用功能,这种公益属性是不可忽视的。

(二)经营性。除了完成公益性文艺演出、政治演出之外,还有面向市场的演出,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要的演出。建国初期,国有院团从一开始成立就带有经营性。我们生产的艺术精品也有很多是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是通过长期的市场检验立起来的,是通过长期的市场运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精品创作出来不能仅仅为了参加评奖,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三)两种属性辩证统一。国有文艺院团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往往是市场中有公益,公益中有市场。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要求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用低票价或者优惠票为基层人民演出,就是一种公益活动,这其中有一定的

市场性,更有公益性,公益和市场是结合的,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公益活动政府采购就带有市场性。解放初期国有院团建立时,就确定必须在市场上有半年到几个月的商业性演出,文化部1953年《关于调整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国有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并同时要求“国营院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逐步达到自给”。所以国有文艺院团一开始就有两种属性,公益性和经营性,是二者的统一体。

(四)院团改革坚持两种属性。目前进行的院团体制机制改革,有的保留事业体制,保留事业体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市场性,也需要搞经营,也需要有市场成分;有的要转企改制,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也有公益性,而且这种公益性还很强。既然有公益性,政府就要支持;既然有经营性,就要走市场,二者无法截然分开。所以,不能以是否转制来硬性把国有文艺院团的这两种功能、两种属性割裂开来,分离开来,如果机械地、绝对地、形而上学地硬性分开,对院团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果说,保留事业单位的院团只有公益性没有市场性,那院团发展就不能享受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也享受不到进入市场后的成果,同时也无法运用市场杠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这样,院团发展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如果说,转制院团完全是市场性没有公益性,就会失去政府的支持,失去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政府采购等各方面的支持,院团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国有文艺院团完全依靠市场是难以存活的、难以为继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正是考虑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党和政府对转制院团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加大而不是减少财政投入,增强转制院团的发展后劲和内在活力,同时为了改善院团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不遗余力。

(五)厘清文艺院团功能定位。只有厘定清楚,才能为院团改革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对院团的领导同志来讲,应该进一步从根本上去明确院团的性质,为院团下一步的发展做出努力。其实,国有院团的经营管理研讨班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来举办的。院团既然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场性或者经营性,那么就有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要加强经营管理,转制院团更要加强经营管理。所以,我们必须把经营管理这一课补上,把经营管理学深、学透、学好,这样院团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三、加快推动文艺院团改革发展

文艺工作者期盼关注改革,又害怕改革,很矛盾很纠结,实质上是对改革有一些误解,就是说,对改革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

(一)科学认识文化体制改革与院团改革的关系。为什么一些同志怕改革,据了解和分析,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一种认识,即“把文化体制改革仅仅等同于文艺院团改革,把文艺院团改革又仅仅等同于转企改制,把转企改制又仅仅等同于政府撒手不管,认为转企改制就是把院团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方式的改革在今天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也是党和政府所不同意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到了一种“我们一感冒世界就打喷嚏”这么一个程度,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文明成就,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国家进行了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国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小平同志是带头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实行民主选举和领导干部任期制,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连任不超过两届,这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非洲、中东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很重要的应该归咎于他们的终身制。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是宏观管理制度的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从“办文化”走向“管文化”,“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省文化厅理想的管理体制不是按照行政的办法去管理六大院团,应该是“管办分离”,文艺院团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省文化厅与院团的关系应该是行业管理关系。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运用法律的、财政的、土地的、税收的政策等手段来支持或扶持文艺院团。因此说,文化体制改革不只是针对院团,首先改革的是宏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包括副省级以下城市文广新局的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的建立。

(二)充分利用院团兼具的两种属性。对院团的公益性,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继续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惠民、利民文化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人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戏,都应该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些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保障。谁来买单呢?政府来买单。人民的政府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是改革的方向。当然了,政府买单也和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计划经济时期不一样,讲求调控性,就是说公益性也必须有一定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就是谁的产品质量好,群众欢迎,而且服务态度好,政府就找谁去演。这就是政府采购,阳光采购,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作品,什么样的演出,列出菜单,文艺院团进行申报、投标,说明你有什么优秀的产品,可以向政府提供。政府支持不可能是撒芝麻盐,也要进行改革,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面向市场,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更是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也不是说把院团推向市场不管不问,省里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根本目的就为改制文化企业、改制文艺院团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持,一个好的剧目要投向市场,政府就把它作为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重要的演出,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好的人才引进计划,也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作为签约演员,成立一个工作室,或一个项目公司,就能够申请产业项目支持。总之,文化产业资金应该发挥出重要作用,不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吗?

(三)积极主动地进行院团改革探索。院团改革包括顶层设计和院团自身改革两个方面。顶层设计包括中央院团的顶层设计,各省、各个单位、各个地方院团的顶层设计,包括成立大的演艺集团,大的演出公司,这些确实不是文艺院团自身能够完全说了算的。但是院团自身的改革是院团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是能够自己主动进行探索的,不一定非要等到顶层设计方案出来。而且,院团自身的改革会推动顶层设计,有利于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务实。院团根据自身特性进行的自主改革创新,对壮大实力,发展文艺事业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各个方面支持力度相当大的情况下,院团利用改革去有效吸纳有利资源,是大有作为的。一方面,院团有公益性,政府会逐渐加大支持力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特别是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之后将会出台一系列文化强省的重要政策,对院团公益性方面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院团有经营性,对院团经营性方面,扶持意见里面也会有一些重要的政策规定。省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将会大幅度地增

加,文化事业经费的规模也将会加大。就是说,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市、县,增加的幅度都不会太小,如果我们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就会丧失机遇。希望文艺院团的负责同志,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高度关注,抓住机遇,千万不要等、靠、要,不要等着改革的顶层设计,等着什么时候改,什么时候转,这些思想都要不得。对于政府公益性支持,厅机关会全力以赴地去争取,院团自己也要争取;对于政府产业支持,也要去努力争取,把产业性的文章和公益性的文章做大、做实、做优、做好。这样,院团的发展才会有基础。院团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团中团,院中院,事生企,一团两制,甚至一团多制都可以。譬如,可以成立文化演艺公司,院团为什么不能成立演艺公司呢?省京剧院虽然是保留的院团,成立山东京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省话剧院也可以成立山东话剧演艺公司。这些工作可以抓紧行动,为什么不可以做?打造一个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它的市场性,拿到它的知识产权,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市场运作,这个公司可以面向社会聘请人才,我们有的院团已经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就是说,院团创作生产的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讲究投入和产出。不要老搞一下子几千万、几百万的这种大投入,这种投入确有必要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考虑怎么在市场上通过盈利收回成本。尤其是围绕着承办十艺节,全省文艺院团将会打造一批文化精品,要从一开始就要有这种市场意识。创作生产艺术精品不仅可以申请文化艺术创作资金,还可以申请文化产业资金,取得重要支持的,为什么不可以去争取呢?我们要搭好平台,抓住这个机遇,准备用好这些资金。产业资金花不出去的可能性是有的,院团要不到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这笔钱花到我们的艺术事业上,演艺产业上,这样,院团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足够的保障。实际上,团中团,事生企,一团多制,应该说这是一条很成功的经验,低成本,少震荡甚至零震荡,高产出。好多院团自身和企业进行合作、联盟、挂牌,也都是重要的经验。企业愿意支持,院团可以为他们提供艺术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啊?在这方面鼓励大家进行探索。

四、明确文艺院团改革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

院团改革发展应当坚持四条重要原则。

(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要突破条条框框,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没有这一股子闯劲,冒劲,是干不成什么事业的,就会非常的平庸,在平平淡淡的日子中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院团叫冷暖自知。改革一定是我们院团自己的事情,要发挥院团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包括厅里面的同志,只能是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条件搭建一个平台,但是真正的改革,还要靠院团自身。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院团改革成功的评价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通过改革,我们出戏了没有,出好戏了没有,出大戏了没有,出在社会上市场上有影响的戏了没有,出那些能立得住、传得久远的好戏、精品力作了没有。通过改革出好戏、大戏、精品剧目,改革才是成功的。第二,有利于出人才。避免院团还没有进行改革,就已经人才流失的情况。改革是皆大欢喜、多方共赢的事情,通过改革,院团实力增强了,国家财政上给予支持,企业挂名给予支持,市场上也有大的盈利空间,院团实力迅速壮大。第三,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改革,职工收入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而不是减少,而且通过这种收入的增加,院团各个方面的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这不是双赢的结果吗?这样,党和政府才会高兴。改革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三个有利于”应该是院团改革是非得失的衡量标准。

(四)改革目的是发展。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艺院团科学发展,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这才是衡量改革的一个根本标准。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文化发展也是硬道理,文艺院团的发展当然也是硬道理。看院团改革,最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发展了。过去一年排两个或三个戏,改革之后要排好多戏。市场有多元需求,政府公益性演出也有很多需求,一年排两个戏三个戏已经远远不够用。为了在整个政府采购中更有竞争力,必须多排戏、排好戏;面向市场也是这样,青少年喜欢什么,老同志喜欢什么,农民工喜欢什么,公安干警喜欢什么,根据各行各业不同人群、不同群众的各种需求,包括为企业排戏,排各种各样的戏满足不同需求。由此,每年可能排十个,甚至更多戏,院团的同志可能会累并快乐着。文化体制改革一定是为了发展、为了繁荣,这是改革的基本考虑。

五、切实加强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改革投入机制。改革要为院团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个什么平台呢?是一个投资平台。文化厅现在缺少一个文化投资平台,省财政事业费要逐年增加,但在产业资金上还是缺少的,怎么给我们的院团包括其他单位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平台。

其次,创建一条好的院线联盟。我省的院团是好院团,同志们都是好同志,但是演艺产业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省里是省里的,市里是市里的,县里是县里的。省直六大院团也是这样连不起网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电,只有并联或串联才能产生强大的电流。世界上最著名的托拉斯、最著名的商业集团,他们的优势就在于网,电影产业也得益于网,电影院线不就是网吗?没网是不行的。我们的弱势不在每个院团,每个院团拿出来都是好院团,都是一流的院团。但是没有网络,每个院团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是形不成力量的。所以要建属于自己的院线——演出院线和演出联盟,把全省一个个院团连成一串,连成一片,连成一张大网,只有这样,才有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巨大力量,才能形成闯荡市场、闯荡世界的足够实力。这不就是改革吗?所以,一定要立即把演出院线建立起来。不光要建我们省的,还要打出山东去,打到别的地方、区域去,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

一个投资平台,一张网络,山东的院团改革才能够取得进展,才能够为院团提供一个改革发展的优质环境。

六、坚定不移加强文艺院团建设

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经营管理,把经营管理作为院团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院团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和细胞,必须加强建设,要把加强院团建设作为省文化厅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加强院团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

作风建设以及经营管理诸方面。

(一)政治建设。就是要加强院团党组织建设,院团的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领导作用。文艺战线是光荣而崇高的,作为文艺战线的共产党员,也应该是光荣而崇高的,应该在广大的演职员队伍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擦亮“共产党员”这个品牌,各级党组织,包括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等等,都要在凝聚艺术人才,进行精品创作,开拓市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建设。文艺院团应该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一个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所有演职员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繁荣发展。我们应该有共同的使命,形成这么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这就是组织建设。党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建设。文艺院团应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要组织大家认真学,反复学,这关系到院团自身长远的发展,一定学深,学透。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食不甘味,寐不甘寝,把一天当两天用,抓紧时间去梳理、去研究政策,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政策利用好,要从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中挖到黄金。思想建设当然不仅包括这些,还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二为”方向。事实上,文艺院团服务意识越强,服务越到位,获得的支持力度就会越大,获得的各方面资源就会越多。从这个角度上讲,思想建设应该说也是有效益的,不是虚的,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天道酬勤,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四)作风建设。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有团结战斗、奋力拼搏、扎实肯干这么一种好的作风,这种作风我们可称之为团风或者院风。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补台,互相扶持,互相帮衬,形成这么一种良好的氛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惹事,院团才能够红红火火,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文艺院团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肩负着带队伍、抓作风这么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院团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把作风、把队伍带好,形成独特的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院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院团一方面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另一方面也有一个文化建设问题,自身要形成有别于人的团队文化。一旦形成自己的院团文化,对增强院团凝聚力、战斗力,一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上一篇:党支部换届选举通知下一篇:哈佛幸福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