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歌颂(共12篇)
1.企业精神歌颂 篇一
歌颂雷锋精神
三月是温馨的,因为它是希望的生长;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自豪的,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平凡却又一生无时无刻不为人民着想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雷锋精神,人人扬。其实,生活上也有许多活雷锋。据新闻报道,在11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在佛山五金厂相继被两车碾过。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荒的陈贤妹上前小心翼翼地抱起小悦悦并找到家长。一个靠拾荒为生的陈奶奶可想而知身份是多么低微。然而她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处于平凡地位精神却是如些伟大。其实那18位路人不是冷漠而是前段时间新闻那“好人没好报”的心态逐渐渗透了他们的心,但陈奶奶那无私奉献的心已温暖了那十几位路人的冰冷的心。她是我们全人类的好榜样。
记得还有一次,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帮一位大嫂买火车票;帮一位老奶奶找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的津贴寄给灾区;帮同班的战士洗衣服„„总之,他的事迹让我感动。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从小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了一位孕妇,因为车上很挤,又没有座位,售票员只好大声喊:“哪位给这位大嫂让个位?”可喊了半天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坐的。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雷锋叔叔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我连忙站起来说:“阿姨,你坐这里吧。”阿姨说:“谢谢小朋友!”“没关系,这都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看到车上的人都像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底下了头,但是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我认为雷锋的精神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六年级:杨张雷骏
2.企业精神歌颂 篇二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从企业出现之时就随之产生, 只是人们明确认识到其必要性还是现代的事。80年代初, 美国哈佛教授泰伦斯.迪尔等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 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现代企业中, 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加大, 相应地, 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再把这些高素质的员工视作机械劳动力, 而是要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 企业文化得到强化;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 如何更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显得更重要, 企业文化给员工一种精神指导与工作环境的改善;消费者也不再是单纯的购买商品, 是否认同企业文化是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建立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企业文化是必要的;随着大协作、大生产时代的来临, 企业文化较好的起到凝聚员工, 统一思想行为的作用。因此, 发展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是必要的。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有其特性, 这是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时必须注意的。首先, 企业文化有时代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的企业的现象本身就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 企业文化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同时集权管理模式使管理活动行政化, 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 企业文化建设逐渐以营销行为文化为中心, 注重人个性的释放;其次, 企业文化的动态性明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后, 不断主动和被动的吸收消化外部因素, 形成动态的发展;企业文化同时也有稳定性, 即在长期内它的核心文化保持稳定连续, 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的建立;企业文化还有其以人为本的特性, 文化必须有其载体, 而人是唯一的载体, 重视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 人格被尊重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性。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文化将员工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在同一种文化的熏陶下, 员工不仅可以劲往一处使, 拧成一股绳, 还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 因为经营理念相同, 就避免了内耗。其次, 企业文化还可以产生连续的经营价值观, 进而推动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不至于产生诸如管理经营方式经常变化, 使员工无所适从, 企业盲目经营;企业文化也会使企业员工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认同, 并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企业不仅纪律性得到保障, 创新性也有了可靠的源泉。
四、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
要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 离不开正确的指导原则, 总体来说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企业的价值需要人创造, 企业文化需要人来培育。在能有官本位思想, 人为的把企业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努力营造人人平等, 互相帮助等良好环境。对外要尊重消费者, 坚持诚信,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比如现在汽车企业的召回制度, 乍一看企业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 又有自砸招牌的嫌疑, 但是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该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 讲诚信的良好口碑。这样内外合力才有可能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发展企业文化, 还要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不要盲目崇拜外来思想, 这也是尊重人的表现。企业员工思想必然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加以因势利导, 转化为利于企业的文化才是高明的办法。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成心思想, 集体主义思想都是良好的文化, 对企业发展有良好推动。当然, 传统文化中也有思想糟粕, 我们要善于摒弃不好的传统, 比如官本位, 等级观念等。总之, 把握住人这一重要要素, 不要单纯的将员工视为生产者, 而是要尊重他们, 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良好的文化, 必将给企业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
五、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最高信念, 是企业文化中其起主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 如诚信等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是否能取得发展, 是否能实现行领先, 是否能走向世界, 是否能成为负责任的企业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的其它文化的形态, 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所以要谨慎的选取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不能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离, 不能过多过滥。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指导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比如说惠普的尊重个人核心价值观, IBM公司的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可以借鉴的。
3.用企业精神文化构筑高校精神文化 篇三
一、确立先进的办学(共同)理念与价值目标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一个学校,要想使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首先就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先进的、现代的办学理念。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发展的方向,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理念及其内涵包括: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即: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基于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办学实践而形成的关于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价值追求、理性认识和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升华。
二、强化人文(形成)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培育
人文,第一是关心人,关心人类的命运;第二是关心文化,关心人类的文化,关心民族的文化,关心文明的发展。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品位与质量的转换和提升。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前由于文、史、哲及文理科的壁垒分明,大学生中以古文字、古文献为基础,以经、史、子、集为教学与研究的内容的学习有着天然的缺憾,多数大学生不重视古文字、古文献、古思想,不读典,造成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先天不足。而高职生属于高考第三批和第四批录取的学生,相关方面的知识与重点院校的学生相比差距更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所以强化的任务异常繁重。与人文精神相联系的是大学的时代精神及其构建。大学精神是指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的发展需要有思想自由表达、学术自由发展的场所,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批判、创新,以及探究科学前沿高深学问的志向。大学不但是社会信息传播、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需要探究科学前沿学问的踏实刻苦精神。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要做官要发财,就不要到哈佛来。”蔡元培也说过“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三、重视德育的地位及其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传统德育的特色。中国古代教育是经由夏、商、周三代开始完备起来的。我国早在西周的教育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德育的重视。德育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200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16号文件,专门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意见,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说明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五年过去了,中央当年的16号文件中的九个部分30条,九个部分又分为三大块对今天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建设精神文化的政策保障。
四、发挥校风、学风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校风是具有鲜明学校个性特征的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身心素质的提高,产生直接而远大的影响,也是校园精神的具体体现,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校风,是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在师生中发挥感染熏陶的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激励向上的促进作用,维护秩序的约束作用。良好的校风是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的动力源泉;是激励师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向心力,是加强团结、统一意志的凝聚力,是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推动力,是鼓舞斗志、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战斗力。
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表明: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地方性、行业性、基层性等显著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职院校校园精神培育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学校人才培养角度看,为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4.歌颂雷锋精神作文 篇四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我买完东西正要回家,没想到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滑了一下,“扑通”一声,膝盖磕在了台阶上,瞬间整条腿发麻,很快又转变成疼痛。正在我不知所措时,后面走来一位叔叔,他看见我这样,赶忙问:“小朋友,你是不是磕了一下?疼不疼?要不要我把你送回家去?”我听了,强打精神说:“谢谢叔叔,不用了,我自己能走回去的。”说着准备站起来,可是因为腿太疼了,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看吧,你伤得有些重,不要逞强了,还是我送你回去吧!”叔叔亲切地说。我的腿太疼了,实在没办法自己走,只好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麻烦叔叔了,还让您送我回家。”叔叔笑了笑,麻利地背起我,把我送回了家。
到家了,我的父母向叔叔表示感谢,叔叔微笑着说:“没什么,举手之劳,不必客气,要是我的孩子摔伤了,你们遇到也会这样做的。”说完转身走进夜色中。望着他渐渐被夜色吞没的身影,老师的话在我的耳边响起“‘学习雷锋’这四个字,不能只写在书上,也不能只说在口上,而是要记在心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我瞬间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雷锋”吗?这不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吗?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歌声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不散,叔叔的身影在我的脑中越来越高大。
5.歌颂民族精神的作文 篇五
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历史的代名词。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理所当然的拥有五千年的文明,果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啊!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再到伟大的新中国,这个历史古国沉淀着无数中华魂。向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这,就是“中国精神”!
中华精神是什么?想必在有些人的心中,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中华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心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追求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维系、协调;是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精粹;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灵魂!
仁、智、礼、义、信。君子必守的五常之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在其传播的儒学思想中,‘仁’为其思想的精华之一,他以身授道,使我们心中长守一个‘仁’字;三国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星――诸葛亮,以其无上智慧,三分天下、助刘备建立蜀国,让我们心迷一个‘智’字;孔融方幼,便知让梨,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礼’字;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钦佩一个‘义’字,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教子,让我们不敢忘一个‘信’字。
但是我中华,单就只有这些榜样吗?当然不!五千年历史长河,多少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人民证明了中华精神!但有一天,我们走向世界,国外的友人问起我们:“什么是中华精神?我们会骄傲的告诉他:‘这就是!’
犹如在《我的祖国》中写的:“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引吭高歌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就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就算曾经被列强蹂躏也永不倒下。新中国的诞生,如今的发展成就,又被世界所瞩目,为之惊讶。
6.歌颂气象人精神演讲稿 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单位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系气象,爱岗奉献。
什么是气象人精神?观云测天,造福人民,这样一项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工作,我们气象人要把它提升至怎样的境界呢?
进入气象工作岗位以来,我发现当初憧憬的神圣的气象工作,其实是一项很平凡的工作。气象测报是机械、琐碎、程式化,甚至有些呆板的工作。越平凡的工作,越需要不平凡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广大气象人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中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过硬的业务技术、坚韧无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耐得住枯燥、耐得住乏味、耐的住寂寞,坚定不移,坚忍不拔的精神。
气象人精神---爱岗敬业。与雷雨为伴,同飞雪共舞,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老一代气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我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着气象人精神,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每天的工作中。每一天,都有无数双清澈的眼睛关注着风云变幻;每个定点时刻,都有一双双犀利的眼睛精确观测出重要数据。气象人对工作的热情,记录在百叶箱的温度表上;气象人成长的足迹,留在了观测场前那条小路上。
气象人精神---吃苦耐劳。风雪沙尘中有测报员记录天气现象的坚定身影,电闪雷鸣中是人影工作者与气象灾害作斗争的高大形象。我们满身汗水和泥泞,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奋斗,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保驾护航,谱写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我们以矢志不渝的情怀,风里行雨中去,置雨雪沙尘于身后,用汗水和青春,创造出色业绩!
气象人精神---无私奉献。遇到汛期气象灾害,气象人还要加班加点,哪怕通宵达旦,也不漏过每一次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以及每一个气象人。气象工作是平凡的,但气象精神赋予它崇高的光芒。我们抬头观云看天,记录着风云变幻;我们俯首洞察大地,记录着风霜雨雪。所有气象人的无私奉献,托起灿烂的明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祖国的气象事业,正随着时代的激流奋勇前进。观云测天,准确的预报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安康。气象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充满情感的科学。它富有朝气,生动鲜活的气象人精神,带动无数气象人前赴后继永攀高峰。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定为气象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信念,为创建我和谐社会的洪流注入我们鲜活的血液!
气象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气象的今天,我荣幸投身其中!广大气象人精诚团结,共同托起气象事业明天辉煌的太阳!让气象精神鼓舞我前行,让气象与我相伴一生!
7.企业的生命密码之企业家精神 篇七
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激烈的竞争, 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但关键问题是, 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 它始于有意识地寻找机遇。如果一个企业不是经常改造自己, 使自己不断地适应新的任务和情况, 而是平平常常地经营管理下去, 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其意义, 最终就会消失。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 运用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 找到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办法。
那么, 思维是什么?专家研究表明, 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 不在于智商的差异, 企业运营也是如此,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力的企业主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 而不具备基本思维力的老板, 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 因此, 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 才是受益终生的头等大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 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 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 它很像发明, 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 我们不必为创新而搞发明, 因为, 我国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一位法国学者曾这样描述过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企业家:他们很像勇士, 能迅速做出决定, 具有不寻常的精力和毅力, 满怀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魄力;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向广阔的经济战场, 开辟一片又一片创新的领域;他们以一种广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行动准则指导企业运行;他们有青年人的好奇心、发明者的创造欲、初恋者的新鲜感、亚神经质般的敏感性以及建设者和破坏者兼备的变革意识;他们双眼紧盯着国内外的各种信息, 紧盯着市场需求, 大脑中急骤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翻开国家政府报告或企业集团战略规划, “创新”往往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 这无疑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宝贵思潮, 让我们走出曾经的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白天气温高达45度, 晚上又低至5度的津巴布韦, 能不能建造一座不能用空调, 但室内温度必须恒温在22度的环保大厦?逻辑上这个不成立, 所以无法做到, 但运用水平思维的交叉创意法就做到了, 米克皮尔斯运用白蚁冢穴如何保持恒温而确保繁衍的原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不用电、气设备 (空调) 而能确保室内恒温22度的东关大厦, 把不可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事实。
所以说, 创新思维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 我们要像佛教中的禅宗一样进行修炼。禅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 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 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用当代的语言来解释, 即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 以期顿悟。
我们鼓励创新的思想, 我们更为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 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但现在国内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企业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 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 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 “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 口头说说而已, 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什么叫创新
一个物体, 能发现他本身的价值, 使其成为资源, 就是创新;能利用资源创造财富, 也是创新。有很多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来, 都是“废品”, 但是用创新的思维发现它的用途, 并赋予经济价值, 废品就成了资源。例如:100年前, 石油和铝土矿还不是所谓的资源, 只是令人讨厌的东西, 因为它们破坏了土壤的肥质。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杀菌时, 它也是一种有害的废品。可如今众所周知, 这三种资源对人类来说必不可少。
用这种思维看待当今的经济社会。对企业家来讲, 购买力 (purchasing power) 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同样, 也是由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来实现的。彼得·德鲁克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创新的思维在经济领域中是如何提高购买力的。19世纪初期, 美国农民实际上没什么购买能力, 因而也无力购买农机具。当时, 市场上有许多收割机, 但是, 无论农民多么想要他们都付不起这个钱。于是有一位收割机发明者创造了分期付款制度, 这种方式使得农民能够以未来的收入来购买收割机, 而不是仅仅只靠过去的菲薄的储蓄, 于是, 一夜之间, 农民就有了购买农机具的能力了。这种方式, 一直延用到现在。
所以, 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行为。
将卡车车身从轮子上卸下来, 放置于货运轮船上的点子并没有多少新的技术含量在里面。这个“创新集装箱”根本不是脱胎于科技, 而是根源于一种将“货运轮船”视为物料装卸设备而非“船”的新概念, 这个概念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使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尽量缩短。但是这个貌似平凡的创新确使远洋货船的效率提高了四倍, 很可能拯救了海运业。没有它, 世界贸易近40年来的巨幅增长在任何主要经济活动中创下的最快增长的记录就不可能发生。
真正使教育普及的, 不是对教育价值的普遍承诺, 也不是对从事教学的老师进行的系统化培训或教学理论, 而是不起眼的创新:教科书。教科书是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跨梅纽斯的创造。17世纪中叶, 他设计并使用了第一套拉丁文的教材。如果没有教科书, 那么即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一次也只能教1—2个学生;有了教科书, 即使是一个表现平庸的老师也能够将一些知识灌输到30—35个学生的大脑中。
正如这些事例所显示的, 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 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从影响上看, 只有少数技术性创新可与报纸或保险这种社会创新抗衡。分期付款制改变了经济, 任何领域只需引进分期付款制, 他就能将经济从供应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 不管该领域的生产水平如何。现代形式的意愿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一种社会创新, 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大于许多药物上的进步。管理即“有用的知识”首次使用有不同技艺和知识的人能够在一个“组织”中一起工作, 他是本世纪的创新。他将现代社会转变成我们尚无政治或社会理论来加以诠释的崭新体系:一个组织的社会。
1867年明治维新时, 日本人急不情愿的向世界打开门户, 他既巧妙地避免了印度19世纪的命运, 而且以真正柔道的方式利用西方的武器将西方人挡在国门之外, 保留了日本的传统。这说明社会创新远比集装箱或货教科书更重要。而且从银行以及劳资关系的发展, 我们可以得知, 社会创新远比发明集装箱或教科书更难实现。即使日本人现在不得不放弃模仿, 进口并改进他人的技术, 我们也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因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相当新的“社会创新”。而日本人, 无论过去他们是不是迫于形势不得如此他们一直都显示了强大的社会创新能力。而且, 他们还展现了对企业家战略技高一筹的掌握力。
成功的企业家, 无论他们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为钱?为权?猎奇或追求名誉等去试图去创造价值或有所贡献。不过,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对已有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 他们试图创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
变化提供了人们创造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机会。因此, 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 有组织的寻找变化, 存在于对这些变化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地分析。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 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 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据说, 一个当代的博士生, 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 剩下的99%都不懂, 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 所以, 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 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 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 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 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 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 我们问的问题越少, 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 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 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具有创新精神。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塑造的“本田精神”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 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观点:“人要有创造性, 决不模仿别人;要有世界性, 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 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强调“永不步人后尘, 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 “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萨特·沃尔顿创造了沃尔玛, 他的成功在于他倡导新观念, 重视试验和革新。他建立具体的组织制度, 以推动革新和进步。他把权力下放到部门经理手中, 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部门;他建立了奖励制度, 对那些提出创新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他还组织创新竞赛, 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试验, 使员工在鼓励变革与创新的氛围中工作。沃尔顿把接受新理念的精神传给了自己的继承人, 使公司在他去世后仍得以长盛不衰。
总之, 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企业便不能打破僵化、过时的东西, 开创企业乃至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局面;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既不可能产生企业的核心能力, 也不可能产生企业高效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先进制度, 更不能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创新机会的来源
一般来说, 变化是时刻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诚然, 许多创新本身就是重大变化。如一些重要技术创新, 如怀特兄弟发明得飞机就是例证。但是这些是例外, 而且是相当不寻常寻常的情况。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很平凡, 他们只不过利用了变化而已。由此看来, 创新科目是一门诊断科目:对提供企业家给予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的检查。
现实中, 人们往往认为创新的来源是—聪明的点子。
基于聪明的点子的创新恐怕比所有类型的创新总和还多。例如, 十个专利中就有七八个属于这类创新。关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所描述的大部分新企业都是建立在聪明的点子之上的:拉链、圆珠笔、喷雾器、易拉罐等等都是聪明的点子。许多企业所谓的研究, 其目的就是发现和挖掘聪明的点子, 不论是为燕麦早餐或软饮料提供新口味, 或是想出更好的跑鞋, 或是更好的不烧焦的熨斗。
然而聪明的点子是风险最大, 成功机率最小的创新机遇源泉。这种创新中只有不到1%的专利可以获得足够多的钱补回开发成本和专利费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创新, 能够不赔钱。
没有人知道哪一个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有成功的机遇, 哪一个会失败。例如, 为什么喷雾器会成功, 而其他许多类似的小玩意创新却败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多用扳手销得很好, 而许多其他类似的产品却无影无踪?为什么拉链得到人们的接受, 取代了纽扣, 尽管它很容易卡住?
人们企图提高对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的预测, 但没有特别成功的。
人们还试图归纳出成功的创新者的个性特质、行为或习惯, 同样也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一句老话说:成功的创新者就是不断发明。他们玩概率游戏。如果他们经常发明创造, 就会成功。
它的意思就是, 只要你不断出聪明的点子, 你就会赢。但是这句谚语并不比流行说法“只要你不断投钱到老虎机中就能赢得赌注”更高明。然而老虎机的机率是设定好了的, 整个场所只有70%。你投得越多, 往往输得越多。
实际上没有例子可以证明只要坚持就能得到聪明的点子的论调, 正如同没有哪一个系统可以证明你能打败老虎机一样。一些成功的发明者有了一个好点子后, 就不再想新点子了:拉链或圆珠笔的发明者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许多发明者他们拥有40个专利, 却没有一个成功。当然, 创新者会随着实践的增多而不断提高。但是前提是, 他们必须实践正确的方法, 即把他们的工作建立在有系统地对创新机遇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
即使可以明确需要, 而解决方案却通常不能确定。我们不难发现, 遇到交通堵塞时, 车里的人需要一些消遣。但是为什么索尼公司1965年为满足这个需求而生产的小型电视却在市场中惨遭失败, 而更昂贵的汽车音响却大获成功?现在回想起来,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是, 我们是否能预先回答这个问题呢?
因此, 不论成功的故事多么诱人, 企业家还是应放弃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毕竟, 虽然每周都有一些人赢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 但是其他老虎机玩家所能达到的最好成绩是不要输得比他拿得出的还多。
有些领域中有充足的机会使单个企业家和任何企业家或公共服务机构忙得不可开交。事实上, 根本没有能够全面利用和挖掘它们。而且, 在这些领域中, 我们知道如何去看, 寻找什么以及如何做。
对于执意选择聪明点子的创新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 万一他们的创新成功了, 应该做些什么。然后, 新企业的规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当然,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讨论企业精神的著作都从开创和运营新企业着手, 而不是从创新本身开始阐述。
但是, 企业家经济也不能傲慢地忽略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单个这类创新是不可预测、不可组织和系统化的,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另外许多点子在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专利申请表上总是出现许多新开罐器、新假发架、新皮带扣等。专利单上总是至少出现一种暖脚设备, 两种洗碗布。但是, 由于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有如此庞大的数量, 因此, 对于经济来说, 小小的成功比例就代表了一个很大的新企业、新工作机遇和新性能的来源。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中, 聪明点子的创新是附属的。但是, 它必须受到人们的赏识和回报。它代表着社会需要的品质:积极性、雄心和灵性。对于推广这种创新, 也许社会帮不上什么忙, 因为人们无法推广他不了解的东西。但是至少社会不应该对这种创新进行打击、惩治或设置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说, 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 最近打击试图聪明创意的创新者 (如提高专利费) 。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
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家的精神。什么叫企业家,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解释说:“讲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的人。”在美国, 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的、小型企业都是企业家的, 或他们代表的都是企业家精神。
夫妇俩在美国的某郊区开了一家熟食店或墨西哥餐馆, 他们当然冒了一点风险, 但是, 他们是企业家吗?他们所作的不过是被重复过多次的老一套而已。他们把赌注投在该地区外食人口的日益增加上, 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满意点, 也没有增加新的满意要求。从这一点看, 他们当然不算企业家, 即使他们建立的是新企业。
然而, 麦当劳却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确切的说, 它并没有发明任何东西, 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很早就生产它供应的最终产品了。但是, 麦当劳通过运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巧使“产品”标准化, 设计制作程序和工具, 对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培训人员, 然后制定其所要求的标准,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 而且建立了新的市场和新的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所有小的新的工商企业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 若要是企业家的, 一个企业必须除了小和新以外还有其它特殊性。事实上, 在新企业中, 企业家仅仅是少数人。他们创造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们改变了价值观。
不一定要小而新的企业才能成为企业家。事实上, 许多大型的和旧的企业也在实践着企业家精神, 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 有100多年的历史, 长久以来, 他就一直善于从头建立一家家新的企业家企业, 并将它们发展成规模相当大的产业。而且通用电气公司并不限于在制造业中采取企业家精神。他的金融帮手-通用电气信贷公司掀起了一场很大的变革转变了美国的金融制度, 现在, 他的业务迅速扩展到英国和西欧。60年代, 当通用电气公司发现商业票据也可用于金融业时, 它就突破了金融界的马奇诺防线, 打破了传统上的银行对商业信贷的垄断。
英国的大型百货连锁店马克士在这50年中的表现大概比西欧其他公司更富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 它对英国政治甚至英国社会的影响, 可能比英国其他任何变革推动者, 甚至比政府或法律还要大。
通用电气和马克士与其他完全没有企业家的大型老企业同样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使他们具有“企业家的”规模和增长以外的特别企业个性。
虽然企业家需要资本从事经济 (和大多数非经济) 活动, 但他们不是资本家, 也不是投资者。他们当然要承担风险, 这是任何从事经济活动者均要面临的事情。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将现在的资源交给未来的期望, 这就意味交给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家不会是雇主, 但是他可以是也往往是雇员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打工的单干者。
因此, 企业家精神是个人或机构独有的特征, 它不是个性特征。30多年来, 中国的企业界出现过许许多多个性、性格各异的人在企业家挑战中表现非常出色。但是, 任何人有勇气面对决策都能够逐渐学会当一名企业家, 而且行动上富有企业家精神。因此,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 而不是个性特征。它的基础是概念和理论而不是直觉。
创新能力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必备素质, 而企业家精神中也就包括了创新的能力。企业家应有能力推陈出新, 即有创新的能力。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能称其为经理人, 而不是企业家。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 所以,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公式:创新+企业家精神=再创生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新产品, 随时满足市场需求, 有的组织能创造合作的情境, 化解内部竞争的原因。
一般来说, 变化是时刻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
8.企业的“亮剑”精神 篇八
看过《亮剑》的人一定对李云龙这个角色印象深刻。他身上尤为宝贵的一点就是“亮剑”精神。如果企业的执行层(所有的中间干部)都有李云龙的这种特质,所有的工作项目就像打仗一样亮出我们的“亮剑”精神.以目标/结果为导向,以最佳、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案执行,一定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我们讲“亮剑”精神.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本身,对部队而言就是军魂,对企业而言就是企业精神和文化。二是精神的具体体现,对部队而言就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竞争中用企业自己的核心理念与核心竞争力战胜竞争对手,使自己处于或强化领先的市场地位。
面对21世纪,我们如何保持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级领先的行业品牌?我认为,核心是人才和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对象是人,因此,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文化.再加上”亮剑”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亮剑”精神就是作为部队,作为执行团队的价值观。每个员工在企业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但前提是必须认同并遵守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
企业精神是全体员工共同一致的和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识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的“亮剑”精神成为罗莱战胜困难、赢得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六个宇与大家分享:
“卓越”:设定卓越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树立标杆,向标杆学习,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成为行业专家。
“专注”:专心、专注、专业;心无旁骛,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做深、做透、做专、做强;执着坚韧,执着于我们的使命,执着于我们所选择的行业和事业;决不为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
“伙伴”:就是平等、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双赢或多赢的战略关系。与员工、供方、客户等建立战略合作联盟,追求员工满意、客户满意。股东满意;注重长期利益。
我们要将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固化在员工的理念和行动中,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公司管理原则。管理原则是一系列行动指南,相比制度而言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合乎人性、更加高效,但又有明确的方向和一定的约束,因而是一种兼顾高效与秩序的较理想的管理方法。我们的企业行为判别有三个准则: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有利于维护核心价值观。凡是拿不准的事情,原则上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我们就可以去做;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我们就要抵制和反对。
我认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原则,以下几个原则可以讲是具备共性的,在此与大家分享:简捷、务实;沟通、团结协作、说到做到、顾客导向、不找借口等。这些原则也无不与“亮剑”精神有极大的关联。
相信企业的“李云龙”多了,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相信企业有了“亮剑”精神.我们就可以领先同行,笑傲市场。
9.企业精神歌颂 篇九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屈子颂
掬一捧汨罗水,
她甘甜清凉,
溢满粽香。
生生不息的龙子龙孙,
聚拢在端午时光,
祭奠不朽的屈子,
到处是凝泪的面庞。
手捧滚烫的角粽,
包进去的是一腔悲壮!
掬一捧汨罗水,
她醇如琼浆;
柔似雄黄,
那是诗人屈子留下的华美 篇章。
刚直不阿的屈子,
忧国忧民的屈子,
你的眼里充满了悲伤,
你的《离骚》演奏出唯美绝唱;
你的《天问》和《橘颂》,
你的《九歌》与《九章》,
都是文学史上非凡的标榜!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在中华大地上荡气回肠,
深吟浅唱的汨罗江,
你接纳了数不清的角粽,
你承载了道不尽的画舫,
不知道,
你能否让屈子的心,
不再哀伤?
拿起笔吧,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引领我们奔向希望,
在诗人的节日里,
10.企业精神歌颂 篇十
大家好!
阴的利剑在穿梭。转眼之间,学习雷锋精神的日子又来了。许是由于这让人充满热血的特殊日子吧,原本宁静的校园也掀起了一阵学习雷锋的狂潮。但是,相对于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流芳百世的事迹,我还是更加欣赏他的那种“钉子”精神。
所谓的“钉子”精神。我认为不仅是他的“挤”劲和“钻”劲。更是那坚韧不拔的“螺丝钉”的精神。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精神已经传承这么久,若真如你所说那样,那么流传下来的,更多的不应该是“钉子”精神吗?其实不然,雷锋立志要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确做到了。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成就他传奇的一生。反观雷锋的一生,会发现他正是用自己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演绎出了一种“钉子”精神。
我们学习中,不也需要一种“钉子”精神吗?学习,就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失败与挫折是常有的事。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发扬像雷锋一样的“钉子精神”。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你是否具有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呢?如果你有,请继续发扬下去;如果没有,那就从今天开始培养吧!
11.论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作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精神 企业音乐 创作
企业精神对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精神的建设工作中,企业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音乐是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也同时体现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社会公众会通过企业音乐,对企业形象有了初步和希望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此,企业通过创作积极向上的企业音乐,能够展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姿态,以此提高社会影响力。同时,企业音乐能够对员工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企业员工通过企业音乐,能够对企业的信念与愿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员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探究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作的影响,从而为企业音乐创作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作的引导
企业精神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企业成员所共同接受的理念与价值追求。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中起着支配地位,它会对企业的战略的制定与员工价值观念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在企业音乐的创作中得到体现。同其他类型的音乐不同,企业音乐是企业理念与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企业音乐所彰显的音乐精神,将直接受到企业精神的影响,音乐精神指的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的音乐审美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精神。企业精神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制度、形象、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感,对企业音乐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作用,从而确定企业音乐精神。如:全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网易,其2014年的全国大学生招聘宣传视频的制作,在整个视频制作过程中,都以激发斗志、慷慨洋溢、富有時代感的音乐贯穿整个视频的内容展示,给予整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人员以视听美和精神美的感受,传达的不仅仅是积极的企业文化,传达的更是行业中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和渲染力。
二、从美学角度审视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作的影响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思想与精神,音乐创作愈是如此。精神思想放映的是对主体美的客观追求。企业也需要过精神美感,为企业发展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石圪节精神为例。石圪节精神是潞安文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石圪节精神一直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员工与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从美学角度对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造影响进行审视,这体现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作用。作为审美客体,企业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审美主要主体企业员工提供美的享受。这就要求作为审美客体的企业音乐应该根据审美主体企业员工的爱好与特点来确定具体的内容与形式,以便更好发挥美的功能。审美主体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判断标准会受到企业精神的影响与作用。为此,审美客体的企业音乐创作应该围绕企业精神来确定。这显示了企业精神在企业音乐创作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从心理学角度审视企业精神对企业音乐创作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音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音乐能够给企业员工带来心理上强烈的愉悦感与舒适感。当前,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员工需要应对巨大的企业压力。这使得企业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企业音乐,能够获得心理学上的愉悦感,从而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发挥企业音乐的作用,企业音乐应该使企业员工产生心理共鸣。企业员工的情感、个性等心理特征会受到企业精神的影响与作用。为此,为了实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心理上的契合,企业音乐应该根据企业精神进行创作,从而更好满足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
企业精神会对企业音乐创作产生影响。这对于企业音乐的创造给予了重要的启示。首先,企业音乐创作人应该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的精神面貌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而且还会对企业员工的心理与形成产生深刻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音乐创作者应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音乐创作者在进行企业音乐创作之前,可以通过调研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这能够为企业音乐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企业音乐创作者应将企业精神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根据企业精神的内核和精髓,确定音乐的内容与旋流。这可以使企业音乐最终展示出积极的企业精神。以此更好地发挥企业音乐的作用,为企业员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最后,由于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企业音乐创作者应根据企业文化的迁徙对企业音乐创作主旨进行调整。以保证其相互契合,从而对员工产生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次炤.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J].文艺研究,1986,(06).
12.刍议企业家精神 篇十二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 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 他在其1803年出版的《关于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论文》和181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精义》中指出, 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的内涵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不同领域的学者, 包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等都又对企业家进行各自的研究, 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
马歇尔为企业家理论作出了卓出贡献, 是企业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其他代表人物有奈特、柯兹纳、卡森等, 他们也都从不同视角发展了他的学说。该理论体系以信息不完全为前提, 认为不匀衡状态普遍存在于市场中, 并且市场不会自动地实现均衡, 市场若想达到均衡, 必须依靠企业家。企业家是消除市场不均衡的特殊力量。因此, 企业家处于企业运转的中心位置, 担负着特殊的任务。并且, 企业家也是市场创新的主体。该理论还认识到企业家无论使用自有资本还是使用信用资本都是要承担风险的。正因为企业家承担风险所以他才会去努力创新, 并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经营才能。
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 首先提出了享有盛名的“创新理论”。他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熊彼特认为,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第一, 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第二,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第三, 开辟一个新市场;第四,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第五,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因此, “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 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 而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 形成新的经济能力。与传统经济理论所不同的是, 熊彼特认为, 所谓资本主义的固有发展, 不是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过程, 而是这种经济体系内部改变的适应过程, 而推动这一过程的正是企业家的革新行为。企业家是支持、创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体。他提出了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的观点。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可以把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结合, 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
二、企业家精神
(一) 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以上对企业家概念的理解为研究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但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家精神呢?企业家精神又包括了那些要素呢?在通常的理解上, 企业家是指具体的人, 而企业家精神, 通常是指抽象的企业家概念, 即企业家们的共性所在。管理理论发展至今, 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进入20世纪后, 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 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首先, 从内涵上分析。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一种抽象的价值概念。它可能是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方式或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企业家精神又不同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 精神相对于意识, 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因此, 企业家精神应该是所有企业家这个群体所共有的特征, 是这个群体抽象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概念的抽象和升华。这样一来, 企业家群体就和其他群体区别开来, 人们也就可以此标尺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其次, 从外延上看企业家精神。许多学者也都对此做过阐述, 比如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即“经济首创精神”是实现“新组合”的原动力, 是为建立以自己的家族为核心的私人企业王国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与坚强的意志;马克斯韦伯则讲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出于一种“敬业精神”, 这种精神源自于对“神召”的感悟;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 应该具有使大家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等等。我国学者汪丁丁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企业家精神:他认为, 企业家精神的第一种精神是创新精神, 第二种精神是由韦伯提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 也可以把它简单地归纳为理性精神和敬业精神, 第三种精神就是合作精神, 其中, 创新精神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要素。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企业家精神并非一个狭义的概念,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因此很难对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 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 以风险承载精神为标志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
(二) 企业家精神包含的要素
1.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主要精神之一。创新顾名思义意味着毁灭旧的, 建立或创造新的。创新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具方法创新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创新活动都必须在强烈的创新精神下才能实现。创新按过程也可以分为渐进式创新与革命性创新。无论哪一种创新形式, 其实质都是量和质的一个转化。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创新精神的作用下, 企业家不断开辟新的市场, 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与企业的创新精神是相互结合的, 也正是由于企业家的存在, 才使得社会迅速的发展。从管理的发展来看, 创新过程存在于企业家产生的过程。并且, 自企业家产生以后, 企业家与创新的关系更是不可分割了。从社会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 不进行创新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几乎是不存在的。可以看到, 凡是在商场成功的企业家, 大都会进行大量的创新、革新活动, 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正如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指出的那样,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企业家的职能是引起“新的组合”, 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 创新是其本质特征。创新是随着企业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 正是企业家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才造就了成功的企业家。
2. 冒险精神。
冒险精神也是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企业经营者, 要想获得成功, 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 必须要有冒险精神。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 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这有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缩小上;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上;新市场的开辟和扩张上;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上;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上。
3. 进取精神。
企业家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企业家身上, 就是一种对事业的热情, 对事业的热爱。正如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在成功的企业家身上, 只有实现自我, 不断进取, 才能够使他们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内在的根本动力, 使企业家拥有了永不满足的事业心、强烈的创业愿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只有富于进取精神的企业家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勇往直前, 不断地创造企业和自己新的价值。
4. 英雄主义精神。
在市场之中, 企业几乎本能地具有英雄主义的倾向。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企业不在因循守旧中死亡, 就在不断创新中新生。因此, 在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市场中, 企业只有“爱拼才会赢”, 守成就只有死路一条。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 企业家也是一个天然的冒险家。他对于市场赢利机会的敏锐把握, 对于经济资源的有效组织, 都是他跟市场“赌一赌”的资本。而市场体系对于企业与企业家的种种英雄主义行为也推崇备至, 保护有加。
三、培养企业家精神的措施
(一) 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是轻商的, 但是社会的发展已经证明商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企业家的素质和工作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要形成对企业家、企业家劳动和贡献予以充分尊重的社会价值观。企业家将生产要素 (资本、劳动和技术) 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并通过不断地改变其组织方式才带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背后的推动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在竞争性的经济中, 经理的素质和他的工作, 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 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我国许多企业的兴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而企业家对企业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所以, 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对于我国来说企业家还是一种稀缺资源,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 中国企业家的稀缺程度更高。社会各界要在理解和尊重企业家的基础上, 爱护和保护企业家, 更好地帮助我国的企业家培育企业家精神。
(二) 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1. 法律环境。
在法律上确立企业家的主体地位, 形成对企业及企业家的有利保护。一方面, 使企业家行为规范在法律的框架内;另一方面, 使企业家的劳动和权利得以维护, 合法的经济利益得到保护。
2. 制度环境。
保证制度安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的连贯性是为企业家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 有利于企业家行为选择更好地趋向理性化和长期化, 同时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3. 信用环境。
从经济学角度看, 守信与否是一种经济行为的选择。现在我国社会信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的机会成本过低。按照经济人假设, 在这种环境下, 选择不守信用的经济行为主体就会相对较多。因此, 要想为企业家培育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就必须通过建立经济规则和市场规则, 对于失信行为予以严厉的法律和经济处分, 才能改善现在的社会信用环境, 为企业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舞台。
(三) 构建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 只有将企业家的内在与社会文化的外在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 才能使企业家精神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的文明。现在, 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绝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或企业的事, 更多地表现为整个社会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因此, 只有搞好社会文化体系的建设, 才能为企业家精神的提升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要多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 毕竟在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 他们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来构建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如在某些高校设置关于企业家提升的课程, 对学生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使得整个社会的企业家建设队伍能够选出更多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
[1]杨虹.论企业家精神生成的文化动因[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 (4) .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苏琦.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性与治理结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企业精神歌颂】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支柱07-04
如何践行企业精神06-19
让企业精神真正成为一种精神论文10-11
企业团队文化精神口号09-24
企业文化、宗旨、口号、精神10-21
要素企业家精神10-23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06-22
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08-24
企业工匠精神读后感08-24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