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中的异读

2024-10-09

高二语文文言文中的异读(通用6篇)

1.高二语文文言文中的异读 篇一

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异读

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如:“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 hán。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就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下面列出课本中文言文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论语(lún) 默而识之(zhì)

贫者语于富者曰(yù) 曳屋许许声(hú hú)

荷担者三夫(h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ēng)

始龀(chèn) 诲(huì)人不倦

戍(shù)轮台 何恃(shì)而往

蔽林间窥之(kuī) 赴戎(róng)机

朔气传金柝(tuò) 燕山胡骑(yān)

濯(zhuó)清涟 亵(xiè)玩焉

期年出之(jī) 如闻泣幽咽(yè)

更相庆(gēng) (yǐ)然不动

阡陌(mò) 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八分有奇(jī) 以头抢地耳(qiāng)

三年羁旅客(jī) 低绮户(qǐ)

皆次当行(háng) 为坛而盟(wéi)

慕义强仁者(qiǎng) 水皆缥碧(piǎo)

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 施施而行(yì)

射者中(zhòng) 颓然乎其间(tuí)

廿二日(niàn) 汗出浃背(jiā)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风怒号(háo) 大庇天下寒士(bì)

斜晖脉脉(mò) 以其语语之(yǔ)(yù)

宠辱偕忘(xié) 谪(zhé)守巴陵郡

岸芷汀兰(tīng) 乞人不屑(xiè)

中道崩殂(cǘ) 长(zhǎng)史

咨诹(zōu)善道 夙(sù)夜忧叹

猥(wěi)自枉屈 陟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

望其旗靡(mǐ)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qiǎng)

千骑卷平冈(jì)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

又何间焉(jiàn) 夫战,勇气也(fú)

才略冠天下(guàn) 左备容臭(xiù)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 宁可共载不(fǒu)

窈窕淑女(yǎo tiǎo)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也(wū)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jiàng jiàng)

2.高二语文诗句文言文默写练习 篇二

2.千里之行, ________________。(《老子》六十四章)

3.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4.________________ ,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5.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愚人千虑,________________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

9.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 。(孟郊《游子吟》)

3.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 篇三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

1. 以

(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 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4.高二语文文言文中的异读 篇四

一、(一)1.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

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选自韩愈《答刘正夫书》)

2.①也(语气助词)②是(代词,这样)③为(撰写)④独(副词,只有)

3.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即使不会被当时的人们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于后世。译文: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看议论。文章不也是这样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做得最好,因此,下的功夫深,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特色,即使不会被当时的人们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于后世。

(二)1.孟子曰:养生送死,王道之本。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

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

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选自欧阳修《原弊》)

2.①然(代词,这样)②薄(靠近,可引申为处理)③鄙(低贱)④原(推究)

3.故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所以,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译文:孟子说:养生者送死者,这是实行王道的根本。管子说:“如果仓库里有充足的钱粮,那么(民众)就知道去讲究礼节。”所以,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推究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三)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

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

2.①特(只是)②雄(为首者,头目)③擅(凭借)④宜(应该)

3.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得到人才,人才因此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像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译文: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得到人才,人才因此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像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咳!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要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应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二、《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戏剧《人间喜

5.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篇五

文言文复习

第二、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以为轮。 (?:通“?”,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威振四海。 (振:通“震”,震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赢粮而景从。 (景:古“影”,像影子一样。)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1、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徒,空。 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树叶。 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这样,却。 今义:转折连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 今义:没有罪过。)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足,脚。 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以为桂林、象郡。 高中英语 (古:把……作为。 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背负,担负。 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义:没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 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6.高二语文文言文中的异读 篇六

【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6、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7、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0、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5)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6)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动词使动用法,使堕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以状语武名词作动词,告诉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6)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武能网纺繳,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8)及卫律所将降者名词作动词,带领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皆为陛下所成就

上一篇:起航高三作文800字下一篇:哲理故事:让对手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