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2024-08-24

如何创建特色学校(8篇)

1.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篇一

1、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是自己的天职。在工作中,坚守岗位,不迟到早退,不消极怠工。

2、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学生谋利益,密切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为学生释难解惑,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学生的榜样,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终身学习,强化技能。提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学习。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将存在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党员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及时转变观念,要把教师工作由“教书”转变成为“育人”,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转变成为使学生“会学知识”,要使学生“接受”转变成为使学生“创造”,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

4、努力工作,争创佳绩。党员教师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努力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不仅是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备条件。党员教师更应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把崇高理想与祖国需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起来,走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走在优秀教师的最前列。

2.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篇二

1. 把特色学校等同于学校特色或特色项目

现在有些学校凭借所谓的特色班、特长培养等实施不平等教育, 以牺牲多数学生的成长为代价, 把办学逼进了死胡同。这种以单一特色代替学校整体特色的观点, 使办学者忽略了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和基础教育的把握, 脱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轨道, 急功近利, 丢失了办学的灵魂。

2.把特色学校等同于个性化的学校

特色学校是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学校, 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了一般学校共性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学校个性化是特色学校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但不是全部。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认真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 在育人活动及提高教育质量上, 独辟蹊径, 发扬长处和优势, 不断创建学校特色。

3.把特色学校等同于学校文化模式

特色学校是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整体化成功学校, 它注重对学校发展目标的总体描述, 更注重对学校教育传统的继承。把特色学校等同于学校文化模式容易使学校忙于构筑独特的文化模式, 并以建构一种“新颖”的文化模式来遮掩建构学校的整体特色。

创建特色学校应具备的四个要素

1. 符合校情的合理目标定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依据

确定建设特色学校的目标是实施特色学校战略的逻辑起点, 目标的合理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特色学校建设的成败。区域文化的背景、学校资源的优势、学校办学的经验、周边学校的特色等都是确定建设目标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 选择特殊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建立教师发展学校, 实现教师的校本发展;实施特色化教学管理;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有特色的改革等, 都可以作为学校选择创建特色的具体领域。学校只有抓住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开启创建特色学校的历程, 并经过长期的奋斗和文化的积淀, 才能从整体上把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

2. 个性独特鲜明的校长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

办学特色是校长独特的教育思想、管理风格、人格魅力的综合反映, 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个性化体现。办学思想成熟的校长能充分认识办学规律, 善于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个性风格显著的校长能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当然, 渊博的文化知识、独特的思维品质、出众的管理才能、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校长所必须具备的。可见, 具有个性独特鲜明的校长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

3. 充满活力的学校特色项目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石

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全局, 重视“思维策略的整体性”, 要在整体改革思想的统领下, 选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所谓选准突破口, 实际上就是凭借学校自身的某些优势, 精心策划和运作, 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特色项目。

4.适合学生发展的办学模式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

办学模式是对学校办学目标、办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学校管理的运作机制、方法手段等做出的规定, 是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而形成的一整套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和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平等主义的教育状况将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 这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在要求。

创建特色学校的五个环节

1.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特色学校的内涵和核心就是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独特的学校文化环境为特色学校提供了生长的基础, 在形成学校特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任何学校在创建特色过程中, 都必须紧紧围绕特色创建主题,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凝练校园精神所彰显出来的激励功能。

2.打造鲜明的学校特色项目

有些学校今天创建这种特色, 明天又换成另一种, “朝令夕改”;也有些学校宣传了几年的特色建设, 结果却没有一点起色,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特色建设上缺乏长期的、整体的规划。任何一项特色的创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和积淀。学校在制定规划时, 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状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策略。从操作层面看, 可以制定一个十年的长期规划, 并配合三年的中短期规划与之呼应。

3.引领教师的特长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 必须首先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教师自己必须有广泛的兴趣和专长。要创建特色学校, 对教师队伍除了要有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的要求之外, 还必须要具备自己的特长, 为此, 学校要善于发现和积极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集体, 引领教师的特长发展。

4. 建立高效的激励运行机制

⑴按照精干效能原则建立组织机构。无论是纵向层级之间, 还是横向部门之间, 都要围绕共同的特色建设目标努力。有条件的大规模学校还可以成立长期的特色建设领导办公室, 专门负责特色创建活动的组织、督导、协调等工作。

⑵明确部门职能, 健全规章制度, 避免各领导、各部门相互推诿和冲突, 确保特色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

⑶建立激励机制, 对在特色创建活动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实行一定的嘉奖。

5. 重视特色展示, 不断反思和提升

3.加强学校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 篇三

关键词:教师管理;纪律管理;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协调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管理,严格校纪,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创建特色学校。

一、重视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推动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也是一个学校展现特色、赢得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状况,承担指导教师之责,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明确执教班级的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安排一切活动。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应该让教师明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以身作则

让教师充满自尊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是诚实、积极、顽强、活生生的榜样。只有这样,他的工作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教育对象要充满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显示出“父亲般的慈爱”,即具有严格意味的爱或恩威并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赞扬及忠告、劝诫、谴责都可运用。但是,即使话语严厉,他的本意也应是为了学生好,而不是蓄意压制学生,严禁在教学中施用暴力,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否则,如果学生不明白,或不完全相信,“他是会轻视一切纪律,存心反对纪律的。”因此,教师应该使用技巧将印象印在悟性上面,否则,我们的教鞭就不会发生效力。

3.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由于许多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上能力常有显著差异,故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天性,不应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受到压抑,以致厌恶学习。教师应该知道一些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教师如果懂得教学艺术,很容易把学生造就成人。夸美纽斯指出,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由于人心没有限度,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书写、不断雕镂”,永无止境。他认为,教师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收效的。

二、定好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

纪律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学校秩序,纪律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在学校中,从上至下,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违纪行为。维护学校纪律的办法有监督、谴责、惩罚三种。在对违纪人员处罚时,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但一旦有了过失,则宜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包括训斥,乃至开除等,严禁在教学中使用暴力、体罚等行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来保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规范性

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学校规章制度不能完全凭学校管理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2.公正合理性

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的准则,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凭借科学的管理依据才行,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不合理的制度会使被执行者产生情绪化的心态乃至逆反心理,反而会有碍管理。

3.执行的严肃性

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并确保其严肃性,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破坏。作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严肃、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监督学校各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预防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旦发现脱离常轨之事,则需及时予以纠正。

三、搞好教育教学,建设特色学校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无论是教学改革、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从大自然中去获得,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运用规律不仅是为了服从自然,而且是为了改造自然。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教师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另外,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体现。特色教育必须符合新课改精神,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好当前国家扶持教育的一些新政策。凭借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经济条件、学校现有规模、教师素质结构、学生现状等因素,依据自身特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住学校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强调人文的重要性,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一线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收集征求广大学校教职工的意见,畅通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调动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初中新课程改革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科研引领为突破口,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践行“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培养学生特长和终身体育发展的兴趣、习惯和品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健康人文校园,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创建目标

1、理论目标

⑴探索给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与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关系。⑵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2、教育改革目标

⑴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⑵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办学品位,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3、学生培养目标

⑴贯彻 “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和“阳光校园”的理念,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⑵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

三、特色项目:

我校是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女子篮球队曾代表十堰市参加全省中学生女子篮球赛,获第六名优异成绩。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提炼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色文化的培育过程中,结合本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着眼未来,提炼出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为“健体、明德、益智”,学校的体育精神为“合作、竞争、超越”。二是积极营造体育特色文化氛围。以学校篮球场为体育文化宣传重要场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赛;主动承办较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奠定和巩固学校 1

体育项目优势地位;利用黑板报、橱窗和海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宣传,与当前的体育形势和学校正在开展的体育活动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创建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宣传活动,深化“特色”课题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体系。

2、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3、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依照学生兴趣爱好,开办特色班级,逐步形成特色氛围;

4、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开展系列活动,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育人目的。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特色”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张扬。

2、渐进性原则:各个特色班级的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彰显特色,不能急功近利。

3、协调性原则:由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协调,密切配合,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五、创建步骤:

1、确定特色项目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宣传发动,明确创建目标和特色内涵,形成规划。以现实基础为平台,认真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分析论证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环境条件,准确定位体育特色学校的特色方向。

2、形成特色学校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制订具体的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学校特色,逐步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架构,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环境建设、科研建设等因素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注重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制定与特色学校建设目标要求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3、提升特色品位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不断完善体育特色学校体系,丰富内涵,注重创新,使学校品位和知名度逐步提高。

六、创建措施:

1、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分班,动员每一位师生都行动起来,都来积极参与体育特色项目的创建活动,促进特色的形成。

2、慎重选择,规范运作。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特色项目的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复杂而艰难。我们首先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慎重选择特色项目,然后依据特色定位抓好校本课程建设。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将特色教育纳入相关学科课堂。同时,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特色项目的规范运作。

3、发挥特色,彰显优势。在创建特色活动中,要不断学习,调整方案,改进方法;要引入激励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引导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特色学校建设过程内化为师生自身素质的优化与提升的过程,从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4、保障经费,稳步推进。在创建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活动中要分工明确,把具体要求纳入到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中,在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环节上要科学规划。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要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保障特色创建方案的有效实施。

市十八中

5.创建特色学校总结 篇五

——长城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高度重视创建“传承绿色文化、构建环保校园”的特色学校工作,立足学校,渗透课堂,服务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的具体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加深认识

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旋律,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校不把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孤立起来,就事论事,把它视为几个领导、几位教师的事,而是将其视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了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领导和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互动、协作、群策群力,共建特色。

二、加强特色学校各项制度建设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严实,将会影响到特色学校建设是否能有序地展开。我校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建设放在特色建设的重要地位,把班级特色建设作为班级量化考核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列入教师考核的范围;各室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等都是严格管理到细处,事事有章可循。我校根据实际,讨论并制定了《长城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的严和实主要目的在于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这些制度和机制,保证了使特色学校建设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加强了组织管理

1.我校组织建立了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教导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全体班主任都切实担负起形成环境教育合力的责任,以促进环境教育的整体效应。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学校环保教育特色工作。

四、重视师资培训,提升环保理念。

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是靠广大教师开展的,因此,教师环境素质的提高,是环境教育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1、由教导处制订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培训计划,查找培训材料,设计环境教育的新内容新举措,切实加强了对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

2、学校订阅或购买一定数量的各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让师生多渠道获取教育知识信息。学校图书室专门设立“环保教育书架”,除每周四下午统一组织师生借阅相关书籍外,图书室还不定期地向师生开放,不断开阔了师生的环保视野。

3、每学期由教导处安排环境知识系列讲座,举办环境知识竞赛,环境教育论文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师生创建热情,自觉参加各类环保活动,从而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五、重视环保宣传工作,创设环境教育氛围。

1、在校园内张贴环境教育宣传标语、警示语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

2、学校开设“环保宣传栏”,及时向学生传递环保信息。在各班设立宣传墙报,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我与绿色环保学校”征文比赛等,大力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学校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1000株,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

3、净化校园。继续做好了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工作,做到校园净化,教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饭堂卫生符合标准。

4、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七、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我校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大力开展校园节水,校园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的环保能力。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加强班队活动。将环保特色活动与主题班队活动有机结合,在时间上、制度上保证环保教育的顺利进行。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积极培养少先队员队员主动地参与社会和作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引导队员观察周围及家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调查并了解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十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回收废旧地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了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建立兴趣小组,进行环保科研活动。我校建立了“小小环保行动队”。让队员们知行合一,开动创造思维的机器,参与环境保护,美化校园、社会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小小环保行动队”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环保系列活动,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

八、存在的问题

1、课内渗透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普及,我们需要在所有学科中有目标的渗透环境教育,把环保问题有机的结合到各科教学中,让渗透环境教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自觉行为。

2、强化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进行反思与整改。活动实施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活动结果不够深入,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

长城小学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传承绿色文化 构建环保校园

——长城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总结材料

6.创建特色学校总结 篇六

XX年起,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围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的育人目标,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开拓能力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开始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多彩的成长平台。几年来,科技活动、艺术教育(民乐、美术)、围棋教育已形成鲜明的特色,不仅娱乐着孩子的身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及特长充分发展。

学校民乐队自20xx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授学生民乐演奏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丰富美丽的人生为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乐演奏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根据我校的自身发展特点,一手抓常规,一手抓特色,把民乐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深挖内部潜力,特色办学之路越走越宽。现回顾如下:

一、措施到位,民乐特色教育系统管理。

十年来,我校特色教育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为了确保民乐特色教育贯彻落实,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三大系统:组织领导系统、校本培训系统、条件保障系统。其内在联系为:组织领导系统是关键,校本培训系统是重点,条件保障系统是基础。

(一)组织领导系统。

建立了“一个小组、二条线、两大块”的纵横交错的管理系统。一个小组是校长牵头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上层面宏观管理;二条线是教导处、音乐教研组二线具体协调落实;两大块是民乐队、普通教学班两块阵地操作实施,形成基层面微观控制。特色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调控民乐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保证规范运行,规划近、中、远期工作。教导处侧重于民乐教育的管理。音乐教研组具体实施教学工作,创造艺术教育氛围,组织全校性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特色活动。各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工作卓有成效。

(二)校本培训系统。

学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确定了民乐教育的工作目标,把以“二胡、古筝为龙头的民族器乐”教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摆上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由学校第一把手领衔,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指定专业老师执教,建立“三性统一”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性”是普通性、示范性、严肃性。

(1)普通性。开足开齐课程,规范实施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有其自身的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一是保证普通班的普通性,全员参与,二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学习一种乐器——竖笛或口琴;

(2)示范性。民乐队成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自身条件,以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择优录取为原则,乐队成员的演奏技能对普通学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严肃性。乐队训练做到“四落实”,即教育落实、时间落实、学生落实、任务落实,保证民乐教学课程的严肃性。教师写好计划,备好每一节课,年终写好工作总结,抓基础,培养尖子;满足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参加校园性、社会性活动,创造艺术美的课程格局。

(三)条件保障系统。

(1)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办好民乐特色教育,学校长期聘请了***市、***区内知名的器乐演奏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挑选校内懂乐器,有进取心,勤学、肯钻研的专职老师任教,并重点培养。学校也先后派民乐队的指导老师到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演出观摩,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2)艺术教育设备。学校每年都有特色专项经费,保证艺术项目经费足额投入,设备满足需要。一是学校自筹一部分,二是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一部分,三是学生家长自购乐器。20xx年学校一次投入资金86300元,购买了古筝、扬琴、中阮、琵琶、二胡等乐器。20xx年学校又投入了3000元补充乐器。以后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以跟进乐队演奏水平的发展和乐队规模的扩大。20xx年因为乐队的良好社会声誉,赢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都为孩子自购了高品质的乐器,使乐队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越。近两年学校投入近6万余元,用于购买定音鼓、电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更新民乐排练室、音乐室的琴凳,定做两套演出服装,录像、录音的场租费、制作费、特邀专家的指导费,演出、彩排的车辆包租费等等。这学期又新辟了一个音乐专用教室,能较好地满足学校特色项目的深入开展。

(3)社会的支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艺术教育活动需要社会、家长的配合。为使民族器乐特色教育有一定的辐射面,起始阶段特色教育组成员经常家访,以座谈会、告家长书和家长问卷方式,做好特色教育活动宣传工作。加强沟通,宣讲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广泛性,争取家长的理解以及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对自己孩子参与的活动给以支持。经常性地与家长联系沟通,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场地。为宣传学校特色办学的成绩,也为孩子寻找各种各样的登台演出的机会,民乐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性的演出活动。在民乐队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后,学校结合“学校社区共建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 家校联手,形成了校内外指导合力,确保了活动实效。

二、策略优化,民乐特色教育持续发展。

以民乐作为特色建设的学校很多,但能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专业水准的学生民乐团却很少见。我校在借鉴其他学校做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新路。

1、重视梯队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早在民乐队成立之初,学校就已考虑建立民乐教育的长效机制。我校在每年九月组织一次民乐队的招生工作,请低年级学生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学校开展民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观看民乐队学员的表演,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根据实际条件录用。大面积地铺开海选使民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了优质生源的保证,形成了民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梯队。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初级学员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各个指导老师那儿,进行基本演奏训练,一般每周上课一到两节,三五个同水平的伙伴一起学习;对于达到业余六级演奏水平的学员,学校分批吸收他们到学校民乐队,在学员校外分散上课分散练习的基础上,按计划进行校园社团活动,或分部练习或合奏训练。有演出或比赛任务时,每天保证半天的集体训练时间上合奏课。

所有参加民乐学习的学生都纳入民乐教育的日常管理,做到五落实:指导教师落实、训练计划落实、学习内容落实、练习时间落实、练习场地落实。

每年暑假,学校按照不同演奏水平,鼓励他们参加不同等级的等级考试。通过考级,让学生学有目标,体验成功。

2、多元化操作,构建教育网络。

在特色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光靠学校的力量,特色教育很难向纵深发展,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艺术之花才能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树立成功典型等,与家长互相沟通,提高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的音乐素养,以便在家有效指导孩子练习乐器。我们还经常利用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乐队的各项演出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可喜的进步,不仅民乐学得越来越好,功课不受影响,而且学习自觉性,意志力都有所提高,这也更坚定了家长的信心。有家长说:“自从孩子练琴开始,我也快成半个老师了。”

要确保特色质量,关键还在于师资。学校在艺术教育管理中,加强了“名人—专家—教师”的分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外聘教师与学校艺术教师相互补充的指导模式。关键的技术指导由专家负责,平日的强化巩固训练由艺术教师完成。学校还建立了“校长—班主任—民乐教师”的分工协作管理体制。学校制定对艺术团教师的活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艺术团教师的活动考核、评价;各班级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和演出获奖情况“捆绑式”纳入对班主任的评估。以奖惩制度促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以组建乐队为阵地,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力量。乐队以其群体式、合作式的学习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及高水平的演奏要求,要求队员不仅奏好自己的声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声部的配合。在民族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我们重视民乐队的组建,重视乐队成员团队精神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主制定乐队各种制度:如乐器、乐谱管理制度;训练与演出制度,在这些集体的创建磨合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了“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一滴滴水凝聚在一起,大海才会浩瀚。”的真谛,感悟只有大家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奋斗才能使团队成为一个响铛铛的团队。

艺术需要氛围,艺术需要激情。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营造出那浓浓的催人向上的环境,向大家展示民族艺术的成果教育。每年的艺术节,我们不仅有大型的器乐合奏,还有小合奏,独奏比赛,并组织民乐知识讲座,民乐知识竞赛,民族音乐家故事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在这种环境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美、精神美。

三、辛勤耕耘,民乐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通过辅导老师的精心教学和队员的刻苦学习,我校的民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特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全体家长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小学民乐特色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批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他们参加一系列的比赛,先后获得市区文艺汇演各类奖项。更重要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器乐合奏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自己的艺术潜力,展示了自我,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及乐器演奏带来的乐趣,学生艺术素养得到真正提高,人人拥有一技之长。20xx年、20xx年、20xx年,我校民乐队的表演三次蝉联***区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20xx年小乐手们表演的《瑶族舞曲》获***市中小学器乐演奏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器乐演奏二等奖。

(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支持,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自民乐特色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对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统计分析表明,90%的学生和98%的家长充分肯定了学校的这一做法。在全体家长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教育越办越兴旺,路越走越宽。从创办初期的每年十几人参与二胡、古筝等民乐的学习,到现在每学期几十人参与学习,由单一学民乐到现在学习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家庭在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上投资总计从起初的一百多元到现在的一万多元,就可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乐器的重视程度。社会各届对特色教育的态度也由开始学校上门宣传、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求学生学习,发展到现在学生家长主动来校联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校民乐队多次参与公益文艺活动,钟公庙街道、***街道的每一届文化艺术节都有我们乐队的演出,社区活动中乐队成员更是大显身手。 “月圆赏明月,琴声荡秋水”***市中秋晚会上,月湖的月园前留下了小乐手们可爱的身影。***区电视台与老干部们举行“老少同乐”庆祝活动中,我校民乐队的演出为晚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区首届少儿艺术节开幕式,我校乐队的精彩演出拉开了艺术节的帷幕。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来甬,我校乐队代表***区参加演出,20xx年***区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乐队的演出受到了与会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十年来小乐手的足迹遍布社区、街道、***的各大影剧院、音乐厅,部分孩子还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大洋彼岸。在社会大舞台中,乐手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7.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篇七

大同小学:“三结合”教育特色, 彰显教育合力

2013年8月30日开学典礼结束后, 在大同小学的操场上, 由全校600多个孩子和近三分之一学生家长参与的热闹换书大集, 还吸引了周边办公楼里的成年人下来围观。像这样由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 在大同小学真是不少, 艺术节、校本课、每周的家长开放日, 都能看到家长义工团忙碌的身影, 而编织、手工、美工、曲艺表演这样的校本课, 老师就是学生家长。

成立同心教育议事会、家长义工团, 将家长、教育专家、社区工作者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吸纳进来, 形成教育合力。大同小学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不仅在区内领跑, 甚至引来了外省市的观摩学习团。

在大同小学的教学楼, 有一间特别的办公室, 说它特别, 是因为在这里“办公”的不是老师, 而是学生家长。每周二下午, 在这个名为“同心”教育议事会的工作站, 议事会理事——四年三班王译隆的妈妈与三年一班于子淳的妈妈便在这里接听着家长的热线电话, 收发邮件, 在QQ群上与家长互动、记录整理来自家长的各种关切。

大同小学是西岗区教育局首批精致小班教学的中心点校, 一个班级不超30人、双外语教学、精致教育……种种光环的背后, 也提升了家长们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处理来自家长的各种关切, 一度让王红校长有些疲惫。2012年3月, 大同小学成立了由学校、家长、社区工作者、教育专家共同组成“同心”教育议事会, 从此, 学校敞开大门, 教育的事都由学校、家长、社区和教育专家商量着来。提交议事会讨论的问题不少, 但沟通的畅达, 不仅消解了家校矛盾, 也让家长成了学校教育的同盟。

工人村小学:翰墨飘香, 描画“书韵”幸福路

当你漫步在工人村小学素雅美丽的校园时, 观赏着独具特色的书法文化展示, 品味着那一幅幅或醇熟或稚嫩的书法作品时, 你会感觉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赏心悦目, 你会发觉工小人的文化素养深沉隽永, 你会赞叹工小脱胎换骨的惊喜改变。

几年前, 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学生总数60%有五十多年校史的西岗区工人村小学, 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期。是原地停滞?还是绝地反击?倔强的工小人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后, 工人村小学特色项目团队依据学校自身教育传统和崇尚书法的风尚, 最终确立了“翰墨飘香·字秀人正”的书法教育特色建设项 目。

为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群情振奋的工小人认真地做着每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创建书法博览馆, 装点书法走廊、书法楼梯, 设计书法墙壁, 组建书法教室, 设立班级水写台, 每天进行书写训练, 定期的星级学生评定表奖, 丰富多彩的书法竞技比赛, 让校园里处处飘荡着浓郁文墨书香。这里凝聚着全体师生心血与智慧, 演绎着平和的雅趣。书法艺术这棵古老奇树, 已经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凭着对书法艺术的满腔赤诚, 学校的书法老师敢为人先, 先后自行开发了三套图文并茂的校本课程教材。把传统文化、读书、生活及书法的四种元素进行有机整合, 插图运用了经典的古代图片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 使学生既感受到汉字的重要性, 提高了练字兴趣, 又为写字指导提供了载体, 弘扬了传统文化内涵。

实验小学:适性而育, 和谐发展, 幸福成长

“有滋有味地生活, 有声有色地成长”——这是大连市实验小学的办学宣言, 是实验小学对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承诺。

多么富于色彩的教育, 多么人文的理念。2004年就任的孙荣君校长以其敢为人先的蓬勃朝气令一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强劲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下, 不但追求硬件的“适性”, 更追求软件的“适性”, 让实小的孩子阳光自信, 让实小的老师博融大气。在有滋有味的生活中, 为实小的每一位教师, 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成长的天地, 静静地等待每一个生命的绚丽绽放。

在硬件设施上, 学校发挥小班化教育学生数少, 资源丰富的优势, 开放教室、走廊、各功能室, 建设了五馆五厅五中心一庭院。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些场馆, 做自己喜欢的活动, 充分满足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教师的发展中, 充分自主张扬每个教师的个性, 并围绕个性教育挖掘每个教师的特长, 让其特长得到发展。课型研究、项目讲座、品牌推介, 成果发布……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是实小最美的风景, 潜心研究的专业态度是实小学术的根基, 初生牛犊的闯劲儿是实小人奋发的写照, 废寝忘食地身影铸就了实小精神。

“适性课堂”是生本课堂, 是互动课堂。学校在每个教室设立师生交流台, 学生把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和疑问贴在上面, 便于教师尽快掌握学情。适性课堂是情趣课堂。师生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室内发出的笑声、惊叹声、质疑声、争论声都是师生生命激情的流露。适性课堂是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最短时间内达成学习目标。

“适性教育”塑造了“适性课程”。从艺术到体育, 跨越7大门类, 80多门多彩的校本课程, 孩子们根据喜好自由选择, 还原童真;“开学节”“阅读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足球节”……丰富的人文课程, 绽放童真;“蓝梦艺术团”“雏鹰社团”“五环俱乐部”……灵动多元的学生社团, 展现童真;“数字博览馆”“实物博物馆”, 个性化的现代课程, 激发童真。

兆麟小学:阳光绳韵, 跃动生命的节拍

当央视体育频道记者来到西岗区兆麟小学, 看到孩子们把手里的跳绳玩得神乎其神时, 不禁感叹道:“孩子们把绳玩到了极致。”谁能想到, 这些在镜头前争着抢着要说话的孩子们, 三年前是见人低着头, 绕路走, 不爱说话的呢? 改变他们的, 就是一根小跳绳。

兆麟小学有超80%的外来务工子女, 孩子们眼中的“灰色”曾让2010年刚上任的李美兰校长心疼很久。“给孩子一个平台, 兆麟的孩子一定要阳光成长!”这就是李校长在建设特色学校初期最真实的想法。

那么, 特色从哪里来?特色从传统中来, 从教师、学生中来。兆麟小学是大连市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跳绳是简单易行、附加值极高的群众运动, 于是, 大家认准了一条路——把跳绳跳出名堂!

说干就干, 没有高水平跳绳技术怎么办?学!教师们先后到上海、北京多地参加国家级乃至国际赛事的高级别培训, 并一举拿下两个国家级跳绳裁判员证书, 更是带回了国际级花样跳绳技术。有了技术, 加上兆麟人的踏实肯干, 教师先阳光起来。体育教师在各级教师素养大赛上喜讯频传, 辽宁省体育名师、辽宁省优秀教研组、国家级优秀课等, 都被体育组悉数收入囊中。这样阳光的队伍一定能带出阳光的学生。

技术有了, 怎么教?抓课程建设。李美兰校长坚信, “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学校将运动赋予理论的内涵, 架构了完备的体育课程体系。依据新课标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组又自己研制了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目标, 每一个层级目标都从体能发展、心理发展、体育技巧的层递性等方面周密设计。教师们教的科学了, 学生练的更有针对性了。提膝抬腿跳、敬礼跳、走路跳等高难度动作, 学生们学得乐在其中。

小跳绳跳出了大舞台。随着跳绳技巧的逐级突破, 兆麟的外来务工子女走上了省市比赛的领奖台, 登上了网络春晚的舞台。从有形的跳绳到无形的绳文化, 兆麟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绳健体, 以绳增智, 以绳促德, 以绳审美”的教育理想, 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比利时、瑞典的同行慕名而来。正像李美兰校长说的:“拉根绳, 联通世界;跳过去, 走向成功!”

五四路小学:因为爱, 所以美丽

2003年, 刘凤英就任五四路小学校长。

她常常徘徊在学校的走廊上、校门口, 跟家长、学生交流, 她想寻找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有的孩子身后跟着两个‘保姆’, 一个负责拿东西, 一个负责开车;更多的孩子父母忙工作, 让爷爷奶奶在身后跟着……”她说, 这就是她看到的一幕幕。

长此以往, 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势必成为学生的主流。“我们必须改变。”“如何从学生的举手投足入手, 学生可摸、可感, 与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入手来改变呢? 那么, 就从最简单的‘爱同学’‘爱老师’开始吧!”

“十爱教育”应运而生。学校的走廊、墙裙、宣传栏等, 班级的一个个爱心服务队, 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让学生在班级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和爱的伟大。

每周一“国旗下讲话”, 就是以“我是‘十爱’小明星”为主题。几年来, 多少孩子站在国旗下, 向同龄人、向师长宣告了自己的爱心。他们将怀揣着爱继续前行。每学期五四路模式的“扬帆起航, 放飞梦想”的开学典礼、“真情永驻, 放飞希望”的毕业典礼、“艺润墨染, 蓓蕾绽放”的校园科技艺术体育节、“畅想中国梦”的合唱节、“灿烂阳光, 多彩童年”的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则是对孩子的一次次精神洗礼, 让他们心中有爱、用爱感染他人。

十年来, 五四路小学为学生远行所作的准备, 远不止这些。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 为加快校本课程开发步伐, 形成了具有“十爱”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是他们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的“十爱”歌曲、“十爱”顺口溜, “十爱与好习惯牵手、十爱与经典同行、十爱与传统美德为伴、十爱与民族精神同在”为主线的《十爱伴我成长》校本教材。

特色是一种坚守。教育的精神, 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中越来越厚重、坚实。五四路的特色, 因而也就多了一点精神的光芒。

香炉礁小学:玩篮球的孩子

迎着朝阳播撒的第一缕光辉, 孩子们轻轻地迈进学校的大门, 踏上台阶, 迎接他们的是门廊上芬芳四溢的紫藤花, 携着花香的余韵, 香炉礁小学的孩子们快乐地走进校园——一个神奇的篮球王国。

创建篮球文化, 学校首先从研究与探索“篮球”历史, 挖掘篮球文化内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做起。瞧, 这些走廊、班级墙上的海报, 都是香炉礁的孩子们自己查找资料并设计制作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出来的时候, 连老师们都惊呼, 孺子可教也。

大课间活泼充满动感的音乐响起来了, 操场上到处都是参加课间操玩篮球的孩子们, 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为了突出篮球运动的群体性, 达到人人参与、全员锻炼的目的, 学校编排了符合运动规律、富于变化的篮球操。这套操既包含了篮球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又关注了孩子运动的兴趣, 切实让篮球运动走进了孩子的每一天。

体育课、篮球校本课、篮球节中, 香炉礁小学的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篮球盛宴, 不但将篮球训练的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堂上, 而且将十二个研究主题在校本课程中继续深化研究, 并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与管理。历时一周的“篮球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 不但有运球、传球、抛球、学校组织全员参与的各项明星竞赛活动, 还有《我和篮球的故事》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 班刊展评, 《玩法集》征集评选, 每个年级自创篮球操的汇演, 全面展示了学生对篮球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香炉礁小学的孩子热爱篮球, 更享受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三年级的小朋友在作文中写下的对篮球的眷恋:

“篮球看起来非常普通, 但就这么一个平平常常的球却给了我许多快乐, 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如今, 我对篮球已经达到‘死了都要爱’的境界, 它教会了我凡事都要有滴水穿石般的精神和钢铁打不破的意志。我感谢篮球, 以前爱, 现在爱, 将来会更爱。”

三十四中:“双三我”特色, 滋养校园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员的天职是变化, 自化化人。”这“变化”就是发展, 这“自化”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化, 更有专业水平, 能做更专业的教育。三十四中人正是在“双三我”活动中“自化”、“化人”, 赢得满园春色, 嗅得桃李芬芳。

2008年, 于艳波校长继承了三十四中人开展了十年之久的“三我”活动, 立足师生共同发展, 创造性的提出了“双三我”活动。“双三我”活动即在教师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我做现代教师”和在学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我做现代中学生”的总称。此时 的“双三我”活动如同一支怒放的梅花, 再一次将三十四中人引领到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科学地、有效地紧紧结合在一起。

三十四中教师通过“双三我”的行动研究, 在学科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上, 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也自然带来了连年中考的好成绩。学校开设“双三我”活动名家讲坛, 创办教师刊物《教育信息》和校报《关注》, 开展QQ平台课例研讨、教育专著案例解读、“过三关”考试、班主任主题经验交流、三级组长专题讲座、视频切片录制与反思、“我学身边人”十大榜样评选颁奖与汇报、“双三我”活动教师汇报会等系 列活动。教师的智慧得以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中碰撞、交融, 个体的成果和经验成为了全体教师的思考和启示, 延展了教师研究的广度, 不断汇聚成三十四中教育智慧的宝藏, 使这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后劲十足, 勇立潮头。

8.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篇八

一、 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摸索“特色办学”之路

特色学校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式体现出的某种特殊性或个性,并具有显著的培养人才的效益。创办特色学校有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树立“特色”,可能遭到世俗观念的抵触和责难。中考、高考这些通过考试不定期选拔人才的机制使家长形成了“让子女刻苦、刻苦、再刻苦”的牢固读书思想,这些人只知道让子女勤奋读书,考取好大学,却不知道不根据子女实际,强迫子女读书会成为废人的道理。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还少吗?学生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的,酿成精神病的,甚至自杀的,以致录取大学后“书呆子”无法生活自理的媒体上时有报道。因此,我们本着“培育人才”目标,就必须百折不挠地探求学生的个性,创办特色学校。

创办特色学校必须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学校领导班子必须了解本校及本地区的客观情况,扬长避短。在办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既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自己的有利条件。发扬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与区域优势,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认识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有利条件,选准自己的突破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单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办学思想之一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当然办特色学校一定要因“校”制宜,切不可以生搬硬套,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劳命伤财。走“特色办校”之路,就要找准优势项目,定准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思想,坚持“名牌”发展的战略。

二、培植“科教兴镇”的理念,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提出了“教研兴教”的口号,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但实际上执行的是“拿来主义”,健全的教研组织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差事,装扮门面而已。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科研意识淡薄;二是基础教育投入匮乏;三是升学率的制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受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教研是有其名无其实。教师年龄结构偏高,知识层次老化,编制奇缺制约了教研的发展,老师们大多数是包班教学,有的甚至是复式教学,整天忙备课、上课、改作业等常规活动,不要说是课题研究,就是常规教学心得的交流也难以参与,这样的机制如何出成果,也就更不要说出创新人才了。

农村小学面对重重实际困难,如何实施“科研兴教”的战略呢?首先,以中心小学为阵地,以积极分子为骨干,大力推行教研活动。其次,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将老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有时间参与研究。第三,坚持校本教研。各学校都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本校、本区域的深层教学问题,挖掘本校、本区域存在的潜力优势,使科研为教学所服务,做好一名教育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追求,办好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更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心愿。

三、探寻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高奏“特色兴校”的旋律

笔者所在的黄梅县传统文化资源就十分丰富:四祖、五祖等佛教圣地令人敬仰;红十五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晋梅享誉中外;黄梅戏名扬天下。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特色学校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倘若这些文化资源作为地方课程,注入时代活水,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许多传统文化的特色板块。

传统文化具有容易被人接纳、弘扬的特点,办特色学校,育特色新人,富地方经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魅力,这条途径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当然,我们在积极开发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合理地利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成为优良的传统,还要向深度、广度去发展,让当地传统文化更加鲜明,也让我们的特色学校成为一颗颗明珠般的亮点。

四、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实践“优秀个性”的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就是要培养具有个性风格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通过优质教育来实施的。通过教育者的培育,使教育者的优秀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发展“优秀个性”,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研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是无法打开学生兴趣的闸门。二是研究艺术教育。学校应该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研究服务经济。办好教育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固然重要,培养农村后备大军也是必不可少,在开发校本教材时,要兼顾“农村”的特点。

上一篇:公司培训心得总结下一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内检查监督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