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4-07-17

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共8篇)

1.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一

日本商业街浅评:传统与现代的交错

类别:我的文章 评论(1)浏览(667)2009-01-08 11:38 标签:商业街银座地下电器商店

日本商业街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构成了日本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京银座

银座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固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它又被称作“步行者的天国。”这个繁华的街区近40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17世纪初,德川幕府在此铸造银币,遂有“银座”之称。明治初年,东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门户”,西方商业与生活方式最先渗入此街。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奇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誉为“大百货店的开拓者”,现在的“银座三越”是1930年正式开业的,经营重点是面向年轻人的时髦商品和其它高档商品。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

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有专做活鱼、河豚和鳗鱼的,也有专做“奥殿”(豆腐、萝卜、芋头等混煮的一种菜)和荞麦面条的,而且还有品种繁多的外国菜,如中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菜等。除了大量商店与酒店外,银座还有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银座”的风景。

银座平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表演会和其它娱乐活动。随着季节变化,各商家经常向游客分送鲜花,春天是郁金香,夏季是君影草,秋季是菊花,冬季是水仙,这即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而且,每年9、10月间都举行“大银座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检阅游行、音乐演奏、祭祀银座神社等。

在日本,银座已成为“繁华”的同义语,其名称被全国各地所使用。据粗略统计,在日本以“银座”命名的商业街多达400条。浅草

浅草是东京另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浅草在日本人特别是东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认为浅草是“庶民之街”,是在现代化、西方化潮流冲击下尚能顽强保存较多传统和习俗的地区。人们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江户时代“下町”的情调和气氛。

浅草的中心是浅草寺,以浅草寺为依托,这里集聚了具有日本民俗传统的各式商业店铺。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修建了浅草神社。后来到这里参拜的游客日渐增多,周围的行商和娱乐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浅草寺的雷门到宝藏门有一段铺石路面,是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仲见世”道路。两旁涂成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衣物、点心小吃和各种特产,许多是江户时代留下来的传统产品,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些店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红梅烧”已有2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仍盛名不减,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同“仲见世”交叉的另一条道路的两旁也发展出密集的小店铺,形成新商业街。新、老“仲见世”商业街店铺数百家,出售物品价格比较便宜,适合中下层群众。

浅草还集中了众多电影院、剧场和其它娱乐场所,有些曲艺场所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浅草四季都要举行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在冬季举行颇具民族特色、在其它地方都少见的“羽子板”集市活动。

浅草终年游人不断,商店街每天都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繁闹的平民街景。地下商业街

在日本,全国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商店标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线柔和,有充足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比地面上更舒适,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

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地面8米,长1000米,宽50米,高6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许多餐馆、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种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级装饰品,从现代电器到名贵古董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体俱全。地下商业街兼有商业中心、铁路中枢和游览胜地三大功能。地下商业街中道路纵横交错,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必有喷泉,甚至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风景画在灯光烘托下,使人如临其境。在地下商业街,光电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使用,使艺术与商业产生了完美的结合。

如何防灾是地下商业街面临的巨大问题,日本各地下商业街都采取了严格措施。例如世界最大的地下商业街、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东京“八重州”地下商业街取了以下措施:(1)防火。八重州顶部安装了8000个“烟火感知器”,在温度达摄氏72度时,即自动洒水灭火。每隔50米有消火栓,数十个通达地面的通道。(2)防火灾、地震时突然停电。出现这种情况,发电设备自动发电,约一分钟后就能正常供电。(3)防震。八重州地下商业街采用了各种耐震的建筑构造。同时,地下商业街还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其它特色商业街

在日本,还有许多特色商业街。东京除银座、浅草之外,还有“新宿”、“秋叶原”、“六本木”、“涩谷”等商业街。

“新宿”集中着照相机及摄影用品商店。“六本木”则是时装店、迪斯科舞厅比较集中的地区。“秋叶原”的电器店特别多,整个地区仿佛是一座大电器商场。

“秋叶原”商业街的电器商店大批采购、大量售出,故各种商品价格比较便宜。同样商品与百货店相比,价格要低二至三成,有时还削价出售,最低可减价四成甚至五成。由于过分便宜,不免令人疑惑不解。这主要是因为新款电器源源不断上市,旧式样电器只得抛售。至于售后服务如免费维修、送货上门等方面,则与大百货店并无两样。因此,许多外国人和留学生都来这里购买电器。有的商店同时是对外国人的免税商店,这种商店同时用英语、汉语等外国语言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

东京新宿大街和东京银座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宋向清

一、东京新宿大街及其启示

◆定位:东京最大的中心商业区

◆特征:魅力+活力,是日本摩天大楼最多的地区。

◆布局:新宿是日本最大、人气最旺的街道。新宿最热闹的是歌舞伎街,这里餐饮,娱乐,电影院齐全,整夜灯火通明,被称为不睡的街。新宿购物街包括120家商店,从新宿车站前的广场开始算起,它们都位于900米长的新宿大街两边和新宿车站东,南,西,北四个出口附近。这里聚积了日本高档的百货公司,伊势丹、三越、松屋歌舞伎街在东口,高岛屋新宿店在南口,全都是最著名的商店。还有大型的购物中心(lsetan,mitsudoshi,marui),书店(kinokuniya),食品杂货店,饭馆(nakamuraya和takano),以及一家美术用品商店(sekaido)。以男装、女装、鞋、手袋划分的商店也在这条大街上。目前,杂货店和计算机房集中在这一区,年轻人喜欢围在alta大厦的电视演播室前观看娱乐节目。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商业区。

◆交通:新宿站每日的客流量平均为346万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车站,被基尼斯确认为世界第一大车站,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出口,是公共路线(日本东铁路)、私家铁路(odakyu路线,keio路线,seinu到新宿路线,marunouchi地铁路线,首都到新宿的地铁路线,和oedo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或终点站。这些线路带来的人流量比日本国内其它任何一个城市的人流量都要大,成为新宿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核心支撑:新宿大街商业区的核心支撑是车站和密集的交通网络。每天346万人在此上下车,无形中给新宿大街带来巨大的人气。换句话讲,交通让新宿大街保持全日本人气最旺的第一大街的荣誉和地位。

★东京新宿大街给我们的启示:(1)大商业必须有大交通;大交通必须有大网络;大网络必须有大胸怀。新宿商业中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交通对私家铁路的包容。只要有利,不问出身,符合规划即可。这就是日本式思维,也是日本高效、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2)夜经济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强城市活力、繁荣商业发展的重大金矿。

二、东京银座及其启示 银座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相传从前这一带是海,后来德川家康填海造地,这一块地方成为铸造银币的“银座役所”。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这里更名为“银座”,有“东京的心脏”之称。

银座商业: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谢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大道全长一公里半,北起京桥、南至新桥,大道两旁的百货公司和各类商店鳞次栉比,专门销售高级商品。在银座大街的两旁有4家大百货公司,500家特产商店,2000家饭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厅,30余家剧院和100余处画廊。银座大道后街有很多饭店、小吃店、酒吧、夜总会。有买文具的百年老店伊东屋(Itoya),日本第一间面包店——木村屋总本店。街上有许多茶座,游客可以坐在街心饮茶谈天。入夜后,路边大厦上的霓虹灯变幻多端,构成了迷人的银座夜景。

银座交通:比较便利,有JR山手线→有乐町站、营团地下铁银座线、日比谷线、丸之内线→银座站等,四通八达。贯穿银座1丁目至8丁目的中央通,被选为日本“一百名道”之一,也是银座最繁华的主要街道。每到星期日下午,整条中央通会实施交通管制,成为步行者的天堂。银座大道两侧人行道宽阔,从1970年8月起,银座大道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成为步行商业街,故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称。

银座规划:

1、格网状街区;

2、耐火化;

3、连屋化,即每个街坊的沿街面由2-3栋长条式、较大规模的建筑组成,这种街区整体开发方式在日本城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4、步道和车道分离。

银座文化:银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银座开始成为东京最繁华、格调高雅的新潮商业中心。其不仅是东京商业中心的代表,而且已发展成为日本现代化的标志和橱窗,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消费文化,还具有独特的“标新”和“逆反”文化特征。银座的繁荣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银座”一词本身,也不再仅仅作为地名而存在,更具有一种深层的、非日本人难以理解的文化内涵,它是高级、名牌、流行、品味、信用、货真价实、憧憬、时尚的代名词。

银座地价:东京银座街的地价高得惊人。2007年3月24日,东京银座地价突破3000万日元/平方米(相当于200万元人民币),被戏称为:一个脚印的土地是内阁高级官员一个月的工资。

★东京银座给我们的启示:

1、两侧人行道特别宽阔,被称为步行者的天堂。

2、周日不允许机动车通行。

3、特产商店扎堆,高达500家,成为日本向国外游客推介日本文化和特产的重要窗口。

4、允许标新和逆反的文化存在,并成为银座文化象征,体现了日本作为东方人的西方化宽容。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和拉德方斯CBD

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启示

宋向清

一、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及其启示

◆定位:巴黎市中心商业区

◆特征:文化+情调+金碧辉煌 ◆布局:一轴六点,旅游带动购物。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巴黎八区,城市的西北部。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着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广场中心屹立着凯旋门。笔直的街道让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卢浮宫和它里面的金字塔、杜伊勒花园、方尖碑、凯旋门,以及城外的戴芳斯大拱门。大街上购物中心并不太多,但大都是全球最知名的顶级品牌店,吸引了全世界的顶级富豪到此密集购物。紧邻的圣安娜街上有世界顶级品牌以及最著名的设计师店面,Christian Dior、Hermes、Lanvin、YSL等等,其中还有不少是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像Channel总店就设在这个区域。广义的香榭丽舍大道还包括由周边4条商业网点密集分布的小街道,这些街道与香榭丽舍大道不同的是:业态更多,网点更多,消费者更多的是市民而非游客。它们与香榭丽舍大道共同构成香榭丽舍街区,成为巴黎市民和游客购物和观光的首选。

◆功能:文化中心、旅游中心、购物中心

◆核心支撑:旅游业。香榭丽舍大道规划设计的最大亮点,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大道两边和两头密布巴黎最主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区),凯旋门、卢浮宫、方尖塔、戴高乐广场等或近观或远眺,总能让你感受到巴黎迷人的魅力,形成到巴黎就一定要到香榭丽舍大道的天然聚合力。另外,香榭丽舍大道通过市场机制执行严格的门店设置和品牌进驻规则,虽然没有政府指令,但极高的入住门槛让非顶尖企业和品牌望“街”兴叹。

★香榭丽舍大街给我们的启示:

1、让旅游成为拉动商业零售的源动力。

2、主街道凸显通行和观光功能,让商业零售和餐饮等后置于周边街道。

3、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淘汰不符合香榭丽舍大道要求的企业和品牌,从而保持她的尊贵和神圣。

4、让中心商业区成为城市的最大名片。

5、不遗余力引进著名商业品牌。

二、法国巴黎拉德方斯CBD及其启示 如果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可以看做是中部诸城市原有城区商业中心区的楷模的话,那么,巴黎拉德方斯CBD区作为巴黎新开发区,就应该成为中部诸城市新区以及新兴城市的典范,他们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于我们来讲极具参考价值。

拉德方斯CBD区基本情况:塞纳河把巴黎自然分割成南岸和北岸,又称左岸、右岸。左岸有“法国文化摇篮”的美誉,历年来都聚集了很多文化和艺术界的名人;右岸则是法国的贸易及金融区,也叫拉德方斯新区,法国主要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机构都集中在这里。所以,有人说巴黎是“左岸有脑,右岸有钱”。

拉德方斯新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1958年建设开发,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容纳1200个公司,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建成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1/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至。

拉德方斯CBD交通系统:这里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是欧洲最大的步行区,67公顷的步行系统使所有到此的游人都能体会到舒适和开心。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仅有的。

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拉德方斯新区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拉德方斯为了增强新区的凝聚力,特别规划设计了超大型景观性标志性建筑“巨门”。巨门与凯旋门同处在巴黎城市主轴线上,又称新凯旋门,被誉为通向未来的大门。巨门建成后,人们觉得新区与老区有了平衡感,新区面貌大为改观,从此,拉德方斯有了中心,有了标志,有了精神支柱,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

★拉德方斯给我们的启示:

1、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

2、新区要有一个精神支撑点。拉德方斯的支撑点就是巨门。巨门建成之前都认为拉德方斯离巴黎中心城区远,景观平淡,缺乏吸引力;而巨门建成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该区非常值得到此一游。

3、规划和建设不注重个体,而强调充分利用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营造温馨宜居的美感。

香港商业中心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宋向清

一、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

就像香港的一个缩影,铜锣湾市井而高档。大众化的商铺满街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触手可及;世界知名的顶级百货公司也遍布其间,凸显出香港强大的消费力。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的简约风格于一身。

香港铜锣湾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作为香港十大景点之一,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目的玻璃墙和汉白玉镶嵌的高楼大厦下,步入渣甸街,一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万种让人眼花缭乱。铜锣湾是香港最著名的流行服饰采购天堂,作为全世界租金第三贵的地段,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街及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

★铜锣湾给我们的启示:市井与高档完全可以完美结合。

二、香港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

香港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为香港九龙半岛最大的商业中心地带。从70年代末期开始到90年代初,一个由填海造地形成的尖沙咀东部新商业中心区全部开发建设。尖沙咀东部一共为16公顷的商业发展用地,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中心区。主要建设项目是高级商务办公大楼、商场购物中心及旅馆,也有部分高级住宅。

◆交通:沿街建筑背后及侧边的道路系统作为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公交车、酒店专用车、学生用车等专用车辆可在大街通行,换句话讲,客货车不准在大街行驶。人行道至少7.5m宽,行走安全,遇有大街两边相对都设商业大厦时,则铺设人行天桥(Flyover),连接楼层商场。

◆布局:总共25块地,其中14块用作商业(商场与办公)、5块为旅馆用地。商业及旅馆用地大都分布在中部所谓黄金地段;住宅用地相对集中布置于区内东北部边沿,以保持居住安宁;政府投资用地分散于四周边沿,力求出入方便。在商业大街上的5座旅馆的用地采取隔街错开的布局,可以分散商业大厦的人流。商业大厦在街道两侧相对设立,由天桥连接,目的是便于顾客“串场”。★尖沙咀给我们的启示:

1、要想打造成为具有与老商业中心相抗衡的新商业中心,政府就要舍得把几乎一半的地用作商业,而且呈环形布局:商业居中,居民居外,政府居边。

2、商业街只允许走公用车辆,货运等车走后街。

3、尖沙咀地区2005年人口31万,游客日均流量30万人次,宾馆酒店只有5家,床位总共2980个。5家酒店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2家,其余都是快捷酒店。

2.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二

一、国外发展风电情况

1. 基本概况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和利用风能, 到90年代中期, 风电产业技术基本成熟, 单机容量从千瓦级上升到兆瓦级, 每度电制造成本从1979年40美分下降到2004年4-5美分, 风电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其中, 丹麦是最成功的典范, 截至2000年, 风机装机5344台, 装机容量312万千瓦, 并计划到2015年风电占总发电量的35%, 2030年达到50%。2000年, 德国风电装机容量1844万千瓦, 占总发电量的6.2%, 德国政府表示今后将不再发展新的核电站, 新增电力需求主要依靠发展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计划到2010年风电占总发电量的10%, 2020年至少达到20%。欧盟成员国目前制定的2020年国家规划, 未来10年, 风能发电将占到欧盟发电总量的14%。

2. 国外风电发展的成功经验

(1)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

一是对风机装机容量和风电份额做出限定, 保证目前经济性不具优势的风电在电力市场上占有足够份额段。日本政府制定到2010年风机装机容量达到300万k W的目标;德国规划到2010、2020、2050年风电比例分别上升到10%、20%和50%。丹麦政府曾计划到2005年风能的利用达到10%, 后调整为2003年达16%, 200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2030年总电能的40~50%。

二是通过法律法规强制电力供应商购买一定数量或比例的风电产品, 为风电的市场需求提供保障。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RPS) 要求电力消费中必须有规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该义务由供电公司承担;日本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规定, 到2010年每个电力零售商销售电量的1.35%必须来自再生能源;德国规定, 电力公司必须允许风电就近上网并包销电量;西班牙规定, 能源供给企业必须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三是保障风电消费的硬性措施。目前风电电价高于火电、水电电价, 风电的自愿消费有限, 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风电的强制性购电政策。如美国1978年通过的公共电力管制政策 (PURPA) 要求公用电力公司每年必须按“可避免成本”购买合格发电设施所发电力 (风电是其中之一) ;日本1995年的《电力事业法》修订案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按当地售价收购风电。

四是采用经济手段, 在“投资—生产—市场—消费”四个阶段都实行激励性引导政策, 吸引对风电的投资, 大力支持风电发展。在投资阶段通过开拓融资渠道、投资补贴、税收减免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调动投资商的积极性。德国对风电项目给予25%的投资补贴;比利时给予近海风电25~30%的投资补贴, 同时返还风电0.6美分/ (kW?h) 的能源税。在生产阶段通过补贴、奖励等措施提高生产商的积极性, 提高风电总产出。德国1989年按电量给予税收返还性质的补贴, 支持风电示范项目, 1991年起对风电上网提供0.06马克/ (kWh) 的补贴。《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后, 对风况较好的海边和海岛前5年奖励8.5美分/ (kWh) 。加拿大从2003年开始执行风电激励政策, 为风电提供1美分/ (kWh) 的补贴。在市场消费阶段, 通过政府定价降低风电实际消费价格, 扩展风电市场。德国规定风电上网电价高于平均售电价的部分可上报政府批准后在全网分摊。

五是出台要求常规能源支付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卫生保健成本, 促进电力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 主要有征收生态税、碳税和气候税等, 如英国征收的气候费、丹麦对风电实行的二氧化碳税返还政策、荷兰对矿石燃料使用者征收的碳税、瑞典的环境津贴等。

六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加研发投入等引导投资商、生产者和消费者正确认识风电的高效性、战略性与成长性, 优化风电发展前景。

(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促进成本降低

欧洲各国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每年投入科研、技术开发的资金达到风电产值的10~20%。如丹麦政府在1976~1996年对风电的研发投入总计3.5亿丹麦盾 (3.5亿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于1995~1997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进行风力发电试验。通过不断努力, 欧洲发达国家风电技术和产业不断发展, 有效降低了风电成本。如欧盟委托欧洲风能协会制定风机发展的标准和认证体系, 协调各风机制造商,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 实现了机型和频谱相对稳定, 避免机型出现混乱, 增强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提高了机器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发电成本。

(3) 制定规划或法律确定风电发展长远目标

欧盟计划今后20年投资4000亿欧元, 以实施风电工业计划。一直以来, 欧洲都是风力发电市场的领导者。截至2009年底, 其累积装机总容量为7655.3MKW, 占全世界风电总装机的47.9%, 超额完成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 MKW的目标。目前, 该协会支持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建议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 即欧盟能源消费的45%以上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其中风能发电将占电力生产的28.5%。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在致函欧洲风能协会时也表示, 需要重视2020年能源政策到期后出现的问题。而根据欧盟成员国目前制定的2020年国家规划, 未来10年, 风能发电将占到欧盟发电总量的14%。

美国是现代联网型风电的起源地, 也是最早制定鼓励发展风电 (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 法规的国家。1998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 (RPS) 》, 提出2010年7.5%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的发展目标。英国实施风电到户计划。2007年12月政府宣布《全面风力发电计划》, 在英国沿岸地区安装7000座风力发电机, 预计2020年将实现每家使用风电。丹麦在2006年《能源法》中提出, 到2030年丹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5.5GW, 实现全国总发电量50%的目标。

二、我国发展风电概况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 我国风电产业快速成长, 特别近两年呈现爆发式扩张。2006年, 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33万千瓦, 同比增长166%;2007年, 新增装机容量340万千瓦, 同比增长156%。截至2007年末, 全国累计装机容量605万千瓦, 在世界的排名上升到第五位。2008年以来,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施行, 甘肃酒泉、河北张家口等风电基地迅速发展, 全国掀起风电建设热潮。2008年末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15万千瓦, 2010年底将达到2000万千瓦, 规划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 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

我国发展风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家有关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尚不完善。国家虽然在风电产业税收、国产化、并网方面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 但对于正处在幼年的风电产业而言, 力度依然不够;二是风电发展技术相对落后。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 但与风电密切相关的工业基础与制造能力仍很薄弱, 主要技术设备尤其是兆瓦级机组设备仍需大量进口, 技术研发严重不足;三是对风电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管理相对滞后。由于风电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 部分省区市纷纷上马, 片面追求风电装机容量, 忽视自然条件, 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四是风电入网比较困难。由于风电总体规模小、价格高、地处偏远、电力输送难度大等原因, 每度电平均成本约在0.5元, 大大高于目前电网的平均上网电价, 造成风电电力入网相对较难。

三、对我国的启示

1. 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 抓好风电资源普查。

加快制定详细的风电发展规划, 逐步将风电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我国风电资源的普查,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风能资源评估中心, 为国家和企业提供资源普查和详细的技术支持。编制国家风能资源图谱, 在全国范围确定能够发展风电的区域和大型风电场址, 避免风力发电盲目建设,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促进风电产业长远发展。

2.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出台鼓励包括风电在内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通过征收资源税和环境污染税等, 对风电行业给予补贴, 鼓励风电进一步发展。

3. 加强技术研发, 加快风机型谱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增加技术研究力量和投入, 不断增强风电产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建立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平台, 开展风机型谱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工作, 促进风电设施的系列化、标准化生产, 进而为高质量风电机组的研发和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风电竞争力创造条件。

4. 加快风电并网技术研发, 解决跨区输送等问题。

3.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三

一、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框架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面向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支援政策,面向自由职业者等就业不稳定群体以及青年失业者的就业支援政策,以及培养激发青年职业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日本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紧急支援项目”和“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

1.《关于(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紧急支援项目》。该政策始于2002年4月,主要由日本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来实施。具体实施机构包括公共职业安定所和学生职业中心,前者主要对高中毕业生中的未就业者实施支援,后者主要面向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未就业者提供就业援助。这些支持和援助措施,主要通过为青年提供职业体验以及开发实践性职业能力机会的方式来开展。

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未就业毕业生中希望就业的人数的统计,制定个性化支援方案,实施就业支援以及开展“试雇用”等。其中,“试雇用”自2003年4月起实施,对象为毕业后未就业的青年,由公共职业安定所根据求职者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职业经历等情况,为企业选择合适人选。原则上试雇用期为三个月,由雇用方企业付给被雇用方一定的报酬。该制度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青年正规就业。政府对相关企业给予“青年安定雇用促进奖励金”,企业为青年提供职业讲习、职业实习以及推荐到专修学校等参加委托训练的机会。

2.“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以下简称“要求”)。2009年,面对大学应届生就业签约率远低于上年同期的严峻形势,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紧急对策,面向贫困生提供最优先的就业支援。该“要求”旨在通过强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应届生就业。

该“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为公共职业安定所配备就业支援专门人员,充实大中专院校的就业支援,将职业指导制度化;要求企业拓展人才采用方式,如中途采用、通年采用等,鼓励未就业青年的回炉深造以及参与地方活动等;对未就业青年建立新的生活保障制度;国家设立“紧急支援行动小组”,各地方自治体、团体、学校、产业界紧密协作;创设应届生体验项目,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金,开展面向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训练,扩充相关的生活支援给付制度等。

(二)面向自由职业者以及青年失业者的就业政策

针对自由职业者以及青年失业者,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和“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计划”。

1.“青年自立·挑战计划”。该计划是2003年6月10日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内阁府联合在同年4月召开的“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上提出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唤起青年的劳动欲望,促进青年职业自立能力,以此来控制青年失业者的增加。该计划的实质性措施是设立“面向青年的一站式失业服务中心(通称job cafe)”,对青年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

2.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计划。该计划开始于2005年,首年度对象设定为20万人,2006年增加到25万人,2008年则增加到35万人。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青年就业机会,尤其是解决大龄自由职业者的稳定就业问题。主要面向35岁以下青年,通过一站式失业服务中心、日本双元制和试雇用等机构和方式具体实施。如在公共职业安定所设立面向自由职业者的就业服务窗口,举办以正规就业为目的研讨会、联合招聘会,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后期的跟踪指导等。

(三)强化青年职业意识能力的相关对策

在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中,强化青年职业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比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中对青年职业意识及能力支援就有以下规定,“促进职业教育、职业体验等,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体验学习、实习等推进青年勤劳观、职业观的形成;建立日本双元制,企业实习和教育训练相结合,确立青年劳动者实践能力开发体制:实施就业指导咨询员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培养专业的青年就业指导人才等。”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4年7月推出“青年就业基础能力支援项目”(Youth Employability Support Program,简称YES项目),将企业录用员工时所重视的“就业基础能力”归纳为5个方面,即职业意识、沟通能力、商务礼仪、基础学历、资格取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认定讲座、考试”(1784个讲座、316项考试)制度。

二、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体现了及时性和针对性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依据当年度的就业形势来制定或进行调整。比如,2002年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厚生劳动省出台了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的支援政策。针对2004年以后日本自由职业者人数减少,但25岁至34岁大龄自由职业者就业情况未见明显改善,NEET群体就业状况改善也并不明显的状况,日本政府出台了“青年自立·挑战计划”以及“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化计划”,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并促进其向正规就业转化。再如,2009年l2月,面对就业内定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很低的状况,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紧急就业对策——“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由此可见,日本促进青年群体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体现了及时性,而且不同就业人群,如应届大学生、自由职业者、青年失业者采取不同的就业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nlc202309021503

日本注重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宏观调控,地方在中央支援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公共就业机构联合或委托地方公共团体对共同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中央与地方、各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公共团体之间彼此协作,联合互动。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在2003年6月出台之后,于2005年4月又召开了地方的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以及该年度地方政府间的相关合作会议,使政策逐步得以细致化,不断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置上,公共职业安定所、青年自立塾等促进青年就业的实施机构均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由各地方团体协助建立的,其服务网点几乎遍布日本全国。

(三)加强财政投入和建立补助金制度

日本的各项青年就业政策的出台均伴有相关财政投入以及补助金制度作支撑。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2004年相关预算为810亿日元(约合50.44亿元人民币),“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化计划”2007年度预算额为218亿日元(约合13.57亿元人民币)。“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国家提供相关支援费用7.2兆日元(约合4483.37亿元人民币)。相关的补助金也各自有明确的额度和专项预算,如“试雇用”制度中政府给予相关企业的“青年安定雇用促进奖励金”,给付标准为每人每月5万日元(约合3100多元人民币),最多3个月15万日元(约合9300多元人民币);接收企业若在试雇用期间委托专修学校等对该青年实施教育训练,政府则支付其所需费用等。

三、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注重系统性,发挥各项相关政策的综合效应。青年就业形势往往与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因此,促进青年就业、有效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就业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共同作用,发挥这些政策促进青年就业的综合效应。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的系统性比较强,在年青人接受普通教育阶段就注重职业教育,在年青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又通过开展职业培训等措施促进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并持续关注其职业能力开发和职业生涯发展。

二是注重协调联动,共同解决青年就业难题。尽管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由劳动部门主管,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劳动这一个部门就能把青年就业问题解决好,而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甚至相关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协调联动。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比如,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11年1月提出《关于未来学校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方向》,与之相配合厚生劳动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活动。厚生劳动省联手文部科学省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并共同开发相关教材。厚生劳动省携手经济产业省,共同推荐“青年支援企业”。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公共就业服务是确保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拓宽就业服务范围是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措施。日本在2009年开始建立一个互联网系统,提高了青年人寻找短期就业机会的工作效率。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为促进青年就业提供保障。财政资金投入不仅为促进青年就业提供保障,而且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日本政府在2013财政年度增加了3.8亿日元(约合2366.2万元人民币)预算,用于加强学校与职业安定所的合作,促进应届毕业生寻找工作。日本厚生劳动省通常每年对于“确保青年雇用稳定”的预算额大约为350亿日元(约合21.8亿元人民币),2013年这部分预算额度较上一年又增加一倍。

(作者:邸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保障标准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车红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四

【关键字】电价 电价改革 电价监管【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比较典型国家的电价制度及电价监管情况,并结合我国电价制度现状,提出了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建议。

备受瞩目的电价体制改革方案已尘埃落定,但如何具体实施和操作依然是悬念重重。其中,理顺电价机制是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对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国内外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电价的改革,以促進我国电力工业同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国外电价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的电力行业改革采取的方法与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电价制度以及电价形成机制等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1.1英国的电价模式

英国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形成主要基于发电方的报价及电力负荷预测,买电方(地区电力公司和大用户)并没有参与其过程。每天午前,各发电厂将第二天每台机组每半小时的运行数据报给电力库(p001)。根据以上数据及电力库对系统每半小时的负荷预测结果,由计算机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并于下午3点公布。随后,根据全网购电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发电计划,得出第二天48个时段的电价。该电价共分两种:一种是由电力库向发电商买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购买电价(Pool Purchase Price,PPP)另一种是用户从电力库购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销售电价(Pool Sell Price,PSP),PPP和PSP为实时电价。在英国,通过超高压线路从发电厂输出电力的公司是持有输电许可证的垄断者,物价管理规定控制这些公司的收费价格,其控制方法是限制价格上涨,使其在零售价格指数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个“X”因子。

实时电价是在边际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与时间和电力系统的许多随机变量有关的函数。实时电价包括发电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发电

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仅涉及到系统的电能边际成本和发电质量和收支协调费用,而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还涉及到输配电网的维护、损耗及网络供电质量、网络收支协调费用。可用如下的数学模型来表示第i个用户在第t时刻的实时电价:

式中:

E(t)——系统电能边际成本;TLi(t)——网络微增损耗费用;TMi(t)——网络维护费用;St1(t)——发电供电质量费用;NGi(t)——网络供电质量费用;S2(t)——发电收支协调费用;NSi(t)—网络收支协调费用。

实时电价是在电力市场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更准确地描述了电价结构,较好地反映了电力系统不同时间的发、供、配电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地反映电力供需状况,调整发电和用电的运营状况,为不同类型的电厂开展竞争提供良好的条件。

1.2法国的电价政策

法国的电价把用户容量和电压等级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分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电价三大类:

1.2.1蓝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为3kVA-36kVA的低压用户,电价结构由电费和电量电费构成,并按居民与农业用户、市政和小工业不同类别分类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包括简单电价、分时电价、避峰日电价。

1.2.2黄色电价

适用于预定负荷在36kVA-250kVA的低压用户,按用户的用电时间分设电价,供用户选择。黄色电价在蓝色电价与绿色电价之间起到较好的衔接作用

1.2.3绿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大于250kVA的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用户,并由用户预定需量,按照用电季节和用电时间分设电价:冬季实行严冬高峰、严冬正常、严冬低谷、冬季正常和冬季低谷电价,夏季实行夏季正常、夏季低谷和盛夏电价,其中,严冬高峰电价最高,盛夏电价最低。作为绿色电价中用户数最多的A5电价,按照一年内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划分成4档: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0-2000小时;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2000-4000小时数;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4000—6000小时数;特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6000小时以上。该电价结构采用的是利用小时数越高、基本电价越高,千瓦小时电价则越低的成本分摊原则。

每类电价中都有一种几乎与每天相适应的基本用电电价,还有用于鼓励用户在可能情况下将其部分用电量转移到本低负荷期用电电价,而这部分电价都是可供用户自行选择的电价,因为法国的超负荷收费及高峰电价都是很高的。

1.3日本的电价情况

日本的现行电价是以社会高福利和推进节能为出发点的。对照明用电施行三段电价制,对电力用户采用了特别电价制。

1.3.1三段电价制

第1段是生活必需用电,电量限为120kWh/月,其电价最低;第2段电量限为120kWh/月-200kWh/月,电价约为第1、第3段电价的平均值;第3段用电为200kWh/月以上,其电价最高。这一制度反映出用电越多,电费越高,这对节能和高消费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3.2特别电价制

特别电价可说是一种递增电价,是参照历史用电量确定各类用户的电量基准,对合同电量和用电量未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采用低电价,对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则采用分段递增的高电价,新增用户则采用较高的电价。

1.3.3季节电价制

为了满足季节性高峰用电,需增加大量的发供电设备和线路,随着季节变化,用电负荷减少时,设备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运行和维修成本增加,根据成本为主的原则,必然在电价上有所反映。此外,对于任何季节,都存在昼夜用电的峰谷差,因而还有白昼和夜间的峰谷电价制。

1.3.4二部电价制

在各种电价中,除定额照明电价按二部电价制外,其余各类用电电价均为基本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的两部电价制。分析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出,利用价格手段促使用户调整负荷方面有很多方法,几个发达国家都是给出几种电价供用户选择,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的用电安排有利于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国外的电价监管

价格管制是政府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工具,它必须在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发挥作用,而且应当与一定时期的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努力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鼓励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协作。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电力工业改革和电力市场运行的不同模式,其对电价的管制也各有特点。

英国政府对电价管理采用的是RPI-X管制模式,即采用零售价格指数(RPl)减某一个百分数X作为电价上限。其基本范式是管制价格应随“通货膨胀率减去X”的变动而变动。按照这种办法,价格上限每年的涨幅在数值上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减去经济学规范分析所得

到的每年效率的提高率(“X”)。RPI-X管制的内在原理是它能为被管制的公司提供改进效率、削减成本的动力,因为它模拟了竞争市场,电力厂商成为定价方,所有成本方面的节约都会直接成为厂商的利润,传统政府管制的反向激励不存在了。RPI-X价格上限制度能激励厂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能避免政府补贴的不公平问题。

法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是国有集中垄断经营型。法国制定电价的基本法律是国有化法,以国有化法为基础的法国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之间的计划合同是制定电价的基础。计划合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国家经济政策的经营计划目标,由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商定,在此范围内准许法国电力公司自主经营。由于法国比较注重控制电价目标,因此,在计划合同中对电价作出了明确规定(如电价每年降低1.25%,1993-1996年的合同),以促使电力公司不断提高效率。现在执行的电价在计划合同的一定范围内,法国电力公司可以自主调整。超过一定范围时,由经济财务部和企业研究部以联合部令形式批准。作为间接制定电价的机关,有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和物价委员会。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是政府的当然咨询机关,包括6名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代表政府利益)、6名重要工业用户和金融部门的代表(维护消费者利益)和6名公司职工代表。物价委员会是经济财务部有关物价的咨询机关,由消费者、经营者和民间人士组成。

日本的电价监管主要是中央集权监管,日本有关电价监管的法律主要有电力工业法和供电规程。电力工业法规定,电力企业制定电价或按用电条件制定供电规程时,必须申请通商产业大臣批准。通产大臣受理申请后,除了听取申请人的申述外,还要组织“公听会”,邀请有利害关系的人和有学识、有经验的第三者参加,广泛听取意见,以便审查。启示与借鉴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各个国家在制订电力价格时,都必须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公用事业的规律,并结合本国的社会制度、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能源政策、财政状况等全面考虑,灵活掌握,使电力价格能满足电力生产特点,既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能使用户的费用负担按其自身的用电规律,达到公平合理,并以电价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的行政手段,来保证电力公用事业的发展,使电力价格相对稳定,更加合理。在英国、法国及日本三国的电价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有些电价改革的举措是值得我们关注并借鉴的:

3.1应确定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在进行电价改革时,应遵循价值规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电力产品的价值,进而确定电力产品的价格。

3.2应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

我国各种用电的比价不尽合理,电价结构繁简不当,没能体现优质优价这一市场经济的重要定价原则,因此电价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改革要遵循以下5个“有利于”:有利于反映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用户公平合理的负担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能源政策,有利于简便易行,有利于电网商业化运营和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

3.3应理顺电价分类

我国现行电价分类种类繁多,使广大用户对电价不理解、电费管理人员也难以掌握,执行困难,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理顺电价分类,并做到简明易行。

3.4应促进电力消费

我国现行电价,对同一类用户只有一种电价,用户选择余地不大,缺乏用电的积极性,降低了用电热情。在当前电力供应满足需求时,为了扩大电力市场,应充分利用电价来调动用户优化用电结构的积极性,对同一类用户给出2—3种电价以供选择,实行分级递减或分区段递减电价,鼓励用户多用电。

3.5应扩大两部制电价实施范围

两部制电价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电价制度,它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负荷率,使用户负担合理和保证电力企业的收入。但是,我国目前只对容量在

320kVA级以上的大工业电力用户执行两部制电价,为了使用户合理负担电力工业企业的容量成本和电能成本,充分发挥两部制电价的优越性,应扩大两部制电价的实施范围,建议除居民用户以外的其他电力用户均实施两部制电价,另外居民用户应规定月最低电费标准。

3.6应提高峰谷时段的差价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普遍对用户实行峰谷电价,促使用户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搞好均衡用电,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合理利用国家的电力资源,同时还可提高电能质量。因此实行峰谷电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峰段电价并不高,使得这种电价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应提高高峰时段电价,宜为平段的3-5倍。

3.7应建立规范有效的电价监管体制

5.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五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地将健康银行和问题银行分隔开,对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良好作用,通过对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可知,我国应采取强制保险、限额赔付等方式构建存款保险制度.

作 者:马郧 作者单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财税系,湖北,武汉,430077刊 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16(3)分类号:F840.682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比较分析 启示

6.国外信用担保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篇六

发布时间:2009-1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信用经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以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切入点,营造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对于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日本、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展了信用担保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对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信用担保业务,建立信用担保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的信用担保政策

日本拥有被概括为一项基础、三大支柱的信用支撑系统,保障信用保证制度正常发挥作用。一项基础即基本财产制度。日本信用保障协会的基本财产由政府出资、金融机构摊款和累计收支余额构成,并以此作为信用保证基金,承保金额的法定最高限额为基本财产的60倍。国家立法明确规定各都道府县政府给信用保证协会补充资本,列入预算。金融机构出捐负担金,成为信用保证协会资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大支柱分别是(1)信用保证保险制度。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进行保证保险。当信用保证协会对中小企业实行信用保证时,按一定条件自动取得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的信用保证保险。由协会向公库缴纳相当于保证费收入40%的保险费,当保证债务实行代偿时,由保险公库向保障协会支付代偿额70%的保险金,如果代偿后债权最终回落,协会将保险金归还保险公库。这样,能提高信用保障协会的信用保障能力和收支平衡能力。(2)融资基金制度。信用保证协会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从政府筹措的借款,存入相应银行,由于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放大能力,可以按多倍的乘数效应为银行作担保放款提供资金来源。信用保证协会筹措融资基金执行政策性利率,转存金融机构实行商业性利率,两者利差进一步提高了信用保证协会收支平衡能力。(3)损失补偿金补助制度。指对于信用保证协会代偿后取得求偿权而不能回收的损失,最终由政府预算拨款补偿。综合起来,信用保证基金制度和融资基金制度解决了信用保证的实力、融资来源,并通过存款业务提供业务运转所需经费。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和损失补偿金制度分担并最终承担了信用保证风险,保证了信用保证协会作为独立法人具有极强的公共保证能力和无可置疑的信誉。

二、美国的信用担保制度

美国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已有很长的历史,有与之相适应的竞争性市场、行为规范的企业、健全的法制系统和发达的金融制度,与金融及投资担保业相配套的信用制度和投资顾问制度也十分完善,美国的担保也形成了几大特点。

1、政府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给予支持

为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和小企业发展,美国进出口银行和小企业局都开展担保业务,为政府政策性目标服务。一旦这些机构的资金发生困难,政府会及时注入资金,给予强大的支持。

2、企业行为规范、法制系统健全

企业主和经营者法制和信用观念较强,加之完备的社会监督机制,美国企业的经营行为大都比较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比较真实,会计师和律师提供的分析和评价报告一般也比较可靠,企业资产产权制度比较清晰,担保机构进行项目评价,业务安全运做环境较好。

3、信用制度完善,拥有信用评级制度

美国凡经营业务与信用相关的投资、担保、证券、顾问、基金等机构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要求担保者的市场融资成本高低,作用很大。

4.金融制度发达,政府、企业、银行互相联系

美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市场十分成熟。商业银行可以把政府担保的贷款通过资金出售给退休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这样通过担保,把在基金上孤立无援的中小企业与庞大的金融市场联系起来,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也通过担保统一起来。

5.高效率的顾问制度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从事基金、证券、担保、评价及会计、法律、专业技术等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很发达,大都集中了一批在该领域内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并拥有有效的专业化信息系统。这些机构的分工与协作不仅提高了专业化水平,而且对提高国家经济生活的质量也很有益处。

6.分业竞争格局清晰,互不干扰

美国金融企业众多,其经营范围都集中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行业区分十分清晰。例如,中国的高新技术融资担保业务,在分业竞争的美国则不属于担保范畴。他们认为,高新技术即未市场化的技术,对此类技术的投资属于对新概念的投资,应由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去做,担保公司承做此类业务,承担风险,而让别人使用借贷资本享受利益,不是商业行为,带有政策性倾向。

三、欧洲国家的信用担保制度

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实行信用担保的机构很多,综合起来,这些国家实行信用担保的主要特点在于:

1、贷款担保业务少,担保与保险划分不明显

欧洲国家担保和保险区分不明显,他们认为担保是保险的一种,两者没有明显性质区分,只是操作形式有所不同。一般意义下,担保是对特定用户给予的信用,因此领域较窄,承担的责任较大,风险度高。保险险种多,市场领域宽,风险不大。欧洲担保或保险的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般信用担保,包括出口信贷担保、进口信贷担保、招标担保、维护服务担保、执照担保、关税担保。二是履约担保,包括建筑合同担保、供货合同担保、付款合同担保、银行间的偿债担保、贷款担保(业务量很少)。三是雇员忠诚担保,包括对公司员工、个别员工、关键位置人物、关键人物发生严重违规违纪或者偷窃公司财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由担保人负责赔偿。

2、具有规避风险的再保险制度

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保险市场已经或者正在趋于完善。从组织体系看,担保或者保险机构与再保险机构、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个担保或者保险公司都购买一个或一个以上再保险公司的保险,再保险公司与保险机构往往互为股东,互相关联、关系密切。从操作方式看,担保的风险规模决定于购买再保险的能力。购买的再保险越高,自己承担的风险范围越小,反之,保险机构自己就要承担高额保险。

3、泾渭分明的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

欧洲某些担保机构既承做政府支持的政策性担保项目,也有公司自营的商业性担保项目。政府项目决策权在政府,由公司代表政府做业务,赔付由政府承担,或者政府定期给公司注入资金补偿公司损失,一般不需要再保险。公司自营项目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并通常由私有的再保险公司分散风险。两种担保业务泾渭分明,公司设立两个帐户,互不干扰。

四、国外担保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政策性担保业务的开展要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外政府对担保业开展政策性业务均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大力支持,扶持担保业的顺利成长。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发展担保业,政府投入应适当加大力度。主要可以从几方面考虑:一是适当增加担保公司的投入资本,按人民银行规定,担保公司可以按照资本比率,放大10倍做业务,在担保公司本身资本量不大的情况下,这样容易限制担保公司的业务量。二是由于担保业务的政策性功能和非盈利性特点,可以考虑适当减免一定税费。三是对有担保的银行贷款,银行可以按这部分贷款计提的坏帐准备金或将计提的坏帐准备金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担保公司。四是政府可以允许担保公司以较低的成本筹资建立担保基金。

2、联系中国国情,适当拓宽担保业务范围

担保公司可以加强对国外担保业的研究,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目前国内担保公司主营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这是一个高风险担保项目,在国际上业务量开展很少,但中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贷款信用担保仍有很大需求。这就要求担保公司在充分联系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开展符合国际潮流的担保业务,比如外汇转移担保、合同履约担保、出口担保、海关税收担保、付款担保等等,一方面将扩大担保公司自身的业务领域,同时可以分散高风险。

3、完善相应支撑服务体系,降低担保业风险

7.国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七

1 国外主要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模式分析

1.1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拥有两家主权财富基金, 即淡马锡公司和政府投资公司。前者成立于1974年, 为新加坡财政部独资经营, 资金源自于财政结余的转移。后者成立于1981年, 为政府全资经营, 资金源自于外汇储备的超额部分。两家主权财富基金均采取私人公司制, 与政府行政部门完全隔离, 由董事会全权负责, 聘任专业化管理人才进行运营。所以, 两家主权财富基金均具备独立性、专业化以及商业化强等特点。一国同时拥有两支分别独立的主权财富基金, 就能做到不仅互相补充, 而且又能彼此竞争, 从而提升效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目标始终锁定海外资产, 其中以高流动性股票和定息债券为主体, 其投资遍布全球四十多个国家, 几乎和全球主要货币相挂钩。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全球战略有所不同的是, 淡马锡公司的海外投资目标主要文化较为接近, 易于沟通, 而且快速发展的亚洲新兴国家, 特别是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现代服务业。事实已经证明, 这些投资业绩不凡, 从而让淡马锡成为亚洲最为重要的金融投资者之一。

1.2 俄罗斯模式

近年来, 随着国际油价的飞升, 俄罗斯作为主要石油出口国, 得到了大量的石油美元。然而, 俄罗斯石油工作的繁荣是以牺牲别的行业发展为代价的, 因此, 俄罗斯经济一旦对能源出口过于依赖, 就容易形成“荷兰病”。同时, 俄罗斯预算收入中的主体——石油出口收入十分容易受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影响, 易造成财政预算的失衡。如何管理好巨额石油财富, 成为了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任务。2004年, 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宣告成立。稳定基金是由超额税收收入和上一财年联邦预算资金余额组成的, 前者是以超额的石油出口税与开采税来收取的;后者中的超额税收收入已经成为该基金最为重要的来源, 如果进入基金的超额收入愈多, 也就能愈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维护预算之稳定性。依据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的管理程序, 政府应授权财政部对该基金加以管理, 而财政部则和中央银行签订了合同, 委托其实施具体运作。俄罗斯联邦财政部作为基金管理人, 具有保证基金业务核算依据联邦预算资金业务核算程序进行落实的职责, 并要把基金分配与使用情况作为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政府提交季度、年度报告。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可用于购买外国债券, 然而, 为了规避各种风险, 基金所购债券的种类、额度及偿还期限等都应由政府依据国际评级机构所的权威风险评级加以规定。稳定基金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能够冲销因为石油美元的增加而导致的过多货币供应量。

1.3 挪威模式

挪威是北欧的现代化福利型国家, 具有十分丰富的原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 近海石油业就已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第三石油出口国。1990年, 挪威政府成立了政府石油基金, 并于2006年改组为“政府养老基金——全球”, 其资金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等资源领域所形成的外汇盈余。挪威外汇储备主要是由挪威财政部授权该国中央银行实施管理。挪威央行依据管理之需要而设置了货币政策部与投资管理部等两大独立机构, 后者负责管理对外投资部分, “政府养老基金——全球”则是由后者管理的最大规模的基金, 其投资政策由挪威财政部来制定, 要求所投入的资金在运作中在适中风险下追求更高的收益, 从而保障未来的福利。“政府养老基金——全球”运用组合式投资策略, 也就是持股比例相对较低的参股性投资。其优势在于其并不涉及目标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 对于投资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所以也就容易得到东道主国家之认可。

2 国外主要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1 依据国家长期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

我国设置主权财富基金之目的就是要为超额的外汇储备寻找到增值与保值等方式。我国所选的投资策略一定要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配合, 从而为国家之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石油等战略性资源领域应当成为我国的首选对象。要切实把握时机, 在较为合适的资源价格实行低点切入, 并且落实海外能源之布局, 这样就能为今后的能源供应提供良好的保障。在选择投资领域时, 我国目前的主要资产依然集中在欧美等国, 而且依据国际主流财富基金之发展趋向, 新兴市场国将成为主流主权财富基金所关注的热点, 新兴市场具有虽然资金不足, 但是发展潜力极大的特征, 投资这类国家就能分享到其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投资风格的选择上, 应当更加注重于资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 注重于风险之分散, 从而降低非系统性的风险。

2.2 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化与专业化程度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 形成主权财富基金监管规则是必然的。我国应当加强和各国的交流, 并且主动投身于国际规则之制定。在基金管理中, 应当保持良好的信息透明化程度, 合理地公开数据, 信息的披露十分有利于民众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监督。为此, 可以效仿新加坡, 强化本国财政部与央行等部门的信息披露, 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在基金管理专业化上, 中投公司具有较为浓厚的官方色彩, 因此, 可以借鉴俄罗斯主权基金的做法, 以明晰责任为基础, 赋予决策层以更大的自主权, 禁止行政上的干预。同时, 在决策部门的设置上, 还应当引进专业投资人士负责具体工作, 以提升中投公司运行的专业化程度。

2.3 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

中国主权基金在其成立之初, 就在海外市场投资中出现了失利,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其对于风险预测和控制所产生的失误。因此, 健全完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对于我国基金投资的盈利来说至关重要。在此方面, 我们可借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制, 设置专业化风险评级部门, 引入风险否决原则, 对所要投资项目的各方面风险实施准确检验与估计。

3 结语

对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来说, 借鉴国外主权财富基金的成功经验极为重要。我国中投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可谓是困境与机遇共存, 而困境则主要源自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低迷, 但同时这一现状又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笔者坚信, 只要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加快发展步伐, 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主权财富基金兴起及其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 政府参与外汇储备和国际资产经营活动已经成为全球金融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三十多个国家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本文分析了新加坡、俄罗斯、挪威等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模式, 并探讨了以上模式对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模式,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新英.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 2008 (8) .

[2]宋玉华,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对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1) .

[3]朱颖, 徐丽芳.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西方主要国家的反应[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 (3) .

8.国外清洁生产技术政策和发展现状 篇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加剧,美国为对付来自日本、西欧的挑战,不断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1)调整投资结构为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调整投资结构,把固定资本投资的大部分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二战以后,美国十分重视新技术开发和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许多传统工业不断扩大和转向高技术,并力图把高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产品的生产。

(2)技术改造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技术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大量采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数控装置、加工中心和柔性生产系统,自动化水平因而大大提高。

②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普遍推广电脑的辅助维护。美国各工业企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技术改造措施。对于一些陈旧的厂房、建筑物和设备,经过调查研究与核算之后,对于决心淘汰的,着手进行设备更新和厂房重建;对于一些还有潜力的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则通过多次技术改造,使其逐步成为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此外,对于一些老企业,还采取更新与改造并举的方式,一方面注意挖掘老设备、旧工艺的潜力;另一方面,又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对主要工序和关键设备大胆采用最新技术,促进技术改造恰到好处。

(3)扩大技术改造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扩大技术改造投资。①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办法。为了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抵免税办法。一些办法经过不断修改而沿用至今。如1971年规定的企业用于机器设备的投资,可按其投资额的7%抵兔当年应缴的所得税。目前,已将上述比例提高到10%。有些州还通过立法规定:凡购买新机器设备的企业,政府为其分担7%的购置费;购买新产品的企业,政府承担的部分可高达30%。里根政府曾制定了《经济复兴税收法》,进一步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期,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②向新产品试制者提供低息贷款。对新产品试制和企业试生产的最初阶段,为了减轻企业的风险,美国政府实行了低利率贷款。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13%~15%,支持开发新产品的利率仅为7%。

③支持发展高级技术领域。美国政府为了减轻高技术领域的资本失败的压力,早在50年代就颁布了投资法,规定公司创业投资100万美元,便可得到政府贷款40万美元。在企业获得利润后,用于发展高技术的投资部分可以全部免税。

④政府包销一部分新产品。为了刺激新产品的发展,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各级政府购买国产新产品的制度。

美国政府采取的以上措施,保证了美国在1984年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中名列前茅,其中,计算机、通讯、生物技术、化工工程等方面居世界首位,至今仍保持领先。

(4)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尽管工业技术改造与革新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环境危机。美国作为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按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控制污染,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为此,美国国会1990年8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宣布以污染预防政策取代曾长期采用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明确污染物在发生之前就应当

给予削减和防止。对于产生的污染物,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末端治理和处置仅作为工业污染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提出改变生产工艺,改进操作,完善管理等具体途径。随之推进了一系列清洁生产的项目。(5)美国开展的清洁生产项目

①33/50项目33/50项目是美国环保局有毒物质管理办公室管理的一项志愿性的污染预防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志愿性源削减,在制造工业中将17种化学品和化合物的排放量与转化量从1988年的6.35亿kg减少至1995年的3.17亿kg,7年内削减50%。分阶段的目标是1992年削减33%,1995年至少削减50%。全美排放33/50化学品的企业超过3000家,美国环保局1991年11月报道,环保局深为33/50项目的早期成果鼓舞,已有近300家企业参加这一项目,并承诺在1995年前至少削减0.98亿kg污染物。美国环保局已邀请其余的几千家企业参加33/50项目,并将每年公开报道企业参加项目的情况,重点报道源削减活动和化学品替代品方向的进展。

②绿光项目美国环保局在1991年1月宣布了其新一轮绿光项目。绿光项目是鼓励企业在有利可图,且一定会维持和改进现照明条件的前提下,安装高效节能的照明装置以减少电厂造成的污染。由于绿光活动及其合作者的高度透明性,高效节能照明装置及其改进过程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参与,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高效节能技术和设计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③联邦场地废物削减评估项目该项目是由美国环保局“削减风险工程实验室”协调,由若干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参加。其目标一是评估在联邦设施内的产污工艺中进行源削减和循环利用的机会;二是通过项目报告、项目总结、会议及研讨班的形式,向公众和私人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增强和推广污染预防与循环利用。2.④部、局与各州的清洁生产

a.国防部美国国防部分布在全世界的重大设施超过1000个,并拥500万军人和文职人员,是有毒废物的重大污染源之一。国防部积极参加污染预防活动,不仅在本身的设施进行污染预防,并且通过巨大的权威鼓励有关私人供货厂商采用污染预防措施。b.能源部美国能源部1990年发表了《废物削减政策声明》,声明强调:废物削减将为科研、工艺设计、设备更新、新设施设计、设施运行、反设施污染和停购的基本考虑因素。能源部和工业部合作,寻求和实施费用有效的废物削减机会,并开展了研究废物削减的技术项目。技术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减少工业废物,提高工业部门的用能效率和生产效率。能源部门同样向有关的单位、私人合同承包商和供货商施加强大影响,以推动他们开展废物削减活动。

c.邮电局美国邮电局的废物削减目标十分明确,1993年12月削减1992年废物产生量的25%,并于1995年12月在此基础上再削减25%,邮电局废物削减的重点是寻找机会,研制备选方案,开展削减废物和回收抛弃物质的可行性研究。d.各州美国各州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以立法为例,1985年前只有一个州有一条含有污染预防内容的法律,到6年后的1991年,含有污染预防内容的州法律差不多有50条之多,且其中一半以上是1990年制定的。到1991年4月1日,美国各州一半以上已有了州的污染预防法,有的州还不止1条。也有一些州,虽然没有对污染预防立法,但却开展了重大的污染预防项目研究。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89年推行了新的无氰、无淋洗铬酸盐喷涂表面处理工艺,使污染污泥数量减少20倍,用水量减少80%,减少了含氰废水处理设施费用,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美国干电池制造工业,1989年成功地开发了有机硅化合物添加剂,使碱性锌二氧化锰干电池中的水银用量显著降低,水银的消耗下降91%。

实践证明,“污染预防”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在美国,污染预防不断被人们认识。美国的《污染预防法》要求1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每年向环保局上报向环境排放的300种有毒物质,包括废物产生量、源削减量、循环利用量及增减率,对未来1-2年的预测拟采用的污染预防措施等内容。《污染预防法》还规定,环保局应促使企业和政府采用源削减的措施防治污染,并协调联邦机构的源削减战略。建立污染预防信息交流中心,制定衡量源削减的标准和方法,按污染预防的要求修改现有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美国在进行技术改造时,把清洁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在生产的全过程中防治了污染的产生,在一些领域和企业实践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经济激励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进行奖惩,促进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为促进工业企业使用源削减技术而向各州拨付配套资金。美国采用预防污染技术的投资回收期见表5-4所示。

表5-4美国采用预防污染技术的投资回收期

在整个美国,目前正在国家层次上开展多项努力,以重新构建美国环境立法体系;试图使之更加多介质化和以预防为基础,美国各地的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试验项目和援助计划正在增长。

2.日本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日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影响技术引进的政策制度;二是促进技术研究开发的政策制度。(1)技术引进政策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审查认可制度,设投资促进政策、补助金制度、财政投融资制度等。

(2)促进技术研究开发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其核心是创立和维护、巩固研究开发(R&D)的主体地位,现已形成富有特色的“产学官”紧密结合的技术进步机制。其中,“官”者的职责在于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企业的积极性,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并始终保持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锋型”产业结构,其措施包括:①创立产业技术中心;②实行技术开发减免税制度;③重新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④政府承担起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的中介职能,并用法律手段促进技术转让。

3.德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政府主要负责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与组织实施,辅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根据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主动地进行技术改造。

(1)德国政府的资助德国政府的资助,其资金由联邦研技部,经济部和国防部具体落实,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五方面。①资助安置和培训科技人员;②资助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③资助基础类研究项目;④资助合作性质的开发研究项目;③资助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2)投资补贴投资补贴重点放在鼓励生产力地区布局调整,新技术运用推广、环境保护与改善、节能节水等方面。

德国大力鼓励节能与环保方面的研究开发,凡为节能而进行的投资,都可以向所从属的财政部门申请补贴,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一经确认,可享受7.5%的补贴,凡用于老设备改造或更新,减少环境污染的投资,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测量,确认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可向联邦环保局提出补贴申请,补贴额可达50%。

3.(3)税收优惠联邦政府所得税法规定,凡是用于技术进步的开支,计入生产开支,列入生产成本,不列入计税基数,其中,凡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资产,或者70%以上用于环保设备的,可在5年内全部折旧。(4)金融扶持德国的官方、半官方与私人金融机构,都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优先办理用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贷款申请;凡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高科技开发应用、新产品开发等项目,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德国结算银行、重建信贷企业州建筑财政所和州建筑筹资会,对技术改造、节能、改善环境等项目予以优惠贷款,其特点是期限长,利率低。除此之外,欧共体的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也为德国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持,以市场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各类银行为支持德国企业技术进步拟列了如下几项计划或规划。

①欧洲复兴计划德国结算银行制定了庞大的欧洲复兴计划、贷款金额高达200亿马克。这项计划由区域规划贷款、污水净化规划贷款、空气净化规划贷款、清除垃圾规划贷款、补充规划贷款等组成。污水净化、空气净化、清除垃圾方面的技术革新与改造项目可以获得所需投资的半数贷款,年利率为5%。新建项目若能达到净化标准,也可以获得同样的贷款。其他有益于环境的设备与产品、工艺与技术革新都可以获得25%-50%的贷款。复兴计划特别照顾中小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技术进步。区域规划贷款对营业额在5000万马克以内,职工在200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投资予以30万马克的贷款,年利率为5.5%。空气净化规划贷款中,对中小企业投资予以50%贷款,年利率为5%。

②重建信贷企业贷款此项贷款计划旨在促进企业全面技术进步。凡属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环境保护等项目都可申请贷款,获得投资额的2/3,贷款期限较长,贷款利率较低,前10年利率为5%,10年后则以市场利率计息。

③中小企业规划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扶持企业进行风险性投资,规划予以专门贷款,最高额可达1000万马克,年限不限,年利率为5.5%。

德国由于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因此,在取代和回收有机溶剂与有害化学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对物品回收作了很严的规定,物品回收最初集中在包装品上面,现在已适应包括汽车、计算机。机床等范围极为广泛的产品。物品回收的要求,赋予德国工业界在设计容易循环使用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增设回收和再利用单元 等方面以强大的动力。4.丹麦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1)实施清洁生产的三项计划1988年,丹麦政府颁布了《丹麦环境和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通过采用清洁工艺和循环利用,应用市场经济手段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各经济领域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以预防污染解决环境问题。丹麦国家环保局为实施清洁工艺安排了三项计划。

①1987~1989年清洁工艺发展规划,总预算为9000万丹麦克朗; ②1990~1992年清洁工艺行动计划,总预算为2.3亿丹麦克朗; ③1993~1997年清洁工艺行动计划,总预算为3.8亿丹麦克朗。

(2)实施清洁生产的结果自1986年以来,丹麦已开展了250多个清洁生产项目。实施结果使人们增加了如下认识。

①在某一企业进行的示范工程,要在其他同类行业中推行,没有一定深度的交流活动是难以实现的。②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因素仅是一方面,管理和组织因素绝对不能缺少。③某些大公司需要特殊的支持,不仅是经济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投入清洁生产。④观念、态度的转变需要时间。

⑤应制定促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

丹麦政府还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凡申请且获得资金的企业没有还贷的义务,仅有的要求是必须帮助同类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即把他们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法、程序、技术和经验介绍给同类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丹麦环保局1991年颁布了《丹麦环境法》,其中指出,法案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是减少对原材料、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目标之二是主张推行清洁工艺。在减少对原材料和资源能源的消耗与浪费条款中规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环境部可以规定限制使用的产品、原材料,以及对特殊产品生产使用原材料的约束指标。在促进使用清洁生产工艺条款中规定,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而大幅度削减对环境有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对提供清洁生产工艺信息予以奖励;如企业生产的产品对环境有益,但属非盈利性产品,政府可对这类项目提供资助。

丹麦一些公司已开始把实施清洁生产以提高公司的环境形象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成为公司、企业规划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而清洁生产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5.澳大利亚王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澳大利亚通过三级政府与工业界、行业协会、社团等密切合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澳大利亚有三级政府:国家、州和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各有明确地位。澳大利亚国家政府设有环境部门,环境保护局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级政府对环境事务的领导,是通过国家纲领标准和战略等机制开发,通过提供广泛的良好环境行为信息来实现。澳大利亚有5个州和2个领域地,各自对本地区的环境事务负责。州及领域地政府主要是通过以立法为基础的条例进行管理。如:颁发废物贸易许可证,尾气监测并制定以州为基础的政策以减少污染。

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直接与社区联系开展工作。他们有责任提供环境管理服务,如土地使用规划、废物管理回收利用、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填埋场管理及其供水。为协调这些各异的环境责任,澳政府成立了国家环保委员会,旨在制定国家环保措施,并为全体澳大利亚人提供环境保护。在澳大利亚,国家政府旨在改善所有行业的环境行为,而最终采纳清洁生产的是工业界。所以,政府主要是引导这一进程,制定注重防治 污染的政策,提供相应信息,鼓励工业界启动并执行清洁生产计划。国家政府通过与各界要害部门的实际使用以引导澳大利亚的清洁生产,包括产业协会、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团。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如澳大利亚国家纺织厂于1992年引入清洁生产项目,并进行废物审计和酝酿废物贸易计划,通过环境行为方案注意减少排放,注重回收与再利用废水,在实施了50多个低成本和无成本改良方案以后,染色成品提高近60%,且减少了44%的污水排放量,获经济效益1327000澳元。澳大利亚霍尔顿发动机公司(HEC)实施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技术投资68000美元,降低了50%的化学冷却剂消耗,每年减少10000L废品;装置“金属屑干燥器”使公司当场回收金属屑300t,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500000美元。由于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公司还节约煤气成本15%,每年电费开支降低1300万澳元,减少CO2排放量达28850t。这些项目均为澳大利亚的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了综合、现实的范例。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开展,政府对参与示范项目的公司提供财政刺激(如赠款、低息贷款或免费咨询等)。许多参与公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均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澳大利亚政府还与州和地方政府协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以下几点。(1)在全澳大利亚与州和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研讨会以提高清洁生产意识;(2)为以州为基础的清洁生产项目提供资金,以在工业部门扩大示范效应;(3)召开环境部门间会议,以制定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清洁生产;(4)成立清洁生产工作组,举办研讨会,并开发清洁生产教育信息;(5)加强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的带动下,维多利亚技术大学、斯温本理工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南澳大利亚理工大学等都相继创办清洁生产本科班及清洁生产研究生班,或把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一门课增加到研究生环境管理班。澳大利亚清洁生产中心还计划把一个非常综合和详细的顺序发展计划汇总成儿童“环境理解”,把清洁生产非常深入地插到5~15岁儿童的教育课程中。

澳大利亚政府发现,鼓励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在于教育并培训所有利益相关者;澳大利亚政府为实施清洁生产计划,在向信息转让和培训计划提供材料和基础信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6.加拿大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加拿大政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以下几点。

(1)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有效调控和规范宏观经济活动,加政府通过《投资法》、《银行法》、《环保法》等一整套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2)设立专项拨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提供银行贷款或担保,帮助企业融资。(4)税收优惠。

(5)采取特殊措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加拿大政府还一直鼓励工业界发展和实施志愿非法规性举措,把传统的以排放标准。惩罚和罚款为基础的命令与控制措施,演变成一种以污染预防为重点的更精细思路,即不同革新性手段和公共私有伙伴关系的一种混合物。这种思路反映了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工商业的方式,并产生了很多效益。如减少毒物排放方面,加拿大在1994年就建立了“加速削减与消除毒物(ARET)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使30种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有毒物质(PBT)削减90%,并使87种其他有毒物质削减50%。到1998年就有152家公司实现了有毒物质削减54%,其他ARET物质削减61%。7.英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英国的产业技术政策着重培育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加强高技术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地位。②大力推动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创新。英国于1990年11月1日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用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代替过去 实行的排污量控制的许可制,作为开展清洁工艺的措施之一。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是将每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分解,井与国家的《经济可行性最佳工艺指南》进行对照,凡是有排污的工序,均须进行申报和缴纳排污费。一次性排污费为150英镑,如若此种工艺不改革而继续排污,需每年另缴100英镑维持费,作为经济措施辅助法律实施。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污染预防的财政投入也从完全依靠国家拨款发展为更多地依靠征收排污费。

英国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广泛的培训、宣传与教育,使其了解并充分认识清洁生产。尽管英国立法严格,但他们用温和的政策替代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工业部门自觉地通过技术改造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英国政府在清除大量由工艺过程产生的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危险废物的污染方面有一定成效,并按照英国和欧洲立法制定了《经济可行最佳工艺指南》,改革了严重的污染工艺。

8.法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法国产业技术政策的特色在于强调政府积极干预,并以法律形式确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科技发展的重大方针。

法国政府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从1988年起,逐步削减企业的捐税和社会分摊,规定对企业的征税不得超过其附加价值的5%。

二是建立工业现代化基金,专门为企业技术改造发放低息贷款。

三是政府大幅度增加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l.85%提高到1985年的2.5%,直至1990年的3%;设立科研和技术发展基金,为科研和革新提供资金扶持。

四是改组生产结构,将生产向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

五是政府通过实施“工业现代化计划”、“尤里卡计划”重点发展现代科技产业。

六是法国政府通过限额采购产品、财政预算拨款等手段,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此外,法国政府也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成长,重视地区产业技术进步。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为此设立无污染工厂奥斯卡奖,奖励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对100个系统的清洁生产技术经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清洁生产设施运行费低于原工业运行费的80%。

9.荷兰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荷兰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先驱国家之一,其清洁生产成效显著。1989年5月,国会通过了(《1900—2010年环境保护全面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0年将污染降低70%~90%,根据五项原则制定了分期达到的目标及政策的规划。

原则一,有约束地发展,防止与减少随发展而产生的污染严重化趋势。因为国家缺少土地,工业密集,工业部门不能只考虑经济而不考虑环境保护,必须有约束地发展。原则二,考虑长期影响,改变政策。过去,西欧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开发单项治理技术“控制环境污染”;80年代提出“控制废物流”;90年代提出控制“污染源”;到2000年,提出“控制产品的清洁工艺”,考虑“新工艺的清洁产品”,以确保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

原则三,各有关部门共同保护环境,《规划》全面规定了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贸业、科学教育、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工业部门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污的任务。

原则四,新政策的目标是物质流密闭,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改进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投入,采用清洁工艺。

原则五,政府推行清洁生产的措施有9条,包括:①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②出版成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并及时进行交流和推广;③支持建设示范工程;④进行环境保护普及教育及培训;⑤制定清洁生产指南;③强制立法和契约;①奖励对污染的举报;③加强监督,成立专职监督机构,1991年起发动警察进行环境保护培训;③资金支持,采用清洁工艺的新设备,可获得15%~40%的资助,国家为培训警察拨款约7000万荷兰盾。

荷兰在利用税法条款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比大的成功。清洁生产的概念在荷兰已普遍深入人心,目前,大中型企业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清洁生产审计,中小型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则主要以付费的方式请专业性的私人咨询公司进行。10.瑞典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瑞典的污染控制政策是“预防好于治理”,工业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行清洁生产,以解决污染问题。瑞典政府除了采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外,另一重要措施是经济手段,如加强税收,增加收费,实行资助等,限制消极处置,推行“环境审计”等重要措施。

(1)环境审计的内容瑞典结合本国国情,在清洁生产过程中应用环境审计成效显著。目前,各大公司已设立环境审计机构。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如何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量); ②如何改善质量,使之有市场竞争能力; ③如何改善工作条件; ④如何提高效率;

⑤如何降低风险的暴露程度等。

(2)企业实施“三P”规划环境审计使工厂发现采用清洁生产有更大优越性,从而制定了企业的“三P”规划——Pollution(污染)、Prevention(预防)、Planing(规划)。企业通过制定此种规划获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三P规划”中,对于工业环境保护,争取主管部门考虑以下方面。

①开发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 ②确定达到阶段目标的时间进程表; ③开发和实施减少废物的生产程序;

④确定责任期限和财政支持,确定分阶段的目标及所需费用; ⑤教育各阶层人员;

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创造性人员; ⑦获得尽量多的情报信息; ⑧进行监测和总量评价;

⑨定期向雇员通报项目进展,充分调动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⑩讲求实效。

除推行“三P”规划之外,瑞典为了促进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的发展,还确定并推行环境标志,将来,不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将影响出口。

另外,在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方面瑞典也有其特点。如瑞典隆德大学在制订环境管理理学硕土的教学计划中,强调预防性环境思路与清洁生产和废物最少化,并结合制订提供清洁生产博士生计划。

11.突尼斯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突尼斯积极促进清洁生产,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减少污染和经济节约的清洁生产实践,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采用污染预防方法和清洁生产技术。

活动一,向工业界提供技术援助,以确认并应用无成本与低成本污染预防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工业设施评价,以确认通过废物最少化、源头削减和污染预防提高生产力以及减少末端控制所需的方案。

活动二,在工业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内部提供各种各样层次的清洁生产培训,使之适合于不同培训对象,如工厂操作员、工业管理人员、财务分析人员和政府环境官员。活动三,向有关各方提供关于与工业和城市环境管理有关的一般问题和特定问题的信息,为有关污染预防的技术文献、电子数据库、环境法规及相关资料的利用提供方便。活动四,政府设计的政策和法律要有利于污染预防和促进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合作。活动五,制定并执行污染预防计划,向工业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传递污染预防信息。活动六,在汽车电池、肥皂与炼油厂和皮革娘制行业的私有企业中进行污染预防审计。这些审计,推荐了很多无成本与低成本污染预防革新,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财务表现、产品质量和形象;也显著减少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减少了雇员对风险与危险的暴露,减少了污染产生及其向自然环境的排放。突尼斯实施清洁生产部分项目效益统计见表5-5所示。

表5-5突尼斯实施清洁生产部分项目效益统计

12.埃及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埃及推行清洁生产得到国家领导的支持,埃及环境事务局制定了一项长远战略以确保工业发展的环境无害性。此项战略包括如下内容。

(1)制定总体政策,以通过实施特定的污染削减计划提高环境质量;(2)建立地区的和企业的工业污染监测系统;

(3)要求新的工业与贸易活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国际捐赠者提供财政援助,促进重大污染性工业企业转向清洁生产和改善生产投入的使用。

1994年,埃及环境事务局启动了一项全国工业污染预防计划,此项计划由一些国际捐赠者资助共5500万美元。此外,还通过国际资助机构提供约1.05亿美元,用于通过信贷和赠款资助污染预防与废物最少化项目。此外,还通过内部筹资3.5亿美元用于石油、食品、化工和金属等工业的污染预防与工艺现代化项目。另外,埃及除政府部门外,还创办了私人清洁生产咨询公司(埃及工业部长离职后创办),目前正在向工业界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帮助,而且已经建立了废物最少化地区俱乐部。13.意大利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意大利近年来已经开始重新评价本国的环境管理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国家正在讨论一项关于废物的框架法律草案,这份草案把清洁技术列为削减废物产生量的途径。其重点是中小型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方法。

罗马市已经促进非政府组织ECOMED——一个从事地中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机构,该机构的优先事项包括了促进清洁生产。14.哥伦比亚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哥伦比亚把清洁生产作为国策。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哥伦比亚通过了一项国家环境政策以及一系列计划:战略性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好的水体、清洁的海域和清洁的海岸。更多的森林、更好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人类住区政策以及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把环境尺度引进生产部门中,并引导这些部门推进清洁技术和清洁环境管理。

选择了能源、采矿、运输、工业和农业作为优先部门。实现这个目标的战略是:自愿协议进程、环境立法、经济手段的设计和实施、加强体制能力、国际合作以及充实执法体系。

另外,哥伦比亚环境部还促进经济手段和立法议案,以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改变和清洁生产战略的采用,目前该部正致力于税收及其实施方案的设计;在财务手段方面,该部已颁布了环境 投资的执照税和折扣率;在金融手段方面,已经建立了2.6亿美元的工业改造信贷基金。第五节国外实施清洁生产的经验和启示

纵观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经验

(二)把技术改造作为工业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并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向技改倾斜的工业政策,积极推动了清洁生产的开展

如美国与德国,其工业投资重点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而不是基本建设,每一次技改更新都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大好机会,以此推动企业提高技术等级与管理水平。政府为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免税办法。政府还向新产品试制者提供低息贷款,支持高级技术领域并包销一部分新产品。在新产品试制和企业试生产最初阶段,政府为减轻企业风险,除对其实行低利率贷款外,还制定了各级政府购买新产品的制度,作为优先部门,以刺激新产品的发展。如美国政府从1993年起在更新办公设备时,就一律要求采购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更新个人电脑全部都是具有“能源之星”标志的绿色产品,可回收利用,而且耗电节省20%。美国环保局为鼓励政府部门优先采购各类再生物资而公布了五个指导准则:①纸和纸产品;②润滑油;③翻新轮胎;④建筑绝缘材料;⑤含有粉煤灰的水泥和混凝土。

这些准则是利用政府部门的巨大采购能力鼓励对环境友善的生产工艺的一种典型活动。这种行政管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根本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

(二)畅通提供可供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信息 畅通提供技术信息,对于推行清洁生产和提高经济竞争力日益重要。将信息方便、快捷、多渠道地输送给公众和决策者,使他们及时掌握更多更好的信息,将是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例如:美国是首先倡导建立“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的国家,美国法律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报告其向环境释放的有毒物质数量与组成,然后把这种信息向公众公开。于是企业为了避免成为社会环境不友好成员的企业形象而不断改变工艺和使用替代原料,其结果是大量削减了有毒物质的排放量,环境质量因而优化。

英国组织制定了清洁生产的工艺规范并向企业推荐采用。英国环境保护部门出版了《经济可行最佳工艺指南》,改革污染严重的工艺,在清除大量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危险废物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三)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将清洁生产作为首选环境保护战略,将污染预防纳入环境保护的主流活动

从法律上明确清洁生产的预防性、整体性和生命周期性特征,并要求企业接受此约束,不仅把清洁生产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将清洁生产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有助于统一清洁生产规范和推广清洁生产的先进工艺。

英国政府认为,制定适当和有效的环境法规框架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先决条件,1990年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用“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代替过去实行的“排污量许可制”。瑞典与荷兰对于超标排放征收相当于两倍的达标费用,避免某些生产者宁可受罚也不采取环保措施。

美国环保局努力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将污染预防结合日常主流活动,如立法、发放许可证。监督检查和执行活动都必须以在源头削减污染为出发点,尽量减少废物在不同环境介质间的转移而产生二次污染。美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污染预防法,从法律上明确污染预防是全国的环境保护目标,污染预防法规定,治理环境污染时,首先应选择的办法是预防污染,其次是循环利用,再其次是污染处理,最后才是选择污染处置或直接排入环境;污染预防法还规定,环保局应促使企业和政府采用源削减的措施防治污染,并协调联邦机构的源削减战略。

(四)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1)排污交费,可以改变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为有偿使用,除交纳排污费外,生产用的原材料和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高也必须交费。(2)征缴与减免环境税(污染税),以激发企业的环保动机。法国于1985年开始征收大气污染防治税,并规定对企业用于控制空气和水污染的投资,可减收调节税;在特殊情况下,清洁工艺在工程完成的第一年可减税一半。芬兰从1990年开征二氧化碳税。荷兰征收水污染税,使1970~1980年间工业污染降低了2/3。污染防治税往往隐含于销售税、所得税、商品税之中,一部分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对使用再生材料的生产者和销售商减少了纳税;另一些国家对不产生污染的工业装置采取了优惠政策,在安装设备的前三年免收50%固定资产投资税。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危险物质的名录,凡以此类材料为原料者需要缴费。产品污染高者应当加税,例如油的含硫量高,所加的税值等于所需脱硫的费用,每公斤油的硫含量0.05%时,价格比不含硫的高32克朗。

(3)提供补贴、信贷等优惠,鼓励企业开发污染技术,预防污染。

荷兰对6类工业部门进行改造或替换,对实施清洁生产的冶金企业实行补贴;荷兰生产清洁汽车的税要比普通汽车低,而且保证广泛供给无铅汽油。无铅汽油的价格比含铅汽油低,在推行的头两个月,无铅汽油便完全替代了含铅汽油。

欧共体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生产清洁汽车,满足未来欧洲汽车的需求。法国对开发新工艺与新技术者,给予相当于投资额6%的补贴费用。

日本对那些为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奖金奖励,公诸于社会,示范效果良好。为鼓励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控制设备,日本采用对在生产工艺中安装污染控制工业装置的企业可扣除50%的设备折旧费;对不产生污染的工业装置,在安装的第一年的折旧费可扣除33.3%,中小型团体可以扣除50%的折旧费,或在头三年中每年得到30%的设备折旧费。各国对能减轻环境污染的环保设施给予贷款,贷款利率低于资金市场利率,偿还条件也优于市场条件,贷款周期长,开始的几年不需偿还,必要时还给予补贴。

(五)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条件

国外各工业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经验证明:成功实施清洁生产要求许多不同级别的部门参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产业部门的作用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与协作。中央政府必须制定实施清洁生产总体计划框架,包括法律和制度措施以及一系列相互协调的经济刺激和处罚手段。另外,中央政府对确保研究和开发、教育及培训系统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并提供清洁生产所必要的知识和专门技术。产业部门的积极参与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更加了解生产和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从而能够提出最适宜的清洁生产方式选择方案。

清洁生产伙伴关系还必须包括银行和金融机构,首先要让金融部门了解清洁生产及其经济回报,以及其较低的债务和信贷风险,以增进他们认识对促进清洁生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清洁生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是先导和基础

宣传、教育和培训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亦可认为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先导和基础,其中教育又是基础的基础。

随着全球范围内清洁生产的不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已从概念培训阶段逐步进入学校课堂的正规教育。例如,澳大利亚的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将清洁生产概念引进大学课程,在工程学、应用科学的有关专业增设清洁生产课程。皇家墨尔本技术学院(RMIT)还开展了清洁生产的硕士生培养教育,可授予清洁生产方面的工程硕士学位;从1997年开始推行通过海外远距离教育或压缩教育形式学习清洁生产的知识;其研究生院的焦点是扩大和提高清洁生产法的应用,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进修清洁生产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做贡献。

清洁生产课程进入高等教育,使得清洁生产贯穿于整个工程教育之中,以培养一代新型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清洁生产的概念、方法和思维也深深扎根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之中,他们选择技术时必然不会忘记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这对深入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将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二、启示

研究分析国外清洁生产的情况,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保障

推行清洁生产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开展清洁生产的宏观经济政策。(1)对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推行清洁生产,财政必须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

(2)对于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较多的企业,仍然要在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3)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调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4)制定以加速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推进技术进步为目标的新的折旧制度,刺激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

(5)在人才方面鼓励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流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

(二)转变观念与机制

使企业真正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重视企业研究开发的经济功能,把研究开发、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为此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在生产方式上变过去的“要素投入粗放型”为“技术进步主导效益型”。(2)积极促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明确产权关系,通过企业交叉持股等形式促使各企业及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推行清洁生产,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上一篇:日语拟声词下一篇:降本增效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