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叙事作文

2024-07-17

小学叙事作文(共12篇)

1.小学叙事作文 篇一

【推荐】小学叙事作文四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叙事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叙事作文 篇1

今天晚上,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就开始在网上学着折起百合花。

一开始的几个步骤很简单,越到后面就越难了,折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折到哪一步了。于是,我把纸重新展开,看到许多纵横交错的线条,我的眉头皱了皱,手一挥,把纸扔进了废纸篓里。第二次,还是这样,没有折成功。

第三次,我不再那么烦躁,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地折起来,有的时候也很不耐烦,但一想到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将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自己先深深地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继续折。虽然有的地方线条很乱,但我没有像第一次、第二次那样扔掉,而是一遍遍地看别人是怎么折得,为什么人家折得是对的,而我折得是错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却没有着急,不知不觉,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就从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把它送给了妈妈,妈妈激动万分,夸我折得非常好。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烦躁,要冷静面对,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叙事作文 篇2

微风吹来,混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伴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啊,冬天去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前几天的武术课上,老师不在,于是我们就进行自由活动。我们几个女生一起玩游戏。璐璐提议道:“我们一起玩水果蹲吧!”水果蹲?是什么呢?哦,原来就是把萝卜蹲的'萝卜'改成了一个个美味香甜的水果了。

一切准备就绪,有趣的游戏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也诞生了:'樱桃','李子','蓝莓','芒果','菠萝','榴莲','草莓','树莓','苹果'……等等。一个个美味可口,令人馋涎欲滴。1,2,3,开始!'樱桃蹲,樱桃蹲,樱桃蹲完菠萝蹲!'璐璐轻松地蹲着,念着。'菠萝蹲,菠萝蹲,'旖旖喘着粗气,一边说道:'菠萝蹲完李子蹲!''李子蹲,李子蹲,李子蹲完芒果蹲!'丽丽大声说道。“……”“……”“……”“……”呜~都玩了半天了,咋还没轮到我呀!大家是不是忘了本'榴莲'了!=_='“……,榴莲蹲!”耶,终于轮到我了!Y(^_^)Y“榴莲蹲,榴莲蹲,榴莲蹲完芒果蹲!”我快速地作出反应。可上一秒,大家都快忘了我,下一秒,大家则不约而同地叫起“榴莲蹲!”,还被'苹果小姐'颁发了《全国水果界最佳点击奖》,这让我受宠若惊。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飘在操场上空,徘徊在学校里,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几轮过后,早已Out了不少鲜美的水果,只剩下“榴莲”和“芒果”进行对决。于是我耍起了战术:不停地念道:“榴莲蹲,榴莲蹲,榴莲蹲完榴莲蹲!”见“芒果”一个不注意,喊道:“芒果蹲!”结果她没反应过来。噢耶,我赢了!胜利的喜悦在我心中回味,仿佛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生机盎然的季节,是快乐的季节,是……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生机盎然,快乐的时光里成长,散发我们青春的魅力!

小学叙事作文 篇3

“啪啪啪…啪啪啪”鞭炮声中夹杂着“吃饭了!”“开饭了!”的声音,我家的年夜饭5点钟开席了。

满满的一桌丰盛的宴席,摆在我面前,“青椒肉丝”“洋葱鱼”鸡、鸭、鱼、肉、干炒菜、凉拌菜、海鲜…看得我口水直淌,看得我的肚子都“咕咕”直叫,可大人们忙着烧香、烧纸、倒酒、敬神、添饭、夹菜,毫不理会我,在烟雾缭绕和菜香中,我艰难的度过了难熬的几分钟,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越吃越香,小肚皮都快吃破了,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大家都停下了筷子,你看我,我看你,开心的笑了,再看看桌子上的盘子里,已经所剩无几。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了,歌星、笑星、舞星、体育明星在舞台上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我们看着表演,也拉开了战幕“打麻将”我觉得小学生不应该打麻将,可是我不打又缺人手,我也想学一学,大家也没有反对,玩起来还真好玩,时间可过得真快,转眼到了11点半,大家争着去洗脸洗脚,抢鞭炮、礼花,等着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钟声。

“啪啪啪…啪啪啪…咚…啪啪啪…啪啪啪…咚…啪啪啪…咚…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

鞭炮声、礼花声、钟声、尖叫声、欢笑声、歌声、音乐声,我们在各种声音中送走了20xx年年,迎来了旺,旺的20xx年。

小学叙事作文 篇4

“走,去你姥姥家吃饭!”“还没来水呀?”“是的`!”哎,这都停水了六天了,还没有一点水。没水的日子真难过呀!

我是一个不怎么节约水的人,用水十分“大方”,根本不想没水的后果。一停水我的日子就惨了:刷牙,洗脸都不尽兴,更别提洗澡了,全身痒得像小虫子钻得一样,坐下学习也不能静下心来,一会左挠挠,一会右抓抓,真难受!就这样节约着用,也把太阳能和存蓄在大桶的水很快用完了。这怎么办呢?总不能天天住在姥姥家吧?姥姥家只有巴掌那么大的地方,我们不可能搬进去住。

这时,爸爸想出了一条妙计:每天到开饭店的他同学家吃,回来再带一桶水。可是,那可是杯水车薪哪!那么少的一点水,连日常的洗漱都不够,更别说做饭,洗头,洗澡了。为了合理使用那一点水。我们便开始采取“一水多用”的政策,能不用水就不用,吃饭去姥姥家或到街上吃。衣服尽量穿干净点,免得洗衣服。在家里,洗脸水放着再洗脚,洗脚水再用来冲厕所。洗菜水用来浇花。就这样,我们勉强过了几天,地板上被踩得黑一片白一片的,像画上的水墨画。衣服尽管很爱惜,还是有明显的脏的痕迹。妈妈脱掉一件又换上一件,还是不很干净。爱干净的爸爸只得把衣服拿去干洗,到理发店洗头。“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呀?”看着满屋狼籍一片,妈妈自言自语地说。

“来水了,来水了!”我刚睁开眼,就听见“滴答滴答”声音,便大声嚷起来。妈妈披衣下床,径直冲到水龙头前,拧开水龙头,“哗哗哗”,水管唱起欢乐的歌,“哗哗”好悦耳的歌声,久违了!我今天一定要痛痛快快洗个澡!

这次停水虽然让我们过了几天难受的日子,却让我明白了水的重要性。感谢这次停水,我以后要好好节约水!

2.小学叙事作文 篇二

一、小学语文课本动物叙事研究现状

动物叙事作为新视角, 成为当下文学创作和批评重要的切入点。与此同时, 有关动物叙事的研究资料同样呈现出了这种趋势, 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大量涌现, 并逐渐向着更为深刻而厚重的领域延伸, 比如陈佳冀的《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 唐克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动物叙事研究》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理论成果。虽然有关动物叙事的研究在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在儿童文学的动物叙事的研究, 鲜有成果。如司丽娜《动物形象的“重构”——对人教社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一文, 用数学统计的方法, 对人教版1984年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和200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的2至8册为样本进行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 1984年版教科书共出现18篇涉及动物关系的课文, 2004年版教科书中共出现25篇。通过两套教科书的对比可知, 2004年版教科书中涉及动物关系的文章有所增加, 同时删减了1984年版教科书中的部分文章。”1可以看出, 较之于以前动物叙事内容的教材的数量有所增加。

蓝献青、周飞彪《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动物的课文的思考》则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 一则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 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道理, 小石头沉到水底, 占了水的位置, 水面就会升高 ;一则通过《西沙渔人》的故事, 看到西沙鱼人高超的猎杀技艺的同时, 也看到了人的残忍。通过两篇课文的分析, 认为“语文教师关心的只是一篇课文的技术性教法, 生命退出课本, 那不仅是可悲的, 而且问题是严重的。黄河远《重理趣还是重情趣——漫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动物形象》一文从现实的感悟出发, 认为小学课本中的动物都是“寄寓性动物”, 在描写这类动物的活动时, 作者和读者都不轻松。他进而“呼唤语文教材中有更多的有真情、有真趣、有真味的动物形象, 我们的课堂里要少些理性说教, 多些情感共鸣。”2

从以上的论述看, 研究者们更多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观点, 谈及了小学课本中的形象问题, 如何发挥动物形象更好的教化或感化问题, 是研究者们共同言及的话题。

二、小学语文课文动物叙事的类型

本文以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S版教材所出现的动物形象为研究内容, 从动物叙事的角度进行切入。因此, 所选取的范围集中在小学课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上, 总体而言, 集中在三个方面。

1.“人道主义”的作品。小学课文《老人与海鸥》给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十多年来与海鸥朝夕相伴的故事, 老人几乎把海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珍珠鸟》简单记录了“我”和珍珠鸟的熟识过程, 体现出了“我”对于珍珠鸟的关怀爱护之情。同样主题的文章还有 :《父亲、树林和鸟》、《飞吧, 海鸥》、《大象保姆》。“人道主义”宣扬的是人对于动物的情感一种友好表达, 赞扬了人和动物之间非同一般的情感, 娓娓道来, 触动人心。

2.“人文主义”的作品。如上所说, 即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在动物叙事中探索人的精神力量的作品。小学课文《小马过河》讲述了小马听老牛和小松鼠的建议过河的故事, 故事简单明了, 却值得大家共同思考。《九色鹿》这个故事通过九色鹿的重情重义, 调达的忘恩负义, 国王的知情达理, 揭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 同时也把做人要讲信用这个理儿说得很清楚了。同样主题的文章还有 :《聪明的小白兔》《、神鸟》等等。“人文主义”则更强调人在动物的身上找寻到触动自己的地方, 从动物的角度出发, 看到人们自身的一些反思。

3.“生态意识”的作品。《鸟儿的侦查报告》中讲述了我所收到的一份鸟儿的侦查报告 :燕子在哭泣, 海鸥再也飞不起来了, 而最后鸟儿迷失了方向, 再也没有飞回来, 说明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课文用调查报告这样一个方式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要就解决环境问题, 就要从小抓起, 灌输注重环保的思想, 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抓起。《虫草的村落》则通过描绘了和谐美好的田野景象来唤起人们对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向往。

通过“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和“生态意识”的标准划分, 这三类作品在小学课本中的篇目分别为8篇、32篇、4篇 ;所占比例分别为16.7%、77.1%、6.25%。由此, 动物叙事的文章在数量上比以前有所增加, 说明通过动物叙事体现人类共同的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作品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三、小学语文课文动物叙事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本中, 关于动物叙事的佳作不少, 并在主题探询、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审美效度等方面都有着深层次的探索。那么小学语文课本动物叙事的价值何在, 依然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是知识取向。“人类是有慧眼的, 他们是地球的观察者, 现在比过去更为在行。”1知识积累是语文学习不容舍弃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表现语言文字的积累上, 也表现其他知识方面的学习上。比如《小猫刮胡子》, 让孩子们知道小猫的胡子在抓捕老鼠的时候有很大的作用, 这既丰富了孩子们对于身边事物的认识, 也满足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于实物的好奇心。《动物过冬》中, 小蚂蚁、喜鹊、青蛙以及燕子、杜鹃、黄鹂等隐性和显性关系的陈述, 呈现出冬天里不同动物的生存样态, 通过多样性使小读者了解大自然的丰富性。

二是趣味取向。休谟说 :“趣味的普遍原则是人类皆同的。”趣味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共通的取向之一。儿童文学如果失掉了趣味, 一定意义上来说, 也就等于失去了读者。因此, 小学语文课本到处充满着童趣, 比如《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通过和燕子、蜜蜂、青蛙交谈, 感受到燕子筑巢、蜜蜂采花、青蛙捕捉昆虫的辛劳和乐趣, 故事最后没告诉我们波斯猫的快乐是什么, 这样的留白其实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我反思和自己的思考。所以趣味应当是小学课文的重要标尺, 在趣味的基础上, 知识和价值的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和充分的展开。

三是价值取向。叶自正在《生态伦理学》一书中提到“必须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对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作出合乎人道主义的评价。”价值取向是大家所共同倡导的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等, 这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也有着一定数量的反映。比如《特殊的考试》, 动物电视台招聘主持人, 小熊和小猴都绕开了地上的果皮, 结果都没能选上。小白兔因为捡了果皮而成功应聘, 这告诉小读者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传递着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态伦理价值的传播也在从小的方向说, 是在阐述人和自然的关系, 大的方向说, 是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做的价值铺垫。

从目前来看, 小学语文课本动物叙事的研究尚有待拓展和深入, 对于动物形象类型和价值的研究也存在十分广阔的空间。在接下来的研究中, 新旧版本、不同出版社教材之间的动物叙事的比较, 也将是小学语文动物叙事研究题中应有之义。

摘要:动物叙事是小学语文课本研究不可忽视的母题之一。对小学语文动物叙事进行研究至今仍可谓拓荒之举, 从动物叙事“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和“生态意识”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分析将丰富我们对于动物题材作品的认识。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教材的趣味取向、知识取向、价值取向是动物叙事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物叙事,类型,价值

注释

1[1]司丽娜《动物形象的“重构”——对人教社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教师》, 2011年第4期

2[2]黄河远《重理趣还是重情趣——漫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思考》, 2000年第4期

3[3][美]霍尔姆斯·洛尔斯顿《诗意地栖居于地球》, 杨通进《生态二十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 第314页

3.浅谈小学生叙事作文 篇三

一、思

思其实就是想。一名小学生写自己的爷爷,爷爷说:“我用两个小石头打死了一只鸽子,你说我厉害吧?”“我”想,“原来爷爷也会吹牛啊!”这就是“思”。针对爷爷说的话,小学生头脑中立刻有了反应,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就是这么一句话,便让文章活泼起来。我们要培养小学生这种捕捉能力,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1.挖重点,突出关键

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就一定会很多。所以,自己写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写,哪个部分是重点,就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了。针对事情的重点,就言之有物了。

例如,一位学生描写同学参加钢琴比赛时:“只见他的双手不断地在琴键上飞舞,是那么投入,台下鸦雀无声,都在欣赏他的钢琴曲。我的心也随着琴声飞起来了”。最后一句就是这位学生的所思,在描写同学比赛的过程中,上场弹钢琴是作文重点,这名学生叙述详细,并以所思,将同学的琴声之美烘托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重点部分有所思的好处。

2.互换角色,换位思考

自己没有参与的事情,小学生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就很困难,自己参与了,感受就多,写起来就轻松了;别人经历的事,别人的想法很难猜透,写起来就困难重重,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个难点。这就要换位思考了。特别是在想象作文中这种情况最常见,作文写完了,没有自己的感受。这就要互换角色,要进入情境。

3.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叙事作文不能整篇都是“思”,所以删繁就简就显得十分重要,删谁留谁,要看谁能为文章重点服务。

叙事作文重点在叙,事情有起就有伏,“思”为“起伏”埋下伏笔,这样就会有烘托的效果,所以思就不能太多,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先找出重点叙述部分,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目的就是衬托主题。

二、议

1.无问题不议

需要议时就要议,还要有目的地议,如果议得好,学生写的文章就会非常生动了。

例如,一名学生写班干部开会:几名班干部为了制定“六一”节目单而发生争执。如果寥寥几笔带过,或者直接写出结果,作文就没有可读性了,就不吸引读者了。把班干部争执的话写下来,作文就有趣了许多。所以,叙事得作文只有有了“议”才能更生动、有趣。

2.多议不如少议

不管谁写作文,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议不是简单地说说,议是用精炼的语言对自己想法的表达;议也不是越多越好,少议就可,要有重点地议。议的内容要有代表性,要有说服力,要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议的作用。

三、情

文章的一个作用就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小学生作文,往往是写完了,就完成任务了。在叙事作文中,发生不一样的事情,就要有不一样的情。情是作文的升华,有了情作文就有了灵气。

1.情动于心

情感是纯洁的,是由心而发的,当你心动时,那就是情。情是有感而发,不是胡乱抒情,有时往往一句朴实的话语,也能打动读者。

如有学生写妈妈在寒冷的冬天里早早起来给我做饭,还要冒着严寒工作,写下了:“我想流泪。”简单的一句话,没有多么美丽的辞藻,没有多么煽情的话语,小作者对妈妈的情感表现出来了。句子虽短,但效果非常棒。

2.情牵全文

情牵全文就是在写叙事作文时要把感情贯穿全文。很多同学叙完事,发一句感慨,感觉这就是有感情了,也就所谓的有感而发。这样是应付了事,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

例如,“听到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王红泪流满面,几年来坚持锻炼的结果,几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国家争了光”。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王红获奖后的高兴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使情感贯穿全文。如果直接写“王红得奖了,高兴得哭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勤于思考才会有议论,“议”是“思”的结果;情感来自于对事物的感受,“议”是“情”的表达。所以,将“思”、“议”、“情”三个方面合在一起,将真实的想法、突出的议论、实实在在的情感融合在叙事过程中,才有更佳的效果。

4.小学叙事作文 篇四

今天,是我学跆拳道的日子了。我一早起了床,吃了早餐,坐着妈妈的电瓶车到了学跆拳道的地方。那里可真大呀。我穿上跆拳道服进了里面。

教练先让我们双脚交叉,双手放在膝盖上静坐十分钟。然后再绕着操场跑了二十圈,可累了。教练再让第一个一人站红线后面,然后一个接上一个。教练这是要干什么呢?我心里充满了疑问。只见教练拿了四个脚板,分别给了四个组。哦,原来教练要接力跑呀。很快就轮到我了,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冲刺了,飞快向前冲去,我们的小组得了第一名,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节课就结束了,我望着大操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难忘的操场。我一定要好好学,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5.小学叙事作文 篇五

“叮呤呤。。。叮呤呤。。。”伴随着上课铃声,赵老师走进了教室,老师宣布了几件事,“免写作也单”是最让我们感到新奇和兴奋的。听姐姐说过她们班有这样的奖励制度,我很羡慕,没想到我们也有这种好”福利“了。老师让我们各个小组先讨论,列出一些能得到免写作业单的条件,等班会时间大家再讨论。下课后,班里就像炸了锅,大家七嘴八舌,有口述的,还有做笔记的,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小组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来二十多个条件,如认真做眼保健操,认真午读,积极参加班级及校园活动等等。

我觉得这个免写作业单的奖励制度很好,很新奇,能让同学们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大家一起加油吧!

6.童年小学叙事作文 篇六

小时候我最爱去姥姥家。

姥姥整天忙这忙那的,我也跟着瞎转悠。姥姥喂猫,我跟在后面逗猫,随手摘了一朵狗尾草,去逗小猫。姥姥在门外生火,我也“帮忙”,我把姥姥的柴火折断,一股脑的全塞进去了,没生火一会儿,就看见不远处有几只蜻蜓三三俩俩的.飞了过来我便扔下火钳子,追蜻蜓了,蜻蜓有黄的,有绿的。不过,最好看的是黑蜻蜓,漆黑的身子,轻如羽蝉的双翼扑闪着,我也学蜻蜓扑闪“翅膀”,好像自己也飞了起来。

我还一个人拿起一个陀螺,坐在地上,用力一旋,陀螺飞了出去,撞到墙上,又用力一转,“嗖”的一声陀螺飞进了玩具箱。

我抓起一个魔方开始玩,那时候我还小,做事没有耐心,怎么能转出六面呢?我看转不出来,就气急败坏地把魔方重重扣在钢琴上,然后拿起一个变形金刚开始摆弄。我让它拿好武器,想让它站起来,但它却“扑通”一下摔倒了,看它站不起来就拿在手中左捏捏右转转,一不小心“咔嚓”一声,它的脚被我扭断了,我吓了一大跳,急忙手忙脚乱的把它装了回去。

7.小学叙事作文 篇七

所谓叙事视角, 最早源于对小说的研究, 指的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 它又可以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 而“外视角”和“内视角”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形成不同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效果。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文本借用叙事视角这一概念, 指的是叙事者对于叙述对象 (故事和人物) 的一种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在这里, 不同的叙事视角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进而对阅读者即小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笔者把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文本的叙事视角分为三类, 即仰视的角度、俯视的角度、平视的角度, 且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分述如下。

仰视的角度

所谓仰视的角度指的是叙事者对叙事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表现出赞美、赞赏、赞扬的态度, 在情感上是尊敬、佩服和敬仰的, 当然也不排除受压抑的。比如, 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大家、英雄和伟人的叙述, 往往采取了这样的叙事角度, 这类文本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这里既有孔子、司马迁、郑和这些古代人物, 也有孙中山、陶行知、朱德这些近现代人物;既有现实中伟大的人物, 也有通过小说、神话、童话塑造的高大形象。在叙述这些人物的事迹、表现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时, 叙述者通常表达了很高的崇敬之情。比如写邓小平的《在大海中永生》, 课文叙述了邓小平去世后骨灰撒向万里海疆的过程, 文中用了这样一些句子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空, 超越国界, 他不仅属于中国, 也属于全世界。”“与大海同在, 与祖国同在, 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在这些句子中, 用“爷爷”来称呼邓小平就是一个孩子仰望长辈、平凡人仰望伟人的视角这样就无形中在思想、境界上增加了邓小平的高度, 让孩子从小在心灵中铭记住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笔者认为, 写英雄或者伟人, 可以把他们写高大、完美, 但切忌拔高, 以至于像神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更不可虚构, 给英雄、伟人套上虚假的光环。我们可以仰视英雄和伟人,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仰视而变得妄自菲薄, 唯唯诺诺, 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比如有篇课文叫《蒲公英》, 文中说有几十颗蒲公英种子在天空中飘荡, 被“太阳公公”看见了, “太阳公公”对他们作了一番语重心长的嘱咐:“孩子们记住, 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 那里是沙漠, 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 那里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 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结果, 听了“太阳公公”的话的种子就存活下来, 有两颗种子没有听“太阳公公”的话, 就落了一个悲惨的下场。叙事者把太阳称作“太阳公公”, 显然用的也是仰视的角度, 而那些蒲公英种子则像幼稚的孩子, 这样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教导 (教训) 晚辈的关系, 这篇课文就是这种关系的图解。于是, 我们看到老人 (太阳公公) 总是以一种智者的、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 (蒲公英种子) 面前, 老人的话是金科玉律, 是百试不爽的, 孩子们只能惟命是从,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其实这种观念早已过时了, 孩子们有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追求, 如果让他们按一种模式、一个号令去做, 只会埋没他们的个性, 为社会制造出一批虽然听话但是毫无主见和创造性的庸人。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追求甚至冒险呢?即使失败了, 那一份失败的教训也是弥足珍贵的, 它能使孩子坚强起来, 成熟起来, 它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奠基石。而像“太阳公公”那样所谓的智慧老人, 是不可能永远伴随孩子们的更不可能为他们提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新知识, 他为什么还总是要在孩子们面前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呢?

俯视的角度

所谓俯视的角度指的是叙事者对叙事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 表现出批评、指责、指导的态度, 在情感上是自足、自得、自信的。由于小学生在知识、能力、阅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往往处在被批评、被指导的地位, 他们面对的课文中的大多数人物在道德、智慧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高大和完美。但是, 这样的课文势必让学生感到自卑和压抑, 于是在课文中还出现了这样一些寓言和童话, 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狐狸和乌鸦》等, 在这些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并不完美的人和事。以《猴子种果树》为例, 一只猴子先是种了一棵梨树, 后来听到乌鸦说“梨五杏四”, 改种桃树, 再听到喜鹊说“杏四桃三”, 改种杏树, 又听到杜鹃说“桃三樱二”, 改种樱桃树, 结果樱桃树一连几年都没有栽活, “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这是一个见异思迁的故事, 猴子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不断换种果树, 想要早点收获果实, 结果却没有收获到一颗。像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 会嘲笑猴子的无知, 批评猴子的愚蠢, 无形中也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 即要做成一件事, 必须要有耐心和毅力。总之, 这类叙事作品多少能让小学生觉得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也有比他人强的地方, 从而树立了信心, 增加了尊严, 但是由于这是些寓言、童话类的作品, 往往缺乏现实性, 学生会有隔岸观火的感觉, 不容易将自己摆进去, 以至于其教育和启迪价值要打折扣。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成年人的表现常常不及孩子们,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自然环境、拾金不昧等, 在我们的教材中需要把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展现出来, 甚至用他们高尚的行为去教育、引领成年人, 这样的俯视角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许更能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平视的角度

8.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及反思 篇八

同时,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激情能够带动学生,要求老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还要导入新的教学方法,能随时很好的应对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事件,这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去年一年的教学中,我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1、教学叙事背景

(1)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很难的。而且因为母语的影响,拼音学习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高年级的英语教材中,会进一步的教授短句,问候语等,如:What’s your name?老师在带读几遍以后,有很多学生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往往会在英语短句下面标注汉语。比如刚刚说到的”What’s your name?”很多学生就会在下面标注“旺特油嫩母”。其实这种学习方法特别不好,一方面不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记忆。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耐心的教学生正确的发音,还要反复的教,直到学生记住为止。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一边叫学生起来读,学生读完了之后,不管学生读的如何,都要加以鼓励,加以表扬,加以表扬之后再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再读一遍,这样既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发音,一举两得。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字母学习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再加上,小朋友年龄都很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再加上英语26个字母,学起来又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更是一件难事了。例如:在三年级英语下册书中教授字母读音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学习字母“E”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带读三遍之后,必然会点名叫学生起来朗读,学生站起来之后,脱口而出,将[i]读成了拼音字母里面的发音[e],结果引起哄堂大笑,作为学生,他肯定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而作为教师,在此时应该调控课堂气氛,应该鼓励一个对英语学习兴趣正浓的孩子,而不是批评、打击他的信心。我想这个学生心情肯定会很快平复,课堂气氛也会回复平静。而且教师的鼓励对他以后的学习肯定也会大有益处。在学习其他字母上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发音错误了之后,除了要引导学生读对发音,还要加以鼓励,这样就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2)而且,我还发现,小朋友因为年龄都比较小,天真可爱,都比较喜欢带有趣味性的学习。上了五年级、六年级,孩子们有了一些词汇量、能读懂一些简单的对话的了,老师如果用小故事、小幽默、小笑话,还有利用图片、连环画来进行教学的话,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能引人入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颜色鲜艳、色彩鲜明的图片贴于黑板上,边带读边叫学生跟读,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往往都能全神贯注,注意力比较集中、比较认真。用小故事、小笑话来进行教学的话,更是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课下,老师也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读小故事、小幽默,然后第二次课时,叫孩子们自己上讲台上来讲小故事。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给予鼓励、表扬,带动底下的学生鼓掌,这样,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对于小故事教学,教师还可以叫孩子们组一个小团队,课下叫他们自己学习、排练,准备道具,然后课上叫孩子们上台进行表演。表演完了,教师们可以对孩子们的表演多加赞许,对孩子们表演的角色一一点评、一一评价,还可以建立积分卡,给每次上台表演的孩子打分、加分,累积起来,每个月总结一次。对于表现出色、表现俱佳的孩子予以嘉奖。这种趣味教学方式未尝不可,在我的试验中,效果不错。既让孩子们获得了知识,又让孩子们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了。

2、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老师能把在个别学生身上发现的闪光点向全体学生辐射,这种做法非常好。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表扬的价值。既鼓励了当事人,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鼓舞。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要改变以往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态度,注重实效。最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3)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教育教学叙事中的反思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是一种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的回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程与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的反思。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反思的结果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思想保持一致。根据这种反馈机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这既是学生想要的结果,也是教师想收到的成效。

3.结语

以上是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最基本、最典型的教学案例。总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另外孩子们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教师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周全,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主要的措施是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滋有味的一种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启发和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在教学中注意孩子们的个体特征,进行个案分析。特别是不能在学生学习不用功时,或者学习不好时,去批评孩子,不能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要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让孩子们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9.小学叙事作文 篇九

我的气球是椭圆形的,颜色有红的、绿的、紫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像葫芦、又像勺子,大约有10厘米左右长,它是由橡胶制成的。用手掂一掂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闻一闻有一股浓浓地胶臭味。虽然很臭,但我很喜欢它。

老师让我们吹气球。我先吸一口气,把气球口放进嘴巴里憋足了劲往气球里吹。气球越变越大,先由“鸡蛋”变成了“苹果”,最后变成了“西瓜”。我把手一放,气球“嗖”地一声从我手里挣脱开来,像失控的飞机一样失去了方向。我的腮帮有些隐隐作痛,吹气球真的很累。

合作吹气球,一个人吹,另一位同学用双手夹住气球感受吹气球时的变化。我和同桌一组,她来吹,我来夹。同桌的气球膨胀起来像一个“大西瓜”,我的手被逐渐膨胀的气球给推开了。双手感觉到有些微微发麻,突然,不知是谁的气球爆炸了,把前面胆小的同学吓得哇哇乱叫。

吹气球比赛,限定一分钟,看谁的气球吹得最大(或谁最先吹爆气球),记录吹气球的情况。我自告奋勇吹起了气球,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教室里顿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冉雍同学的气球率先吹爆。陈老师说:“第一名是冉雍同学”。老师给第一名的同学奖励了一个红色的气球。“全班同学一起吹”,教室里像盛开的“花儿”一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10.小学叙事作文 篇十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事迹:20xx年8月8日凌晨2:00左右,舟曲山洪泥石流爆发了。转眼间,一座美丽的城市被毁于一旦。一位母亲听到声音感觉不对劲,便抱起四岁的儿子往外跑,可门早已被堵住了。母亲赶紧抱住儿子往冰箱的一个小角落躲。母亲一直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儿子,双手顶着迎面而来的山石,让自己的儿子有地方呼吸。

几天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时,那位母亲的双手早已僵硬并且伤痕累累了,但依然保持着护着自己儿子的姿势。送到医院时她已经昏迷了。她醒后挣扎起身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怎样了?得到孩子很好并且有人在照看,她才微笑着虚弱的睡下,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动: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那4岁的孩子可能还不明白,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下他的母亲用瘦弱的身躯又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不过我相信,在他长大后他会明白,他也会尽他所能来孝顺及保护妈妈......。

但,我更相信,在这场灾难中伟大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舟曲泥石流毁灭了许多家园,也带走好多亲人,在此,我为这场灾难遇难的同胞们悼念,愿他们一路走好!也祝愿活着的同胞们早日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携起手来重建家园!也希望各方搜伸出援手心连灾区。灾难,我们也要给你看到,你能毁灭家园带走生命,但,永远带不走我们相连的心和顽强的生命力!

11.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叙事作品;阅读教学;策略思考

入选于小学语文教材之文本,体裁的多样性激发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涉猎不同体裁作品,广泛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得到了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上做过些许思考,先拙于笔端,期求得以抛砖引玉。

一、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需能了解梗概

小學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作品,一般都比较短小,事情也比较完整,利于学生从简单完整的事情中感受人物形象。教材文本所叙述的事情要素齐全,对小学生的习作起着较好的引领作用。所以,对学生的阅读,一般说来都要去做出比较切合小学生实际的处理,那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故事的梗概。阅读叙事性作品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大家,没有具体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对作品场景、人物、细节等方面的真切而又正确的感受。所以,阅读叙事性作品,首先必须引领学生了解故事梗概。针对叙事性作品都不以具体的梗概去命题的实际,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就必须让学生去直接介入教材文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梗概。譬如,教学《船长》,文本完整地叙述了“诺曼底”客轮从遭撞击到沉没船长坚实岗位、忠于职守的故事。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阅读,然后依靠学生集体的智慧,梳理出故事的梗概。学生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便初步认识了船长,发现船长在客轮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必须履行的特殊职责,为产生真切的感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需能描述场景

小学生所阅读的叙事性作品,情节应当说都不是那么复杂的,便于学生去阅读理解。但其作品也是五脏六腑俱全的,有人物、有场景、有细节,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作为老师必须思考学生去描述场景的相关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场景,既有面上的概括,又有点上的描写。那么引领学生去阅读时,既要让学生去读清楚、读全面事情发展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步地进行阅读,这才能把场面读真切、读生动。也只有在学生读真切、生动的基础上,才可以去自己描述所阅读的场景。譬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文本的第2~7小节是谭老师对生命意义最美的追求和和最好的诠释,在学生认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先和同位进行描述,然后再在班级进行描述。学生描述与聆听的过程,则是一个比较近距离感受的过程,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学生。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也铭刻进一个个学生的脑海。

三、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需能表述感受

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总会产生一些感受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在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感受随着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是喜爱,可以是憎恶;可以是崇敬、向往,可以是同情。但小学生的阅读感受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他们往往不善于去表达。因此,教学时必须首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达胆量,而学生的表达胆量的形成往往又需要有充足的表达实践。所以,平时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多坚持在学生表述感受上下工夫。学生所表述的感受,可以是围绕人物的,也可以是围绕场景的,还可以是围绕情节的,但都要求学生必须崇祯崇实。平时的教学,学生表述感受尤显大胆,所表述的感受也尤显真实,听了学生的表述,也感到尤受其启发。譬如,学习《爱之链》,学生围绕描写乔依的诸多细节,去表述自己的感受。有学生围绕乔依修车时让老妇人坐进自己的车,表述出乔依的待人。有学生从修车的干脆不戴手套,手指冻僵,擦流出血,表述出乔依的为人。在平时的学生表述中,以大胆、真实为要求的表述,还避免了学生感受的千口一词的不良现象。

四、小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需能复述故事

小学生所阅读的叙事性作品,都是一则则相当感人的故事。故事对小学生的为人有着良好的陶冶、启迪甚至匡正的作用,但这必须建筑在学生读熟故事、读深故事、读透故事的基础上。当学生能够读得这样,那复述故事也就不值问题了。让学生去复述故事,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去很认真地阅读,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理想地感悟。让学生去复述故事,不能理解为就是熟背故事,学生熟背课文意义上的故事复述,虽然流利,但比较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当然也就体现不出学生感受感悟的创新创造。让学生去复述故事,可以多要求学生富有表情,也可以要求学生带有动作,尤其对比较关键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尽情地发挥。尤其对那些自感特别感人的细节,学生可以带有创新性的表演性表述。此时学生的表述则可显得相当的淋漓尽致,学生也因此会复述得津津有味。学生津津有味的故事复述,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显得比较容易进入故事情节的境界,受到更为深刻的感染。譬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学生在复述故事时抓住细节揣摩人物的特点。比如,聂将军的心肠慈善、宽仁大义不仅表现在口头上,更表现在他的音容举止中。学生在复述时,尤对“很快”“抱起”“马上”“慈爱”“亲切”“和蔼”“和善可亲”“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饭”等表现聂将军的描写予以比较重点的表述,学生对于为何称聂将军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12.小学叙事作文 篇十二

作为叙事学意义上的新闻叙述,旨在对新闻写作和新闻文本进行研究,沿用的是叙事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即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由此相应出现了新闻叙事主体,即新闻叙事视角与新闻叙事结构的概念,在新闻叙事学中,这三者作为二次定义的概念,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在新闻作品中,客观事实的叙事者并不完全等于写作新闻的记者,新闻的叙事主体主要由记者和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构成;所谓新闻叙事视角就是作为文本的新闻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是记者决定采取何种口吻和身份来叙述某一新闻事件,是选择形式技巧的角度,由于记者的不同,观察事物的位置不同,解释这些事实所持的立场不同,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也就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新闻文本可能就千差万别,作为话语或者文本的新闻也才有真实与不真实、客观与不客观的分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新闻文本的特殊性,视角的不同是新闻文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而新闻叙事结构按台湾学者蔡琰、臧国仁的说法就是故事和论述两个部分;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也认为新闻结构由概述、事件、背景、后果、评论等几个部分构成。总之,新闻叙事主体与视角成为新闻叙事学中主要的关注点,如果把新闻叙事视角与叙事学的理论相对应,则可分为以下几种:

全知全能视角。冯·麦特尔·艾姆斯在《小说美学》中说:“一般的方法是这样:无所不知的作者不断地插入到故事中来,告诉读者知道的东西。这种过程的不真实性,往往破坏了故事的幻觉。除非作者本人的风度极为有趣,否则他的介入是不受欢迎的。”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中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做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和‘自然的’叙述模式。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

全知全能视角的新闻报道方式,是记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声音,仿佛报道的一切都是记者个人意识的体现。在这种新闻叙事形态下,报道大多是封闭的,新闻报道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跌宕;加之是“全知”的叙事,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读者是在被迫接受新闻叙事,言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读者个体的思维动向,这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全知全能视角讲述新闻事件的人无处不在、无所不知、高高在上,对人物外部形态与内心动态均能评论。即托多洛夫所说的“叙述者>人物”。

人物限知视角。记者或其他叙述者为了特定的目的,对视角划定的信息范围进行限定,自始至终从人物的视角出发进行叙述,严格根据人物的知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即托多洛夫的“叙述者=人物”。与全知视角相比,限知视角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大增强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观察读者接受的角度,“限知叙述”一般情况下,会造成接受的盲点,也就是说,作品的某些情节在读者看来是本应存在却被“忘”了叙述的,因而在客观上也就成了叙事的“空白”,用西方接受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召唤结构”,它和读者特定的阅读期待视野(一种由阅读或生活经历而造成的阅读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展开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再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纯客观视角。纯客观视角,一般来说,就是叙述者只叙述人物所看到的,不作主观评价,也不分析人物心理,仅仅反映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环境。记者或其他叙述者无法对人物做内心分析,无法对事件进行评判。以上的三种分类,在具体的新闻文本中,叙述者往往交叉重叠使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叙述中安排合理的视角转换,使之超越某一单一视角所限定的信息而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和判断。因此学者又提出了“复合视角”,托多洛夫称之为“客观视点的变化”。综合以上,叙事视角实质上就是叙述者权力的限制问题。因而,人物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均可以称为限知视角。从新闻叙述角度看,就涉及新闻客观性问题。

下面就《南方周末》刊载的一篇新闻报道《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进行新闻叙事视角的分析。

《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是关于四川汉源县古路村小学目前处境的一篇深度报道。全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纲,交代了这个小学的志愿者杨菲、包唐韬及本村老师申其军,并指出幸福与烦恼的原因;第二部分以“钱来了,心烦意乱也来了”,讲述学生们的一天、用的是善款招待;第三部分题目是“山上的堂吉诃德”,讲述了申其军的经历,介绍了杨菲、包唐韬的性格与教学情况;“古路村小学,不负责接待吃饭住宿”是第四部分的题目,着重讲述杨菲的经历,最后以包唐韬的牢骚结束。

就此新闻文本来看,很明显这个文本的叙事主体是这篇新闻报道的记者何海宁,也即讲故事的人;运用的主要是复合型的视角:全知全能叙事与纯客观视角的交叉使用。“11月21日早晨,志愿者杨菲做了一个混乱的梦:‘在梦里,我和包唐韬走了之后,有个孩子打电话给我,要我快回去。所有的孩子都在哭’。”这是全知全能叙事,文本中所引的善款“58380元”,“近三个月学校开支3897元”,“全村有400多人,不到十户有电灯”等均是一种全知叙事。而“中午在一间教室里吃喝,旁边学生在上课,有条狗循味而来,杨菲撵了过去:滚,来混吃混喝!吃完,众人出门招呼学生:来和我们照相”。“晚上,有人为孩子们放电影,不过,他们深夜还在唱歌,包唐韬恼了,几脚踹坏了办公室的门。”这就是纯客观视角。当然整个报道中的全知叙事视角与纯客观叙事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作为关注民生的深度报道,运用全知叙事视角与纯客观视角进行叙述是对新闻客观性的维护,尽管这篇报道在时效性上不及日报类新闻,在叙事模式上采用的也是不同于宣传模式和新闻模式的故事模式。新闻作为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事实的结局对叙述者来说是真相大白的事情,而结局对读者则意味着一种阅读期待,新闻叙述者如何使读者能相信这种事实的结局,是叙述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新闻叙述时使用全知叙事视角能够把事实背景,各种数字、人物的心理变化等叙述出来,让读者相信事件的结局是必然的、有因可循的。只因记者不是诗人,而是今日历史的记录报道者。这是全知叙事视角的功效。但对全知叙事视角的挑战,恐怕也是源于对事实真实性的追求。如上文所述,全知叙事视角能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阐发,这可能是叙述者(很大程度上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被采访者的语言、行为揣摩而得知的。如“11月21日早晨,志愿者杨菲做了一个混乱的梦”,何以得知杨菲的梦境情形?很显然,这是记者何海宁与其交谈的结果。因此,揣摩的准确率相应地成为质疑的首要对象。全知叙事追求的权威性、真实性又成为被质疑的要点,由此形成了一个悖论,人物限制叙事与纯客观叙事应运而生。人物限制叙事视角与纯客观叙事视角的不同之处在前者是作为人出现在现场,而后者是作为“物”在场,具有非人格化特点。但两者均被认为是真实性的把关者。尤其是后者排除一切主观思想,摄像式的视角,则是还原事实真实的最好范式。罗兰·巴特所述的零度写作、新闻式写作即是纯客观的叙述。“比较起来,零度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或者说是非语式的写作,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新闻式的写作,如果说新闻写作一般来说是未发展出祈愿式或命令式形式的话。”由此,可以看出,去除了叙述者主观意识的纯客观叙事视角对新闻的客观公正性、真实性来说,是最本质的叙述范式。

应该说,新闻叙事中的叙事视角的使用对真实性的作用有不同的特点。全知叙事视角具有俯瞰一切的特点,详尽的背景与数据材料使新闻具有权威性,但伴随着叙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新闻文本的自然性;人物有限视角靠叙述者的感知能够造成一种在场的真实,但对更为广大的时空进行感知的自由受到限制;纯客观视角突出叙述的客观公正,对事件进行原生态的叙述。目前,人们对公正客观权益的追求正处于上升之势,故对纯客观的新闻叙事已具要求,至于全知叙事中所持有的评判式说教亦被人们厌烦,但因纯客观叙事限制过多而难以操作。因而,复合视角的使用弥补了上述三种视角的缺陷成为目前主要的新闻叙事视角方式,《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即是如此。

总之,对新闻文本的叙事分析,并结合真实性的评析,能在更细微的文本批评模式下研究新闻文本的构成要素在新闻话语上的意义,记者在民生问题的报道上如何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如何保持逼真性等可以由此获得启迪。

参考文献

[1]夏琼编著.新闻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8.

[3]何海宁.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N].南方周末,2008-11-27(8).

上一篇:4s店开业庆典致辞稿下一篇:初中童年趣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