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毛中特讲义

2024-10-19

19考研毛中特讲义(精选10篇)

1.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一

考研政治毛中特总结之党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决定的,也是现实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2)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明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场经济的发展,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考研频道:kaoyan/

2.考研政治毛中特社会主义改造 篇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阶段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三

2018年考研政治:毛中特之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最近五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五大建设中,只有文化建设没有出过分析题,请同学们予以重视。凯程教育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特总结了如下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大家复习使用。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发辉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4.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四

(1)由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决定

(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是对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4)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分析题2:如何处理创新、人才、科技、教育的关系?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3)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分析题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结合点。•分析题4: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分析题5:如何认识我国的四大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分析题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四有新人

5.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五

来源:智阅网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结构比较零散,有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非常相似,建议同学们可以尽量以内容为线索,把同类的整理出来,放到一起做成笔记,对比着去记忆。所以,下面就来说说四个全面这个考点!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

内涵及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6.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六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以供考生参考。

第八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内容。重点掌握生产关系方面的三项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生产力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大战略。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历史性胜利,但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也遗留下不少问题。因此,产生了不少弊端,须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理论认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这一体制日益显现出它固有的弊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20世纪70年末开始,我国逐渐走上市场取向的改革之路。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②随着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和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流通体制的逐步形成,促进了物资、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在城乡市场的流动,初步显示了市场的作用和活力。事实说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正是这些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2)理论探索的成果。东莞中公教育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禁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着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共同特点。主要是:(1)经济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企业经营自主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政府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4)经济运行法制化。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主要是:(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存在共性,但是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东莞中公教育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内在的本质特征。

1997年党的十五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基本依据,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首先是由我国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还没有能力包罗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都应该得到发展,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东莞中公教育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多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东莞中公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客观必然性在于:(1)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存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产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然会拉大收人分配的差距,其客观经济根据是:一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二是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三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所造成的优胜劣汰,也会导致收入的差距。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由当前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它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却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就是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其它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再加上国家对收入的调节,最终保证全体劳动者波浪式的共同富裕。东莞中公教育

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鼓励辛勤努力成绩大的人和有条件快速发展先富、致富的方式,是通过诚实劳动致富、合法致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政策可以把效率与公平有效地协调起来。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则欲速不达。东莞中公教育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二O二O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 东莞中公教育

化中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一)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问题。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东莞中公教育

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新时期新阶段,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具体举措;(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4)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5)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7.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七

来源:文都图书

党的建设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高频考点,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考研政治毛中特党的建设知识要点归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预祝大家考研顺利,马到成功。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重要)(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根本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党员思想教育要严、党的建设标准要严、执行党规党纪要严、对违规违纪惩治要严、党的各项制度执行要严,必须把“从严”作为全面治党贯穿始终的主线。

四、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思想建党确保制度建设的方向,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凝结和形成为制度,思想建党的不断深化和持续进行也需要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只有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八

文都首发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单选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2014年考研以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拉开大幕。今年毛中特考查部分的特点非常清晰,就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心。现文都教育为大家第一时间解析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的单选真题。

第5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基础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实行差额选举B.按党派分配名额C.按单位分配名额D.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7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第8题: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9.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九

来源:智阅网

习总最新理论四个全面是今年考察的重要考点,建议大家认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学会联系政治理论知识,认真备考。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

内涵及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10.19考研毛中特讲义 篇十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承诺”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是2015年考研政治复习的重点。在深入研究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和大纲解析的基础上,总结一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材料分析题,希望能对2015年考生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习近平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5月25日)

(1)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有哪些?

(2)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3)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考查考点】

毛中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

1.(1)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2.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七区三十二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针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加快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变魔术》含反思下一篇:团队建设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