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2024-10-18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精选9篇)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篇一

(1)脂类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磷脂、糖脂、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胆固醇又是组成激素的重要物质。

(2)脂类能供给身体热能。每克脂肪能产生37681焦耳的热量,供大于求时可以贮存,是能量贮存库。

(3)脂类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4)脂类有保护功能。脂肪大部分贮存于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和肾脏周围,能防止体内热量大量散发,能固定脏器位置,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5)脂肪能延缓胃的排空,增进饱腹感,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

(三)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人体三分之二的热能由糖供给。它能较快的放出热能,是最经济的热量的来源。

(2)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如,粘蛋白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神经组织中也含有糖脂,而碳水化合物是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

(3)碳水化合物能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心脏的活动主要靠磷酸葡萄糖和糖元供给热能,神经系统只能由葡萄糖供给热能,血中葡萄糖是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血糖降低,人即会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儿童心理健

康水平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智力分数在50-70分的为轻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能从事简

单的活动,以后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立,但难以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学习有困难;智力分数在.

25-50的为中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以后生活可以半自理,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动作基本可以

完成,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25分以下的为重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

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

(二)情绪反应适度

积极的情绪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和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情绪和情绪反应适度

表现为学前儿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适当的情绪;能够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准

确的识别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和情绪,有恰当的移情反应;能够开始逐步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常常伴随着情绪情感异常,如焦虑、忧伤、抑郁、情绪表现异常;常因环

境变化而烦躁、过于敏感或反应迟钝;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

(三)和谐的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恰当地

处理与同伴发生的矛盾,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同伴表现出同情,欣喜等。而避

免在与同伴发生纠纷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虽然偶尔与同伴有矛盾,但能很快在教师、家长、

其他同伴的劝说下恢复良好的同伴关系,并在活动和游戏中主动、积极、自主的处理与同伴的

关系。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在同伴中表现的冷漠,漠不关心;在群体活动中往往独自

一人游戏,不参与其他同伴的活动,甚至在同伴和教师的邀请下也不愿意参与;当与同伴发生

争执的时候,容易冲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等。

(四)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根据安斯沃斯等人的研究,儿童的依恋可以分为回避型依

恋I矛盾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而前两种依恋模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利的。学前儿童的

依恋根据不同对象可以分为对父母(抚养者)的依恋,对教师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心理健康

的儿童在这些依恋上都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表现为对他人依恋,但不控制他人;有自主性,但

不回避他人。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却相反。

(五)行为表现正常

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正常指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既不过分兴奋,又不迟钝,面对新的环境

能作出恰当的回应,不过分夸张也不过分退缩。在幼儿园的时候能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师

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活动,能在纪律的要求下慢慢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逐渐表现出自控能

力,同时又能在纪律的要求下积极主动的、自由的活动和探索。在活动的时候能积极参与群体

性的活动,并表现出持续的好奇心。在家里能不断自己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不事事依赖

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活动设计题(20分)

1.良好的生态环境既直接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又可以使学前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妨留出一处空间如活动室或者走廊处让学前儿童自己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制品或栽种花草、盆景,设置自然角和绿化长廊。请以“我的绿色空间”主题设计出大班的活动计划。

2.对于新人园的幼儿,午睡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有好多小朋友第一次在园午睡时都是

大哭大闹,不愿意一个人人睡,就是愿意睡的,睡姿也各式各样。请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

惯”为主题设计小班的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1分)

目标要求。(3分)

准备工作。(3分)

活动过程。(9分)

活动评价。(4分)

(具体内容略)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篇二

近年来, 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层次已由学前儿童师范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承担) 逐步提高到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加强, 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互访活动愈加频繁, 一些科研课题直接将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到了国内。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代中外学术交流中比较活跃的学科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使得我国与国外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上的差距日益缩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 使得某些学科的科研水平有可能在国内外实现同步发展, 尤其是某些前沿学科, 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几乎是处于同一层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国外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也仅仅是几十年的事情。因此, 随着现在教学设置的日益完善和家庭电脑与世界互联网的普及, 我们就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重视不够。

尽管国家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 对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划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学前儿童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提出过“学前儿童园必须切实做好学前儿童生理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 但其被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具体的实践中, 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即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学前儿童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托儿所、学前儿童园的教师及学前儿童家长缺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认识:

(1) 一些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 他们常常把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 更多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者认为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 没有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引导。

(2) 部分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 他们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来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

2、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虽然我国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科研水平因为国家的重视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 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 尤其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更为短暂, 还不足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 我国传统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充当了一种保姆的角色,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好地接受一些先进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无论是中等学前儿童教育学校, 还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中, 由于系统理论的缺乏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较高的理论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具体体现为, 各个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机构 (包括各种形式的学前儿童园、托儿所及相关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机构等) 用于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都是一些内容分散、零乱、不能自成系统 (大多穿插于其它内容中) 的文章和书籍, 甚至只是简单地就近借鉴其它中小学或相邻学科的经验, 其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学前儿童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

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学前儿童园教师, 但是大多数学前儿童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 (幼师毕业以上) 。由于缺乏扎实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他们常常对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 不能对学前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 也无法预见学前儿童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树立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学前儿童教育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 达成学前儿童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学前儿童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 着重才艺的学习, 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 乐于与人交往, 行为统一和协调, 性格特征良好, 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2、形成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人文环境系统

学前儿童的成长应该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环境, 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由于人文环境以“人”为主,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 因此, 作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学前儿童教师和父母, 与学前儿童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 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 学前儿童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学前儿童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不合理的期待 (过高或片面的要求) 则会导致学前儿童心理畸形发展。而且, 学前儿童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应及时地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 以预防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 间接的社会环境有时虽然与学前儿童不直接发生关系, 但是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

3、提高幼教工作者素质, 加强学前儿童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成长, 教师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学前儿童期是人格形成一个重要时期, 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 可塑性也较大。因此,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影响一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一个情绪不稳定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并且一个人在学前儿童期形成的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提高幼教工作者的素质, 促使他们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掌握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技巧, 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 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中去, 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艰巨工作。另外, 还应对学前儿童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这不仅有利于学前儿童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而且还使他们能针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更好地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

4、搭建学前儿童园与高校合作的桥梁

当前, 学前儿童园的师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级中等师范院校和一些高校的学前专业来承担, 学前儿童园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主要由他们自己独立摸索着解决, 而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现在也开设了一些涉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但这些课程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 其应用心理学部分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知识, 没有实践性。所以学前儿童教师有时面对学前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因此, 要改变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就必须搭建学前儿童园与高校的合作的桥梁。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手:有条件的学前儿童园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合作, 高校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定期到学前儿童园培训学前儿童教师, 帮助他们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对他们进行定期指导, 减少其盲目性, 使得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总之,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因为学前儿童的情绪比较外露, 大多数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不加掩饰, 对于学前儿童教师而言, 应多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动态, 从他们的外显的行为中发现其心理问题, 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学前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伟艳:《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2]王敏:《关于张雪门幼儿教育道路的探索》, 河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01期。

3.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篇三

关键词:家庭;音乐;游戏;教育

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碰撞,家长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父母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音乐能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联系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它将在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情绪、情感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在父母的歌声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声音和对他的爱。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可以获得平和的情绪。

《放马山歌》是汉族民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童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现在,《放马山歌》也因其优美的旋律,而被改编为众多民乐的演奏曲目,如柳琴独奏《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家庭音乐游戏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儿童已经具备的音乐能力

能够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从无意的敲打向有意敲打过渡,能注意自己的动作,如拍手、走步等符合音乐的节拍。

二、《放马山歌》音乐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宝宝能准确地拍打四分音符的节奏。

技能目标:通过语言和歌唱的方式表达四分音符的时值。

能力目标:能随着音乐感知韵律,体验快乐的情绪。

三、音乐活动前准备

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温柔轻声的和宝宝说:今天妈妈和你玩一个游戏,你一定会喜欢的。切不可训斥孩子或命令孩子的语气。

四、《放马山歌》音乐活动活动过程

1.基础练习:幼儿和家长伴随着音乐做动作,体会四分音符的长短,加强对四分音符长短的听觉认识。家长和宝宝对应歌词做相同的动作。说明:谱例中“手”意思是拍手,“腿”意思是拍腿。

2.大手小手动一动:伴随音乐让手指动起来,可以加强幼儿对四分音符长短的记忆。家长和宝宝的动作不相同,当幼儿熟练之后可以家长和幼儿动作互换继续游戏。

动作标记说明: 代表妈妈,双手手指并拢,指尖对指尖搭成小房顶的形状,双手反复做合上打开的动作。在有 标记的地方合上,没有标记的地方打开。 代表宝宝,宝宝双手并拢合在一起,伸到妈妈的小房子里,再把双手从妈妈的小房子里缩回来。有 标记的地方伸进妈妈用手搭成的小房子里,没有标记的地方缩回来。幼儿和家长可以跟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3.单家庭韵律活动:适合于家庭内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来做的体验性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需协调四肢,使得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韵律,家长引导辅助幼儿的活动。动作分为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在游戏中家长可先带领幼儿左下肢韵律活动,幼儿适应后再加上上肢的韵律活动,标記:“左”意思是迈左脚,“右”意思是迈右脚。

具体韵律活动如下:家长双手与幼儿的双手面对面的拉在一起共同做律动,下肢向左迈两步(即左右),再向右迈两步(即右左),如果宝宝不适应也可以原地踏步。互相拉着的手可随音乐和脚下的步伐摆动。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篇四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偶发性科学活动 2.分类 3.访谈法 4.社会资源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③例子。

(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例子。

五、设计题(共22分)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

(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及答案 篇五

··················密···················封·····················线··················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第一个环节,应该为孩子将来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编讲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 看图说话、创编故事、设想未来和扩展词汇。

4.父母的言行对情绪不稳定、模仿性较强、知识经验较少、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讲,影响力更大。

5.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起着主导作用。

6.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

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3.环境熏陶法

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4.规则游戏

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

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共35分)

(1)时代性和社会性

(2)亲情性和感染性

(3)针对性和随意性

(4)连续性和一贯性

(5)权威性和专制性

2.简述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1)模仿性

(2)自发性

(3)灵活性

(4)发展性

(5)差异性

(6)无价性

3.简述家长如何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

(1)在模仿中学会交往

(2)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规则与技能

(3)走出家门,扩大交往圈子

(4)在挫折中成长

(5)积极暗示,正面引导

4.简述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

(1)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

(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3)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5.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在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时,主要涉及:

(1)家庭教育的作用。

(2)家庭教育的方法。

(3)家庭教育的活动

(4)家长的教育观念。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

在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研究时,主要涉及:

(1)一般性指导。

(2)专门性指导。

(3)指导的组织管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答:(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一方面是父母为儿童提供了发展所必须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是胎教为儿童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

(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和智慧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在父母的引领下,逐步扩大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锻炼着各种感觉器官,积累着各种生活经验。

(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学前教育实践表明,儿童在学前期已经能建立初步的各种生活习惯和能力,这是父母对孩子耐心细致,反复教育和督促的结果。

(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家庭是儿童最初接触的社会环境,在家庭中儿童体验着最初的人际关系。儿童从最初的完全自我中心,经过父母的家庭教育,逐渐完成去自我中心,逐渐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自由的限度、能初步克制不合理的欲望,这些成就都是孩子未来加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

2、结合实际和所学知识,试论述学前儿童家长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及能力。

答:在现在社会来说,对年轻一代的身心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条件,才能胜任合格父母的角色。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讲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及能力:

(1)家长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

家长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将科学理论简单化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与其他父母交流教育心得,不是盲目的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子女的每一件事,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好人需要,用心的去指导、帮助、训练、检查子女的行为。

(2)家长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一般来说,家长的知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科学的实施家庭教育,培养优秀的子女。

(3)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儿童知识。

比如儿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的教育知识,更方便教育子

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4)家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等。

(5)家长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信心和勇气。家长在客观的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表现的基础上,要对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有信心。

6.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二是--------------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结构、-----------结构、--------一结构、-----------结构、---------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______、-----------、---------、---------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和-----------。7.--------------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2.档案夹评价 3.音乐技能 4.自发咏唱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1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在歌曲中进行 在动作中进行

3.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4.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答案要点: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7.中美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特点比较 篇七

现代教育社会化、生活化的趋势使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比较而言,美国的学前社区教育起步较早,社区教育体系发展得也比较完善。本文旨在简要探讨美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特点,并与我国的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状况进行粗略的对比分析,以便为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社会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

受“儿童中心论”思想的影响,美国社会对儿童保护和教育参与意识比较强,社会对学前儿童的支持是全民性的,这为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美国不仅有由政府机构、教育部门、俱乐部、企业、社团等合作参与的社区教育组织管理部门,有专职的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专职的社区教育行政人员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简称社工),而且,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地方绅士、学生家长等都普遍具有关注社区、贡献社区的思想,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平时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各种儿童教育活动,都会引起社区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的支持。在美国,私人捐款设立教育基金、投资兴建社区公共教育设施、建立社区学校已成为一种风尚。

在我国,社会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自从学校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独立的教育机构以来,学校就开始承担起全部的教育职能,就连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孩子的发展负有全责。而且,受我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多是关门读书,很少与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社会和社区也是无从参与教育过程。于是,学校就成为独立于社会的教育的“孤岛”,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就成为纯偶然性的、随机性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教育”、“教育社会化”等教育思想的渗透,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对教育支持的重要性,但就全社会来说,人们的教育参与意识仍然比较差。在一些地区,开展社区学前教育往往是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地推动,社区教育的开展多限于幼儿园或者是社区教育有一定认识的

形式。为此,我们要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交流、对话中,使我国民族教育与国际民族教育接轨。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应为多元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优秀成果中,应扩大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民族教育已不再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而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国家多元一体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介绍、试点实验、创造特色等几个阶段的努力,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典范。

参考文献:

[1]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M].四川:四领导及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园所,未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参与。

而就幼儿园自身来说,对社区教育也存在认识不清或动机不纯的问题。园所认为搞社区教育是“赔本的买卖”。相当多的幼儿园开展社区教育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未考虑、了解社区公众的需求,没有同社区协调互动,导致参与者寥寥无几,人气不足。再加上幼儿园本来自身教育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许多教师视搞社区教育为负担,社区教育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社区教育资源及其利用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可供社区教育活动开发和使用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如社区内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工厂、医院、超市、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这些社区资源为幼教机构和组织利用后,在教育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儿童发展与教师成长等方面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因此,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社区资源,在这方面美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首先,在社区资源方面,美国社会为学前儿童社区教育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支持系统。在人力资源方面,如前所述,美国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参与是全民性的,人力资源充足,而且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比较高(美国的人口素质高)。在物质资源方面,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实力强,这决定了政府部门对教育可以有比较多的资金投入,突出表现在社区环境设施的建设方面:美国有为儿童免费开放的社区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电脑房、公园等。各社区图书馆均设有儿童专署区,书架的高度与儿童的身高都是相匹配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美有8300多所博物馆、艺术馆。耗巨资修建的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基本上免费向学生开放,有的即使收费也很低廉。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到这些公益场所开展各种教育和实践活动。有的博物馆还与一些学校建立固定的联系,甚至把展品送到学校去。周末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免费参观。

其次,美国的学前儿童教育人士对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意识也比较强,幼儿园平时非常注重邀请社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来园介绍自己的工作,也常常带领儿童走出幼儿园到博物馆、艺术馆参观学习,到工厂、医院等各种场所,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家庭和幼儿园都是社区的一部分,而自己所在的社区又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有效地

川民族出版社,1994.

[2]刘丽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C].中国民族教育,

[3]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1,(8).

[4]刘少林.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本质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在读硕士)

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齐金花

(盐城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江苏盐城

摘要: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与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一样采用统一教材,教师以教材内容为组织课堂学习的主要素材,这没有体现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本文从分析教材的存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教材在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存在的价值差别,提出大学英语的学习应该工具化,丰富语言输入,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教材大学英语学习材料语言输入

一、教材存在的意义

关于教材,《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解释是:“教材,一般有两种解释:(1)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这里我们运用第1种解释,狭义的教材概念。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工具,而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知识系

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儿童家长也经常组织带领孩子参与各种社区教育和公益活动。

相比之下,我国在社区教育资源及其利用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本来重视程度就不够,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投入上更显得心有力而力不足,社区内能够为幼儿园利用的社区教育设施比较少。有限的一些可供利用的公共教育设施也存在应该免费的地方而不免费的问题,像公园、文物景观、革命纪念馆等公益场所,长期以来一直对家长和按一定的身高标准对儿童进行收费。

第二,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家长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意识还比较差。许多幼儿园都封闭办园,一学期走出校园进行的大型活动次数极为有限,利用社区各种人力资源进园教育也不充分,同时,社区各方面关系协调不够,也造成了社区资源不能得到综合利用。

三、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

美国儿童教育强调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一体化即三者在平等基础上的协调、互相合作。美国推行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即HAPPY计划,它直接通过社区把培训带入家庭,父母每周接受入户指导,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孩子父母的集会。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为社区服务,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如幼儿教师长期利用节假日,为周围居民举办幼儿教育班、英语班、舞蹈班等,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平时还有专业教师为家庭、社区上门服务。

近几年来,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服务”。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上海、北京、天津、广州

统。教材通过归纳、整合和呈现这些规则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条学习的捷径。人类学习语言至少可以分为系统学习和非系统学习。非系统学习的典型是在母语国家习得母语,系统学习常见于在母语国家学习目标语,因为所接触的自然语言环境有限。我国英语教学正是发生在学校环境里的系统学习。学校环境的许多因素会制约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如,国家的外语中教育政策、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水平、教材的选择、教学设备等,这些因素都通过教材表现出它们的影响。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决定了外语教材编写的内容和程式,课程设置决定了外语教材允许输入的时限,师资水平决定了对教材语言知识的把握和发挥,教学设备决定了教材语言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而考核方式决定了教学对教材发挥的导向。所以教材一直被认为是学校英语教学环境的显性要素的核心。

二、英语教材在大学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分为2个阶段,大学一二年级仍为基础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英语或选修英语阶段。大学英语

等城市率先开展起社区学前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将幼儿园等正规幼教机构面向社区开放,拓展服务功能,将服务对象和范围扩大到本社区为入园儿童及其家长。如开展亲子活动组织为入园儿童与园内儿童的联谊活动、举办家长学校和家教讲座等。在我国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社区,如青岛已建立了“家庭学前教育服务中心”,它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让社区幼儿成为社区教育指导对象,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也是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幼儿社区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由于对社区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入,不少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开展的亲子活动、家长会等社区教育活动只是场面热闹有余,而扎实不足,家长的参与不够积极主动,出现应景行为。这些都表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社区教育活动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美国对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十分重视,一般由居民生活区中设立的社区学院专门负责,如美国檀香山社区学院。它要求经过培训的教师,必须具备与家庭、社区各方面联系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虽然有一大批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专门幼儿教师,但他们的受教育内容仍更多的局限于3—6岁的幼儿,而许多应上级的要求组织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政府和街道工作人员又没有接受过必要的教育知识培训,造成学前儿童社区教育专业化指导与师资的配套还是一片空白。应该说在师资方面,我国社区开展0—3岁学前儿童教育指导还不具备条件。学前儿童社区教育师资的配套和细化是我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正在面临的问题。

8.浅谈儿童学前教育 篇八

关键词:儿童;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生活环境和与社会人的互动中,婴幼儿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了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正确的学前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正确的学前教育不仅是让孩子生活在理想的国度――诚信善良、公平公正,交给他们世界上一切的美德,同时,也要在理想国度中铺设一条通往现实的羊肠小道,让他们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轨。明白一些社会的残忍和黑暗、明白善意谎言的重要性,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能让孩子在将来更好的踏入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打击得措手不及。

3、正确的学前教育能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一个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就可能成就一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跟随时代的脚步,无暇顾及心理及道德方面的建设,偶尔的一瞥却看到了美德的流失,道德的沦丧,所以,信心没有了,自怨自艾了,随波逐流了,社会文明不见了,但团结起来力量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绝大部分人都能推己及人了,乐于助人了,诚实守信了,整个社会文明便会慢慢复苏了。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亲人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长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在生活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很大一部分小孩养成了骄纵的性格、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太短,使一部分年幼的孩子产生了心理阴影,造成了日后的冷漠、脆弱以及叛逆。

2、学校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方式不科学,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3、做好学前教育的措施。

(1)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则影响着千千万万幼儿的人生。①结合中国国情,借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科学的学前教育方向和方式着重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师,重视提高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可尽力改善幼师的薪金福利问题。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④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2)从小的方面说,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小孩的责任。①正确地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时尽可能加以引导,给予积极的协助。②要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求知、探索的精神。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智能正在发展,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把握这大好的时机,循循善诱,启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以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③编述故事,用故事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一般来说,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幼儿都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而且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讲述故事时,应考虑到幼儿身心的特点,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反映在脸上;语言要明白生动、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考,有时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④开拓幼儿生活领域,培养广泛兴趣。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让孩子有机会到处游览。如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等处,让孩子体会世界之大、事物之多,从而增长见闻,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利用机会和孩子讨论,搜集、整理资料,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9.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 篇九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过程中关键的两步。

2.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3.对于孩子而言,早期阅读活动就是看图讲述活动。

4.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在日常真实的教育中边行动边研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

5.及时而巧妙地纠正幼儿用词错误的现象,有助于幼儿准确运用词汇。

6.“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7.在亲子共读中,父母本身对图书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8。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9.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就显露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

10.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11.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 门的机构制订。

12.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13.讲述活动是培养独自语言的主要途径。

14.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 物。

16.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 写经验。

17.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18.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19.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 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20.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22.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4.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25.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方式有:——————创设谈话情境、——————创设谈话情境、——————创设谈话情境。

26.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等。

27.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的特点。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29.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30.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 31.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要求不少于 400字。

大班文学活动《真正的国王》活动实录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真正的国王》,听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幼:我想知道谁是真正的国王。

幼:我想知道怎么样的国王才是真正的国王。

幼: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国王。

师:好,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完整讲述故事,了解大意。

师(讲述故事):故事讲完了,有的小朋友找到答案了,有的没有。请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幼:主要讲了挑选新国王的事情。

幼:主要讲了三只小狮子找纸条的事情。

师:说得真好。

(三)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提问。

师:今天请小朋友来当老师,给故事设计问题。

1.老师出示挂图①,讲故事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怎么能休息呢。”)

师:听了这部分故事,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幼:狮子国王想了一个什么好主意?

师:谁知道狮子国王想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

幼:狮子国王让小狮子找纸条。

幼:好主意就是,让他们进行比赛。师: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呢? 幼:怎样才能找到纸条? 师:怎么样才能找到? 幼:要翻过山才能找到。幼:到红枫林能找到纸条。

幼:要翻过山,饶过沼泽地,在沼泽边的红枫林中找纸条。师;这个问题是谁提的呀,请你说说,你对谁的回答最满意。幼:我对盈盈的回答最满意,她很完整。师:老师也这样认为,谁还想提问? 幼:三只小狮子到哪里找纸条? 幼:这个问题不是刚才回答过了吗? 幼(急了):那我提法不一样的,你要回答出翻过什么、越过什么,顺序不能错!师(笑):嗯,虽然答案是差不多,可是问题提法不一样,也很动脑筋。谁还有问题? 幼:国王有几个儿子? 师:这个问题小朋友一定知道,大家一起说说看。幼(全体):有三个儿子!幼:为什么国王要让他们去找纸条? 幼:是为了比赛挑选新的国王。

2.教师出示挂图②,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从“三个小狮子打起精神”到结束。)幼:最后是谁当上了国王? 师:大家一起回答。

幼:最小的狮子当了国王!幼:小狮子为什么能当上了国王? 幼:因为他救了小刺猬。

幼:因为他有爱心。他把自己的食物给小刺猬吃。

幼:他爱护小动物,有爱心,老国王说只有爱动物的人,才能成为国王。师:你认为谁的回答最完整?

幼:胡易凡。

幼:纸条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幼(全体):在小刺猬的肚子底下。

幼:狮子老大老二对小刺猬说什么?

幼:他们对小刺猬说:“对不起,我今天没有空。”

幼:为什么国王要把纸条放在刺猬的肚子底下?

师:这个问题可真难回答。老师都不会。

幼:我知道,那个刺猬是国王派去的,是假装的,国王想考考哪只小狮子爱小动物,就让他当新国王。

师:呵呵,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回答,可真棒!

(四)完整讲述故事,指导幼儿用符号表示自己设计的问题。

1.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或者想想别人提过的问题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提法?

2.教师示范用简单符号表示问题。

师;比如我想提(老师用简单符号画出问题);小刺猬喊救命时,三只小狮子是怎样做的? 这个问题你们回答过,可是我的问法不一样哦。

3.幼儿用符号表示自己的问题。

师:请你把问题记在纸上,向你好朋友提问。

4.幼儿互相提问。

(五)展示幼儿问题。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33.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小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用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第二,讲述活动。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第三,听说游戏。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第五,早期阅读活动。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在活动中以描图画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材料2:穿衣服

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套进大洞洞。

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

小纽扣,钻洞洞,一二三,钻出来。

试卷代号:25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供参考)

2015年7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

22.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

23.0一3

24.省略音

替代音

重叠音

25.用实物或直观教具

用语言

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

26.示范模仿法

视听讲做结合法

游戏法

表演法

练习法

27.具体性

练习性

含蓄性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1)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

(3)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29.(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

30.(1)针对儿童经验的提问。

(2)针对细节的提问。

(3)针对作品主题或情节的提问。

(4)针对作品中语言的提问。

(5)针对生活原形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31.(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①只有那些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语言模型,才会被儿童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②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③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语言表达的形式、内容,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答题要素

1.目标的达成程度。对全班幼儿进行总体评价,看全体幼儿或绝大多数幼儿对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分量是否适当,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组织形式,主要分析教师是否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根据幼儿的特点或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从三个方面进行: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主要了解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参考答案

目标的达成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能力进行目标的制定,因而目标达成较好。幼儿通过互问互答的形式慢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感受到了爱心的意义,并体验到了自主提问的乐趣。

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这是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能有效提高集体教学的效率。幼儿从小班到大班一直接触老师的提问,潜移默化中已经学习到了一些提问的技巧。在这里教师是支持与鼓励者,通过幼儿在集体中小组中的互问互答形式,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幼儿自主提问让活动氛围更加自由轻松,幼儿积极性高。但幼儿的座位安排不利于小组交流,因此在最后环节互相交流中幼儿的积极性受到了阻碍。

效果分析:故事教学大多是采用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活动中教师做了一个新尝试;

让幼儿来设计提问,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脉络。这种双项互动式的形式,让幼儿的身份成了”老师”,这样的新鲜感,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提问、孩子回答、孩子评价一一把时间几乎都让给了孩子,幼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本案例表面上看似乎老师的指导性不大,但是课堂中有许多变数,所以这种形式的活动并不是把一切都交给了孩子,相反,老师需要更大的课堂智慧和高深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驾驭好课堂。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I共20分)

33.(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见试题材料1);

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_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l_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试卷代号:25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试题(半开卷)

2015年1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创制之初而言的,一旦进人交际就对人们有强制性。

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3.“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4.早期阅读中包含讲述的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讲述活动。

5.行动研究法是非正规性的,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6.让词和相对应的事物同时呈现,有助于幼儿正确理解词义。

7.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8.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

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9.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10.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1.把生活中的故事说给儿童听,谈论自己或孩子小时候的趣事,不是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

12.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13.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14.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5.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

16.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1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18.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19.后天环境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 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20.儿童是靠自己的能力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来确定,还应该根据———来选择。

22.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和——————。

23.学前儿童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的增加、——————的扩大,以及——————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24.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包含三个特性:——————、——————、——————。

25.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等。

26.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和——————两种类型。

27.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l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9.如何让孩子多通道地参与欣赏文学作品?

30·如何对0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31.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要求不少于 400字。

小班听说游戏《到草原去》活动实录

(一)称结合ppt课件,引出故事名称

师:图片里面有什么呀?(放ppt课件)

幼:蝴蝶、小花、小草等。

师:这么漂亮的地方,知道是哪里吗?

幼:公园。

幼:不知道。

师:这是草原。

师:小动物们也很喜欢这个漂亮的草原,所以都想到草原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 事,名字叫《到草原去》,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到草原去了,怎么去的。

(二)结合ppt,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讲故事。

1.草原中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说:五颜六色)

师:草原中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蓝色的„„

师:是的,草原上的花朵有很多颜色,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听的词叫“五颜六色”。小朋友说说看——“五颜六色”。

幼:五颜六色。

师:真好!记住了,看到小花颜色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好听的词了。

2.什么动物到草原去了?

师:小朋友还记得哪些小动物去草原了呀?

幼:小猪、小鸭、小兔„„

师(逐一出示PPT):还有谁呀?

(教师再播放故事情节PPT课件,帮助幼JL回忆。)

幼:还有小猴、小鸡。

师:小朋友们火眼金睛,都说对了。

3.小动物们是怎样去草原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去草原的呀?仔细想想哦。幼:骑摩托车去的。(1)小猴骑摩托车去草原 师:谁骑摩托车去的呀? 幼:小猴骑摩托车去的。

师:摩托车发出声音是怎样的? 幼:嘟嘟——嘟嘟——(小朋友模仿着摩托车的声音)(2)小鸡和小鸭开汽车去草原 师:小鸡和小鸭是坐什么去的? 幼:开汽车!师:汽车发出声音是怎样的? 幼:滴滴——滴滴——(小朋友们双手变成握方向盘状)(3)小狗和小猫坐飞机去草原

师:三个小动物到草原了,还有谁还没到呀? 幼:小狗和小猫。

师:他们是怎么来的呀? 幼:他们是坐飞机来的。

幼:小狗和小猫这么厉害的,居然坐飞机哦。师:谁知道飞机回发出什么声音来呀? 幼:嗡嗡——嗡嗡——

(4)小猪和小兔坐四轮车去草原 师(教师扮演猪和兔子模样):小朋友现在还有谁没有到呀? 幼:小猪和小兔还没有到呢。

师:谁来告诉我,他们俩是怎么去草原的呀? 幼:拖拉机。

师:不对,不对,再想想。

(看幼儿的反应,教师出示该PPT)师:小猪和小兔是怎么去草原的呀? 幼:小马拉他们去的。

师:嗯,我们可以叫它马车,也可以叫它四轮车。师:那你们知道这个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幼(看着老师):这个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师:嘎吱——嘎吱——,这就是四轮车发出的声音。

幼:嘎吱——嘎吱——

师: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已经到草原了,他们都坐着不同的交通工具去草原的,是哪些呀?

幼(教师出示PPT,幼儿随PPT一起说):飞机、摩托车、汽车、四轮车。

(三)结合ppt,再次欣赏故事

师:瞧,这些小动物们在草原上多开心呀!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是哪些小动物到草原去了,还坐着不一样的交通工具,下面我

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

(四)模仿游戏

师:故事听完了,小动物们坐着他们的交通工具来到漂亮的草原上,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 变成这些小动物,坐这些交通工具呀?

幼:想!

师:想清楚你要当什么小动物,然后再来拿小动物的头饰。

(小朋友们兴奋地选择头饰,并带在头上。)

师:想一想,小动物是坐什么交通工具的?

师;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坐着我们的交通工具,去逛我们的幼儿园了。出发咯一一

(孩子们很开心地穿梭在幼儿园中,有人开着小车,有人开着飞机,还有人骑着小马„„)

附故事:

到草原去

美丽的草原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好多漂亮的蝴蝶在飞来飞去,多美呀!

“走,到草原去玩!”小猪和小兔坐在小马拉的四轮车上,“嘎吱嘎吱”的去了。

小猴骑上摩托车,“嘟嘟嘟嘟”的去了。

小鸭、小鸡开着汽车,“嘀嘀滴滴”的去了。

小狗、小猫坐着飞机,“嗡嗡嗡”的去了。

嗬,多么美丽的草原呀,动物娃娃们玩的真开心啊!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33.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小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用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第二,讲述活动。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第三,听说游戏。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第五,早期阅读活动。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在活动中以描图画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材料2:小脚大脚

一二一,走呀走。

妈妈宝宝手拉手。

小脚踩在大脚上,向前走,向后走。

向左走,向右走。

一二一二齐步走。

试卷代号:25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供参考)

2015年1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语言发展的特点

22.同时双语学习

延时双语学习

23.词汇数量

词类范围

对词义理解

24.经验性

新奇性

趣味性

25.观察评估法

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

档案评估法

26.文学欣赏

文学创造

2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1)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2)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29.(1)作品欣赏与教学媒体相结合。

(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

(3)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

(4)欣赏作品与美术活动相结合。

30.(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

31·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侧重提供幼儿以语言为 对象的学习机会,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1)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促进幼儿语言发 展的语言环境,有明确的指向性。这种有目的性体现在各层各类的目标中,通过各项目标的实现,使全体儿童的语言都能得到同等的发展。

(2)语言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其它非正式的语言学习是没有计划的、随意的,幼儿从中所吸收到的语言信息材料一般也是支离破碎的,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不全面的。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3)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组织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的语言学习过程。在这种有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并在此基础 上,为幼儿提供新的语言经验,使幼儿通过学习,将新的语言经验转化为已有的语言经验。由此循序渐进,使幼儿的语言不断得到发展。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答题要素

1.目标的达成程度。对全班幼儿进行总体评价,看全体幼儿或绝大多数幼儿对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分量是否适当,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组织形式,主要分析教师是否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根据幼儿的特点或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从三个方面进行:幼,JL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主要了解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参考答案

目标的达成程度:通过活动幼儿初步理解了”五颜六色”的含义,认识了许多小动物,也认识了许多交通工具,还进一步了解了这些交通工具会发出什么声音。活动达到了目标要求。

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非常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活动中教师较好把握了难点,重点突出。大部分幼儿都能理解模仿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扮演各种动物角色,使用交通工具并模仿其声音。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a

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教师主要通过图片提示、语言描述、以及情境游戏来帮住幼儿熟悉动物、熟悉交通工具。整个活动动静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调动幼儿看看、听听、试试、说说的积极性。活动中幼儿能够耐心倾听故事,并能积极地、认真地、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幼儿举手发言踊跃,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效果分析:这个活动教师准确擎握了托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找到了语言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教师语言表述准确且通熟易懂,提问层层递进有效激发幼儿思维,帮助幼儿理解声词,也有效激发了幼儿想要表述的欲望。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33.(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见试题材料1);

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试卷代号:25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试题(半开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2.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3.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4.前言语阶段的语音发生准备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个过程。()5.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6.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7.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8.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9.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10.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11.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12.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4.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5.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6.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7.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18.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c、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9.实地观察评价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

()20.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_______;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_______.

22.语音的发生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阶段、_______阶段、_______阶段、_______阶段、_______几个阶段。

23.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和_______。

2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_______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_______的评价。

25。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6.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方式有:_______创设谈话情境、_______创设谈话情境、_______创设谈话情境。

27.有关幼儿词类掌握的研究表明,幼儿先掌握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_______,其次_______,再次是_______。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29.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30.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

31.一如何对0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字数不少于 400字。

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形记》实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这个小猪和其他小猪有什么不同?看小猪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怎么样?

幼:小猪一点都不开心。

师:小猪为什么不高兴?

幼:小猪感觉很烦,一点儿都不快乐。

师:你们猜一猜故事中的小猪是怎么做的。

(二)导读故事,体验想象

1.变长颈鹿

师(出示图片):小猪小跑着出门了,路边遇见了谁?

幼:长颈鹿!

师:你看,小猪仰着头,瞪大眼睛,一个劲儿地盯着高高的长颈鹿。你们猜小猪现在在想什么

幼:长颈鹿脖子好长!

幼:长颈鹿好高啊!

师:是啊,长颈鹿好高啊,脖子真长,小猪羡慕不已啊!

。师:小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会是什么好主意呢?

幼:小猪想扮成长颈鹿。

师:对,小猪想变成长颈鹿。

师(出示图片):看,小猪来了。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变成了长颈鹿的?

幼:小猪站在高跷上。

师:这时候你觉得小猪心情怎么样?

幼:很新鲜!

幼:很好玩!

幼:很威风!

师:小猪站在高跷上走啊、走啊,心里美极了。路上他遇封了斑马(出示插图)。让我们听听故事中的小猪是怎么说的呢?(教师讲述故事)

师:猜猜斑马会怎么回答它的,让我们接着昕故事。

师:小猪听了气呼呼地走开了,但是没走多远„-.·砰?猜猜看,发生什么事啦!

幼:小猪摔跤了。

幼:小猪跌到了。

师:这回小猪还神气吗?他还有更好的主意呢!咱们瞧礁去1

2.变斑马(略)

3.变大象(略)

4.变袋鼠(略)

5。变鹦鹉(略)

(三)完整欣赏,增加体验。

(播放完整的故事录音)

师:小朋友们这回小猪的心情如何呀?

幼:小猪很高兴!

幼:小猪很开心!

师:小猪为什么会觉得当自己最快乐呀?

幼:小猪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是呀,现在小猪再也不会摔倒了,也不会被水冲,更不会被倒挂在树上。在泥潭里他想滚多久就滚多久,想怎么滚就怎么滚,多么自由呀!小猪终于找到自己特有的快乐了。原来,只有做回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呀!

四、移情体验,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呢?

(略)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有的小朋友饭吃得好长得高,有的小朋友唱歌好听,有的小朋友舞跳得好,也有的小朋友画画好看„-.·这些都是优点。不能只看别人的长处就去模仿,模仿来的是不属于自己的,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乐幸福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通过付出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优点。

附故事:

有一只小猪,在家呆着很没劲,就决定去做一件好玩的事情,走呀走,它碰到了一只高个子的长颈鹿,正在吃树梢上的叶子,小猪瞪大眼睛,一个劲儿盯着人家看,他想:“做长颈鹿一定很刺激。

于是,回去做了一对高跷踩着出去散步了,小猪长颈鹿走呀走,遇见了斑马。它对斑马说:

“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可以看见好几里远的地方。”

斑马哈哈大笑说:“你不是长颈鹿,你是一只踩着高跷的小猪。”小猪长颈鹿听了斑马的话,生气的走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哎,长颈鹿的生活不适合我。”

说完,继续向前走,还没走出两步,小猪又有了好主意,找来颜料,画了一件斑马外套,出门了,遇见大象和它打招呼说:。‘我是一只了不起的斑马,我有漂亮的斑马纹。”

一大象笑着说:“你不是斑马,你是二只画着斑马纹的小猪。”刚说完,哗啦!用水把小猪身上的斑马纹冲得一干二净。。

小猪虽然很生气,可它又有了好主意,它在自己的鼻子上绑了一根长长的塑料管:在两只耳朵上绑了两片大树叶,把自己变成了小猪大象,出门去了。

遇见袋鼠和它打招呼说:“我是一只了不起的大象,能用鼻子喷水。”袋鼠笑着说:“你不是大象,你是一只鼻子上装了塑料管的小猪。”

小猪刚想争辩,“阿嚏”塑料管喷飞了,小猪说:“当大象一点儿不好玩!”

不过,它又有了好主意,在自己的脚上绑了两个大弹簧,变成了小猪袋鼠出门去了,遇见鹦鹉和它打招呼说:“我是一只了不起的袋鼠,能跳得跟房子一样高。”

鹦鹉尖叫着说:“你不是袋鼠,你是一只踩着弹簧的小猪。”小猪气坏了,想跳给鹦鹉看,用力一跳,蹦到了一棵树上,倒挂在了树枝上!

这样一来,小猪又有了好主意,找来羽毛和贝壳,给自己做了一对翅膀和一个大鸟嘴,拍着翅膀出门了,遇见猴子和它打招呼说:“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鹦鹉,能飞得很远。”

猴子大笑说:“你不是鹦鹉,你是一只披着羽毛的小猪。”?

猴子刚说完,小猪就一头栽进泥潭里。“真倒霉,事情都搞砸了,当小猪一点乐趣都没有。”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你说什么,当猪怎么没有乐趣了?我就是猪,我在泥潭里打滚,觉得很好玩啊。你快试试吧!”

于是小猪也跟着滚来滚去„„他滚得越多,心里就越快乐。小猪高兴的大叫:“太棒啦!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33.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小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学会安静地昕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用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第二,讲述活动。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第三,听说游戏。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第五,早期阅读活动。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在活动中以描图画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材料2:小小手

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

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

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试卷代号:25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交际和思维工具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2.非自控音

咕咕出声

牙牙学语

学说话

积极言语发展

23.同时双语学习

延时双语学习

2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25.看图讲述

实物讲述

情景表演讲述

26.用实物或直观教具

用语言

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

27.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l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28.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1)学前全语言教育强调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学前全语言教育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29.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②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成人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语言观念对于儿童语言习得常常发生重要而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影响。

30.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

(1)针对儿童经验的提问;

(2)针对细节的提问;

(3)针对作品主题或情节的提问;

(4)针对作品中语言的提问;

(5)针对生活原形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31.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

①多看。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还可以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

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

④多练。采用多种方法让婴儿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32.答题要素

(1)目标的达成程度。对全班幼儿进行总体评价,看全体幼儿或绝大多数幼儿对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 要求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分量是否适当,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分清主次或突 出重点难点;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组织形式,主要分析教师是否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活动

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根据幼儿的特点或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从三个方面进行: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 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主要了解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 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 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参考答案

目标的达成程度:基本达到了设定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紧跟教师的步伐,通过对画面的猜测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理解人物的心情,ik.~JL体验到了故事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做自己最快乐”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内容和形式适合。大班幼儿正处在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的幼儿缺乏自信、不喜欢自己。这个故事通过孩子熟悉的小猪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变形”经历,将深奥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告诉孩子“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非常适合大班小朋友阅读。该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想象、语言简单、角色丰富,适合幼儿学习和表演。活动环节设计清晰,以问题为:

中心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地寻找答案,教师以支持者身份鼓励幼儿看和说,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活动氛围轻松自由,学习环境宽松快乐,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也比较高。教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认真思考、大胆想象,揣摩角色的心情。

效果分析:活动通过逐一展示的图片、曲折有趣的故事,让幼儿细细体味其中的道理。教师引导较好,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想象故事的发展、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在活动中增加环节让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小猪如何变形,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语言及思维的发展。

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33.(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171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见试题材料1);

(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毋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I.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1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上一篇:教师培训总结会主持词下一篇:读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