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共8篇)
1.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篇一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规范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职务:
一 : 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
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B 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C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淮安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A 11月8日B 10月29日C 11月4日
3.按照“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规范的要求,单位在工作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应设置()个安全警示标牌。
A 8个B 9个C 10个
4.“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否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A是B否
5.单位实施“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评估、分级建档监控中应做好()项主要工作。
A 四B 五C 六
6.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应由()告知从业人员。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B生产经营单位C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D 工会
7.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
A要求纠正B给予行政处罚C责令停产
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结果。
A职工健康体检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C职工职业病检查
9.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C在岗期间
10.生产经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
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其进行()。
A责令停产停业B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罚款C责令限期改正
二、填空题:
1、“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中的“1”是,“3”是、、。
2、“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中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分
为三个等级,即、、、。
3、监控法是单位构建,防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工作方法。
4、单位构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的重点是。
5、单位建立“1+3”安全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的重点是。
6、“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系统评价机制是、、。
7、“三图五卡”的“三图”是、、。
8、单位“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者是。
9、“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制定的主要法律依据
是。
10、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就是要建立起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三、思考题
1、“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中心是将安全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和职业
危害的防控前移至生产第一线,落实至每个职工。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浅谈其重要意义。
2.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篇二
网络数据挖掘与网络安全介绍
1 数据挖掘的定义
数据挖掘就是在一些没有规律、异构结构并且足够庞大的数据中, 通过相关的计算机互联及算法, 提炼出具有不确定和未知性的信息的一种方法。数据挖掘的数据源应该是大量且真实的, 所寻找出的信息应该是对我们有用的、具有价值的。理论上来说, 数据量越大、越随机, 数据挖掘所得到的结果就越准确、越具有代表性、越有价值, 这就对数据挖掘的相关算法与技术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 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与数理统计为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了三大技术支持。数据挖掘是将一些离散的、底层的、无序的大规模数据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提升到有序的、可接受的、有价值的知识, 从而为决策提供帮助的一个过程。具体的说, 数据挖掘是通过对大规模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一些数据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具体过程包括了数据准备、信息挖掘和结果表达三个阶段。
2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挖掘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数据挖掘信息的安全的管理。管理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相关的资源, 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是指在集体活动中, 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 或者实现一个具体目标, 针对特定的对象, 遵循既定的原则, 依照完善的程序, 使用适当的方法, 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比如, 在网络安全控制方面, 防火墙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防火墙的安全保护作用, 就必须考虑如何设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并对它的物理保护和访问控制进行设置。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策略
1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包括了系统安全性、防病毒和网络防御检测、审核分析、网络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多种操作。具体而言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包含如下措施:访问和隔离技术, 这包含着网络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对于不安全的网络进行直接隔离, 保证网络不受到侵害;使用反病毒和检测技术, 当病毒已经开始侵入到网络安全时, 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速度将会飞快, 故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防护机制非常重要;网络入侵的检测也非常重要, 网络入侵一般都是由人操纵计算机直接入侵, 直接对网络进行破坏, 这种入侵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故定期对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 找到故障和修复漏洞;审核分析, 主要是对访问日志进行分析, 查看访问网络的人员和访问的内容, 以便正确判断网络的攻击;网络备份和灾难恢复非常重要, 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架设其新的网络, 让网络直接恢复到可运行的状态。
2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
2.1 数据的关联性分析
数据的关联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攻击行为的方法和攻击方式进行归并和组合分析, 结合当前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 通过分析当前网络中最为热门的攻击方式, 找到最有可能攻击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得到结果后就可以对当前网络提出更加贴切的防护方案。
2.2 事件预测机制分析
事件预测技术的分析主要是对当前网络中出现的事件进行跟踪判断,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算法, 判断其是否能够成为重大网络安全的事故。通过对大规模的网络事件的收集和判断分析, 可以了解该事件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是否有着扩大的趋势, 然后快速进行解决。这就能够防止某个IP地址的网络攻击。
2.3 可控模型预测分析
可控模型预测分析是通过对观察事件进行模型测试, 对整个事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感染能力最有利的分析和判断。通过模型预测后, 了解未来事件的发展状态的情况, 以及发展严重性程度, 以便及时做出安全策略的调整和控制。
2.4 处理事件模型分析
处理事件模型的作用在于对整个出现的事件进行反馈和处理, 这一处理过程应当是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各种测试结果之后的综合处理方案评估, 用来判断整个运营商对于控制主机的能力。
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高, 各种信息不断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 但是这将带来的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入侵, 导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无法一一应对。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 通过使用聚类挖掘等技术, 能够从中直接发现各种潜在威胁和漏洞, 从而保证使用用户的信息安全, 这使得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在网络安全中有着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11 朱玉全, 杨鹤标, 孙蕾.数据挖掘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
22 HanJ., KamberM., 范明 (译)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推进我国软件企业工5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研究”课题组.软件企业工50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4 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5 樊成丰、林东.网络数挖掘信息安全&PGP加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6 斯帝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77 张健.防毒杀毒一防杀计算机病毒自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篇三
关键词:构建;监控体系;安全;优质供电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迅猛发展,供电专业传统的粗略巡检修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重载、高速运输需求,如何实现精细、高效的供电管理系统,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目标,在总公司供电部指导下,太原铁路局全面推进供电“6C”检测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为运输生产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供电网络。
1 太原局供电检测监测体系的现状
在总公司供电部的指导下,太原铁路局充分认识科技保安全的必要性,勤于学习、大胆实践,牢固树立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发展理念,更加广泛地运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配置了大量的6C装置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监控设施。
1.1 高速弓网综合检测监测装置1C
2010年配置路局接触网检测车,2011年3月上线运行,实现每季度一次对全局管内普速区段接触网动态检测。
1.2 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
2013—2015年配置太原局三个供电段共配置2C装置10套,实现周一次对管内接触网的全线检测。
1.3 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
2010—2015年分别配置3C装置 92套,分别安装在太原、湖东电力、侯北机务段的46台电力机车上,确保全局电气化铁路的全覆盖。
1.4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
2012年在路局接触网检测车上又安装了1套4C装置,2013年3月份开始运行,实现每季度一次对全局管内普速区段接触网动态检测。2015年在大秦线茶坞轨道作业车上安装4C装置1套,实现每月一次对大秦线接触网动态检测。
1.5 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
2013—2015年陆续配置5C装置14套,安装在车站咽喉、动车组出入库区域,以及局界处,用于监测电力机车或动车组受电弓滑板的技术状态。
1.6 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
太原局管内现有变电所亭温度在线监测系统26套,绝缘在线监测系统22套,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14套,高压电缆温度在线监测装置4套。在大秦线接触网上网点和主导电回路的电连接位置安装6C线夹状态自动检测报警系统2400处。
2 太原局供电检测监测特色做法
2.1 完善6C机构,突出“管理”
为充分发挥6C装置的检测、监测作用,太原铁路局供电系统逐级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各供电段结合实际情况,将6C的检测、分析、复核、销号等职能分别纳入各生产职能科室和调度室,全面规范和完善监测、检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
我局6C系统实行三级管理,即供电处-供电段-车间、班组。路局供电处执行监督管理职责;供电段为执行主体,负责6C装置的具体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车间、班组是6C装置发现问题的分析处理和销号机构。通过6C装置发现设备缺陷,缺陷复核,缺陷处理销号,形成闭环管理。
具体做法是:供电处成立6C监测管理组,检测所所长任组长,检测所全面负责系统所有6C装置的管理运用。太原供电段成立普速、高铁专业检测小组,将供电技术科和供电调度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负责普速、高铁线路接触网设备6C系统检测监测及数据分析。侯马北供电段成立6C系统监测分析组,抽调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工程师重点对检测监测图像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大西供电段6C系统由段主管生产副段长全面统筹,3C、5C、6C设备的实时监控工作由段调度负责,日常数据管理由供电技术科和车间共同完成。
2.2 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突出“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6C装置的管理,提高6C装置的应用效率,太原铁路局首先从源头抓起,制定健全了6C装置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局级6C装置规章体系主要包括:《太原铁路局接触网检测车检测管理办法》(太铁供﹝2012﹞223号)、《太原铁路局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管理办法》(太铁供﹝2013﹞33号)、《太原铁路局高铁接触网观测点管理办法》(太铁供﹝2014﹞317号)、《太原铁路局高铁弓网综合检测数据管理办法》(太铁供﹝2014﹞357号)、《太原铁路局弓网综合检测装置管理办法》(太供﹝2013﹞32号)、《太原铁路局接触网安全状态巡检装置管理办法》(太供﹝2013﹞33号)、《太原铁路局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管理办法》(太供网函﹝2015﹞8号)、《太原铁路局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管理办法》(太供网函﹝2015﹞9号)、《太原铁路局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管理办法》(太供网函﹝2015﹞11号)。同样,太原、大同西、侯马北三个供电段也进一步细化,制订了适合各段操作执行的“6C”装置管理细化操作办法。
2.3 周期检测高效运用,突出“实效”
2.3.1 周期检测
开行检测列车,利用路局接触网检测车1C和4C装置,每季度对管内接触网设备全线检测1次。利用2C装置,普速铁路每10天、高速铁路每周进行全覆盖检测。3C数据和资料,供电部门每月20日前到对应的机务段转储本月所有的。在大秦线轨道作业车安装4C装置一套,每月对大秦线重载铁路进行一次检测。5C装置每日8:00、11:00、16:00进行监控,每次监控不少于三趟车。6C装置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日常巡视每日一次,维护周期每月一次,重点检查数据是否正常、气路油路密封性、减压阀工作状态(处于0.4MPa)及进出油口阀门状态(处于常开状态)。变电所线夹无线测温装置的日常巡视纳入变电所设备巡视管理,每日四次整点巡视。
2.3.2 高效运用
1C装置太原局接触网检测车2011年3月上线运行至今,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局每季度既有接触网的定期动态检测、新线联调联试及开通测试任务;完成常规全局接触网检测任务17次,累计运行47543.208公里,累计发现超限数据184508处,其中导高超限34261处,跨内高差超限107542处,拉出值超限19654处,硬点超限23061处。
2C装置三个供电段2015年共计巡检233次,其中恶劣天气下巡检112次,共计检测133908.545公里。检测发现各类缺陷问题2665处,其中鸟窝852处,树木侵限783处,线索松弛大198处,b值小36处,异物侵限367处,其他缺陷429处。
3C装置2015年共计监测到缺陷总数19673个,严重缺陷经过人工判读典型缺陷108处,其中,弓网关系缺陷86处,接触网热缺陷1处,接触网其他缺陷21处。
路局接触网检测车安装的4C装置自2013年投运至今,共拍摄高清图片211546万帧,发现各类缺陷2743处,其中螺栓松动、线索松弛的缺陷1438处,螺栓脱落120处,承力索断股3处,绝缘子破损2处,设备断裂1处,安装不符合标准1172处。
2.3.3 设备检测突出多角度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情况、设备周边环境及设备运行特点,采用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拍摄。如利用添乘上行机车对下行设备及添乘下行机车对上行设备进行拍摄,大风天气对轻飘垃圾;雨后重点对支柱基础;气温变化时对补偿装置、线索弛度进行拍摄,发现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及时安排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4 全面检测与专项检测相结合
针对高温天气引线弛度,加强了引线弛度的观察巡视。在高温天气共计2C巡检19趟次,发现引线弛度过紧或过松共计31处,坠坨b值小14处,均加强巡视观察或及时进行了调整。鸟害季节加密2C、4C巡检。针对3-5月份鸟害频繁的情况,6C检测人员加密2C巡检,太原铁路局供电系统将巡检周期由原来的一周一次压缩为3天1次。在鸟害季节共计2C巡检大西高铁29趟次,共计发现鸟窝116处,均及时增补天窗计划在48小时内处理。
2.4 综合分析系统管理,突出“集中”
针对6C检测和监测系统数据、视频图像具有数据海量、数据分散,格式多样的特点,太原铁路局将6C系统纳入大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4.1 检测管理实现集中化
各段在段调度指挥中心设置6C分析台,将1C、2C、3C、4C、5C、6C各子系统数据,以及高铁供电“一杆一档”设备信息等,一并纳入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分析、报警等功能,实行集中分析,集中管理。由检测分析人员集中进行6C数据分析,发现不影响供电、行车安全的普通设备缺陷,进行标画保存生成缺陷报告,下发车间、班组结合检修计划进行整治;发现危及供电、行车安全须立即处理的设备缺陷,与供电调度、设备所属车间、班组沟通联系,立即处理销号。
2.4.2 数据分析突出精细化
按照段6C管理办法要求,分析人员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每一帧影像每一帧影像进行仔细查看,当分析至支撑悬挂处时,根据4C拍摄部位的不同,从正面6个部位,反面6个部位共12个部位进行仔细查看,发现异常或缺陷,立即进行标画保存,有时发现疑似缺陷,一时难以确定,就反复回放,采取局部放大、与同类设备进行比对等方法,进行确认,力求数据分析全面、准确。
2.4.3 数据管理实现闭环化
各段6C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检测工作流程,按照周期进行检测→检测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对设备缺陷分线别统计梳理,建立问题库→将缺陷下发相关车间、班组,缺陷复测、整改→各车间按要求完成上报问题库销号整改情况→技术科按月将设备缺陷整改销号情况上报路局供电处。同时将缺陷数据与设备管理系统接轨,便于实现计划提报、工作票的签发及缺陷处理闭环管理。
2.5 典型引领融入生产,突出“诊断”
如何将6C装置检测、监控的数据和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使之融入安全生产体系直接指导日常检修维护,这是我们近年来的重点研究课题。
2.5.1 提高分析的全面性
路局检测车对每次检测结果段别、线别、分缺陷项目、缺陷等级等进行全面分析,使各供电段都能准确掌握各自管内供电设备的具体情况,理清下一步的检修工作重点。
2.5.2 提高分析的对比性。
如将上次和本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采取图像对比法等,实现了1C历次检测缺陷的曲线对比分析功能。(图1)
2.5.3 提高分析的深度性。如2015年11月9日上午通过监控3C装置,发现忻州站43#线岔处出现温度报警信息,太原供电段技术人员立即调阅3C系统红外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北同蒲线忻州站43#线岔拉出值超标,岔心偏移严重的缺陷。(图2)
2.5.4 提高分析的综合性。目前6C装置各成体系,但针对的都是相同的供电设备,我们目前采用将各C检测结果多维度对比,从而实现疑似缺陷的准确界定和判断,从而直接指导于现场设备的维护。(图3)
3 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3.1目前存在的不足
1C、3C基础数据不准确,造成个别支柱位置定位错误。
2C不能拍摄隧道内设备,逆光时图像不清晰;无基础数据,拍摄过程中不能显示站场、区间名称;智能识别功能差,分析工作量大。
3C通过TAX箱内采集公里标和GPS数据进行定位,不能真实反映到每一根接触网杆上。
4C图像数据只能给车间分发复制,工作量大,时间长,加之分析智能化差,造成应用实效性差。
5C监控装置,不能对设备异常进行报警,茶坞5C不能拍摄到弓网状态,变电6C由于网络原因数据不能回传。
6C数据处理中心,不同厂商提供的6C检测装置接口不符合标准规范,匹配度不够。车间、班组与段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网络带宽较小,严重制约系统在全段的推广使用。
3.2 下一步工作建议
1C、3C建议逐杆增加电子芯片,实现每种检测手段都能采集到芯片信息,做到精准定位。
2C加装补光装置,改进曝光相圈,增强隧道内、强光逆光拍摄功能,建立基础数据库;增强智能识别,减少分析工作量。
3C装置建议增加识别杆号功能,在形成的报表中能够显示线别、站场、区间及支柱号。
4.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篇四
电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发展演进历程
来源:新华网|作者:国家电网公司 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高昆仑 浏览次数: 149 大 中 小
2014-11-28 09:19
简介: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基础设施,其信息安全防护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电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始于本世纪伊始,发展至今经历了三大阶段。
我国电网发展进入“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智能电网阶段,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及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大脑”及“神经中枢”,管理控制着电网的可靠运行。通过对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及通信网络的破坏,将对智能电网实体形成致命威胁。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之后的第五作战空间,国际上已经围绕“制网权”展开了国家级别的博弈甚至局部网络战争,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电网无疑是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电网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并且大规模开展系统性安全防护的国家之一。全国电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始于本世纪伊始,其里程碑是2001年国家电力调度数据(骨干)网的组网技术体制的确立,发展至今经历了三大阶段。
电力调度数据专网专用的防护策略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了X.25分组交换网,主要用于远程传输调度数据业务,及少量办公及管理信息业务。进入21世纪,该网络面临向基于IP的数据网升级换代,当时有多个组网技术体制可供选择,主要包括: 基于ATM虚电路的IP专网、基于SDH电路的IP专网、以及综合IP数据网的虚拟专网VPN。通过重点分析比较了不同技术体制下调度数据网及其承载的调度控制业务的信息安全风险,确定了基于SDH电路构建电力调度数据IP专网的技术路线。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第一个强制执行的信息安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安全防护规定》(2002年5月8日发布)。该规定以“防范对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起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规定了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只允许传输与电力调度生产直接相关的数据业务,并与公用信息网络实现物理层面上的安全隔离,奠定了我国电力监控系统“结构性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成为我国电力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启动的标志。
基于边界安全的纵深防护体系
随着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功能的丰富及调度数据网覆盖范围的延伸、用户的增加,电力监控系统信息安全威胁来源愈发多元化。为了应对新的信息安全风险,2002年启动了国家 “863”项目“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安全防护体系研究及示范”,经过3年的研究论证,首次提出了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总体策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其中“安全分区”:将各项电力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其业务功能与调度控制的相关性,分为生产控制类业务及管理信息类业务,分别置于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中;“网络专用”:利用网络产品组建电力调度数据网,为调度控制业务提供专用网络支持;“横向隔离”:通过自主研发的电力专用单向隔离装置实现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的安全隔离;“纵向认证”:通过自主研发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为上下级之间的调度业务数据提供加密和认证保护,保证数据传输和远方控制的安全。由此形成了以边界防护为要点、多道防线构成的纵深防护体系。
2004年12月,该体系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相关配套技术文件形式发布,成为我国电力监控系统第一阶段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形成的标志。该体系的实施范围包括省级及以上调度中心、地县级调度中心、变电站、发电厂、配电及负荷管理环节相关电力监控系统。
基于等级保护的业务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启动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2012年印发了《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电力行业等级保护建设工作。
目前,电力生产控制系统中,省级及以上调度中心的调度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四级,220千伏及以上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单机容量300兆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控制系统DCS、总装机1000兆瓦及以上的水电厂监控系统等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三级,其余为二级。
依据《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上阶段纵深防护基础上完善形成了电网监控系统的等级保护体系,由以下五个层面组成: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防护,共包括220个安全要求项,其中168项强于或高于对应级别的国家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对于保护等级为四级的电网调度监控系统,综合运用调度数字证书和安全标签技术实现了操作系统与业务应用的强制执行控制(MEC)、强制访问控制(MAC)等安全防护策略,保障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全过程安全保护,全面实现了等级保护四级的技术要求。
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新一代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主动防御体系
近年,随着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发展、网络战争形态及能力的演进,大量新型攻击方式快速涌现。“震网”等一批新型网络攻击武器成功突破了传统的物理隔离的“封堵”。安全威胁特征代码库规模的迅速增长,使得以“查杀”为核心的被动安全措施对于实时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失去效率。为应对网络战环境下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同时减小防护机制对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时性能的影响,亟需建立更为高效的主动防御体系。
可信计算改变了传统的“封堵查杀”等“被动应对”的防护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其基本原理是:硬件上建立计算资源节点和可信保护节点并行结构。首先构建一个硬件信任根,在平台加电开始,从信任根到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构建完整的信任链,一级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把这种信任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系统,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可信,并且能够通过可信报告功能将这种信任关系通过网络连接延伸到整个信息系统。未获认证的程序不能执行,从而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份,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从而实现系统自身免疫。
应用可信计算技术,建立调度控制系统主动免疫机制,提升未知恶意代码攻击的免疫能力,实现计算机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全程可测可控和安全可信。
电力可信计算密码平台是实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免疫的核心,由电力可信密码硬件模块与电力可信软件基组成,其核心功能包括:可信引导、完整性度量、强制访问及执行控制、可信网络连接。
5.安全监控员工作标准[定稿] 篇五
编号:cdcwd2015-03-01
指挥中心监控分析调度员岗位工作标准
2015-2-28发布
2015-03-01日实施
成都铁路局成都车务段 发布
目 录
1.编制依据……………………………………………………………………………1 2.标准内容……………………………………………………………………………8
成都车务段指挥中心监控分析调度员岗位工作标准 1.编制依据
1.1法律法规:《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1.2铁路局文件《成都铁路局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成都铁路车务段系统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车务段生产调度室职责功能的建议方案》
1.3车务段文件:《成都车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管理办法》、《成都车务段职工“两违”考核办法》、《成都车务段“三标”考核实施细则》、《成都车务段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2.标准内容
2.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照《技规》、《行规》、《事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车机联控作业标准》、《调车作业标准》等规章制度标准,以及总公司、局、车务段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工作纪律,认真开展安全监控及回放分析工作。
2.2 根据值班主任安排,每班对关键车站、关键岗位、关键时段进行实时监控、回放分析,重点对作业纪律、劳动纪律进行盯控。
2.2.1每班对多方向车站不少于1小时视频监控(回放)。2.2.2每班对单岗作业人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各不少于2站次视频监控(回放)。
2.2.3每班对交接班、22:00-6:00、吃饭时间各不少于10站次视频监控(回放)。
2.3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管内车站的各类施工、设备故障、行车事故进行全程监控。
2.3.1根据值班主任安排,每班对重点施工作业进行监控。了解施工时间、施工内容、影响范围和行车办法,检查车站干部及段施工监控干部上岗监控情况,施工调度命令下达后,检查车站值班员是否审核命令内容,督促有关人员执行作业标准化,重点卡控凭证核对、命令转接、进路确认、联控呼唤、限速联控、开通后列车放行等环节。
对天窗修作业站进行实时监控。重点是值班干部上岗监控情况、开行轨道车配合作业情况、天窗修作业开始和结束时列车放行情况等。
2.3.2接到车站行车设备发生故障的报告后(确认车站值班干部是否上岗监控),应立即实施重点监控。
2.3.2.1核对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种级、设备名称、影响范围等。在应急值守领导未到之前,督促设备故障发生车站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钩锁器、手摇把、转辙机钥匙、引导人员及行车有关备品等)并通知增援车站做好人员出动准备。
2.3.2.2根据现场检查汇报情况及时提醒值班员将情况报告列车调度员,并按规定登记运统-46。
2.3.2.3如果改变基本闭塞行车时,督促车站(要认真核对改变基本闭塞法行车的各种调度命令)把好闭塞、进路、凭证关
(自动闭塞区段把好《绿色许可证》的填写,核对、递交经过)。
2.3.2.4督促车站值班干部严格按规定组织接发列车,努力减少因设备故障给行车带来的影响。
2.3.2.5当行车设备故障恢复正常时,提醒车站把好运统-46的销记关。
2.3.3接到管内发生行车事故时,及时向值班主任汇报,通报生产调度员上岗,按信息传递流程进行汇报,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示,启动应急预案。
2.3.3.1正确及时地发布抢险、防护、拦截相关列车的命令及口头指示。
2.3.3.2组织落实段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命令。
2.3.3.3负责预案实施过程监督,指导车站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并对车站行车组织、事故援救情况进行运程监控和指导。
2.3.3.4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协助进行善后调查处理。2.3.3.5总结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2.4通过无线调车语音监控等系统,对管内重点调车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余重点作业进行回放分析。每班监控(回放)调车作业不少于5批、40钩。
2.4.1监控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传达,通知值班干部上岗、值班干部上岗盯控情况。
2.4.2重点监控试机、着装等作业前的准备情况。2.4.3重点监控调车联控执行情况。
2.4.4重点监控入线作业使用紧急停车按钮防护情况。
2.4.5重点监控停车上下执行情况。
2.4.6重点监控原进路返回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2.4.7重点监控尽头线送车作业、专用线作业、通过无人看守平过道、调动特殊标记的车辆等一度停车执行情况。
2.4.8重点监控推进作业“四必须”执行情况。2.4.9重点监控本务机作业最后一钩全列试拉情况。2.5通过TDCS等系统,对管内重点接发列车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余重点作业进行回放分析。每班监控旅客列车全区段运行不少于3列、货物列车全区段运行不少于5列。
2.5.1重点监控使用电话办理闭塞情况。2.5.2重点监控停止影响进路的调车作业情况。2.5.3重点监控车站值班员监视控制台情况。2.5.4重点监控车站值班员使用路外广播情况。
2.5.5重点监控超限、超长列车、旅客列车进路安排情况。2.5.6重点监控助理值班员出务接车情况。2.5.6重点监控车站值班员向邻站报点情况。
2.6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通知、核对、梳理、汇总,按时参加安全生产交班会。
2.6.1盯控过程中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并纠正。2.6.2盯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须及时与车站进行核实。2.6.3核实后的安全问题,须及时录入《成都铁路局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并对照考核。
2.6.4核实后的安全问题,须及时在《四项设备监控回放登
记簿》内进行登记,每班对问题进行汇总,在段每日交班会上进行汇报、通报。
2.6.5安全监控分析员每月至少发现B类问题3个、C类问题10个、D类问题20个。
2.7负责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2.7.1 在值班主任的安排下,负责对本班产生的安全信息进行设备回放分析。主要包括:上级检查信息、现场检查典型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事故信息以及需要安排回放分析的信息。
6.安全监控室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安全监控室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11年,山西新村煤业有限公司监控室全体成员在矿领导的正确引领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团结一致,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下面我就一年来监控室的工作进度做以下总结:
一、在思想认识上
1、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在煤矿行业体现也尤为突出,实现了采煤机械化、运输皮带化、安全监控智能化等一系列重大的技术改革措施。时代的进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安全监控”旨在安全,尽职尽能保安全
安全监控室做为一个职能办公室,它的主要职责就是要随时观察井下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种有害气体的涌出情况,以及主扇风机、井下局扇风机、各作业点供电情况等各种设备设施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为煤矿安全工作做出最及时有力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监控室所有人员要用十二分的认真与努力,全面及时的把井下所有动态情况记录、上传报告。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二、在实际工作中
1、补充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的记录和资料。改变了以前记录上的虚填假填现象,特别是对瓦斯“三闭锁”记录,做到了按《规程》要求,实测实填;对其它各种记录都进行了更正、补充。基本上做到了记录全面、监控有效。
2、领取了有关安全监控工作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讨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
3、完善了人员定位系统。补充发放了人员定位卡,做到了入井人员的有效监督与控制。
4、升级了瓦斯监控系统。由原来的KJ70型升级为KJ70N型。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一年来,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全监控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监控室的工作有了大步的提高,为我矿的安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与国家标准化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努力。在2011年,按照90万吨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要求,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业务技能水平
针对我矿监控室人员底子薄、经验不足的现状,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通过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充分利用 “每日一题、每周一测、每月一考”活动,提高科室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2、完善系统设施,提高安全监控力度
对现有的一些坏的、不符合要求的硬件设施向矿领导提出申请,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三大系统”,使我矿安全监控系统达到标准化要求。
3、强化软件资料存档备份工作
杜绝资料记录“片纸单张化”,要做到记录不间断,资料不缺项。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责任,从细从精工作。
总之,2011年将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努力,要使我们监控室不论从软件资料上,还是硬件设施上,还是自身技能和素质上,都要有很大提高,向着质量标准化要求的方向而努力奋斗!
安全监控室
7.完善医院安全工作责任体系 篇七
责任层层分解落
健全体制机制
随着国家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不断改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体系, 加强全院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网络建设, 推进医院安全发展, 加大监督检查、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内部监控的工作力度, 促进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责任意识不断加强, 管理意识不断强化,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良好局面。
例如, 2013年春节前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全工作主管领导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并按照上级责任书的要求布置工作, 与院内消防安全重点部门签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 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责任书做好安全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检查等多方面工作, 保证了春节期间的安全。
“平安医院责任书”
在建立健全责任意识体系的基础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按照领导班子要求, 继续完善多年坚持的“平安医院责任书”的工作。
“平安医院责任书”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规范, 由医院保卫处根据工作要求和安全工作主管院领导的总体部署具体负责签订工作。“平安医院责任书”中的安全责任体系按法人责任、领导责任、职管责任、直接责任四级分工, 由院领导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班组逐级签订。
为了使这项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保卫处安排工作人员分别找到98位中层干部, 每一位中层干部在责任书上签字后, 统一收齐后, 送至各主管院领导处签字, 签字后再次返回给中层干部备案。“平安医院责任书”为安全工作指明方向、明确任务, 在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责任书的签订使得全员明确了责任, 为做好安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在签署过程中, 达到了对安全工作宣传的效果。
特殊时期
在特殊的工作时期,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会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提出更严格、更具体的要求, 例如, 在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北京市消防局向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发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职责承诺书, 并由主管院领导签字备案。医院安全工作主管领导在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的同时, 按照上级承诺书的要求, 与各级负责人签订了承诺书, 并安排2位负责人按照责任书的要求, 对医院进行全面排查, 有效保证了医院十八大期间的安全工作。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疏散逃生演习
科学划分 各负其责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了保证安全工作信息畅通、各部门在安全工作方面更好地协作, 按照安全工作主管院领导的部署, 建立了安全工作会议长效机制, 由主管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由分管领导抓好自己主管部门安全工作, 对所管辖的部门负责;各个责任部门各负其责, 全力投入, 并积极配合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
凡遇法定节假日以及医院安全工作重要决策或者重要事件, 由保卫处负责组织安全工作重点部门在节前例行开会, 布置安全工作, 统筹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 明确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把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 确保组织到位、投入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同时积极征求各部门意见, 使协作单位之间保持沟通, 保证各项决策能够顺利迅速的实施。
突出重点 建立长效机制
医院安全工作关系到病人患者的切身安全, 因此重视安全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医院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已成为了医院安全工作亟需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各级治安消防责任人以对医院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贯彻落实治安消防管理责任, 确保了医院安全, 保障了医院的业务平安发展。
明确岗位职责 狠抓责任落实
为了狠抓工作落实,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注重从“细”处入手, 在“严”字上做文章, 不断加强法制教育, 加大普法力度,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创新安全工作模式, 按照“科学划分、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工作规范”的标准, 探索建立了医院安全保卫网格化管理模式, 明确了各级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 各级领导、各管理岗位、各操作岗位的安全责任, 形成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加强领导, 相关处室齐抓共管, 医疗科室全面负责, 广大群众共同防范, “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长效工作机制, 实现了有效解决失控漏管, 维护医院安全和谐稳定的目标。
构建安全检查体系搭建宣传培训机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推出了三级检查制度, 即由院领导带队, 各行政处室处长和医疗科室主任参加, 每月开展1次联合检查;保卫处每周开展2次重点检查, 保卫干部每月到所辖区域单元格进行检查;消防巡查员每日进行常规检查, 每2小时对氧、气、水、电等要害部位巡查1次。同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利用院周会传达安全工作精神和要求。保卫干部定期深入临床一线科室宣传消防、治安知识, 介绍如何使用灭火器及疏散、防盗等常识, 并及时向各病房护士站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册。保卫处结合各区实际制定了培训方案, 并分期分批组织参观消防展览。
构建应急体系 建立奖惩机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保卫处按照“合理安排、贴近实战、以点保面、确保安全”的原则, 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其中, 临床一线科室的疏散预案和灭火器预案紧贴科室实际, 内容包括各科室安全出口的数量、消火栓灭火器的位置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强调火灾初始阶段3〜5 min内的施救, 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保持冷静, 迅速查明火情, 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能够有序组织病人疏散、逃生。保卫处组织各科室针对自身情况开展各种演习, 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职工实行制度约束、检查督促、绩效考评三者联动。
8.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篇八
关键词:机关档案 档案安全体系 安全意识
近年来,维护档案安全这一话题,逐渐摆到了档案工作者的主要议事日程上。2010年,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思想,并指出“不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研究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全面推动档案事业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机关档案工作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确保档案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机关档案工作特点是琐碎繁杂、具体而微,涉及方方面面、细枝末节,因此一定要建立涵盖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环节的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体系,使档案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保管制度。档案是机关的宝贵财富,应根据档案技术标准,制定完备的档案保管制度,防止档案损毁,延长档案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管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的要求:档案装具要求、档案上架排放要求、档案库房及保存地的硬件要求,档案库房及钥匙(门禁)等的管理与登记要求等等;要建立定期检查、进出登记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档案的安全保管。
(二)建立严格的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决定了档案的命运,关系档案的存毁,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鉴定与销毁的标准和依据、程序和手续、权责等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使之有据可依,严谨细致,才能保证档案的安全完整。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发挥档案作用,体现档案工作价值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也与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利用范围、权限、方式、手续、时间等等予以严格规定,使档案利用工作分权限审批、分密级管理,严格审批和借阅手续,严格借阅工作,做到档案去向记录明确、责任清楚,从而降低档案遗失风险,确保档案安全。
(四)将保密工作规定纳入档案安全制度体系中。档案工作与保密工作息息相关,无论是涉密档案的管理利用,还是到期解密工作,都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和规定,档案工作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才能做好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建立健全档案考核惩戒制度。为确保档案的安全,纠正违反档案安全制度的各种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惩戒制度,对违反相关制度并危及档案安全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确保档案安全。并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档案考核与检查制度,将相关档案工作纳入考核体系,通过自查、抽查、检查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督促、监督档案安全工作。
二、牢固树立档案安全意识,努力提升维护档案安全的自觉性
机关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是广大兼职档案人员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完成的。因此,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决定了一个单位的档案氛围。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时刻绷紧档案安全这根弦,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安全保管。
(一)要明确档案安全的目标和责任。将“树立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安全问题无所不在的思想,树立‘安全问题人人皆知有责的思想”的意识强化到每一个员工心里,切实重视起档案的安全问题,真正树立起档案“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档案安全不仅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全体干部员工都要有档案安全的意识,都要从自身工作的点滴做起,自觉维护档案的安全,也就是说,每一个员工都是维护档案安全的责任者。因此档案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举办展览、集中举办档案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宣传资料、提醒各部门领导对本部门员工进行教育、考核检查等方式来提高大家的档案安全意识,使大家时刻绷紧档案安全这根弦。
三、大力加强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确保档案存放场所安全
档案库房是档案的重要存放场所,它的安全直接影响档案的安全,因此要不遗余力地加强档案库房建设,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
(一)加强档案库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档案库房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档案库房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建设。
一是档案库房要符合“八防”要求。即档案库房要做到“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光、防霉、防虫、防盗”等“八防”。档案库房选址要安全,要灭绝火源,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湿度,要定期投放防虫药品,确保档案库房达到“八防”要求。
二是提高硬件设备技术含量。档案库房还需要配备各种设备以保证档案存放条件。如配备专门档案装具及柜架,既能存放档案实体,又能保证档案安全;配备加湿机、抽湿机、新风设备等,可有效调控档案库房溫度、湿度的清洁度,保证档案存放环境达标;配备消毒机具,对新入库或年代久远档案除菌,确保档案完整。
三是加强库房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档案库进出人员及手续,档案库房属于机要重地,非档案工作人员一率不得入内;进出档案库房的人员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备查;严格控制档案实体的进出库,档案无论入库还是利用处库,都要严格履行手续;严格控制档案库房的钥匙或门禁管理,档案库房钥匙领用要有登记,门禁要与保卫部门协调定期更换,以保证档案安全。
四、大力推进档案电子化进程,保护档案原件安全
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档案事业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专业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档案信息化主要有两部分工作:
(一)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
杨局长提出“加速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纸质档案数字化后,就可用数字化产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从而起到不动原件、保护原件的作用。”机关档案工作中档案利用工作频繁,更应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作为保证档案安全和利用的重点,大力推进档案电子化进程。
(二)档案电子化工作
一是确立“文档一体化”作为实现档案电子化的理论依据。文档一体化,是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简称,其涵义是立足于文件和档案的内在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管理方法,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信息数据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以发挥文件与档案整体最佳信息效益,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实现机关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文档一体化是实现文书档案电子化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是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电子化。电子档案系统是实现各类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编目、查阅、统计、备份和系统日志记录功能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它可以将文书档案等各门类档案纸质实体转化成电子件并加以管理。因此,实现文书档案电子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重点做好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保证档案管理部门全程参与程序设计,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完全一一对应;切实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切实做好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管理;尽可能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三是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保护档案原件安全。
首先,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只有建设具有齐全完整的电子档案资源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所有纸质档案都实现电子化,才能真正达到完全通过电子件进行档案利用,而不调阅档案原件,从而切实保护档案原件的安全。
其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检索功能。因为档案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体现就在于档案利用工作,而档案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对利用效果和效率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注意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检索功能。提供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等不同查询方式;提供按文件字号、文件题名、责任者、形成时间、主题词等不同检索项的查询。
第三,要切实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性保障机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包括各种硬件存放安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统各级各类管理和操作人员保密安全、系统数据的安全等方面。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和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加强各种硬件存放地的安全保卫设施和保障,严格监督控制温湿度,以确保硬件安全;完善保密制度、加大管理和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教育;通过分级管理密码、分级控制权限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安全;通过建立监控和跟踪日志、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备份数据等方法保证系统数据安全。
五、采取恰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档案安全管理系数
近年来,随着各个单位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产生了门类繁多的业务档案资料,并都产生了规范管理的需求;基于“大档案”观念,是否将它们纳入档案管理范畴、采取什么模式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何等等都成为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档案的安全工作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要采取适当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同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整理方法、保管方式要求都不同,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求也不相同;同时,各个单位具体情况也不同,产生的业务资料的种类、要求、数量不同,档案管理部门及人员的理念、力量、素质不同,内部体制和职能不同。因此,一定要选择最适合本单位情况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保证档案的安全。
(二)档案管理模式简介。现在主要采用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模式。即档案管理部门着重对文書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基础门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业务档案等采取规范、指导、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管理。一种是档案集中化管理模式。即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范畴,从而实现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管理并重、档案实体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并重的档案管理模式。
(三)档案集中化管理模式在档案安全保管中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单位特别是商业银行、企业等逐渐形成并采取了集中化管理的档案模式。它对档案安全管理的作用在于:一是档案集中保存、集中存储,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档案在收集、管理、利用等环节统一管理,便于工作的监督检查;三是档案全部由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降低了风险;四是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散落在业务部门及人员手中的道德和工作风险,并可以防止前期人员因工作疏忽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2009年北京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荐阅读:
安全监控工作制度10-22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07-31
安全监控设备故障08-27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08-24
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10-02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06-15
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系统07-11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细则10-14
起重机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监控措施09-24
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