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

2024-06-27

关于说课(精选8篇)

1.关于说课 篇一

关于说课技巧

一、说课的特征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其主要特点:

一是说理性。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二是科学性。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三是高层次性。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二、说课的具体内容

(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2.说教学目标:做到正确、具体、全面。3.说教学重点、难点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

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

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三 说课要有激情

1、说课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积极的激情与冷静的理智、坚强的的意志相联系,能激励说课人克服困难,攻克难关,成为说课活动的巨大动力。所以说课人必须要有激情。

2、说课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积极良好心境可使人振奋,从而完成困难的任务。

说课要求说课人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说课人必须有良好的心境。否则,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也有可能挥失常。

3、说课要有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成为巨大推动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

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它的要求严格,教师即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说课的难度大,人们对此经验又不足,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要想较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参与说课,解决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要求说课人要有热情参予说课活动。

2.关于说课 篇二

现在非常流行说课, 体育课也加入了其中, 说课的本质是让从事体育教学同行们, 不仅会做, 也要会说, 但是部分场合的一概而论, 进行评优, 评奖, 通过说课论英雄, 我看了很多说课稿, 设计的相当精巧, 这本身就脱离了体育教学本质的一面, 自身掌握一种或者几种技能给学生做示范, 形成最直观的现场感觉, 试想, 如果上单手投篮一课的话, 教师本人可以把说课设计内容说得完美无缺, 但当你拿着篮球站在篮筐前, 谁也不能保证做示范投篮的命中率在100%比NBA一流的控位罚篮还准吗?

体育实践课教案不必拘泥于形式, 本身就是以实践为主线的课堂, 不必打扮得花枝招展。在体育课具体实施过程中, 有几位执教者能严格按照体育课教案上的内容实施教学?我听过不少公开课, 大部分公开课我认为好看不实用, 比如我听过其中一堂课, 是某中学老师开展的技巧课, 既然是公开课, 就是想上出水平, 上出花样, 课上的很好, 是精心准备的, 绝对认真备课, 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的教学道具, 多媒体等。播放前滚翻的各部位的接触垫子的接触点。整个发力顺序看得清清楚楚, 真真切切。比教师本人做示范要真切的多, 学生们也非常配合, 学的很快, 几乎没有什么错误 (新授课) , 学生按部就班, 试问从事一线教学的同行们, 在我们平时的施教过程中, 你能遇到这样的群体吗?作为一名教师, 课上的好坏与否, 排除个人能力原因, 认真备课, 熟悉教材, 研究学生很重要。但是无一例外的只在纸上下功夫, 忽略教学本身, 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体育教学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课, 没有必要搞得花里胡哨的, 脱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

有句歌词:“说到不如做到”, 凡是上过学的99%的都上过体育课, 体育课就像计算机、实验、实训课一样, 是技能课, 而不是作为教授这门课的老师停留在口头的说教!

凡事都讲究美感和艺术性, 尤其是现在成为体育领域评委的专家们, 对苏式体育模式根深蒂固, 体育课要上得一板一眼, 队伍要整整齐齐, 体现训练有素, 我听过很多体育评优课或者公开课, 大都如此, 形式远大于内容。

做了近十年的体育教师, 在学校里几乎除了主管教务的负责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体育课还需要教案。还会反问, 体育课还需要教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 体育课几乎是纯实践课, 其内容是远大于形式的!所以同行们花了很大心思和精力搞出的教案、说课稿, 充其量让一些认为体育课不需要备课的老师大吃一惊:原来体育课备课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是一样的啊!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一代一代的苏式体育影响根深蒂固…..殊不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互联网、网游的快速发展, 学什么的兴趣已从单一的体育运动转向比如互联网等新兴势力了。

所以我认为体育课应该尝试打破传统, 用最短的时间, 最合理的方法, 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 促进体育课在锻炼身体和增强集体荣誉感方面的作用, 体现一名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要停留在纸头上, 教案上, 应该把教务检查、督导听课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区分开来, 可以走进体育场馆中, 体验体育的不同之处, 真正让体育课上起来, 动起来, 活起来, 快乐起来, 让愈来愈多的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 远离电脑游戏, 投入到快乐体育的行列中来, 而不是为了考试。

如今的学生的体质普遍是一届不如一届, 作为一线的教师, 已经明显发现学生们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减弱, 体育课已经对部分学生缺乏吸引力了, 拘泥于形式、古板、没有生机的体育课扼杀了学生们最初的兴趣, 体育课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也没有了生命力!怎样让学生们像当年我们对体育课的热情一样, 对我们全体同行提出了挑战!

摘要:体育实践课教案不必拘泥于形式, 本身就是以实践为主线的课堂, 不必打扮得花枝招展

3.关于说课与观摩课的思考 篇三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前说课”,内容是鲁迅的《雪》。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哪些作品,以及阅读这篇课文会遇到什么困难。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明确预期目标。第三部分“说教学策略”。打算采用的策略包括:创设情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展示对比分析;指导学生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写雪”。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整体教学包括多媒体展示“雪”的相关图景、检查学生预习等若干环节。第五部分“说教学评价”。要求学生谈学习本文有何感受。

应该说这五部分体现出一个颇完满的教学方案。然而,听“课”者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吗?不能说没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然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大都被他们熟悉的或不感兴趣的东西掩盖住了。一位教师在某一个教学方案中的“创新”之处往往只有一个局部,或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问题,一个练习设计。比如这位教师的“思考开头句和结尾句”就颇有新意,我们让听“课”者注意到这点就是了,要知道,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来听“课”的都是语文教师,他们大都也教过《雪》,他们来听“课”当然希望有所得。

说课是备课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从某个角度来说,说课实际上也就是讲课,所讲的课题是“我打算怎样讲这篇课文(这个单元)”,这是课前说课;或者“我是这样讲这篇课文(这个单元)”,这是课后说课。显然,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遵循一些规律。首先,要注意对象。比如,在年级备课组中说课和在全校科组中说课不同。其次,要注意时间。在有限时间里,选择值得“说”的内容。第三,要根据具体对象和时间,选择恰当方式。如果听“课”者是来自不同学段的教师(比如,高中教师来听初中教师说课),由于他们对文本不熟悉,对该学段学生情况不了解,用上面所说的“全方位”解说方式也未尝不可;如果是同一年级的教研活动,比较理想的是“线”和“点”相结合的方式,“线”指的是“说”教学思路,“点”指的是“说”教学重点内容。

说教学思路,即解说自己的教学整体设计,包括: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特点,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达到的目的(《雪》所在的是一个“散文诗”单元,希望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要用多少学时,以及每一学时的具体安排。

说教学重点内容,即阐述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解决这些重点难点时打算采用的策略。比如教《雪》可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开头句和结尾句”,以及掌握“感叹号”的作用。

无论说教学思路还是说教学重点内容,都要讲清楚自己的设计依据,也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依据一般是有关语文教学理念,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材的重点(体现在“提示”,以及“研讨与练习”)。

笔者试用“思路加重点内容”这种方式来“说”胡适的《我的母亲》,属于课前说课。

说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被收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希望学生阅读后能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打算用两节课组织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第一节课让学生默读全文,在默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在书上圈点出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用批注的方式理出写了母亲哪几件事;然后,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节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母亲哪些事感受比较深,谈谈对母亲为人的看法(参考“研讨与练习”一的有关要求);然后,指导他们评点一些重要词语(参考“研讨与练习”二的有关要求);最后,组织他们交谈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并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参考“研讨与练习”三的有关要求)。

说教学重点内容:

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认识胡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胡适的有关材料,在堂上展示(目的是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有可能的情况下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介绍胡适,内容包括图像、语录、主要作品(目的是提供信息);介绍学生课外阅读胡适的作品(目的是增大阅读量)。

重点之二是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母亲的为人: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写了母亲多少件事(让学生整体感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旁写一两句话(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对母亲的看法;朗读课文片断。

重点之三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对“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指导学生课前或课内第一次阅读时加以圈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解读课文时注意指导他们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对如“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中的“不能不”、“一点”等有“分寸感”的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到相关段落时加以品味,并在最后对这一类词语进行总体点评。

重点之四是组织“认识母亲”的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难点可能是怎样为之“影响”,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组织他们在班上和自己喜欢的同学自由交流;要求他们用堂上或课外时间写一个片断。

二、“公开课”的授课与观课

可以说,“公开课”是所有教研活动中最受争议、最令人困惑的一项。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讽刺者有之。也有人对这一活动进行认真研究,比如,把它称作观摩课、研讨课,希望名正言顺。笔者想从授课与观课两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第一,关于授课。

“公开课”一般可以分为示范、研讨和竞赛3种类型。

示范课的授课者一般是“名家”。这些名家都是得到大家认同的,比如钱梦龙、窦桂梅,他们在理论上有一定建树,往往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演绎自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

研讨课,顾名思义,这种课带有研究、探讨性质。比如,探讨文学课如何上,组织几位教师讲授文学课。在这过程中,授课者与观课者就教学内容、方式进行研讨。

能够有资格参与“竞赛”的,往往都是一线的佼佼者。他们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希望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与应用得到同行的肯定。

这三类“公开课”的功能尽管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具有示范性。可以说,示范是“公开课”的核心功能。所谓“示范”,即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公开课”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只不过这种示范性具有强弱之分罢了。“名家”授课的示范性不言而喻;研讨课的授课者展示的是“一家之言”,往往给人以启示;竞赛者的教学体现出自己的心得,并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可见,“公开课”最需要体现出的就是它的示范性。

那么,如何体现出这种示范性?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有限时间里展示出自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这实际上也是如何使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们的“公开课”往往展示自己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的理解。

实践中,影响“公开课”效果的往往是对“有限时间”的把握,而“公开课”和常规教学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个“有限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间当然可长可短,但相对于常规教学,“公开课”的“有限时间”往往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公开课”只有“有限”的一课时,很可能有的教师会倾向于取消“整体感知”,因为这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这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是借班上课,教师把握不住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往往造成教学过程不流畅。如果非借班上课,观课者则会质疑教学的真实性(是否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一定要保留下来,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通过分段朗读方式进行。“夏夜行船”和“月下归航”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片断在课堂上阅读,而另一个则要求学生课外自读。当然,最后一个讨论环节只能够布置课外完成了。

第二,关于观课。

观课者有两类,一类是“纯粹”观摩的,另一类是除了观摩还带有评价任务的。后者如各类竞赛的评委,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其实,即使前者,观摩过程也必然要对授课者有一个客观评价,“观摩”包含有“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之意,没有看法,如何“交流”?

可以说,能否对授课者给予客观评价是“公开课”成败的关键。这里牵涉到好几个问题。

问题一,评价方式。评价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在观课过程中,做好记录,边记下客观情况,边记下主观感受。课后,对照评价标准,对授课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然而,我们现在可能更乐于现场即时分析,以及听专家的评点。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时做到的只能是“整体感知”,即使“专家”好多时候也很难现场“精读”。

应该注意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开课”才不致于“流于形式”。

问题二,评价标准。我们制订了不少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这些标准的使用要求观课者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是“即时评价”,则还应该有一套“简易便行”的标准。“简易便行”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他们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怎样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他们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语文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出来?第二,学生的学科素养。实际上,短短一节课,不容易判断学生知识的“生成”,而学生所具备的学科素养(知识、能力、习惯)能够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以及平时的教学行为。

问题三,真实性。所谓“真实”即不虚假。这是“公开课”受到质疑,影响到“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判定“真实性”,需要注意两种情况。其一,常规教学环境与特殊状态下的环境。上面谈及的“有限时间”就是“公开课”特殊状态下的一种具体表现。此外,只要上过“公开课”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上过“公开课”,只不过“级别”不同罢了)都很清楚,在“众目睽睽”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都出现了变化。这也是我们对“公开课”应该更多地采取宽容态度的原因。其二,正常准备与“弄虚作假”。“公开课”具有不同于常规课的功能,所以,它的备课形式也不同于常规课,这是正常的。在甲班上课前先在乙班试上,和在甲班上课前先在甲班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四,思路与细节。评价一节课的依据是思路与细节,这也是如何观课的问题。思路体现出逻辑性,细节体现出生动性。教学行为是通过整体思路,以及一个一个细节组成的。我们有时连续听几节同一课题的课不会感到沉闷,就是由于注意到不同的细节。

4.关于《鸿门宴》说课稿 篇四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三、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四、说教学程序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

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术精神,泛读课文,要求读懂。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泛读课文,要求读熟。

5.关于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做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本着这样的原则,课上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图作品(书P28例2),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课前一两分钟对学生上交的作图作品进行快速筛选,进量多选出一部分,课上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再从中选取一两幅优秀的作品上课为示例。

目的有四: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都具有强烈的表现自我的心理。大部分学生盼望在课上教师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作图会比平时更规范更准确;也可以说完成了变教师课上被动讲为学生课外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的所获更多,印象更深;

2、课上展示学生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肯定,这又恰好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这便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乐意学习数学,激发了学习热情,听课更加专心。

3、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4、令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

1、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第二步:在学生作出的两条平行直线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5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2: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3: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4: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采用了如下板书,要点突出,简明清晰。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确定两点为(0,0)和(1,K)一次函数选择的两点为:(0,k)和(-bk,0)

五、说课后小结

6.关于“说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汉沽九中 张运溪

假期蔺主任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说课,我从中受益匪浅,回想自己说课比赛环节之所以被淘汰,关键是说课某些环节有待改进。

通过蔺主任对说课详细的介绍,让我真正认识了“说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说课应注意:

1、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说课稿。说课稿不宣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12分钟之内为宜。

2、说课与授课,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而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3、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集中“说理”,造成教例与教理油水分离。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我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说课而非上课,怎样说好课,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解。数学教师的价值凝聚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希望今后能够多一些与同行一起共同探索的机会,更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7.关于说课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8.关于说课 篇八

一、说大纲

大纲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要体现“三维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和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着重理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

点论。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继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从哲学角度进行加深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和进行全面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主要通过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结论。本框题内容在辩证法系列内容以及全书架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重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确定依据:从理论上讲,第一,本框题的中心是正确对待矛盾,怎样对待矛盾主要是一个态度问题。第二,没有正确的态度,也就谈不到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矛盾,也就是说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坚持两点论。要教育学生坚持两点论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态度。从实际上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掌握分析矛盾的科学态度。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总希望自己的周围没有矛盾,经常回避和掩盖矛盾。

2.教学难点

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及对两点论的运用。确定的依据: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两点论和一点论是哲学上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是对看问题时具体地看两点和一点的概括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时容易产生偏差,可能导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怎样将抽象的理论用通俗的哲学语言分析清楚,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论是学生理解还是教师教学都是难点。

3.在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突破上,我通过多年的经验给学生总结了比较全面的关键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快速地进行判断,省时省力。比如,关于主要矛盾的关键词、俗语有:主要、重要、首要、关键、中心、重心、核心、突破口、第一要务、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做……主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及“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工作方法。

關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键词、俗语有:

主流、方向、大局、大体、优势、实质、总体、主体、优点与缺点问题、机遇与挑战问题、一国两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双刃剑问题、利弊问题等。

三、说教法

本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对本课的重点问题,我采取的是典型分析法和问题引申法进行教学的,比如在讲主要矛盾问题方面,我引用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战局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为什么选在锦州这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在讲矛盾主要方面问题上,我认真分析了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我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讲座、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同时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对于难点,我主要采取正反对比、例证说明和对话启发法进行教学。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反对比说明,并以图表作总结,这样一目了然。对于怎样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主要采取对话启发法,启发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在这一问题中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难为易,有利于突出

难点。

四、说学生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关注社会和生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在讲授本课时,贯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分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为此,我重视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跃中领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说训练

本着加深重点和难点的理解,遵循知识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训练题,通过客观性题目即选择题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通过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对于文科班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然后留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分析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以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上一篇:小魔女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春季开学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