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2024-06-25

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共9篇)

1.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篇一

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周东青1/文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被地方政府视为新的发展潜力。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将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不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样,没有旅游产业的支撑,因而没有经济上的支撑,地方文化可能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噩运。为此,文化和旅游必须走向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如何融合,则是不小的挑战。不妨看看一些地方的探索。

第一,推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比如,福建省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加快文化资源的旅游开放开发,促进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品位的提升。方案从不同侧面、不同创新点,针对不同问题确定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工程、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演艺工程、文化旅游资源影视开发工程、文化旅游资源跨地区整合开发工程、历史文化古镇(村)文化旅游融合开发工程等八大示范工程加以推进。八大工程共有二十个重点项目,如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有武夷山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厦门鼓浪屿名胜风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永定客家文化博览园等三个项目为重点项目。

第二,从当地特色文化中挖掘资源,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壮大的互促共进。比如,江西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千年瓷都,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的柴窑逐渐退出舞台,依靠高科技手段控制的气窑、电窑成为主角,现代窑炉操作简便,节省了人力,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古法制瓷工艺的衰落。很多做了一辈子“瓷器活”的老手艺人下岗,传统制瓷工艺面临即将消亡的命运。最近几年,景德镇开始对散落民间的老艺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后来又发展成为生产性保护,将优秀的老艺人重新组织起来,给他们待遇和荣誉,让他们重新组成传统的制瓷生产线,建设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景区景点。古代制瓷作坊已是最具活力的景点之一,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古法制瓷的工序,每道工序上都由优秀的老艺人亲自完成。景区内,古代制瓷作坊 1 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咨询师

经过了改造,北侧是生产线,南侧是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区。如此一来,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带来旅游经济的繁荣。景德镇提出将继续深挖陶瓷文化,以发展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以运营景区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城市旅游融入到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之中。

第三,将文化融合进城市营销中,以独特的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便是让城市鲜活起来,形成独特的城市个性,成为外界认识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比如大连“浪漫之都”、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等等。以成都为例,熊猫、美食、宽窄巷子甚至茶馆、麻将都体现出它“休闲之都”的风格。而这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无形招牌。贵州省各市州也通过“多彩贵州”这一品牌,诠释和宣传当地的文化,进而成为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敲门砖”。

第四,引入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地标及旅游胜地。比如各地涌现的文化创意园区,以及画家村、作家村。当地本来没有这些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艺术家,带来了某种文化的聚集,进而成为文化地标,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中西部有些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偏远乡镇,也出现了类似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比如某县梯田吸引了周边城市摄影爱好者的到来,出现了梯田摄影家协会这样的机构,梯田摄影作品通过媒体传播则获得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总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实现两大产业的互促发展,各地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的新模式。

2.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篇二

一、海安河豚饮食旅游资源概况

(一) 悠久的河豚饮食文化

河豚肉质鲜嫩, 味美绝伦, 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 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为之舍命一搏, 素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宋代大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在品尝之后, 留下了“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千古名句。据史料记载, 海安地区食用河豚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豚饮食文化。

(二) 丰富的河豚鱼资源

江苏海安如今被称为河豚之乡, 河豚资源丰富, 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河豚鱼生态养殖基地和众多的河豚养殖户, 在位于老坝港的中洋河豚养殖基地, 是全国唯一的河豚鱼良种场基地。目前养殖着数以百万计的中洋河豚, 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和老饕们的品尝。据有关部门统计, 全国各地市场销售的河豚, 80%来自海安。每年一度的“河豚节”不仅是一个美食主题旅游项目, 也已经成为海安的城市品牌。

(三) 独一无二的“无毒”技术

河豚是天下闻名的美味, 可它的毒性自古以来也是让人望而却步。作为“河豚之乡”的海安,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已经成功攻克了养殖河豚控制毒素这一世界性难题, 率先养殖出了“无毒级”河豚。同时, 海安当地的中洋集团还牵头制定了国家人工养殖河豚的标准, 这就为海安发展河豚饮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 初步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2007年3月12日, “南通长江河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 成为南通历史上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 这也是继阳澄湖大闸蟹之后的中国鲜活水产品的第二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安的“中洋牌南通长江河豚”还连续三次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在全国各地有50多家连锁加盟店, 市场占有率很高, 可见海安河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海安河豚饮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 产品开发比较单一, 缺少亮点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海安的河豚类产品开发还比较单一, 以单纯的品尝美味和观鱼赏鱼为主, 缺少延伸性, 没有能够构建出完整的产品体系, 这不利于树立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的整体形象, 也不利于进一步开发和改进现有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另外, 目前已有的旅游项目亮点不足, 缺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务产品, 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也乏善可陈。

(二) 同质化严重, 市场认可度不高

海安河豚旅游的市场品牌度和美誉度目前还有所欠缺,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游客对海安与河豚的关系还不甚了解,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同类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省内周边城市江阴、靖江、扬中、张家港等地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河豚旅游, 每一家都宣传自己是“河豚之乡”, 提供的服务项目同质化现象明显, 再加上一些行业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随意授牌, 这就会让消费者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正有特色的;二是由于海安本身是非旅游热点城市, 在游客的心目中缺少知名度, 游客常常知河豚而不知海安。

(三) 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饮食文化旅游的成功开展关键在于一支优秀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海安发展河豚旅游需要大量的规划设计者、经营管理者以及一线服务人员。从调查的情况看, 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是一项软肋。不少商家只知盈利, 不懂服务, 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当今的旅游市场上, 游客到异地旅游, 有时候玩的就是个心情, 假如因为服务不周到而惹得心情不舒畅, 那再好的美味也会大打折扣。

三、海安河豚饮食旅游提升策略

(一) 深挖文化内涵, 创新旅游产品设计

众所周知, 国内旅游市场开发饮食旅游的地区已经不少, 盱眙龙虾、阳澄湖大闸蟹早已名扬天下, 海安河豚旅游要后发制人, 就必须深挖文化内涵, 走文化旅游的发展之路, 重视产品的创新设计。比如建设河豚主题餐厅, 营造独一无二的就餐环境。在这里, 从建筑样式、装饰设计、餐具器皿、菜单款样到背景音乐、员工服饰, 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河豚文化的魅力, 要能够使游客形成“吃河豚, 非来海安不可”的心理印象。此外, 河豚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我们可以将河豚饮食与养生旅游结合在一起, 推出“健康养生之旅”, 在客人旅游品尝河豚的同时, 景区免费提供体检, 针对不同游客, 提供一份个性化的养生食谱, 传授一些养生知识, 这对于老年游客市场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二) 立足游客需求, 注重旅游体验消费

现如今体验经济正大行其道, 游客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表层的品尝美味, 而是倾向追求和享受更深入层面的旅游特殊体验过程, 比如近些年风靡的DIY陶吧就是一个例证。海安河豚旅游可以在现有的中洋河豚庄园的基础之上,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河豚体验馆, 游客可以在此获得与河豚有关的多种体验。具体的项目可以包括: (1) 河豚名菜演示练习, 安排名厨现场演示河豚的各种加工烹饪过程, 并可向游客传授一些常用的基本技巧, 有时间、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厨师的帮助下参与烹饪的全过程, 熟悉河豚的选择、加工、火候、造型、营养搭配、养生滋补等多方面的知识, 体验一把大厨的感觉; (2) 河豚宝宝零距离接触, 河豚鱼憨态可掬, 十分可爱, 在这个区域, 我们可以和河豚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实现人鱼的和谐共处。例如进行河豚鱼的捕捞比赛, 评选出技能高手, 颁发证书给游客做纪念。针对青少年市场, 我们可以重点推出“亲子科普游”项目, 组织家长带孩子来河豚体验馆进行水生动物科普体验, 开展知识有奖竞答, 调动游客的参与积极性, 旅游学习两不误; (3) 河豚饮食文化展示, 在这里主要展示河豚饮食的历史溯源、典故传说、名人趣事、书画作品、宴席菜单、名店名菜等内容, 注意的是, 这些展示要综合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 三维动画技术, 将丰富的文化内容动态直观地展现给游客, 比如名人趣事可以制成动画片播放, 以供游客观赏, 将河豚饮食文化与游客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制作河豚主题雕塑, 供游人合影留念等。

(三) 创新营销模式, 打破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 “拼死吃河豚”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河豚成为美味与剧毒的双面体, 令人又爱又惧怕。调查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游客受此影响, 对食用河豚还是心存顾忌的, 这无疑限制了河豚旅游的发展规模。海安河豚饮食旅游宣传中需要突出“健康无毒”这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优势, 迎合目前旅游市场健康养生的主流趋势, 在游客心目中逐步树立起“健康吃河豚, 幸福吃河豚”的全新理念。

在营销模式上, 除了已经开展的河豚节庆、报纸广告、网站推广等方式外, 还要紧跟市场步伐, 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创建官方微博, 及时发布最新的旅游时讯, 并与众多网友在第一时间交流反馈;以河豚旅游为主题拍摄时下流行的微电影, 在各大主要视频网站上线;也可以吉祥物“河豚宝贝”为主人公拍摄系列妙趣横生的动漫电视, 在主流电视台开播;当然, 聘请口碑较好的公众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也是不错的营销途径。

(四) 延伸产业链, 开发相关旅游商品

河豚饮食旅游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现场品尝这一个方面, 应该有大旅游的概念, 开发相关的特色旅游商品, 增加旅游收益。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便于携带的各类特色休闲食品, 譬如河豚大礼盒、河豚罐头、河豚肉干等, 这样游客可以在品尝美味之余, 还能够购买一些相关食品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二是跳出食品的范围, 开发以河豚文化为内涵的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 例如海安河豚节的吉祥物“河豚宝贝”可以做成可爱的玩具模型, 供游客特别是小朋友们珍藏, 其图案也可以印制在文化衫、手套、帽子、木梳等相关商品之上, 供游客选购, 还可以制作河豚形状的钥匙挂件、纪念首饰等;另外, 还可以制作河豚文化主题的纪念画册、宣传影碟等延伸商品, 这样既增加了旅游收益, 又产生了广告效应, 一举多得。

(五) 注重以客为本, 加强饮食旅游服务人才培养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 游客是理所当然的中心人物, 一方面, 所有旅游活动的开展皆要以服务客人为切入点;另一方面, 旅游消费又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服务人员往往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其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服务的质量, 因此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就有着特别的意义。具体而言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礼仪培训, 聘请专业的礼仪师对河豚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讲授训练, 端正服务态度, 规范服务流程; (2) 旅游知识培训, 这主要包括掌握基本的讲解技巧, 熟悉各类菜点的名称特色, 能够很好地向游客宣传海安; (3) 公关应变能力培训, 旅游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 这时就需要服务人员能够及时应变, 妥善处置, 化危机于无形之中。

四、结语

“民以食为天”,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河豚美食更是名扬天下, 由来已久。海安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 大力发展河豚饮食旅游有着广阔的前景, 这不仅会给海安的旅游发展增加新的优质资源, 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对于国内其他城市饮食旅游的推广与创新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饮食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一个热点领域, 海安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发展河豚旅游需要深挖文化内涵, 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注重旅游体验消费, 创新营销模式;延伸产业链, 开发相关旅游商品以及加强饮食旅游服务人才培养。

关键词:海安,河豚,饮食旅游

参考文献

[1]闵洁.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赏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5) :84-86.[1]闵洁.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赏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5) :84-86.

[2]吴磊.体验经济时代下赣菜饮食文化的营销策略[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 (01) :50-52.[2]吴磊.体验经济时代下赣菜饮食文化的营销策略[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 (01) :50-52.

[3]韩静, 戚晶.体验视角下的满族饮食文化旅游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7, (02) :7-9.[3]韩静, 戚晶.体验视角下的满族饮食文化旅游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7, (02) :7-9.

[4]喻玲, 洪军, 熊隆芳.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01) :80-83.[4]喻玲, 洪军, 熊隆芳.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01) :80-83.

3.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篇三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例如民居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服饰及手工艺品等等,也包括在此地域范围内被广泛传承和认可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甚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而旅游是人们向往自然的天性所致,挖掘整合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领略风光世界,体验文化旅途,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要突出当地乡村文化为特色

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资源为载体,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代替,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再结合悠久的文化传承、挖掘整合各地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及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等,打造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定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湖南省的芷江县为例,芷江县总结了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挖掘了当地的和平文化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其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等,使得芷江旅游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吃、有的玩,也更有意义,从而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种市场资源,它综合了历史、自然、人文、地域等因素,反映为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甚至文化竞争力,最终都体现在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固然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但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长期以来,承德旅游没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业相当的部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景点零散,文化附加值低,缺少关联性和市场号召力,以致来承德游客人数虽多,但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 "食、住、行、游、购、娱"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目前,承德借鉴了云南等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先进经验,总结提炼河北民族文化品牌的具体内涵、具体内容、形象特征,设计开发了承德旅游业的三项精品工程,即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依托的皇家文化精品;以坝上森林草原为骨干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佛教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情精品,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串联,实现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核心,以商业为根本的集约型发展,打造承德旅游的文化品牌,承德旅游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对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共识。摸清需要保护与传承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底数,遏制破坏现象蔓延的趋势,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吸纳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土壤,发展以乡村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实景教育和体验教育式旅游

4.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篇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方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具有未来发展能力,能在茶文化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与研究机构及院校等从事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与设计、行政管理、休闲旅游服务及教学培训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旅游学概论、休闲学、管理学、茶学概论、茶文化通论、茶艺理论与表演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茶文化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休闲产业策划设计、茶文化经营与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文化和休闲旅游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熟知管理学、休闲学与文化学知识。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休闲产业策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掌握茶制作与品评技术;具备以茶艺为核心的茶文化综合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茶品牌策划与茶文化国际交流等能力。

4.了解旅游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以及创新的基本能力。

5.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 篇五

B11历史 高保田 111003107

舟山是我国惟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岛地级市,发展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旅游,对丰富舟山群岛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突出海岛民俗文化特色与发展海洋旅游业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最大特征是将其景观造型、色泽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千姿百态的岩石等景观依附于海岛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舟山岛屿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由于舟山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 长久以来,不时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诸多影响。舟山是华夏文化海上传播的第一个驿站,据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仙药, 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玉女途径舟山,后赴日本,开启了中国文化东进的先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舟山的对外文化交流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给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极好的机遇, 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舟山世代渔民开发海洋的实践不仅改变着人们现实的生存环境, 而且改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 并逐渐培育起极具舟山特色的渔民精神。海洋文化是舟山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全面激活了舟山人身上的“文化基因”, 强化了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辉煌的物质成就背后支撑的是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 是千百年来在舟山群岛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海洋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要推动舟山更好更快地发展, 必须进一步弘扬海洋文化, 为舟山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与陆地相比,岛屿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面貌,其特有的狭小地域空间更能给游客以完整、鲜明的印象感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空间交通条件的便捷,岛屿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许多海岛已经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例如夏威夷群岛、加勒比海群岛等。岛屿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带动海岛现代服务业和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岛屿旅游业是中外交流的新领域,推动了与中外文明的对话与

交流,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岛屿型区域文化一直扮演者大陆文化的接受者和被传播者的角色, 即岛屿文化具有较强的外源性特征。岛屿文化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交通工具、社会稳定程度、与大陆的远近、原生土著文化的反馈等人文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使之在接受大陆文化的传播中, 往往就因海洋的割裂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岛屿文化还深刻受到海岛自身地理环境的影响。此外, 由于受历史期文化传播延续性的影响, 海岛往往具有文化博物馆的作用。那些在大陆已荡然无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可能会在海岛得到很好地留存。所以,岛屿区域文化往往会表现出既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和紧密联系, 又颇具自身发展特点的性征。

旅游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活动。虽然人们的活动目的不尽相同,活动动机隐蔽而复杂,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也多种多样,但这些活动都有一共同点,即都属闲暇活动,都是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隶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岛屿文化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舟山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舟山沉淀了古代的隐逸文化、佛教文化、海洋文化和龙文化、妈祖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等都为舟山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舟山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看,一是大的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这个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二是舟山连岛大桥的贯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是舟山内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文化旅游产业来推动。从舟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看,海洋文化名城的建设需要借力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城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文化力”的较量。舟山的城市发展战略不能再走“先经济、后文化”的道路,不能沿袭以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思路,应倡导一种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浙江省正在轰轰烈烈地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舟山作为“千岛新城”,理应顺时因势,结合自身。

舟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动力是不可忽视的,维系这样的动力源就需要对其开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旅游发展模式显然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旅游开发单位为吸引游客,进行不必要甚至重复的开发,使得旅游资源大量消耗。同时没有对旅游区实行严格的管理,以及对污染企业理不当,都可能造成对资源环境的污染,从而影其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6.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读后感 篇六

如今社会旅游成为当今社会部可缺少的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现在人们在生活中一直强调文化旅游,所谓文化旅游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众多的旅游口号,其实背后隐藏着众多的利益群体:在明媚的大海边吹海风晒太阳、在险峻高山背包探险、在体育赛事活动上热心观战,等等,都有不同的受益群体存在着。文化旅游将旅游活动依附在一些特别的文化主题上,知识趣味格调高,历史时空性强;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全人类创造发明的最高智慧,如何兼顾“消费文化”与“保护文化”不同需要也在时刻考量着我们人类的智慧。本书令我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就是: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适合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鲍勃·麦克彻的《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本书坦率地指出,遗产管理者不仅需要理解旅游,而且需要把他们所管理的资产通过商品化过程转化为旅游产品。作者要求旅游业的管理者要尊重构成他们所销售的旅游吸引物的文化遗产资产,并且要充分了解与这种旅游产品的长期保持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这本内容丰富的著作向读者介绍了文化旅游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基本方面。它既对这一重要的旅游领域进行了概念上的审察,又对基本的管理实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中国的文化旅游市场。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媒介管理系20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国际旅游管理班的学生,再看待旅游方面已经不可以单单从最简单的定义去理解了,需要从更多的方面理解旅游,正如书中说的,要把旅游看做一种文化,看做一种遗产来面对,这样对以后学习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媒介管理系 旅游产业管理

范冰洁

7.饮食文化与旅游论文 篇七

关键词:旅游,文化,经济,区域

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经济洪流中, 文化以其自身独有的特色史无前例的占据着一片领空, 展现了各个民族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 在经济领域, 以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与文化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可以追溯到较早时期, 但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逐步达到较为普遍的共识。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问世之后,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这份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 掀起了人们理性思考的狂澜, 把一切与经济、文化、民族等领域有关的问题都戴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皇冠。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 文化也只有扣上这顶帽子, 才能在保护中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身就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丰厚文化遗产的贵州, 在工业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中, 已响起“红色警报”。

所以, 对旅游文化和区域旅游经济的探讨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在实践中, 只要让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明白了旅游区域经济的重要以及可以用文化来催生这种经济的延伸品, 就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

1 旅游文化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

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旅游形式, 旅游文化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海南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在旅游文化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动力, 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的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 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

1.1 科学发展观要求旅游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

旅游作为对文化的传播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它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是相互促进的, 想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实质就是和谐发展, 强调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相互支撑和共同驱动。为了推动海南旅游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协调好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关系, 要用和谐发展的理念来谋划指导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推动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的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2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提出及推进, 海南的旅游面临着一次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对于旅游文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而言, 就需要这两者相互的促进, 把推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 通过不断地提高旅游供给水平及服务质量, 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这些都是需要旅游文化的不断提高来塑造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 利用好海南地区独有的一些文化资源, 这就需要海南的旅游文化不仅要从内涵上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还要从外延上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提高旅游文化的附加价值, 以海南积淀深厚的文化魅力来对旅游消费者形成一个吸引力。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旅游文化及旅游经济的发展,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旅游文化的发展正是符合这两者的基本要求, 旅游可以调节人的内心, 可以起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在旅游中倡导和谐的理念, 这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更是旅游产业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在旅游文化中让人们通过旅游意识到文化的价值, 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 在美的愉悦中, 不断完善自身修养, 保持身心健康, 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2 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 很多人被淹没在经济大潮中而不知所措,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要实现旅游文化和区域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主题鲜明与内容多样性

海南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底蕴丰厚的文化, 在发展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过程中, 必然面临着对文化发展的一个选择,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发展。要学会利用主题来尽心宣传, 比如《非诚勿扰》一出, 得到了媒体以及所有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海南的旅游经济就迅速发展, 在电影镜头出现频率较高的酒店也成为了一房难求, 酒店的身价倍增, 实际上经过这个电影以后, 海南很多的行业都呈现了较大的发展, 比如酒店业、饮食业、房地产业, 多年来海南的旅游发展较快, 已经成为了海南的支柱性产业, 所以其区域经济中很大的一块收入也来自于旅游业。这是不可分割的两者, 所以对于旅游的宣传和主题化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2.2 海南旅游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 很多旅游胜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就需要海南地区自己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没有文化的创新, 海南的旅游文化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用现代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创造出海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来。文化继承是基础, 文化创新是旅游发展的生命。通过文化继承、开放和融通, 启发人的思维, 更新文化观念, 促进海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旅游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骑楼老街文化、书院文化等, 这些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海南文化底蕴。因此, 在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有历史的眼光和开放的思想意识, 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区域旅游文化。

2.3 文化保护与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础, 它有着自己的特性, 一个是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只有对其有效的保护, 合理的开发, 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让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文化具有非可见性, 对于文化的开发必须通过全面、科学、系统分析, 把海南的文化进行区域整合, 形成一定的产业, 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海南旅游文化的发掘, 可以激发海南的旅游动机, 形成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路径。通过对海南旅游的实际调研, 旅游文化保持比较好的区域正是旅游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区域。在开发的过程中尊重文化规律, 合理地挖掘、整理和加工文化资源, 并通过旅游经济的运作, 为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3 旅游文化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方略

科学发展观是对海南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让海南旅游走出生态文明的旅游, 从而实现旅游的综合功能, 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经济文化的共同进步。

3.1 走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旅游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的旅游发展基本没有摆脱政府主导, 无论是在理顺管理机制, 还是在进行引导和规范、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方面, 政府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政府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例如海南岛建设成国家化旅游岛的发展旅游, 对海南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3.2 旅游文化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对文化进行改造, 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研究文化, 提出发展思路。旅游作为文化创意直接转化成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 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资本转化为市场直接效益的重要载体。旅游企业应成为旅游文化的创新主体, 主动融入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在海南的“旅游立省”的政策中, 在各方面的创新中, 旅游文化的创新是最主要的。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要着重为旅游企业提供专业性的策划、营销、管理咨询服务, 引导企业开展旅游文化内容创新、开发制作手段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弘扬, 同时对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以文化为主题, 策划区域旅游经济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文化追求也在发生着改变, 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发展主题文化旅游的新阶段。仅仅具有景观、建筑构建的旅游项目, 是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需求的, 游客观赏的是景色, 而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文化, 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海南省一定要围绕文化主题, 结合海南的需要, 把海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为旅游项目。在策划区域经济项目时一定要把旅游开发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与文化主题相协调, 以有形的自然生态为基因, 以无形的文化内涵为灵魂。

3.4 打造独有的旅游文化, 发展经济

海南作为国际化的一个旅游胜地, 必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否则就是失败的旅游文化, 就会严重制约旅游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 特色文化建设也不是说特色越多越好, 总有一个度的问题, 太多了也就没有什么特色了, 海南一个区域有一个特色, 才能称其为独一无二的特色。如果在海南的一个区域有五个特色和十个特色, 那就不能称为特色了, 那就称其为特色大全了。海南必须通过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理念, 构建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于夏威夷、巴厘岛这样的世界著名旅游度假岛屿, 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才能够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品牌, 才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才能为海南国际化旅游胜地的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海南一定要协调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文化和环境, 探索一条开发旅游又不至于使生态环境恶化、文化断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赢得经济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吕璐颖.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 2010.

[2]王晓琳.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体系探讨[D].兰州大学, 2008.

[3]刘亭立, 赵小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外部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04)

[4]季玉群.休闲导向的城市花卉公园及其旅游开发研究[C].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5]魏中俊, 周鸣争, 刘涛.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可拓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7) .

[6]尔实.力争商务和旅游经济争先进位[N].安徽日报, 2010.

[7]胡秋菊.借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壮大旅游经济[N].常德日报, 2009.

8.渭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探析 篇八

【关键词】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如果没有文化的衬托不但苍白无力,而且枯燥乏味。所以,旅游商品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缺少文化内涵,那么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如果没有文化作为推动力,那么他就不会发展繁荣,不会有动力和活力。近年来,从渭南市的旅游文化发展现状上,深深的认识到这个规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把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秀美山川完美的结合起来,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时发展,在旅游区增加文化的宣传与渗透,将文化的底蕴赋予旅游文化产业中,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市旅游业的繁荣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渭南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

渭南是千年京畿,长期为三辅重地,关系京都安危。渭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之美誉。在这里留下了最古老的人类文明,“蓝田猿人”、“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遗存,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成为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华第一诗集——《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这里是我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官腔、澄城尧头陶艺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秦、汉、唐两千多年,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古圣先贤曾在这片热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200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选的100个世界名人,中国占6位,渭南历史文化名人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一。

二、自然赋予渭南的山水之美

渭南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般的分布着许多景点。渭南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处: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是道教名山;风景秀丽的洽川,融“山河湖滩泉”于一体,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古有莘国等遗迹、遗址丰富;司马迁祠墓,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素有“陕西故宫”之称,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民居瑰宝党家村、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陕西的“九寨沟”,美不胜收;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科举场所——清代考院等,渭南可谓自然景观璇旎多姿,人文景观独树一帜。

三、渭南历史文化与山水之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一个有品位的城市,应该是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的城市。它的魅力就是它的特色与个性,这也是城市竞争力的灵魂。渭南把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渭南文化与旅游呈现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一)以体制机制的调整创新为切入点,巧妙融合文化与旅游,做大做强做优渭南文化旅游产业

渭南在保护、利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扶持华阴老腔、华县皮影、合阳提线木偶戏、富平的阿宫腔等民间艺术的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及陕西广电媒体,认真策划和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恢弘正气的反映渭南特色文化的精品节目。把皮影雕刻、陶瓷制作、石刻、木雕、面花、剪纸、麦秸画等民间技艺等拳头文化产品,按市场手段物化出来,融入渭南主推的精品线路之中。渭南还重点开发了与游客互动的文化旅游产品。如让旅客参观富平的陶瓷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陶器;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让游客动手捏面塑、学剪纸、学唱秦腔、碗碗腔、老腔、阿宫腔、同州梆子、眉户等;学皮影戏、提线木偶的操作等等,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喜爱和宣传渭南的文化。

(二)以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关键,融合渭南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渭南以六大旅游建设目标来逐步实现当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一是加快华山秦岭山水精品旅游区的建设。二是加快东水旅游板块的建设。深入挖掘整合黄、渭、洛三河所承载的华夏文明内涵和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统筹策划实施一批以洛川黄河湿地、瀵泉芦荡为重点的“水韵”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三是加快渭北人文旅游板块的建设。开发整合、利用渭南“字之源、酒之源、诗之源、史之源”的文化历史价值,策划实施“寻根谒圣”的系列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实施“谷雨民祭仓颉、清明风追司马”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渭南还制定了旅游产业相关领域的支持目标,包括:基础设施、产品开发、社会文化思考、旅游区规划、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取得旅游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与政策、市场的双对接

渭南市政府设立“旅游开发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景区规划编制、市场营销、大项目策划和改造升级等,引导对精品景区开发及环境治理的投入。土地政策向旅游项目倾斜,在调整用地、建设规费及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给予最优惠待遇。出台《渭南市旅游营销奖励办法》,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来渭旅游。坚持“做优做强,轉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方针和“景区开发要建精品,旅游服务要创品牌”的原则,明确精品景区建设的任务目标:重点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带动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经济拉动明显的核心景区。

千古渭河长流,滚滚黄河东去。渭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积极利用渭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兴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颜晓萍(1966— ),女,中共渭南市委党校基础理论部副教授。

9.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篇九

现如今,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那么,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文化,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我们又该怎样发展旅游文化呢?

首先来说旅游和文化的概念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其次、;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3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最后是发展旅游文化的三点主要对策 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3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上一篇:暑假游泳的日记600字下一篇:向日葵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