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寻找,曾经的痕迹散文

2024-08-29

去哪里寻找,曾经的痕迹散文(通用2篇)

1.去哪里寻找,曾经的痕迹散文 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迎着清风,踏着细雨,我从远方缓缓地走来。昭陵前,一壶浊酒,一袭青衫,一曲哀歌。“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昔日大气恢宏的皇陵也随着大唐盛世的落幕而变得破败不堪了,可我依旧在这苦苦地找寻着,希望能在这喧嚣世外的圣地寻找到先祖的荣光,寻找到炎黄子孙不屈的脊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朦胧中,我似乎听到了那慷慨嘹亮的歌声透过历史的迷雾,从长河深处缓缓传来;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大唐的子弟兵,踏着整齐的马步,挥舞着手中的钢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铁血豪情;朦胧中,我似乎感受到了当年华夏先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来到20世纪90年代,华夏子孙血脉中的坚强与果敢似乎也随着泛黄的史页而风化在历史的长空中了。“中国的‘90后’,你们到底怎么了?”,后,孙云晓会长的《警世钟》再一次刺痛我们的耳膜,引起我们的深思。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似乎成了对中国‘90后’的最好诠释。“每当他们遇到艰辛,遇到困苦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永远都只是父母双亲,那时他们唯一渴望的也只是“家”那个安全的避风港湾。他们只会沿着父母划定的路线

浑浑噩噩地走下去,每当路线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感到的除了彷徨还是彷徨。”或许,我们就是父母手中放飞的风筝吧,无论飞了多高,飞了多远,那长长的线的延伸处依旧是父母那双关注的眼睛。

中国的‘90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线的羁绊,独自翱翔蓝天呢?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90后’,或许我们知道广末凉子,知道安七炫,但是我们是否还记得李青莲,是否还记得杜子美呢?当我们哼着《金鱼花火》的优雅旋律的时候,我们是否依然记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这首戚继光的《望阙台》呢?

“大韩民族”的一部《明成皇后》风靡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博得了无数‘90后’的青睐。但当我们在对李美妍大加赞誉的时候,我们心中是否知道这是一部篡改历史,污蔑中国先烈的“构陷之剧”呢?丁汝昌,邓世昌忠魂不远,这时,我们能否抬起我们的头,挺起我们的胸膛直面先祖的英灵呢?

中国的‘90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抛却这些洋垃圾,到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去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粹呢?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晚旒。”祖国的荣光是否随着盛世大唐的落幕而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90后’,我们是否能够担当得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呢,我们是否能够撑起华夏崛起脊梁呢?

大唐的荣光啊,我要到哪里去寻找你?延续先祖英灵的血脉啊,我又要到哪里去寻找你?

2.到哪里去寻找 篇二

诗评家们因这句话沸腾了。这是多么妙的一句诗啊,这是多么高远、令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啊!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打击,我们要淡定要坦然……

一场雨来了,诗评家们慌忙逃散,他们都很忙,这位要去赶一个会议,他怕迟到,那位要回家撰写一篇评论,他需要稿费,他怕挨饿,还有……

这个社会,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慌;人人都有所惧怕,人人都有所向往。所以有人说苏大学士这种境界恐怕只有到诗歌里去寻觅了,因为它已不再适合当今的世界,我深以为然并已深深沉迷。

因为我们同古人的差距已不仅仅是几百几千年的问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思想方式的逐渐转变已使得我们与古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不仅仅是两个时代。

就如我,曾经的我,一度固执地认为庄子是一个精神病,他说的话几乎没有一句是符合现实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这完全是神话故事,人是物质的,一个理科生,一个拥有被无数先进科学知识武装的大脑的理科生,根本不允许出现如此荒诞不经,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理论。

正如我所说的,我执迷了,然而也不仅仅是我。整个社会都执迷了,诗歌是用来出诗歌鉴赏题的,读诗是为了做诗歌鉴赏题的,会有那个笨蛋在下雨天不打伞,站在那看着天下雨,又看着天放晴吗?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看确实没什么不同,因为都要打伞,晴天遮阳伞,雨天打雨伞。

曾经与同学交流理想,竟发现大家的理想惊人的相似:都是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或买一个农场或买一座孤岛,逍遥自在,挥金如土地度过下辈子。可现实生活是前半生拼命赚钱养家,养父母,供孩子,这样拼啊拼,以至到了后半生快结束了,才发现拼过头了,可是却无法放手。

是我过于浅薄或者年幼无知罢!我恐怕无法理解这种超脱的境界了,我想寻找,可我竟发现,到哪儿去寻找呢……

【点评】文章立意新颖,绕开了一般人提出的“人生际遇需要淡定”的观点,从“妄谈淡定是不切实际”的角度立意,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具体论证观点时,小作者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货币金融学考研笔记下一篇:公安分局宣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