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8-10

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奎溪坪完小常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力争实现各种教育质量指标,为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方法、措施

1、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教研活动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

2、教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结合专家理论讲座、专题研讨、自学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际,不断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

4、根据要求,结合实际,依托课改,开展好教研活动。

5、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改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本学期将开展好一月一次的集中研究、学习活动;加大成员之间学习、交流、探讨的力度。

6、搞好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常识科《课程标准》,确定常识、艺体教研专题,制定教研计划。

3、开展各科兴趣小组。

4、检查常识、艺体科计划执行情况。

十月份

1、组织安排教师上中、高年级常识、艺体科公开课。

2、集体研究“如何加强常识科实验教学”。

3、组织教师研究集体备课。

4、检查常识、艺体科备课及计划执行情况。

十一月份

1、组织安排教师上低年级常识、艺体科公开课。

2、组织教师听常识公开课。

3、举行学生优秀作业展。

十二月份

1、召开常识科教研组全体会议。了解常识科教学情况。

2、全面检查各校常识科的备课及执行情况。

4、做好庆祝元旦活动的各种准备工作。

元月份

1、督促教研组全体成员制定好复习计划。

2、全面转入复习,对各年级进行期末测试。

4、召开教研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教研情况,写出总结。

奎溪坪完小常识教研组

2.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 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 以此为基础, 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 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 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 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 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 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 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 (发放问卷120份, 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 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 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 。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 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 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 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 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 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 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 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 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 , 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 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 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 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 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 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 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 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 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 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 (43.40%) , 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 (33.96%) , 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 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 (27.36%) 。其余各项 (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 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 (5.66%) 。值得注意的是, 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 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 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 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 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 (15.38%) 。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教师 (包括教研员) 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 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 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 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 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 在教研活动制度中, 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 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 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 教研员也只有23.08%, 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 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 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 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 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 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 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 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 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 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 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 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 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 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 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 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 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 (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 中, 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 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 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 “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 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 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 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 (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 。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 (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 ”三个选项选择比例, 分别为46.15%、38.46%、53.85%, 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 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 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 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 发扬成绩, 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 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 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 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 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摘要: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 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 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其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的主要问题, 将其设计在问卷试题之中进行调查。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3-05-25 (4) .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4-07-27- (7) .

[3]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3-03-01 (3) .

3.农村小学教研工作之我见 篇三

一、农村学校教研现状

1.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得到人才的地方,不但吸引不了外地人才,而且农村地区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不回到本地工作。有的山区学校甚至以代课教师担当主力,教育教学教研水平自然无法得到提升。部分学校师资紧张,无法让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而且有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教师负担过重,他们本身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了,对教学研究工作力不从心,就连听课、说课、评课这样最基本最简单的交流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

2.有的学校校长素质低下,行政型的领导多,业务型领导少。很多学校领导不参加教研活动,不深入教学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有的校长三年进入课堂听课不到十节,平常不参加、不指导学校的教研工作。管理水平跟不上。对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复杂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研活动会分散教师精力,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些学校即使开展了此项工作,也是属于敷衍各级领导的检查(只注重资料建设)。还有的学校领导在聘任教研组长时,不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聘任的教研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根本不能组织开展教研工作。

3.有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加上一部分教师又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没有经过师范院校培训过,文化素质、业务水平较低。再加上平时不善于学习、积累,不了解外界教研动态,无力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们有的长期只能胜任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就更谈不上指导年轻教师和搞什么教育教学研究了。

4.学校校长几十年不变,领导和教师之间矛盾重重,还有个别庸、贪的校长,严重影响教研工作的开展。

5.很多校长将学校经费用于搞形象工程,学校经费根本不投入于教学研究之中。

6.校内教研效果不明显。

二、改变农村学校教研现状的方法与对策

1.教研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切忌贪多求大。

这是因为:(1)教育科研是教师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2)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3)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便于操作,易于实践。(4)教师所研究的课题,要针对于本地区、本校实际。就学校教研工作而言,其重点应放在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后进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留守儿童的关注上。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效果最终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把教学设想转化为教学效果的桥梁。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手抓教学思想的转变,一手抓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小结合,以小为主,采取小范围的大改,大范围的小改。

2.教研工作要着眼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研工作要最终落实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事实证明,教研与教师的业务素质成正比。教师承担了教研课题后,就要多方搜集信息资料,四处找人探讨交流,然后形成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课题承担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迫使他不断查阅资料,以至拜师求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研究任务后,还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研理论,以便推广使用。随着对研究过程各个环节的反复思考,一个最佳的研究方案形成了,新的一轮研究又开始了,形成教研的良性循环。这样,不论是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还是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反过来,由于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学规律,辩证施教,对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3.校长要投身于教研工作中去。(1)校长参加教研工作,一是能起表率作用,更好地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形成全员介入的良好氛围;二是校长能更好地把握全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情况,取得第一手材料,做到熟悉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形成学校的教研风格;三是能直接从教研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存在的工作问题,促使这项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另外,校长最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研究,或是要参与学校某一课(组)的研究工作,担任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这样既可融洽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又能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更好地全面管理学校。(2)学校校长要实行交流。一个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教研工作的开展。校长要清正廉明,将公用经费用在点子上。(3)校长要改变家长制的工作作风,构建和谐的教研氛围。(4)建议学校将一部分经费用于教学研究。

4.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城乡教学教研水平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主要任务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目前,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重视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城市教师到农村,不仅带去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与教学,更带去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研方法,同时替换出乡村教师到城市进修提高,把先进教学教研方法与理念带到农村地区,带动农村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

此外,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视野。

4.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XX年上半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镇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全校数学教学工作优质发展,为构建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的小学教学工作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为全校数学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研讨平台。

2、继承和发扬全校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全校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坚持规范办学。一方面坚决制止随意增减课时、集体补课、有偿家教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新措施、新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数学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增加抽测次数,使数学教学质量抽测尽量覆盖各层面学校,覆盖更多的班级。

7.树立科学的考试意识。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使考试更科学,更加能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丢,必须做到“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质”。

四、具体措施

第一规范办学,提高效率。要做到坚持规范办学的决心不动摇,坚决制止随意增减课时、无效备课、低效教学等现象的发生;要采取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新措施、新办法,通过优化作业设置、提高课堂训练效果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加强日常测试的跟进补偿,通过科学的测试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三清目标,力争做到“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质”。

第三重点研究弱师弱生,加强跟进辅导。加强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均衡发展,用均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抓全面的教学质量,语数英等考试学科的质量要抓牢做实,音体美、科学品德、综合实践等关乎学生潜力发展的考查学科也要克服困难,提高质量。

第四改进教师理论测试的形式,通过多轮次的“考备课”,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研究教材,深入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第五认真利用好全县大集体备课成果。全县大集体备课成果是在临沂市小学各科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编制的,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今年要加强大集体备课运用的监控,使之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第六是继续鼓励各单位进行以“先学后教、注重训练”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多出典型。要抓住时机,通过创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第七要加强常态课堂的管理,通过“听备课”、“推门听课”、“优质课展示”、“课堂教学调研”等管理活动,多维度监督评价常态课,按照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逐步达到教师真实备课、高效上课,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状态。

五、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组织全校小学数学教师参加教材培训研讨活动。

2.参加全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集体备课。

4月份、积极参加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迎接镇数学教学质量抽测。

5月份

.参加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团队集中研讨活动。

2.参加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抽测。

6月份

.组织数学老师参加全镇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

7月份

.迎接小学数学质量抽测。

XX年上半年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继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英语、思品、科学等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深化各项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加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本校常识科教师的业务素质。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研组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常识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常识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本学期教学和教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教研归根到底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它于教学第一线,升华后又指导了教学,它不是教学的点缀和附庸。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不能面面俱到,水过地皮湿,而应“少而专”,“少而精”,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好、用好常识科各课程标准,以新课标的理念备好课,上好课。

(2)继续研讨常识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3)继续学习并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授课。

三、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与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搞好教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和教研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常识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市、镇教研室文件精神,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批改、实验操作、时间活动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好样子、框架,定期检查,特别是欺末总结性检查、评比。

2、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对各学科、各年级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吃透实质,明确要求,以各年级为单位,按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案,要结合教材内容落实好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结合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常识科老师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听评课的重点是:

(1)是否按新课标的要求和精神备课。

(2)每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是否作到了还课堂于学生。

(4)学生是否自主合作。

(5)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的怎样。

4、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实验操作,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等操作能力的提高。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高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科学课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真知。

5、坚持写“教学随笔”和经验论文,教学随笔要针对课堂教学得失写,要结合教学教改实践,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写教学论文。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召开各学科教研组工作会议,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各学科开展备课研讨活动。

四月份:

1、认真执行教研计划。

2、教学月检。

五月份:

1、检查常识课开展情况。

2、作业检查。

六月份:

1、学科期末小结。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七月份:

1、期末作业检查。

2、期末检测。

XX年英语教研工作计划

围绕县教体局小学教研室及xx镇小学教研室XX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xx镇小学英语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并引导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反思。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加强学法指导,重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倡导语言学习为生活服务,为终生学习、发展服务。通过各类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二、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县教研室及镇教研室工作部署,突出教学质量,紧抓学生英语口语、书写和阅读教学、做好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做好专项教研工作,再提教学质量。

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课标为依据,促进教学过程优化,构建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的课堂;

2、发挥中心英语学科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以网络教研(云平台)为依托,加强各校英语教研组的交流研讨,促进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贯彻新课标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及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和口语的练习。

5、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初步的英语技能。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学习制度,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正确领会课标精神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2、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边教边研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规范英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备好课。组织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参,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在联系和编写意图,目的要求和重、难点;必须研究面对的学生,熟悉他们的已有认知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丰富教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课堂实践中的得失,优化教案,加强校本研究。

2、上好课。一节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上课的过程中,更要关注语境的真实、自然,设计的活动要有目的,即活动是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

3、做好练习。使用好基础训练,精心批改,尤其要求学生书写端正清楚,订正要严格认真,一丝不苟。教研室将开展英语基础训练及作业展评活动,通过常规检查活动,挖掘优秀作业,树立典范。

4、辅导好学生。做好提优补差,教师要充满爱心,耐心细致地对待后进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教育他们改进方法,促使他们进步。

(三)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依托集体备课及研讨,加强新教材培训

1、依托网络教研,加强教材培训,组织好各年级英语学科集体备课,以评论交流形式体现,每月底进行集体备课监控,并在网上公布集体备课情况。

2、依托xx镇小学英语交流群组,进行问题调研,各位教师将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群组发帖,全镇英语教师共同研讨交流、进步提高。

(四)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组织全体英语教师进行探讨,发掘各校英语教学的亮点,发扬各校英语教研的优点。积极开展校级、镇级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堂,运用策略,自觉的渗透课改的新理念。通过听评课、技能展示、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落实好英语口语及写字教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竞赛,如朗读、讲故事、口头作文、歌曲演唱、书写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放在口语及书法上,重点培养这两方面的特长生。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参加镇级英语技能比赛

2.参加全县英语技能比赛

3.梳理本学期工作重点,参加学期初英语教师网络会议

4.英语集体备课

5.英语基础训练听力材料录音制作

四月份

1.英语集体备课

2.观摩参加市县英语技能比赛活动

五月份

1.英语集体备课

2.观摩市县英语优质课评选人员Pk活动

3.准备迎接英语口语抽测

六月份

5.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小学常识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常识组将紧紧围绕学区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和整体规划,做好各学校的思品与科学教育教研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实施,探索思品与科学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困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是摆在常识组面前的首要工作。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水平、教研能力;只有积极有效地、切合实际的深入开展工作,才能使工作做好、做实,发挥常识组的实际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目标,切实加强常识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全组成员对思品与科学教学科研、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的能力与水平,深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思品与科学课程标准,用心领会课程标准中各项目标,开展积极有效的具有指导性的工作。2.认真组织开展全组教学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索适应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思品与科学课真正达到学生乐学、爱学的教学目标;努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三、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课程标准学习,不断提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水平。组织教研组教师不定期的进行听、评课活动,了解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动态,掌握教师基本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加强教材教法的学习与研究,规范思品与科学课堂教学。

3、积极开展全组教师听、评、说课活动,做好听课笔记,写好评课记录,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

4、组织每月一次教研组集体活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5、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源库,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6、鼓励撰写教学论文、案例、设计等;

7、积极做好培优扶差和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8、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思品与科学《课程标准》,确定思品与科学教研专题,制定教研计划。

2、召开教研组全体成员会议,议题“上好常识课的必要性” 十月份

1、组织安排优秀教师上中、高年级思品与科学公开课。

2、集体研究“如何加强思品与科学教学”。

3、组织教师研究集体备课和目标分层教学法。

4、检查思品与科学备课及计划执行情况。十一月份

1、开展听课月活动,推选教学能手。

2、组织教师听常识公开课。

3、举行师生优秀教案、作业展。十二月份

1、召开常识科教研组全体会议。了解常识科教学情况。

2、全面检查各校常识科的备课及执行情况。

元月份

1、督促教研组全体成员制定好复习计划。

2、组织召开教研组全体成员会议,议题“思品与科学的复习”。

3、全面转入复习,对各年级进行期末测试。

4、召开教研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教研情况,写出总结。

高庄学区小学常识组

6.常识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张金英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已结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组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期初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

开学伊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常教师们的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全组教师会上宣读,让教师们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头脑中确定自己工作中的奋斗目标,这样,就为一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

1、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与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让每位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本学期开学时,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等内容。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行业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2、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

新课程实施一年多以来,尽管前两年也组织教师进行了多次学习,但在教学中,教师们还是感到新课程难教,针对这一情况,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们听专家讲座,集体研讨等活动。

三、积极参与“四课”活动。

我组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主动参与四课活动的研讨。活动开始我们先推选出科学课的四位教师分别担任上课、说课、研课、评课的任务。四位教师接受任务后,和全组教师一起积极探讨,认真备课,使四课活动得以很好地落实。

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为此,本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开学初,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共同寻求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课前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为此我组提倡教研组集体备课,、创新备课,不机械照搬照套,突出教案的实用性,坚决杜绝上无准备之课。特别强调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写好教后记。上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在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对学生的辅导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生个体的差

2异,使得知识掌握情况不均衡,教师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就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辅导,并要求作好辅导记载。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协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本学期,注重了对年轻教师的业务教学的培养。让老教师主讲一节研究课,然后在教研组中说课、评课。通过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

4、抓好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本学期组织了各年级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过去的一学期,我组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校的学期考核中,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新的学年中,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争取使我组的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7.海口中小学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 篇七

据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已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首要需求。尤其是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提高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能力, 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促进海口市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营造平安和谐海口的治本之策。根据海口市领导的指示精神, 决定在海口市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教育。

据了解, 海口市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多起, 其中不乏中小学生死亡。为此, 海口市安监局组织各行业专家编写《海口市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手册》, 并印制免费提供学校, 做为中小学生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手册, 并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同时, 开展校长和分管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人培训, 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演练。

8.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经验浅谈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教版;教研改革;工作经验;听课评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一直以来,本着“为学生服务,让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质量是众多语文教师在持续探讨的话题。那么,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从?

一、确保评课质量,提高集体水平

听课评课活动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传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于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当前各小学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但是教学水平提升得并不明显。反思其中的缘由,我们认为听课主题的不确定、制度的不规范是导致教研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应流于形式,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并不是在挑刺、在针对谁,而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造福于学生。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形式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一学期都开展不了几次听课评课活动,大多是看哪位老师有时间就安排听课,评课没有方向与主题,今天听一听这位老师讲四年级古诗,明天评一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现代文。

听课工作主题分散、评课内容不集中,将直接导致听课评课教研改革工作的失败,无益于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各教研组组长应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听课内容,重点考虑本周期听课以什么主题为主,主要针对哪些对象,评课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哪些教师可以参加,每周开展几次听课活动等问题。只有保证听课评课方向正确,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提高教改工作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教學工作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整体,教改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受到关注。语文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考虑教材、书本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还要拓宽教研渠道,引入课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扩大知识容量,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等书籍,阅读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安排“童话故事表演大赛”;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我们爱科学》等书籍,教导处在每学期的第10周开展阅读考级活动,将学生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行为的转变等问题,容易忽略学生主体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扩大阅读量。

三、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对教学评价方式关注的力度不够,语文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模式,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而这四个指标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应该也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体现。

小学语文教研的改革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引入最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档案袋,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以动态化评价趋势取代静态化评价模式,促进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在这浩瀚无垠的教海中乘风破浪,为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开出最美丽的浪花,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

[2]咸高军.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

9.常识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九

紧张有序的上学期学校工作已经过去,我们常识教研组本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要求,贯彻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活动,现作以总结。

一、半学期所开展的教研活动。

半学期来,我们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常识教研组工作计划,同时在学校的安排下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学初组织了《新课标》的学习,接着先后组织了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次教学研讨活动。

二、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认识。

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从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不抓好常识类学科的教学工作,思想品德课是直接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如何做人,科学课是教学生从小初步懂得一些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虽说常识类学科不进行统一考试,但对学生的成长和长大立于社会关系重大。所以我们要力争教好课,上好课,不断研究课。力争使学生在常识类学科的学习中都有所得,这是在开学初研究制定教研计划时常识类学科教师的共同心声。

2、课程改革初见成效,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课程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发挥学生为主体,自学、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方法的实施,这都是课程改革理念中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力争做到的。还课堂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所有这些新的理念要求,在我们所组织的公开教学研讨课上都有所体现。

3、通过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学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加强常识类学科的教学研究,在现阶段尤为重要。本学期从《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这几学科组织课堂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因为只有抓课堂才能在教学上抓到实处。由于一开学学校就下发了教研活动一览表,表中明确了活动承担人,组织人及参加人,所以承担人早定内容,早做准备。从设计到备课,从说课到做课都能认真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执教教师上课得心应手,使听课教师听后都有所得,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以新课改理念认真评价每一节课。谈亮点,找不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不足与改进措施。

1、继续加大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只有学习和掌握了新课标中的理念与要求,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有的放矢的施展教学工作。

2、继续强化认识,抓好常态教学。组织公开课研讨,这只是课中的几节。教者固然准备的要认真,要精心设计。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落实在每节课上,所以抓好常态课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要不断强化任课教师认真上好常识类课的认识,不能以不考试而以“副科”对待常识类课教学。

10.常识教研总结 篇十

常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同样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品德还是科学,我校都重在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将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我校教研氛围浓厚,语、数、英学科搞的如火如荼,我们常识科也不甘落后。学期初,常识教研组就结合学校大教研活动制定具体可行的教研计划,先是广泛听取组内老师们的意见,听听老师们想如何进行教研,喜欢怎样的教研方式。比如,青年教师韩珊老师提出:我们青年教师想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但是在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常识课改团在姜希英老师的带领下,高瞻远瞩积极部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金点子展示汇报,由骨干教师经验引领:

学习开始,我校组织了金点子展示汇报活动。由骨干教师作教育教学金点子经验介绍,青年教师跟进写学习感悟和收获。在常识课教学方面我校有很多骨干教师,省级科学、品德、活动优质课获得者有3名,潍坊市常识教学能手6名。这些老师都特别善于学科研究,是我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他们的教育教学金点子展示,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注入了一股春风,带动了我校常识科教研活动的开展,更带动了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这个研究的行列中来。

2、青年教师课堂大赛

学以致用,在上一轮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学校接着组织了青年教师赛讲。我们的业务校长王校长一再强调青年教师是我们学校的宝贝,是我们学校的希望,让我们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于是每周二下午的教研评课如火如荼,点评时我们常识课责任领导姜希英老师指出评课务必抛却那些庸俗的、华丽的、好听的辞藻,要说真话,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只有这样,老师们才会有真正的进步。于是,在评课时,就会经常出现这种画面:或者老师们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得面红耳赤,或者因为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而欣喜不已。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老师们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设计更科学了,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了,老师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们更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的教研氛围,是我们努力创造的,以后,我们会更努力。

3、教研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市领导特别是刁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我校老师的不懈努力,我们举行了品德课的生活化、活动化推介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还有我们学校的陈晓娟老师在市级科学课堂大赛中荣获第一名,李悦、赵珊在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这种火热的教研活动里老师们的相互点评促进着彼此的感情,相互学习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共同在教研活动里收获着幸福。

11.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67-01

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常识,就是我们常说数学生活化,自然要回归于生活。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学会解决生活问题是小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应当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化”的概念,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模型生活化,以此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即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切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相适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到数学的妙用,让学生真正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语言生活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把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同一堂课上,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其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主要由教师的语言水平所决定。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很快地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求高超的语言艺术。难怪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也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样的话了。

举例来说,如何教授“利息”这样一个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呢?对于利息,小学生没有任何的概念,这是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问父母要钱花,不会懂得还有利息这么一回事。这样教师就可以拿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例子:“老师家里有10000 元钱暂时用不到,放在家里不安全,怕小偷惦记上,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学生能想出很多小点子,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存在银行比较安全。你们跟爸爸妈妈去存过钱没呢?哪位同学能教一教老师关于储蓄的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储蓄”的好处之后,再引导他们主动介绍关于储蓄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让他们给爸妈当家庭小参谋:“家中多出来的钱怎么存好呢?是存定期还是活期?可以帮家长算算利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可以让学生跟着家人去银行存一次钱,体验一下储蓄的真实过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就是这些生活化的语言,唯有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活生生的现实语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是因为在关于儿童心理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要提高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要让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会感到身临其境,会激发出去发现、探索、应用数学知识的热情,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事物中竟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

比如,有这样一道例题:126原98越126原100垣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减100时再加上2感到不好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情境,就能让学生容易理解了:逛街时,你缠着妈妈要布娃娃,商店的布娃娃卖98 块钱一个。妈妈身上恰好有126 块钱,她付给营业员一张一百的(应把126 元减去100 元),营业员找回2 元,(应加上2 元)。因此,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这是个很实用的生活化教学实例。根据这一生活情境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呆板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活泼的数学问题,学生也就必然更爱学更爱探究。

三、问题生活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现行的数学教材大多过于抽象化和模型化,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背后的生活情景。如此,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就不会感到陌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是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热爱数学。

例如,在教学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按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测量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年级组各班的平均人数等。这些身边常见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成为问题的对象,学生在这样互动的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再如,教学“路程问题”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分组从两边出发,让学生体会“相遇”“相向而行”等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置行程方案,进一步帮助他们体会在生活中的路程问题,领悟到课本中数学问题模型化的重要意义。如此,在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的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各种生活情境,就能发现身边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12.对农村小学教研组的再认识 篇十二

一、对教研组长岗位的再认识

教研组长是学校联系、沟通广大教师的桥梁,在学科教学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提升教研组长的整体能力,突出教研组长在教学教研中的引领作用,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教研组长,你应学会领起你的教研组来。如果教研组长能有效有序地安排好组内所有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那么学校的教研活动实效也会突显出来。在农村中小学,教研组长是没有权力的“官”,更出现了一些学校存在着不愿意当教研组长的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很多人会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来共享,并在其中成长。而在农村小学,会应用的人虽然在增多,但达到每人都会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选教研组长时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将会占优势。在任教研组长的同时会为其组内成员着想多做一些工作的。久而久之,在大家的心目中认为,教研组长要比其他教师多干活,他只不过是有时替大家跑跑腿而已。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有些教研组活动很难开展。摆正教研组长的位置,让教师意识到教研组长在团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有必要。

二、对教研组构成的再认识

教研组是利用团队的力量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对新的教学理论予以解读,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考虑每一学科人员任用上,应该考虑老中青相搭配、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人能组织好教研课题开展等。任何一个教研组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活动任务,然后在现实工作中去分工协作。农村小学同学年的班级有一个班的,那么教研组的组合就得按学段的标准来了,如,高年段与低年段。也有的按分学科进行分组的,如,品生品社、科学、综合实践等组成综合组;数学学科组、语文学科组等。对于有村小的学校,那么每个村小可以成为一个村小教研组,但最佳的是几个村小可以结合成互助组,这样使校与校之间因有村小的共同处境,因学科或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另外,学年组长可以与教研组长相整合,既当学年组长又当教研组长。为了使教研组每个成员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学校就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组存在稳定的教研氛围。

三、对教研组活动的再认识

农村小学教研组往往比较重视抓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把教研组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研究上。每学期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订立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安排教研活动或备课活动。学校应在适当的时间每期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比如说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不应流于形式:开学初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归纳一下分到相应人头上,然后放自任流,集体备课记录便成了每个人不定期的闭门造车。只要你查,便可拿出相应的文本材料,此种现象的存在,就在教师心目中造成了集体备课没用的观念。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研活动制度来保障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并让教研组成员明确自己在活动中主人翁的地位。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这关系到学校教研活动整体的策划。学校领导有必要下到每个教研组活动之中去亲临指导。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这有待于教研组中是否能结合实际教学中实而小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切实做好真正的研究,真正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这更有待于教研组成员间是否能形成互相研讨的氛围,并及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进行推广。

四、对教研组评价的再认识

为了提高教研组工作的效率,进一步调动教研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关心、参与,促进教研组工作的提高,可把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在某所学校我看到这样一个关于对教研工作进行表彰的决定,在询问中发现,所有的教研组长全在表彰之列,而针对教研组的评价却没有。难道教研组长的优秀就可以代替教研组吗?雷锋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那么个人的成绩只代表着个人,教研组集体的成绩如果注重一下评价,那么将会激励一批人。在我校每年度都要评选优秀备课组、优秀村小教研协作组与优秀学年组长、优秀教研组长,这大大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对于教研组的评价,还涉及到在学校对于部门的考核。它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使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之中。笔者认为《教研组评价细则》《学校教研科研成果评选细则》的出台也很有必要。

13.常识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常识)教研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工作中,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课改工作力度,推动本教研组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和教研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力度,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展开专题研究,深入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研究,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和心育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推行学科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载体,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操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为新课程改革构建“航标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对我们全体小学科学(常识)教师是一个新的考验,也是一次新的机遇。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适应形势的需要。理论学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学习重点。

本学期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科学(3——5年级)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解读》以及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分下发的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具体要求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而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积极鼓励所有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刊物和书籍,及时了解小学科学(常识)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趋向,使我们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朝着有的、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2、积极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

为了高质量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每个科学(常识)教

师广泛地收集外地课程改革的实验资料。同时科学(常识)教研组将以各种形式组织大家交流成功经验做法。

3、工作方法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要充分发挥“三课”作用,结合专家理论讲座、专题研讨、自学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际,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改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本学期将开展好一月一次的集中研究、学习活动;加大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探讨的力度。搞好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

﹤二﹥、狠抓教学常规,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保驾护航”

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应赋予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新的要求和内涵,要树立“以《新建小学科学(常识)学科教学常规》为标准,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理念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思想,使每个科学(常识)教师在各方面都能有长足的发展。

1、强化对课堂结构的改革。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这必将引起我们的科学(常识)课堂教学新的变革。我们每个科学(常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正确把握科学(常识)教学的新特点,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到我们科学(常识)教学的每个环节,积极探索出全新的科学(常识)学科的教学模式。我们教研组这学期将经常深入课堂,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小学科学(常识)教学,通过研讨会、讲座、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形式,寻求一条具有我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新路。

2、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课程标准要落实到位,我们必须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查”等常规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科学(常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综合性学习。

﹤三﹥、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全体教师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教研组特别重视提高每一位科学(常识)教师的业务素质,将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课活动。另外,有条件的话,我们将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借以提高各位教师的实际业务水平。

﹤四﹥、以推行学科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载体,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操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交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学科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推行指导,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操作体系,有序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2、积极做好培优扶差和各类竞赛的辅导工作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及竞赛成绩。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加大研发和管理力度,使其成为我校课改中的点亮。

4、落实新的学科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开展试用新的案簿并及时总结经验。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行“严、精、细、实”式的教学精致管理经验。

6、理直气壮抓质量,进一步加强质量抽测,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加强交流,并依据分析努力改进教学。

四、教研组成员: 英 语 :韩宝坤

科 学:刘辉、王玉亮、赵东芹、马观俊、韩宝田、计算机:李福新

五、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学习县级,镇级以及校级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2、制定教研计划和各学科教学进度。

3、开展“人人上好一节课”活动。十月份:

1、组织教师准备县优质课评选。

2、集体研究“如何加强常识科学实验教学”。

3、组织教师研究集体备课和目标分层教学法。十一月份:

1、五年级英语公开课 执教人:韩宝坤

2、科学公开课

执教人:赵东芹

3、举行师生优秀教案、作业展。十二月份:

1、集体备课 科学 执教人:韩宝田

2、教学经验交流。

3、全面检查常识课的备课及执行情况。

一月份:

1、制定各学科复习计划。

2、讲座《如何有效复习》 主讲人:李福新

3、论文、案例交流。

4、期末教学检测。

14.常识教研组“磨课”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新课程系列课达标”活动为基础,以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以示范课为导向,以研讨课为主体,以评比课为促进,以验收课为评价,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聚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参加人员

孙学海李浩谢旭郑纪伟郑波陈化彩

三、活动安排

常识组磨课活动日程安排

(2011年2月17日)

四、活动内容与要求

1、确定“磨课日”,把每周三定为我组“磨课日”,下午放学后一小时为磨课研讨时间。

2、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3、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具体做到“三个一”,即肯定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4、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成为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15.小学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选择和配备好教研组的灵魂人物——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在教研组组织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教研组开展活动的灵魂人物。教研组长是校长、教导主任管理教学的得力助手, 因此, 在选拔配备教研组长时, 应选拔热心教学研究工作, 同时又是学科带头人, 德才兼备,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能团结群众, 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教师来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选定好后, 学校领导让教研组长有职、有权、有利, 实行岗位责任制, 做到责、权和利统一, 充分调动教研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小学校首先应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工作, 让他们处于新课程理念实践的前沿, 真正起到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引领作用。

二、构建一种生态型教研组文化——协作文化

“生态主义的专业发展倾向”是指在具体情境之中, 经过个体间的协作, 营造某种教师文化, 从而促成整个教师团体 (也有人译为“社群”) 的发展与进步。基础教育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倡对话、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教学的动态生成, 需要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通过行动研究来完善其观念系统、知识系统和伦理与心理人格系统。教师的人文精神是渗透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 针对“回归性”“不确定性”“无边界性”等实践特点而展开的一种意义性实践的教育实践。教研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专业组织系统,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下, 通过参与具体情境中的课程实践来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合作内驱力, 构建协作型教师文化。生态型教研组协作文化的形成为教研组成员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

三、运用好校本教研的载体——“三课活动”

组织教师研习课程标准与教材, 认真备课, 并督促进度, 检查教案或教学笔记, 这是教研组的基本任务。虽然新课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近10年, 但是, 仍然有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课程标准不熟悉,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游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一味地将教学实施的难处归结为客观原因。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的难处在于课程资源的缺乏, 必须矫正的是不是课程资源的缺乏, 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教研组长应主动地学好好学科课程标准, 把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 与本校实际相结合, 对课程进行精选统整。在校本教研中做到四个一:共同设计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听好一堂课;反思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组成员的专业发展。

教研组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破除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学校教师应从撰写教学札记做起, 鼓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收集教育案例的习惯, 选取“小而实”的问题进行反思, 然后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叙事研究、开展案例研究, 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研就在身边”的科研意识, 大力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学校领导鼓励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意识。

四、运用教研组有效评价机制——-捆绑式形成性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的有效协作, 教研组采取捆绑式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的形式。学校对教研组的考评中以教研组团体为考评单位, 先评价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再评价每一位组员的表现。如果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低于规定指标, 那么个人成绩再好, 也要降一个档次奖励:反之, 则提高一个档次奖励。这种捆绑式评价既重视教师个体的成长, 又关注集体的进部。但是在这一教研组评价方式中力求避免“吃大锅饭”的现象, 捆绑式评价方式并不是只是注重团体评价, 而忽略个体评价。每位老师都是从新手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故需要教研组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师徒式教师发展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对“师傅”的绩效考核参照“徒弟”的绩效, 这样就能激发优秀教师帮辅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处理好几种关系——协作与竞争、共性与个性

有研究指出:“竞争基础上的协作, 协作基础上的竞争, 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对于协作、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在过去我们往往以为竞争只有一个赢者, 加之“同行相轻”的定势思维, 因此在以前的教研组内协作有一定的困难, 更多的是竞争, 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理性、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 都有个人成就感, 这就决定了组内教师形成竞争意识。但这种竞争不是为了挤跨别人抬高自己, 而是为了推动本组, 本校教育工作向更高的方向和水平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构建协作式文化就是利用更高层次的团结协作精神来化解教师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构建教研组协作式文化, 教师在竞争与协作的动态平衡中首先要平等待人、以诚相见;教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要有效平衡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必须提高教研组教师的集体素质。提高教师对分工、竞争和团结协作关系的认识;在教研组长安排工作和选配项目合作时, 尽量考虑吸收不同年龄、个性、性别、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 把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转化为有效协作的优势。把教师的竞争与教师的专业及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在竞争中赢得社会回报及个体的成长。

教研组还要引导教师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长, 对“合成品”再次进行个性化的修饰。擅长表演的, 可在设计中安排一些表演性内容, 并对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擅长绘画的教师, 可根据课文内容插入简笔画,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诗文功底深厚的教师, 设计时加入率性赋诗或来一段真情表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多的班级, 可精心设计一些实践活动等。

参考文献

[1].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9) .

[2].崔允漷.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一种分析的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0) .2

[3].徐丽华, 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5)

上一篇:xx乡安全生产阶段性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考中国近代史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