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8篇)
1.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一
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均衡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乡镇中心学校,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358人,教职工27人。学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均衡配置”的原则,配齐所需的实验室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和班班通设备。
三、学校改进办法
1.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我校距离标准化学校建设还有很大差距,要加大对我校改造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我校建设,加快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
3.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制定了教师文明爱岗行为规范等各项制度规定、职责与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公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打造出一支理念新、觉悟高、业务强的具有时代风格的教师队伍。
4.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开足、开全、开好课程,同时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生本教育”课改实验,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尊重,去开发,以学定教,搭建学生的发展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研讨交流课,教学能手示范课,送教下乡,区域教研等活动的开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把教育科研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5.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外显为精湛的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中心小学
2014年3月
2.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二
一、美国对薄弱学校的鉴定
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这是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颁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改革法令。该法案凸显标准化考试和绩效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按照规定,联邦政府将根据各州每年自行制定的“年度进步目标”(adequate year progress)来对所有的学校进行评估。凡两年未达标的学校将被列入“需要改进”(need of improvement)的薄弱学校之列。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和学区要对这些薄弱学校给予帮助和干预,而对于多年改造仍无效的学校应予以惩罚,从而逐步实现到2013~2014学年让所有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都能达到熟练水平的目标。但由于该法案缺乏适当的灵活性,经过7年的尝试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已被列入了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之列,而联邦政府的资助却持续减少,这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许多薄弱学校每况愈下。
面对这一困境,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到2020年要让所有学生都能高中毕业,并为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政府要求各州将长期落后的薄弱学校即“持续最低效学校”(persistently lowest-achieving school)作为改造的重点。“持续最低效学校”是根据在校生的统考成绩和学校改进的情况来鉴定的,包括三级(three tier):一级———凡处于改进、矫正行动或重构阶段的符合《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第一条(Title I)(1)拨款学校中且在各州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或成绩排名最后的规模较大的5所学校,或者数年里(具体年数由各州决定)毕业率低于60%的高中;二级———凡有资格(2)申请第一条拨款但未获得该项拨款,并在各州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或成绩排名最后的规模较大的5所学校,或者数年里毕业率低于60%的高中;三级——不属于“一级”学校但处于改进、矫正行动或重构阶段的第一条拨款学校。[1]
二、美国对薄弱学校的干预政策
一旦被鉴定为薄弱学校,联邦政府和各州将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为了有效指导全国各州和学区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出台了不同的干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是对前者的修正和完善。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干预政策
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规定,各州依据薄弱学校未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时间,将对薄弱学校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改进阶段、矫正行动阶段和重构阶段。凡是连续两年未能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学校将会进入改进阶段(improvement)。各州和学区将为学校制订和实施改进计划提供多方位的帮助和技术支持。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还需要与家长、学校教职工、学区和外部专家进行协商,计划应在三个月内完成。[2]各学区承担薄弱学校整改的具体任务,并为薄弱学校提供非直接性的技术支持。如果学校在第三年仍未达标,将进入矫正行动阶段(corrective action),这也意味着州和学区将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进行更多的干预。除了要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干预措施,还将为在校生提供补偿教育服务,为低收入家庭中的学生提供额外指导和帮助,并根据教学实践研究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来提高薄弱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凡是连续五年都未能达标的薄弱学校,将会进入彻底变革时期———重构阶段。学区将依据各州法律对这些学校进行长期而全面的干预,彻底改造薄弱学校的运作和治理现状。[3]如果学区在重构阶段中失职,州教育厅将会介入并进行干预。
(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干预政策
奥巴马总统一上任就制定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并指出应将各州、学区和学校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获奖州(Reward State)、获奖学区和获奖学校。其特征是:学业成绩目标顺利实现;所有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缩小;最薄弱学校的落后状况得以转变。联邦政府将为那些极其贫困的获奖学区和获奖学校提供奖励性资金,并赋予它们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还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财政补助。另一种是薄弱州(Challenge State)、薄弱学区和薄弱学校。其特征与获奖州、学区和学校截然相反。为了集中资源重点解决那些最需要改造的薄弱学校,政府将薄弱学校分为下述几类。
第一类薄弱学校指在州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学业进步和毕业率等方面的排名中处于最后5%的学校。对于这类薄弱学校,要求各州和学区采取以下四种整改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1.转型模式(transformation model)。要求学区采取以下措施:(1)更换原任校长;(2)建立严格、透明、公平的教师和校长评估机制以促进学生成长,并让教师和校长也都参与其中;(3)确认和奖励那些在实施干预模式过程中提高学生成绩和高中毕业率的教职工;确认并解聘那些给予帮助但仍未获得专业提高的教职工;(4)为教师提供持续、优质的嵌入式(job-embedded)专业发展的机会;(5)采用如下措施: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增加教师晋升的机会、创设更具灵活性的工作环境等策略来招聘、安置和留用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职工等。2.变革模式(turnaround model):与前一模式类似,主要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治理、教职工聘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干预。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变革模式要求学区根据地方制定的能力标准来对原教职工进行审核和筛选,重新聘任不到一半的原任教职工。3.重启模式(restartmodel):学区将薄弱学校直接转变,或先关闭而后再重新开办一所新学校,并由经过严格审查和筛选的特许学校公司、特许学校管理组织或教育管理组织对新学校进行管理。各州必须对学区筛选新学校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4.关闭模式(school closure model):将原有的薄弱学校关闭,并让该校的学生就读于学区内其他成绩较为优异的学校。如果获奖学区有一所薄弱学校,该学区可以自行实施其他干预模式。[4]学区可以获得三年的经费来全面实施其中的一种干预模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如果这些学校经整改后显示有进步,那么学区可获得额外两年的资助来帮助学校继续改进。此外,教育部还设有联邦学校整改经费,用于提高各州、学区和非营利性机构改进薄弱学校的能力。
第二类薄弱学校指的是除第一类学校以外,各州排名靠后5%的学校。这一类型学校将受到警告,并由所在的州和学区基于调研自行决定帮助这类学校改进的策略。
第三类薄弱学校是指未能缩小学业成绩中持续存在的、差距显著的学校。学区将根据收集的数据对这类学校进行干预,帮助那些非常落后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干预政策中有几个重大转变。首先,由重惩罚转向重奖励。对于未达标的薄弱学校,布什政府只强调要对这些学校采取惩罚措施,减少财政拨款,加强干预;而奥巴马政府则更加注重采取奖励措施,重视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取得进步的学校予以奖励,并为其在校师生提供财政补助。其次,由“主次不分”转向“重点突出”。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评价标准,全国有许多学校都被列入“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之列,这样就导致薄弱学校具有泛化倾向,而那些最需要扶持的学校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奥巴马政府将薄弱学校分为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整改,强调“最需要”(high-need)原则,重点关注和扶持那些长期以来排名最后的学校。
三、美国对薄弱学校的财政政策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的财政政策
从1965年颁布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开始,联邦政府为改造薄弱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拨款项目,并在美国后来的教育法案中得以延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明确指出,要为《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第一条拨款惠及的大部分贫困学校,为处境不利和未达到所在州学业成绩标准的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其中还专门设立了学校改进基金(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IG),为那些处于矫正行动阶段或重构阶段的薄弱学校提供额外重要的资助。法案规定,在2002~2003学年财政拨款中,各州必须将第一条拨款经费中2%的资金用作学校改进基金,从2004年到2007年需增至4%,以用于改造处于改进或矫正行动阶段的薄弱学校。[5]同时,该法案还要求各州将获得拨款的95%直接拨给学区,学区将协助各州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为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提供资助。然而,由于需要改进学校的数量急剧增加,致使该项拨款所需的金额也急剧攀升。虽然到2007年度财政拨款中用于学校改进基金的资金已达到1.25亿美元,[6]但仍出现了较大的教育财政缺口,使得许多薄弱学校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财政政策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奥巴马政府在此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各州和学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1. 成倍增加教育经费。
从政府2009年签署的《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以及提交国会的财政拨款预算中都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已大幅度增加。《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将改造薄弱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并明确提出将大约1,4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教育领域,还规定将130亿美元作为第一条拨款经费,其中30亿美元用于第一条拨款中的学校改进基金,[7]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大幅度提高在校生的学业成绩。与2008年相比,2009年用于学校改进经费总额已增加了6倍,年度财政拨款中用于学校改进基金的资金也已增至5.46亿美元。[8]政府投入如此之多的资金来改造薄弱学校,这是史无前例的。
2. 重点扶持长期落后的薄弱学校。
2009年通过的《学校改进基金最终决议》中明确提出,该项经费是为帮助“持续最低效”的学校能得到迅速提升,[9]并将各州学业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作为主要扶持对象。教育部部长邓肯将改造最后5%的薄弱学校作为未来五年的目标。[10]为了“雪中送炭”,将经费用于最需要资助的学校,联邦政府还要求各州将持续低效的学校分为三级,在分配学校改进基金时,学区则优先考虑一、二级的薄弱学校。为了逐步扩大受惠学校范围,《2010年综合拨款法案》(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还提出要让更多的学校获得学校改进基金,规定除了为一、二、三级薄弱学校拨款以外,还将为有资格享受第一条拨款经费但两年以上都未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学校,或在各州进行的熟练水平测试中排名最后20%的学校提供改进资金。[11]
3. 引入竞争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巨额资金来有效地整改薄弱学校,联邦政府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各州、学区、教师之间角逐联邦经费。2009年,联邦政府制定了旨在鼓励各州开展卓有成效教育改革的“力争上游”计划,并为其提供43.5亿美元的拨款。邓肯部长指出:“‘力争上游’计划……我们希望借此来推动改革,奖励先进,极大地改善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12]这是一项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的教育经费拨款项目,由联邦政府通过筛选将经费拨给表现突出的州教育厅。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薄弱学校的整改成效,并将全面支持和有效干预薄弱学校作为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此外,该项计划中还规定将35亿美元的第一条款学校改进基金用于帮助各州改进薄弱学校,并为薄弱学校树立整改成功的典范。虽然这些经费是按照标准拨给各州的,但各州需将至少一半的资金以竞争的形式划拨给各学区。当然,各州也可以将所有的资金都以竞争的形式进行分配。[13]各学区为了争取经费必须先确定将要改造的薄弱学校及其所采用的干预模式。[14]
4. 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方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薄弱学校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两届政府都制定了奖惩分明的制度,但是奥巴马政府更注重对学业成绩优异和高需求学校(1)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校长予以奖励,并强调对未达到质量要求的学校予以指导。此外,为了促使各州和学区采纳并推广绩效工资制度,树立先进教师模范,奖励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和校长,并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教授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族裔和处境不利的学生,从事高难度学科的教学工作,2006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教师奖励基金(Teacher Incentive Fund,TIF)。但是,小布什政府并没有为该项基金提供充足的经费,拨款经费最多的是2008年,约为0.97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为了吸引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到薄弱学校任教,开始为该项基金增拨大量的经费。2009年,教育部为教师奖励基金拨款2.97亿美元,其中除年度财政拨款的0.97亿美元以外,《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还为该项基金提供了2亿美元的经费;2010年用于该项基金的年度财政拨款将达4亿美元。[15]
四、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变迁的特点
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完善的过程,而强制性的干预手段和雄厚的经费供应是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得以落实的有效保障。
1.联邦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基础教育中学生成绩差距日益增大,校际间质量参差不齐,薄弱学校的问题日显突出,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转向薄弱学校,将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加大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领导。为了加强整改薄弱学校的力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各州均要建立相应的薄弱学校扶助和改进机制。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地方管制的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的有史以来最强的干预,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联邦政府对全国基础教育的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奥巴马上台后开始通过大幅增加教育拨款来加强干预,期望通过制定有条件的拨款法案来激励和监控各州和学区落实相关的教育政策,推进全国薄弱学校的整改进程。如今,联邦政府传统身份已经发生转变,在给予薄弱学校更多财政支持的同时,也强化了对薄弱学校整改进程的宏观调控和介入。
2.以拨款为杠杆,将财政资助与薄弱学校整改有效结合。美国联邦政府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通常是伴随着财政拨款和资助出现的。联邦政府借助经费拨款来引导各州和学区接受联邦政府的意志,以提供经费来换取对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从而对薄弱学校整改进行有效指导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实质上也是一种隐蔽性和间接性的干预手段。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在改进薄弱学校的具体政策上,有效地将拨款的公平性与竞争性相结合是奥巴马政府教育拨款方式的主要特征,从而保证了改造薄弱学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政策价值目标始终指向公平与效率。联邦政府在制定基础教育政策过程中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核心理念,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追求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此扶持薄弱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联邦政府一方面为了缩小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期望借助于教育政策和财政拨款来改善和加强薄弱学校的整改建设;另一方面,还将市场机制调节作为政府解决校际差距秉承的重要理念和借助的关键工具,通过市场手段、借助竞争机制来激励和推进薄弱学校进行有效整改。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将有条件的拨款资助与政策的贯彻执行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改造薄弱学校的核心手段。虽然因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政策价值目标都始终指向公平与效率,并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美国薄弱学校,干预政策,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EB/OL].http://www.k12.wa.us/Commu-nications/Press Releases 2010/SIP/School Improvement-Grants Overview.pdf,2010-04-26.
[2][3][5]U.S.Department ofEducation.LEA and School Im-provement Non-Regulatory Guidance[EB/OL].http://www2.ed.gov/policy/elsec/guid/schoolimprovementguid.pdf.2006-07-21:8,24,15.
[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Guidance on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 under Section 1003(g)of the 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Office of 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2009-12-18:15~28.
[6]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hool Improvement Fund[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sif/index.html,2010-04-26.
[7]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ducation Jobs and Reform February 18,2009[EB/OL].http://www2.ed.gov/policy/gen/leg/recovery/factsheet/overview.html.
[8]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hool Leadership.Title 1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 Program[EB/OL].http://www.nisl.net/sig-executive-summary-dec09.pdf.
[9]Carole L.Perlman and Sam Redding.Handbook 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R].Lincoln:Center on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2009:7.
[10][12][1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President Oba-ma,U.S.Secretary of Education Duncan Announce Na-tional Competition to Advance School Reform[EB/OL].http://www2.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9/07/07242009.html,2009-07-24.
[11]NASTID.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 Implementing theFinal Requirements[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sif/nastid2.pdf,2010-01-21:12.
[1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pplications Now Avail-able for$3.5 Billion in Title I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to Turn Around Nation's Lowest Achieving Public Schools[EB/OL].http://www2.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9/12/12032009a.html,2009-12-03.
3.关于薄弱学校改造的“奇思妙想” 篇三
一、改变观念,先里后表,建立“教育特区”
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计划等各类材料中,不难发现,现在对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大量还是停留在硬件的支持力度上。现在薄弱学校的房子也许造得是越来越漂亮了,但它始终却无法改变薄弱学校的命运。因为薄弱学校现在的硬件条件已经不比优质学校差了,它们真正差的是学校的软件,包括师资、管理、评价、宣传等,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我们不妨改变观念,先里后表,建立“教育特区”。
“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优惠更是发展,既是实验更是示范。我们不妨借鉴“经济特区”的经验,在教育改革中,也设立一批“教育特区”,以此来改造薄弱学校。
“教育特区”可以在如下政策上实施倾斜:一是经费上,实施优先投入,让薄弱学校的硬件超越其他优质学校。二是福利上,实施专项奖励,让薄弱学校改造的有功之师享受比其他优质学校更多的福利。三是师资上,实施定点培养,让薄弱学校的教师补充机制比其他优质学校更灵活。四是评价上,实施单列评价,让薄弱学校的进步在纵向上超越其他优质学校……总之,“教育特区”就是用政策的扶持让薄弱学校在“特区”的环境中焕发激情,直至成为优质学校。
二、建立机制,先急后缓,发挥“名人效应”
到底是名师造就名校,还是名校造就名师,已成为类似“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无底争论,其实,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话题,是个辩证统一的论断。我的看法是:名校才能造就名师,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所以薄弱学校改造不能没有名师。
薄弱学校的改造只能下猛药,不可小打小闹,否则所有的投入,在“薄弱”的阴影牵制下,只会成为泡影。薄弱学校的改造应该立竿见影,应该先急后缓,所谓的“急”就是先有效果,建立信心,扩大影响,达成共识,然后才是慢慢敲打,把泡沫变为坚石。而薄弱学校改造最好的猛药,就是“名人效应”。
所谓“名人效应”,一是名校长效应,让名校长真正担任薄弱学校的校长,发挥名校长的功力,吸引上层的眼光。二是名教师效应,高薪聘请名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发挥名教师的魅力,吸引家长的眼光。三是名学校效应,让薄弱学校和名学校真正联盟,发挥名学校的威力,吸引社会的眼光。
三、推动改革,由小及大,实施“曲线救国”
薄弱学校的改造,关键还是靠学校自己,不能等靠要,要有所作为;不能丧失信心,要有所创新;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要有所定位。因为作为薄弱学校,不可能“一夜暴富”“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薄弱学校应该在“特区”和“名人”的推动下,立足现实,推动改革,特色兴校;要由小及大,不能面面俱到,要与众不同,另辟蹊径;要做小做强做效应,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在“只要你在进步你就是优秀的,你这方面不如别人,可以在其他方面挖掘潜力超越别人”这一发展性思想的指引下,实施“曲线救国”。
四、加大宣传,由内及外,拥有“幸福时光”
温家宝同志说过,“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薄弱学校的改造更是如此。而信心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得到舆论的导向和上层的支持。“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这句经典名言,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好多时候薄弱学校就是我们自己人为造成的,薄弱学校就是我们用唾沫淹死的。
薄弱学校的改造,千万不可忽视导向的作用,要加大宣传,由内及外,落实信心工程,让薄弱学校拥有“幸福时光”。
为什么要由内及外?因为更多的时候,薄弱学校是我们教师自己宣传出来的,是我们的行政部门自己认定出来的,是我们的社会自己择校出来的。当有些门路的学生,甚至是本校教师的孩子,都不到本该到的学校就读时,这个学校不成为薄弱学校才怪呢。就像各级政府总是在强调教师职业无上光荣,而有门路的教师却纷纷调离教育系统一样,无上光荣只能成为是含泪的微笑了。
薄弱学校的改造,应集系统之合力,做大宣传的文章,必须以小放大做好导向,必须以身作则,落实榜样。正如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独创的“快乐养生操”第三节“唱幸福”中所唱的:“幸福就是毛毛雨,只要心里高兴就会掉下来!”一样,给薄弱学校提供信心,让薄弱学校拥有“幸福时光”,薄弱学校一定会成为一种“过去式”……
4.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四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基[2011]719号),市教育局、财政局(驻教[2011]102号)文件精神,实施“十二.五”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规划如下:
一、xx县教育基本情况
xx县辖xx个乡镇、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xx个村民组、总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全县初级中学xx所,在校生xx 人,教职工xx人;完全小学xx所,教学点xx个,在校生xx人,教职工xx人。
二、项目资金
2011至2015年xx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需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其中: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体、音、美、卫等)xx万元;购置图书xx万元;购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xx万元;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xx万元。
三、项目资金使用原则
一是项目学校必须是通过布局调整拟长期保留的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图书室用房和安全条件,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体音美器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达不到基本配备标准的薄弱学校;三是“大班额”现象严重,但学生规模合理的县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四是生活设施、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
四、项目学校配置内容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1、中学实验室计划装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座,仪器柜、准备台、多媒体、仪器等。
2、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装备:实验室一座,仪器柜等。
3、体、音、美、卫计划装备:篮球架、乒乓球台、电子钢琴、卫生室等。
4、教师用办公台式电脑。
(二)图书购置
1、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文件精神按二类标准配备。
2、包括:图书架、图书柜。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距投影机、电脑、推拉式黑板、中控台、视频展示台等。
(四)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
包括: 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
五、项目学校规划(明细分类见附件)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体、音、美、卫)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2、2012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县城和各乡镇中心小学)
3、2013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
4、2014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
5、2015年计划装备xx教学点(窗口学校)
(二)图书购置(包括图书架、图书柜)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2、2012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县城和各乡镇中心小学)
3、2013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
4、2014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
5、2015年计划装备xx 教学点(窗口学校)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包括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等)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xx个教学班), 2、2012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3、2013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4、2014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5、2015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 个教学班)。
(四)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1、2011年正在规划实施xx所初中(县一中、县二中),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2、2012年规划实施xx所初中(实验中学、真阳镇中心校),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3、2013年规划实施xx所小学(县一小、县三小、县五小),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 万元。
4、2014年规划实施xx所全县乡镇窗口中学,建设面积xx ㎡,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5、2015年规划实施xx所全县乡镇窗口小学,建设面积xx ㎡,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 万元。
六、总体目标
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集中力量扩容改造县镇学校,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通过改善薄弱学校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齐补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卫等器材,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国家、省规定的仪器设备基本配备或必须配备标准,配置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器材,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较为高端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大幅度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一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台等较为高端的远程教学设备,满足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四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完善图书室建设,达到图书资料种类、数量、结构比较合理的目标。把中小学图书馆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大力发展电子阅览室,提高阅读指导课开出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薄弱学校改造办法 篇五
为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终目标,构建薄弱学校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以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化学校管理为根本,改变学校薄弱面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吸引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目标
通过改造,把学校创建成设施先进、师资优良、管理科学的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三、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德育工作
1、思路: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十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解困、学会劳动、学会守纪、学会修心、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的教育,校内建立和完善由政教处、各年级班主任、各任课老师、学生干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内部德育管理网络,提高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具体措施: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创建平安学校,共享和谐校园。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完成德育任务。
①、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挖掘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②学校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少先队组织作用,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
③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④寓德育于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之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
⑤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⑥校园环境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⑦学校领导建立、健全贯彻创建德育特色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职工分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要求,作为考评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与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⑧强化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评估制度,每年对德育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队伍管理
1、思路:注重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学校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对教师工作绩效、遵纪守法、师德表现、业务素质等方面实行动态管理。
2、具体措施
(1)提高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
(2)建立教师工作绩效考评档案、师德考评档案和业务考评档案。按学期对工作绩效、师德表现和业务水平进行跟踪考核,并与评先评优,教师交流相结合。
(3)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和师德素养的考评。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和师德表现,促使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6.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六
情况汇报
我校创建于2007年,目前校园占地26亩,建筑面积1万2千多平方米。现有58个教学班,3647名学生。教师132名,95%的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其中有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骨干教师10人。学校曾获得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家庭教育工作和省家长学校办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几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获得“中小学办学业绩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和奖项。
现将我校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验室建设
1.因校园建设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施工,现只有规范化实验室一间,面积60平方米。仪器室1间,面积60m2。
2.所有装备用房的墙壁用仿瓷涂料,地面铺设地板砖,门窗牢固,玻璃齐全。实验室有电源插座,插座有总开关控制,水电安装规范。有遮光窗帘。
3.实验室配备成套演示实验台1张,学生实验桌30套(1桌配2凳),实验桌固定。成套仪器柜30顶,所有仪器、模型入柜陈列。
4.每间实验室有4具双管40W日光灯照明,灯具悬挂高度合理,安装有排气扇。悬挂黑板和电子钟以及实验室规则,张贴科学家画像和名人名言,不断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仪器配备
按省教育厅2007年3月颁布的《江西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第二种配备方案配备教学仪器2套。
分组实验达到24组。实验时能做到人人动手,满足了学生做实验的要求.(三)实验室管理
有专职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1人。
学校每年支出38293.5元用于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药品及实验材料,平均每生每年10.5元。
实验室制度完善,分类进室上墙.有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帐.记帐及时,帐物相符,帐、卡、物相符率达100%.仪器存放整齐、规范。防火、防盗、防潮、防腐、防尘、防震等措施完善;仪器完好率达到95%以上。实验室和仪器室建校以来无重大事故,已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有关资料,领用、外借、赔偿、盘点等制度齐全;仪器说明书装订成册。
我校着力营造实验室科学氛围,在强化其功能上下了一番功夫,正如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使此间教室既是科学实验室,也是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又是工具库,材料库,以及成果展览室,真正成为孩子科学活动的天地.(四)实验教学
1、每学期初学校都制定实验教学总计划总课表,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全程督查,实现了实验开设率100%。
2、任课教师上实验课前能按要求填写实验申请单,仪器借用、归还交接手续齐全。
3、做到了每学期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五)音乐、美术、体育、卫生
为了进一步搞好本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我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功能室的硬件配置,现有标准化音乐专用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一个。并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的第二种配备方案配备了音乐、美术器材各1套。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绘画、手工、舞蹈、合唱”等特长团队,并做到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果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以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等形式,让学生尽情展示才华,展示者忘我表演,欣赏者陶醉其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室一间、卫生保健室一间。并按《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文件要求配齐配足了器材,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实施阳光大课间操计划,学生活动以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等为主,学校每学年一次运动会。让每个学生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增强了体质。
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2 学校卫生防疫,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黑板报、讲座、宣传挂图等宣传手段,以及开展卫生知识进课堂系列活动,如:主题班会、观看卫生知识教育片等有效手段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发放控制传染性疾病防治材料,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及一般自救常识。深入开展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六)信息技术、图书 因校园建设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施工,计算机房只有一间,学生用计算机48台,教师用计算机(服务器)和交换机1套与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套,办公用计算机40台,校园网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电子白板1套,“班班通” 48套。电子备课室9间(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配置)。摄像机1台,数码相机2台,录音笔1支。扫描仪1台(各学科共用),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速印一体机1台,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视频监控系统1套。
我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间,面积共120平方米。馆藏图书56973册,生均藏书15.6册。馆藏图书分类结构、报刊种类、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等达到二类标准的要求。2010年被评为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
(七)其它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我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班班通”工程正在建设中。每个年级组办公室都配备两台电脑以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要,并且全部连接网络以便于搜索、分享教育资源。2010年,我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密切家校联系,得到社会好评。
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并可连接上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配置了电子白板,投入使用相应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和仿真实验软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了实验教学、实验结果信息化管理。
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我校国家级“《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实证研究》”课题,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李华山老师创办的“中国作文网”获得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二等奖,3 周地兰老师荣获江西省“赣教杯”小学科学课件竞赛一等奖,钟平等十多位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竞赛课获市一、二等奖。在江西省自制课件竞赛中,我校获得科学类省三等奖1个,数学类市一等奖3个、市二等奖1个、市三等奖1个,信息技术类市二等奖1个的好成绩。学生的素质也得到积极培养,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历届的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中,我校学生曾获得省一等奖1个以及市县级奖项若干,机器人竞赛也获得省三等奖。
理念的更新,实践的摸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品位,几年下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学校实验、体育、卫生、艺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由于我校校史短,起步晚,经验少,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学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根据学校现状,各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还较为缺乏。
2、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生数多,需添置的设备多,但教育经费相对有限,活动场地相对不足,个别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已经能够开展的活动还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正常参加。
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导,我们不胜感激!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整改,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7.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七
2014年1月24日, 甘肃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 要求从2014年开始, 5年内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和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教师配置趋于合理。
甘肃省自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 投入资金合计45.07亿元。共安排项目学校5713所, 新增校舍面积267.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706.43万册。配备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学挂图, 采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切实改善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基于SWOT模型分析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个案分析
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 甘肃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在不断实践不断验收不断修正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 由于每所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学校发展现状不同等, 有针对地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必然要对不同学校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借助SWOT分析模型对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进行个案分析。
SWOT战略分析模型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克里提出,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等各方面内容的分析, 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G小学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B镇, 是一所六年制村校, 所在村人口2058人, 少数民族人口1858人, 其中女性854人。适龄儿童223人, 少数民族适龄儿童190人, 适龄女童105人。G小学共开设6个教学班, 包括一到六年级。采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G小学的情况如下:
(一) 优势 (S)
1.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2011年县教育局投资35万元对G学校整体进行硬化, 2014年修建学生营养灶及校门, 学校硬件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学校共有六间教室, 分别满足一到六年级的教学工作;一间多媒体教室, 供有需要的班级使用;六间教师办公室;学生营养灶一个, 满足学生营养餐的需求。学校基本硬件设施齐备, 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需要。
2.现有教师结构优势。目前学校有教师13人:其中女教师7名, 少数民族教师6人, 包括高级教师2名和3名一级教师, 平均年龄27岁。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通过“特岗教师”政策, 这些教师在报考之初是自愿报考, 多毕业于甘肃各师范学校, 有教师资格证, 2011年以后的“特岗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 在入职时参加过岗前培训, 有一部分教师是当地生源, 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教师流失”现象。
(二) 劣势 (W)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庭不太重视学生的教育,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 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放任, 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校学习气氛不浓, 甚至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影响课堂秩序的状况,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等, 均给教师的正常授课带来阻碍。
2. 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较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教师中仅有16.7%的老师“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 33.4%的教师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其中16.7%的教师“非常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一半的教师认为目前生活“一般”。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编制问题无法解决、教学负担较重、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正常生活以及因路途遥远无法每天回家等。教师存在很严重的职业倦怠, 缺少自我成就, 职业满意度较低。
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目前G小学75%的教师未评职称,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高, 不仅仅是G校, 整个学区学校的情况很相似, 未评职称教师占大多数。此外, G校仅有2位教师参加过在职培训, 教师培训方面几乎空白。对于已有的在线培训, 多数教师“不规定就不会去看”, 自我发展意识欠缺。
(三) 机会 (O)
1.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投入, 改善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相继开展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活动, 有利的政策环境有效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利的情况。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等在各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成绩斐然, 而“国培计划”、“特岗教师”等, 在教师的补充、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来自外界的帮扶。除了政府的政策性导向, 大学、基金会等也对学校进行了帮扶, 帮扶项目包括教室的修缮以及课堂教学的指导等。已有捐助包括学校教室的修缮、职工宿舍的增加、学校文体设备的购置等;“中英项目”以及“美德基金”也先后对G校进行扶持, 帮扶项目包括对学生个人的资助、参与式课堂的开展、学校图书的购置等。
(四) 威胁 (T)
1.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地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多数家庭中长辈负责照看孩子, 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G小学在读学生的父母95%是文盲, 家庭教育匮乏。不仅如此, 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基本要求, 如课外书的购买, 学习用品的添置, 监督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通常不予理会。
2.文化环境。G小学位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 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女性成婚年龄较小, 平均14岁左右, 一般成家前两年便会辍学在家终止学业, 男生则完成初中学业后停止上学, 开始经商、外出打工等, 均造成了文化教育氛围的严重缺失。
三、对当地薄弱学校改造的思考
针对以上分析, 本文针对G小学的实际情况, 试图从战略管理中的SWOT矩阵入手加以分析甘肃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 增长型战略 (SO)
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一致时, 组织应利用内部优势去抓住和利用外部机会。SO战略即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具体来说, 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农村薄弱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政策支撑, 积极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 学校要充分利用包括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培养一支优良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 扭转型战略 (WO)
当外部机会与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时, 组织应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WO战略即利用机遇, 改善劣势。抓住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机遇, 着力提升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而言, 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 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等,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用充满“生命”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省级教师培训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长倾斜。同时, 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 让职称评定工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三) 多种经营战略 (ST)
当组织的内部优势遇到外部环境的威胁时, 应利用优势屏蔽或减少外部威胁的影响。ST战略即彰显优势, 规避威胁。对于目前而言, 可以通过学校硬件、软件方面的改善,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利用已有优势, 规避或者化解可能带来的挑战。如, 通过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让当地家长信赖学校教育, 转变“无所谓”的教育观念, 重视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
(四) 防御型战略 (WT)
当组织内部的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 应采取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WT战略即改善劣势, 化解威胁。要想有效改善目前学校遇到的教育教学的困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所限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家庭教育, 但是可以转变教育观念, 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起到督促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成为下一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教育局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 让“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岗教师”、“国培计划”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学校要利用政策优势, 改善硬件设施, 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利用发展机遇, 积极提高专业能力;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学校, 通过舆论宣传等,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多管齐下, 共同促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瑞民, 肖立中.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8.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 篇八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薄弱学校 改造路径
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薄弱学校,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措施乏力及方法不当等原因,薄弱学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视角,结合武龙中学本土化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探寻薄弱学校改造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及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而出现的。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历史考察
(一)武龙中学的历史背景。
改造前,武龙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二是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建筑都是破旧的平房;三是师资力量单薄,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四是生源流失严重[3]。
改造前,武龙中学面临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等一系列困境。
(二)武龙中学的转变过程。
1.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转变办学观念。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从上任开始就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在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认为信息技术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武龙中学把组建数字化校园作为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僵局的突破口。
2.探索本土化数字校园之路。武龙中学在自有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设备欠缺的基础上,开始摸索自建本土化数字校园。首先,武龙中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实现学校本土数字化,力求科学、实用、规范、先进,同时不苛求所有方面都高科技和数字化,提倡二次利用和改进完善。在班班通的装备安装上,武龙中学在装了两套标准液晶交互式多媒体后,动手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提前半年多装备齐全。其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武龙中学克服农村学校宽带通信水准低的通病,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4条家用宽带,自己合成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最后,加上长春市电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相关硬软件支持,武龙中学逐步建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德育、校园文化、信息交流、图书管理、校园安全在内的“本土化数字校园”。
3.数字化校园现状。当今武龙中学进入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学校里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借阅图书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来。
(三)武龙中学在数字化环境下走向强大。
数字化环境让武龙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数字化环境下,武龙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三、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经验启示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
一般认为,薄弱学校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不理想、教育质量低下和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但是这样的概念界定,更多反映的是薄弱学校的外在特征。实际上,薄弱学校的存在更在于发展主体的缺位、自我认识的缺乏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当然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属于外在力量拉动,薄弱学校要实现真正的转变须靠自身主动发展。薄弱学校能否主动发展和是否具有一位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有直接关系。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会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给学校给来生机和活力,赶上先进学校。因此,当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校长要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带领学校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变。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身缺陷。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不仅能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不足,还可以缩小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师资上的差距,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在现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应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早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2]马学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方案】推荐阅读:
莲湖区枣园小学薄弱学校治理工作实施方案07-02
薄弱学校汇报材料06-26
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07-20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年度项目软件快速操作指南07-17
2017年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方案08-26
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实施方案07-17
薄弱学科再提高总结11-05
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08-30
在农村薄弱初中班级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的实践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