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共6篇)
1.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一
2010年山东文综试题政治部分(解析版)
一、选择题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17-18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选择关键在于抓住“更有尊严”,强调的是对人民的尊重,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政府为民服务即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选B。党和国家倡导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说法与现实不符;C说法错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说法错误,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会是合理的。所以排除ACD.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曲线图体现的是商品随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与图所示不相符;③与曲线图反映内容不符,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排除; 用排除法即可明确应选B。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各有长短,所以①说法不确切;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C。首先要明确本题是三项组合,只要找出一项是错的,排除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搞清题目要求“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从比例的变化看不出是“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排除①;②③明显正确,④的入选,主要看“体现”,因为材料中谈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方面的平等性。
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解析:选A。抓题目要求中的“共同”,“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都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前者不是传统文化,排除C,两者是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但前者推动的不是经典文化,排除D;A与B比较,A更合适,体现出两种活动的共同性。
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D。消费中的个性新潮既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排除②;题目要求中
是“我们”,而作为消费个体的我们不可能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排除③;
两项组合,①④与题意相符。
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选C。题干中说“既可以看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应该是意识
活动,排除A;BD说法错误。
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注意“上帝” 与“核聚变” “向性运动”,体现①③;②④与题意不服。
二、非选择题
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9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解析: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本题实际要求回答两方对面的问题,一是图9提供的直观信息,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二是图中两条曲线即文化产业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审好题答案即可迎刃而解。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职责,结合材料联系课本基础知识答出即可。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解析:本问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但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否定,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回答时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否定就没有创新。(分)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题型是“为什么”,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作答;内容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答出民族的特点以及与其它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9.(35分)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②点。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 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选做部分】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旅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2分)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解析:第(1)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关键高清考查的角度。第(2)问形式新颖,但实质上依然是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审明白题意,即可准确作答。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2)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任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2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明白低碳的含义即节约、环保,这样第(1)问即可作出正确选择。第(2)问实际考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意义”,如果理解了题意,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并不难。
(1)② ③
(2)①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二
2012年全国高考广东英语卷,总体保持“平稳”的风格,试卷难度中等稍易,和2010年广东高考英语卷难度相当,整份试卷的亮点不多。最受一线教师和考生“关注”,也是广东卷最为“亮丽”的读写任务写作题,主题是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完全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甚至在平时训练时都有可能写过类似话题的文章。总体来说,这份试卷区分度不够理想,当然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考得开心的。
完形填空
文章内容不难理解,文章本身和60个选项词都没有生僻或者超纲词汇。总体来看,15个空,设了3个名词,3个动词,4个副词和5个形容词,这一次形容词和副词超过了名词和动词。考生每个空大多都能够通过文章上下文的关联找到做题的线索,模棱两可的选项基本没有,题目难度中等。
语法填空
此题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选取了一个片段:班里来了个新同学,刚来时在班上引起的一些反应。虽是一段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容易读懂,跟学生学习生活贴近,对考生来说有亲切感。
考点:
动词3(1个谓语2个非谓语),冠词(the),介词(for),代词(them),形容词比较级,定语从句(which)、名词性从句(宾语从句what)、状语从句(although/though)。
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而且都是这个语法点的基本用法,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就不难做对。值得注意的是第17题,考查虚拟语气的用法,这是自2007年广东高考卷这轮改革以来,虚拟语气第一次在语法填空题中作为考点直接考查。
阅读理解
四篇阅读文章都不是太长,题干和选项也比较简短,意味着考查的信息并不复杂。文章话题不够新颖,基本上都是较易读懂的文章,D篇文章稍微难一点。大部分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事实细节的理解题,也有推理判断题,但是较多题出题者采用了“同义重现”的出题方式,题目的答案较为明显,难度不大。猜测词义题有两道,主旨大意的也有两道。一般来说,推断题和主旨大意题是学生的软肋,但是这四道题的选项干扰性都不强。
“信息匹配”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关键词。
基础写作
本题是为英语校报写一篇人物介绍,列出的信息点有9条,不过整合难度不大,文中信息没有难于表达的,但要写好此文,也不容易,它考验考生的词汇丰富程度和运用水平。可以使用的句式有定语从句、强调句、with短语作状语、同位语等。
从近6年(2007—2012年)的考试题来看,基础写作以说明文为主。有意思的是:广东高考基础写作2007—2011年5年高考,4年写报道, 但是2012年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说明文。
主要原因是说明文非常适合“基础写作”的考查目的:考查考生基础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考查考生熟练运用基本句型、分析整合信息以及组织语言连贯地表述内容的能力,并把“句子结构的准确性”列入评分标准, 事实上,改卷时还要求句式的复杂程度,这就要求考生能用较为复杂、多样的表达手段。
读写任务写作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完全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甚至在平时训练时都有可能写过类似话题的文章。谁都有自己的老师,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让学生学会感恩,本题注重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之一。如此熟悉的话题,人人都能写,但是要写好,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举例说明该老师对你学习或成长的影响,要选好例子,写起来才“顺手”。你的老师有很多,你要选取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老师和他/她的事例来写,最好选取自己真实的人和事(注意不要写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要出彩除了要用到恰当的词语和句型,选取的事例的感人度就非常重要了。第(3)个小任务:你怎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要有所议论,也可适当抒情,情之所至,有感而发。
答案
第一部分
第一节
1~5 ACDAC 6~10 DADBA 11~15 DBCBC
第二节
16. wearing 17. had bought 18. pleased 19. the 20. Although/Though 21. harder
22. which 23. for 24. what 25. them
第二部分
第一节
26~30 BDACA 31~35 DCBDC
36~40 DCCBA 41~45 DADCC
第二节
46~50 FACBE
第三部分
第一节
One possible version:
Allan Stewart, an Australian legendary old man, born on March 7, 1915, is already the holder of the world record for being the oldest graduate. He thinks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challenge oneself to achieve something worthwhile. He got his first degree in 1936, later along with a doctor’s degree of medicine. He decided to study law in his eighties, and he got the master’s degree in 2006, which was his third degree. In 2012, he received his fourth degree by network learning, who was praised for his proper arrangement on his study schedule.
第二节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author’s husband, a retired teacher, received a Thank You letter from his student when he is in poor position, which tells the teacher’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
This reminds me of my maths teacher Mr. Zhang, one that I particularly admired and respected in my junior school years.
I was doing poorly in mathematics at that time. As a result, I was always feeling down. However, he gave me extra coaching after class, and after each test, Mr. Zhang would always announce in class that I had made some progress. Of course, every time I would feel a little embarrassed, and pleased too. And I would make up my mind to work harder in future 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my teacher. So, after one year, I really made amazing progress in that subject. It was Mr. Zhang’s praise that helped me make it. His encouragement changed my performance at school and will influence me all my life. I’ve come to realize that I can do anything well as long as I don’t lose heart.
Mr. Zhang is such a good teacher, from whom I have learnt much. He devoted himself to his work. He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 successful instructor in our study as well as in our life.
解析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文章大意:这篇文章的内容属于社科类,说明规章有助于人们判断是非,作出正确选择,有助于我们和睦相处,但有时要判断是非也不容易,因为规则也会因时因地变化。
1. A。与下文hurt or bully(欺负) others 意义相对的应是be kind to others。 此题利用“反义重现” 找到做题的线索。
2. C。与第一句some things are obviously right相对应,与obviously近义复现的是clearly。
3. D。由常识和下句...tell them the right things to do on the road可知,规章是告诉人们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4. A。由常识和上面中的avoid crashes可知,选A。accidents与crash是上下文“同义复现”。
5. C。如果人们遵守规章而不用考虑其他事情,就很“容易”形成“是非黑白”观。此句和下文第8空所在的句子意思相同,也可据此得出第5空的答案。
6. D。因tell the truth与lying相对,而与always相对的应是never。
7. A。由常识可知,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人有时也会“惹上麻烦”。“上台(get into power)”与语境不符,“坐牢(get into prison)”似乎有悖常理。
8. D。由下面的例子可知,有时很难“准确地”(exactly)区分是非对错。roughly粗略地,大体上,大致上;eventually 终于,最后;deliberately 故意地。
9. B。由but可知,应选与下文中kind相对的cruel。此题利用“反义重现” 找到做题的线索。
10. A。他们认为可以吃肉,但对动物“依然”(still) 是友好的。
11. D。偷东西应有“犯罪感”(guilty)。
12. B。与poor同一语义关联的词应是starving(挨饿)。
13. C。由因果关系可知,“规章制度有助于我们和睦相处,因为规章制度告诉我们‘对待’他人的正确方式”。
14. B。这是这篇完形填空题中稍难一点的题,选项要根据后面的内容推断:各校校规不同,规章制度也可能会是“令人困惑的”(confusing)。disgusting“令人作呕的; 令人厌恶的”。
15. C。不同的规则,哪个是对的,谁来“决定”呢?
第二节
文章大意:文章讲述班里来了个新同学,刚来时在班上引起的一些反应。
16. wearing。现在分词作状语,表示伴随情况。
17. had bought。他走进教室的那副神态就好像他已经买下了这个学校一样,显然要用虚拟语气,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故填had bought。
18. pleased。在系动词felt后作表语,用形容词,表示“高兴的”。
19. the。特指最后的那一排,序数词前用定冠词。
20. Although /Though。用Although /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意为“尽管,虽然”。
21. harder。句中a little表比较的程度,修饰比较级harder,意为“更难一点”。
22. 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代前面整个主句的内容。
23. for。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延续了多久。
24. what。引导宾语从句并在从句中作do的宾语。
25. them。代替前面的those glasses,作took off的宾语,用人称代词的宾格。
第二部分
第一节
A篇文章大意: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们相互之间常说“Have a nice day.”这一习惯。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场合说“Have a nice day.”意义不同,尽管有时人们说了这句话并不一定是真诚地关心别人,但终究是个习惯,人们经常说。
26. B。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cares about me and wishes me well等字眼可知答案为B。
27. D。句意理解题。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答案为D。
28. A。细节理解题。注意理解文中“has tried to be nice to you”, nice对应答案中的polite一词,出题者采用了“同义置换”的出题方式。
29. C。深层理解题。由第一句(特别是custom一词)和最后一段的最后两句可知,人们常说Have a nice day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30. A。主旨大意题。由最后一段,特别是该段的第一句(特别是custom一词)可知。
B篇文章大意:作者反对定时喂养婴儿,提倡按需喂养。理由有:1. 我们不知道婴儿的血糖所处的情况;2.定期喂养有危害;3.由实验可得出结论:按需喂养较定时喂养的孩子更聪明。所以作者希望结束定时喂养的习惯。
31. D。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
32. C。推理判断题。由第三段第三句可知作者认为Dr. King的主张是错误的。
33. B。词义猜测题。由第四段的具体描述可知。copperbottomed 确定无疑的,相当于reliable真实可信的。
34. D。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第三句可知。IQ高和wiser 是同一语义关系。
35. C。作者提倡demand feeding 按需喂养,也就是在任何时候,只要婴儿有需要,妈妈就要喂养。实际上此题的答案就是对demand feeding的解释。
C篇文章大意:作者是盲人,但是不愿让人知道,感觉让人知道了是件尴尬的事情,于是碰到困难时也不愿让人帮助自己。
36. D。细节理解题。由本文第一句可知答案为D,文中ashamed对应答案项D的embarrassing,属于“同义重现”。
37. C。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前三句,特别是第三句可知作者撞到了路灯柱子上,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幽默的方式来说这件事情。
38. C。细节理解题。由题干中的that evening可知,问的是“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即信息点应在第2和4段,因为第3段是讲通常的情况而不是当晚,所以A和B两个选项就很容易排除了。由But because I had given up stopping them for fear of making a fool of myself, I let them all go by. I stood there alone for half an hour without stopping one可知答案为C。 文中give up 和题中made no attempt是“同一语义”关系。
39. B。推理判断题。由Sometimes I would stop a big lorry可知,靠听声音来判断有时是靠不住的(unreliable)。
40. A。推理判断题。由managed to swallow my pride and ask someone at the stop for help可知,她决定找人帮忙了,而在本站没有人,去下一站当然就是希望在那里可以找到人帮忙。
D篇文章大意:本文是说明文,说明电视和其他媒体通过播放体育节目来吸引观众,特别是男性观众,从而卖商业广告挣钱。
41. D。细节理解题。由本文第二段This means the television networks are able to sell advertising time at relatively high prices during what normally would be dead time for programming.可知答案为D。 文中high prices 和题中bring more money 是同一语义的关系。
42. A。细节理解题。用排除法可直接得出答案, 因为选项BCD都不符合常理。
43. D。细节理解题。由第三段结尾句可知道答案为D。题中expensive purchases实际上就是对文中the purchases of computers, cars and life insurance的归纳。
44. C。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第三句可知答案。另外,根据常识也知道:高尔夫球是贵族运动,是有钱人的娱乐活动。
45. C。主旨大意题。全文是说电视和其它媒体靠播放运动项目来吸引观众,招揽商业广告。
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三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44三道地理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图9示意神龙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全和质量。午4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化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来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4.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四
汉语文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薄弱
淡薄
轻薄
厚古薄今 B.强大
强迫
坚强
发愤图强 C.豁达
豁亮
豁口
豁然开朗 D.给予
送给
供给
自给自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式也没有作,犹如铁铸,纹丝不动。B.漓江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像翠绿的凭障。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小声,千态万状,惟妙惟俏。D.每当闲暇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3.下列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渺小----巨大
节约----浪费
热闹----冷静 B.特殊----普通
轻巧----繁重
索取----奉献 C.清澈----浑浊
轻视----重视
果断----犹豫 D.麻烦---方便
精致----粗糙
冷漠----温柔 4.下列每组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开源节流
应运而生
源远流长
有求必应 B. 语无伦次
惊涛骇浪
荒谬绝伦
骇人听闻 C.明知故问
罪魁祸首
故弄玄虚
翘首以待 D.山穷水尽
新陈代谢
日暮途穷
推陈出新 5.下列括号内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犀利(锋利)孤僻(孤单)夹杂(搀杂)B.渠道(途径)狩猎(打猎)争辩(争论)C.倾吐(倾诉)热情(热烈)缔造(创立)D.光景(景况)主宰(支配)沉浮(沉寂)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占满了②挂满了 ③溢满了④爬满了
新菖蒲、新艾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深情地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云周西村人民颂扬、学习英雄的歌声激荡着汾河水,响彻了吕梁山,激励着人们前进。C.这篇精美的文章,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思想内涵,感受到人们的关爱和温情。
D.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8.将下列各词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高尚②杰出 ③严谨④宽广 ⑤非凡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以
的科学贡献、的治学精神、的智慧、的胸怀及
的人格而在科学史和整个人类历史上,占有了常人不可企及的地位,得到了世人的敬仰和爱戴。A.②③⑤①④ B.⑤④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③⑤④① 9.下列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查,并且是反复的检查,就能证明是不是真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C.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D.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10.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平事迹
②短的自传
③有繁有简
④自述生平
⑤长篇自传
自传是
的文章。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成长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自传
,繁的可达数十万言,简的可少至数百或数十字。
可以包容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周围的环境、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甚至可以选取自己生平的一两件典型事件来写。自传可以是
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②①
D.①③⑤②④
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那一天,是我上学以来感觉最快乐和幸福的一天
(我感觉快乐和幸福)B.山谷里遍布的小树林、草场和鲜花盛开的灌木丛,犹如一座座人工建造的风景园林。
(灌木丛犹如风景园林)C.一场春雨过后,辽阔草原上花草一派生机盎然。
(花草生机盎然)D.春光明媚的四月,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盛开着一片片野花。(四月盛开着野花)1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为了怕人家笑话自己太笨,便整天闷在家里学习。
B.夏夜里,清新的空气,清凉的海风,将工作了一天的人们的疲劳涤荡净尽。C.青藏铁路通车,记录着中国人民新的里程碑。D.香山的秋天是一个欣赏红叶的好地方。
13.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小河流进草原是那么辛勤,日日夜夜地流淌,辛辛苦苦地耕耘„„ B.点点星光宛若玉色的百合飘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C.在水天相接处,冰山群像璀璨晶莹的蓝宝石,在阳光下光芒四射。D.湖面上淡淡的晨雾,有如仙女头上的薄纱,随风飘动。14.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未雨丝太细了,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B.因为雨点太小了,人看不见它们。C.原来这些雨水是根本不存在的。
D.原来这些雨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蒸发掉了。
在新疆,很多地方降雨量极小,气候炎热、干燥。有一次,在吐鲁番,我们明明看到天上开始降雨,一条条银丝在空中飘落,大家不禁欢呼:“下雨了!”可奇怪的是,我们伸出手去接雨,却根本接不到一滴水。
下了一场“雨”,可我们连头发都没湿。
1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 ②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 ③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
④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 ⑤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
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 ⑦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
A.③②⑦①④⑤⑥
B.②⑦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⑦⑤⑥①④
D.②③⑦⑤⑥①④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边还有序幕,后边还有尾声。
B.散文“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十分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有丰富充实的内容。
C.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但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说明事物,有时也采用描写的方法。
D.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可分为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两种。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第Ⅱ卷(共102分)
二、阅读: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阅读下方,回答17-30题。
谈语言
王力
(1)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限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得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本来,文章是记录人们口语的,是写下来的语言。人们说话干净利落,通俗易懂,语意明白,表达准确,那么,用文字把这些话表现出来,也就不应有错。而实际情况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3)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划清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4)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昌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5)还有篇报道,出现“他昌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昌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昌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6)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7)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样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8)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而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3(9)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10)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11)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12)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②”。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的,能够规范的,还是尽量要规范化。
(13)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注]①以讹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话,又更加错误地传出去,越传错得越离奇。
②约定俗成:共同议定,根据习惯形成。17.概括(1)自然段的段意。
18.(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9.(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将体现(3)自然段主旨的一句话找出来,抄在答题卡上。
21.从(4)(5)(6)(7)自然段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22.下列判断,与(7)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分析了朱自清早年作品和晚年作品语言风格的不同
B.通过分析朱自清早年和晚年写作风格的不同说明写作文章的道理 C.介绍了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写作经验
D.朱自清早年和晚年写作风格的变化,给后人以启发。
23.按照提出论点、分析论点、表明主张的顺序,在答题卡上给(8)自然段用“//”线划分出层次。
24.根据(9)自然段回答,为什么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
25.(10)自然段对“不以为然”这一成语的意思作了辨析,请用“不以为然”造句。26.在(11)自然段中,作者说对口语进行加工时“要考虑大众化”,请说明其中“大众化”的含义。
27.下列说法,与(12)(13)自然段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语言的规范标准是发展变化的
B.不要用“约定俗成”反对语言的规范化 C.凡是能规范化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 D.“约定俗成”是改不了的语言习惯
28.从全文看,本文论语言加工问题,针对的对象主要是 A文学创作 B报刊文章 C一般文章
D科学论文
29.依据解释,多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答在答题卡上。①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②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30.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说明为主
B以描写为主
C以议论为主
D以记叙为主
三、作文(60分)
31.题目:(1)奥运的企盼
(2)奥运圣火在珠峰点然有感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 ②不得少于600字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 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 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5.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五
1.B【解析:A.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血、谑读“xuè”,噱、穴读 “xué”。】
2.A【解析:B颂—诵,C涨—胀,D堰—偃。】
3.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A【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C表述不周,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5.C【解析: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6.B【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
7.A【解析:答非所问,问的是“特征”,答的是“原因”,据第一段文意可知特征有“三”,文中分别用“首先”“ 其次”“再次”提领。】
8.D【D讲的是“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造成的结果,而非“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
9.B【纵观全文可知:B是本文说明的核心与重心】
10.C【解析: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
11.A【解析: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12.D【解析: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13.C【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14.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15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附标点后的文段: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①②
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16⑴屈原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⑴楼船夜雪瓜洲渡⑵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⑷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⑸也无风雨也无晴
18.⑴坚忍(执着)⑵乐观
19.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20.⑴忧怨中充满希望
⑵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1.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22.②①③⑤④
23.示例: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24.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提示写作重点:无论选择触摸都巿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的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注意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两选一,写作时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审题是零难度,考生得分的高下全在选材、组材和立意及语言等功夫上。】
【名家示范1】感受乡村
爷爷留下来的家谱厚厚地四大本,摆在桌子上有半尺厚,沉甸甸的。拥挤不堪的家谱中,代表我的那三个字所占的地方还没有一片槐树叶大。但这就足够了,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走到最后,所能撑起天地也不过如此。
多年后的某天,如果后辈中的某人有幸目及这三个字,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就像我看到家谱中的诸位先人一样,没有具体形象,没有音容笑貌,只有在我身体中流动着的一脉相承的血液。我不敢妄想后辈们对我知道许多,一个过往的人相对于一个后来者来说,就像是深不可测的宇宙,无边无际,即使毕其一生来琢磨也只能晓得皮毛。
但我知道,在我生存过的这个土地上,一定有些什么会记得我,就像小鸟记着自己当年风雨之夜曾栖息过的一棵树,蜜蜂曾记得自己初次酿出来的一点蜂蜜一样。
有什么能记住我这个曾在这块土地上走过活过的人呢?同辈的人都已和我一样消逝于无形,后辈们在他们的时代急不可耐地体验着自己的生活。谁也不会关心一个平凡的如田野中的土块一样的人。
村口的那棵大椿树也许还会记得一些我的童年。对于当时等待长大的我来说,童年漫长得就像失眠的夜晚躺在床上等待天亮。而现在当我回首童年时,却短暂的如同一天。童年的一年和成年后的一年如此不同,以致我常困惑于时间的公平和可靠性。
大椿树从我生命初始前的漫长岁月一直站到我无法预知的未来,从我生命的此岸看着我到达彼岸,它一定会在某一刻忽然想起,在一个迟来的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在蝉声中怯怯地从坐在树阴下打盹的老人们中间穿过,他双手紧紧地拉住自己的裤子,小心翼翼,神情惶惑。这群把生活的担子交给了后辈的老人再也没有了对未来的期盼,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每年夏天聚在大椿树的树阴下,像当年耕种自己的田地一样,不厌其烦地翻动自己的记忆,把远或近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唠叨。他们的另一个兴趣就是对路过他们身边的每一个男性后辈进行嘲弄和戏谑。
他们不止一次地在这棵树下捉弄这个孩子。有时趁他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把他的裤子扯落,而后哄堂大笑地看他慌乱不堪地一边往上提裤子一边落荒而逃。有时他们以一个游戏的方式来引起他的好奇。
“我捏住你的鼻子,你能把嘴张开吗?”
当孩子在被捏住的鼻子的当儿仰起脸张开嘴时,老人掌心里握着的东西也会掉进他的嘴里,是一块风干了的鸡屎。
一次,这个孩子端了满满一碗酱油从街头的供销社里出来,走的缓慢而谨慎。当他们远远地看到他专注认真的样子时,都大笑起来。孩子丝毫不受他们笑声的影响,平稳地一步步朝前走。忽然,他们中的一个高喊:“碗下面有个洞,正在漏呢!”孩子不假思索地把碗翻转过来看了一眼。
当孩子哭丧着脸拎着碗走向他爷爷奶奶居住的院子时,他们看着他渐渐走远的稚嫩的背影和懊恼的脚步,笑得前仰后合。
我六岁那一年就是这样学会了从人们脸上的笑容中分辨什么是善意和恶意的玩笑,这项早熟的本领得益于这群坐在大椿树下无所事事的老人。
村外牲畜棚角落里那窝蚂蚁应该记得我,少年的我就是在抓小虫喂它们时,那匹调皮的小骡驹也来旁边探头张望,我挥手驱赶它,它却调转身用刚会走路的蹄子在我的额头狠狠地来了一蹶子。它那一蹄子给我的人生历史留下了初次的刻骨疼痛,也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当我捂着鲜血直流的额头像受惊的兔子穿过田野一样跑回院子时,不知道它是否会后悔自己那一蹄子的重量。我真该感谢这次教训的恰到好处,如果再往下一点,我也许会成为一个海盗王似的独眼,从此的世界在我的脑海中一定是另外一番模样。尽管我对独眼所看到的世界同样感到好奇,但如果让我用终生的时间来体验它,我觉得还是有点单调。
我的青少年给了校园,菁菁校园中铃声是时间之王,它左右着上课和下课,睡觉和起床。校园如果留意过一个在宿舍、食堂和图书馆频繁作三点一线运动的人的话,我应该留给它深刻的印象。它给了我一个精神世界,给了我一个初恋的开始和终结,也给了我一个跨越千里的轮回。从乡村到城镇,从平原到高原,从芳草萋萋的故乡到漠野千里的戈壁。一个人到底要体验多少离别和惆怅才能真正长大?
我以后的人生注定要献给岁月,就像把爱情献给爱人,把孝心献给父母一样无怨无悔。它可能会把我珍藏,也可能会弃之如敝履般抛入时间的角落。但如同一棵树种选择了土壤,一条鱼儿选择了河流,我既然选择了人生,就得生根发芽,就得从过去中吸取教训,从希望中汲取自信,就得做更多能留下证明我此生的印记,以待我此身化作尘土之时,还能在飘浮的空气中顺着这些印记看一眼我无奈别离的故土和家园,看一眼我的亲人们在辛勤劳作后留下的痕迹和标志。
【名家示范2】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 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名家示范3】城市与乡村
时光流转得真快,转眼春天来了,虽然北方的三月依然是枯树轻摇,冷风拂面,但湖面的冰已全部化开,柳树的枝条也变得柔软,北方真正的春天,草长莺飞的季节应该是在五月,生活在城市里,不似生活在乡村,能
看到早春的薄雾,山间的野花或是春播的繁忙景象,而让我们感受春天的也许就是巷陌街头的几棵垂柳,或是小区一角的几株桃花,但就是这样,也足已让我们欣喜一阵子。
有一位英国诗人曾写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的诗句。是啊,在城市里,我们永远在忙碌,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应酬,时间被分割成无数块,钢筋水泥包裹住我们温柔的心。不知谁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喜欢乡村,因为它保持着原始的纯朴,山野乡村的生活仿佛让人感觉不到岁月的痕迹。而我也喜欢城市,尽管都市的生活,有着它的缺撼,却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怀有一颗温柔闲适的心,你会发现其多彩的美。
城市,是美的。这里虽没有金灿灿的庄稼,茅屋竹篱,青翠安静的青纱帐,但这里有舒缓的池塘,映日的荷叶,还有流光溢彩的霓彩。不同的季节,同样带给我们别样的美丽,春天的杨柳,夏天的槐花,秋天的红枫叶,冬天的雪舞。
城市,是美的,它楼宇高耸,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见证着人类的进步,站在这里,能感受到前进中历史的滚滚车轮,这里有展示我们人生的舞台,这里有我们需要的数字和快捷的信息。
清晨,不妨到公园里走走,会带给你另一种美丽。晨练的人真多啊!你看那些老人的健美操跳得多精神,还有练太功剑的人们,一招一式刚柔并济,飒爽英姿。还有的在踢毽子,跳得真高,一个弹跳,把毽子舞得风生水起,更有趣的是大家围在一起踢,你来我往,配合默契,乐在其中。那边树林幽静的角落里,有学生在画速描,若隐若现的小桥,波光粼粼的水面,引得晨练的人们驻足观看。在这里锻炼的有各种各样的人,两鬓斑白的老人、活泼的孩子或是健朗的年青人,这里不分职位高低,不管谁更富有,共同拥有的就是快乐。
夜晚,暮色笼罩,城市里亮起万家灯火,与满天星斗相辉映,那一间亮灯的小屋里有我们温暖的梦境。
【名家示范4】感受乡村
偶尔,与一颗劳顿的心,循着一片枯黄的落叶,走近乡村,投影于一条尚未锄芟的田埂上,逸兴悠然而沉默,遥望远处苍郁的青山与天空洗过雨水的云朵,凝神谛听山野的润湿与幽静。
时而,响睛的天空有鹰迹翔过,恰和此时的心情,一样恬淡而素洁。
静静地远望。一头水牛迈来,一抹清香扑来,一声鸟鸣啼过,让人试着怀想最初和最后的情感,走向曾经的童年。
其实,整日匆忙的我们确实有必要时常回来,小隐于安谧的乡村,忘却远方城市的喧嚣与诱或,让欲望和浮躁栉风沐雨。
而后,跳过一群人,去接纳另一种生活。
夕阳如橘,炊烟如一条回乡的路,时常隐约在我回望故土的瞬间。
远离了炊烟,漂泊在无家可归的城市,没有了依托,如风中一片坠落的叶了。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乡村。
而如今,城市却远离了乡村,让人失去童年的记忆,枯涸了生存源泉的澄澈。
夕阳中的炊烟,总是让人忆起年迈的双亲伫立村口,一双望穿暮霭氤氲的眼眸,痴痴地守候着儿女们匆匆的归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亲近炊烟,生命才会被阳光恩泽。
6.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 篇六
Ⅰ卷 14-21(每题6分)
14.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为
A.1 B.2 C.3 D.4
15.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如图,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A,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58A,若电源电动势为12.5V,内阻为0.05Ω,电流表内阻不计,则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降低了
A.35.8W
B.43.2W
C.48.2W
D.76.8W
16.如图,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量不变的小球A。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当B到达悬点O的正下方并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A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
次实验中B的电量分别为q1和q2, θ分别为30°和45°.则q2/q1为
A.2
B.3
C.23
D.33
17.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4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A.0.15Pa
B.0.54 Pa
C.1.5PaD.5.4Pa
18.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其极限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制成,板面积为S,间距为d。现用波长为λ(λ1<λ<λ2)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量正比于
19.土卫十和土卫十一是土星的两颗卫星,都沿近似为圆周的轨道绕土星运动。其参数如表:卫星半径(m)卫星质量(kg)轨道半径(m)土卫十8.90×1042.01×10181.51×108土卫十一5.70×1045.60×10171.51×108
两卫星相比,土卫十
A.受土星的万有引力较大
B.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较大
C.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D.动能较大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2倍
B.声波是纵波,声源振动越快,声波传播也越快
C.在某介质中,红光折射率比其他色光的小,故红光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的大
21.氧气钢瓶充气后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假设缓慢漏气时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且保持不变,忽略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漏气过程中瓶内氧气
A.分子总数减少,分子总动能不变
B.密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C.吸收热量,膨胀做功
D.压强降低,不对外做功
Ⅱ卷 22-25
22.(17分)
(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导线a、b、c、d、e、f、g和h按题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___。
(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需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如图),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_________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______% 。
③ 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 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_____、_____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23.(16分)t=0时,磁场在xOy平面内的分布如图所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相邻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每个同向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l0。整个磁场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1)若在磁场所在区间,xOy平面内放置一由n匝线圈串联而成的矩形导线框abcd,线框的bc边平行于x轴。bc=l0、ab=L,总电阻为R,线框始终保持静止。求
①线框中产生的总电动势大小和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②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2)该运动的磁场可视为沿x轴传播的波,设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场方向为正,画出t=0时磁感应强度的波形图,并求波长λ和频率f。
24.(19分)飞行时间质谱仪可通过测量离子飞行时间得到离子的荷质比q/m。如图1,带正电的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进入长度为L的真空管AB,可测得离子飞越AB所用时间t1。改进以上方法,如图2,让离子飞越AB后进入场强为E(方向如图)的匀强电场区域BC,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返回B端,此时,测得离子从A出发后飞行的总时间t2。(不计离子重力)
(1)忽略离子源中离子的初速度,①用t1计算荷质比;②用t2计算荷质比。
(2)离子源中相同荷质比离子的初速度不尽相同,设两个荷质比都为q/m的离子在A端的速度分别为v和v′(v≠v′),在改进后的方法中,它们飞行的总时间通常不同,存在时间差Δt。可通过调节电场E使Δt=0。求此时E的大小。
25.(2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其模型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1、2、3……N,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k<1)。将1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号球碰撞,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长,g取10m/s2)
(1)设与n+1号球碰撞前,n号球的速度为vn,求n+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2)若N=5,在1号球向左拉高h的情况下,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h(16 h小于绳长),问k值为多少?
(3)在(2)问的条件下,悬挂哪个球的绳最容易断,为什么?
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14.B 15.B 16.C 17.A 18.D
19.AD 20.CD 21.BC
22. (1)d导线 h导线 g导线
(2)①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等等)
②13.3(允许误差±0.5)
0.37(允许误差±0.03)N
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
④快速拉出、变速拉出、出水过程中角度变化、水中有油污、水面波动等等
23.(1) ①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v,任意时刻线框中电动势大小ε=2nB0Lv
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I=2nB0LvR
②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F=2nB0LI=4n2B02L2vR
由左手定则判断,线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
(2)磁感应强度的波长和频率分别为
λ=2l0
f=v2l0
t=0时磁感应强度的波形图如图
24.(1) ①设离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经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则
qU=12mv2①
离子飞越真空管A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L=vt1②
由①、②式得离子荷质比
qm=L2U2t21
②离子在匀强电场区域BC中做往返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
qE=ma③
t2=Lv+2va④
由①、③、④式得离子荷质比
qm=12U(L+4UE)21t22
或qm=(L2U+22UE)21t22
(2)两离子初速度为v、v′,则
t=Lv+2vqEm
t′=Lv′+2v′qEm
Δt=t-t′=(Lvv′-2mqE)(v′-v)
要使Δt=0,则需Lvv′-2mqE=0
所以E=2mvv′qL
25.(1)设n号球质量为mn,n+1号球质量为mn+1,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n′、vn+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据题意有n号球与n+1号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n、0,mn+1=kmn
根据动量守恒,有
mnvn=mnv′n+kmnv′n+1①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12mnv2n =12mnv′2n+12kmnv′2n+1②
由①、②得
v′n+1=2vnk+1(v′n+1=0舍去)
设n+1号球与n+2号球碰前的速度为vn+1
据题意有vn+1=v′n+1
得vn+1= v′n+1
=2vn1+k③
(2)设1号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1gh=12m1v21④
v1=2gh⑤
同理可求,5号球碰后瞬间的速度
v5=2g×16h⑥
由(3)式得
vn+1=2vn1+k
=(21+k)nv1⑦
N=n+1=5时,
v5=(21+k)4v1⑧
由⑤、⑥、⑧三式得
k=2-1≈0.414(k=-2-1舍去)
(3)设绳长为l,每个球在最低点时,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ng=mnv2nl⑨
则F=mng+mnv2nl
=mng+mnv2n/2l
=mng+2lEkn⑩
⑩式中Ekn为n号球在最低点的动能
由题意1号球的重力最大,又由机械能守恒可知1号球在最低点碰前的动能也最大,根据⑩式可判断在1号球碰前瞬间悬挂1号球细绳的张力最大,故悬挂1号球的绳最容易断。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推荐阅读: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参考答案(24—41题)08-0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07-20
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06-20
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07-06
新疆边防总队接收2012年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简章09-12
普通高等学校代码10-29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全文07-11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说明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