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五法(精选7篇)
1.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五法 篇一
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 东庄一中
陈金利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导入不当,学生一开始就会感觉这节课上着没意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会比较低落,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一定不佳。因此,成功的导入是成功课堂的金钥匙。
因此教师要匠心独具,巧妙的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导入,使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下面我对常用的、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的选择要求是新旧课之间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温故”的基础上深化到“知新”、融通到“变化”。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 》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上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知识,提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基础之上,继续提问“如何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又怎样开放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历史故事导入法
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是新课导人的方法之一。尤其七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课前导入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伐无道 诛暴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首先讲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封建帝国,然后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秦朝都城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如此的奇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接着讲述秦朝的统治残暴无情,建阿房宫、筑骊山墓、修长城,赋税、徭役、兵役十分沉重,刑法严酷,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短命而亡。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疑问,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内容。
同时,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与所学阶段知识有联系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涵盖了所有。只要在教学中随意择优一讲,学生自然会知道以下的故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从讲林则徐的故事开始,学生自然就知道了这场战争的背景。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它与事实、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歌曲导入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最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歌曲特别喜爱。所以在课堂之前以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曲来导入,可谓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比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不过的导入法。在讲到《巴黎公社》一文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际歌》是贴切到家的做法。讲《抗美援朝》时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一上课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达到气氛活跃、情境交融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知识,理解情感,达成目标。
4、用名诗词或名言名句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文、名言、名句及作者。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导入学习情境是十分自然的。在讲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以王昌龄的《出塞》来引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中的龙城飞将是谁呢?从而引出汉与匈奴的关系。
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以用李白的诗歌导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
5、以纪念日或节日导入
在近年的中考中,将现实生活中的纪念日或节日作为引子,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试题比比皆是。而在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导入教学过程也是很好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用“禁毒日”导入,学生自然就会明白此纪念日的意义。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特殊的日子,用它作为导入的引子,也别有新意。如中国历史上,用5月4日引入对“五四运动”的学习;用7月1日引入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学习;用8月1日引入对南昌起义的描述;用10月1日引入对“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世界史上,用7月4日美国国庆日,引入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用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引入学习《法国大革命》。
6、成语导入法
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教学导入中,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字字铿锵,寓意深刻。如围魏救赵、道路以目、卧薪尝胆、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闻鸡起舞、击楫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公车上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7、用实事导入
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事,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如当今印巴矛盾、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问题,用这些热点来引入课堂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比如我们在讲《动荡的中东地区》时,电视上的“新闻联播”就是很好的导入素材。学生会探究“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等等。讲冷战时,结合当今的“利比亚”局势,北约军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这样,看得见的事实更能增加知识、激发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
8、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入课堂
这种方法其实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觉得应该还是分开为好。这种导入法比讲故事更具体、生动。我在讲到《辛亥革命》一课时,提前给学生提供了电视剧《孙中山》的几个要点剧情让学生去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背景、革命原因、经过、结果都能基本理解。事先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顺利。如果具备多媒体教室,这样的课就更不在话下了。
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就能给学生以足够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五法 篇二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入法”, 顾名思义, 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 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 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 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 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 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 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 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 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因此, 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 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 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 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 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 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两个知识点, 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 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 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 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 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 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 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 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 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 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 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 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 因此, 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 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 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
比如, 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首先, 在刚开始上课时,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 同学们都知道, 咱们是人类,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 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 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 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 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 然而, 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 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 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 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 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多媒体导入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 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 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 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相比, 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 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 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并且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 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于教学工具所展现的知识点记忆, 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正好满足这一功能, 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 能够极大地给予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 加深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 形象生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 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 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 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初中学生的共鸣, 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 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
综上所述, 课堂导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 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 因此, 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的强化, 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来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 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 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 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小芬.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导课技巧[J].广西教育2012年46期
[2]王越.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导入 方法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复习导入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 教育 思想,但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因课而导,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悬念导入法
心 理学 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元朝的统一》这一章时,笔者先问学生:“大家知道成吉思汗吗?”学生几乎是齐声回到:“知道。”又问:“大家知道成吉思汗手下有一员大将叫木华黎的吗?”看过电视的同学马上回答“元朝的开国神箭手”,“勇猛过人”,“智慧过人”。再问:“他驻守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大都不发言了。笔者马上拿出准备好的《佳县志》,翻到第二页,对同学们说:“看,他曾驻守在我们佳县,还在黄河上搭过浮桥,军队可以从桥上直接开往山西省的临县。”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就越想知道更多有关元朝和成吉思汗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像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的“导入”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讲《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笔者把我县朱官寨石摞山遗址照片呈现出来,问同学们:“我国最早的农耕人类出现在什么地方?”大家有回答“云南省元谋县的”,也有回答“北京周口店的”。笔者指着画面说:“我们县的朱官寨乡也有。石摞山遗址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从1984年起,多次进行详细考察、论证,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少有的原始社会古城堡遗址。从山上发现的陶罐、陶鬲、三足器以及石刀石斧等文物来看,具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明显特征,由此证明,这一古城堡为距今大约5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然后,让学生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等同学们读完,笔者接着讲“不但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有原始农耕村落的遗址,我们县也有。我县地处黄河西岸,正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运用乡土历史图片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 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如在讲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笔者播放音乐《保卫黄河》。这首激昂的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以 政治 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手段,以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抗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 中国 共产党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的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这种昂扬的激情,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 历史 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氣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五、故事导入法
中国 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疯狂侵华史、罪恶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历史 教育 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为“卧薪尝胆”的勾践、“东山再起”的谢安、“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生发各种感情,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产生各种积极的体验。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就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地。
4.小学英语课导入五法 篇四
一、小学英语课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
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 马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般在导入新课时进行 ,因为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一堂课象一场戏 ,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也象一篇文章 ,要有妙不可言的开头。精美的新课导入 ,像磁石、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像钥匙 ,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导入难,难在它必须起到集中精力、酝酿情绪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又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般2-5分钟)完成。把导入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自然又加一重困难。但只要教者明确导入设计的目的,把握好教材、教师和教育对象三者的关系,万难可排,绝妙的设计便会出现。尽管教者各有特色,教材各有内涵,学生素质又千差万别,导入设计也必然变化多端。以设计形式分类,不下十种之多。不管是复习型、谈心型,还是偶发事件型或电教媒体型,其设计关键都在一个万变不离其宗。那么 ,如何导入新课 ?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导入方法: 1.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作铺垫。尤其是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积累,提高语言的复观率,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表演上节课学过的对话等开始,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生“What’s this?It’s a„”时,可以利用图片先用已学句型This is a „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如book,pen,bag,dog,cat,bird,car,bus,bike等。通过出示图片、玩具和实物,请几组学生依次用This is a „句型进行复习。然后自问自答引出What’s this?It’s a „句型。在学生基本掌握What’s this?It’s a„句型这一结构后在引出单词panda和tiger.2故事导入法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假如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更突出。如在教学“Colors”这课时,我先给出示一只可爱的猴子,告诉他们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再问他卖些什么水果呢?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着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orange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桔子,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orange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
3实物导入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的实物、直观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走进教室,从身后拿出一只可爱的玩具小熊,学生们能不睁大眼睛盯住他吗?老师趁热打铁地说:“Bear, bear, 小笨熊。” 听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跟老师一起说:“Bear, bear, 小笨熊。”看,有的小淘气鬼还在表演呢!看那样子还真像只小笨熊!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如:文具用品、水果、各种玩具、教室里的摆设、身上的衣物、人体器官等等。这些现有实物的充分利用,不但从一开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精力集中,为更好地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打基础,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为今后的英语交际作下良好的铺垫。
4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Book1 Module2时,我一进课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 , today!”同学们一起高呼,我便说”Listen, touch your nose!同学们赶紧摸着鼻子,然后由摸鼻子最快的同学来发布命令。„看他们那快速行动的样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和情趣。多给孩子们一些游戏、多给孩子们一些欢乐吧!
5创疑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教师通过提问“投石问路”,既能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顺其自然导入新内容。一组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充分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温故求新的原则。这种方法如应用得法,则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开启学生智慧大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How many?”这一内容时,我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this morning? „ Can you see a picture over there?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How many cars can you see? „ ”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6歌曲导入法
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如果课的导入就能把结合本节教材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歌曲)送入学生的感官,那么,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快感、乐趣和享受,而且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如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学生还不太明白英语课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先给他们欣赏一首英文歌“Hello!”来导入新课。英文歌曲好学易唱,而且人人都喜爱唱歌,歌声使人愉快,在愉快的气氛中导入学习,会感到很轻松。7竞赛导入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在上课开始,引进竞争机制符合小学生可望获胜的心理,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充分准备,变被动为主动。竞赛的方式包括看谁听得清、看谁说得好、看谁读得准、看谁写得好等等。竞赛可以全班参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还可以选代表进行。例如: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接力写单词比赛,第二位同学写的单词首字母必须和第一位同学写的单词的尾字母相同,假如第一位同学写的单词是name,那么第二位同学写的单词必须以字母e开头,如:egg、eraser、English、eleven、eight等等。对于竞赛获奖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接下来的课程也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并且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设计“导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应该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
2.如果一节课中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做到有序合理安排、巧妙组合、分步呈现。
3.在进行导入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教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尽量多采用形式活泼、手段灵活的方法来导入教学内容,同时要变化,不要使孩子产生疲倦以至分散注意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一样,一个好老师应该知道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一节课的导入成功,能吸引学生,他们产生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教学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乐意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小学英语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注入式的知识教学法,就很难抓住学生的心。因而必须重视英语课导入的艺术化,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走入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采用如下几种启发方法来导入新课:
⒈设疑式:
这种方法多用于较长的对话或叙述性较强的文章中,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内容,然后根据讲授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收看录像或听课文录音,这定会引起学生极浓的兴趣,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声音和形象的结合,语言和情境的相互交融,一下子就将学生紧紧抓住了。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 A Unit5 On the farm》的A部分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些body language(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的面部表情,配上适度的动作、手势)复习B部分的单词和词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did Nancy do ? What did Helen do ?收看课文CD,这时动感的画面一下子就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们想马上就知道到底他们在谈些什么?这种设疑式的导入法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主动学习。
⒉悬念式
悬念,也就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一些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那迫切心情。这种方式我多用于单词教学中,因为这样可以将零碎的单词融入在一个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天地中。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3 What „s your job? 》的B部分单词时,我把有关职业的单词编进了一个童话故事里:有一位小朋友最向往长大后成为一个勇敢的警察,有一天他边做作业,边想着电视里的警察叔叔,迷迷糊糊发现自己也成了一个警察…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离奇的故事,总是出乎学生的意料,从而造成了一个个悬念。
⒊歌曲引入式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给人以丰富那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这一课时中,我先让学生欣赏《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一首歌,歌曲中那“duck”quack----quack----quack.”“cat”miaow----miaow----miaow , “cow”moo----moo----moo ,“pig” oink----oink----oink等动物的叫声映衬在优美轻快的气氛,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随着这美妙那音乐,学生轻松地步入了新课。
⒋图画式
课堂图画的主要形式是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幻灯图片等。儿童的抽象思维比较差,所以使用图画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东西,这种导入式可以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如在教There is a house in the picture.Behind the house there is a tree.In the tree there is a bird…变化无穷的活动画面随着老师的讲述、拼贴、简洁清晰的寥寥几笔,一幅优美的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导入式不但容易将全班的精神集中在一起,而且学生从中也受到美的熏陶。
⒌游戏式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儿童好胜、荣誉感强的特点,上课开始时,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fast/slow 这对反义词时,先让学生玩一个“Vocabulary Power ”这个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出最多以往学过的反义词,如:big/small tall/short fat/thin等。这样既让学生温习了旧单词,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 能力,从而为讲授新的反义词奠定了基础。
课堂的导入要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等作用。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但主要的还需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如何在刚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心,顺利地转入课堂教学?这里,导入的技巧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实导入方法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新旧衔接。讲授课时要注意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复习课要注意归纳、总结。导入法在应用时,各种方式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图画式,还可以跟悬念式、设疑式相互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一、复习导入法
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掌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作好准备。
二、实物和图画导入法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画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如教初中第1册18课时,我叫学生每人准备苹果、梨、香蕉、蛋、桔子或蛋糕中的一样,上课时,老师随便走到哪便拿起实物问,What‟s this? It‟s a pear.And what‟s this? It‟s an apple.有些实物不能搬进教室,可用挂图式或图片辅助导入新课,如教第二册22课的elephant, panda, monkey, tiger等动物时,出示图片进行问答: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tiger.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a dog or a panda?这样学生把图形与单词结合起来,就自然而然地理解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三、设问导入法
教师以富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是为了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教初中第三册第10课课文时先设置问题。1.Why did Miss Zhao say “Congratulations”to the class? 2.Why was Miss Zhao not pleased? What did Class3 do last Sunday?学生带着赵老师“先祝贺,后不高兴,学生做了什么”这一贯穿主题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就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去。
四、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特别是简笔画,它能创设情景,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一支粉笔在手,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如教初中第一册21课画人物简笔画就可问答:Who‟s this? This is Li Lei? How old is he? He is twelve.又如教初中第二册76课时,画上太阳、云、雨就能进行天气情况的教学。
五、情景导入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真实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情景导入中抓住时机,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本节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去。如教第三册22课,讲台上放一个小书架,让一个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另一个扮演借书人练习对话:A.Excuse me.Have you got any books abou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B: Yes, they are on the shelf.然后引出话题In the library的教学内容。
六、故事导入法
心理研究证明,兴趣对人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爱听故事,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选择与课文内容情节紧密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故事,讲给学生听,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如:教初中第三册42课前,我先讲了一个只读了三个月书,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都知道是Thomas Edison.然后我问:爱迪生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都想弄它个水落石出,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电教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教学,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新教材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倾向于这一方面。
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并且还有动态功能,就象电视上的“现场直播”一样。
另外,用电视录相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镜头、片段,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在教初中第三册的The sport时,播放一些运动会(最好是本校)的场面,学生看到熟悉的镜头,倍感亲切,好象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场面。
八、现场导入法
教室是一个很大的“教具”,室内有门窗桌椅,还有学生、老师及学习用品等,如教现在进行时时,叫一个学生去关门,老师在学生关门时说He is closing the door.叫一个学生开窗时说She is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叫三个学生站到前面,说: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 A.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学生通过这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的现场表演,学起来更加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九、游戏导入法 中学生是长知识的时代,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当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要学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前,做Is it a bus?的游戏,让学生用Yes, No回答,直到猜对为止。当要学到祈使句时,做Polly says “Stand up!” Touch your nose的游戏,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又进行了实际操作,学生记忆深刻。
十、自由交谈导入法
在每天安排的同桌3分钟的自由交谈时,事先叫学生作好就当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有关的话题进行交谈,使这个交谈能达到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将要学初中第三册54课Christmas Day时,交待学生准备好有关话题:
A: Hi!Liu Ying.I got a postcard from my friend yesterday.B: Really? Where is it from? A: It‟s from American.B: What does it say?
A: Best wishes for Christmas and the New Year!
然后教师就Christmas作解释,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Who is Father Christmas的主题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一切新颖的、有效的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乐趣,而不枯燥乏味,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达成一种默契,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入的目的要明确
一、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课堂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步骤等,学生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如何在导入课堂之刻便让学生明白目的,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我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学情正常的情况下,笔者常采用轻松、自然的提问、对话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地导
入所学内容。
T(老师):Whichlessonshalwehaveinthisclass?
Ss(全体学生):———LessonThirteen.
T:Thetitle,pleaseA?
Sa(学生a):———Earthquake.
T:Haveyoueverheardofearthquakes?
Ss:———Yes.
T:WhichwastheUSA’sworstearthquaks?
Whichwasthesecondworstearthquake?Whydoearthquakeshappen?Wel,that’swhatwearelearningtoday,understand?
Ss:———Yes.
T:Now,readthetextPartOneandthentrytoanswerthequestion:WhichwastheUSA’sworsteart
hquake?
到此,通过师生双边自然的对话,学生明白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顺利地导入了下面的具体教学内容。
二、生动有趣,直观式导入课堂
心理学实践证明:识记材料如果能被直接操作或成为活动的对象,识记的效果则更好。目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一种非常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利用课本教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创设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在平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笔者努力在课堂导入之开始便注重增设一“人
造的语言环境”或直观的场景。
AnEnglishlesoninthechemistrylab.(一堂化学实验室的英语课)
T:Wherearewenow?
Ss:———Inthelab.
T:Whatlab?Sgirl
s:(全体女生)———Chemistrylab.
T:Haveyoueverbeentothelab?
Ss:———No.
T:Whatshouldwedofirstinthelab?教师的这些问话便是书中的原文,直观的化学实验室与Chemistrylab形象地连系在一起,学习的内容成了直接感受、操作或是成为了活动的对象。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师生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了教与学。
三、灵活有效,随机式导入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指望课堂上学生们时时刻刻都有很规范的学情。对于那些偶发事件特别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组织课堂导入为传授知识作铺垫。某日踏进一吵闹课堂,笔者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了课堂导
入:
T:Hasthebelrung?
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T:Isourclassroomquietornoisy?
Ss:———Noisy.(这次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
T:Isitright?
Ss:———No.(这次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Now,it’stimeforclas.Sowemust„„.教师有意停顿,让学生快速思考后口头填空,加大思维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Sa:———Stoptaiking.(学生a是位班干部)
T:Wemustbe„„.教师进一步将已转移到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进入语言学习上。
Sg:———Wemustbequiet.(回答这一问题的是一个方才不安分的学生)
教师请这两位同学回答问题实则是对其进行教育。这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教育一语双关,更令人心悦诚服。短短两三分钟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便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每一个题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本文拟从英语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趣味性、灵活性和思想性等方面探索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 提问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个体,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又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在教SEFC第三册Losson34 Gymnastics一课时,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① 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② 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③ 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教师利用了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 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情意共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学习SBⅡ,Lesson 58—59A Famous Detective一文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 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② Why was Holmes worried?
③ 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④ 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⑤ 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And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⑥ 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⑦ 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三、方法多样,灵活妙用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 Curie, Charlie Chaplin,Gandhi等,以及Office Equipment 等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
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这类问题易使学生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Why can we know what happened a 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发散思维,挖掘内涵
外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和“三个面向”的需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这一大纲要求。如在学习SBⅡ,Lesson 35 Animals in Danger一文中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What wrong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towards wild animals?
2、How can we do to stop animals dying out?
又如:SBⅡLesson 2 Walt Disney 一课,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are Disney’s films so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了结论:其作品充分反映了“智慧战胜强暴”,“邪不压正”、“勤劳才有收获”等这些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呈现的含义及其作用
呈现(presentation)是指语言教学中介绍新的语言项目的一个步骤。其内容包括讲解语言项目的意义、举例说明等。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就是把要教学的目标词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介绍或展示给学生的过程,包括词形、读音、意义等内容,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呈现的作用首先是给学生下达词汇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展示目标词汇;其次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呈现以及呈现环节中各个步骤的操作实施,加深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同时利用在呈现环节所获取的丰富的词汇信息,完善目标词汇在学生心中的储存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
二、词汇的呈现方式
(一)直观呈现
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用英语去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直观呈现有以下四种:
1、实物呈现。如,在学习book时,指着书并跟着节奏说:book↑book↓ This is a book.2、图片呈现。如,在学习大象时,展示画有大象的图片,问:What is this ? Oh, This is an elephant.3、简笔画呈现。如,在学习小动物时,可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小动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4、电教设备辅助呈现。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二)表演呈现
人与人交际时并不仅仅限于用言语达到目的,谈话者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适当地利用身势语呈现新语言项目,既省时又直观形象,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增强接受英语信息的能力。
1、动作呈现。如,跳一跳,说:jump,jump,I can jump.2、表情呈现。如,在学习angry时,两眼怒睁,找一原由,说I am angry.3、对比呈现。如,在学习tall 与short 时,可找两名高矮差距大的学生,以对比呈现。
4、感知呈现。如,在学习hot时,可借用热水,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
5、模仿呈现。如,在学习doctor时,可用医生戴的帽子与白大褂,让学生穿上去模仿,并指着问:What is his/her job ? He/She is a doctor.(三)翻译呈现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词汇量少,英语理解能力差,对个别难以借用直观与表演呈现的词汇,有必要用母语来解释。
三、词汇呈现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出关于词汇呈现方式的决策时,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兴趣性。兴趣是使学生产生渴求掌握知识的强大动力。在呈现时,要恰当的选用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能集中注意力,对语言材料能更好地感知、思维和记忆。
2、可行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预先考虑呈现方式的可行性,注重与词汇本身特点相结合,选择经济、简单、可行的呈现方式。如学习rabbit时,可选择图片呈现与动作呈现相结合。示例:T:Look,what is this?(出示“兔子”图片)Ss:sorry,I don’t know.T:Look at there, what’s that?(指向准备好的录音机)Ss:That’s a record.T:Oh,That record can help you.now,listen.(做听的动作。)Record:rabbit.T:Who can tell me,what’s this?(再次出示图片)S1:rabbit.T:Follow me,rabbit↑rabbit↓I am a rabbit.(做动作:两手的食指与中指竖起,放头两侧。)
3、实效性。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认读与识记的兴趣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实效。在呈现过程中,注意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呈现内容也不宜过多过杂,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巩固新语言项目的效果
为,把握好句型教学的第一关----呈现新材料很重要。
一、情景呈现句型(Presenting Patterns in Situations)
通过情景引出句型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把句子放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激发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句型,从而达到学会用英语交际的目的。例如在教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 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挂一个气球,并邀请男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男生跳得高摸到了气球,而女生跳得不够高,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可以渗透句型:
T:Does he jump high? Ss: Yes, he do.T: Does she jump high too? Ss: No, she doesn’t.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摸一摸、跳一跳,高低之分,一目了然,使学生很明确该词组,句型的意思,也使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百倍了。
二、问题呈现句型(Presenting Patterns by Raising Questions)
用提问的方法,介绍和引入新句型,这可以引起学生对某一表达法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What time is it? ”句型时,教师可以不戴手表上课,假装看手腕,问学生:“ I don’t have a watch today.What time is it now? ”这时,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看手表,但不知用英语怎么说,那么,这就产生了信息差(information gap),那么老师走过去看某一学生的手表,说:Oh ,it’s...从而引出“时间表达法”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三、歌谣呈现句型(Presenting Patterns by Chant)
用学唱歌谣的方法,介绍和引入新句型。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新授句型,单词自己编写简单的歌谣,配上一定的节奏,这样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课前的歌谣恰当有效地利用来导入新授,不是很好吗?如在教4B Unit7 At a snack bar时,我编了一段歌谣: Hungry, hungry, I’m hungry.Hamburger, hamburger, I’d like a hamburger.Thirsty , thirsty, I’m thirsty.Coffee, coffee, I’d like some coffee.唱完了后,我会说I’d like some hamburgers.What would you like?来引出本单元的句型,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句型,再进行分步教学,效果较好。
四、看图呈现句型(Presenting Patterns by Pictures)
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和引入新句型。例如教与学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以用“投影”出示或挂上一幅图画,以引起学生想用英语描述图画的内容的动机。教师可指着图中的内容进行介绍。如:
This is a picture.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it.There is a man in the picture.There is a house in the picture.There is a dog behind the door.There’s a book on the desk.老师在黑板上板书“There be+某物+某处”的句型进行教学。
五、动作表情呈现句型(Presenting Patterns through Action)
利用直观动作的句型呈现法,具体有三种:
1.利用动作呈现.如教现在进行时结构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描述,也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教师对动作进行描述:
××,please read the text.Listen, ×× is reading.What is he/she doing? 2.利用表情呈现“Where is...”的句型。教师可以把一些随身带的物品放在教室某处,然后做出寻找的样子。
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watch? Where are my books? 3.利用语调呈现教“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的句型。教师可以通过强调语调变化来引起学生对疑问句的注意:
Mike is a boy.Is Mike a boy? He is twelve.Is he twelve? 我觉得灵活多样而又恰到好处的呈现,能营造出浓厚的热情的学英语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呈现的方法多,但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力求在呈现形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yingyu/24023.htm小学英语教学中新知呈现的几种方法
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沈艳萍 新知呈现(Presentation)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向学生呈现新的语言项目,使学生感知、理解、认识新的语言项目的过程。新知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的呈现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新知呈现方法,促使英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本文就一些教学片断,探讨英语教学中新知呈现的方法。
一、利用旧知呈现,实现无痕过渡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 After school
1、T:(出示一只盒子)Guess.What’s in the box?(猜的过程中让学生凑近盒子听里面的声音)S1:It’s a clock.2、T:(取出教具钟)What’s the time? S2: It’s three o’clock.3、T:(拨动教具钟到3:30)What time is it? S3: It’s three thirty.4、让学生问教师答。S4:What’s the time? T: It’s half past three.【反思】案例中What’s the time? It’s three thirty.是学生已有的知识,What time is it? It’s half past three.是新授的内容。教师利用旧知开始提问,唤醒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然后用相同意思的新句型进行替换,实现了无痕过渡。
仔细分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层次:T: What’s the time?(旧知)S: It’s three o’clock.(旧知)
第二层次:T: What time is it?(新知)S: It’s three thirty.(旧知)第三层次:T: What time is it?(已学的新知)S: T: It’s half past three.(新知)
利用旧知呈现新知,把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的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条件,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新旧知识的无痕过渡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整合,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促进了英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利用歌曲呈现,尝试愉悦感知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5 How are you?
1、播放迪斯尼英语中的歌曲《How are you?》,学生看录像,听歌曲。
2、学生跟唱2-3遍。
3、T: Hello, boys and girl.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T: Hi, „.How are you? S1: Fine, thank you.4、学生两两相互问答。
【反思】迪斯尼英语的录像中与歌曲相配合的画面是各种动物相互致意问候的场景,通过有趣诙谐的画面,轻松优美的曲调,反复呈现的歌词,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了How are you?的语言功能及其应答方法。跟唱歌曲后,当教师向学生们问候时,他们都能用Fine, thank you.来应答。
小学生大都喜欢唱歌,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欢快节奏给他们带来美的感受,在歌声中感受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利用英语歌曲呈现新知,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边唱边学,以唱促学,使语言学习变得轻松,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三、利用谈话呈现,诱导积极思维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5 A camping trip
1、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1: It’s sunny.T: What can we do on sunny day? S: We can play football / play basketball / jump / run / climb the hill / play games „.T: We also can go camping.2、T:(教师出示一群孩子正在野营的图片)Look.The children are at a camping site.They are having a camping trip.What can we do at the camping site? What do we need for the camping trip? S1: We can play football.We need a football.S2: We can listen to music.We need a tape recorder.S3: We can eat.We need some food / some fruit / some tins and a tin opener.S4: We can cook.We need a pot and a stove.S5: We can sleep in the tent.We need a tent and some blankets.S6: We can watch the stars at night.We need a telescope.„„
3、教师和学生拿出准备的野营物品,相互展示,并用I have „.的句型进行交流。
【反思】围绕“camping trip”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讨论。在谈论中让学生了解野营需要物品:各种食物,开启罐头需要的tin opener,cooking时需要的pot和stove,睡觉时需要的tent和blankets,看星星需要telescope等。这些新授的单词在师生交谈中自然地逐一呈现,并在展示物品的环节中呈现并使用新句型I have „。
这样的新知呈现淡化了学生上课的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孩子习得母语是与其思维发展同步的,而小学生学习作为外语的英语,其思维水平已经超前于所学的英语,因此要给机会让学生思维。教师和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呈现新知,这样真切自然的语言氛围,容易创设热烈的气氛,调动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较快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四、利用态势呈现,优化语言理解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1、教师打开教师北边的窗户,阵阵寒风吹进教室,教师裹一裹衣裳,缩一缩脖子,紧抱双臂,用发抖的声音说:I’m cold.2、T: Are you cold? S1: Yes, I’m cold.T: What’s the matter? S2: I’m cold.3、同桌两人相互问答,并配上动作表演。
4、教师问表演最逼真的学生:What’s the matter? S3: I’m cold.教师递上一条围巾:Here’s a scarf for you.【反思】双手抱肩作冷状,手捧肚子作饿状,手摸喉咙处作渴状,手摸额头做病状„„ 教师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和动作进行新知呈现,明显的态势语言使学生明白意思,使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
形体语言具有形象性和分析性,它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时比语言解释更清楚,更直观明了。学生在教师态势语的帮助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
五、利用情景呈现,体现真实交际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1、T: I like dancing.Do you like dancing? S1: Yes, I do.T: Can you dance now? S1: Yes, I can.T: Let’s dance.T:(教师和S1翩翩起舞)Look.We are dancing.2、音乐起,全体学生随着音乐起舞。教师逐一与学生对话。
T: What are you doing? S2: I’m dancing.T: What are you doing? S3: I’m dancing.„„
3、T: Boys and girls.What are you doing? Ss: We are dancing.4、4、学生两两问答。
【反思】教师邀请学生跳舞,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在如此真切自然的语言氛围中,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大胆地尝试,较快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能帮助学生准确体验和理解语言,使学生在交际中使用语言,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利用游戏呈现,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ck bar
1、T:(出示一只hamburger)Guess, how much is it? S1: It’s five yuan.T: Higher, please.S2: It’s eight yuan.T: Higher, please.S3: It’s ten yuan.T: Yes, you’re right.(出示两只hamburgers)How much are they? S4:They’re twenty yuan.2、T:(出示两杯coffee)Guess, how much are they? S5: They’re twenty yuan.T: Lower, please.S6: They’re eighteen yuan.T: Lower, please.S7: They’re sixteen yuan.T: Yes, you’re right.3、教师出示标上价格的各种食品和饮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食品和饮料的组合,计算出正确的价格。
4、学生相互问答,了解他人的选择及其价格。
【反思】学生在3A教材中已经学过How much is it? It’s „.教师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复习了旧知,用算一算的方法引出了新知How much are they? They’re „.又让学生在选一选、算一算、问一问的游戏中进行操练。游戏中呈现新知,使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儿童天生喜欢游戏,他们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将新知呈现整合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用,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七、利用媒体呈现,活化教材内容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1、多媒体出示Liu Tao 的头部,表情为愁眉苦脸。T: Guess.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2、学生向Liu Tao发问。
S1: Are you hungry? Liu Ta No, I’m not hungry.S1: Are you thirsty? Liu Ta No, I’m not thirsty.S1: Are you cold? Liu Ta No, I’m not cold.S1: Are you tired? Liu Ta No, I’m not tired.2、师生齐问:What’s the matter, Liu Tao? Liu Ta I’m ill.4、点击图片,出现全幅图:Liu Tao正躺在病床上吊针挂水。
T: Liu Tao is ill.出示单词ill,手摸额头做病状并领读ill, I’m ill.【反思】教师利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猜测Liu Tao的身体状况,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知ill的意思,然后在体态语言的辅助下操练新知。再如在冬天教hot这一单词,很难真实地呈现热的情景,而多媒体出示一幅Australian girl在烈日下的图片,则能让学生一下子真切地体会hot的感觉。
利用媒体呈现新知,要利用电教媒体信息量大、节奏快,交互性强的特点,巧妙活化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景,提高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八、利用活动呈现,亲历技能内化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In class
1、T: Open the box, please.S1: OK.T: What’s in the box? S1: It’s an apple.T: Do you like apples? S1: Yes, I do.T: Can you draw an apple? S1: Yes, I can.T: Draw an apple on the blackboard, please.S1: All right.当S1在黑板上画苹果的时候,教师出示词组draw an apple领读。
2、T: Who can spell the word “apple”? S2: I can.A-p-p-l-e-apple.T: Write the word “apple” under the picture, please.当S2在写单词时,出示词组write the word领读。
3、T:(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单词)Read the word together.同时出示词组read the word。
4、T: Copy the word “apple” in your copybook.【反思】教师安排了猜猜、画画、读读、写写、抄抄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及感悟的空间活动,设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机呈现了本课的新单词draw, write, read, copy,同时让学生感知了祈使句的表达方法,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训练。
语言学习注重感受与体验,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通过体验的过程,才能将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只有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性格和经验特征的活动内容,让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促进其主动学习和主体实践学习策略的形成。
5.初中历史课导入方法小结 篇五
论文关头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注重
论文摘要:新课导入是至关主要的教学环节。初中历史课导入体例多样,教师把握好、运用好,就能充实调动起学生进修的积极性、自动性,本文列举了初中历史课的几种导入体例,并提出了导入的注重点。
“万事开首难”,“精采的初步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人是至关主要的教学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重力,激起他们的乐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空气,使学生的智力勾当始终在一种强年夜的内压动力浸染下,在情感高涨的空气中进行,促其把进修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纳下列几种趣味导入体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体例。这种体例注重常识跟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常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常识的进修作好铺垫,可谓是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讲述《马关公约》时,我们可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南京公约》;讲《辛丑公约》时,可再复习《南京公约》和《马关公约》。经由过程复习,学生可明晰各个公约对中国的风险及重年夜的社会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是若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平易近地社会的。再如讲述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成立时,提问:国平易近党被推翻的标识表记标帜是什么?蒋介石在中国年夜陆的统治一共若干好多年?学生回覆后指出:1949年4月中国人平易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平易近党政府被推翻。蒋介石在中国年夜陆的统治一共22年。此时继续问:人平易近解放战争在全国规模内取得根基胜利,成立新中国的前提已经成熟,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平易近要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年夜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修的内容。
二、图片导入,直不美观形象
图片种类良多,有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历史丹青等,可直不美观揭示历史事务和历史人物的形象,给学生以活跃的视觉感应感染,便于吸引学生的注重力。为历史教学供给珍贵的素材。如在讲美国自力战争时。出示美国国旗,让学生不雅察看:美国国旗有什么特点?上面的星代表什么?条代表什么?为什么条的数目是13个,星的数目是50+7再如在讲文艺回复行为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并进行描述:“这幅画描画了耶稣在和他12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时.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傍边有一小我出卖了我!’在这一刹那.众门徒的神色和心里勾当马上吐露出来:有的愤慨,有的叹伤,有的则
在剖明自己的纯沽无辜。叛徒犹年夜神志惊诧,手中握着出卖教员而获得的钱袋,位于图中最阴晦之处。这幅丹青称道了殉道精神.拷打了叛徒行为,从而默示出典型情形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人文主义思惟的集中浮现。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惟和文艺回复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迅速阅读课文,自立解决问题,由此进入新课。
三、诗词导入,学科渗入
诗词说话精辟、活跃、美妙,学生喜爱。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不单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本常识.更主要的是可以营造活跃欢畅的空气.提高学生的乐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其以丰满的情感投入进修。如讲述丝绸之路时.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简单讲解后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前人,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良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再如进修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年夜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事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诵之余.不单会对即将进修的内容有所体味,而且会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不美观主义所深深传染。
四、故事导入,缓解压力
故事可以缓解压力,使学生提高和集中进修注重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一则融常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壮的故事,经常是点燃学生进修乐趣的火种,也是增进师生情意,启迪学生聪明心灵的兴奋剂。如在进修古代希腊的内容时,“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能给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再如讲拿破仑帝国时,可以讲“雾月政变”“滑铁卢战争”,一会儿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由此进入新课教学,学生必然兴致盎然。
五、影视导入,再现历史
影视作品除具有与图片一样直不美观形象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情节波澜升沉等特点.更轻易让感性熟悉、可塑性较强的初中学生接管和喜爱。如在讲抗日战争时,可播放片子《死战台儿庄》片段,在学生被惨烈的战争排场所震撼时问:“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什么战争?战争的功效若何?对中国发生了什么影响?”再如讲述鸦片战争时。先播放片子《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布景及林则徐采纳的法子的片段,进而指导学生思虑: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在陆续串的问题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后.起头讲述新课,下场很好。
六、悬念导入,激发求知
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人新课.可以最年夜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可设计下面的导入:“同窗们,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德意日法西斯处处侵略,攻无不克,但最终仍是惨败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作战不勇敢了,仍是他们装备不精巧了?今天,就让我们来配合进修这一课。”再如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时,可如斯导入:“同窗们,关于科学家,我们已体味不少,人们也力争按照科学家的进献判定出其中的最精采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选举有史以下世界上最精采的科学家。在全数选举名单中,只有一小我的名字呈此刻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年夜多是名列榜首。同窗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进修这一课。一同走进科学殿堂,去领略科学巨匠的风度。”学生必然孔殷地想体味新课的内容,注重力就会被吸引住,课堂空气也就被调动起来。
七、成语导入,言简意赅
历史教科书上有良多成语典故,用在教学导人中。下场颇佳。如围魏救赵、道路以目、卧薪尝胆、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闻鸡起舞、击楫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顾茅庐等。
八、节日导入,独具匠心
中外历史上有良多非凡的日子,把它们作为导入的引子,别有风味。如中国历史上.用5月4日五四青年节引入对“五四行为”的进修.1.~J7月1El建党日引入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进修.用7月7日中国人平易近抗El战争纪念日引入对“抗日战争”的进修,用8月1日建军节引入对“南昌起义”的进修,用10月1日国庆节引入对“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成立”的进修。世界史上.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引入进修“欧美工人行为”,用7月4日美国国庆节引入进修“美国自力战争”,用7月14日法国国庆节惹人进修“法国年夜革命”.用12月25日圣诞节引入进修“世界三年夜宗教”除上述几种体例外,还可采用现实联系法、名人名言导入法、联想对比法、创设情境法等体例设计历史课的导人语,但无论用什么样的体例导入都要注重:所用体例和材料要合适教材内容现实,要与课文内容或历史史实相联系关系,不能牵强附会;体例要矫捷多变,分歧内容要选用分歧的体例,切不成陈旧看法;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说话要精练,等等。
总之,历史教学导入新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关头在于教师要把握好它、运用好它,充实调动起学生进修的积极性、自动性,这样才能把历史课讲透、讲活,使之魅力无限。
小课题结题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之研究
李
海
忠
6.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五法 篇六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把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就要让教师成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路人, 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 创设探究的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引发探究
情境在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将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 会使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产生不同的理解, 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 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为广泛的迁移。其次, 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的情境中, 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 而且要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教学过程能在和现实情况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 无疑对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精心设计, 激发探究
自主、分析、探究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在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 创设出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境后, 必须根据创设的情境确定问题。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动力和起点, 而问题设计是探究教学的关键。提问恰到好处, 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激发探究兴趣, 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即用于开展探究教学的问题必须与创设的情境紧密相关。因为只有那些蕴含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向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让学生分析并用理论加以解释;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和新事实, 并独立作出概括等。此外, 问题的设置要多一点创造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在力求问题准确性的基础上, 更要兼顾探究问题的创造性,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延伸、拓展新知识, 启发学生再发现, 提出更多的问题, 使学生在质疑和释疑中, 走进探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提出问题莫定基础的, 提出问题又为主动探究明确了方向。主动探究是问题解决的开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 要重视探究方法的传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抓题眼探究。文章的题目往往有一两个字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字词就是文章的题眼。如《皇帝的新装》, 可抓住“新”字探究:“新”装有何特点?“新”装怎样?怎样展示“新”装?
(2) 对反复出现的词句进行探究。如《孔乙己》一文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文中出现两次, 各有什么用意?这样一问就可以探究到作者的意图。
(3) 在修辞处探究。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油铃在这里低唱, 蟋蟀在这里弹琴”。可探究“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 题材拓展法探究。一篇文章读后, 探究一下:自己记忆中还有哪些题材 (包括事例、名言、警语、诗句等) 可以表达主题?这一段写的好, 自己能试着写一段吗?这一段的意思自己能用一句话, 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当然, 语文探究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总之,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
四、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产生疑问, 这是完全可能的。这表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 探中有学, 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 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这一步开始留给学生5~l0分钟时间, 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 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不应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而应当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解疑。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一是由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决定的。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要求教师不要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而应当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有了疑问可以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合作探究。二是由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在探究式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的地位也由“师道尊严”、“慈父严母”转变成平等的对话伙伴。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两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 就相关疑难问题, 相互启发, 相互研讨, 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 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以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共同解决疑问, 或者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学生可以从合作探究中获得问题的结论。
五、激励评价, 引深探究
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 又要得出结论, 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 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 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 大家总结, 教师补充。教师在评价的时候, 要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探究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探究行为习惯的激励评价。另外,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探究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和探究行为。拓展探究一般有主题拓展和延伸拓展。
比如诗歌《秋天》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 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感。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基础, 激励学生, 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思路逐渐引深探究。在“引秋”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自己平日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 这样既增加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 这也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问题, 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诵秋”以读为主, 师范读, 学生自读, 赛读, 使学生对文中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个互相竞争又互相比较的机会, 看到别人的优点又能找到自己的缺点, 这样就有了激励自己向前走的力量。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 这样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 培养语感的同时, 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 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在“品秋”阶段, 我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 让班里的三位同学画了三幅图画, 这三位同学是全班画画最好的学生, 仅是这一次的小展示, 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莫大的精神鼓舞。而其他同学通过他们描绘的画面, 又将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描绘, 这便出现了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想象亮点。不但培养了想象力, 感悟到了诗的意境美, 更多的, 还是在实施程中激励鼓舞。
此外, 教师还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 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 上因特网, 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 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总之,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蒋雷云.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科学教育研究, 2007.5.
7.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法的使用 篇七
关键词:历史 兴趣 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就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我们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就必定有一个好的开端。而一个好的开端就预示事业成功了一半。因而每节课的导入能否设计恰当,導入方法选择的是否合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本文就从历史课堂导入法上进行分析,归类。
一、图片导入法
图片比较直观、形象,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恰当合适的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举例说明,我们在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中就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学习兴趣极度高涨,为新课的完成做好铺垫。设计如下:
出示美国国旗,由此导入,设问如下:
1、同学们,请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面国旗有何特点?
13个条代表美国独立前13个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美国的诞生》。
二、情景剧导入法
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缺少图片等其它形象直观材料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让学生搜集,由一至两名学生来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举例如下:在九上21课时,我利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了萨拉热窝事件,从而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并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②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前因后果,便积极地阅读教材,从而能获得相关知识。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并且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歌曲进行导入。我在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它不仅能顺利的导入新课,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在一个班上课时,直接利用《国际歌》导入,因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对《国际歌》并不熟悉,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起立,集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解释说它是被压迫人民反抗的号角。在世界上有一首歌,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着同样的旋律,你知道它是哪首歌吗?这就是《国际歌》。这首歌有着气势磅礴的旋律、发自劳动者肺腑的歌词,无不令人联想起与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一段可歌可泣真实历史故事。你想了解这段历史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五、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巧妙地设计问题进行导入。我们在上《“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写下来供大家参考。设计如下:首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衣服,说出衣服是由什么做的?布。布又是什么做的?棉花。如果叫你一个人做,你需要哪些工具?用多少时间?用什么做动力?那么生活在18世纪60年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的?由此导入新课。
六、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法导入
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并把它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课堂中,教师敢不敢放,怎么放手让学生去学的过程。我在上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我们在九年级历史上册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一战的基本史实,更知道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在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处理战后事宜,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七大组,每组的同学代表一个国家,分别代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德国。然后请大家看书,看看你代表的国家从这两次会议中得到什么利益?有什么损失?
这样导入自然,又把整个课堂纳入了既定轨道,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最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五法】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优化课堂教学10-05
浅谈素质教育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满城县石井中学 黄芳08-2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06-1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反思历史,明理启智11-05
初中历史课题申报06-24
初中历史复习模式06-24
初中历史大概内容07-09
初中历史速记方法07-10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07-29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