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质量论文

2024-08-21

水泥质量论文(共8篇)

1.水泥质量论文 篇一

工艺相关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以下四种:C3S、C2S、C3A、C4AF。

2、样品保存主要是为对 质量纠纷、样品抽查、质量复检 时进行仲裁,因此样品一定要 密封妥善保存;

3、为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 重复性,化验室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要组织定期密码抽查和操作考核,生产控制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对化学全分析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 2 个样品。

4、矿山“ 三率”是指回采率、贫化率、回收率。

5、生产时要保证物流的畅通性,发生物料断料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石灰石断料应立即停磨或止料,硅铝质原料和铁质原料断料5分钟以上,应减产运行,硅铝质原料和铁质原料断料10分钟以上时,立即停磨或止料处理。

6、生料均化库料位原则上要大于40%,月均不低于60%。

7、原则上烟煤立磨80um筛余细度应小于12%,球磨细度应小于6%,无烟煤立磨细度应小于6%,球磨细度应小于3%,以提高熟料煅烧质量。

7、入窑风、煤、料的配合应合理,统一操作,确保窑热工制度的稳定

8、水泥磨配料秤与喂料皮带应设连锁装臵,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准确性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9、粉磨中改品种或强度等级由低改高时,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清洗磨和输送设备,清洗的水泥全部按低强度等级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0、入磨熟料温度控制在100℃以下。出磨水泥温度不大于135℃。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11、出窑熟料可用贮量应保证5天的使用量,出磨水泥要保持3天以上的贮存量。

12、出磨水泥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数据经验证可以作为出厂水泥相关指标的确认依据,但不能作为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检验数据。

13、在生产过程中重要质量指标三小时以上或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或单点严重超标时,属于过程质量事故,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向责任部门反馈,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部门。

14、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出厂决定权属于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出库主管负责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和过程管理,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厂应有质量管理部门通知方可出厂。

15、子公司必须建立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

16、为保证出厂产品的实物质量,各子公司应制定严于海螺标准要求的内控指标,出口产品和重点工程水泥内控指标必须优于合同约定指标,以保证出厂产品的实物质量受控。

17、严禁无均化功能的水泥库单库包装或散装,严禁上入下出。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水泥28天抗压强度匀质性试验。

18、水泥出入库处要增加档板、连锁、热电阻等方式进行监控,防止水泥出错库、漏库事件发生。

19、袋装水泥出厂采取过磅验证方式确保袋重合格,不得采用补包方式弥补袋重不足的问题。散装水泥应出具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内容相同的卡片。

20、袋装水泥在确认或检验合格后存放一个月以上,质量管理部门应发出停止该批水泥出厂通知,并现场标识。经重新取样检验,确认符合标准规定后方能重新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21、出厂产品检验结果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用户停止使用该批产品,子公司与用户双方将该编号封存样寄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22、质量事故分为:重大质量事故、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

23、重大质量事故:出厂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合同约定指标要求。

24、质量事故:出厂产品不符合海螺内控标准要求,出厂产品质量指标数据弄虚作假,生产工艺控制不执行质量管理通知,进厂原燃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并严重影响生产。

25、一般质量事故:过程控制指标连续三次达不到内控指标要求或单点严重超标,检验用药品、试剂、仪器或操作不符合要求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指导生产,生产单位不良质量行为。

26、重大质量事故和较大负面影响的曝光事件,追究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和质量管理者代表相应的管理责任,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和相应管理责任;并追究品质部相关人员相应管理责任。

27、质量事故,追究质量管理者代表相应管理责任,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

28、一般质量事故,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考核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

29、硅酸盐水泥熟料Portland Cement Clinker:即国际上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水泥熟料),是一种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配比,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产物。30、按照水泥熟料的主要特性与用途分为:通用水泥熟料和特性水泥熟料。

二、名词解释

1、硅酸盐熟料: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份得水硬性胶凝物质。

2、铁质校正原料:用以补充配合生料中氧化铁不足的原料。

3、水泥:凡细磨成粉磨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即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4、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能力。

5、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6、KH:表示熟料中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生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7、烧失量:物料在高温灼烧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所引起的质量增加与减少的代数和。

8、初凝: 从加水到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9、安定性:水泥硬化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10、不溶物:经过酸碱处理不能被溶解的残留物。

11、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值。

12、终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时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13、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14、水泥密度: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

15、标准稠度:为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性能,使其具有准确的可比性,水泥净浆以标准方法测试所达到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程度。

16、活性混合材料:凡是天然的或人工制成的矿物质材料,磨细成粉,加水后其本身不硬化,但与石灰加水调和成胶凝状态,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继续在水中硬化,这类材料称为活性混合材料或水硬性混合材料。

17、混凝土:一般是指以水泥为胶结料配制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即水泥、水及砂、石、另外有时会掺入适当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渣、沸石粉等)和外加剂配制而成的复合材料。

18、粉煤灰:从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19、火山灰质混合材:凡天然的或人工的以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份的矿物质材料,本身磨细加水拌和并不硬化,但与气硬性石灰石混合后,再加水拌和,则不但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继续硬化。

三、问答题

1、如何选择石膏最佳掺入量?在日常生产中,通常用同一熟料掺加不同百分比的石膏,磨到同一细度,然后进行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试验,根据各龄期强度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在凝结时间正常、安定性合格时达到最高强度的SO3掺入量,作为生产中的控制指标。

2、烧成系统对熟料产品质量的影响?配料是前提,煅烧是关键。烧结过程是熟料矿物形成的关键过程。在配料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质熟料必须通过合理的煅烧来实现。烧成系统影响熟料质量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仍集中在“风、料、煤”的合理匹配上。“风、料、煤”的合理匹配是熟料生产的永恒主题,直接影响熟料的f-CaO合格率及熟料强度,熟料质量优劣,与烧成系统工艺状况及操作状况密不可分。“风”对熟料煅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用风、篦冷机用风、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等。

3、烧成系统有哪六大热工系统组成?

主要有:回转窑系统、预热器系统、燃烧器系统、蓖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分解炉系统。

4、生料为什么要控制0.2 mm以上的颗粒含量? 生料细度偏粗:(1)细度大,特别是0.20mm筛余大,颗粒表面积减少了煅烧过程中颗粒之间的接触,同时颗粒表面积小,自由能减少,不易参加反应,致使生料中碳酸钙分解不完全,易造成f-CaO增加,熟料质量下降。(2)熟料矿物主要通过固相反应形成的。固相反应的速度除与原料的矿物性质有关外,在均化程度、煅烧温度和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与生料的细度成正比关系,细度愈细,反应速度愈快,反应过程愈易完全。

5、评价物料均匀性的指标?

1、标准偏差

2、变异系数

3、均化效果

6、熟料冷却目的是什么?

答:1)为防止出窑熟料C3S分解和C2S粉化,降低熟料强度;

2)回收热量,提高热使用效率,降低煤耗; 3)防止损坏输送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7、如何根据熟料的外状况来鉴别熟料的烧成质量?

根据熟料外观形状,可以将立窑熟料块大致分为:黑色致密块状;黑灰争葡萄串状太致密块状;棕色致密块状;白色块状;灰黑色料;黄球,黄粉等。

灰黑色葡萄串状及致密块状熟料(外表为深灰色或深黑色),特点是熟料质量较高,尤其是致密状黑色块更好。

棕色致密块状熟料处表为深棕色(少数呈红棕或黄棕),致密大块,孔隙很小,易粉化,属于立窑中心部位的产物。

白色块状熟料外表呈灰白色(少数呈乳白色或白色略带绿色)微密的块状。一般是在大粒煤块直接接触的周围或煤比较集中的地方包在棕色大块料中,属于立窑中心极不通风部位的产物。

灰黑色粒疏松多孔,一般是在通风过剩,底火太浅处形成,f-CaO含量较高。黄粉、黄球基本属于生烧料,一般在通风过强,或存有龇风孔眼、塌边塌洞的情况下漏出形成。

8、KH、SM、IM对煅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KH过高,工艺条件难以满足需要,f-CaO会明显上升,熟料质量反而下降,KH过低,C3S过少熟料质量也会差,SM过高,硅酸盐矿物多,对熟料的强度有利,但意味着熔剂矿物较少,液相量少,将给煅烧造成困难,SM过低,则对熟料温度不利,且熔剂矿物过多,易结大块炉瘤,结圈等,也不利于煅烧。IM的高低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C3A+C4AF含量一定时,IM高,意味着C3A量多,C4AF量少,液相粘度增加,C3S形成困难,且熟料的后期强度,抗干缩等影响,相反,IM过低,则C3A量少,C4AF量多,液相粘度降低,这对保护好窑的窑皮不利

9、分解率高低对熟料煅烧影响?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臵,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分解率一般控制在90-95%,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生料的分解率越高,分解炉需要的气体温度越高,当分解率超过95%时分解炉的气体温度也直线上升,热耗大大增加,还引起结皮和堵塞,同时延长了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10、液相对熟料形成有何影响,液相粘度和液相量的影响因素

1、熟料煅烧过程中液相量一般为20%-30%。如果液相量过多,则易结大块、炼过、结瘤;如果液相量过少,则料子发散,不易形成完整的底火,易发生垮边、塌窑等现象。液相量多,对于C3S的形成有利,少则对C3S不利。液相量的多少与生料成分、烧成温度有关。生料组分种数较多,则在同样温度下形成的液相量比组分种数较少时多,温度高时形成的液相量也多。

2、液相粘度与生料中Al2O3、Fe2O3的含量有关,IM高的生料则液相粘度大;IM低的生料则液相粘度小;温度高液相粘度小;加入适量的矿化剂(CaF2<0.5%)液相粘度减少;反之则液相粘度增大。液相粘度大,则物料烧结范围较宽,物料不易被烧熔,底火严实,在落窑时,不易破坏,但对C3S的形成不利,这种熟料一般含Al2O3较高,熟料早期强度高。如果液相粘度小,则物料烧结范围较窄,物料易被烧熔,底火较软,易结大块,对C3S的形成有利。

11、煤质对煅烧的影响。

煤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泥企业熟料产、质量及综合效益。企业需根据地理环境合理定位,并严格按定位基准进行采购,保证窑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煤灰分的变化,使掺入到熟料中的煤灰发生改变,会引起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率值变化,从而影响熟料强度。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煤灰每变化1%,熟料KH变化约0.008,可见煤质变化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煤的挥发分低,着火温度低;煤的挥发分高,着火温度高,燃烧速度快。煤的灰分高,热值低,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预分解系统结皮赌塞;煤灰参量过多,使窑内的煅烧温度降低,易造成烧成带长厚窑皮。实践证明,煤的不完全燃烧是导致窑内结圈、结蛋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影响生料易烧性的主要因素

1、生料化学成分:KH、SM高,生料难烧;反之易烧,还可能易圈;SM、IM高,难烧,要求较高的烧成温度。

2、原料的性质和颗粒组成

原料中石英和方解石售量多,难烧,易烧性差;结晶质粗粒多,易烧性差。

3、生料中次要氧化物和微量无素

生料中含有少量次要氧化物,如MgO、K2O、Na2O等有利于熟料形成,易烧性好,但含量过多,不利于煅烧。

4、生料的均匀性和生料粉磨细度

生料均匀性好,粉磨细度细,易烧性好。

5、矿化剂

掺加各种矿化剂,均可改善生料的易烧性。

6、生料的热处理

生料的易烧性差,就要求烧成温度高,煅烧时间长。生料煅烧过程式中升温速度高,有利于提高新生态产物的活性,易烧性好。

7、液相

生料煅烧时,液相出现温度低,数量少,液相粘度小,表面张力小,离子迁移速度大,易烧性好,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8、燃煤的性质

燃煤热值高,煤灰分少,细度细,燃烧温度高,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9、窑内气氛 窑内氧化气氛煅烧,有利于熟料的形成。

三、计算题

1、根据以下熟料成份计算熟料率值及C3S、C2S、C3A、C4AF? SiO2:22.23% Al2O3:5.35% Fe2O3:3.47% CaO:66.16% MgO:1.14% f-CaO:0.43% KH= CaO-fCaO-1.65Al2O3-0.35Fe2O3/2.8SiO2 =0.895 SM=SiO2/Al2O3+Fe2O3=2.52 IM=Al2O3/Fe2O3=1.54 C3S=3.8SiO2(3KH-2)=57.86 C2S=8.6SiO2(1-KH)=20.1 C3A=2.65(Al2O3-0.64Fe2O3)=8.29 C4AF=3.04Fe2O3=10.55

2.水泥质量论文 篇二

抽查结果:合格60个批次, 抽样合格率为100%。

红榜

水泥质量的关键指标

1.抗压强度

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承受压缩破坏时的应力, 称为水泥的抗压强度。早期强度指标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 后期抗压强度以28天抗压强度表示。一般, 水泥制品和混凝土强度标号以28天抗压强度来评定。抗压强度是水泥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2.抗折强度

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承受弯曲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称为水泥的抗折强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成正比关系, 一般抗压强度高的水泥, 其抗折强度也高。

3.安定性

即硬化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性能。如果在水泥硬化以后产生了剧烈的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也就是安定性不良, 会使混凝土、建筑物等产生变形、裂纹, 甚至崩溃, 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过高。

4.凝结时间

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 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 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为了使混凝土和砂浆有充分时间进行搅拌、运输、砌筑, 水泥的初凝凝结时间不能过快。当施工完毕, 则要求尽快硬化, 所以终凝时间不能太长。

5.三氧化硫

3.刍议水泥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质量控制;检测;评审准则;分析与探讨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ement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re analyzed, in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numerous material, cement is the most basic, als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Therefore this paper cement testing,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of the easy neglec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Detection;Evaluation criteria;Analysis and discussion

0.前言

对于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质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多数的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材料质量检验相关标准所规定的样品状态、检测方法、环境和设备的符合性等专业技术要求。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检测人员,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不能对材料质量给出科学、公正的判定,我们应切实履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对检测质量的控制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1.水泥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1 抽样和样品处置

《评审准则》5.6.2 条规定: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抽样检测是一种风险检测,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抽样方法,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对于水泥抽样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和规程中有则明确的规定,如: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第9.1 条规定:水泥取样方法按GB12573 进行。

建设工程见证送样规定:取样后的水泥在通过0.9mm 方孔筛后,分为两份,放入金属容器中,一份用作检验,一份用作留样。其中留样的那份必须贴上由委托人员和见证人员共同签字的封条后密封保存。

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应严格执行GB12573 对水泥的取样规定,送检水泥样品应通过0.9mm 方孔筛,这直接决定了被检水泥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易导致检测机构对实际水泥质量的误判,引发质量纠纷。

1.2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

《评审准则》5.5.3 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 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 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4.8 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水泥检测,大到抗折、抗压试验机、振动台、养护箱等主要仪器,小到胶砂试模、抗压夹具等辅助设备均需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在水泥细度检测时,在水泥试验筛两次检定期间可用标准粉对其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如发现检测值与标准值发生偏离,应计算修正系数,对以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1.3 检测数据处理

《评审准则》5.3.7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的判定是最基本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81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检测人员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造成计算不科学,结论不正确的问题。

如对以下两组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评定,只有熟练掌握GB8170 的要求,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定,见表1。

表1 安定性检测结果评定

1.4 检测工作日常监督

《评审准则》4.1.10 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在水泥检测过程中,应针对关键环节安排适当的日常监督,如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结果不准会直接导致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检测结果不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的日常监督中注意观察检测人员量水器的使用。标准要求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6]。所以应使用专用量水器,切不可贪图省事,直接使用最小刻度为0.5mL或1.0mL 等达不到精度要求的量筒。

1.5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评审准则》5.7.1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在水泥检测中上述方法应结合使用:如定期与兄弟单位进行强度、凝结时间等项目的比对,积极参加权威部门的能力验证,不同检测人员对同一水泥或存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对抗压、抗折检测的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环境条件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6 管理评审

《评审准则》4.11 条规定: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應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及检测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管理评审是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阶段工作的评价,日常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活动均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作为管理层应重视这些质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等内容进行跟踪验证。

在针对水泥检测进行的质量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关闭,即使没有提出不符合项,检测人员也应对照其它材料检测的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加强预防,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质量检验除应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外,还必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控制,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参考文献】

[1]赵保华,张成梅,苗勇.水泥的质量检测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10.

4.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的控制 篇四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水稳性以及抗冻性等优点;同时这种结构还有级配合理、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易于机械化施工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路面底基层或基层。虽然其优点很多,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若对其特点了解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不能充分发挥其长处,甚至会留下工程隐患,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施工中要防止水泥稳定碎石中出现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问题。避免形成松散、裂缝、弹簧、强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

本文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存在的缺点所形成的原因,认为存在的缺点有:材料级配、水泥用量、混合料离析、成活时间难控制;水泥凝结时间短,而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的施工时间比较长,影响混合料密度和胶结强度;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容易形成裂缝。认为以上这些缺点应从整个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和改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2.控制配合比的组成比例 3.做好水泥用量滴定试验 4.控制好含水量

5.充分做好基层的准备工作

6.高度重视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工作

7.管理好混合料的摊铺、压实和养生工作

实际施工时,只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材料配合比,尤其是水泥的用量和含水量,精心的组织施工,科学管理,使用效率高的拌和、摊铺及压实机械,并使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生等工序紧密相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压实的间隔时间,那么生产出

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各项指标一定能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有了上述的各种控制再加上有序的施工组织就可以将水泥稳定碎石的缺点减少到最少,从而发挥它的优点。同时,结合本人参与的实际工作,谈谈对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的心得体会,列举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该文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工程质量,为建精品工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就是将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 2号级配碎石外掺 4%--6%的水泥,加入 5%--6%的水,用强制连续式拌和机拌和后运往施工现场,经摊铺机摊铺并碾压成型的路面结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材料来源广泛、费用经济,强度高,水温性好,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被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如双行四车道,宽 28米,全互通、全立交、全封闭,路面结构上面层为 4cm沥青混凝土 AK-16A,中面层为 5cm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 6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cm厚沥青中砂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水泥稳粒料底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分两层铺筑,半幅摊铺作业,一次成型。经过试验段试铺和正式摊铺,需验收的高程、平整度、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就保证和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水泥稳定碎石的优点

(1)强度高: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它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通过材料组成设计调整强度的高低,以满足不同交通量不同道路等级的要求,完全能适应重交通量和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的需要。

(2)机械化施工无论是拌和还是摊铺,都能由机械来完成,机械化程度越高,质量越能得到保证。

(3)能够很好地与面层结合,由于水稳的表面比较粗糙、清洁、能通过透层油或封层油与面层很好的联成整体。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存在的缺点

2.1.材料级配、水泥用量、离析、成活时间难控制;

2.2. 由于水泥的凝结时间比较短,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实际施工中,拌和站距摊铺点较远,对于大规模机械化施工,要保证在水泥终凝之前完成摊铺和碾压操作很困难。特别是夏季温度较高时,往往未等到摊铺,水泥已凝结,拌和料呈颗粒状,严重影响稳定基层的密实度和胶结强度。此外,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硬性贫水泥混凝土,加水量大时稳定层强度降低,干缩率增大,抗裂性差;加水量小时则工作性变差,稳定层呈松散状态,密实度降低;

2.3.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收缩裂缝引起路面破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胶凝材料为水泥,而水泥基材料在水化形成强度过程中易产生干缩性裂缝,尤其是随水泥用量及用水量的增加,其收缩性更大,基层表面易出现较为规则的间距为5—15m横向裂缝。这种横向裂缝在交通荷载或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由下层逐渐反射到沥青混凝土表层,使表层产生规则的反射裂缝。

3、如何从施工工艺方面解决其存在的缺点

从施工工艺中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认清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和性质:水泥稳定碎石是以水泥、碎石、石粉、水为原料,以适当的级配和配比拌和而成,该混合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水泥是活性材料,其配比多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和收缩变形。若水泥配比过多,易产生收缩变形;水泥配比过少,则形不 成一定的强度。一般情况下,水泥配比以3% —6%为宜。集料是水泥稳定碎石的主体,它与基层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集料本身的质量及级配还直接影响到水泥掺量的大小、水对水泥的水化、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乃至形成强度的整个过程,一般拌和过程中含水量应控制在5%—8%。摊铺、碾压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还要及时补充洒水。知道了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和性质之后,就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上述问题:

原材料、配合比、灰剂量、含水量、基层的准备工作、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及养生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的优点,而对其缺点应从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

3.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主要在材料上。粒料颗粒质量过软,在压路机辗压过程中易被压碎,从而破坏本身的级配 ,影响集料能够达到的密度实。所以施工前按规范要求对粒料取样试验。水泥是混合料中主要胶结成分,填充颗粒的空隙 ,同时与集料凝聚硬化,经机械压实,变成半刚性整体。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材料主要有粗细集料、水泥等。

①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底的水泥,水泥品牌的选用应考虑其质量稳定性、生产数量、运距等各种因素。水泥每次进场前应有合格证书,每 200T应对水泥的终凝时间,标号进行抽检。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合、运输、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由于不同类型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干缩性,经多次对各种水泥使用效果比较,其中道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干缩性较矿渣水泥干缩性小,因此,选用干缩性小的水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裂缝的机率。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因路面基层施工需要水泥用量较大,为方便拌和、施工,一般都使用散装水泥,且都贮存在水泥罐中。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得大于 50℃,否则必须降温处理后方能使用。水泥厂应市场需求量大而质量不稳定,要采取预防措施,对指定的有牌号的水泥也要加大自检频率,杜绝使用不合格水泥。《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版,主要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的水泥初凝时间在 3h以上,终凝时间在 6h以上。其他水泥指标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水泥强度等级采用 32.5标准等级水泥即可。使用的水泥必须注意: a.水泥须有出厂产品合格证及化验资料;b.抽查水泥样品进行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等指标;c.不同批号的水泥应分别作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

② 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占绝大多数,是骨架结构的主体,故而作用非常之大。集料主要由若干不同粒径的粗细集料按即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用量较大,单种集料的加工可能不是同一种轧制设备,导致集料的级配波动较大,为此可根据级配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近的厂家做为供料单位。

更新先进设备,优化加工工艺,签定质保合同,从而保证集料质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主要是依靠碎石本身的强度、石料的嵌挤锁结作用和水泥材料的稳定胶结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碎石的外观(针片状含量):碎石采购时应选取具有棱角且近于立方体,碎石料中扁平细长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 5%。在集料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级配等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场分类堆放。重点注意碎石强度,其压碎值不大于30%,最大粒径规范中要求不大于40mm,但从经验来看大于30mm、小于40mm最好,既容易拌和,也不易离析。基层用级配碎石备料按粒径9.50~31.5mm、粒径4.75~9.5mm、粒径4.75~2.36mm,2.36mm以下的四种规格筛分加工出料。另外,一定要控制碎石的含水量,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水泥剂量和水稳的强度。通过 0.075mm筛孔的颗粒应不大5 %,塑性指数控制在6以内,集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应超2%,硫酸盐含量不得超0.25%。强调一点的是采购级配碎石时一定要按规格料收购,不能进混合料,规格料的种类由拌和楼料仓的数量来决定。

进料时要严加控制0—4.75mm(粗石粉),因为这种粗石粉多为石料厂的副属品。含有大量的山皮土和软弱层废料,如果控制不严,含泥量是影响水稳的一个敏感因素,一旦超标就很难控制好水稳。这一点在工程初期进料时往往被人忽视。应定期对碎石含泥量予以抽查,对碎石中的泥快和杂物予以清捡。

试验作为工程使用碎石、石屑材料的供用场。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31.5.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小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大于9。

a.对碎石母材试验要多取几组,不能只取目测较好的石材,应有代表性;

b.加强料场管理,专人挑捡,风化石予以清除;

c.检查震动筛孔尺寸,与设计级配符合的同时,振动筛也要督促经常修补;

d.碎石材料应按不同粒径堆放,料堆间隔要坚固,且高度足够。③ 砂 沿线大小河流较多,河砂储量丰富,为石英质中粗砂,采集方便,经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④ 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3.2、控制配合比的组成比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级配的好坏不但对基层强度有影响,而且对其他的路用性能也有影响。《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中规定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强度宜在3MPa到4MPa之间。而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过分强调水泥碎石基层的强度,认为强度越高越好,并在工地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选择强度高的配比,有的道路在水泥碎石基层完工后进行7d钻芯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达到7MPa、8MPa,甚至10MPa以上,这种盲目提高强度的做法导致基层刚度过大,容易产生其他负面的影响。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不仅浪费了材料,而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效果也不能充分发挥。

一般情况下,在水泥剂量、石料的强度、石料形状等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级配曲线配置的混合料7d抗压强度大都符合要求。但各个级配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却有较大的差异。近些年来,实践证明,对于用水泥稳定碎石这类半刚性材料作基层的道路,在使用中发生破坏的原因,除了极少数是为因抗压强度不足引起的以外,大多是由于其收缩性大或抗冲刷能力不足所致。虽然规范中对水泥碎石基层材料的抗收缩性能、抗冲刷性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该有所考虑。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同时要求水泥碎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强度、抗裂性和抗冲刷性都达到最好的状态非常困难,因此所选用的配合比应该是在充分考虑道路沿线地质、水文、气候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的条件下,抗压强度、抗裂性和抗冲刷性之间的一种平衡。例如:在抗压强度满足要求时,对于比较干旱,但温差较大的地区,就应着重考虑基层材料在温缩下的抗裂性是否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具体配比应该通过相应的试验确定。此外,在配合比设计中应充分地考虑到在实际施工是否易于操作,例如:摊铺机摊铺粗料含量较多的混合料时, 由于摊铺机分料器在分料的过程中将混合料中的粗颗粒拨到了两侧,易使局部的地方出现离析现象。而细料含量较多时,压实阶段容易产生弹簧现象。与之相比,当混合料配比适当时,则极少发生离析和弹簧现象。水泥稳定碎石是由几种材料混合而成,为了确定各种材料的组成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获得性能优良的稳定材料,必须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水泥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适合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组成设计原则:

a.粉粒含量不宜过多

b.在达到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水泥剂量但不大于4%.c.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6%。

①.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且4.75mm、0.075mm 的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的中值。

附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的颗粒组成 级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配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范围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②.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的水泥计量分组试验,一般建议水泥剂量按4%、4.5%、5%、5.5%四种比例进行试验(水泥:集料=4:100、水泥:集料=4.5:100、水泥:集料=5: 100、水泥:集料=5.5:100)。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合料。

③.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

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④.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制备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6天,浸水一天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⑤.水泥稳定碎石 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满足R≥3.5MPA。⑥.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用重型击实法求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经总监代表、助理确认,报总监批准,以指导施工。

实践证明,用同一剂量并水泥级配良好的集料,其强度和耐久性比稳定级配不好的集料要好的多,而且改善集料的稳定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是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重要措施。0.075以下颗粒含量越多,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越小,故这部分集料的数量要接近规范要求级配范围的中值。本标段经过试验室的多种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经比较最后选定路面基层采用 5%水泥、石屑、中粗砂组成一定级配的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以保证工程量为主,同时考虑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易操作为原则,经优化配合比试验,确定了路面基层的施工配合比为 5%水泥稳定碎石,其中集料的掺配比例: 1-3cm碎石 :石屑:中粗砂=45:30:20,碾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 6.9%,最大干密度为 2.240g/cm 3.施工时要根据来料批量或产地的不同进行经常验证,发现不同时要及时试配和调整比例,另外,施工时要按设计配合比水泥用量增 0.5%以弥补施工中的各种损耗。确保水稳的质量。施工中千万不能轻视,试验人员应该跟踪抽样,且要宁多勿少的原则,以保证质量,但最多水泥用量不得超过 6%,只要能保证 7d的试件强度达到规范要求 3.0Mpa—4.0Mpa即可。

3.3、做好水泥用量滴定试验

水泥剂量检测及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能够通过准确检测及控制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剂量来指导施工,首先,应在试验室配备不同剂量的土样,测定与之对应的不同 EDTA化学试剂的耗量,绘制标准曲线,为下一步采用 EDTA滴定法现场测定施工拌和时的水泥剂量作检测准备,然后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 2000m 2检测一次,至少 6个样品,用 EDTA滴定法试验检测,在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定期对工程数量与实际使用水泥剂量进行计算比较。标准曲线和 EDTA水泥剂量试验是施工水泥剂量控制的准备工作,根据 EDTA试验检查施工当天每段时间剂量是否达到基层配合比设计要求,如果检测出来的水泥用量偏高,需要减少拌和机水泥出量,一般采用转速控制水泥量;否则,调高转速,直到水泥剂量符合要求。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必须从施工过程和结果来控制水泥剂量。同时,需要一种适合工地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变异系数小的控制与检测方法。以确保施工出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经济上节约,功能上满足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要求。

3.4、控制好含水量 含水量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掌握。厂拌混合料现场 ,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 ,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在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亦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实际施工中 ,拌合物施工含水量应比试验最佳含水量高 0.5%—1.0%即可,如含水量过低(小于最佳含水量2%),混合料难以成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钻芯取样松散,板结性差,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如含水量偏高,水泥水化后剩余水分会因蒸发而引起水稳层自然收缩,产生裂缝。且碾压时粘轮,混合料易产生推移等。混合料的含水量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温在 5~10℃时,以设计含水量为准;气温在10~20℃时,含水量应加大2%~3%;气温在20℃以上时 ,含水量应加大 3%~5%,随着气温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此外影响拌合料含水量的因素还很多,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勤测, 专人检查,在动态中找到平衡。通常最佳含水量由试验室通过击实试验得出,而粒料及混合料的含水量可在工地现场按酒精燃烧称重法快速测定,以确定现场所加水量。所以只有严格按规范施工 ,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3.5、充分做好基层的准备工作 ① 底基层的检测

在水泥稳定碎石铺筑前,要对全线底基层做充分的检测工作,主要检查高程、宽度及强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为水稳碎石的铺筑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出现底基层高程偏高或偏低,个别路段强度不足松散等现象。若底基层高程偏低,则可采取以强补弱,采用水稳碎石逐层补足的方法予以纠正。若底基层偏高较多,则势必会造成基层偏薄,影响整体强度和上部结构层的质量。此时若采用平地机、洗刨机挂除偏高部分,一则底基层以板结,难度较大,而则会破坏板体强度。此时建议向上级部门汇报,对路段进行适当调坡,以保证基层厚度和路段整体质量。对于强度不足导致的松散要予以彻底清除,不能留下软弱夹层。在熟料运输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运输车辆在底基层尤其是养护时间不足的段落上的行驶,减少对底基层的破坏。摊铺前,对底基层全面清扫,并根据气温状况在底基层顶面洒水,使之呈微湿状态。

②钢绞线要挂紧且高程要准确

在挂设钢绞线时,相邻两支架的距离不能太远,以免由于钢绞线的垂直度影响基层的平整度。我公司采用纵向间距 6.0M且内外两侧均挂设钢绞线,其张紧长度控制在 200M左右,用 1吨的张紧器张紧,而且要边施工边由测量人员进行高程,横坡度等检查,以防施工车辆的碰撞。

③摊铺和碾压设备的准备

在摊铺混合料之前,要仔细检查摊铺机和碾压设备的完好状态,以避免由于机械故障造成中途停机,否则时间一长,将会造成经济损失,造成施工错缝,这是因为受水稳的时间限制所要求的。

3.6、高度重视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工作

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的质量,而拌和设备的好坏的关键就要看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拌和机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所有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所有电子超级大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右使用。经过广泛的市场考察和比较,驻信高速项目部引进西德产 ABG422型摊铺机,这种机型在摊铺厚度较大的混合料方面性能较好,并且很好地控制摊铺厚度和表面平整度。整套拌和设备在摊铺前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并在拌和机生产厂家的指导下对性能进行调试,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使各个料仓叶轮的转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每次开始拌和前,对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根据含水量大小适当调整配合比。实践证明,混合料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高 1—2个百分比,以弥补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份挥发、损失。含水量过小,则合料极易松散,不宜碾压成型。含水量过大,则容易形成软弹,无法及时碾压或碾压过程中容易形成波浪状,使表面平整度受到影响,施工时可根据当时的天气,温度情况决定含水量的大小,凭经验和现场摊铺、碾压的情况来决定。

稳定材料—水泥剂量的大小,是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必须很好掌握的因素:灰剂量偏大,则容易形成裂缝,影响基层整体强度质量,甚至钻芯取样就难以实现;灰剂量偏低则强度难以达到。在操作中可采用双控法,既瞬时控制和总量控制:瞬时控制既直接从摊铺拌缸下料口取出混合料和从摊铺现场取混合料做 EDTA滴定,看其是否达到设计水泥剂量,并且就此判断控制室中仪表上表示的水泥流量和石料流量是否真实;总量控制就是将某一时间内所用水泥用量及石料总量相比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经过反复几次的摸索,一般都能将水泥流量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水泥的凝结时间决定了混合料必须在延迟时间内运到施工现场摊铺并完成碾压,因此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拌和场与施工现场采用对讲机密切联系,以便相互协调生产。不断检查、维修运输线路,消除障碍。为了节省倒车、拌合料摊铺时间,一般采用 15t以上的自卸汽车运输较好,并要求车况良好,每天上班前应对车辆进行常规检查,排除故障,防止装满料后不能卸车,时间太长,引起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凝固而造成浪费。同时应用篷布覆盖,一方面减少运输途中的洒漏,污染路面;另一方面,减少运输途中的水分蒸发。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当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2小时,必须予以报废。

3.7、管理好混合料的摊铺、压实和养生工作

① 摊铺保证路面基层达到设计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是基层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目标。混合料摊铺前应将下承层充分洒水湿润,干燥的下承层会吸收混合料下部的水分,使得混合料底层难以压实成型。摊铺前应根据下一层的高程结合试铺时测定的松铺系数计算出该层水泥稳定碎石的厚度,布置好钢丝线,摊铺过程中设专人不断检查自动找平仪触件与钢丝线的相适情况。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摊铺用料量,确定单位时间的混合料拌和量、运输车辆,使混合料摊铺在稳定、连续、均匀的情况下进行。要注意摊铺机速度保持恒定,这一点应考虑拌和场的生产能力与摊铺机速度香匹配,以避免中途不必要的停机,一般控制在1.0m/min—2.5m/min左右。由于半幅一次摊铺成型,两侧会出现少许离析现象,可将摊铺机螺旋输送器最外端叶片反装,消除边侧混合料的离析。摊铺过程中因故中断2小时以上或连续两天施工的接头处都要设置横缝,横缝与道路中心线相垂直。否则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② 碾压 碾压是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的最关键的环节,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压实标准是实现设计预期强度的保证。选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对于提高压实效果很有帮助。一定要保证混合料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以防水份散失或由于终凝而导致结构层的板体性破坏,压实工具的配备组合及碾压遍数由试验段来确定,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击实标准的98%以上。驻信高速5合同段配备的压实机械和组合情况如下:

首先,由(捷克产— VV170)不挂振动稳压两遍,然后用(瑞典产— CA511)震动压路机振压三遍,最后用胶轮压路机(徐州产YZ9/16),带喷水设施碾压二遍成型。(注以上所述一遍振压路机在同一轮迹上一进一退为一遍)。碾压时,应遵循先外侧后内侧的原则,错轴时应重叠二分之一,相邻两段的碾压接头处,应错成横向 450的阶梯形状,碾压速度设在 25m/min左右,以防止拥包等不良现象,两侧应多压2—3遍,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需要指出的一点,水稳由于压实厚度为 18cm,经常出现下部 1cm—4cm压不密实的现象,可通过钻取芯样进行检查。

如果实测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且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碾压长度,如果混合料已接近最佳含水量且温度较高时,应缩短碾压长度,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为保证压路机表面清洁不粘轮,除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外,可在钢轮外加一道钢丝刷,及时清除表面的杂物或人工跟踪铲除表面的杂物,从而保证压实表面平整度。

③ 养生当混合料碾压完毕,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就要进行洒水养生。养生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成型至关重要,由于碾压完成后,基层虽达到密实度,但仍未形成强度,一方面水分散失很快,不及时养护,表面会应缺水而失去强度。另一方面,若洒水冲力过大,会将基层表面水泥浆、细集料冲走,造成表面松散。故必须用水雾养护,尤其是前三天。

养生要有专人负责,将湿润的草袋或麻布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表面,2小时后洒水车洒水,洒水车的喷头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胶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时间不能少于 7d,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养生覆盖物表面湿润,不受遍数和用水量的影响。另外,洒水要均匀,洒足,边角、两侧都要洒到位。从经验看,最好在水稳施工完后1—2d之间洒上透层油或封层油。这样一方面能保证透层油的渗透与粘接;另一方面可以省去洒水养生工作;最后在养生期间一定要断绝交通,避免车辆对基层表面的破坏造成松散和不平整,,除洒水车外,绝对禁止重型车辆行驶,影响整体强度的提高。养生结束后宜尽早做下封层,尽早铺筑面层,未铺筑面层的路段不宜开放交通。

有了上述的各种控制再加上有序的施工组织就可以将水泥稳定碎石的缺点减少到最少,从而发挥它的优点。

4.结束语

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水稳性好,早期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作为基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重层,但要想让它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程序,严密的组织,配足劳力和相匹配的机械,保证工程质量,特别要控制好唯一的稳定剂———水泥的用量和质量。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出现裂缝。从经验看,尽可能掌握在中值偏上的水平为佳。另外,碎石级配细集料本身的含泥量以及混合料的含水量都是影响水稳质量的敏感因素。施工中一定要从严控制做到碎石级配不离中线,含泥量不超标,含水量应在最佳或略偏大些才能确保这一种混合料的基层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由于稳定剂———水泥的特性决定着这种混合料受时间的约束比较明显。施工时一定要从严安排工序。确保在水泥终凝时间内完成从加水拌和到混合料全部碾压完毕的所有工序。再者,与之相关的摊铺、碾压、养生施工工艺也要进一步完善。类似于 18CM厚水稳基层下部不能完成碾压密实的问题,要通过试验段的试验和生产段钻芯检验及改进压实设备及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来妥善解决。鉴于目前的经验和设备水平情况,强化碾压的办法或加重碾压机具吨位来施工水泥稳定基层。只有精心的组织施工,科学管理,通过方方面面重视和控制,各负其责、合理安排,使用效率高的拌和、摊铺及压实机械,并使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生等工序紧密相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压实的间隔时间,那么生产出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强度、厚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一定能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虽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有一定的缺点,但它的优点是其它稳定材料所不及的。因此,对于重型交通道路结构的承重层,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可以说是首选材料,许多高等级公路用这种材料作为路面基层。通过施工过程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更多的资料,使水泥稳定碎石作为高等级公路基层材料充分地发挥优势。

心得体会:

①.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集料的质量尤为重要,应特别重视。②.由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不大,强度主要靠混合料的级配自身骨架嵌挤和填充料的填充,因此混合料级配尤为重要;

③.水泥稳定碎石中的压实度虽重要,但不可片面追求压实度,由于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的不均匀分布,造成部分地段压实度不足,而实际以达到重型击实标准,过压会造成集料断裂甚至压碎,甚至在水泥初凝后碾压,影响工程质量,这在工程中发生过。裂甚至压碎,甚至在水泥初凝后碾压,影响工程质量,这在工程中发生过。

⑤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⑥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参考文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北京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北京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篇五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半刚性基层由于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刷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结合工程实际,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作 者:孙磊 SUN Lei 作者单位:海南时利和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6)分类号:U416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施工质量控制

6.水泥砼质量通病现场防护措施 篇六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靠性,根据《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 通病治理实施的方案》及《云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制定水泥混凝土质量通病现场控制方案。管理通病方面

1、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定岗定员,落实到人,对质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施工按质按量进行。严格把好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则。

2、设计图纸下发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员熟悉图纸,学习施工规范。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施工中的重点,掌握施工程序、工艺要求,及时作好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员复核导线点及水准点,并在重要结构处布设控制三角网及水准点。

3、根据拌合站要求,料仓硬隔墙高2米,厚0.6米,必要的时候在硬隔墙上加软隔墙,以杜绝窜料。料仓内及料仓外5米范围,拌合机及配料机周边5米全部用混凝土硬化。完善拌合站周边排水设施,保证拌合用水及清洗用水及时排出。

4、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各种原材料、各道工序均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试验检验规程》进行试验。施工所使用的钢筋、水泥,必须附有生产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并经抽检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施工所用的砂、石材料必须经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抽检率必须达到100%,抽检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

施工工艺通病处理措施:

1、砼拌合采用强制搅拌机,配料机由技量测试枝术研究标定合后投入使用。

2、水泥入库,按水泥品种、标号、出厂时间不同分别堆放。按照入库时间先后使用。库存时间严禁大于3个月。钢筋进入施工场地后,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分别堆放,做到“下垫上盖”,标明标识牌,并采取防锈、防污染、防潮湿措施。砂、碎石等原材料分开存放,料仓硬隔墙高2米,厚0.6米,必要的时候在硬隔墙上加软隔墙,以杜绝窜料。每批进场原材料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各种原材料、各道工序均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试验检验规程》进行试验,合格率达到100%后方可投入使用。

3、配合比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并由监理单位试验室复检批准后投入使用。

4、模板使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撑,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不发生位移、胀模、漏浆等现象,在模板与模板的纵横接缝处夹5mm厚的双面胶,模板正式安装之前对所有模板进行试拼装,试拼合格后对模板进行编号,正式安装时严格按照编号进行组装,以确保模板不漏浆。每隔50cm加焊一根钢筋与主筋连成一体,其外缘直接顶在模板内表面,使模板形成强有力的内支撑,外部对应内支撑用方木进行斜撑。通过外夹内撑的方式来确保模板不变形,不位移。在模板顶面拉四根缆风,要求位置为90°对称。缆风必须拉紧,以防受力后发生偏位。在施工过程中派两名木工对模板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进行处理。拆模时根据安装顺序做到先安后拆、后安先拆的顺序进行。拆模时严禁强行拆除,以防损伤混凝土表面。

5、新老混凝土浇筑时,先对新老混凝土接合处进行人工凿毛,使期石外子外露,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6、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不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根据振动品功效确定振捣时间,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密实至混凝土顶面趋于平坦、不再泛气泡为止。振捣顺序先振周边,后振中间。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进行养生。养生采用洒水后覆盖塑土工膜。混凝土浇筑完成7天内经常检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7、钢筋在使用前进行除锈、除油以及调直处理,做到无锈蚀、无污染、无弯曲。在绑扎过程中,使接头交错排列,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以保证钢筋骨架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致松散、位移、变形。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控制保护层厚度。

8、合理组织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进行,严禁停放时间过间。

9、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龄期,张拉程序:0→(15%)δcon→δ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当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相差超过6%时,预应力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两端对称张拉;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千斤顶、油泵、油表等配套要定期校验,并编号使用。

10、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压力小于0.6MPa),压浆方向由底到高,真空泵安装在较高的一端,水泥浆由另外一端压入,待压出连续浓浆时即用木塞将出浆孔塞死,并保持不小于0.6MPa压力稳压2min后拆处压浆管。

混凝土质量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

一、裂缝

产生裂缝的原因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在硬化前,砼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因段中的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会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

1、砼浇筑后,尚未出现析水前,防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

2、及时养护,防止砼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砼前,应将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因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砼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硬化后,由于施工及材料的问题而产生裂缝。

1、干缩裂缝

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使砼产生裂缝。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砼中的用水量对于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砼收缩值增大。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类似。

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因为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约为每度0.01毫米,当累计长度内温度应为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3、由于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

水泥熟料如锻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游离氧化钙,因它的水化过程很慢,导致水泥己凝结硬化后继续水化而产生体积膨胀的体积变化不均匀现象,出现龟裂、断板等。还有氧化镁及石膏的后果与氧化钙类似。

为防止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加强检验,并选用低碱性水泥。(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砼板块断裂

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尔后又变软,逐步正常硬化。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这是因为拌合物温度过高,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砼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且影响后期强度。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使体积膨胀,也易引起混凝土裂开。

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要控制泥凝土的拌合物的温度。(3)水及砂中有害杂质对水泥砼有腐蚀作用

有害杂质与砼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砼被腐蚀,强度降低。

根据规定:对砂、石材料的试验检测每料场要做一次,海水一般情况下不能作拌合用水。

(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与水泥中碱产生化学反应,使砼结构遭到破坏

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产生膨胀,使砼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这就是“碱——骨料”反应。

1、新出厂的水泥不能立即使用,因新出厂的水泥温度较高,且游离氧化钙等还没有完全消解。

2、采用低碱水泥和非活性集料。

3、严格控制砼振捣时间,即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过振导致离析,使表面砂浆过厚,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影响砼强度的一些原因

1、选用材料不当

(1)骨料中针片状石子含量过高

针片状石子在砼中易出现架空现象,空隙率较大,受压易折断,从而影响砼强度。

(2)选用较细的砂、且杂质含量高

根据规定: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5以上,含泥量不超过3%。(3)水泥随意掺合使用

因不同水泥中混合材质量及掺量都不同,掺合后将使水泥性能发生变化,标号降低,而影响砼强度。(4)粗骨料采用砾石

砾石因表面光滑、无棱角,与水泥砂浆的粘结不够好,使砼强度降低。应采用机轧碎石作骨料。

(5)砂、石材料内含杂质不符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粗骨料含泥量不超过1%,砂含泥量不超过3%。砂、石材料内杂质的含量对路面塑性收缩开裂和干缩变形影响很大。(6)对粗骨料最大粒径控制不严

根据规范规定:最大集料粒径为40毫米。但在施工中往往控制不严。大粒径集料的砼弯拉强度相对偏小。为了控制选用原材料不合格,采取措施:

① 加强对原材料的自检试验检测及抽检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② 规范原材料存放地点,硬化堆放场地,硬隔墙高2米,厚0.6米。

2、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掺有早强剂或速凝剂的混凝土中,因水泥短期内水化、硬化,使水泥颗粒表面生成一层硬亮,阻碍了水泥进一步水化,致后期强度偏低。

3、配合比控制不严及计量不准确(1)水灰比的问题

砼中的拌合水分自由水和化合水两部分。化合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解和水化,剩余的皆为自由水,它是为了满足操作的要求。自由水在砼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使砼内部形成空隙。如水灰比偏大,使砼密实度降低,强度也就降低:但水灰比偏小时,因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砼强度降低。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比。(2)计量不准确

砼配合比是根据砼的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来确定。根据规定计量误差:水泥1%,粗骨料3%,水1%,外加剂2%。同时计量不准确也影响砂石材料的级配,没有一个好的级配,砼的密实度就难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桥特大桥、隧道等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应采用拌和站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计量设备,禁止用体积法计量。

4、施工操作不规范(1)砂石材料含水率的测定

砂石材料的合水量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施工中住往根据设计而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使水灰比失去控制。事实上,在施工现场要在每班开工前及天气变化时,对砂石材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2)标高控制不严,使砼板块厚薄不均,造成砼强度不匀,在砼板块厚薄不均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及收缩时产生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影响砼使用质量。(3)振捣不密实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防止振捣时间过长及振捣时间不足的现象。(4)随意向砼中加水

随意加水会使砼中自由水份增加,随着水份蒸发,使砼内空隙增大。(5)养护不及时

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的形成及增长有一个过程,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不及时养护,会影响砼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和水化物的生成,从而影响砼的强度。

(6)一盘中多余的砼在浇筑间歇摊在基层上面

对于在工作间歇遇到一盘多余的硅摊铺在基层上的做法,这是不允许的。

加了这一薄层使面层厚度减少,且薄层未经振捣结构强度低,由于这一薄层的存在势必影响面层的强度。

三、从外观看砼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

1、观颜色差异

当用肉眼能看出砼存在颜色差异时,配料存在严重误差,由于计量不准造成色泽差异,且对砼强度有严重影响。

(3)浇筑中,提浆机如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振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

3、面层出现小坑洞

这是因为砂石材料中混进小泥块或杂质而引起的。为了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具体操作时因注意:

(1)对加工好的碎石进行过筛,防石粉结块及增加含泥量。

(2)对堆料场进行硬化处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装料时底层泥土混入。

4、断边、缺角现象

板角、板边部分应力易于集中,因振捣不良等原因,容易发生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断边、缺角现象。

5、表面压纹不均匀

6、侧面蜂窝、麻面

振捣不实及振捣不够使砼内气泡未能上浮而粘着模板,或模板上粘着水泥砂浆末刷洗干净使板面粗糙、麻面:漏振及漏浆产生蜂窝。

7、脱皮

在施工中,因砼面板受雨水侵袭使水泥浆流失,而后用水泥浆粉刷补救;或是砼坍落度大及水泥保水性差使面板泌水严重,或用干水泥补撒吸水,都会产生脱皮。

8、灌缝问题

(1)灌缝材料质量欠佳及漏灌

灌缝材料质量欠佳造成温度高时被撕裂,温度低时脆裂;漏灌及灌缝不良会造成雨水下渗,影响实体使用质量。

(2)灌缝不及时、切缝深度不足及灌缝时缝内湿度太大

灌缝不及时会使泥砂等杂质进入缝内,切缝深度不足及灌缝时缝内湿度太大,都会影响灌缝质量,灌缝必须在缝槽干燥的状态下进行。

采用灌缝料质量较好的改性沥青、聚氨脂等

9、车轮、脚印及刮刀印痕

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砼外观质量问题,加强现场管理,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10、拼板时砼跑到邻板上

拼板时,由于操作不当,会使砼跑到邻板上,影响中缝的美观,并使面板平整度受到影响,实际施工中,可用宽约5厘米、长3.5米的钢板条靠在板边,以防砂浆跑到浇好的面板上。

11、线型不顺

立模不到位、放样不准或者模板变型造成中缝、边线不顺。

12、喞泥、错台现象

喞泥现象的产生是基层中有可悬浮的细粒松散土,在雨水渗入及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使基层破坏甚至脱空,使面板出现喞泥、错台甚至断裂。

13、平整度欠佳

平整度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抹面操作人员掌握不好形成的,另外平板振捣梁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采用铝合金大尺,横跨模板上来回抹平几次,然后转90度再抹平,使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

云南通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宁蒗县城至泸沽湖二级公路 土建七标段工程项目部

7.浅议出厂水泥质量确认 篇七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现用标准中对水泥出厂是这样描述的:“9.2水泥出厂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袋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4.1.3“企业试生产的水泥产品在出厂销售前必须做到:经试验积累水泥强度增长率等指标作为出厂水泥质量指标确认依据, 制定并严格执行出厂水泥确认程序……”。《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5.4出厂管理核查要点:

(1) 是否通过试验积累强度增长率等数据, 制定确认依据;

(2) 是否制定确认程序和控制指标;

(3) 是否严格执行确认程序。可以说, 以上的要求体现了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因为水泥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础产品, 有它的特殊性:水泥出厂时, 部分检测项目主要是3天强度或28天强度无检测结果, 要求出厂水泥检验合格后再出厂的传统要求, 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 因此, 有必要对出厂水泥质量进行确认, 一方面满足质量的要求, 另一方面满足水泥生产企业连续生产的要求。

1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相关概念

1.1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的含义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确认 (Validation) 的定义为:“通过提供客观证据 (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对特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根据此定义,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也就是需要提供出厂水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证据。

1.2 程序的含义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程序 (procedure) 的定义为:“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并有注1:“程序可形成文件, 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根据此定义,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程序也就是规定如何进行确认, 并进行文件或别的规定的过程、顺序, 笔者建议形成文件。

1.3 文件的含义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文件 (Document) 的定义为:“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综合以上三个概念, 笔者认为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程序可以这样描述:对出厂水泥质量进行确认的文件化的规定。

2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内容和要求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标准所规定的项目的确认, 另一方面是特殊用户需要项目的确认。

2.1 标准规定项目的确认

2.1.1组分

水泥生产过程中所掺加的任一类材料都属于水泥组分:如熟料、石膏、混合材、助磨剂、窑灰等。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5.1对组分有详细的要求, 实际生产中对混合材的使用有以下几个误区:

复合水泥混合材掺加, 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掺加, GB175-2007标准5.1对复合水泥混合材的规定为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石灰石中的两种 (含) 以上混合材组成, 并在注e中明确规定允许使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GB175-2007标准5.2.5规定的窑灰代替。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在GB175-2007标准的前言中“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 从以上规定, 可以看出, 复合水泥并不是所有混合材的大杂烩, 而是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 出厂水泥确认首先要确认混合材是否符合规定, 确认掺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1.2石膏

目前, 水泥企业使用的石膏包括两类, 一是天然石膏, 二是诸如脱硫石膏、氟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对于天然石膏应符合GB/T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 (含) 以上的石膏或混合石膏。对于工业副产石膏, 采用前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应通过试验对水泥的所有品种指标的影响, 而不仅仅是凝结时间, 必要时, 掺磷石膏的水泥还应检验放射性指标以证明放射性能指标满足GB6566的要求。

2.1.3助磨剂

水泥助磨剂的使用, 可以讲是水泥工业的一次革命, 由于助磨剂的使用, 水泥的性能得到优化和改善, 混合材掺量增加, 从而降低单位水泥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GB175-2007标准中5.2.6要求“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 其加入量应不大于水泥质量的0.5%, 助磨剂应符合JC/T667的规定”。参阅JC/T667-2004标准, 我们可以看出, 衡量助磨剂的指标标准规定很多, 不一定是早强或助磨, 也不是仅考虑对水泥的影响, 同时也应考虑对混凝土的影响, 既要考虑助磨效果 (比表面积或细度衡量)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雷氏安定性、抗折、抗压强度等指标, 也要考虑胶砂28天干缩率等指标, 实际生产过程中需特别注意Cl-和Na2O和K2O的质量含量, 考虑到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以上水泥, 主要面向重点工程 (诸如高层建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出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考虑, 会再掺加一定品种含量的外加剂, 有可能造成与水泥助磨剂不相容, 因此, 笔者建议42.5级以上 (含42.5级) 通用水泥不要掺加助磨剂。如掺助磨剂, 应在检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2.1.4 Cl-

Cl-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和外加剂, 但由于熟料煅烧过程中, Cl-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 残留在熟料里Cl-含量极少。如果水泥中的Cl-含量过高, 其主要原因是掺加了混合材料和外加剂, 因此, GB175-2007标准中增加了水泥中Cl-含量≤0.06%的要求, 充分体现出水泥行业对混凝土质量保证的承诺和责任心。

Cl-是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重要因素, 而Cl盐又是固体助磨剂的主要成份之一, 因此, 对外加剂引入的Cl-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工业生产过程中, 尽量少用或不用含Cl-的助磨剂, 另一方面, 制定合格的内控标准加强监控, 绝对不允许Cl-含量超标, 具体检测时, 由于Cl-允许的复现性限较低, 需要认真操作, 防止由于检测操作不正确引起生产控制与出厂检验出现误判, 因此, 应按操作方法进行空白试验, 并在最后的结果中予以扣除。

2.1.5包装及包装质量

GB175-2007标准中9.2水泥出厂中规定“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从中可以看出, 水泥出厂不但各项技术指标要满足标准要求, 包装质量也要符合要求。包装质量符合要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包装袋质量符合GB9774-2002《水泥包装袋》要求; (2) 袋重水泥的总重和净重应符合GB175-2007中10.1的规定; (3) 袋装水泥包装袋的印刷标志, 散装水泥的标志卡片符合GB175-2007中10.2的规定。

2.1.6水泥强度

水泥强度是水泥最主要的品质指标, 因此, 水泥生产企业对强度的控制与检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按照传统的产品合格的要求, 出厂产品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但由于水泥产品的特殊性, 水泥在出厂时3d强度、28d强度都可能无检验结果, 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出磨水泥或者1d快速强度的结果预测3d和28d的强度值, 建立其对应关系或增进率等确认依据和内控标准, 并加以文件化的规定并实施, 达到出厂水泥质量强度合格率100%。

2.1.7其他品质指标

其他品质指标由于出厂时按照标准能严格实施控制, 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具体情况执行GB175-2007标准的规定。

3 确认方法

水泥确认的方法除强度之外按照第2章的内容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就可以达到确认的目的, 因此, 本文仅介绍强度的确认方法。

3.1 用出磨水泥1d强度的结果确认出厂

应该说, 用出磨水泥1d强度的确认出厂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确认出厂采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建立出磨水泥1d强度与3d、28d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1) 要么采用增进率表示, 如1d抗压强度为7.0MPa, 3d、28d抗压强度为15.0MPa和36.0MPa; (2) 要么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 通过统计, 建立1d抗压强度和3d、28d抗压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具体作法可参见相关的书籍。

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生产的连续性, 出磨确认的对象 (如一个编号的水泥) 在确认出厂时的一致性, 即出磨确认和水泥出厂的是同一批水泥或基本同一批水泥; (2) 确立对应关系时, 要有足够的统计数据, 要有代表性; (3) 如果原料 (如熟料质量、混合材品种) 、工艺装备都发生较大变化时, 需要重新确认; (4) 不同品种等级的水泥分别确认。

3.2 用出磨水泥1d快速强度确认出厂

由于水泥1d抗压强度的绝对值一般较低, 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 影响因素敏感, 相对误差较大, 因此, 笔者建议用出磨水泥1d快速强度检测结果确认出厂可能会更好一些。具体做法同3.1。

3.3 关于散装水泥的确认出厂

对于散装水泥的出厂确认, 应该同袋装水泥的确认一同对待, 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几点: (1) 出厂水泥在均化后进散装库之前加设连续取样器, 用输送时间或产量控制出厂吨位, 相应进行取样检测; (2) 严禁在水泥库库壁上直接出库或不经均化检测确认直接出厂。

3.4

水泥出厂确认检验绝对不能取代出厂检验

4 结论

8.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篇八

摘要:结合新建伊敏至伊尔施铁路路基的施工实践,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作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 水泥搅拌桩 成桩试验 施工工艺

0 引言

水泥搅拌法是通过各种深层搅拌机沿深度方向将软土与固化剂(水泥浆或水泥粉、石灰粉、粉煤灰,外加一定量的掺合剂就地进行强制搅拌,使土体与固化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加固体,沿深度方向形成的该加固体称为深层搅拌桩。水泥搅拌桩与天然地基组成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较,水泥搅拌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无公害、成本低等特点。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污染环境,对相邻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水泥搅拌桩具有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能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抗侧向变形能力强、可大大缩短施工期等优点,,近几年来,水泥搅拌桩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工程概况

新建伊敏至伊尔施铁路道劳杜车站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境内,施工里程为DK122+830~DK123+850,全长1020m,地形起伏较大,中部地势较高,最高高程为891.13;表层为粉质黏土,厚约0.5m,褐灰色,软塑~可塑,σ0=120Kpa;下为粉砂,厚度大于8m,黄色,松散~中密,潮湿~饱和,σ0=150Kpa。该段地下水埋深约3~4m,地下水水位高程最高为887.1m,地下水为粉细砂潜水,地下水位高出设计路肩2~4m。为防止边坡水侵蚀路基,在线路左侧的边坡上设两排水泥搅拌桩,线路的右侧设一排水泥搅拌桩,桩径0.5m,纵向搭接0.1m。根据地下水位的不同,水泥搅拌桩的长度为5~10m。

水泥搅拌桩的技术要求:水泥搅拌桩设计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2%,水灰比为0.45~0.5。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图(见图1)

2.2 操作要点

2.2.1 整平场地,桩位放样,根据粉喷桩平面布置范围和行间距,在现场用全站仪精确放样,用小木桩或撒白灰点准确定出每根桩的位置,然后使钻机对位,调平机身的竖直度为保证搅拌机的垂直度。应检查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2次,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

2.2.2 启动主钻机,待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自动记录仪,空压机送浆并继续钻进,以防止泥砂堵塞喷射口,钻机要沉入地面以下8.5m处。

2.2.3 压浆前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存人贮料罐。

2.2.4 预搅下沉至地面经下0.5cm位后开始喷浆,开动灰浆泵将水泥浆通过搅拌机按规定速度匀速下沉,边下沉边喷浆,钻机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停留30S,然后开始提升,边提升边喷浆边搅拌,使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拌和,直至地面,当钻头提升至距地面50cm处,搅拌钻头在原位转动1min-2min,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2.2.5 重复搅拌下沉,为使搅拌更趋均匀,再次边搅拌边下沉,直至设计深度。

2.2.6 重复提升,再次从设计深度边搅拌边提升边喷浆,直至提出设计深度。

2.2.7 移动搅拌机重复上述工序依次逐桩制桩。

2.3 施工注意事项

①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前要进行现场成桩试验,以确定各项操作技术参数,包括电脑自动记录仪使用情况,钻头速度、提升速度、喷浆量等,验证成桩质量,比较成桩强度与室内试件的差异,确定最优的施工参数。②确定成桩的竖直度,在钻机调平后铅垂对钻杆进行检查。③在钻杆上要明确标识8.5m深度处,以保证成桩长度满足设计要求。④粉喷桩基必须配备有效的电脑自动记录仪,正确记录各种参数并自动打印输出,要求每成桩1根,同时输出资料,不得积累。⑤每钻10根桩对钻头进行一次检查,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对磨耗量接近允许值的钻头要及时进行修整或更换。⑥为保证加固浆料到达桩底,当钻头钻至设计标高时,原位反转,开启送浆泵2min后再提升。⑦在喷浆成桩过程中遇有故障中断喷浆时,第二次喷浆接桩的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⑧当喷浆至停灰面时,停止提升,继续喷浆5S后停机,以保证桩头的密实。⑨施工中应控制好深层搅拌机提升速度均匀连续,它是控制注浆量、搅拌均匀程度,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规定第一次喷浆搅拌提升至桩顶时,贮料罐中水泥浆应正好排空,如有剩余应在工序5重复搅拌提升中喷完,根据所剩多少,尽量喷在靠近桩顶附近的桩段。⑩每台班加固完毕必须立即将贮料罐、灰浆泵、深层搅拌机及相关的管道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桩喷浆量少于单桩喷浆量的不少于设计量,应整桩复打、复喷、复搅,复打的喷浆量不得少于单桩设计量。

3 质量控制

3.1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检验

3.1.1 每台桩机必须配置可以控制桩身每米喷粉量的记录器,记录器上的任何一个可操作的按钮和开关,不得用于设定时间、深度、喷粉量、桩位编号、复搅深度、复搅次数等参数。

3.1.2 桩机上的气压表、转速表、电流表、电子秤必须经过标定。

3.2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

水泥的堆放应该符合防雨、防潮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3.3 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试桩

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盲目性,确保搅拌桩加固地基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试桩,数量不少于5根。试桩的目的是:①提供满足设计喷粉量的各种操作参数,如管道压力、灰罐压力、钻机提升速度、钻进速度、搅拌速度等。②)验证搅拌均匀程度及成桩直径。③)确定该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工艺流程。④确定进入持力层的判别方法。

3.4 关键环节的措施

3.4.1 桩长按进入持力层控制。搅拌桩必须尽量打进持力层(一般控制q=800kPa)50cm左右。判别是否进入持力层可由下钻速度和电流表的读数来判定。该项目经过试桩确定钻速达到0.5m/min,电流值达到额定电流值的125%以上时,可以确定已经进入持力层。

3.4.2 粉体计量控制。搅拌桩的质量好坏与水泥掺入量的多少、喷粉的均匀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粉体计量是控制的关键。该项目采用电子秤重法与钻机深度相结合的计量装置,能在记录上反映深度、相对应每米的喷粉量、总灰量等。

4 结束语

上一篇:普通话发音训练技巧下一篇: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