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

2024-10-19

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通用8篇)

1.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 篇一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关于汉初新体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句中多用虚词,句未多用语气词 B.B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

C.C在内容上多是歌颂帝王,劝百讽一 D.D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

满分:4 分

2.____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摆脱了楚辞的影响;完美地体现了假设问答、铺陈夸张的手法。A.《吊屈原赋》 B.《子虚赋》 C.《上林赋》 D.《七发》

满分:4 分

3.对《古诗十九首》作出的经典评价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A钟嵘 B.B刘勰 C.C刘熙载 D.D曹植

满分:4 分

4.以下不属于汉代政论散文家的是____。A.晁错 B.桓宽 C.贾谊

D.司马相如

满分:4 分

5.“乐府”的含义不包括____。A.音乐机构 B.诗体 C.小说 D.词、曲

满分:4 分

6.《苏武传》是____中的名篇之一。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7.《史记》中《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____的历史。A.张良 B.萧何 C.韩信 D.陈平

满分:4 分

8.____确立了汉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的传统。A.贾谊 B.司马相如 C.王褒 D.枚乘

满分:4 分

9.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句话充分概括了学术界对历朝各代文学代表样式的普遍认同,那么,王国维认为汉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____。A.散文 B.史书 C.乐府 D.赋

满分:4 分

10.《史记》中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是全书叙事提纲的是___。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满分:4 分

11.《盐铁论》是汉代____的代表作。A.贾谊 B.仲长统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12.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A.《报任安书》 B.《报孙会宗书》 C.《上书谏吴王》 D.《与朱元思书》

满分:4 分

13.关于乐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两汉所谓的乐府是指音乐机关 B.B乐府的特点是声依永,律和声,和音乐始终不曾分离

C.C在六朝时乐府由音乐机关的名字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D.D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满分:4 分

14.以下不属于汉代辞赋形式的是____。A.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的诗体赋,四言为主,隔句押韵,篇幅短小

B.由楚民歌演变而来的骚体赋,形式与楚辞相同

C.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说辞而来的散体赋,韵散结合,句式长短不一,多假托两个或多个人物,通过主客问答展开描写,一般辞藻华美,篇幅长大 D.由汉乐府发展而来的抒情小赋

满分:4 分

15.取材广泛,包括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反映了战国末年要求统一的文化趋势的作品是____。A.《战国策》 B.《汉书》 C.《吕氏春秋》 D.《后汉书》

满分:4 分

16.下列关于五言诗的起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

B.B<<诗经>>中已经有了五言的句子 C.C文人的五言诗产生于西汉

D.D五言歌谣曾被采入乐府成为歌辞

满分:4 分

17.武帝好神仙,读了司马相如的一篇赋很欢喜,“缥缥有凌云之气”,这里说的是哪一篇赋?A.A《子虚赋》 B.B《大人赋》 C.C《上林赋》 D.D《长门赋》

满分:4 分

18.关于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A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B.B表现在诗歌形式的创新上 C.C表现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D.D它没有影响到汉未的五言诗

满分:4 分

19.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哪部书?A.A《说苑》 B.B《新序》 C.C《列女传》 D.D《庄子》

满分:4 分

20.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其中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讲述了胡姬的抗拒豪强,它是哪篇作品?A.A《董娇饶》 B.B《陌上桑》 C.C《咏史》 D.D《羽林郎》

满分:4 分

21.《论衡》涉及文学、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倡唯物主义、反对迷信虚妄,它的作者是____。A.贾谊 B.王充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22.下列哪一句不是我们所说的汉乐府民歌?A.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C.C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D.D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满分:4 分

23.司马相如奉武这命“通西南夷”,作了一篇文章以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是下列哪篇?A.A《谕巴蜀檄》 B.B《封禅文》 C.C《答客难》 D.D《难蜀父老》

满分:4 分

24.《太史公书》是____的最早称谓,到了魏晋时代才易名。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25.第一次以“赋”命名的作品是哪篇?A.A《长门赋》 B.B《荀子·赋篇》 C.C《子虚赋》 D.D《七发》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2.《诗品》说左思的诗作是“文典以怨”,关于这一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A典是指的他多用史实

B.B怨是指它发泄对世间的不满 C.C多是指他的咏史诗而言的 D.D他的诗不讲究词藻

满分:4 分

3.《后汉书》的作者是____。A.范晔 B.班固 C.陈寿 D.裴松之

满分:4 分

4.陶渊明因为《五柳先生传》而被人称为“五柳先生”,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谁?A.A柳宗元 B.B韩愈 C.C陶渊明 D.D钟嵘

满分:4 分

5.“建安七子”中被钟嵘称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是谁?A.A王粲 B.B刘桢 C.C孔融 D.D徐干

满分:4 分 6.西晋文坛上,《游仙诗》的杰出代表是__,其内容主要是表示对世俗生活的蔑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借歌咏神仙抒发了“忧生之嗟”。A.刘琨 B.陆机 C.潘岳 D.郭璞

满分:4 分

7.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是____。A.陆机 B.陆云 C.左思 D.谢灵运

满分:4 分

8.魏晋时期文学理论著作《文赋》的作者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9.“太康诗风”的代表文人是____。A.嵇康 B.谢灵运 C.阮籍 D.陆机

满分:4 分

10.《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谁?A.A阮籍 B.B嵇康 C.C向秀 D.D郭向

满分:4 分

11.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是____。A.陶渊明 B.谢灵运 C.颜延之 D.庾信

满分:4 分

12.“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满分:4 分

13.我们知道“四声八病”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谁提出来的?A.A周颙 B.B谢灵运 C.C沈约 D.D梁元帝

满分:4 分

1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谁用来描述汉末的社会状况的________。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嵇康

满分:4 分

15.“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的____。A.《短歌行》 B.《龟虽寿》 C.《观沧海》 D.《薤露行》

满分:4 分

16.被钟嵘评价为”太康之英”的是____。A.左思 B.鲍照 C.陆机 D.陆云

满分:4 分

17.哪一篇作品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A.A《西洲曲》 B.B《子夜歌》 C.C《华山畿》 D.D《懊侬歌》

满分:4 分

18.下列哪位作家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A.A鲍照 B.B谢脁 C.C谢灵运 D.D颜延年

满分:4 分

19.大家都说的南朝包括四个朝代,第一个王朝是哪个?A.A陈 B.B梁 C.C宋 D.D齐

满分:4 分

20.以下不属于“宫体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A.萧纲 B.萧绎 C.庾信 D.沈约

满分:4 分

2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的作者是____。A.萧统 B.徐陵 C.钟嵘 D.刘勰

满分:4 分

22.大家都知道正始文学是建安之后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正始的时间起始是哪一项?A.A196-220 B.B280-289 C.C220-240 D.D240-249

满分:4 分 23.《登楼赋》是著名的抒情小赋,它的作者是____。A.刘桢 B.王粲 C.曹植 D.陆机

满分:4 分

24.关于阮籍有一个经典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是哪部书中的评价?A.A《文心雕龙》 B.B《文赋》 C.C《诗薮》 D.D《诗品》

满分:4 分

25.以下不属于志人小说的是____。A.《西京杂记》 B.《语林》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飞卿”是哪位著名词人的字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2.关于李白的《蜀道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富于浪漫主义的奇情壮思 B.B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部用的是神话 C.C是作者到达剑阁后的文思勃发

D.D它的风格是惊采绝艳,难于并能,想落天外,非人力造作所到

满分:4 分

3.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____。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满分:4 分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一曲千古绝唱,那么它的第一句是什么?A.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B.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C.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满分:4 分

6."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初唐四杰中的哪一位所写?A.A王勃 B.B杨炯 C.C卢照邻 D.D骆宾王

满分:4 分

7.“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A.李白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甫

满分:4 分

8.盛唐的诗人中,深受佛教影响的并将佛教文化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的是____。A.王昌龄 B.高适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9.有关词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 B.B配合词的音乐是中原地区所产生的 C.C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 D.D词又称为长短句

满分:4 分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出自王维的____。A.《山居秋暝》 B.《鸟鸣涧》 C.《鹿柴》 D.《辛夷坞》

满分:4 分

1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深美闳约”,“开北宋一代风气”指的是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2.“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____编的《极玄集》。A.元稹 B.白居易 C.韩愈 D.姚合

满分:4 分

1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下列哪个题材创作的____。A.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B.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C.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 D.西施和范蠡的故事

满分:4 分

14.谁称晚唐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A.A胡适 B.B鲁迅 C.C朱自清 D.D闻一多。

满分:4 分

15.杜甫有一句诗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所“怜”的是谁?A.A孟浩然 B.B李白 C.C王维 D.D王昌龄

满分:4 分

16.花间词的鼻祖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以下哪位词人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8.从贞观到与开元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大家所熟知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写这一时时期的名句,它的作者是谁?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19.作品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是__。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满分:4 分

20.“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____。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D.杜审言

满分:4 分

21.以下不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____。A.岑参 B.常建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A.《将进酒》 B.《行路难》 C.《古风》 D.《蜀道难》

满分:4 分

23.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 C.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满分:4 分

2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25.司空图的《诗品》中将诗歌的风格分为几类?A.A10 B.B20 C.C16 D.D24

满分:4 分 limaofeng

2.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 篇二

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教师授课都遵循以文学史为讲授的基本线索,以作品阅读分析为主体教学内容,以选修课为重要的补充,全方位打好学生古代文学知识基础这样一种思路,这种思路是可行的。但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手段单调,形式单一,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相互启发、促进不够。

根据我们对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04、05级共1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对学习古代文学目的不明,认识不清的倾向,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锐减。而且不少学生在学完整个古代文学史课程后,对文学史的整体脉络和相关重点问题把握不够清楚,这也是造成学生在面临考研时最为头痛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偏差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地位,认为在当今社会,那些古旧的东西,学了也没用,还不如学好外语有用。这也与近年来的急功近利、技术主义等思想有关。

(二)教材内容繁杂艰深,造成学生兴趣大减

厚厚的四本文学史课本再加上六本作品选共十本书,让学生觉得内容庞杂,再加上有些教师授课时不选择重点,所以给学生零乱繁多的感觉,掌握文学史的知识困难较多。

(三)传统的授课模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些教师的教案和内容不注意与时俱进,几十年如一日的讲授方式也少作改变,这样,在信息量巨大的今天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了。

二、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途径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授明清文学史时,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根据投票方式选择授课方式,一种是按照书本目录来教授,一种是按照文体分类来教授,结果是98%的同学选择了第二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建立起课程备课小组,集体反复修订《教学大纲》

认真编写授课教案,制作课件,建立试题库和习题集,使该课程教学真正进入规范化。教程中重视引进和学习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能力。

(三)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建立诸如主题教学、比较教学等多元的授课方式

比如在小说单元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在当今拍摄的大量影视剧中,对古代小说的原著有着错误理解并记忆,这是极不应该犯的错误,教师应强调影视作品和原著的区别,形成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题目,以此引发学生探究真相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再如戏曲单元的学习较为枯燥,教师就应该大力去引导学生,做精美的幻灯片为学生介绍戏曲知识,或通过网络戏曲视频为学生播放。如在《牡丹亭》的学习中,就可以根据男女主角的生死恋想到很多的故事,像后来的《长生殿》、《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一直到琼瑶的一些小说。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联想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途径

如聘请著名专家教授讲学,重点作家作品讨论会等。教师除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扩充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些教师过于抱怨他们小学校不可能像重点院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网上建设。但是我认为,良好的交流环境并不是很难建立的,当然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是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简单的QQ、MSN、博客等搭建自己和学生交流的平台。一句话,只要是好的方式和出发点,学生肯定会有兴趣的。这样,就建立了课堂向课外延伸的良性思考环境和教学环境,也避免了学生下课后有问题找不到老师解答,老师下课就完成任务的弊端。而且课后的交流尽量联系当前学术界有关的热点、焦点,以此来作为师生间“对话的平台”,这是古代文学教学的良好切入点。如讲授《红楼梦》时,可联系红学界与刘心武的论争这一文化热点进行论述,并要求学生课下搜寻资料以展开讨论。事实证明:社会上的热点同样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终南捷径。

总之,面对古代文学课程中的种种困境,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端正态度,改变方法,合理地处理各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力争使“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成为一门信息量大、授课科学化、学生参与力度强的精品课程。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因课程设置较早,变化弹性较大,要求古代文学教学应以改革的精神贯穿教学的始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郑海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5月.

3.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 篇三

【关键词】古代城市文学;文学研究;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文学的空间形态架构作为一种维系特定空间视角的独立关照,维系着城市与人、城市内部物质解构中各种因素的不同侧面的主客体关系。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古代城市文学的生活形态,凸显古代城市潜在文学因素的物质欲望,并对城市个体的文学方式和文化意义赋予更多的深层次内涵。其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直至今天,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在其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纵横比较,借鉴移植,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将全身的“穴位”打通,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云娜,1980年生,女,山东潍坊人,研究生,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4.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篇四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更多的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之中。他一心报国,却不断的被馋害、被疏远流放,但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他屡遭迫害打击,却九死不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

(3)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比喻,他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他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5.中国古代文学史3 篇五

1.诗经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国风产生的时期是西周 2.屈原的作品写作最晚的作品是《怀沙》 3.贾谊的散文集是《新书》

4.《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内容是剖析士人在太平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状况 5.东汉最早的文人诗----班固《咏史》

6.上古神话资料保存最全面的作品是《山海经》 7.宋玉的作品有哪些?《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8.东汉《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汉书》 9.东汉抒情小赋的名篇是张衡的《归田赋》 10.分别指出下列作品的特点,《庄子》:汪洋恣肆,《孟子》:雄辩正义凛然,赋体作品(大赋):歌功颂德,《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两汉乐府诗的特点

11.汉书的作者----班固 《潜夫论》的作者----王符 《楚辞》的作者----刘向 《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 《春秋繁露》的作者----董仲舒

12.《哀郢》的作者----屈原 《五蠹》----韩非子 《西京赋》----张衡 《二京赋》----张衡 《三都赋》----左思(西晋)《两都赋》----班固 《鵬鸟赋》----贾谊 《谏逐客书》----李斯 《硕人》----《诗经·卫风》 1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初年的赵晔,《洞箫赋》的作者是王褒。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东汉的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赵晔《吴越春秋》 10.两汉时期第一批写京都赋的是杨雄的《蜀都赋》 11.荀子的五篇赋:《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个小赋 12.东汉政论文散文集有名的是王充《论衡》 13.“叙事之最”是对哪本书的评价:《左传》 14.韩愈“诘屈聱牙”是对《尚书》的评价 15.“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古诗十九首》

二.名词解释

屈宋----文学史上“屈宋”并称。因为:1.尽管宋玉在抗争黑暗现实上,难以与屈原相提并论,但是他对现实不满,身遭迫害,怀才不遇,确与屈原有相似之处;2.《离骚》《九辩》这两篇代表作,艺术上各有千秋。

辞赋----在发展过程中,楚辞类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因此,辞赋是新体赋和骚体赋的总称。

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是指十五国风;骚,是指《离骚》。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是中国诗歌的两种形态。

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专门单设一类体裁“七”,号称“七体”。

扬马----“扬马”是指扬雄和司马相如。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马”并称,说明二人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秦汉文学的概要----A.汉赋成为主流,在帝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产生了歌功颂德、铺张扬厉、凝重板滞的大赋,成就不大。B.诗歌领域出现了杂言、五言、七言新体诗,特别是汉代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清新有致,给中国诗歌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七发》所说的七件事----“七发”就是以七件事启发太子。七件事分别是: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妙道。文章的重点在妙道,写得精彩的是观涛。

三、简答题

1.《诗经·邶风·新台》的诗旨是什么?

讥刺卫宣公,揭露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生活的腐朽

2.先秦散文的特点 《春秋》:叙事之祖,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尚书》:佶屈聱牙 《左传》:叙事之最 《国语》:记言为主,说辞谨严有致,步步为营 《战国策》:长于辞令,语言“辩丽横肆” 《论语》:语录体 《老子》:韵文体,富于哲理的短句韵语,词约义丰,流畅顿挫 《庄子》:汪洋恣肆,寓言多,且艺术性强,大胆奇特的想象,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寓言说理的手段,“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荀子》:议论文论旨明确严谨,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韩非子》:峻峭,锋芒毕露 《孟子》:长于论辩,雄辩正义凛然,气势浩然,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秉笔直书

3.司马迁《陈涉世家》,《孔子世家》堪比王侯的原因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4.先秦文学概要(包括内容,发生,成熟等的过程,文学地位)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3.在散文领域文史哲不分,在诗歌领域诗乐舞结合。

5.屈原的美政理想(神末规章制度,削贵族,联齐抗秦)

1.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2.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3.修明法度,使国 2 政清明,国家富强.6.新体赋(大赋的特点)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新体赋篇幅比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请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实物为主, 歌功颂德,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词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7.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a.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

b.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c.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四,论述题:

1.庄子,韩非子都以寓言说理,请举例分别说明。(《庖丁解牛》《滥竽充数》)

庄子:

1、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征文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时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史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已,神出鬼没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寓言数量多,这些审议表现出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常常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 韩非子》的审议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的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话神奇的审议故事相比,风格截然不同。

2、韩非审议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活动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也像庄子一样,取材于历史,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

3、而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审议更是韩非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来的,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审议思想深度的反映;

4、题材平实,但寓言在艺术上绝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2.以婚恋作品为例,说明汉乐府诗与诗经十五国风中婚恋诗的变化(表现,感情,形式上说明)1.从内容上看,汉乐府主要表现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反抗意识,而诗经国风中大多是表现婚姻破裂后的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

2.汉乐府中表现出来的爱与恨中始终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而诗经的爱情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

3.从艺术特点来看,汉乐府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侧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性格。诗经善用“赋。比。兴”

4.从句式上看,汉乐府受《离骚》的影响,通常每句六言或七言,七言句最后一个字往往是语气词,还有后来歌谣中的五言。而诗经的句式是以四言为主。

3.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是怎样表现思妇之情的。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友中没有一首命名.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又如《行行重行行》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殷切怀念,诗以反复低回的咏叹调,倾吐别易会难、长久相忆的缠绵思绪,笔触重叠回环,层层推进,最后结以无可奈何的深情宽慰。思妇觉察到“游子不顾反”的苗头,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通篇“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结合《左传》,分析描写战争方面的不同手法(战争结果,方式)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2.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3.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4.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5.分析诗经与乐府诗艺术形式的不同(五言诗,长短句)从句式上说,《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汉乐府则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诗已不和见,但一般是杂言,杂言乐府诗句法自由多样,整散不拘,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了自由奔放的“歌行本”。五言诗虽比四言仅多一个节拍,但却能够把单音词和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乐府民歌开五言诗先河,扩大了到整个诗坛。

6.东汉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成就。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巨制。《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刘勰曾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选用典型的事、物、景,委屈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专写梦境、幻境、孤独境,造成朦胧凄清之境;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质朴语句写出细腻之情,达到“一字千金”之效。

7.古诗十九首后人是怎么评论的?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五.判断

1.汉代大赋中有一类作品是九章成篇,名目相似被称为九体(错)(大赋由三大部分组成,面目相似)

(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2.张衡抒情诗(错)张衡----抒情小赋

3.先秦孟子散文的文格特点(X)(气势恢宏、词锋犀利、善用类比)4.司马迁将孔子世家列入····(X)

5.张衡的《四愁诗》是东汉诗歌成熟的标志。(X)

《四愁诗》在体制上,通篇用七字句,是古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诗作,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六.翻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吕氏春秋》: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

张衡《鹦鹉赋》(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心怀回归的愿望却难达目的,只能躲在角落里怨恨哭泣。

七.背诵

《楚辞·九章·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百尺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枚乘《七发》----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前后骆驿。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傍,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初发乎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赵壹《刺世疾邪赋》----伊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日: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报任安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

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6.中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篇六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 余邵鱼 著的 《列国志传》,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 冯梦龙 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东周列国志》。《隋场帝艳史》和《隋史遗文》 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大宋宣和遗事》。

2、宋元之际画家 龚开 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 《卖柑者言》,作者是 刘基。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 王鏊、钱福,后推 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 朱权、朱有燉 为代表,把杂剧当作 歌舞升平的工具。

2、王九思的 《杜甫游春》、康海的 《中山狼》 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徐渭,其代表作是 《四声猿》。

4、《南词叙录》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 《五伦全备记》 和邵璨的 《香囊记》。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作者分别是 李开先、梁辰鱼、王世贞。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 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 梁辰鱼 为首的昆山派,以 沈璟 为首的吴江派和以 汤显祖 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 沈璟 为首,包括 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 等知名作家。

6、宗奉临川派创作风格的剧作家主要有 吴炳、阮大铖、孟称舜 等。

7、《玉簪记》的作者是 高濂,《东郭记》的作者是 孙钟龄,《红梅记》的作者是 周朝俊。

8、孟称舜的代表作是 《娇红记》,有“古今一部怨谱”之盛誉

1、“临川四梦” 又名“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即淮涡水怪 无支祁,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 哈奴曼。

4、取经故事在 元代 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 金陵世德堂 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 物性、神性与人性 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 《封神演义》。

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嘉靖年间 洪楩 编印的 《清平山堂话本》。

2、“三言”是著名文学家 冯梦龙 于天启年间编印的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和 《醒世恒言》 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 120篇,包括 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 两部分。

3、“二拍”是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实收拟话本 80 篇。

4、明末白话短篇小说“惩恶劝善”创作宗旨的代表作是 《型世言》。

5、明末 “姑苏抱瓮老人” 选编的 《今古奇观》 是流传最广的一部拟话本选集。

1、晚明文学家 李贽 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要求文学创作应真实地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

2、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是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他们提出的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 “独抒性灵”。

3、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 锺惺、谭元春。

4、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张岱。

5、明末文社主要有 复社 和 几社,前者创始人是 张溥、张采,后者创始人是 陈子龙和夏允彝、徐孚远。

6、《细林夜哭》是明末少年诗人 夏完淳 悼念老师兼战友 陈子龙 的著名诗篇。,1、明代散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初相对沉寂,弘治、正德 年间开始兴盛,嘉靖 以后趋于繁荣。

2、明代散曲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 豪放雄迈,南派风格 清丽俊逸。

3、明代散曲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三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败现象,以 王磐 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反映城市市民的生状貌,以 陈铎 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反映广大农民的苦难遭遇,以 冯惟敏 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4、现存最早的明代民歌集子是 《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时赛赛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 四种。

5、晚明最热心收集民歌的文学家是 冯梦龙,他的 《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 两部民歌专集代表了这个时期民歌整理的实绩,其编辑目的是“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 云间派,钱谦益为代表的 虞山派,吴伟业为代表的 娄东派。

2、清初的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侯方域的散文以 人物传记 见长,名篇有《朋党论》 和 《李姬传》。

4、“岭南三大家”是指 屈大均、陈恭尹 和 梁佩兰。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 吴伟业 的诗作 《圆圆曲》 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 浙西词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 阳羡词派,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 纳兰性德。

7、吴伟业以 唐诗 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 感慨兴亡 和 悲叹失节,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梅村” 体,代表作是 《圆圆曲》。

8、钱谦益建立起“ 诗有本 ”的真情论,主张兼采 唐宋,创建 虞山 诗派,其代表作为 《后秋兴》。

1、《闲情偶寄》是 李渔 的戏曲论者,其中 《词曲》、《演习》 两部分,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 《十五贯》,作者是 朱素臣 ;《钧天乐》的作者是 尤侗,《风筝误》的作者是 李渔,《秣陵春》的作者是 吴伟业。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 “洪北孔 ”,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 《长恨歌》和元代白朴 的杂剧 《梧桐雨》。

4《桃花扇》是以 侯方域 和 李香君 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 南明朝廷 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 婚恋 剧,体现其 “十部传奇九相思” 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 《笠翁十种曲》,《风筝误》 为其代表作。

1、清代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改编迈入 个人独创 的阶段。

2、清初的小说续书大致有 用原书或人物演绎类似故事 和 假借原书人物另行结撰故事 两种作法,其中较优秀的续书有陈忱的 《水浒后传》。

3、题为“西周生辑著” 的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一部 长篇世情 小说,全书用 山东中部 方言写成。

4、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有 《玉娇梨》 和 《平山冷燕》 等,代表作家是 张匀 和 徐震。

1、“聊斋”是 蒲松龄书斋 的名字,因集中作品多写 神仙狐鬼精魅 的故事,故称“志异”。

2、“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 鲁迅 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一书中对 《聊斋志异》 作品的评价。

3、《聊斋志异》之后较有影响的文言小说集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 《子不语》,沈起凤的 《谐铎》 等。

4、《聊斋志异》共近五百 篇,从文体上看,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 志怪小说 的短章,也有叙事委婉曲微如同 唐人传奇 的篇章。清代学者 纪昀 讥其“ 一书而兼二体 ”,鲁迅称之为“ 拟晋唐小说 ”。

5、《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古代 文言短篇 小说的最高成就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 讽刺 小说的典范之作。

2、“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 鲁迅 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一书中对《儒林外史》的 讽刺艺术 所作的评价。

3、《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实则展示的是 18世纪清代中叶 的社会状况。小说表达了作者 批判八股科举制度 的基本思想。

4、说塑造了两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笑的典型人物是 周进 和 范进,还塑造了堕落无行的劣绅 严贡生,以及真儒名士的典型 杜少卿。

5、义法:

“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1、清中叶重要诗派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 格调派,以翁方纲为代表的 肌理派,以袁枚为代表的 性灵派。

2、赵翼、蒋士铨 与袁枚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3、清代影响最大的古文派别是 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 姚鼐,号称 桐城派“三祖”。方苞提出 “义法” 的主张;刘大櫆着重探讨 “神”与“气” 的关系;姚鼐欲合 义理、考据、词章 为一。

4、清代最杰出的骈文作家是 汪中,他的代表作 《哀盐船文》 ,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悲惨情状。

4、弹词流行于 南方,由 说、表、唱、弹 四部分组成,用 三弦 琵琶 等伴奏,语言上有 “国音” 与 “土音” 之分,弹词中有只唱不说的小段,称 /font>“弹词开篇”,至

今流传。今所存弹词以胡士莹 《弹词宝卷书目》 一书所收最为详备。弹词中最优秀的作品是 《再生缘》。

7.中国古代文学史金瓶梅 篇七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对人的神思这样描述:“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文心雕龙·神思》)

既然课堂是一场神思鼓荡与飞扬的操练, 其理想的境界应是类似于想象激发的创作过程:文思驰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那么鼓荡飞扬的神思又当如何“起飞”与“着陆”呢?

“起飞”就是课堂导入环节。虽然导入只是切入课堂主题的寥寥数语, 但这一环节却是让学生打开神思与想象的翅膀、引起其听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因此, “起飞”环节应该力求生动、贴近、妥帖。

所谓“生动”, 就是用活泼而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艰深难懂或抽象枯燥的内容产生形象化的理解, 以便加强理解与记忆。比如, 在中古古代文学史课上讲读庄子《逍遥游》一文时, 我的导入是从“大鹏”的意象入手, 对比较难以梳理和理解的逻辑结构描述为“大鹏展翅”的结构, 不仅引出了学习重点与难点, 而且用这样一种分析逻辑结构的新视角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追问的积极性。从而再讲庄子善用寓言这一特点也就顺理成章了。又如, 对唐代文学的分期这一知识的讲授, 我在帮助学生神思“起飞”的环节运用了图示法, 用以描述和贯穿有唐一代主要诗人所处的阶段和历史地位, 学生反应效果良好。

所谓“贴近”, 就是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 避免所学知识凌驾于现有基础之上, 成为渺远的空中楼阁。这一标准, 需要更多的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达成。比如在讲授荀子的《劝学》篇时, 我基于学生高中语文课对本篇已有的基础提问:荀子关于学习强调的是什么?学生答:持之以恒、利用外物和不断积累。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高中语文课上接受的对本文浅层意义上的解读。那么对于一篇学生已经烂熟于心的经典名篇, 在大学文学课堂上还有没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呢?我继续追问:学习是一个让自我内在发生变化的过程吗?学生答:是。我问:怎么达到变化, 达到怎样的变化?学生的反应显然在思索, 在行文中寻找, 于是我引出本课新知识的生发:规则的内在坚守———自省, 学习的最佳目的———“知而明行无过”、善假物的智慧、积心持念的内在动力等等, 让学生耳目一新, 兴味盎然地起飞神思, 跟随老师履迹文章的理致。“贴近”的原则也可以通过列举学生关心的时事来实现, 比如在讲先秦诸子散文儒家经典《论语》之前, 我首先针对儒家“仁者, 爱人”的观点, 引用当时学生广泛关注的事件作为反面例子———上海复旦大学黄洋被投毒致死的事件, 这样给学生一个信息:现实的弊病可以在儒家经典中找到解决的依据。从而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再如, 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讲解, 我首先提问学生, 在中学接受的说法是什么?答曰:浪漫主义。而我在讲解时候, 既不脱离他们的知识背景, 又不能重复旧闻。先就一首李白的代表作《梦吟天姥吟留别》指导学生朗诵, 引导他们领悟李白的清新的语言风格、飞腾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奇雄的意境, 进而深入到李白的“悲极以豪语出之”的思想和情怀。当讲完了这些, 再让学生比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具有浪漫精神的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中远游仙境的片段。这样就把“浪漫主义”这一个概念式的认知具体化了。

所谓“妥帖”, 也就是使学生的神思与想象起飞得稳妥, 导入环节所引用的事例或文献资料应该贴合课堂主题, 而不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误导。“探讨真知”是一切教学的题中之意, 任何课堂行为与手段都不能违背这一基本要义。因此, 妥当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在讲授唐代诗歌《春江花月夜》一文之前,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先是配乐朗诵,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中意境, 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欣赏配画朗诵, 并跟自己的想象对比, 同时让学生于倾听中捕捉作者的感情基调, 再让学生自己朗读。通过三遍的诵读, 或听或想或读, 通过这首诗体现的唐诗特色———形象玲珑凸显出来了,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美的韵律、美的意境、美的理境凸显出来了, 教学目标在美的体验中实现了。

课堂是神思飞扬的天空, 但“飞翔”总要着陆, 想象的、精神的、缥缈的思维活动终究要回归现实。所谓课堂神思的“着陆”, 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或者指导人生, 或者解除困惑, 或者培养美感, 或者陶冶情操。然而, 在当下现实功利主义思想渐占主导的趋势之下, 在大学生精神境界的修养有待成熟的前提之下, 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离现实非常遥远且看似没有现实功用的课程, 如何更乐意、更容易地接受?这需要在“着陆”这一环节动动脑筋。本文认为, “着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功用的宣讲, 比如关于先秦诸子散文之庄子思想的讲解, 我在课堂“着陆”时引用了台湾学者傅璇宗教授所讲的一个案例作为反面例子:一个国中三年级女生读完《庄子》决定放弃高中联考, 老师与父母说尽道理也无法扭转她的心意———这实际上是对庄子思想的误解, 那么对庄子思想现实意义的正解是什么呢?学生很想知道并积极思考。二是共鸣的感召。比如在讲授汉乐府时, 我的课堂“着陆”是紧扣此类诗歌“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特点, 讲述自己对《妇病行》中的生死离别与无私母爱的真切体会, 对这种典型情怀的深刻共鸣, 动情而动容, 学生也纷纷抒发共鸣, 从中感悟到诗所再现的历史情境以及诗中所珍藏的鲜活情怀, 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 课堂是一场神思飞荡的美妙体验, 但开头与结尾至关重要, 它们决定了这场“飞翔”是否稳妥、劲健, 是否具有学以致用或学有所得的现实意义, 所以应当精心设计, 巧妙安排。

摘要:若把知识比作浩瀚的苍穹, 那么课堂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放飞神思的雄鹰。在课堂中, 教师是主导者, 是引导学生点燃灵感、触动灵魂的导师。教师在授课中应在课堂导入、讲授及总结环节, 注意授课的生动性、贴近性和运用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妥帖性。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积极地放飞神思, 在知识的广阔空间自由翱翔, 享受知识带来的灵魂自由, 让他们在课堂之末稳妥地“着陆”, 意识到知识的现实意义, 并且很好地指导行为。

关键词:神思,课堂导入,生动,贴近,妥帖,课堂结语

参考文献

[1]文萍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薛天翔主编.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傅佩荣.听傅老师讲庄子.中华书局, 2009.

[4]刘勰著, 周振甫译.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 1986.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 2007.

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之我见 篇八

本课程从上古文学直至近代,是高校中文专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一门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多而杂的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成为摆在古代文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文学史”与“作品选”两大部分。由于大量的理性知识都在文学史教材中,加之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因而很多同类高校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史”为主,作品的讲授成了阐明“史”所提出的已定观点的例证。由于学生缺乏对足够数量作品的深入学习、具体感受,所接受的文学史知识只能是粗疏、抽象、流于表面并且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处理好“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比例是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笔者认为“作品”与“史”的关系应当是作品是第一性的,“史”是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其发展脉络、规律的归纳与梳理。因此,本课程应将作品选的教学放在第一位,确立作品选教学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应在讲授、学习一定数量作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文学史理论。只有如此,才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具体体现在时间安排上,作品的讲授、学习至少应占到每位教师任课学时的三分之二以上,文学史占三分之一。另外,文学史和作品选的内容很多,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但必须保证中国古代文学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必须突出各时期的名篇佳作的讲授和学习。

过去这门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教学中应当逐步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授每一阶段文学史时,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概括要点法、列表法、学生讲授法、练习法等。

所谓概括要点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采用讲解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概括归纳文学史的要点,以帮助学生尽快理清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列表法是要求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用列表的方式,列出书中涉及到的每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影响等等;学生讲授法就是定期选取一些简单篇目,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由学生自己讲评,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法就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根据课本作出答案,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概括能力。概括要点法易于学生理清思路,但是呆板、单调,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列表法和学生讲授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适用于已有了较高自学能力的学生,但耗时多,不易于教师把握;练习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便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但是教学的条理性、逻辑性则显得不足。四种方法各有短长,为了避免教法的呆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我们应该穿插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古代文学知识。

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教授作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的文学史具体化,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生动,最具体的部分,它最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教材,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每章节时,要要求学生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简单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四个层次来掌握课程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

一是记忆能力层次可分识记和背诵两种。识记,要求识记主要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背诵,要求背诵经典作品,熟悉其中的名句名篇。二是理解能力层次,主要要求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概括、归纳作品主旨,理解作品段落层次,认知作品的某些总体特征。三是简单运用能力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对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具体艺术手法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对主要文体、作家作品和重要的名词概念作简要的解释说明。四是综合运用能力层次,要求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理论,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以打破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沉寂状况,只有师生双向互动,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悠久古老的古代文学才能绽放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业布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目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的形势下,注重学生平时作业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只有终端检测即可。但笔者认为平时作业能督促学生用功,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测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学好课程提供更多的保证,减少他们的考试压力,这是终端检测所不能代替的。作业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篇目和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背诵百篇以上的诗文作品,选取自己理解最为深透的作品,每学期写出1至3篇短小的分析、鉴赏文章等等。通过这些作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题讲座的开设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开设讲座的原则应是深、新、趣。观点应该深刻,课题应该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在教材的深入研究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也更能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例如开设古代小说研究、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散文研究、古代戏曲研究等等,目的是理清几种主要文体的发展线索,使在基础课中学习的文体知识深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对所选文体的研究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如《诗经》《论语》《孟子》《庄子》《楚辞》《史记》《桃花扇》《聊斋志异》《红楼梦》研究等,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主要作家、经典作品的理解,提高相应的研究能力。此外,笔者认为还应鼓励一些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搞讲座,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张志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刀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