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2024-07-12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通用11篇)

1.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一

校园不文明行为的问卷调查表

学院:性别:年龄:

1、你认为我校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很差()

2、你对学生在校园讲脏话的态度是()A无所谓B可以接受C讨厌D无法忍受

3、你会在校园随意扔垃圾吗?()A偶尔B经常 C 视情况而定D决不

4、你会向课桌抽屉里乱扔果皮纸屑吗?()

A会,懒得带走 B会,附近没有垃圾桶 C视情况而定 D不会

5、你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有何态度()

A深恶痛绝 B敢于出面制止和批评 C看不顺眼也懒得去理 D无所谓

6、在进别人宿舍之前,你会先敲门吗?()

A决不 B会,这是礼貌 C视情况而定 D认识的不敲门也没关系

7、你对在饭堂打饭或购物插队的同学()

A无所谓 B反感 C深恶痛绝 D对他(她)开口大骂

8、你晚上会在宿舍嬉笑怒骂、高声喧闹吗?或者你对于此的态度?()A经常会,认为很平常B不会,讨厌 C有时会,无所谓 D 其它

9、学生在上课时接打手机,你认为()

A很平常B不礼貌C有急事的话允许D声音小点这没所谓

10、在校园内碰见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

A会B不会C看老师是否看见你D看那老师是否是自己的科任老师

11、对于在考试中的“找人替考,为他人替考”你的态度是?()A自己不会这样做B无所谓C会向老师报告D其它

12、你认为大学生能在校园拥抱接吻吗?()

A能,这是大学生应该拥有的自由和享有的权利

B 不能,学生本来就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C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校有明文规定,就应该遵守

D 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学校没有权利做出这样的规定

13、你亲历过哪些不文明行为?()

A就餐时插队B乱扔垃圾C在所借图书上随意涂画D在自习教室大声喧哗

14、关于在学生宿舍留宿外校人员,你有怎样的看法?()A反对 B随便 C应该可以 D天经地义

15、大学校园,草地附近随处可见一些标语,比如“小草在哭泣,脚下留情”之类的,你经常无视这些标语,践踏草坪吗?()A经常 B偶尔C很少 D从来没有

2.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素质研究概述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我国学术界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等问题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目前国外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只是形成了一系列类似的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创造性成果。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 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 本文采用的是俞可平教授的定义:“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 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2.关于生态文明素质的研究

鲍宗豪认为:“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城区能否形成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的关键, 是‘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市民文明素质是民族文明素质的主导和标志,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民族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一大难题。

黄艳等认为:“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是衡量大学生作为‘大学人’和‘社会人’是否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90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水平呈现正成长性的综合发展趋势。

只有国民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 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 很可能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要融入实践行动中, 处于“象牙塔”里的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塑造, 既是一种理想型的, 也是一种实践型的。高校的生态教育课会使学生激情澎湃, 但走出校园, 社会大众的实际行动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从众心理和不坚定的决心会令他们做出错误的行为。学生生态行为的这种不稳定性, 是影响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原因。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组织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了高校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文明素质、生态责任、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因素的自我认知4个方面, 能够全方位了解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 (见表1) 。

本次调查的目的, 在于调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 并通过对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可行性建议,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调查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调查正式始于2013年11月, 历时1个月。选取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中的8所高校作为调查样本, 选取的研究对象限于公办高校的硕士学生和本科大学生。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8所高校共发放650份问卷, 收回558份, 有效率为85.84%。

从表2可看出, 性别分布:男生占50.54%, 女生占49.46%。年级分布:大一占6.63%, 大二占21.33%, 大三占20.97%, 大四占6.09%, 研一占24.91%, 研二占12.90%, 研三占7.17%。学科分布:工科占37.81%, 理科占32.26%, 文科占29.93%。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方法, 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各种因素。

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学生生态知识分析

在分析高校学生生态知识方面, 笔者选择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是单选题1“‘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 二是单选题2“‘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其中, 单选题1 (正确答案为“十七大”) 回答正确的有207人, 正确率为37.10%, 选择“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高达62.90% (见图1) 。

单选题2 (正确答案是“6月5日”) 回答正确率为51.61%, 仅过半数, 选择错误的占48.39% (见表3) 。

从回答状况可看出,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设置的生态教学课程比较少, 学生系统学习生态知识的机会较少;二是在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境况下, 高校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与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东西, 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补充与前途“无关”的知识, 会疏忽对生态知识的关注, 影响着自身生态知识水平的提高。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在生态知识方面, 男生回答正确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这是因为, 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政策、时事政治紧密相连, 男生相比于女生而言, 对时事政策关注更多, 导致生态知识掌握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2.高校学生生态行为分析

生态行为是生态文明素质的外化和集中体现, 是一种表现生态文明素质最直接的方式。高校学生生态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 生态恶化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 在政府、社会、学校、大众传媒等各方主体宣传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产生了责任感, 并将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技能转化为一种保护生态的情感和责任;另外, 学生将自身的生态责任和生态意识逐渐外化成生态行为。

从表4、表5可看出, 高校学生已逐渐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生态文明行为并付诸实践, 杜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自觉使用可循环物品, 参与绿色环保宣传活动等。但是, 在参与实践活动方面, 学生交付的试卷并不十分满意。这说明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未完全转化为文明的生态行为, 在知与行、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了以上两项生态文明行为之外, 高校学生作为具备较高生态素养和公德意识的群体, 也有其他的生态文明行为。问卷统计显示:超过76%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超过62.5%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购物自带购物袋;超过50%的被调查者能够向有关部门反映排放污水的行为。

根据调查数据, 现实生活中多数高校学生能够做到爱护环境, 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愿意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护活动, 并身体力行通过多种途径做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事情。但是, 学生的生态行为缺乏主动性, 没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环保和生态发展的责任感不强。一节生态教育课或者演讲后, 学生的热情被激发, 热情澎湃地要投身于生态环保建设中, 但离开那个特定的环境, 激情褪去, “随大流”的本性就会显露无疑。对于这种情况,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摆脱不了责任:幼时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熏陶, 入学后教师的教导、学校环保活动的组织, 接触社会后社会风气的影响、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等, 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行为的重要因素。

3.高校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 通过周围的生活环境就能体现出来。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状况评价的调查结果为:3.9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 29.0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19.4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差”, 6.6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差”。这说明虽然政府近几年在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改善生态环境,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23%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是“非常好”, 20.61%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9.28%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一般”, 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仍占21.33%和5.55% (见表6) 。同时,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T检验值为2.10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描述性数据, 是应用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 (one-way ANOVA) 得出P值为0.356。这两组数据均表示, 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 学生有理性的认识, 对其评价是相对客观的。而且这两组数据是相互关联的, 学生认为周围环境状况好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就会高;认为周围环境状况不尽人意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自然就会降低。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达73.70%的被调查者归责为“政府缺乏相关监督政策, 行动不到位”, 这又验证了被调查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不高的结论。一方面, 是因为政府采取的改进生态环境措施正在实施中, 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而当前生态破坏严重, 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另一方面, 有些部门在应付上级政府和公众, 未真正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应全面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听取各方意见, 明确各方责任, 制定可行性措施。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 又要做到爱护保护生态, 让社会群体切实感受到政府实际行动的效果。

4.高校学生自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分析

图2显示:10.21%的高校学生被调查者认为, 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非常好;45.70%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好;36.38%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为一般;剩余7.71%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差或非常差。调查数据说明,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自评还是不错的。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在影响因素中选择“家庭”、“成长环境”和“朋友”的比例是较高的, 尤其是“家庭”这一项, 比例高达82.3%。这说明学生认为, 家庭教育对其生态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亲属尤其是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子女的一生;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 在生态教育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形式化, 缺少专业的教师任教, 生态宣传及专业活动组织不足, 无论是“软件方面”, 还是“硬件方面”都亟待改进。调查结果显示, 84.4%的被调查者认为, 自己所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现状是“不重视, 这方面工作较少”。就高校的生态教育工作而言, 81.7%的被调查者表示, 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及其践行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 成立生态环保社团组织。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学校生态教育工作已做得很成熟, 我国高校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发展学校生态教育, 设置相关生态课程, 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 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逐渐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提高其生态文明素质及参与生态行为的机会与能力。

根据调查数据做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 (见表7) , T值为1.60。这份数据表明, 高校学生个人生态文明素质与性别关联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相上下, 生态文明素质不会因为性别之差而有明显差异。

5.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本次调查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请谈谈您对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及建议”。调查结果显示:

(1) 学生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政府特有的角色决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政府作为政策的主导者, 其态度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责任, 企业需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纳入其核心价值体系中, 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盈利的同时, 也要对生态保护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3) 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承担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会组织要利用其“人员多、涵盖范围广”的优势, 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 组织环保活动, 传递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提高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4)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因此, 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优势传播正能量, 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当前的生态现状有客观的认识, 对自然环境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 但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实践行为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总体水平尚待提高。

(1) 高校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水平不高、认知不明确, 对基本的生态知识和政策缺乏关注和了解。

(2) 高校学生的生态意识虽已觉醒, 但生态责任感不强, 不能主动将自身纳入保护生态的角色中。

(3) 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虽已养成, 但明显滞后。日常生活中, 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行为与其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责任往往是脱轨的, 不能很好地将生态道德情感、意识、准则等应用到实际的生态行为中。

2.建议

(1) 在生态知识方面, 以自学为主, 学校教育为辅。生态知识是生态文明素质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它主要包括, 通识性生态学知识、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三部分。本文中的“生态知识”着重于后两者, 即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高校学生拓展生态知识面主要应依靠自身, 主动阅读相关的生态书籍, 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积极了解当前生态现状、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注政府发布的生态政策法规等, 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态知识水平。目前, 我国的高校教育主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 生态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更多的是一些德育课程。因此, 高校应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前提下, 强化或增加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辅助学生学习生态知识。

(2) 在生态责任方面, 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不会自发形成, 需要通过系统地培养逐步形成。一是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形成中的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责任意识的形成。因此, 家长要为子女做榜样, 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培养子女的生态责任。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应把生态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中, 使生态责任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同时, 拓宽学生参与环保的渠道,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 宣传生态责任新理念,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增强其生态责任意识。

(3) 在生态行为方面, 拓宽参与实践的渠道, 改进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要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 良好的生态知识水平和生态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一是高校可通过制定校园行为规范制度, 强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发挥校园媒体、环保团体等的监督作用, 督促学生将生态文明行为当做一种习惯。二是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生态实践行为中的主体作用, 主动参加生态保护实践活动, 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 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下, 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 其生态文明素质水平还达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期望。因此, 高校学生应认真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与习惯, 并争取能够利用所学知识, 从实践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 为缓解严峻的生态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4) .

[2]鲍宗豪.市民文明素质评价研究——以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4) .

[3]黄艳, 田辉玉.90后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的评价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 2013 (23) .

[4]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5]韩俊.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的信息行为研究——以杭州某社区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

[6]自然之友, 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 (2014)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7]李玉明.生态文明视域下公民的生态责任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

[8]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9]蒙秋明, 李浩.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10]廖小平, 孙欢.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3.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三

一、读者不良行为成因

夏季将至,对穿拖鞋、吊带背心等衣装不整读者的规劝和管理工作再次被提上图书馆的工作日程。自从大学生结婚合法化以来,图书馆内卿卿我我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手机的日渐普及使图书馆“手机文化”日益丰富。这些现象无疑反映出的如下问题

1. 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修养教育的缺失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考试成绩、升学率成为衡量学生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这一阶段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教育的被忽视和缺失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和陋习。而已经养成各种不良习惯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就会不可避免的给大学校园造成很多不和谐因素和不文明现象。

其次,高等教育部门中同样存在着对大学生文明教育认识的误差,片面地认为作为成年人,大学生理应已经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过很好的文明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所以,大学所进行的应该是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和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没有责任进行相关的文明教育。

二者叠加造成学生从小接受不到作为社会成员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文明行为养成过程,大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自身文明素质的缺陷。大学生作为一群生理成熟心理卻稚嫩的特殊群体,更以违反基本道德标准为能事。无奈高校图书馆无权将这些不文明行为列为不良或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这势必影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最终影响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2.大学生对“个性”和“自由”的误读

大部分当代大学生是“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某种程度上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最大受益者,也是受社会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影响最多的一代。竞争观念、个性自由观念等等,在激励大学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过分强调自我、占有欲过强、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开始使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侵入。不少学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把自由主义扭曲为自由就是我想怎样就怎样。他们却忘记生活在社会性的群体环境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与需要的,而道德生活就是适应相互依赖与客观需要的产物。单纯服从于自己的主观性行为、过度地彰显个性、追求自由价值同时又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约束,很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二、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杜绝读者不文明行为

杜绝读者不文明行为一定要发挥图书馆的主观能动性,让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图书馆教育功能可以起到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

1.导向功能

图书馆建设良好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考虑读者的困难和需求, 对读者要采用引导与教育的管理方式,少用惩罚式的硬性管理,分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首先抓好新生入学时入馆教育的重要契机。使学生认识到彰显个性和追求自由必须注意场合。尤其像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不能过度行驶自我权利。让同学们认识到,适合场合的着装、不在图书馆中大声喧哗、乱扔纸屑这些行为可以折射出人们的教养与品位,而不是违反图书馆几项规定那么简单。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更应该在图书馆这样的人类知识传播的神圣殿堂里,做出符合自身素质的行为,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价值观念,自觉地把图书馆作为践行文明行为的开端。

2.辐射功能

发挥图书馆教育的辐射功能,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文明的图书馆环境等影响读者,乃至影响到社会。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它不仅在图书馆内部,对广大读者和本馆成员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试想,各高校图书馆文都能建立一种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图书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能影响读者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四年大学生活不仅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更给予他们做人的基本素养。当他们完成学业踏入社会,无疑会将自身文明素养带入社会,彰显新一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进而影响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结论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变各项冰冷生硬的规定为对学生更有意义的文明和道德教育。在沟通和互动上传递出高校图书馆对广大读者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图书馆享受读书的快乐的同时能共认识并践行符合大学生素质的文明行为。希望图书馆能够发挥其教育作用,协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毕业,同时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使图书馆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廖球,“谢绝穿拖鞋者入馆”谈起—议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J】 兰台世界,2008.7

2.崔桂花 葛晓华 董东 刘立强 胡晋,大学生衣着形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21

3.陈光华,规范读者不良行为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J】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6.1

4.徐鹏程,学生不文明现象探析,东北师范大学

4.大学生课堂不文明现状调查问卷 篇四

为了真实地反映与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文明现状,加深“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自觉参与到创建和谐校园的行列中。特此,由我们组成的课堂文明推广项目小组展开了“大学生课堂不文明现状”的调查问卷活动,调查内容仅涉及到课堂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反馈情况,请您如实填写各项信息,谢谢合作!请您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打√(可以多选)

1.在进入教室时是否发现以下情况

A替朋友占座B课桌上有遗留的垃圾C大声聊天D没有不文明行为

2.是否有带食品进教室的情况

A豆浆奶茶等B面包蛋糕等C饼干、膨化食品等D不携带零食

3.您认为同学们上课前对手机的处理是什么情况

A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 B手机关机 C手机一直静音D不做任何处理

4.在课堂上是否发现有以下行为

A睡觉B看课外书C玩手机D聊天E吃零食F没有不文明现象

5.上课或自习时手机铃响或震动,同学们通常会有何种反应

A按掉(拒绝接听)B按掉并短信回复C在室内小声接听 D到室外接听

6.对在教室吃零食的行为有何看法

A应该完全禁止B只要不发出声音即可 C只要没有气味即可 D无所谓

7.上课时是否能听到走廊上的噪音

A大声聊天、唱歌或打电话B奔跑蹦跳等产生的声音C走廊上十分安静

8..是否有离开座位走动或提前离开等情况

A经常有B偶尔C无此类现象

9对产生的废纸、食品包装袋、用过的卫生纸同学们通常作何处理 A留在座位上B扔到地上C只将能产生气味的带走D全部带走

10.您对学校普遍存在的的“课桌文化”现象态度如何

5.关于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一.调查目的:了解校园内不文明行为

二.调查地点:西北师范大学

三.调查对象: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及校园现象

四.调查方式:观察法,通过几天的校园内不同地点的观察

五.调查结果:经几天观察调研,发现校园存在以下几种不文明现象:

(一)乱丢乱扔。

有的同学乱丢瓜皮、果壳、纸屑、食品包装物、饮料瓶(或袋、罐、杯),甚至把塑料饭盒、食品包装物放在绿化带上。

(二)各种车辆(尤其是汽车)的急速和刺耳的鸣声

校园里面明明就有”车辆减速慢行””禁止汽车鸣笛”等标志,但总有一些汽车在走道上快速行进,并且伴着刺耳的鸣声.这种现象首先当然给校园带来噪声,影响上课和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校园里面总有很多同学和教师出入,汽车在走道上急速行进,极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安全.这样让人们在校园里行走都缺少安全感.(三)在公共场合打闹,尖叫,说脏话

在多甚至比较拥挤的地方,有时候会有一些同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或者是相互之间发生争执,或者是开玩笑,在人群里相互追逐,这样会影响他人行进的同时,也可能不安全,会发生绊倒踩踏等事故.在公共场合尖叫以及说脏话,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降低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还影响人们的心情.(四)在教室里接打电话

在上课期间,老师在上面讲课,有些同学压低头坐在教室后面讲电话,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到周围同学听课,而且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是对老师的劳动的一种不尊重.再者,如果老师看到这种行为,不免会影响老师的心情,从而影响上课的质量.还有,有些同学上课手机不关静音,上课期间忽然响起,打断上课进程,当然这种行为多数是出于无意,但发生了毕竟是不礼貌的,并且使自己也不好意思.(五)在食堂里的不文明行为

一到用餐时间,食堂里总会有很多同学吃饭,当然免不了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的女的挤到一块儿用餐.正在人们吃饭时,有时候会有一些同学处理自己的鼻子并且弄得很响.这种行为或许自己不经意,但对周围正在吃饭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并且就因为这样一种不经意的行为,会让周围认识你的人尴尬,让不认识的生厌.(六)到处胡乱涂抹

有些同学喜欢在墙壁上,课桌上乱刻乱画,写写爱情宣言啦,宣泄种种情绪,或记忆数理化公式.各种各样这类行为破坏了墙壁的清洁,损坏课桌等公物,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七)沉迷于网络,寝室氛围不和谐

一些学生沉迷与不健康网站和网络游戏,上了瘾,着了魔,进入痴迷状态。他们神情恍惚,夜不归宿。读书无心,成绩直降。个别学生甚至荒废学业,危害社会。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感觉整个世界变小了。但是网络世界毕竟是虚幻的,有一些无聊的人在网络上面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不健康的东西,我们都需要有区别的对待,要有充分的是非观念。寝室不注重个人生活习惯,乱用电器,东西不整理乱丢乱放。

七.调查建议:

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精心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应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学校主人公的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校方可以尝试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现在班内有班组织、团组织、党组织;校内也有各类社团。如果社团能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地渗透到自己的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会起到示范作用。

6.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 篇六

此卷仅占用你几分钟时间,请认真填写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认为校园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有那些?(可多选)

A乱丢垃圾B 践踏草坪C 教室、图书馆占座D人多时插队E上课、上自习手机铃响、打电话、高声讲话F浪费水电等公共资源G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H言语不得体、讲脏话I偷窃他人财务 J 男女交往不得体、公共场合过于亲密 K 其他

你认为我校同学整体文明行为如何?

A 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E 很差

你认为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A个人素质差、缺乏集体意识 B 学校不重视文明建设C既是个人素质差也是学校不重视D其它

对于你见到的不文明行为、你是怎么做的?

A上前指出并希望其改正 B 十分反感但不指出 C 既然不文明行为已经存在了我也无能为力 D 挺正常的无所谓

对于学校开展的文明建设活动你持什么态度?

A都是别人素质差自己做的很好B以身作则影响身边人自己做的不好希望借此提高都是形式过段时间还是老样子没什么用

你认为自习室,图书馆里有那些行为影响了你的学习?

霸占座位没有地方高声说话打电话手机响铃不断进出分散注意力 教室卫生差,桌面垃圾多图书破损、乱插、乱画其它

影响宿舍和谐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有那些?

高声喧哗打扰休息宿舍卫生差私拉电线强行推销洗手间设施经常坏除去检查卫生外、宿舍一周打扰几次?

不扫 1次2~3次 4次以上

在你排队时有同学插在你前面,你持什么态度?

不让他插虽然讨厌但不会说可以理解无所谓支持插队

当排队人很多你又特别靠后时你会让前边同学帮你或直接插队吗?

经常如此特别急时才如此偶尔几乎没有

如果你见到路上的矿泉水瓶,你会怎么做?

踢上一脚视而不见和同学一起时拣或让同学拣总是拣起扔进垃圾桶

7.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七

食物喜好在儿童早期形成, 受遗传、文化、社会和经济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3,4]。一项调查表明, 高中生喝饮料、吃甜点、吃西式快餐报告率随年级上升有逐步下降趋势[5]。随着学段升高, 学生掌握了更多营养健康知识, 思想意识逐渐成熟[6]。为此, 本文调查了辽宁省不同学段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情况, 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08年在辽宁省的沈阳、鞍山、阜新、本溪、丹东、辽阳及盘锦共7个地级市的城市随机选取初中、高中/职高、大学/大专各2 ~3所, 整群抽取全体学生25 239名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12 081名, 女生13 158名; 初中、高中、大学的男生分别为4 415名、5 520名、2 146名, 女生分别为4 400名、6 359名、2 399名。

1. 2方法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 分为初中、高中、大学3个学段的不同问卷) [7], 调查过去30 d调查对象不良饮食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喝软饮料 ( ≥1次/d) 、吃甜点 ( ≥1次/d) 、吃油炸食品 ( ≥1次/d) 、吃西式快餐 ( ≥3次/周) 、吃路边摊 ( ≥3次 / 周) 、偏食6种。“偏食”是指是否讨厌吃某类食物 ( 如某类蔬菜、肉类、水果等) 的行为[7]。

1. 3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 5对资料进行χ2 检验。

2结果

6种不良饮食行为, 不同学段学生的报告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1) 。见表1。

6种不良饮食行为中, 大学阶段比中学阶段明显下降的有吃甜点、吃油炸食品、吃西式快餐, 而“偏食”报告率至大学阶段反比中学明显增高, “吃路边摊”的报告率以高中最高。男生也表现为大学阶段吃甜点、吃油炸食品、吃西式快餐这3种行为较中学阶段明显下降, 女生“吃油炸食品”, 表现为大学阶段比中学阶段明显下降。随着学段的升高, 女生的吃甜点、喝软饮料、吃西式快餐报告率较男生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与男生相比, 女生在中学阶段就有着较高的“偏食”报告率。与男生相比, 大学女生有着较高的“吃路边摊”报告率。

3讨论

偏食的报告率, 广东佛山 ( 2005年) [3]、浙江桐庐县 ( 2008年) [8]均以高中生最高; 山东 ( 2008年) 则以高中生、大学生较为突出[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生在大学阶段偏食报告率均明显增高, 但女生在中学阶段比例也较高, 与安徽 ( 2008年) 的调查结果相似[10]。

出现偏食原因: 中小学生可能不喜欢蔬菜、肥肉及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 同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们自出生后就喜欢甜味和咸味, 拒绝苦味、酸味和新奇的食物[11]。至于在高中以后偏食比例增高, 其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次调查表明, 高中、大学阶段, 女生喝软饮料的报告率明显降低, 而男生降低幅度较小。有调查表明, 喝软饮料报告率, 不同学段相比, 各地普遍为初中生高[3,9,12,13,14]。常喝某些饮料的原因小学生依次为: 颜色好看, 好喝, 干净卫生, 健康/有营养; 初中生、高中生依次为好喝, 健康/有营养, 干净卫生, 很多同学喜欢喝[15]。可见小学生偏重于视觉感受, 而中学生偏重于味觉。

吃西式快餐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 2008年) 对7所城市9 19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 西式快餐消费率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16]。本次调查表明, 男生的报告率高中与初中相差不大, 大学比中学明显下降; 女生表现为初中 > 高中 > 大学。与其他 各地的报 道结果相 似[3,10,12,13,14]。

8.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八

不过,在杭州市,这样的情况将成为历史。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向车外丢烟蒂、抛果壳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被记录个人信用信息。

以前市民想劝阻不文明行为却不敢

一天下午,记者去杭州市繁华热闹的商圈湖滨路上逛了一圈。看到一个男子衣衫不整,边走还边嗑着瓜子,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路的瓜子壳,该男子时不时还向地面吐痰。两位年轻女子在旁小声细语:“实在素质太低,乱吐乱丢。”似乎那名男子听到了女子的话语,驻足,还狠狠盯了她们一眼,两名年轻女子一看男子一脸凶相,便立马走开了。

记者追赶上了这两名女子,表明了身份,并问其当时是否想制止此种行为,“这种人太没素质了,那么干净的马路随便乱吐果壳和痰。”其中一名姓夏的女子告诉记者,她们当时确实想劝阻,不过,碰到这样的人,也不太敢“多管闲事”,夏小姐告诉记者,她曾经在老家因为一男子在公共场合抽烟上前劝阻,结果那男子对她破口大骂,最后双方还差点动起手来。

想劝阻不文明行为,却不敢,有这样想法的市民确实不少。记者街访了十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有90%以上的市民都表示,特别看不惯例如随地扔垃圾、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但这之中,只有10%的市民表示,曾经有上前劝阻不文明行为的经历,问其为什么不上前劝阻,基本上都回答:怕惹是非,不愿意管这种闲事。

今后将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

说到底,市民不敢劝阻不文明行为,有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今后,想劝阻的市民腰杆子会更硬些,因为杭州市已经立法,以保护不文明行为劝阻人,且干扰劝阻的还将受处罚。

前不久,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杭州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把部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这个《条例》已于3月1日起实施。

对不文明行为的劝阻也以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劝阻时应当注意举止文明。行为人应当听从劝阻,不得打击报复劝阻人。如不文明行为人辱骂、威胁、推搡或者公然侮辱劝阻人,《条例》第三十八条指出,对于尚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的罚款。

《条例》在刚公开征求意见之初,就引来网友的一阵点赞,不过,随之的问题也来了,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疑问,“要是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该向谁举报?”“在劝阻时真的遭到辱骂,威胁等,用何种手段作为证据?”

杭州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条例》的制定不仅是对社会上现存不文明行为的进一步约束,同时也鼓励公民在遇到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届时,相关违法行为将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目前杭州市“信用办”和“文明办”正就信用执行细则做进一步细化研究,“等到具体落实的时候,会召开发布会,通报给大家的。”

不文明行为从违背道德上升为“违法行为”

除保护劝阻人是此次《条例》的亮点外,一些常见不文明行为也从违背道德上升为“违法行为”。《条例》主要提及4大类不文明行为。

交通出行方面:规定驾驶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经过人行横道时,应当礼让行人,不向车外抛撒物品,不在城市公共交通内饮食,驾驶非机动车时不违反规定载人载物。

公共场所方面: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等废弃物,开展广场舞、露天演唱等活动应遵守相关规定,噪声值不应超过社会生活环境的标准,等候服务时应当排队。

居家生活方面:节约粮食、水、电力、燃油、天然气等资源,合理利用免费提供的公共资源,自觉减少废气、废水等各种污染排放物,有序停放车辆,不乱放杂物,不高空抛物,不侵占公共部位,不堵塞消防通道,以及遵守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位。

家庭成员方面: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赡养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

此外,杭州市也正面鼓励一些文明行为,比如扶老人、救人者没有必要再自证清白,被救助的人如果主张他的损害是救助人造成的,或主张救助人在这个过程中,未尽合理限度义务加重其损害的,应当予以承担举证责任。比如你扶了一个老人,老人说损害是扶的人造成的,那么这个老人就要承担举证责任,要证明这件事情。

在香港,公共场所讲粗话都面临罚款

从国际上有关立法来看,为促进城市文明建设,通过法律形式将部分道德规范变为法律规范,在世界各国均有相应的做法。在这些法律规范中,不仅有进行宣传教育的促进手段,也有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措施。从亚洲国家来看,例如新加坡,对随地扔烟头、高楼抛物、厕后不冲水等不文明行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日本制定了《轻犯罪法》,针对一些轻微道德违反行为进行处罚。

从国内来看,目前已有多个城市颁布实施了文明行为促进法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香港的地铁、电车、机场等公共场所,饮食,讲粗话、不排队上下车等不文明行为都构成违法,最高可判罚款2000至5000港元,情况严重的还将处以监禁。又例如:垃圾分类处理这一难题,台湾就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律,详细规定了废弃物清理的管理、奖罚规则。而深圳市于2012年12月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上海市、武汉市也把制定《市民行为规范条例》纳入了立法论证调研。

(摘自《现代金报》 本文作者:马佳丽)

9.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九

主要分为五类:

1、噪声扰民

小喇叭:从清晨三、四点开始,沿街叫卖早点、收购废品的小喇叭声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

机动车:不分时间和路段随意鸣笛。尤其是卧铺客车半夜进城在高速路出口住宅区一带长鸣汽笛,附近居民纷纷投诉;

商家:以招徕顾客或促销为目的,外接音箱,随时随地播放录音,震耳欲聋,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

歌厅:音量超分贝,尤其是夏天开窗营业,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

针对噪声扰民现象,重庆已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在全城禁鸣禁停的通告》。在调查中得知,此项举措在重庆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且收效显著。群众普遍反映噪音少了,耳根清静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也有少数司机、群众反映“全城全天候禁鸣”对司机开车、乘客乘车有所不便,提出“能否实行限时段、分路段禁鸣”的建议。

2、环境卫生脏乱差

高空抛物,乱扔杂物,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

商服区街面、居民区门前随意倒污水、扔垃圾;

农贸市场菜农居民区内随意倾倒菜叶、垃圾及牲畜粪便;

垃圾箱清运不及时,有的偏僻路段垃圾箱数日得不到清理;

街头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送野广告,城市“牛皮癣”泛滥。

3、空气污染

居民区内养殖家畜、家禽:粪便难以日产日清,气味难闻。还有住户养殖群狗,不分昼夜狂吠,影响周围住户且危害行人安全;

户外烧烤:许多百货门前的烧烤大排挡被取缔后,统一安排至某些小区前空地经营,但小区居民反映烟尘太大,不敢开门开窗;

4、违章经营

个别交通运输业主受利益驱动,视旅客生命为儿戏,严重违章超员超载;

机动车、三轮车无序停放,影响交通,人行路路砖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部分熟食、小吃摊点无证经营,或者室外流动经营,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在人行路乱搭亭棚、乱设摊点,形成“店外店”,影响市容;废品收购站临街设置,影响市容,阻碍交通。

5、思想道德行为不规范

个别商家、业主不讲诚信,与外地游客交易时存在宰客现象;

盗损公共设施,践踏花草、破坏绿化带,乱穿马路、闯红灯、不走人行道; 在禁烟场所吸烟,光膀子、穿拖鞋出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

退休职工或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商业繁华地段或客运站等公共场所下棋、聊天、抨击时事,既影响市容,又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特殊的区域位置,使重庆具备了其他内陆城市所不具备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人面前,我代表着重庆人形象”,“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着中国人形象”,从某种程度讲,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点”。

噪声扰民

环境卫生脏乱差

空气污染

违章经营

二、不文明现象的主要成因

追根溯源,产生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约定俗成的原因,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既有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也和市民的道德观念、自身素质有关。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公民思想道德培养不足,市民素质参差不齐

据统计,目前在重庆市区共有795万常住人口,1千多万流动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多样的、流动的社会群体,,大多数人能遵守社会公德,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较高,但仍有部分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也不注意社会公德,为了自己方便而破坏公共环境。例如:地处商业黄金地段的“望江楼”楼宅后面,由于部分居民、商家乱扔乱倒形成巨大垃圾场,环卫、城管部门多次清理、教育,乱扔乱倒者依然我行我素,致使该垃圾场存在多年得不到清除,严重影响市容及周边居民住户生活质量。

2、资金投入不足,城市基础建设不健全。

一是城管和环卫人员不足。目前城管执法人员不足,由于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保障任务不断增多,使这些城市管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再以环卫为例,重庆目前配置的道路清扫保洁工难以满足实际环卫工作需要(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实行晨前普扫,白天保洁。其中城市主、次干道、繁华窗口地区道路实行全天巡回保洁制度。)。二是城市功能设施不配套。主要体现在:缺乏相应小型配套市场。菜农卖菜或居民自产自销小园菜缺乏规范性经营场所,因此,在一些小区附近自发地形成了马路市场,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再者停车场严重不足。受先天条件限制,停车难问题在重庆市日益严峻。环顾市区内大街小巷,小区内、门面旁、人行道、甚至步行街,几乎处处都是“停车场”。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随心所欲,想停哪就停哪,各大农贸市场、大市场门前,三轮车交叉停放,拥挤抢客,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近年来重庆加大了文化休闲活动场所的建设,但除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宣传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文化宫外,其它大多都是露天场所。大量干部、工人退休后无处可去,便分时段聚集在商厦门前或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消磨时间。

三是环卫基础设施及装备落后。近几年来,重庆市环卫设施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卫设施滞后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据网上资料,目前重庆垃圾箱大多为敞口式的,不利于垃圾的存放和污水的排放。垃圾运输车辆不足,满负荷运转,日清理垃圾量难以满足日产日清的工作需要。此外,公厕少、档次低,也是重庆市建设和管理的一大问题。据调查,近年重庆市先后建起多处公厕,但是有许多公园和农贸市场公厕数量贫乏,甚至有些由于管理不当造成损毁,等等。

3、职能划分过细,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而广,虽然职责界定得比较清楚,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造成了许多管理上的脱节。例如,在部分歌厅未经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即发放营业执照,允许其营业;又如,卫生监督部门在对全市餐饮行业进行等级评定时,90%达不到标准。原因就是,建筑商开发餐饮业商品房时,在没有取得卫生行政监督部门的建筑项目卫生许可的情况下即开工建设,造成后患。因此,加强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三、针对不文明现象的对策

交通秩序整治

1、规范完善主要道路的交通标识,为人民规范自身交通行为提供帮助。

2、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文明交通行为计划活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人民交通安全意识。

3、加大惩治力度,集中治理 “车辆违章行驶、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维护市区形象。

4、加强交通行为规范管理,保障车容车貌干净、整洁,文明出行;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等现象,规范自行车停放秩序

市容市貌整治

1、增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温馨提示语,让群众在广场、游园、公厕等公共场所及时得到提醒,主动修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公德意识。

2、加大惩治力度,严厉打击随意破坏城区公共设施的行为,通过严管重罚促使各种陋习的改变,确保公共设施完好无损,更好地发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功能。

3、在广场、游园等场所以“爱XX,美家园”活动为主,着重整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花草树木、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等行为;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维护市区的形象。

个人不文明习惯整治

广泛宣传不文明行为的危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宣传,逐步减少不文明行为。

四、实践调查自我总结

10.关于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 篇十

——平南县丹竹高中高071班

谢月兰13号、陈敏14号、许杰龙37号、李志锋38号

1.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我校学生的自我修养。

2.调查的对象:丹竹高中校园中学生(由初一到高三,年龄在12到19岁的男女中学生)。

3.调查形式: 自编问卷,共15道题目,其中包括14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调查问卷于5月21日到5月23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全部数据采用人工统计方法汇总分析。

4.调查内容: 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了解状况及是否随地扔垃圾,是否随地吐痰,饭后是否自觉把餐具放回指定回收点,是否滥用水资源,是否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休息,是否制造污染等提出问题,最后以征询被访者意见结束问卷。先以广度进行出题,再以深度的方式了解具体的情况,做到由浅入深,从总概念的认识到具体行为,从吃、喝、用、玩各方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情况。

5.调查的结论是 :在我们调查的100个男女学生当中,在“对文明行为的了解程度”上是“完全了解”的占21%,“了解”的占57%,“不大了解”的占22%,“不了解”的为0。“觉得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体现着个人的形象和修养”的占81%,“不是”的占9%,“说不清”的为10。“在中学生是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在不文明行为上更要严格约束自己”上“完全同意”的占24%,“同意”的占51%,“不太同意”的占18%,“不同意”的占7%。“认为现在中学生不文明现象”“严重”的占16%,“有点严重“的占82%,“没什么”的占2%。“从来没有随地扔垃圾习惯”的占29%,“偶尔”的占67%,“经常”的占4%。“饭后是否会将餐具放到指定回收点”“从不”的占9%,“偶尔”的占18%,“经常”的占73%。“在电脑室用完电脑后是否有关机”“从不“的为0,“偶尔”的占22%,“经常”的占78%; “午睡或深夜是否调高音量听歌影响他人休息”“从不”的占5%,“有时”的占44%,“经常”的占51%。“是否有在教室的桌椅上乱涂乱画”“从不“的占71%,“有时”的占27%,“经常”的占2%。“是否有随地吐痰的行为”“从不”的占51%,“有时”的占27%,“经常”的占22%。“有没有在教室晚自修时大声说话”“从不”的占58%,“有时”的占35%,“经常”的占7%。对于如何改正不文明行为的征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个人的自觉能力要加强,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也有的说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度;也有的说要用纪律来监督,由学校制定一些严格的法规来进行监督;也有的说是要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的也说在这个方面老师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等。6.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知,现在中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的确是有点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行为上,如:吐痰,开电脑不记得关机,没有自觉把餐具放到指定地点等,有的已经把它作为不以为然的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来看待了。这的确是需要大家自觉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而学校也要多教育,多宣传不文明行为会给我们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个人都应要有一份责任心去推动文明用语,用文明的方式与人交往、相处。只要人人齐动手,积极参与,那么文明行为很快就会撒播在我们的周围。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犯不文明的行为的错误,那是因为我们对不文明行为的了解不透彻,总以为不关电脑,听歌时声音放大一点没什么关系,却不知道这已经涉及到不文明行为当中去了,所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的,具有能动性,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用狭窄的眼光去想问题,一点芝麻小的事也会变成一件大事情,如果你不留心的话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更大的事件发生,这就是“千里之 1

堤,毁于篓蚁之穴”了。我们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用辨证的观点去解决问题。不文明行为虽比不上严重的犯罪行为,但它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的体现,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7.通过这次调查使得同学们对不文明行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存在我们周围是有这么

多的不文明现象需要大家去改正的,我们要想生活得快乐、舒适一点就得从身边的事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中学生。这一次的调查是告一段落了,但我们对于不文明行为的监督是没有结束的,还要凭借大家的力量去打败不文明行为的挑战。

关于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调查

你好,我们是高中部高071 班的,现在进行一项有关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想听听你的宝贵意见,请问你可否抽空做一个访问呢?谢谢合作!.年级()(A)初一(B)初三(C)高一(D)高二(E)高三.性别()(A)男(B)女.你觉得自己对文明行为的了解程度是怎么样的呢?()(A)完全了解(B)了解(C)不大了解(D)不了解4.请问你觉得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与否是否体现着个人的形象和修养呢?()

(A)是(B)不是 9(C)说不清

5.“中学生是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在不文明行为上更要严格地约束自己”请问你对这句话的同意程度是()

(A)完全同意(B)同意(C)不太同意(D)不同意

6.请问你认为现在中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现象是()

(A)很严重(B)有点严重(C)没什么

7.请问你是否有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呢()

(A)从不(B)偶尔(C)经常

8.请问你在吃饭后,是否有将餐具放到指定回收点呢()(A)从不(B)偶尔(C)经常

9.请问你在电脑室用完电脑后是否有关机呢()(A)从不(B)偶尔(C)经常.请问你不关水龙头的频率是()

(A)经常(B)都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不关的(C)从不11 .请问在午睡时间或深夜你有没有调高音量听歌呢()(A)从不(B)有时(C)经常.请问你是否有在教室的桌椅上乱涂乱画呢()(A)从不(B)有时(C)经常.请问你是否有随地吐痰的行为呢()

11.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 篇十一

从宏观讲,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从微观讲, 没有哪个学校不在乎教育的质量和品牌, 没有哪个教师不在乎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没有哪个家长不在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是, 是不是说都在乎了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答案不言而喻。是的, 这种“在乎”如果过了头, 物极必反, 是肯定要不得的;这种“在乎”如果偏了向, 南辕北辙, 也是肯定要不得的。

问题的关键落到了施教主体也就是教师、家长、学校的身上。泛泛地讨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师的职责和价值、家长的功能和担当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妨从受教者的实际状况来反观施教主体的行为状态, 也许更有针对性。

之前曾对某学校初中部 (八年级97人) 做了一个小小的问卷调查, 在涉及学习状态的一类问题上, 约92%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在意, 持无所谓态度的只有7%;有72%的同学认为“学习成绩”是他们“近来想得最多的问题或事情”, 远远超出对“上网游戏”、“看电视”等的考虑;约60%的同学觉得令他们最不开心的事情就是“学习用功了, 成绩仍没有明显进步”, 这个比例也比他们寻求老师、同学的理解以及关心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大得多;而相对于“财富地位”、“性格心理”、“外貌”等选项, 约有86%的同学最想改变的还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这说明我们的孩子对学习任务的认识还是很准确的。

相应的, 有50%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比较大”, 38%的同学觉得压力“一般”, 但只有4人觉得压力“非常大”;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是“考试压力”的占63%, 属于“作业压力”的占38%, 属于“升学压力”的占29%, 认为是来自“家长压力”的占30%, 来自“老师压力”的占27%;, 而来自“课外学习压力”的只有10%。在问到“近来的课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时, 62%的同学选择的是“学科作业”, 30%的是“读课外书”, 28%的是“看电视”, “体育活动”和“电子游戏”两项各有21%, 而“奥数”和课外功课“补习”加在一起也就21%左右。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平时的学业压力还是不小的, 他们每天的主要精力几乎都用在学习上了。对于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电子游戏问题, 调查中发现, 女生几乎没有填选这项的, 男生则有37%左右的同学表示打电子游戏是他们近来想得最多的事情。

在孩子的心理状态方面, 觉得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快乐”中的有32%, 比较“平静”的有41%, 另外有30%的学生觉得“郁闷”, 11%的觉得“烦躁”。认为到学校里面感到心情“愉快”的有19%, 感到“一般”的有48%, 感到“有时烦”的有35%, 另有2个男生表示“不愉快”。认为回到家里感到心情“愉快”的有55%, 感到“一般”的有35%, 感到“有时烦”的有14%, 没有人觉得“不愉快”。从这两项的比较看, 学校和家庭所给予孩子的“愉快”指数相差有点大, 这固然跟家、校两者不同的性质、职能有关系, 但是, 我们不是一直在倡导“寓教于乐”吗?而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一直也是我们作为施教主体很尊奉的一句古训。

那么, 孩子们有了心事最可能告诉谁呢?选爸爸的有11%, 选妈妈的有21%, 97人中只有5个孩子选择告诉老师, 有73%的孩子愿意告诉“同学朋友”, 19%的人选择“日记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孩子在“其他”选项里表达说当有了心事的时候就让它在“心里默默藏着”、“留在心里”、“自己闷着”、“一层一层积在心里”、“发呆”。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施教者来讲, 这也许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我们必要的心理干预应该及时跟上了。

对于十三四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 父母、老师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问到“到目前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 41%的学生选爸爸, 62%的选妈妈, 56%的选老师, 其中选语文老师的有16%, 数学老师20%, 英语老师25%, 其他学科的老师、校长、亲戚、历史名人、科学家名人、艺术家名人等也或多或少对孩子们发挥着影响。还有的学生补充了来自“同学朋友”的影响, 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要是这个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还万事大吉, 反之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另一方面, 孩子们觉得和父母能“很好”交流沟通的占27%, “不交流”的只有4个孩子, 倒是有70%的孩子认为跟父母交流状况“一般”。这个“一般”的含义, 大概就是还不太积极, 就是没有多好, 也没有多坏, 值得称道的成果还不明显, 那么做父母的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呢?

在孩子的管教问题上, 从孩子们的反映看, 绝大部分家长都能采取“谈心交流”的民主、平等的方式, 粗暴的“责骂、打罚”的还是不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绝大部分父母的意见能做到“基本一致”, 约占71%;另外, “高度一致”的占15%, “很难一致”的11%, 只有1个孩子反映到父母意见“从不一致”;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能“诚心接受”的占34%, “基本接受”的占44%, “开始不接受, 慢慢接受”的占15%, “不太接受”的占7%。这样的比例至少表明家长的施教权威总体是确立的, 还没怎么遭到挑战。

这个问卷调查也许还非常浅陋, 范围太小, 也缺乏完整的科学性, 但其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醒, 特别是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 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施教主体去认真追问。

二、问题反思

第一,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现在的孩子, 既不是什么都不懂, 也不是什么都懂, 这时候尤其需要细致的关注和沟通。然而, 除了学习成绩, 我们作为施教主体的家长和老师还知道孩子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关心谁和不关心谁?为什么他们总是这个样子?有没有发现他们最近很少说话了, 他们好像在隐藏些什么?对某些事情他们有看法吗?这看法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老师和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也有思想, 也有喜怒哀乐, 他们的每一个举动和言语, 都有他们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而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所谓“全知全能”去包办一切, 主宰一切, 草率地就否决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结果, 孩子以后干脆就不思考了, 于是他们就再也“长不大”了。

在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可能都熟悉一句话, 叫做“传道、授业、解惑” (2) , 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普遍在乎“授业”更多, 在乎教会他们更多地掌握语、数、外等学科知识;“传道”和“解惑”相对少了。尤其是“解惑”, 这里不是说解答学业知识的疑难问题, 而是主要指孩子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定的成长环境所遇到的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等的根本问题, 是孩子如何“成人”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引导无方, 或是疏忽怠慢了, 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 作为施教者要勇于反思自己, 要给教育一个合理的期待, 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氛围, “亲其师, 信其道” (3) , 我们老师和家长完全可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要制造机会同他们亲近地交心谈心,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特别要了解和关注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给以必要的尊重, 只有尊重他们, 才会养成他们健康的自尊, 并教会他们去尊重别人。

第二, 我们的所有做法最终为的都是什么呢?

在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 , 不可谓不尽力;在家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可谓不用心。是的, 我们都相信我们的做法是在为孩子好, 为学生好, 那么他们都“领情”吗?

举一个小例子吧, 关于老师占课拖堂的问题, 腾讯网有一篇帖子, 提到一些网友的反映。

网友1:我们每天那么多主课, 就那么点副科, 也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凭什么体育、美术、写字、校本课等都被占了, 太没意思了, 我们第一天就按秒过, 太没意思了, 占课的时候不是上数学、语文就是一大堆作业, 我们的作业比总统的任务都多。还我们自由!

网友2:这也没什么对不对的, 是说明老师的水平问题, 如果一个懂得教学质量的老师是会在45分钟内传达或者是授于学生知识的, 而不需要过多的时间, 其实你发现那些占课的老师到下课了还在说一直说, 好像时间还不够, 最好下一节课再让他说完。这样的老师没把握好时间来上课, 水平可见一般。

网友3:不要嫌老师占课, 有几个老师上那么长时间的课不累, 他们也想休息, 之所以占课, 还不是为了你们好, 不信到大学来看看, 肯占课的老师才是负责的老师。

网友4:拖课、占课肯定是一种违法行为, 至少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影响, 而且学生反感, 也达不到老师想多让学生学点东西的初衷, 个别教师这种行为是不明智的, 应该纠正。

网友5:的确, 老师霸占我们的休息时间, 拖堂导致我们无法休息一下头脑, 或者是一整天都是语文、数学、英

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及教育对策

马虎强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北京102249)

摘要:大学一年级是从中学到大学的一个纽带, 可以说是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成功安稳地度过这个时期, 对于大学生的未来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分析了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以期帮助大一新生成功度过转型期, 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困惑;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大学一年级是从中学到大学的一个纽带, 可以说是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以及家庭的各种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2) 12-0197-02

挑战和考验。由于在大一阶段, 学生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品格意志都会有着巨大的改变。如果说学生

%%%%%%%%%%%%%%%%%%%%%%%%%%%%%%%%%%%%%%%%%%%%%%

语, 换作谁也会有点情绪吧? (5)

当然了, 同样的问题总是众说纷纭。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来想, 所谓“将心比心”, 拿“当时的我来看看此时的他”怎么样呢?我们每个老师、每个家长都从童年走过, 都从小学、中学走过, 当我们处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时, 我们在干些什么, 在想些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高兴, 又为什么而有烦恼, 我们曾经想过爸爸妈妈要是怎么怎么样就好了, 老师要是不怎么怎么样就好了。其实, 这些又何尝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想、所干的, 而我们则摇身一变, 充当起了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家长的角色罢了, 历史重复着, 只是少了变化。

假如, 以我们曾经的受教育经历来转变和提升施教的水平会怎么样呢?也就是说, 我们当时所希望的, 让现在的孩子们不再只是希望而变成了现实呢?我们当时所反感的, 让现在的孩子们根本无从反感而是早就杜绝了呢?古语说,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比如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不喜欢老师拖堂占课,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拖呢?比如我们自己都不喜欢霸道、蛮横的家长, 那么现在为什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还是那么霸道、蛮横呢?

当然了, 将心比心, 也是有前提的, 什么是对的该坚持, 什么是不对的该纠正, 作为施教主体, 这点判断力应该还是有的。

此外,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事情, 可悲可叹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 我们的施教主体学校、老师、家长一层一层口口声声讲着“科学发展”, 实际干着“拔苗助长”;口口声声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实际上在乎的是学校的声誉、老师的待遇、家长的名誉。我们现在身在岗位, 经常会感到并谈到“职业倦怠”, 我们有想过孩子们可能的“学业倦怠”吗?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教育的最高境界可能正是这样在于有心与无心之间, 有为与无为之间。讲教育的“无为而治” (6) , 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而是指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不强迫, 不专断, 不妄为。

第三, 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古语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7) 我们也都知道“言传身教”这个词, 其实, 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苦口婆心讲了一箩筐道理, 可能随后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全部给颠覆了。所以, 作为施教者的老师和家长, 要真正“以身作则”, 要特别在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 我们自己首先做到;希望孩子不做的, 我们自己首先不做。不能言行不一, 表里相背, 教育孩子是一套, 我行我素又一套。如果我们自己斤斤计较, 却要孩子宽以待人;我们自己虐待老人, 却要孩子孝顺父母;我们自己不读书看报, 却要孩子认真学习;我们自己打牌赌博, 却要孩子不上网游戏。试想, 这样怎么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教育既然是我们所有施教主体躲不开的责任, 我们也没有理由置身其外。要尽到教育的责任, 并不是说我们都要成为自觉的教育家, 这既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做到。很多默默无闻的、身在底层的母亲, 她也许并不懂得什么教书育人的大道理, 可她就是实实在在地造就出了一个个时代的伟人。基于这类现象, 我们不妨把教育的形式划分为“内感教育”和“外感教育”两种, 内感教育就是“不立文字”的身教, 外感教育则更多地借助语言来传递思想信息, 这种“言传”的效益往往是表面的、被动的、暂时的, 而“身教”则是潜在的、主动的、终身的, 所以相比起来, 重言传, 更要重身教。

是的, 尽管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都关心和在乎孩子的成长, 但孩子的未来终究要靠他们自己, 既不能代替, 也无法复制, 我们该努力去做到的, 或者说能够给予孩子的, 应该是他在没有我们的时候还可以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做人准则等, 我们施教主体的行为状态都应该服从于这个目标而不是相反或者相左。

摘要: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和家长没有不在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 但就一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 有几个问题是很值得施教主体认真追问的, 比如施教者当“知己知彼”, 特别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意见、感受并给予必要的尊重;当“将心比心”, 用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来转变和提升施教水平;当“以身作则”, 特别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问卷调查,施教主体,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以身作则

参考文献

①论语·雍也第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24.

②袁梅, 等.古文观止今译[M].齐鲁书社, 1983:604.

③礼记·学记第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200.原句为:“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有而信其道。”

④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诗, 见《全唐诗》:539.

⑤http://kid.qq.com/a/20111027/000070.htm.

⑥语本《道德经》:“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 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是道家的基本思想。

上一篇:二年级奥数时分秒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测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