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

2024-09-14

数学文化(通用8篇)

1.数学文化 篇一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并对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 数学娱乐 数学教学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是精神生活的产物,因此数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征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方面。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它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数学是人类文化有机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一词在1980年由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数学教育专家、学者开始对数学文化开展了大量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的观点得到认可,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教育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四个地方用大段文字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阐述观点,并且在标题中使用了“数学文化”一词。

20世纪初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中国。在中国数学教育界,曾有“数学=逻辑”的观念,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种符号的游戏”。过去由于强调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只是单调死板的对知识进行讲授和大量练习,使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数学难、恐惧、厌烦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的意识里深深烙下了“数学没意思的烙印”。如今把数学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加以教学,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二、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的工具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数学不仅仅是工具,它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文学、艺术等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数学是人类思维训练的体操,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养成缜密严格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另一方面,数学对人的观念、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培养人坚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偏听偏信,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并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走出校园许多年后,将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但还能够干出事业来,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曾有学生提出过“人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个问题。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一辈子都是用不上,但为什么数学还会成为全世界中小学的主要科目?并且是所花费的时间最多的科目?最重要的是数学体现的是人类的思维精华,能熏陶人的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质。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让学生获得极为重要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体会如下:

1.注重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的内容从形式上是抽象和严密的,各章节的内容之间除了定义、定理的推导及证明,就是例题和练习,学生并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在讲授极限概念时,可以先介绍战国时期公孙龙的一个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及刘徽的割圆术。刘徽的“割圆术”不仅计算出π的近似值,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极限的思想,也反映出我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在讲微积分之前,先介绍微积分的创立,同时配合图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在讲积分时,介绍积分号“∫”是莱布尼兹发明的,是英文字母sum的开头字母的缩写,数学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发明的,并介绍在数学史上是先有定积分,然后才有不定积分的,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数学史上无数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品格。

2.让学数学成为娱乐。数学娱乐的理论是王青建教授提出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陶哲轩等也分别提出“数学好玩”和“去与数学玩”的观点,这些都反映出数学家享受数学乐趣的心情,反映了他们对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娱乐的态度、愉快的心情引入数学概念:张奠宙先生曾谈到一个老师,引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引入无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讲解极限的意境;通过思考阿基里斯悖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无限趋近……”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借用图形来说明时,可以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可以用文学形式来描述,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数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3.注意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难懂、脱离实际的。为了改变这种印象,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就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例如,讲数列时,从“兔子问题”和“斐波那契数列”引课,同时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列还出现在很多自然现象中,“例如:植物叶子在茎上的排列,菠萝的鳞片,树枝的生长分叉,蜜蜂进蜂房的路线等”,会使学生感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例如,在讲“函数极值和最值”问题时,可以介绍我们常喝的可口可乐瓶的设计;讲概率问题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试验抛硬币、掷筛子等,得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计算等;在讲单利和复利计算时,让学生亲自到银行体验存款;通过这些简单可行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动中学,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实地反映出了趣味和乐学的重要意义。

4.提高教师素质和修养

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理解和数学教育价值认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保证。因此,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多读数学名著,多了解数学史、科学史、文化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研读数学名著会增强教师从事数学教科研活动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有足够深、广的知识,还要对数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借鉴、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将其精华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形成最能发挥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绍君.数学文化及其数学文化观照之数学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127-131.

[2]吴强,李建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3):61-64.[3]陈浩.数学娱乐与数学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王青建.数学娱乐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0,(8).[5]杨艳萍.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J].课堂教学.[6]国秀香,刘秀云.论数学文化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0.基金项目:2009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后续专业课相衔接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立项号4-2)。

2.数学文化 篇二

关键词:数学文化,班级数学文化墙,数学学习,函数

数学不仅是关于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或更广阔世界的科学, 数学还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1]。数学作为一种开放的文化, 它的科学地位随着各门科学日益数学化而更显重要。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确定性、简单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使人类的思想不断解放、思维不断创新, 所以, 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 学校的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熏陶, 提高思维能力, 锻炼意志品质, 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墙, 就是通过班级墙的内容展现班级的文化。其目的就是展现出一个班级的朝气蓬勃和同学们在这个班级影响下的所知所悟。班级文化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 促进学生参与活动, 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班级文化墙也可以借助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文化墙交给学生管理,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动手协作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借助班级数学文化墙展示数学文化, 可以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一、班级数学文化墙的布置与设计

班级文化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2], 具有强大的班级文化生成功能, 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手段。但传统的班级文化墙主要是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布置设计的, 其形式不外乎书写班风口号、名言警句和黑板报, 内容比较空泛抽象。因此, 很难以形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墙的布置也就变成了花瓶, 成了摆设。而优秀班级文化墙的布置与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大胆参与班级的文化建设, 更有利于班级文化的不断生成、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合理布置、设计班级文化墙的意识, 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 让“每一面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给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要树立数学的文化教育观, 所以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更要做数学文化的引路人。大多数初中生对历史上的一些数学典故、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技巧, 以及数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较感兴趣。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文化”有关内容渗透到初中数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更可以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让“数学文化”点亮数学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味到数学文化的深邃, 感受到“数学的美”, 增强学生学好和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数学老师可以将数学文化墙分为四部分, 结合课堂所学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轮番查找相关主题的发展史, 相关内容的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然后将查找到的知识整合并展示到数学文化墙的各部分, 供学生互相学习探讨, 进而积淀深厚班级的文化底蕴, 呈现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探索求知的数学课外学习氛围。

第一部分为“数学之源”, 以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史料为主, 包括相关主题的起源、发展史及中国在这一方面获得的历史成绩,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源与流, 使学生对数学有个横向和纵向的穿透, 从而理解数学的本质[3],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部分为“数学之美”, 以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图像、儿歌、歌曲名和视频名为主, 深刻体会数学的美,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同时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三部分为“数学小故事”, 以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家的历史故事为主, 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神秘,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新知, 投入更多的激情于数学学习中。

第四部分为“数学排行榜”, 将每次负责布置数学文化墙的学生组以其所布置的文化墙的优秀程度进行排名, 并对居于榜首的小组成员给予奖励,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班级数学文化墙的布置中。

可见, 数学教师要有设计和组织数学学习活动的能力, 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比如班级数学文化墙)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体会到在数学活动中可以收获受益终生的思想及能力。同时, 数学教育需要数学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 特别是数学文化方面的素养, 所以, 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 加强自身的学习。

二、利用班级数学文化墙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脊梁”, 学好函数意味着中学数学良好的开端。但函数形式抽象、性质较多、纷繁复杂, 往往让很多学生对其既爱又恨。函数的学习, 对函数图像的分析、掌握才是关键。如果能够将函数图像的教学与数学文化联系起来, 则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下面就以学习初中函数为例, 分析如何利用班级数学文化墙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

(一)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 在上函数课前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其中三个小组。第一组同学负责查找函数的起源、发展史及中国在函数发展上的成绩, 第二组同学负责查找历史上著名的优美函数图像 (比如花函数图像、洛伦兹吸引子方程的函数图像) , 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有关函数图像的历史故事 (比如笛卡尔的故事) 。

(二) 让第一小组将他们收集的资料汇总, 呈现到班级数学文化墙的“数学之源”, 供全班同学学习探讨, 从函数的史料中体会函数的概念一次又一次地被扩展和严格化, 有益于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都是在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 科学上的每一步都是科学家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 这对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好处的。

(三) 同样, 第二小组同学也可以将本小组收集打印出来的历史史料中优美的函数图像展示到班级数学文化墙的“数学之美”, 让学生真正深刻体会到数学的美。数学这种高雅的美, 既是数学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充满挖掘数学美的热情,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进而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

(四) 笛卡尔与瑞典公主克里斯汀浪漫的爱情故事可以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 激发学生的爱数学“情”。所以在函数课程学习前, 第三组的同学可以将查找到的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数学小故事”中展示出来,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 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五) “数学排行榜”的榜首奖励制度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数学文化墙的布置与设计,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责任分工、互助学习的团结精神。

总之, 将班级数学文化墙与数学文化相结合, 除了把数学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利用班级数学文化墙扩展到相关数学史料的学习, 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将中外一些数学家的名言警句展现到数学文化墙, 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要学习数学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不懈努力的精神, 让学生对这些数学家充满敬佩。并且可以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解答历史中一些有实际应用的数学题目, 让学生体会历史上数学家的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 只要自己肯努力, 也会有属于自己数学学习上的成功, 进而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其实际的应用, 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之上。

当然, 数学文化不仅能通过班级数学文化墙渗透到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中, 而且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例如:利用情境创设渗透数学文化, 利用数学概念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拓展学习渗透数学文化, 利用课本例题和作业题渗透数学文化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数学文化将会渗透到教材中, 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师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 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 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文化的素材,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4]

数学的教育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而班级数学文化墙是学生数学文化追求的交流阵地, 它集观赏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作用无形地渗入班级数学文化墙的布置设计过程中。为此, 数学教师要重视班级数学文化墙的布置设计, 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 与他人分工合作的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质疑创新的精神,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以及审美能力, 使学生的人格品性得到教育,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渭清.论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9 (4) .

[2]班级文化墙:创新班级文化的载体[N].无锡日报, 2009-10-12.

[3]李接江.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J].科学讲坛, 2011.

3.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篇三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思想;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积累和综合,是涉及艺术、哲学、社会学甚至宗教等人类文化的精髓。

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数学文化也不例外,其精髓就是数学思维[2],即是应用数学的思想看待现实,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渗透数学文化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数学思维的第一要务

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都要从其思想方法入手。那么什么是数学思想呢?它像人类所有的思想一样都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理性理解,同时又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例如:函数的思想、极限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生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观念。而数学方法是人们应用数学思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体采有的方法和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指导,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实现途径。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是教材上所能直观表述的,而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接受,吸收的。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

当代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一直以来,数学教学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讲授,将学生对数学题目的掌握,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当然,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教学观念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以试卷为主、以分数为最终标准的升学模式,这一点本文不加论述。然而,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首先应当更新数学教育观念,特别是高校数学教师。高校教育不是升学教育,而是培养高素质、高品位的综合型人才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将数学教学从讲授知识本身转移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上来。

2.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然而,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形成过程中人们所采用的认知方式。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讲授知识本身更重要。而且学生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会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授函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对应关系是如何一步一步丰富成函数概念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的内涵和外延。

3.在思维活动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是手段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处理不当,学生就会陷入机械记忆、单纯模仿、重复操练,毫无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窘境。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反感,导致厌学、弃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人的思维活动添加到数学知识当中,要赋予知识以生命力。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归纳、应用等思维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

二、总结

从伽利略实验数学方法的出现,到笛卡儿《方法论》的发表,再到微积分学的建立,无数先驱用人类的智慧缔造了21世纪数学的文明。作为当代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一套概念体系,也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术和手段,而要传播的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一种表达独特的人类文明。将数学素养与人的素质统一起来,使得数学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最终,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使数学思维成为人内心稳定的、有效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的数学才能真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才能在历史的变迁中永保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0.

[2]陈建强.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57-58.

[3]胡典顺.论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教学中的渗透[A].硕士论文,2001,6-26.

4.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四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牛顿曾经说过:“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数学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精确性,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人类为实现“飞天”梦想的过程中,就因为“粗心”而上演了十分悲壮的史剧。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二小时后,在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一声爆炸,飞船坠毁,民族英雄殉难。造成联盟一号坠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这则与数学有关的真实故事,既说明了数学活动是何等需要严密谨慎,踏实细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又生动的说明了自然规律如何,客观公正而又铁一般地起着作用。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及时的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将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踏实细微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而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需的。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大学数学的文科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能力教强,形象思维丰富多彩。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力量。比如,描述极限的ε,δ语言的出现,就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美的体现,这套语言克服了以往对极限直观描述的随意性、抽象性。数学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严谨的理性。通过结合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有助于养成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数学史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科学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需要对前人的许多知识批判性的继承,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自大和落后。在牛顿开创微积分以后,英国大陆数学发展的滞后就是典型的自我封闭的恶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该有开阔的视野,敢于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科学知识为我所用。

5.数学文化 篇五

文中指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是反映数学文化研究的成果,它从可操作的实践层面为数学文化教育价值奠定基础;它从哲学的层次,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数学思想观念系统,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验到数学文化的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怎样挖掘数学文化素材,融入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数学家与数学发明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一些数学家相关的故事进行收集并作熟悉的了解,这样当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与学生交流、数学课外活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随时插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如,在解决“如果每对兔子每月可生一对小兔,每对小兔在第二月也可以生产一对小兔,如此继续下去,且不发生死亡,问一年中共可生兔多少对”这一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知识;在进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可以先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的小故事等等。总之,以数学家为线索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美学与数学文化

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的唯一的幸运儿.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符号是数学的一大特征。有些人见到一个个符号就犹如听到一个个美丽动听的音符;有些人见到了符号就眼花,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这与他们对符号本身的认识程度有关,所以在课堂教学,适当介绍一些数学符号的来龙去脉,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符号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得到乐趣。比如,在立体几何课应该适当提及到学生感兴趣的美术绘画,传授学生如何把立体的图形画在平面上。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要有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赏心悦目的,使追求和探索数学中的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的美陶冶性情,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

三、文学与数学文化

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举例来说,数学课程里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了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数学中的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那么文学中的对仗是什么?以王维所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例来说,这里,上联对下联,其中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如“明月”对“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看其余各词均如此。不难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文化中、文学中、数学中,都广泛存在着。数学中的“对偶理论”,拓扑学的变与不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文学意境也有和数学观念相通的地方。徐利治先生早就指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正是极限概念的意境。

四、诗歌与数学文化

尽管诗歌与数学在我们今天看来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从历史上看,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问题和解答、运算法则常常以诗歌形式来表达。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将这些数学诗歌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中的数学美,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著名的“李白打酒诗”: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遇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干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该诗的大意是:李白在大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遇到酒店将酒壶中的酒加倍,见到花就喝一斗酒,三次遇到酒店,三次见到花,最后喝光了壶中的酒,原来壶中有多少酒?用逆向思维知,最后遇见的一定是花。因此依次遇到的是酒店、花、酒店、花、酒店、花。设原来壶中有酒x斗,由题意可知:2【2(2x-1)】-1=0.解方程,得x=7/8

6.数学文化欣赏论文 篇六

数字的神奇

姓名:杨晨 学院:经管-土管院 班级:土规1102 学号:2011306200619

摘要:在现实世界中,大到宇宙星系,小至生物微粒及人类所处事宜都散发着数学的气息。而数字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着人类的发展直至今日。经过无数学者对数字的研究与探索,发现了数字独有的魅力。

关键字:数学 数字 走马灯数 黄金分割率 神奇

正文:

数字,美妙且神奇,不仅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让他们大为感叹,投身其中,还有众多对数字有着独特感觉的普通人,他们认为“8”代表着“发”,意味着发财致富,“6”则代表六六大顺。或许,仅是这样并不足以看出它对人们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但是,以下的例子却足以调足你的胃口,引发你的好奇,让你赞叹它的美妙,惊叹它的神奇。

神奇的数----142857 142857,又名走马灯数。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142857×1=142857(原数字)142857×2=285714(轮值)142857×3=428571(轮值)142857×4=571428(轮值)142857×5=714285(轮值)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142857×9=1285713(4分身)142857×10=1428570(1分身)142857×11=1571427(8分身)142857×12=1714284(5分身)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而且,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的出现。如果把它乘与7,我们会惊人的发现是 999999,然后,142 + 857 = 999 14 + 28 + 57 = 99,挑三段 1+8 4+5 2+7 都等于9 若我们把142857再乘于142857,结果是142857x142857=20408122449 再把20408122449分解两组数字,20408和122449,而他们的和正是142857。

黄金分割率

15世纪末期,法兰图教会的传教士路卡·巴乔里(LUCAPACIOLI)发现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数千年不倒,且形状优美,原因在于其高度与基座每边的结构比例为“5:8”。因为有感于这个神秘比值的奥妙与价值,而使用了黄金一词,将描述此比例法的书籍命名为“黄金分割”。

数百年来,一些学者专家陆续发现,包括建筑结构、力学工程、音乐艺术,甚至于很多大自然的事物,都与“5:8”比例近似的0.382和0.618这两个神秘数字有关:

5/(5+8)=0.3846 8/(5+8)=0.6154 而由于0.382与0.618这两个神秘数字相加正好等于1,所以,将“0.382”及“0.618”的比率称之为“黄金分割率”或“黄金切割率”。

其实,黄金分割比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世界中就存在的,只是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有了明确的认识。当人们根据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就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的关系。当人们认识了这一自然法则之后,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此后,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就随处可见了,如建处门窗、橱柜、书桌;我们常接触的书本、报纸、杂志;现代的电影银幕。电视屏幕,以及许多家用器物都是近似这个数比关系构成的。它特别表现艺术中,在美术史上曾经把它作为经典法则来应用。有许多美术家运用它创造了不少不朽的名著。

你从电视中见过碧水轻流的安大略湖畔的加拿大名城多伦多吗?这个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现 代化城市中,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高耸的多伦多电视塔,它器宇轩昂,直冲云霄。有趣的是嵌 在塔中上部的扁圆的空中楼阁,恰好位于塔身全长的0.618倍处,即在塔高的黄金分割点上。它使瘦削的电视塔显得和谐、典雅、别具一格。多伦多电视塔被称为“高塔之王”,这个 奇妙的“0.618”起了决定性作用。与此类似,举世闻名的法兰西国土上的“高塔之祖”——埃菲尔铁塔,它的第二层平台正好坐落在塔高的黄金分割点上,给铁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气势雄伟的建筑物少不了“0.618”,艺术上更是如此。舞台上,演员既不是站在正中间,也 不会站在台边上,而是站在舞台全长的0.618倍处,站在这一点上,观众看上去才惬意。我们所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雅典娜”女神像及“海姑娘”阿曼达等一些名垂千古的 雕像中,都可以找到“黄金比值”——0.618,因而作品达到了美的奇境。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笔下温和俊秀的圣母像,都有意无意地用上了这个比值。因为人体的很多部位,都遵循着黄金分割比例。人们公认的最完美的脸型——“鹅蛋”形,脸宽与脸长的比值约为0.618,如果计算一下翩翩欲仙的芭蕾演员的优美身段,可以得知,他们的腿长与身 长的比值也大约是0.618,组成了人体的美。

总而言之,黄金律历来被染上瑰丽诡秘的色彩,也被人们称为“天然合理”的最美妙的形式比例。

两个简单的例子、几页纸的文字是无法言说数字的奥妙,数学的神奇的。这些并不是巧合,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不仅是对表象的美的追求,更是对学术中美的热爱。数学很美,数字很神奇,是不可置否的。然而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那样密切,难道这些还不足以成为我们热爱它的理由吗?

参考书目及网站:

《数学文化欣赏》邹庭荣编著 《数学中的美》吴振奎 《数学发展史》普罗克鲁斯

7.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篇七

“文化”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 它应该是精神生活的产物, 因此数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征外, 还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方面。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它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等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 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因此数学是人类文化有机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一词在1980年由美国学者怀尔德 (R·Wilder) 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数学教育专家、学者开始对数学文化开展了大量研究, 进入21世纪之后, 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的观点得到认可,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渗入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教育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 有四个地方用大段文字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并且在标题中使用了“数学文化”一词。

20世纪初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 并影响着中国。在中国数学教育界, 曾有“数学=逻辑”的观念, 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种符号的游戏”。过去由于强调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 只是单调死板的对知识进行讲授和大量练习, 使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数学难、恐惧、厌烦的种子, 久而久之, 学生的意识里深深烙下了“数学没意思的烙印”。如今把数学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加以教学,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 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 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 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二、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的工具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但数学不仅仅是工具, 它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表现形式, 与文学、艺术等一样,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 数学是人类思维训练的体操, 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 能让学生养成缜密严格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另一方面, 数学对人的观念、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培养人坚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 遇到问题不偏听偏信, 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 并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走出校园许多年后, 将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 但还能够干出事业来, 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曾有学生提出过“人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个问题。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 也许一辈子都是用不上, 但为什么数学还会成为全世界中小学的主要科目?并且是所花费的时间最多的科目?最重要的是数学体现的是人类的思维精华, 能熏陶人的思维品质, 培养人的情感态度, 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质。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也要让学生获得极为重要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 体会如下:

1.注重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 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的内容从形式上是抽象和严密的, 各章节的内容之间除了定义、定理的推导及证明, 就是例题和练习, 学生并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 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知识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 在讲授极限概念时, 可以先介绍战国时期公孙龙的一个命题:“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及刘徽的割圆术。刘徽的“割圆术”不仅计算出π的近似值,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极限的思想, 也反映出我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在讲微积分之前, 先介绍微积分的创立, 同时配合图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 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在讲积分时, 介绍积分号“∫”是莱布尼兹发明的, 是英文字母sum的开头字母的缩写, 数学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发明的, 并介绍在数学史上是先有定积分, 然后才有不定积分的, 等等, 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数学史上无数数学家的奋斗历程, 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品格。

2.让学数学成为娱乐。数学娱乐的理论是王青建教授提出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陶哲轩等也分别提出“数学好玩”和“去与数学玩”的观点, 这些都反映出数学家享受数学乐趣的心情, 反映了他们对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用娱乐的态度、愉快的心情引入数学概念:张奠宙先生曾谈到一个老师, 引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 引入无界变量的概念, 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讲解极限的意境;通过思考阿基里斯悖论的故事, 让学生理解“无限趋近……”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 借用图形来说明时, 可以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数缺形时少直觉, 形少数时难入微, 形数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可以用文学形式来描述, 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 把数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3.注意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难懂、脱离实际的。为了改变这种印象, 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就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例如, 讲数列时, 从“兔子问题”和“斐波那契数列”引课, 同时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列还出现在很多自然现象中, “例如:植物叶子在茎上的排列, 菠萝的鳞片, 树枝的生长分叉, 蜜蜂进蜂房的路线等”, 会使学生感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例如, 在讲“函数极值和最值”问题时, 可以介绍我们常喝的可口可乐瓶的设计;讲概率问题时, 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试验抛硬币、掷筛子等, 得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 还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彩票中奖的可能性, 掌握概率的计算等;在讲单利和复利计算时, 让学生亲自到银行体验存款;通过这些简单可行的活动, 都可以让学生在动中学, 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真实地反映出了趣味和乐学的重要意义。

4.提高教师素质和修养

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理解和数学教育价值认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保证。因此, 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要多读数学名著, 多了解数学史、科学史、文化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研读数学名著会增强教师从事数学教科研活动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有足够深、广的知识, 还要对数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 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 借鉴、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 将其精华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 形成最能发挥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教学。

摘要: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 分析了数学文化的价值, 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数学文化, 提高数学素, 并对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数学娱乐,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绍君.数学文化及其数学文化观照之数学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127-131.

[2]吴强, 李建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0 (3) :61-64.

[3]陈浩.数学娱乐与数学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4]王青建.数学娱乐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8) .

[5]杨艳萍.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J].课堂教学.

8.论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篇八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思维;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88-01

一、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数学,很多人的印象是严格、单调或者是枯燥、死板的,数学家曾担忧“数学在各门课程中是最不地人心的一门功课,其名声不佳……”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数学是一种文化”已经毋庸置疑,而作为文化是可以被继承和发展的。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宗教、党派都有地域之分,但世上只有一种数学,数学定理又能万世流传,数学确实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了。王梓坤先生在《今日数学与应用》一文中总结了数学就是“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他进一步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我们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能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思维品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依然存在着某些误区: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它的“逻辑性”、“演绎性”、“封闭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题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当今我国数学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大量模仿性练习,这对提高学生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推演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确有效,但培养这样的学生除了暂时能解几道题,还能干什么呢?部分学生及家长觉得数学学科的最终目标就是做题,考高分,他们无法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更缺乏创新精神,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的缺陷。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教材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选拔人才机制的变革,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1、通过学生了解数学史,身边的数学美的事物,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欣赏数学文明成果 学习数学不仅是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获得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欣赏和理解人类创造的这一文化成果,激起对数学这门科学的热爱。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这就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圆周率的始祖--祖冲之、《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作者刘徽等伟人的介绍。

2、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渗透,让其切实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和力量,从而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营造探索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营造探索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都呈现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是现代数学的教育观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体验,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例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到超市进行实地调查活动,了解商品价格方面的知识,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样开放了教材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真切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小数的读法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则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辩论、探索,使学生充分体验再创造过程,真正理解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了“数学文化”的熏陶。

4、致力打造“生命数学课堂”。课堂的根本点是基于生命,课堂应该是促进生命持续发展繁荣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与学生平等的首席,是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课堂,老师必须带着情感、带着思想、贴近生活的去教、去感化、打动学生,这种贴近生活的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课堂,让学生不断感悟、体验生命的发展,丰富、完善、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世界,生成高智慧思维和创意。这样的数学课堂更是鼓舞人心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素养,是情理交融、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

上一篇:中小测试研究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下一篇: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