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质课简报

2024-07-29

初中优质课简报(共12篇)

1.初中优质课简报 篇一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

简 报

第四期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 2015年4月28日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改新理念的落实,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我校优秀教师搭建展示教学技艺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教学经验的机会,借机为我校教师评定县优质课创造机会。我校在4月27日—28日开展“大通一中春季争创优质课讲课比赛”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初、高中两大组进行,依据学科分语文、英语、数学、理化、生物、政史地、信息技术七个讲课小组。各科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陈海德、白艳红、童守玥、沙

卓玛、刘银录、曹妍、赵世明等教师在本次讲课中,表现突出。

本次活动中凸显以下优点:

1、教师对学校教研活动参与较高,活动参与积极主动。

2、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课件进行授课,而且制作的课件内容齐全、形象生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我校本学期“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教研活动主题。

3、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突破性较大,在学法指导、交流活动、关注学困生、教材拓展等方面教师关注的较多。

4、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1、部分教师多媒体环境下授课,显得顾此失彼,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有的教师在学法指导、交流互动、关注学困生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改进,方法单一或缺少科学有效的授课方法,课堂任然是“满堂灌”的形式。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凸显很多亮点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弊病,今后,学校将以这些问题和弊病为突破口,加大教研力度,努力推进我校教研活动。进而实现“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求发展”的工作目标迈,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合格的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及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行高效课堂。

教务处

2015-4-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大通一中春季争创优质课讲课比赛

抄送:校长、书记、副校长

发: 各处室、年级组

存档

2.初中优质课简报 篇二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让更多的教师展现他们的教学风采, 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 上饶市教研室决定举办全市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对于这次比赛, 学校从上至下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学校决定进行公开选拔, 我校成立了由数学骨干高级教师组成的评委组。首先我们年级先进行了一次内部选拔, 我被选出代表年级参加全校的比赛。而全校的比赛竞争更加激烈了, 学校好多教龄比我长、职称比我高的老师, 都来参加这次全校的角逐, 说实话, 当时我的心理压力还挺大的。在此我要感谢年级的邹真老师和邓玲玲老师, 她们都是我们学校优秀的骨干教师, 在我准备期间, 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莫大的鼓励。让我心态放松, 不畏高手。最终, 我的一堂课《勾股定理》, 征服了学校评委, 以第一名的成绩, 拿到了学校这唯一的一个名额, 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

能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 可以说我已经觉得自己很幸运了。赛前的想法很简单, 我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比赛。毕竟全市的比赛, 更加藏龙卧虎, 高手如林。赛前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我上课的内容是《菱形的判定》, 首先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中“菱形”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 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它是在学生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 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 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 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八年级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判定方法而展开的, 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探索, 严密地求证, 在探索与求证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是确立这堂课目标的依据, 我想这才是这节课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 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分析。1、教法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创造欲强, 这是探索活动中必要的心理状态。本节课之前, 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和菱形的定义、性质, 这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储备。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说理能力较差, 探究易具有盲目性, 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问题的针对性与层次性。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形成特点, 本节课可由浅入深, 由所学旧知引到新知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实践出真知, 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2、学法分析:在情景的引导下, 自然地过渡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问题步步深入, 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然后小结发现,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 让学生思考问题, 获取知识, 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了理论基础, 我深知,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 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学生对于菱形第一种判定方法较易理解, 而对于另两种判定方法需通过多媒体 (几何画板) 及学生合作拼图来理解。学生易误解的是把判定方法中“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条件等同。所以我在课件里加入了几何画板, 让学生理解更直观。对于例题的引入, 当时正值南方雪灾, 而“绿丝带”是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中的关怀行动标志, 代表绿色情结系人间。我利用学生身边看到的“绿丝带”的问题, 巧妙地导入本节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整节课我是以“问题情境———分析探究———得出猜想———实践验证———总结升华”为主线, 使学生亲身体验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和验证过程, 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索”式,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 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 达到收获的目的。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三种判定方法, 增强学生的实验、猜想、推理意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日后自主学习及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最终我在这次全市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中, 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想这与我校周方鑫校长一贯强调的“严教勤学, 求实创新”的校训分不开。与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在上饶市二中的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我是幸运的。今后, 我要用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心血来从事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

摘要:上好优质课, 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质量很好的展现形式。本文阐述了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的反思。

3.从优质课展评看山区初中英语教改 篇三

一、课堂用语的运用

1. 采用全英教学,指令语简洁明了

我市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了初中才真正接触英语,如果指令语不够简单明了,学生可能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更无法按教师的指令做事。这次的7位教师指令语运用恰当,控制在几句话之内,并且都用简单句。例如,在一节八年级的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去采访同学和现场观摩的教师:“Now, boys and girls, let’s do a survey. Go around the classroom. Interview the teachers here and your classmates. Then fill in the forms like this.”该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表格,并示范填表方式。

2. 话语富激情,鼓动性强

不少教师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去参与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时,学生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这时,如果教师爱理不理、听之任之,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请求学生配合活动,真正行动起来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有位教师用了较有激情的语言鼓动学生:“Stand up, boys and girls. Go around...”“Come on.”“Don’t be shy.”“Try your best.”学生纷纷起立,四处走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 科学设计与开展活动

部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把握做得比较到位。如在“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先展示表格,讲解如何开展这个活动,接着教授并让学生掌握在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句型。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的Survey环节进展得非常顺利,Report环节也相当成功。又如,在一节“How tall are you?”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字的表达,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然后,教师与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询问高度的对话式学习与操练→女同学与男同学之间的竞赛→做练习题→做有关高度的Survey。这些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2. 盲目设计与开展活动

在一些课例中,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欠妥。如“Let’s go to the zoo” 中,教师教授了新知识,与学生进行了简单操练后,安排学生进行“Debate”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正方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另一组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not happy in the zoo.”活动开始后,因两个大组内没有组织管理,又没有明确分工,学生不知道谁该充当组织者,谁该充当发言代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言,而且这个活动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整个课堂静悄悄的。而在“Let’s go shopping”中,教师设计了多个任务和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活动。但这些任务和活动目的性不强,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过渡不自然,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活动,没有自主学习与思维的时间。该教师设计的其中两个猜商店名的活动,花了不少精力,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作用不大,甚至有点多余。

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处理

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仍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技能仍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求和考虑的。在本次的展评课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把握得较好,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很妥当。如,在“Go to school”和“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都采用了任務型语言教学模式,先设计好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再通过“语言聚焦”环节,让学生尽可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但在有的课例中,学生不断参与各个活动,关键句型的操练却不够到位,难以学以致用,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课例“Seasons and Months”的教师似乎想采用3P教学模式,却从presentation环节直接跳到了production环节,忽略了中间尤为重要的practice环节。所以,在production环节时,学生不会使用刚学习的关键句型,在小组演示时,一到关键句就靠教师补充说完。

4.初中优质课简报 篇四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高(完)中:

郑州市2008年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工作已经结束。本次比赛经过县(市)、区级初赛、全市优质课决赛两个阶段,评选出了本我市高中物理优质课教师一等奖14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12名。现将评选结果公布于后。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008年8月26日

一等奖(14人)

郑州七中

郑州回中

中牟一高 张海涛 郑州二中 张国瑞 郑州一中 芦华云 新郑三中 张春辉 魏春雷 冯海灿 人大附中河南分校 李红军 人大附中河南分校 张红涛 荥阳高中

登封实验高中

新郑二中 原文勇 郑大二附中 陈巧玲 中牟二高 杨敬涛 郑州外国语学校

二等奖(25人)

郑州回中 杨林 郑州17中 李慧娟

张建华

宁继生 王远丽 张根法 董世功 河南省实验中学 梁红艳 郑州31中郑州24中 贾晓燕 郑州中学

郑州四中 郑州44中 中牟四高 新郑二中 登封实验高中 郑州二外 荥阳二高 郑州74中 新郑一高 荥阳高中

郑州17中 郑州47中 登封六中 登封嵩阳高中 新密一高 荥阳三中 赵付涛 郑州四中 杜红丽 中牟四高 刘海旭 新郑二中 刘栋梁 登封嵩阳高中 梁战卿 新密实验高中 段福利 新密二高 吴彩霞 荥阳实验高中 赵付莲 郑州29中 高巧红 郑州12中 戚国辉

三等奖(12人)

高永安 郑州九中 周丙敏 郑州106中学 屈建章 中牟一高 孙林源 登封二中 肖玉兰 新密一高分校 谈振华 荥阳二高

李永升 刘传奇 李长生 张建森 尚海涛 刘汝超 唐利 谢想来 张红勋

5.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五

更新时间:2014-11-14 9:17: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若x-6=10, 则x=16()

(2)若3x=15, 则 x=5

()

(3)若x-6>10 则 x>16()

(4)若3x>15 则 x>5

()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从而形成共识,归纳概括出不等式性质2和3。

问题4.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5.如果a、b、c表示任意数,且a<b,你能用a、b、c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码?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独立总结异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促成知识的“正迁移”。

综合训练:你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吗?

1、课本62页例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问题是由a>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3.火眼金睛

①a>1, 则2a___a

②a>3a,则 a ___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

咱们班的盛芳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盛芳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课后反思:

6.初中体育优质课教案 篇六

体育与健康教案

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中学授教师

陈伟教学内容:快速跑(1)教学目标认知:学生知道正确的途中跑姿势。技能:80%的学生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情感:能认真听取教师指导进行快速跑练习,做好自评和互评。负荷:练习密度40%以上教学程序教

动学

动执行情况负荷组次时间常规

1、指定集合地点,检查着装,接受学生体委报告。

2、宣布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1、按指定地点集合整队,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向教师汇报。

2、注意听讲,记住学习目标。€€€€€

€

uplad/0411292177132d‚

两分钟准备活动

1、带领学生热身活动慢跑400;领做徒手操弓步、腹背、扩胸、侧压腿、膝关节、手腕脚腕运动。

2、原地高抬腿运动。跟随教师做徒手操和高抬腿运动,要求充分活动开身体各部分,以准备下面的活动。€€€€€€€€

€‚ 小4×82六分钟基本部分教法:

1、培养正确的跑姿练习(1)原地摆臂练习,要求自然协调。学法:

1、学习正确的起跑(1)以肩为轴,屈臂前后摆动。(学生随教师击掌节奏由慢到快)小中224三十三分钟(2)沿直线跑。(2)眼视前方,脚要尽量落在一条直线上。

2、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1)从站立、蹲、跪、坐、俯卧、背向等不同姿势听信号起跑2加速跑练习(1)看谁先到终点

基本部分(2)不同姿势听信号起跑。

(2),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横队一对一,用不同姿势听信号起跑进行追逐。

大4(3)快速跑过“独木桥”接力游戏。(3)将男女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听老师发令后排头迅速跑过独木桥跑到终点返回,击第二人手掌,按同样方法进行,依次类推,速度快者而又未掉下桥者得1分,以累计积分多者的队为胜。

中2 结束

1、集体讲评、放松活动。

2、宣布下。

1、放松、评价。

2、下。€€€€€€€€€€€€€€‚

四分钟器材:

场地:20米X30米

跑道:1米X4条运动负荷预计 达标情况小计

7.初中优质课简报 篇七

一、理论背景

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交互过程[1,2], 把它和“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来分析语言课堂的交际性。[3,4]教师提问的以下特征一般被解释为交际性的、具有自然谈话的特征: (1) 参考性问题 (即发话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的使用; (2) 教师只对内容作出反馈, 即只有当对交际造成障碍时, 才改正错误; (3) 教师在解释、提问和指示时使用调整 (modification) 、迟疑 (hesitation) 、重新措辞 (rephrasing) 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 (4) 尝试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 即请求澄清和重复, 并提供机会, 让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谈话, 做同样的事情。[5]

师生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反馈, 即教师对学生语言表现的评价性和改正性反应。Cullen认为教师的反馈主要有评价性作用和话语作用。[6]评价性反馈通常伴随展示性问题出现, 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 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话语性反馈时, 教师只关心回答的内容, 即使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出现, 教师也不会明确指出, 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即转述释义的策略加以修正, 可有效地使谈话序列流畅地进行下去, 避免课堂互动的间断。所以话语性反馈更具有参考的功能。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以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录像为研究样本。这7节课内容来自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2School life的7个不同的课时, 具有代表性。本文把这7个课时的录像内容转写成书面文字, 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因为着眼于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交互特点, 所以本文主要从由谁发问、问题类型、问答方式、反馈形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1. 由谁发问

交际性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的自发性启动。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独自表演、独自提问的舞台, 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可以提问。在这7节优质课课堂中, 几乎所有的学生话语都由教师提问引发, 学生的自主提问为零。在实际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控制课堂上的话题和秩序, 很少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有问题, 会在课后或教师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单独请教教师, 这目前普遍被视为是对老师的尊重, 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因此, 在优质课这样的公开课堂上, 由学生掌握话语权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2. 问题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可以从问题的形式、内容和目的 (功能) 等不同角度加以区分。[7]本文把录像中的教师提问大致分为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

展示性问题在目前初中阶段盛行的任务型教学中, 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 为任务环阶段与语言点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 此类问题由于容易回答, 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8]赵晓红、胡青球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提问中展示性问题远远大于参考性问题。[9,10]孟春国的研究样本中, 课堂上的17个问题都属于展示性问题, 没有一个参考性问题。[11]本文此次研究中, 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1。

表1中, 约70%的提问仍然是展示性提问, 但参考性问题的数量也达到了30%左右。较之一般课堂, 这7节课的课堂交互性明显增强。在课堂提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 课堂氛围明显更活跃, 学生使用的交际用语水平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料, 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Brock指出, 非本语学生对课堂中参考性问题的语言输出是对展示性问题的语言输出的两倍, 句法结构也更趋复杂。[12]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 会促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更接近自然交际。

同时, 研究中也发现, 虽然都是优秀教师, 但7位教师课堂提问的参考性问题交互特点各不相同, 有的真实自然、贴近实际, 有的则明显带有传统教育模式的烙印。

另外, 同为阅读课, 但第一课时 (Reading 1) 的参考性问题达到近40%, 第二课时 (Reading 2) 却只有不到30%, 这表明教材本身或多或少会造成课堂提问的差异。

3. 问答方式

下面是问答方式, 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 集体回答次之, 而自由回答和教师自问自答相对使用最少。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指定回答的方式较为普遍, 为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这种问答方式中, 教师疏忽了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 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得不到及时和持续的激发。[13]

在本研究中, 集体回答也较多的原因, 有可能是初二英语本身机械式操练偏多, 也可能是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体回答的不足在于, 学生有可能会滥竽充数, 同时教师也失去了解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机会。

自由回答虽然有利于学生真实自然的交际, 但学生拥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 对教师控制课堂会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研究中自由回答所占比例很小。

教师自问自答从某种程度上说, 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参与学习的机会, 同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这7节优质课的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处理相当到位, 教师自问自答所占比例也就很少。

4. 反馈形式

下面是不同类型的反馈形式, 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教师更关注学生回答的结果, 评价性反馈超过了一半。也就是说, 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 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 不关注语言本身, 这样的课堂交互活动不具备“真实世界”交际的特征。

同时, 我们应该看到话语性反馈在整个反馈总量中占了接近一半, 说明真实性的自然交际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四、结论与启示

此次研究的样本中, 教师所提的展示性问题偏多, 能激发学生尝试用应用思维的参考性问题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质量;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最为常见, 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占一定的比例,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正逐渐消失;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 初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 所有的课时中评价性反馈都超过话语性分析, 真正自然性交际还没有完全展开, 真正真实性对话还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 初中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虽然可能具有自然谈话的一定特征, 但仍未完全达到“真实世界”的交际性。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 对提问方法与提问手段作出有效的调整, 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可理解输入, 促使学生作出更多的语言输出。[14]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量, 促使学生作出句法结构更趋复杂和更富有交际意义的回答。加强话语性反馈有利于营造真实性交际环境, 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创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4 (5) .

[2]ELLIS 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Wiley-Blackwell, 1990.

[3]VANLIAR L.The classroomand the language learner:ethnography and second language authenticity[M].New York:Longman, 1988.

[4]NUNAN 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ak-ing it work[J].ELT Journal, 1987 (2) .

[5]咸修斌, 孙晓丽.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5) .

[6]CULLEN R.Supportive teacher talk: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J].ELT Journal, 2002 (2) .

[7]THOMPSON 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J].ELT Journal, 1997, 51 (2) .

[8]张强.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中教师话语功能特征的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7 (7) .

[9]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1998 (2) .

[10]胡青球, 埃德·尼可森, 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 2004 (6) .

[11][13][14]孟春国.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10) .

8.把常规课打造成优质课 篇八

我们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推行“五环自辅教学法”,并设计了公开课的评价标准。经过7年的努力,大多数教师的公开课,个个都很精彩。但一推门听常规课,往往就会发现问题成堆。

我认为,真正的优质课是把常规课上得扎实、上得有效。评价常规课好坏的标准可能有多条,但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的达成度。好的常规课,应该目标明确,并实现目标。在听常规课中,我发现许多教师课堂目标不明确,或叙述笼统,或可操作性差。大多没有深入思考,没有科学研究,没有结合学情,有的只是从教参中或资料中照搬几条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经过认真研读,把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和教参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现状,确立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教学。去年冬季,我听《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的生物课,发现教师上课对目标细化解读得有理有据:

课标考纲: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能力考核Ⅱ。

目标细化: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化说明的方式)。2.进行图表(如柱状图、示意图等)数据的解读(细化图表的方式)。

课堂教学、例题均围绕上述目标展开,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效果很好。

二是看学生的思维量。好的常规课应该是有思维量的课。可有些课只有机械的记忆和训练,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理科有些预习问题设计得没有思维量。如听《宇宙航行》的物理课,老师提问:“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若改为:“请同学们尝试用两种方法,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就会增加思维量,让学生在推导计算中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我校的教学案,专门有“预习反馈”一栏,让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写出来,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但学生很少写出自己的问题。在高中的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听讲,习惯于让教师给一个标准答案。有些教师一遇到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就有一种恐慌感,急于把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教学中去,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是看教学的落实度。再好的课堂,再好的方法,没有落实,学生没有收获和成长,那都是零。举两个例子:两周前,我听《任意角》的数学课,教师在讲完之后,让学生写出终边在第一象限角的集合,我观察20个学生,发现有4种不同的答案,学生也不知道对错(事后知道4个答案中有2个是正确的),教师没有规范和引导。同样我听《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物理课,老师讲解一道选择题,我观察16个学生,有9人做错,其中只有1人事后纠错,对每个选项作了批注,并做出错因分析,其余的都只是更正了一下答案。这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9.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总结 篇九

2011年6月数学组优质课评选于6月8日圆满结束。本次报名3人,分1天完成,提前1天将课题通知选手,具体授课顺序上午

第三节课抽取,三名参赛教师所上班级均不是自己所任班级,并且评委老师都是本组不参与上优质课的老师,当场打分,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并当场亮分(下午第3节结束),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一、选手参评踊跃,水平较之往年大有提高

本次参评选手3名,参评人数不多、参评学校为本校。由于本学期课程即将结束,很多老师正在忙于上课,抽不出时间参加这次优质课。

二、水平良莠不齐,良者更优、莠者依旧

1、整体水平。从这次优质课可以看出,几名教师已经具备了驾驭知识的基本能力,个别教师还采用了新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个人水平。本次参评,涌现了授课水平、教学成绩、敬业精神比较高的选手,如王露,李腾等2名选手,他们的课堂从教材处

理、师生互动和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均技高一筹。反之部分学校选手授课水平没有提高。

三、需关注的问题

1、“两个率都要高”的问题。随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开展,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高了,学习积极性高了,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巩固性反而差了,成绩较之前几届学生下降了。这固然与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有关,但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能否关注一下“两个率都要高”的问题,使“学生的参与率”与“知识的巩固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两个率”同步提高。这需要我们在研究“两个率”上提要求、科学合理运用好“两个率”上想办法、科学评价“两个率”上出措施,真正使“两个率都要高”,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2、数学授课的“广、全、深、透”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讲”来使数学知识达到“广、全、深、透”,这需要老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巩固掌握;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需要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来共同达到数学知识的“广、全、深、透”,这需要广大的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办法,把握好“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使“教与学”共同促进,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课堂教学中真正使数学达到“广、全、深、透”,使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3、“课改的认识不够”问题。通过本次选手参评,发现部分学校选手在集体备课及课改的认识等方面做得不够好,这反映在平时教学中领导与教师都不够重视,平时做的不够,集体备课不够,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乏善可陈,从而导致优质课评选成绩差。

4、集体备课没有真正的“集体备”。通过本次优质课评选,可以发现成绩比较好的选手,其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帮助他集体备课,这些选手从学校领导到选手本人,都非常重视,花大力气把这次优质课评选搞好。反之部分学校选手成绩不够理想,很大原因领导和选手都不够重视,没有搞好集体备课,各自为战,没能发挥好团队的作用。

新房中学数学组

10.初中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 篇十

八年级英语组 胡蝶 山东省第十届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于9月24日-27在日照举行,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对我的英语专业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三天半的时间里,来自省内各个地市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也有值得我反思注意的地方。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2012年的暑假全省的英语老师都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也在省专家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份份挑战自我的作业,很多老师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这次的优质课评选就是以此为契机,以《悦读联播》里的Healthy Food, School Meal, 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I love horse-riding,How can I get mum to drive me to school?Go to the concert.等话题,结合本次新课标的学习收获,来设计课堂教学。虽然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两个话题,但是老师们的课堂设计中都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

首先,从情感态度方面,我认为每位老师都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课堂上都注重创设情境来导入课文,形式多样,比如卡片,简笔画,Flash等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练所学到的语言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工具性特征。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在日照外国语学校的会场听到的滨州市博兴五中的周老师在教授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这个话题时,用一段沙画的视频导入,独特有新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语言技能方面,授课教师都重视语言技能的形成性训练。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优质课因是阅读课,老师们对听力的设计不多,我认为这是个小缺憾,但还是有的老师在处理课文的第一步,也就是读前活动时设计了听并连线的练习,这一点值得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去借鉴实践,因为现在八年级的课本知识多并且重要,但英语课时数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对于八年级课本中出现的reading如何处理,一直是老师们争执不下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处理reading第一步设计听力环节,让

学生先听,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就解决了reading 课文听力的问题。再就是有的老师的口语成为参加评选的硬伤,而有的老师的口语就如行云流水,优美动听,可见老师的口语本身就是学生最好的听力材料,因此我也应当注重自身口语的提升。

再次,从语言知识方面,老师们不是只抓课文语法点讲解,而是高屋建瓴,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注重在操练中讲解英语语言知识,比如对于生词的解决,Tom thinks it is cruel to put giraffes in the zoo.中cruel是生词,有的老师将其设计成选择题,A残忍的B 冷酷的C 美好的,这也是值得我实践的地方。其中一位老师还让多媒体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几个环节,导入部分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学完生词后的第二个视频相当于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练习了课文听力。文章处理完之后又一个视频《Mr.Li》让学生们利用所学来完成Mr.Li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拓宽了视野,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也避免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缺乏新鲜感的弊端。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多样,每位老师都能用ok,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还有就是评价机制的运用,有三个老师的方式不错,运用的最好的是烟台的刘老师,她将分层教学和评价机制有效结合,文章处理前,出示表格说明三个问题设置分别对应的分数,在文章处理时她在每个问题上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You have to , If you can, Challenge yourself.设计问题,文章处理结束,让学生自己得分,结合老师给出的得分表,查看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分数段,会看到老师不同的评价语言。青州徐老师在小组合作中运用了一个辩论赛形式,学生在PK时会有一个像星光大道一样的擂台,但是运用的不好,只是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

1.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要加快节奏。备课时要设计好每一句话,不说废话。

2.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多创设情境,多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特别要更注意对待优生的鼓励和评价。

3.每节课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4.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比如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5.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比如flash 制作,简笔画运用等

11.新课标下语文优质课的反思 篇十一

反思一:追求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成了如今的“示范课”、“优质课”的一道亮丽的标签。几乎形成了一种特性:优质课、示范课必须使用多媒体。似乎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于是,不管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保证多媒体的成功亮相。 

1、淡化思维,求图画。 

在许多优质课上,多媒体成了图解课文的工具。教师总是踌躇满志地点击一下鼠标,美丽的图像便展现眼前,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叹“啊!”于是教师陶醉在这效果中,继续点击画面,学生继续惊叹。没有学生的思绪迸发,没有学生的心灵对话,没有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这道亮丽的标签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原本快意驰骋的心灵囿于多媒体这几张漂亮的画面之中,用动感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师生的情感交流、灵魂对话都化为空谈。 

2、淡化传统,孤文本。 

语文的示范课、研讨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仑美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一字没有;有的就是一个题目;有的就是一个词。似乎黑板上的字越少,这堂课就越精炼。黑板被冷落一旁,简直显得有点多余。分析课文时,教师将文中精彩的句子或语段制作于课件之中,再配上美仑美奂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体验。可怜的课文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但殊不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精彩的句子一离开它的语言环境,就色彩顿失,语言魅力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完全游离于课文之外,如此怎能成功地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多媒体的兼容性虽大,但又怎能“兼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的魅力是无从抹杀的。使用得当,它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的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杨再隋先生说过:“多媒体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老师的朗读,写字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多媒体教学。提倡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但也不能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反思二:淡化工具,假人文 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语文教育是交际、学习、思维的工具,而人文性强调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精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言文字训练”似乎已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一不小心又步入“歧途”。靜观现在的语文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悟”,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问句——“你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教师们晗首微笑,循循善诱。整个课堂和谐,开放,似乎充满着人文内涵。然而我们在陶醉自得时却分明忽略了,孩子们在动口的同时冷落了用笔,在动脑的同时冷落了用手。在许多公开课上(甚至是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节课孩子们只是读读、背背、想想、说说,却无情地将写写、练练、做做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此本末倒置,失却了语文基础支撑的人文关怀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升华?不训练,工具都没了,又哪来的人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这里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地搞了好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让人痛心疾首,好端端的文章被肢解,被散装成“零件”,这是过度追求“工具性”的后果。而如今,我们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又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教师应该使“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熏陶”并驾齐驱,准确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尺度,才能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濡养深厚灵动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不同年级的要求应不同,不同教学单位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期,重点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工具性”的比重应大于“人文性”。只有这个时期工具性的“厚积”,才有高年级人文感悟的“薄发”。又如,诗歌,散文或一些情感型课文的教学,“人文性”是重点,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会;而在说明文等的教学时,应着重于一些技能的养成,而不必进行牵强的人文熏陶。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知与情合一,教与学统一。 

12.初中优质课简报 篇十二

追求之一:学习目标要确定、达成

优质的常态课学习目标必然是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它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因而,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其在课堂上的达成,应成为优质常态课的首要追求。

以台州初级中学的冯济红老师的《图说遂昌》一课为例,该课之所以得到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冯老师结合课标“阅读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设计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会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能在地图上辨别两地的方位,识别相关的图例;能从地图中获取、分析和处理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的精神。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使教学有了方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那么,冯老师又是如何达成以上学习目标的呢?首先,该课从让学生谈“自己从台州来遂昌之前会搜集哪几种地图”的话题入手,通过展示《浙江省政区图》《浙江省交通图》及《遂昌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让学生思考“地图对我们的出行能提供的帮助”,师生互动确定遂昌的地理位置,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和线路,计算图上两地的实际距离以及找出沿途所经过站点等,引导学生得出遂昌“山地丘陵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分析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带来的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其次,冯老师出示了《遂昌县旅游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向教师推荐几个值得旅游的景点。最后,通过介绍《遂昌城区变迁图》《遂昌县城区人口变化图》和《遂昌县2001~2006年经济情况简表》,引导学生获取遂昌“城区面积扩大,城市沿溪而建”“城区人口逐渐增加,且呈加快增长趋势,遂昌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信息,启发学生思考这三张图表所反映的信息与城区面积扩大之间的联系,学习如何读柱状图和表格。一系列教学环节,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这节成功的参评课告诉我们,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达成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应依据课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学习目标不是课标要求的重复,而是对课标要求的创造。冯老师就是将“阅读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一课标的内容目标分解为“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学会根据比例尺大小判定图幅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学会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三个具体操作目标,才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二是进行学情分析,调整学习目标。教材内容目标确定以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习目标的实施。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学习目标要求必然超过一般学生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又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追求之二:教学形式要活动、开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世界的纽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活动中介形成的。因此,在常态课中创设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环境,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增加自主学习的效度和深度。

在此次评比活动中,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张建刚老师的《东西南北大中华》一课称得上课堂教学活动的典范。在这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南北方采风活动”,在师生交流得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及南北方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设计展厅,并汇报合作设计的成果。第一小组,采风内容地点在哈尔滨和海南,拍摄作品是“千里冰封”和“阳光明媚的椰子林”,采风心得是“南北气候差异大,自然景观差异也十分大,北方还处在千里冰封中,南方早已春风拂面了”。第二小组,采风地点在大兴安岭和海南,自然景观拍摄的是“林海雪原”和“海南椰林”,采风心得是“南北地区气候差异显著,气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景观拍摄的是“黄土窑洞”和“傣家竹楼”,采风心得是“各地的降水量大小影响着建筑风格”。第三小组,采风地点在北京、杭州,采风作品是“旱地与小麦”“水田与水稻”,采风心得是“这些农作物能体现南北降水量的不同”。第四小组,采风地点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拍摄作品是“千里麦浪”和“万里谷仓”,采风心得是“由于降水量的影响,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显著。二是“东西部比对活动”,在分清东西部分别由哪些省区构成的基础上,全体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代表东部与西部,分别就人口、经济状况、人才状况、矿产等资源分布、年降水量状况、牧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等内容进行激烈的辩争。最后由教师播放了一段焦点访谈的视频——“携手共进,共谋区域合作”,讲解东西互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此突破。

张老师的课启示我们,一是活动应注重形式,更应注重内容。张老师在两个活动中采用的“展览设计”与“对话”的活动形式较有新意,而其活动的内容更是本课的核心,由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身动”,更应注重学生的“心动”。课堂活动有三个层次:身体活动、思维活动、情感宣泄。身体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最低层次,是外在的动;思维活动和情感宣泄才是课堂活动的高级层次,是内在的动。为了学生在活动中“心动”,我们应在以下四个“关注”上下功夫,即“关注师生互动、关注情感体验、关注成果分享与关注能力提升”。三是活动应注重“面”上控制,更应注重“点”上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目的清楚、组织有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追求之三:素材选用要优教、促学

历史与社会新课堂的开放性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为教学素材的选取、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它们都既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为使效益最大化,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应着重考虑“优教”“促学”两个方面。“优教”是指教学素材的内容和形式应有利于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促学”是指素材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效益。

这次比赛中,温州九中方海东老师的《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课有效地选取并运用了相关素材,使得常态课进入优质境界。该课教学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的思路展开。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出示了四张图片——菊米、南尖岩、文化名人汤显祖、竹炭,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遂昌经济”这一问题,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因地制宜”的结论。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我国在区域发展中解决我国东西部、南北方之间的差异,让学生畅谈西气东输对发展我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何意义,引出“优势互补”的概念。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首先引用《“遂昌县‘十一五’规划”研究》中的有关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后找出遂昌要再发展需要解决的“资金不足、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然后教师展示了《温州、遂昌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比较表》,引导学生在思考“温州和遂昌如何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后,通过讨论提出“遂昌利用温州的资金,可以让温州人在遂昌开厂,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建立温州和遂昌的旅游文化圈……”等建议。在拓展延伸阶段,教师展示《浙江省及部分大市GDP增长情况》以及在丽水举行的浙江省第二届“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的相关素材,向学生提问:“有人认为,杭州、宁波、温州等市企业和丽水合作,会削弱它们的自身竞争力,所以很吃亏。你赞成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只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

上述教学实例告诉我们,高效地运用教学素材,是使课堂取得成功的保障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教学素材的“优教”“促学”上下功夫。首先,选取的素材要有科学性,具备分析和探讨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正确性。其次,选取的素材应具有针对性,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教学内容的配合自然、贴切,能明确指向相应的知识,而非牵强附会或模棱两可。再次,教学材料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水平,因人选材、因地选材、因时选材,为学生“量身定制”,以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素材中获取体验和知识。最后,选取的素材应具典型性,能引导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等能力。

追求之四:学习指导要得体、贴切

新课堂强调教师应成为课堂的有效管理者,表明教师在学习指导上的得体与贴切,会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出现“课题由学生揭示、新知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内容让学生概括、教学让学生评判、主题让学生升华”的理想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怎样的学习指导算是得体适切呢?我们可以从岱山实验学校陈艳老师的《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课中得到很多启发。陈老师的学习指导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春之号角——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互动,简单地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对“春满大地——遍开改革开放成果之花”的内容,先展示“深圳、浦东”两幅图片,引出学生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和“1978—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图表,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其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民生活、科教文化、统一大业、外交事业等方面发出的变化,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有明确的总体要求:实例的范围要广,从身边谈起,今昔对比要明显,最好有最新的信息。在每一组发言后,请其他组学生做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想家乡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护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作文下一篇:车间主任能力及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