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舆情分析报告(共10篇)
1.信访舆情分析报告 篇一
舆情回复材料
2015年市沿海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以来,化工园区和企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提升污染防治效果、推进相关问题整治,园区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但近期检查发现,环保专项整治验收后,园区个别企业存在环保意识松懈,环境管理较差,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甚至废水、废水偷排等情况,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回潮”现象,目前园区环境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园区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市环保局联合各县区有关环保部门,开展一系列突击检查和专项检查行动。
狠抓废气污染防治,今年3月份,市沿海化工园区环保督查中心通报了“两灌”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情况,对19家整改进展缓慢、整改效果较差的化工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时限,切实推进了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4月9日夜间,市环保局局长带队,对灌云县化工园区开展飞行检查,4家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和5家厂界臭气浓度超标企业被严处,检查情况同时通报到灌云县政府。4月16日,分管副市长带队检查灌云县化工园区及有关企业,现场要求对存在的环境问题立即开展整改,并要求相关单位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形成环境执法持续高压态势,推进全市化工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两罐”化工园区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园区废气污染治理力度,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环保、安全等多部门联合,持续开展夜间突击检查行动,瑞邦化工、嘉康实业等企业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实施企业被立案查处。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从4月份开始,对园区全面开展第二轮废气专项治理,对38家企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对整治进展缓慢、力度不足,硬件投入没有完全到位的企业一律不予通过验收。对停产整治到期仍未通过验收的企业,将提请县政府进行取缔关闭。克胜农药、七州绿色化工不正常运行废气污染防治设施的企业被查处。
严查废水偷排行为。2月份,市沿海化工园区环保督查中心组织对全市沿海五个化工园区主要河段地表水55个点位及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质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到有关县区,要求相关部门对园区内污染严重河道立即进行开展整治,确保园区内水污染情况取得根本好转。并要求有关园区环保部门对重点河道加大巡查力度和采样监测频次,严厉打击利用暗管、雨水沟及架接软管等方法向园区内河道偷排废水和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执法态势。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面对周边园区地表水污染的严峻态势,组织开展“査暗管防偷排”专项行动,并购置暗管探测仪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地下管道探查。2015年,灌云县公安局对园区部分企业顶风作案、存在利用规避监管的方式向外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7家环境违法企业11名责任人给予最高限期行政拘留。今年4月初,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对园区内胜科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破损,管道内污水超标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在严查废水偷排的同时,4月9日,市环保局在对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夜间突击检查时,发现胜科污水处理厂总排口水污染物超标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灌南县化工产业园区将对污染严重的大咀大沟等河段开展彻底清理排查,利用园区二排河、三排河等重点河道闸坝,对水质进行分段跟踪监测,严密排查隐藏在河道内的暗管和偷排行为。
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彻底排查化工园区消除化工园区暗管偷排现象,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确保园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市县环保部门还将联合,出重拳、用重典,对“两罐”化工园区内河道及园区外环境开展“清管”行动,彻底排查隐藏在对化工园区内的暗管。为鼓励园区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暗管排查大行动,打造监管无死角的良好氛围,市县环保部门在结合“12369”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管检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奖举报、电话热线等多渠道的举报机制,与职工群众之间建立了互动治水的良好关系,对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发现一个、彻底整治一个。近期还将对化工园区内所有企业开展一次水平衡调查,严格按照企业项目环评、产品产量情况核算企业废水产生量,全面摸清企业生产废水产生和排放情况,逐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排污行为,从源头控制企业偷排。对调查中发现的涉嫌废水偷排、废水稀释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将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在河长履职、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发动河道附近企业责任联保,共同担责制度。通过建立企业联防联保、责任包干等制度,进一步落实河道污染治理责任。各化工园区正在掀起对园区内河流全面整治,将实施对河道采取抽水、疏浚、清淤,排查拆除沿河排口,封堵各类无主排口和暗管。逐步对化工企业实施雨污切换系统改造,使化工园区内所有企业排水系统实施科学的清污、雨污分流,通过在企业的雨排口设置监控、提升泵等措施,避免了初期雨水、地面冲洗水及事故状态下废水污水通过雨水管道进入河道。
2.信访舆情分析报告 篇二
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它们都是民意的综合反映, 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此, 对于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从社会舆情的形成角度加以研究。目前, 我国大多采用程序学派的理论观点来研究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 将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 如图1所示。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是自由交互性。传统舆情的传播主要是一些大众传播机构 (如书刊、广播、报纸、电视等) 通过“我说你听”这样的方式, 将信息由上到下传播给社会公众, 公众不能实时互动地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匿名的平台,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论坛、微博、新闻评论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
二是多元性。网络舆情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元化以及来源的多元化。从舆情参与的主体来看, 网民可以是来源于政府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等各个领域, 舆情的内容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譬如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舆情的来源可以是新闻网站、也可以是论坛、博客等。
三是突发性。当某一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 网民可以立即在不同的网站论坛上发帖、跟帖, 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在网络上进行互动, 各种各样的意见经由网络的传播迅速地汇聚起来, 公共意见便随之形成, 随着网民互动的不断增强, 便会引发一个舆论热点。
四是偏差性。由于网络言论发布的匿名性, 有些网民把互联网当作是发泄个人情绪的场所, 将现实生活中受挫后的一些偏激情绪化的想法, 或是对某一事件或社会问题片面化的意见在网络上发布出来。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也会造成公众不能充分了解到事件的具体细节, 进而导致了一些不理性的判断和行为的混乱, 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
3 网络舆情的评估指标
对某一特定的网络舆情进行安全评估, 主要从传播扩散、民众关注、内容敏感及态度倾向四个方面出发。表1列出了网络舆情安全评估的各项指标。
4 网络舆情的评估
如图2所示, 可以按照舆情收集与整理、舆情分析与研判、舆情总结与报告三个步骤对网络舆情进行评估。
4.1 舆情的收集和整理。
舆情信息评估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主流的新闻媒体网站。 (2) 政府新闻网站。 (3) 论坛。 (4) 个人网页、微博。 (5) 大型的商业网站。
舆情信息收集结束后需要对其整理, 把无序的信息变成有序的信息, 便于后期舆情的分析和评估。
4.2 舆情的分析和研判。
该环节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再加工, 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挖掘、聚类、归纳、判断推理等, 分析工作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 分别是来源分析、真伪分析、归类分析、指向分析和矫正分析。在研判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预测性研判、提示性研判、动态性研判和反思性研判等研判方式。通过分析研判, 预测舆情的发展趋势, 做到及时的舆情预警和引导。
4.3 舆情的总结和报告。
在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之后, 需要归纳、总结舆情分析所形成的一些资料, 并写出相应的舆情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203.
[2]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3]郑军.网络舆情监控的热点发现算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3.手机及配件消费舆情报告 篇三
小贴士: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但此类产品的质量似乎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不知名品牌。从全国各地对手机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来看,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抗电强度、电池性能、20℃放电性能、标记和说明、结构要求、危险的防护、连接和供电、潮湿处理后的抗电强度、过充电保护性能、发热要求等。其中,部分企业在生产时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有的静态参考灵敏度不符合标准要求,造成接收信号弱,通话质量差;也有的因选用的手机充电器等配件质量不过关,电池容量达不到产品标识的容量,电池质量差,从而影响了手机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手机电池产品上未按标准的要求标注“充电限制电压”、“商标”和“警示说明”,不能有效地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产品,容易造成电池的过冲损坏,甚至产生烧毁、爆炸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此类产品最好到正规的商店或专卖店,了解手机的商标和机型标志、防伪标志及出厂合格证是否完整,加强购买产品的辨别力。同时要检查配置是否齐全、规格是否相符,尤其要注意维修标贴是否完好,并索取正规发票。此外,还应注意选择有CQC认证标识的充电器和厂家认可的电池,手机电池应该标注清楚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标称电压、额定容量、充电限制电压、商标和警示说明等。
nlc202309021747
4.舆情分析报告 篇四
1、近期食品添加剂事件火热,如美国大肠杆菌、台湾塑化剂等。
作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问题出现后,包装食品检验严格,不少包装食品已经暂停使用导致新鲜蔬菜水果等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因此原材料上涨成为近期领导最为关心和头疼的问题。
2、6月23日北京惊现大雨,城区数百路段和小区发生积水,有的地区出现交通、电力中断的情况。下雨给员工上下班出行都带来不便,天气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3、大江南多半为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压力以及北京不断增长的物价,工资报酬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员工提出希望涨工资的要求。
4、早晚高峰公交车堵车严重,每天要长时间浪费在路上,因此
地铁是很多员工上下班首选。而昨日地铁四号线动物园出现1死多伤事故,不少人在问:“什么才是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二、三季度舆情发展趋势预测
1、工资是否能够有所上调。
2、堵车何时才能有所缓解。
北京大江南国际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5.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篇五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1、政治领域大事频频积极平稳。一季度大事要事喜事不断,舆情重点关注马英九顺利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有助两岸一统,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深化共识稳定关系,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纪念引发改革思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彰显科技立国理念与人才关怀战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成为民众政治节日以及围绕南海问题展开的周边外交博弈等众多事件,整体态势积极向上。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
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和多元解读已经成
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2、力度日渐强烈。舆论在表达情绪、提出要求、进行呼吁、表示抗议的过程中立场更加坚定、态度更加唯我、力度更加强烈。对领土主权引发的国际纷争和经济制裁带来的经贸博弈呈现一边倒的绝对态度,凸显强烈民族感和归属感,很少理性分析研判;而对于国内民生诉求也更为迫切强烈,呼吁公平正义的声音已形成较大声势、凝聚相当力量。值得警惕的是,舆论中积累了一些对过度宣扬爱国主义的逆反情绪。
3、载体融合发展。去年“微博问政”开启元年,今年网络问政波涛汹涌,信息化浪潮推动舆情载体融合发展。通过微博、博客等数字化平台建言问政、针砭时弊、抒发心绪已成为网民常态,更多舆情热点经由网络发酵助推形成热潮,两会期间各省微博轮番登台构建舆论互动平台成为一大亮点。与此同时,移动互联建成潮流,移动媒介舆情不断壮大,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舆情讨论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
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2、舆论形式泛化深化。民众参与两会讨论的平台由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向微博转移,呈现出深度参与的趋势。多数网友仍然热衷通过投票、民意测试等途径表达看法,但因为这种方式容易丧失个人主体性,淹没个人价值,更多人愿意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由媒体发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上,“两会”期间网友发表了与“两会”有关的话题微博近320万条,其中,原创微博40多万条。微博提供了意见表达的平台,是“两会”之外普通网民的公共会场。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作用。在本次两会上,人民网所属的“人民网观点频道”微博账号持续发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言论及观点,用独特、直观的视角观察“两会”。而意见领袖也主要围绕普遍性话题,如房价、税赋等发表了一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能够凝聚共识,更被民众所接纳。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1、抓思想认识,认清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论坛、微博等舆论新阵地日益兴起,成为群众的发声器、民意的集散地,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做到经常上网,认真听取网友意见建议,学会运用互联网了解舆情、推动工作。同时,应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做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现实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领导干部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有真实、理性的一面,也有虚假、盲动的一面,必须客观认识、区别对待、妥善应对。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
们,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训。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的各级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民众反感什么、厌恶什么,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适时组织学习网络文章、适时正反典型案例警醒干部,应成为舆论引导的又一重要内容。
3、抓机制建设,推进舆论引导的常态运行。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回复网民制度化。应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规范受理、回复、跟踪等程序,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访民意”,更要善于“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现实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内容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群众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诚回应他们的期盼。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舆情信息渠道很多,应进一步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环节。
4、抓规范管理,助力舆论引导的有序开展。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维护良好和谐的网络秩序。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合理管制。二要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应建立健全民意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问政链条,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让民意呼声表达得出、反映得上、落实得好。三要深化网络文明创建。应大力倡导文
明上网、文明办网,加强对网络版主、网络编辑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网络安全、网络文化教育进社区、新学校活动,提高上网人员的综合素质。
6.舆情分析 篇六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对云南事件的
微博
一、事件概要
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
事件发生后,引起国内外轩然大波,针对这起恶性暴力事件,#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一跃成为微博最热门话题,网络上也有各种各样不同声音,本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在微博、人人、微信转发、原发的信息作为样本,做出对此次云南暴力事件的舆情分析。
二、舆情主要分类
1、对施暴者的谴责
学生微博同众多社会微博一样,对施暴者的谴责占了很大的部分,例如昨晚被转载上万次的微博
“@二逼瓦西里:来,跟我念:我反对一切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行为,无论你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动机是多么高尚,当你把伤害无辜的普通人作为手段时,你就是人类的敌人、可耻的懦夫和人人可诛的罪犯。我没有兴趣听你的任何故事,不会在乎你的诉求,不可能跟你谈判并妥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当场格杀,事后追剿,绝不原谅。”
在学生中也引起了广泛转载,并且很多学生把这段话引用在自己的人人、微信中。(如下图)
2、对施暴者行为的不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很多同学一方面感觉到恐慌,另一方面感觉到迷惑,对于施暴者针对平民、无辜群众的暴行,他们发表了很多微博、人人表达对这种行为的不解。(如下图)
3、对受害者的同情
此次云南惨案中,由于受害者高达29人,受伤者高达130人,并且遇害的人群不仅有普通成人,还涉及到老人小孩,同学在SNS网站上纷纷表达自己对受害者的同情。
4、对此次事件的理性思考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类感性舆论,微博中也不乏理性之言 例如对于某大V“一系列新闻和图片看得我甚至都想马上参军,你很难理解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到的一群暴徒在自己国土的另一边砍杀和你一样的民众,而你只能坐在电脑前的感受”这样的文字,有交大同学回应道“我就不会这样想,正义的武装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暴力,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想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所谓的恐怖主义。” 以及
“此次事件有组织、时间地点选择都表明是典型的恐怖袭击,背后的势力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不是简单的民粹主义或者种族主义能够解释的,我的看法是,中国现状是被迫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以前发生地点主要在新疆,被袭击对象主要是警察和政府机关,恐怖袭击对象不特定,导致更多的民众都可能是受害者,并且造成的心理阴影危害更大。”
5、某些少数民族同学的委屈和怨言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群体中也不乏很多新疆同学,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次事件带给他们的隐性伤害也很大,例如某同学发表如下微博:
“首先在这里带着沉痛的心,为在昆明暴力事件中死难者祈祷„„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等到真相大白„„无论是谁„„我们都会表态„„所有针对无辜平民的伤害都是要受到法律和道德双重制裁。其次一群团伙训练有素统一着装,然后没有犯罪份子照片 然后赖给新疆,出事了,第一别扯宗教,第二别说民族矛盾,好多暴恐受害者和奋战在反恐一线的民警也是穆斯林和维族同胞。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
6、对逃生方法、云南血库信息的广泛转载
云南此次暴力事件使很多同学产生恐惧心情,尤其对这种大型暴力事件中如何逃生产生认知需求,关于如何在昨晚类似情况中逃生的长微博引发了广发转载,具体长微博附在文末。
7.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条件分析 篇七
一、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特点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先决条件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必须了解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与传统舆情发展相比,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然性。由于以网络为主体的现代通信平台的便捷性, 网民之间交流快速而隐蔽, 这就为网民发表意见, 呼唤声援提供了物质条件。3G时代的到来, 网民和手机用户之间的快速通信,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力量。因此, 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事先没有征兆, 非常迅速地成为社会共识。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 加上情绪化的意见表达, 就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事件中的舆情借助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 跨越时空限制, 使意见空间和意见力度进一步扩张和增强, 并与事项刺激方的“对抗”快速升级, 网络舆情发展突然性特点, 要求事件的起始方, 必须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防止事态的扩大, 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大众性。“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 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人。”手机与互联网密切结合, 手机短信传播、手机电视、手机网站与网络传播相互更具针对性对立性的突发网络舆情。
这种网络舆情信息会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召唤”公民参与进来, 让大家对关乎自身利益的事项表明态度和发表意见, 让不同意政府处理意见的市民与政府有关部门形成鲜明的对立。其结果, 事项刺激方与持反对意见的公众处于不同的两端, 事项刺激方几乎被“淹没”于各类态度和意见的信息浪潮中。如果事项刺激方是政府部门, 这时, 政府作出任何决策或推出任何政策, 已经很难避免受到传播迅速广泛的舆情压力。而“我国政府决策透明度的增加, 市民民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 又使舆情的压力有增无减。”从而引发社会大众与事发方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剧烈冲突。这种破坏性冲突往往最终又全部转移到对事件有处理权的政府身上, 小到公众与政府观念的对立, 大到公众与政府行为的对抗。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把握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 无凝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前提条件。
二、把握网络舆情指向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基本条件
一个事件能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 并聚集成网络舆情焦点, 主要是该事件刺激了网民乃至社会公众“最紧绷的那根神经”, 那么是哪些事件最容易引起网民和社会的关注呢?找到这些事件, 无疑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基础性工程。
1、公共权力的滥用与腐败问题。
“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 一直是形成突发网络舆情的核心内容。”公共权力滥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1) 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近年来, 由于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不断出现, 政府行为在民众心中的负面评价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方或部门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一旦曝光, 就马上会成为全社会尤其是网民议论的热点。如周正龙案、天价烟案等。
(2) 国家机器执法不公问题。这类事件主要涉及公检法、城管等政府及管理部门。网上聚焦的警民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地方极端事件, 反映了公众的某种不满。如近年一再出现的“俯卧撑”、“躲猫猫”事件。
(3) 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与政府有关的部门、事业单位及央企的问题。这类事件涉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企业。这些部门单位虽然不是公权力机关, 但他们在行使政府的一些权力。如“央视大火”事件、3G频段分配等问题。
2、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 “由于多种原因, 还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社会关心的问题, 也是容易形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这类事件涉及房价过高、费改税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医疗体制改革、高考改革等问题。其中哪一个问题处理不当, 都能引起公众和网民的热烈议论。
(2)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在第一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分配不公问题日益严重。公众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初次分配不合理问题的不适感不断增强, 不满情绪日益积累, 比如天价薪酬问题、富二代问题等。
3、国家和民族利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我国利益与其他国家利益的碰撞也日益增多, 它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了解的同时, 也激发了广大网民和公众的民族情绪。这种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情绪表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民族自豪感。一旦发生危及国家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件, 网民和公众会应激性地做出反应。如奥运会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过程中的表现, 达赖到法国访问事件, 家乐福事件等。
(2) 维护国家利益。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增加,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冲突也在增多, 在中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特别是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冲击时, 网民和公众从国家利益出发, 发出各种声音, 有的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如钓鱼岛问题、俄炮击我货船事件、菲律宾侵占我黄岩岛事件等。
(3) 与我国有关的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印度、上合组织等国家和地区问题, 如日本冲之鸟岛问题、韩国天安舰事件等。
4、公众人物问题。
公众人物是网民和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并影响着他们行为的社会人士,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网民和公众的关注, 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由他们行为所产生的事件, 一般都会成为网民议论的中心。如艳照门事件、小沈阳爆红等。
这四方面问题如同一面镜子, 映照出网民和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心态, 其中的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 极容易经由很小的一个事件引发网民的情感共振, 形成网络舆论事件, 把握这些事件的脉搏, 无疑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基础。
三、利用舆情信息分析工具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物质条件
制定舆情应对预案的物质条件是网络舆情信息收集辅助工具系统。“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系统, 主要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只有具备了这些物质条件, 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才可能正常使用。
1、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
网民讨论的话题繁多, 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网络舆情的热点和敏感话题, 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是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建设的中心内容。早期的基于文本的聚类, 即把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特征。这种方法虽然能将一个大类话题下的文本进行聚合, 但没有保证话题的可读性与准确性。后来应用的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 即将文本聚类转换为话题特征聚类, 并依据事件对语言文本信息流进行重新组织与利用, 有效地提高了发现热点网络舆情能力。
2、倾向性分析技术。
即通过倾向性分析明确网络传播者所蕴涵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等主观反映。比如新浪网的“新闻心情排行”将用户阅读新闻评论时的心情划分为八个层次。对舆情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 实际上就是试图用计算机, 实现根据文本的内容提炼出文本作者的情感方向的目标。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网络舆情预案建设的水平。
3、多文档自动文摘技术。
目前我们所阅读的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大量垃圾信息, 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 并提炼成概要信息, 便于查询和检索出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
4、自动信息采集。
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 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 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 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信息需求, 设定主题目标, 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5、趋势分析。
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人们所关注的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 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 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 可以滤除无关信息, 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 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 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 可直接针对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6、报警系统。
它是一种对突发事件、涉及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的软件。当软件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追踪分析时, 分别从时间与空间分析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发现从时空角度关联事件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软件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的同时, 根据事件的发展, 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7、统计报告。
软件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 生成报告, 提供信息检索功能, 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查询, 提供决策支持。提供对单个舆情信息的自动摘要。提供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统计分析报表, 提供丰富的报表模板, 支持个性化的报表定制。
8、自动反馈学习。
这就是机器对系统的关联规则、聚类规则、分类规则等自动提供知识输入, 并在使用中不断通过实例进行反馈学习, 以便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加“知识”, 以提高舆情分析的水平。
以上这些网络舆情分析工具, 是建立网络舆情预案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重要条件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联合作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践证明, 不管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还是应用网络舆情预案, 都必须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重要条件。
1、领导重视, 整体安排。
“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制定, 一定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所建立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应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 预案中, 对已有的各种网站, 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之中, 精心部署, 狠抓落实。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2、宣传部门牵头, 形成联动体制。
网络舆情整体上看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因此, 在网络舆情预案中, 应建立以宣传部门为核心的日常工作班子, 确定专门的舆情信息员, 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 并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 每天或每周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各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 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与本部门有关的最新网络舆情, 并对这些舆情进行研判, 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应对。当出现重大网络舆情危机时, 由各部门抽调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 加入到网络舆情信息班子的工作中, 实现部门联动。这样做也体现了具体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视, 体现了政府高效执政的能力, 在预案中坚持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 对尽早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报告》[N]《河南商报》2010.07.16.
[2]、张长伟《政府应对舆情危机办法》[J]《决策》2009 (08) 35
[3]、马馼《关键要防止公共权力滥用》[N]《解放日报》2009.04.04.
[4]、朱伟红《改革开放的地位论》[J]《理论研究》2008 (05) 46
[5]、马海兵《网络舆情及其分析技术》[N]《光明日报》2009.2.17
8.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报告 篇八
——编 者
2012年网络舆情继续升温,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在积累和叠加,网民对深化改革表现出热切的期待,有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取向的意识形态争论重新抬头。国土资源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组成部分,和民生息息相关,关注网络舆情显得尤其重要。处理好网络舆情,对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指数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生态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度显著提高。从转载、回帖、搜索量来看,无论是事件、人物,正面关注还是负面关注,关注量都有显著提高。正面关注排序第一的“省国土资源厅出台首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转载突破16万,排位第十的“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转载过3万;负面关注排序第一的“致企业失地损失千万,长沙国土局被黑幕隐瞒事实”转载破9万,第十位“湖南男子自家屋内采煤致刑”过4万。2012年所列事件、人物地域排序总转载点击数近800万,比2011年总数高1倍,正面关注点击量比负面关注点击数高1倍。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面更加多元。相较2011年,2012年公众关注有了极大拓展。除了原来关注的政策、征地拆迁、市场配置以外,腐败是持续关注点,2012年查处的长沙市局周志红、永州市局欧阳贵忠、醴陵市局周旺炎、郴州市局龙跃帅点击都在1万以上。干部作风、言论、行为等偶发事件,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湖南宁乡高球场顶风上马,国土局长称领导定的没办法”,“衡阳市国土资源局用进口宝马车做公车”,“隆回最牛国土资源局长在位17年”等事件点击回帖率均达5万以上,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权益关注强烈与主流舆情成熟理性并行。权益关注强烈,主要是征地拆迁、矿山环境、地灾、城镇化土地利用、地产市场、资源权益纠纷等涉及具体利益,部分网民实名发帖,希望通过网络炒作,借力网络冲突、网络暴力,形成舆情事件,实现自身目的。“长沙湘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实名举报长沙市国土资源人员渎职”、“湖南澧县荣华煤矿非法开采,致四千村名水源枯竭”、“常宁:农田保护‘硬规定’遭遇‘软执行’等成为2012年较为突出的舆情热点。主流舆情成熟理性,主要表现公众对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对国土资源管理成绩肯定、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部分资源问题有理性的思考。如2012年省厅几项重点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环洞庭湖工程建设、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等点击量大而多,但无回帖、跟帖质疑。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成为国土资源舆情发展的重要形式。分析排序显示,负面关注一般由互联网、微博等自媒体发起,传统媒体跟进;而正面关注往往由传统媒体载文,再互联网转载或微博转发。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加上用户量大,客观上已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这种互动的传播形式,使许多事件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宣传中心监测到的26家媒体发布或转载49件负面舆情,如“常德西洞庭暴力征地拆迁”、“祁东县重点项目用地违规侵占”等均是在网络社区发酵并走向舆论高潮。而“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则由传统媒体兴起,向网络扩散。传播路径不对称与互动,整体上形成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舆情感知。
舆情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关系不明显,但与引导力度相关。为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舆情发展之间关系,按地域对国土资源舆情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其相关关系并不明显。但从排序结果与几个地区舆论引导工作相对照,可以得出结论:舆情引导得力,则排列靠前;引导不力,则排列靠后。长、株、潭、岳、常等市注重舆情引导,其排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工作开始起步。应对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修课,网络问政也是未来新趋势。目前我省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部分市州强化了该项工作,株洲等市开通了政务微博;株洲、衡阳开展网络舆情搜看、处置、办理工作,积极主动应对舆情;怀化联合中国移动开发“国土资源法律即时通”,服务相对人。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新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使用人数绝对量上升之外,国土资源舆情的新特点主要是由国土资源本身特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传播方式的新变化等多因素决定的。
一是国土资源在社會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资源消耗偏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约束成为发展改革的巨大压力和倒逼力量,客观上让国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高度关注的重要指标、舆论关注的热点行业。我省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土地供应紧张、后备资源短缺、征地较多、政策调整频繁、矿业违法高发多发等一直是公众的关注点和媒体报道热点。
二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使群众权益维护进入新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人的解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依法治省、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同时严格问责。公众对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的诉求高涨,使舆情到一个新阶段。
三是科技发展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挑战,更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加之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与方式。
9.2010舆情指数报告 篇九
南海网 http:// 时间:2011-03-24 17: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郭虹 章莹中新网重庆3月24日电(郭虹 章莹)《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24日在重庆发布。报告显示,在2010年网络舆情中,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为网民关注前三甲。
报告指出,较2009年相比,征地拆迁问题成为2010年网络舆情中凸显的新生矛盾,尤以地(级)市县级拆迁矛盾最为集中,此外,新拆迁条例所引发的协调补偿及行政强拆缓和等问题亦成网民关注热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IRI网络舆情指数75分以上的前100个较大事件中,仅由强拆征地引起的重大事件占9%。报告披露,区别于往年,去年网民对反腐倡廉的关注中心渐从干部贪污受贿转向干部形象、官僚作风。据IRI监测数据显示,2010反腐倡廉舆情负面事件中,七成缘起干部个人言行失当,如江西平齐俊的“领导指示”、伊春空难中飞机残骸前合影的干部“笑脸”等;而地方县处级干部则成为舆情重大突发事件中高发群体,贪污受贿和裙带关系已成侵蚀地方干部网络形象两大诱因。
此外,通过对2010年涉警形象的网络热点事件透视发现,去年舆情指数超过75分的100个较大网络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安在涉及主体中占比近2成。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厅官妻子打错门”事件、东莞涉黄人员游街事件以及“喝水死”、“洗脸死”等一系列监所离奇死亡事件均致使警察形象一度严重受损。
据IRI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网络舆论关注的前200个政策类话题中,政府通过网络传达政策精神和解读公众疑惑的话题高达38.5%,借助网络平台征求民意进而完善相关法规占比高达24%。有专家指出,随着论坛、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日趋成熟、规范,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推动立法规范和检验行业漏洞的重要平台和加速器。
10.舆情分析与管理 篇十
新媒体时代的弄潮人
中航工业新航林 俊
新媒体时代不请自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当今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于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在此寻找自己的发言席。中航工业作为大型央企,是祖国空中钢铁长城的铸造者,媒体对中航工业的关注从凤凰军事网、米尔军情网、股市行情军工板便可窥见一斑,有关各类重点型号飞机研制与交付、试飞与性能的消息层出不穷,难辩真伪。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它突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正在走向个人化、目标化、双向和全球通讯时代。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时效以天计算,那么新媒体时代可用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手机、微博、实时直播、微信群……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而将其联结在一起的便是日益强大、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网络的传播特点首先表现出内容的海量化,据统计,现在每年
新产生的信息量用4G容量的DVD来存放,把它们一张张叠在一起,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圈多。其次是信息流动的双向化。原来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这就是所谓“自媒体”时代来临,传播内容与形式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只要你关注”。三是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空前发展带来了简单便捷的操作,新闻时刻都在发生,时空距离已不是问题。特别是图文声影的综合呈现,其直观性、通俗性、大众性对受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合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地球村”里一村民,站在村口笑迎媒体新时代。
媒体的双面效应
媒体报道是传媒按其自身的标准,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编排后的产物,渗透着媒体及作者自身的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言论自由政策的放宽,新闻媒体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充当起了越来越不容忽视的角色,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和公众的方方面面。一条负面信息搞跨一个行业、一个名牌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冻皮鞋”“毒胶囊”“三株事件”“双汇瘦肉精”等。当然,从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看,并非坏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挖掘事件的“负面效应”。不可否认,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有些媒体会热衷大量挖掘社会阴暗面,以吸引受众眼球。一些报道貌
似“客观、公正”,其背后却潜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诉求。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敌对势力对我无所不用其极,一条消息可能引发的振荡是不可想象的,如阿拉伯之春、苿莉花革命等,都成为颠覆一国主权、扰乱地区安全的典型例子。中航工业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国防力量的象征,时刻受到怀有不同目的的利益群体关注,这就充分考验中航工业舆情把控能力。一方面,笔者认为要主动协同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功能,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提高公众认知度,建立自身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控制舆情、实时监控由于不良消息可能引发的媒体大规模跟风以及由此酿成的公共事件。因为此时的公众可能因大量的煽情和带有情感倾向性的报道而丧失了自我客观判断的能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花蝴蝶”。
善做媒体弄潮人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以时代要求审视媒体发展规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并不断研究信息传播的现状和趋势,考虑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当前,社会舆论多层次、分众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我国几代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的重要性都曾做过指示。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靠枪杆子和笔杆子打天下坐江山”;邓小平同志说:“舆论是社会稳定的思想中心”;江泽民同志讲:“舆论驾驭得好是人民之福、不好是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说:“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共产党根本的原则。”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敢于、乐于、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体现出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能力。只有清晰各类媒体的运作规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获取最大的舆论支持,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因此,要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提高新媒体素养,学会快速、便捷、海量的搜索信息,了解舆情。也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的深层次涵义,甚至培养自己的“专业型”意见领袖,实施良性舆情的有效传播和不利舆情的精准打击。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发生时,“主动讲比被动讲好,自己讲比别人讲好,内行讲比外行讲好”,话语权虽在记者,但记者引导好好了,会形成良性“共振”。
媒体永远在“猎奇”,只有“非正常”的事件才能吸引关注者。所以,当出现一些“负面”舆论时,必须从容应对,对善意的、客观的报道,虚心接受,积极纠正自身错误,显示诚意;对部分失实、无恶意的负面报道,要及时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通知其予以纠正;对于完全失实、恶意的负面报道,要据理力争,要求道歉,坚决给予制裁。作为央企,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当在迅速应对处置事件,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谨慎、快速制定周密预案,科学设置新闻议题,发布权威信息,与媒体紧密合作,及时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
集智创意绽放媒体新亮点
创新是策划的生命,好的策划来源于不断创新,如果没有新内容、新形式就不会有媒体关注。每一次宣传活动的使命是不同的,即使形式相同,内容也要创新,反之亦然。
好的创意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抓住热点,只有选择当前的热点问题才能成势。现在有句话叫“造势”,运用媒体选择热点造势,必须慎之又慎选好题材和角度,否则就会发生舆论导向错误。其次,选准时机。媒体造势要把握好时机,有时,人们对某件事的热情以及认知度是不断被激发的,所以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系列报道,只有随着媒体相关报道的深入以及这个报道的影响力的扩散,了解和认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所以控制好时间,方能将“势”推向最佳境界。三是内容要有上乘之作,也就是有深度有广度。深度,即该事件的新闻价值核心;广度,即该事件新闻价值的各个层面。
【信访舆情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西藏网络舆情分析报告09-18
山东舆情调查报告10-14
关于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报告07-12
县网络舆情09-15
舆情信息上报10-01
论网络舆情10-27
舆情危机应对11-18
舆情预防措施07-03
企业舆情监测系统07-27
舆情信息专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