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2024-07-01

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共15篇)

1.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一

李樾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认识的冲突之中,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设计到底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笔者认为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的首要问题是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既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讲故事、做游戏等方面入手,满足他们爱玩爱动的心理,在故事或游戏中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高涨。

如在教学《美丽的热带鱼》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课前先用硬卡纸做成几条鱼,其中一条用各种线条装饰过,其他则没加任何装饰。我让学生先玩钓鱼的游戏,并把钓到的鱼贴在黑板上,问:哪一条鱼美?为什么?这样,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投其所好设计导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启发性原则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上课的开始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如《各种形状的鱼》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老师是个魔术师,你们信不信?不信,我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几个任意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我都能把它变成鱼,看看哪个同学画的基本形能难住老师,就这样把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愿到黑板上去画,我也像变戏法似的,把各种图形都添画成了各种形态的鱼。同学们在惊奇的同时,我也趁机给他们以鼓励:同学们,鱼并不难画,鱼的形状多种多样,只要你们开动脑筋多想象,任何形状都能添画成鱼。这种导入设计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了同学们绘画的信心,又培养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兴趣越浓,那么他的观察就会越认真,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成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如掌握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渴望接近、了解这种事物的心理活动倾向,激发学生对此事物产生兴趣,则能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做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我的自画像》一课,上课时我把一个用布蒙住头的学生带进教室(先不让同学们知道是谁),让同学们来辨认。同学们感到很好奇,纷纷猜测是谁,但答案不一。我问学生们,你是根据什么猜的?学生们说是根据身高,服装。我再慢慢提起袋子,露出嘴巴、鼻子,让他们接着猜,很快有了统一的答案。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辨人不仅能从身高、服装辨认,主要还要从五官的特征来辨认。所以,同学们在画人物写生时一定要抓住五官的特征,五官抓不准,画得就不像。通过这种引导,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告诉同学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很重要。

四、新颖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因此,导入时所选用的素料与教材的相似度越小、越新,便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

执教《近大远小的现象》一课,为了让学生对近大远小现象理解得更充分,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让同学们分别站在操场远近不同的位置上,教同学们伸出一个指头作比例来观察我的身高,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离我近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用一个手指头比不下你的身高,离我远的同学笑着说:老师平时看你那么高,今天你只有我的一个手指那么高了。以此类推,高墙、房屋、树木、地面的方砖等等都成为学生观察的实物。如此别出心裁地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回到教室,学生根据各自的观察体验很快就总结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可见,新课的导入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运用好新课导入这一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实现“乐学”,使美术课堂教学因此事半功倍。

2.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二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 它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 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 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

1.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 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 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2.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 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 应该详细讲解, 反复操练, 做到学以致用。

3.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注意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 逐步扩展其范围。

二、中学英语文化导入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原则, 我们认为中学英语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 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 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 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 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 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 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 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 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6.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 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交际,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 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中学英语文化导入课堂教学策略

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 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 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 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必要时进行汉英文化比较, 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 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 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 而英语中那个“a lueky dog” (幸运儿) 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身价百倍。dragon (龙) 在中国是吉祥、幸福和繁荣的象征, 而在美国dragon却使人们想到了暴力和凶残。owl (猫头鹰) 在中国是不祥的征兆, 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一种聪明的鸟, 把它和“智慧”连在一起。再如有位外国友人碰到你问你工作业绩怎样, 你不假思索地像回答我们的同胞那样回答“马马虎虎”, 他听完保准会满腹惊讶, 嘴里说不定还嘀咕“Ma Ma Hu Hu”, 心里会说:“老天爷, 两匹马, 两只老虎?与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 窥见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2.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 学生最容易出现用语错误, 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 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 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 成功的对话课, 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 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 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语言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 角色表演。例如:JEFC Book 2A Lesson21, 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 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 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语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 并随时将其变换方法, 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 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为此, 教师设置了如下对话情景:

A:Excusc me, where's.....?

B:It's next to...../in'front of....../behind/......outside....../on the left...

(2) 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例如, 在学过JEFCBook 2a Lesson 24, 我们可设置如下练习。Suppose Mr.zhang, Hedosen't know the way to some places.He asks the policeman to help.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3.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 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 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 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学习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JEFC, Book 2 A lesson 2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James Allan Green, James Green, 教师引导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如下所示:Mr Green和The Greens。

姓名 (1) 名+姓, 如John Brown; (2) 名+第二名字 (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 +姓, 如John Henrg Brown; (3) 名字常有昵称, 如称David为Dave; (4) 妇女婚后常随夫姓, 如Made Green。

称谓: (1) Mr/Mrs/Miss+姓 (或加姓名) , 如Mr Brown (或Mr.John Brown) ; (2) 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 一般表示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 如不说Teacher wang; (3) 亲朋好友之间, 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 (但对亲戚长辈, 常用“称呼+名”如Uncle Li) 。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 它揭示了连词成语、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 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 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 不能说“He's my a friend”, 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 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一看到if, 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 汉民族重语性和辨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 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对于学习英语语法, 减少Chinglosh (中国式英语) 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不断探索和实践, 就一定能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角色表演:

例如:SEFC,Book2A Lesson 1,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对话情景: Student A is calling on student B to give her a message about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to be held the next Monday.When he is at her home,Xiao Wang,her cousin,is coming in. 

2、将阅读课文改咸对话:

例如,在学过SEFC,Book28Ltesson73—75,A freedom fighter之后,我们设置了如下练习:

Suppose Jane ,a woman reporter of a newspaper, is interviewing Martin Luther King about his life and struggle for the black freedom.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3、單项或多项选择填空:

这类练习是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社交语用错误而设置的。例如:

Passenger:——

Taxi driver;Okey,Let’s SO.

A.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B.Airport,please.

C.Is this taxi taken?

D.either A or B.

【提示】c项意在打听车上是否有人,与答语不相呼应。A、B、D三项中,根据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动机,乘客叫出租车没有委婉客气的必要,因此,选用B项既得体,又不失礼貌。

三、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SEFC,Book 3,Unitl,Madame 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arie,Mr 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四、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咸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未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4.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四

1、注意身体素质全面练习的合理搭配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在搭配教材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两个项目进行搭配,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有利正常发育的目的。如:长跑与单杠、短跑与双杠的教材搭配就比较合理。

2、注意上下肢的合理搭配

搭配教材时既要考虑有上肢练习,又要有下肢活动,避免造成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有损身体健康。如:铅球和短跑、跳跃与双杠的教材内容搭配就比较合理。

3、注意不同运动负荷项目的合理搭配

虽然各个项目都可以通过运动量、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和时间来调控运动负荷的大小,但各项目都有自身的运动特点。如;长跑与武术、接力游戏与韵律操,长跑和接力游戏运动负荷就比较大,武术和韵律操相对负荷较小,而不能把两个运动负荷较大或负荷较小教材内容搭配在一起。

4、注意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合理搭配

教材内容有难有易,一次课的难易应统筹安排,避免给教与学带来困难。如田径教学中的跨栏跑、背越式跳高都是技术较复杂的项目,不能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要和相对较容易的教材搭配。如跳高与篮球、跨栏跑与排球等。

5、注意新授和复习内容的合理搭配

要突出新授内容。这样安排有利于教师集中主要精力,辅导学生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复习内容安排较多且又复杂,这样冲淡了主教材,对教与学都不利。

6、注意重点教材与一般教材的合理搭配

5.中国文化导入大学外语的论述 篇五

如果说,由于以往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导致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多层面交流障碍,那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状况,对于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从丛,)。

文化的传播要借助于语言,大学英语教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利平台(魏云,)。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也强调文化教学的目标要求,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英美及其它外国文化输入的同时,也要适当融入中国的教学内容,对中国文化教学提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要求。

根据各地区高校教育状况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包括“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教育部高教司,2004)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增添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意义重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教材选择上要平衡文化内容,要补充能反映中国文化的材料大学英语教材的语言内容要结合真实语境和满足学习者需求,已是外语界普遍认同的理念(张蓓、马兰,2004)。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境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否则事倍功半,非但不能有效地促进交际,反而妨碍交际能力的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英语教学的教材和课堂上广泛出现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介绍和教学。

近几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很多语言地道、外语与外国文化相结合的原版欧美教学材料大量出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多选自欧美原文,标榜的是原汁原味,这一原则甚至作为评判教材质量高低的标准,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纯正”英语的目的。

而反映中国文化的语言材料寥寥无几,几近“真空”状态(李涤非,2006)。

以我校为例,我校使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4册,共80章,其中涉及中国文化2章,中国文化占2.5%;浙大版《新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4册,共120章,其中涉及中国文化5章,中国文化占2.9%;《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4册,共120章,其中涉及中国文化3章,中国文化占2.5%。

显而易见,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仅仅占3%左右。

当然,教材的完善和补充需要一个过程,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也可考虑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将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无论精读、泛读或听力、写作课,我们都可以选取中国作家的英文名著,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丁往道的《中国文化掠影》;引入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如赛珍珠的《大地》;采用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华裔作家的英文作品,

如谭恩美的《喜福会》;采纳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如英国人威利翻译的《论语》,美国大诗人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译作等等;还可以引入优秀的当代中国作品的英语译文片段和反映中国社会内容的英文报刊上的.优秀文章。

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帮助他们储备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也为他们以后颂扬宣传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打好基础。

2.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流的素质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渠道。

随着社会对外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

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教学中将这些文化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服务于语言运用。

同时,外语教师还要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素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4)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己有关中西文化的综合素质。

周艳艳在《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全新的教育观念;大学英语教师应建立多元文化观,

培养跨文化的敏感性和多元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进行文化熏陶”等四条策略;李莎、汪乐(2011)在《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也指出,“如英语教师想提高文化认知意识,

就要关汁注影响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知识’层面,即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拓宽自己的文化知识,将其合理地应用于交际和教学;要想发展文化实践意识,就要关注‘技巧’层而,采用多种方式实施文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只有当教师自身有了这方面的修养及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这一意识,传授这些知识,更好地引领学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进行中国文化教育英语课堂之外,还有很多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方式。

教师可向学生布置文化比较的作业,如在讲英美节日———圣诞节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应的中国节日———春节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讨论。

也可安排学生在假期写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督促学生自觉养成了解和积累不同文化差异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把考试中的题目,尤其是作文题目与中国文化内容融为一体,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

教师也可利用“英语角”,安排中国学生与外籍教师、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讨论彼此对中国文化或所在地区文化的认识。

这些都是比较可行的措施。

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如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架起文化的桥梁。

鼓励学生除了收听国外英语电台节目外,多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RadioInternational)以及收看中央九套英语频道(CCTV-9),多读“ChinaDaily”,“ChinaToday”之类的报刊,推荐给学生一些外国报刊登载的外国人谈中国的文章。

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我校外国语学院的网站上就有较多的影视、音乐等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材料中出现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通过分析、整理及记忆这些表达来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一方面它们可增加学生对中国时事的了解,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阅读鉴赏力。

6.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六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影响和制约.鉴于此,本文从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中重点论述了:文化导入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必刚 夏宏钟 Zhang Bigang Xia Hongzhong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英文刊名:READING AND WRITING年,卷(期):4(10)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失误 交际能力

7.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七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文化导入

On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Culture Input in English Video Teaching

QIAN Xiu-jin

【Abstract】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student's competence in English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ince language is the media of culture, culture teaching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put,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dopt and approaches taken in culture input in English video teaching.

【Key words】English video teaching; culture input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75-01

1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因为文化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是文化表达的形式

不同的民族, 具有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制约着语言使用的恰当性, 及对语言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必然要包括文化教学。在学生听力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文化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所听到的语言。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的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 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积极地、有意识地导入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杜瑞清(2003)提到会说外语只是低层次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能说会道”,更要言之有物,自然得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2 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2.1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听力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如英文歌曲、英文故事、英语电影片断等。因为大脑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在听力过程中穿插英文歌曲可以消除大脑疲劳,起到调节的作用;而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影片具有五彩缤纷的画面,不仅能刺激学习者的神经,还能吸引注意力,同时调动了视觉功能(visual function)和听觉功能(audial function),因此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理解性记忆(intelligent memory)功能。教师除了为课堂准备的材料要丰富多彩,课外还需要采用更多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性,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相关社会交流活动、自发的研究、讨论, 去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从而达到辅助和延伸课堂教学的目的, 最终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内涵得以掌握和理解。

2.2 对比性。有比较才有鉴别。正是因为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讨论对比法才成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本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现象,让学生结合我国的相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增进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对东西方重大节日进行比较。

2.3 真实性。根据右图①所示, 学习者对所导入的文化的真实性理解与交流并非单一层面的, 而是多维、复合性交流。 教师在课前所准备的教材如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和多媒体资源等是向学习者进行文化输入的主要资源,而学生群体在与教师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也对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补充。利用这些资源与教师设计的交际任务,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又建立起各种各样实际交际任务的角色关系。导入的文化通过这样多维角度的交流,体现了它在真实交际中的价值。

3 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1 背景介绍法。在视听教学前,主要由教师介绍或讲解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较为集中的接受文化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也为理解视听材料做好准备。这段讲解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持续5-10分钟,而且在做文化输入的同时,也要兼顾引导(elicit)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如采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集思广益,再由教师作详细讲解。

3.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等听完材料再与所作预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会使学生对听到的内容印象深刻。如果是视听材料,也可以只让学生观看画面,就像看无声电影,使其根据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模拟对话,之后再进行比较。此法在视听课堂上偶尔穿插使用,效果甚佳。通过这种图片展示出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内涵充满想象与期待,进而也提高学习的兴趣。

3.3 全身反映法。由于听力课大都是在语音室进行,只有固定桌椅,如果不是教师让学生站起来分组讨论的话,活动的机会就很少。以音乐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了乡村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后,可以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每听到一种类型就站起来,转身,坐下,以提高学生对这几种音乐种类的敏感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的类型印象深刻。

3.4 角色扮演法。针对已经导入的文化内容, 采取情景对话、戏剧表演的方式,制造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导入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双边活动。如学习医生和病人的对话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医生,一组扮演病人,每个病人都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病症到医生处就诊。学生通过制造简单的道具,模拟真实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扮演中去。最后,“就诊”结束,“医生们”进一步讨论谁是最挑剔的“病人”;“病人们”也可以选出服务最好的“医生”。

这样,既了解了国外医院就诊的情况,又锻炼了表演双方的实用口语和应变能力。

3.5 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指导下的听力练习是最有效的。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向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也有人说它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它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意义的商榷与交流来使用语言,从而发展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由此,有必要提倡任务型教学法。首先,设计听力任务。听力是有目的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有目的地、带任务地接受语言材料,是课堂听力训练的一个基本原理。任务、目的也应由易到难。如第一次听一段材料,只要了解大概的意思。教师可以提出简单的正误判断题。第二次再听时,可以就某些具体信息设置听力理解题,或者让学生做简单的复述。而对于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对话材料,可以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真实情境训练。其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任务表现做出及时的监控和反馈。教师应从学生的表现总结出重点、难点,及时地将总结信息反馈给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第三,布置跟踪任务。听懂语料不是学习语言的终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才是学习者的目的所在。如视听材料是关于看望老年人的话题,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国内外对待老年人的文化差异,以形成一篇简短论文,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批阅(peer reading),再让学生在下次课堂上陈述观点。这种综合性的任务是从听入手,把听、说、读、写都结合起来,对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举足轻重。挖掘语言背后的英语思维模式和英美文化背景, 对视听说教学的成功与否也起到关键作用。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中探索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视听说课堂中的导入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意识地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有意识地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学习者才能在信息量大的视听过程中反应敏捷, 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注释

① 张慧荣.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范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杜瑞清.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吴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做法.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1)

[5]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 Z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八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将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是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同时输入的`过程.而且,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应该整合起来,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以培养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

作 者:张莎莎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32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 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 文化导入

9.呼唤有主体文化导入的英语教学 篇九

呼唤有主体文化导入的英语教学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已经注意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但是英语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目的语文化上,主体文化的缺失现象严重;教学过程中应将目的语文化和主体文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双语文化教育以及在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认同和接纳、达成对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 者:甄桂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黑龙江,呼兰,150025刊 名:继续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7“”(1)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文化 双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

10.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

关键词:教学导入;原则;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语道破了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求知的积极状态,才能为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历来都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来优化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导入环节的优化浅谈如下体会。

一、导入的原则

1、内容的科学性。一是富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导入趣味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学生是不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动机的。因此导入要具有趣味性,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自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学习时就会饱含激情,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就会学有创新,学有成效。二是具有针对性。导入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贴近学生的基本学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来,才能使学生在充分运用自身基础知识主动思考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以所要讲授的新知为中心来设计导入。

2、语言的艺术性。教学中语言是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師与学生沟通,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轻松愉悦之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一是形象生动。教学语言不同于备课语言,也不是单向的信息语言。要考虑到听觉形象的特点与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二是融入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冰冷生硬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只会拉开师生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只有融入感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才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文采。语言要生动,要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充分运用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等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3、形式的灵活性。再好的导入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无法一直都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在形式上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千课一面的导入方法,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时机以多种导入方法来给学生不断的惊喜,让学生有新鲜感与刺激感。

二、导入的策略

1、旧知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地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任何新知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新知与旧知间找准结合点,要善于联想,充分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来导入新知的学习。

2、问题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推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原动力。一个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动求知状态,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积極地探求新知,从而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并在积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故事导入法。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将故事引入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愉悦轻松之感,使学生在听故事中顺利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者的趣闻逸事等,以引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故事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事先布置让学生准备。学生被幽默的语言、感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所吸引,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4、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了静态到动态,抽象到形象,枯燥到生动,深奥到通俗,无形到有形的转变,可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教学时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乐,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降低学生的消极心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从而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进入新知的学习。

5、名言警句导入法。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是人类思想与艺术的集中体现,有着内在的意蕴,为广大学生所熟知。通过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古诗词与谚语格言来导入新课,既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对导入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更多更科学更有效的导入方法,让导入更精彩,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滕玉春.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新课程学习:上旬,2011(10).

[2] 赵吟秋.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浅谈.教育与管理,2012(3).

[3] 蔡丽洁.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绿色导入.新课程研究,2012(8).

1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十一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按照文化导入的四大原则来探讨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以此来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作 者:孙磊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9 关键词:英语口语   四大原则   文化导入  

12.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二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方法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差异是影响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高职英语教学目的的冲突着手,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方法.

作 者:黄华湘 邹媛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420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高职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必要性 方法

13.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03-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所谓作文,简单地说,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来的反映一个主题意义的文字组合。作文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够衡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而且是其语文水平反映真实真诚地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所谓真实,就是以自我的心灵观察生活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要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的琐屑,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所谓真诚,就是指以情感染人,以情激发人,促使学生情随境移,忧乐与共,在和谐的共鸣中实现最佳的信息交流,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强加一种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作文的虚假空洞。

1 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写作兴趣。很多学生对写作持厌恶态度,心理抗拒,还未动笔就觉得厌烦,更不用说去认真思考和构思。

(2)语言表达词汇量有限,重复啰嗦。如下例: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本来就长在头上,因此无需单独强调。该句完全可以表述成:李大爷老了,头发全白了。而为了使句子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采用比喻或者其他修辞方式,如李大爷老了,头发如浸染了风霜,都白了。

(3)缺乏创新。如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几乎都是“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弯弯的柳叶眉,樱桃小嘴,浓密秀发”,千篇一律。实际上,对眼睛的描写可以是炯炯有神或眸若清泉、眼亮如星。嘴巴可以是樱桃小嘴,也可以是尖嘴猴腮、狮子阔口等。

总体而言,初中作文教学成效不是特别明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个过程恰恰需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注意掌握写作的技巧的同时,将生活实践引入进来。

2 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作文内容多显得空洞,表达主题不够贴切,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年龄小,不经常接触社会,所以生活经验不足,对周围生活信息的收集和积累也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较少,进行社会调查和信息交流的机会不多,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的收集。

3 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与策略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尽全力摒除困难,开拓捷径,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给学生写的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有适当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一位学生的一篇作文《落叶》写道:“枯黄的叶子似坠不坠,凄苦地挣扎在秋风中,最终还是悄然落下。”纵观全文,逻辑非常混乱,错字病句也很多,仅此句写得较好。老师在评讲其作文时,应重点拿出这一句来对他进行夸奖和鼓励,这样学生才可能受到鼓舞,树立写作的信心,从此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作为教师来说,其情绪时刻感染着学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保持高的热情、使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都很重要,用热情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照亮艰难且漫长的初中作文教学之路。

(2)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语文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生活,其问题不是只靠课堂上就能解决的,因此,教会学生领略人间真情,明辨善恶是非,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非常重要。如父母的人生历程,老师的谆谆教诲,村里的竞选,家庭产生的纠纷,金融危机的影响……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与成人所观察的世界大相径庭。如果他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影响,就会促进双方写作能力的进步。如一学生在《朋友》一文中写道:老师进了教室,把我叫出了教室,他眉头紧锁,十分生气地说:“你是怎么回事,好几次卫生都不做,如果不是某某告诉我,你是不是还要继续着你的无理取闹呢?”我心里想,哼,我知道肯定是她打报告给老师的,还好朋友呢,太不够意思了。下课时,我趁她出去了便说她的坏话,想让她在班上无法立足。当我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她进来了,随之我的声音也小了,她看了我一下,飞快地跑了出去,我的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我甚至在问自己是否做错了,是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学生贴近生活,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

(3)从细节上留心生活,让作文的源头活水长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寫作的欲望不可能形成文章,得有话说。如何做到写作过程中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呢?

首先,提倡行万里路。作文不是空中楼阁,它是生活的反映,以生活需要和现实为基础,应生活需要而生,因此要努力扩大同学们的生活范围,丰富他们的阅历,引导他们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挖掘生活的内涵。同时,让其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加强拓展性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是学生作文的重要障碍。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做到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必须了解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做好各方面材料的搜集工作,如开设报刊杂志的阅读课,围绕中心动,家乡的环保调查!等创作与实践相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

4 结语

新课程理念提倡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所以,我们首先要放飞作文,提倡自由为文,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鼓励他们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应当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

参考文献

[1] 王胜,袁欣.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B12):106.

[2] 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7): 89~90.

[3] 吴海玲.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指导[J].学周刊(C),2011(1):122.

[4] 唐水珠.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5):22~23.

[5] 张希艳,刘元克.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生命教育价值实现策略[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4):107.

14.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四

汲传波先生通过对比上述对词汇文化义的界

定,提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 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我们认 为这个定义充分挖掘了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文化义的 内涵和特征,首先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 的结果,强调了文化的隐含性,他不是附加的,正如 魏春木先生所说“文化语义正是外部的社会文化因 素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因此,不能把文化语义置 于语义的从属层面,好像文化语义是附加的,可有可 无的。”)苏新春先生也认为“词的语言结构义文化 义关系是水乳交融地存在着,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考 察,才可以将它们暂时分离出来。”*其次,它强调了 从文化的视角对词义的审视,而没有混淆语言与文 化这两个层面,有利于我们在判别一个词是否具有 文化义,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给文化词汇下一个定

义,就是:汉语词汇中,从某一个或几个层面能够反 ·!“#·

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 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方面的词汇就是文化 词汇。面对内涵如此丰富,面貌各异的文化词语,从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怎样对其进行有利于汉语 教学的分类?

” 文化词汇的分类:知识文化词汇、交际文化 词汇和普通词汇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如 何给存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使之符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不易理清的 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的因素的认识和分类 还是处于争鸣状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 文化的观点还是可取的。张占一先生早在!$%& 年就

曾经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

角度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并

作了阐释,赵贤州先生!$%$ 年也对交际文化和知

识文化作了解说;!$$’ 年,张占一先生在总结过去

对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讨论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定

义作了修正:“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

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

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

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

言的文化因素。”所谓“直接影响”就是干扰信息准确

传递,并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二者的区别在于

“在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过程中对传递信息所产生的作用(功能)不同。⋯⋯知识文化因素是以‘知识’

(或文化内容)的形式参与交际,而交际文化因素是

以制约信息模式的形式来参与交际。要想准确的传

递信息必须首先克服这种制约因素。”张占一先生认

为,知识文化因素和交际文化因素并不相悖,“引起

交际误解的规约性的文化差异就是交际文化因素”。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参与交际的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称功能)为标

准划分文化的属性是可行和可取的。直接影响交际的,就是交际文化因素,否则就是知识文化因素。

根据张先生的研究我们尝试提出:词汇根据其

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属性,可以分为知识文化词汇、交际文化词汇、普通词汇三大类。知识文化词语主要

指汉语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两

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干扰信

息的传递,引起误解。比如:京剧、故宫、长城、重阳

节、黄鹤楼等,如果汉语学习者不懂“京剧”这样的知

识文化词语可能会带来由于知识准备不足,所引起的某种不理解,一般不会造成交际方面的误解;交际

文化词语指那些涉及交际文化的,直接影响两个文

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际时信息地准确传递(引起偏差

或误解)的词语。比如“乌龟”一词在汉语中除开其表

某种动物的本义而外,在某种场合是对人的侮辱性

称呼;而在别的民族往往是长寿的象征,交际中倘若

不明白汉民族对“乌龟”这种动物的心理态势,交际

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普通词汇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中

都存在而没有特殊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词汇,比如山、水、树木等等。

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去划分词汇比较贴近对外

汉语教学的实际。有利于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在词汇

教学中充分注意不同词语的不同文化属性,从而采

取不一样的策略。对于知识文化词语,我们只要给学

生讲解清楚其知识文化背景,让他们懂即可;而对于

交际性文化词语,我们除了能够在教学指出给学生

而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

中,不误用、滥用,不产生误解和偏差。对于交际文化

词语我们可以再举一例比如:“爱”这个动词,就我们

汉族人的感性体验来说,平常使用它来表达对一个

人的感情的场合是不多的,尤其是异性之间,如果说

“我爱你”,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恋人。而如果

从英美文化的角度,普通异性朋友之间使用“()*+,-*.”,也是稀松平常,是“友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因

此在给学生讲解“爱”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异性朋友

时,如果提及中国人隐含的这样一种对文化心理态

势,欧美学生误用的几率相应会小许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对词汇进行这样的一

种分类处理,唯一目的就是便于教师和学生,尤其教

师在教学文化词语,对不同的文化词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也看到,知识性文化词语在使用过程

中干扰的程度远远没有交际性文化词语。因此这要

求我们尤其需要从异文化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汉文

化,找出哪些是学生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文化负

迁移”现象的词语。

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和汉文化

相对应的异文化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上面提到的知

识文化词语和交际文化词语就不是一层不变,而是

因比较的两种文化其属性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进

一步说,对欧美文化圈学习者来说,属于交际文化词

语的,对处在汉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也许知

识普通词语而已。

& 对外汉语教材对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

第!$ 卷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期

·!“#·

就目前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来看,精读课

本、口语课本、听力课本等主要课型所使用的课本,每课基本上都有生词表,词汇意义的体现主要是放

在课文生词释义中。从对这些生词的注释来看,基本

上停留在简单的词语对释阶段。对两种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挖掘得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尤其是交

际文化词语的隐含文化义基本没有看到有所反应的教材。有的甚至连知识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必要

交待都还欠缺。比如目前使用得较为广泛的北京语

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年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

列教程中一年级《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 课:

《我打算请老师教京剧》课文中的两个知识性文化词

语:京剧和太极拳,生词表对这两个词语的处理分

别是这样的:“京剧(名)%&’(%)*+,-’(./+01”

“太极拳名23-%4567’ 21-%-561’ ”。从该课文内容

以及课后注释等来看,也没有对这两个知识性文化

词语的任何其他说明。也就是生词表中这两个词条的内容就是教材所展示给学生看到的关于中国“京

剧”和“太极拳”的所有内容。很显然的,这样的注释

意义不大,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空白还相当大。当然

了,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还不足以

领会所能给出的知识文化背景,文化引入的量和度

必须以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基准,但是我们还是认

为,作为本课重点的介绍说明对象,不应该丝毫不涉

及有关的知识文化内容。类似的!89: 年北大出版的精读教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该套教材中口语

教材在生词表后附上了一个注释,将知识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示,比如:《中级汉

语口语》上册第十四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

注释部分,分别列出了:《中华民谣》、《祝你平安》、《康定情歌》、藏族、《茉莉花》、蒙古族、《敖包相会》等 知识文化词给予了相应的说明,如《茉莉花》:流行于

江苏一带的汉族民歌。

我们知道成年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母

语文化在脑子里早已根深蒂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

中,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和表面相

似而实际不一样的地方往往是干扰汉语学习的因

素,造成“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因此对外

汉语教材课文词语的注释,如果能在研究母语文化

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汉语语义解释,必然能够有效的克服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

扰,避免出现误用。再举个交际文化词语例子:北大

版《汉语中级教程》第一册第二课是《我登上了万里

长城》,其中有句:“这道又宽又长的城墙好像是一条

长龙,非常雄伟。”“龙”是这课中出现的生词,注释就

一个英文单词:“;01(.’”。我们这个注释完全对,但

是我们同时也知道“龙”这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动

物,在英美文化中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残的爬行动

物。说某人丈夫很凶,可以用:<-= >6=?1’;-=

1;01(.’@ 因此学到这里,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对“龙”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意义的说明,英美文化圈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很难理解,中国人怎么会把长城

说成是一条凶恶的爬行动物———龙呢?在汉文化和

异文化出现差异,引起了误解的时候,必要的注释说

明是应该附上的。

以上只是举例性的对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对两种

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由此也

可见一斑。

A 结语

众所周知,目前学界翘首以盼的对外汉语文化

教学大纲还在摸索之中,而文化的量化、分级等等确

实是很难处理的问题;同时如前所述大多数对外汉

语教材对两种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揭示都显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我们更应该坚

持文化阐释的原则。立足于和异文化比较的基础,对

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词语———知识性文化词语和交

际性文化词语,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尽可能从各个

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词汇教学。我们甚至认为,倘若

采用以语言为本位的文化大纲研制模式,可以从语

言的子系统———“词汇(语义)系统入手,揭示和阐释 语言的文化的文化内涵”。以利于和词汇大纲的有

机结合。

注释

!吕必松@ 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B CD @ 语言 教学与研究E!88$ F“)@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 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888E

#宋永培@ 中国文化词汇学的基本特征BGD @ 邵敬敏主编@ 文化语言学中国潮BHD@ 北京:语文出版社!88I 年

$王振昆,谢文庆@ 语言学教程BJD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889@

%&’汲传波@ 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K,“$$!F!K@

&刘川,段跃萍@ 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载BGD @ 吴有富主 编,国俗语义研究BH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89@(魏春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位移研究B CD @ 南京大学学 报,!88L@ A)苏新春@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B CD @ 学术研究,!88!@ L@

何颖: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之文化阐释的原则

*+,*+-

·!”#·

!“#卢伟$ 英美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 &’ $ 厦门大学 学报,(哲社版)!**+(+)$

!”$卢伟$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文化因素述评% &’ $ 世界汉 语教学$!**,(“)$

参考文献

+!,张占一$ 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 $ 语言教学与研

究,!**-(+)$

%” ’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 做法% &’ $!**-(!)$

%+ ’ 赵贤洲$ 文化差异和文化导入论略% &’ $ 语言教学与研 究,!*.*(!)$

%/ ’ 赵贤洲$ 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 &’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5.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五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外语教学逐渐在我国兴盛起来。文化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所周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和学者也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韩语教学在我国众多外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在这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将韩国的文化知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导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将中韩两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快速有效的辩证出来,利用文化导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好韩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也提高了韩语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g存在的联系:其次阐述了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时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最后就如何将韩国文4L9-确的导入韩语的教学之中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韩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意识;策略

引言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专家和学者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探索和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很多老师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的意识到文化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并且正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韩语是众多外语种类较为重要的一门语言,教师在韩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强化学生的韩国文化意识放在首位,只有掌握韩国的文化精髓,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好韩语,并最终成为服务祖国和社会的优秀外语人才。

1.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机密的联系,他们是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之前必须明确,语言和文化他们分别是什么?我们先从语言来分析,通俗来讲语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话语,从其结构和特征的方面来分析,语言是一群符号的集合,一门语言就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它主要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以及句子等元素组成。从功能特征的方面来说,语言本质上就是一个服务思维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交流。

然而,文化又是什么呢?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文化是指构成人类文化价值观念的知识体系。然而笔者认为将文化定义为:“从社会中学习到的知识”则更为合适。总体来说,语言其实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文化也是逐渐的从社会生活和经验中逐渐的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人类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人类思想的形成同样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因此,语言的形成同样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文化是语言形成的载体,一种语言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互相对应,因此我们说文化对于一门语言的组成结构、交际方法以及文章的修辞等因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制约。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以及业务沟通的专业的外语人才。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讲课内容仅仅局限于对语言结构和用词的讲解上面,教师进行语言教学时还应当将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和功能兼顾在其中。韩语作为一门小语种,它在形成的过程中同样与韩国民族的文化知识息息相关,也是国家、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的结果。

2.在韩语学习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学习外语的超级大国,众多外语教师的授课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越来越认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牢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因此,在外语的授课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就成了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深深的交织在一起的。在韩语的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结构和特点同样体现了韩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学生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有关语言和文化联系的例子。例如,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国家,在很多韩语语句的终结词的词尾上都有体现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礼节,语句中谓语的形态是根据听话者和说话着以及说话者和主语的长幼、亲疏、职位高低、社会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的,即使是相同的一个名词也会因为尊敬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你叫什么名字?)(您贵姓?)韩国的敬语体系不仅对其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在韩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再譬如,韩国人在吃饭时就有很多讲究和忌讳,最常见的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长辈没有拿起餐具,那么这个家庭中的晚辈是不能够先拿起餐具来吃饭的;一个家庭中在共同饮酒的时候,作为晚辈或者女子是不能正面饮酒的,而是要侧背过身去在饮下杯中酒,这表示晚辈或女子对于长辈的尊敬;在喝汤的过程中,不能够将盛汤的碗拿起,而是应当使用汤匙来食用,喝汤时也不能够发出声音。诸如此类的礼仪和要求都是受到了韩国文化因素的影响,这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韩语时应当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

3.1了解中韩文化差异,正确导入韩国文化

文化的导入以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要贯穿于整个韩语的教学活动当中的,教师想要提高韩语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深入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在哪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深入的研究韩国民族具有的独特的语言文化,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在给学生授课时才能对韩国的语言和文化做到精确的讲解和补充。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的查阅韩国的文化资料,然后再制作成单独的课件,以便于在上课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们互相的探讨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韩语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跨文化培养意识,是他们对所学知识又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2合理选材,利用生动的教学课件树立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韩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选取那些对韩国的文化知识有深度编写的教材。然而就目前来说,很多韩语教材中编写的有关韩国文化的部分都过于稀少和泛泛,学生利用这些教材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韩国特有的文化知识,如果教师能够选择文化知识深厚的教材来教导学生,那么对于学生学习韩语是极为有利的。另外,一般我们所用的韩语教材中对于韩国一些特有的民俗文化描写的较少,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这些民俗、风俗等内容制作成一个课件,这种课件可以穿插在课程中使用,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韩国的文化。

3.3强化国际学校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学效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韩国的语言文化,学校应当充分的发挥韩语外籍教师的作用,利用他们来加强中韩两国外语学校之间的交流。作为韩国的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过根据切身体验来为学生们生动形象的讲解韩国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习到课本中没有的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同韩国的学校合作开发“3+1”,“2+2”学习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完成国内2-3年的学业之后,还能够去韩国的学校继续学习,在那了学生们可以将国内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地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切身的体验韩国文化,巩固以往所学的内容。

4.结束语

上一篇:微信中秋祝福下一篇: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