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公司人事规章制度(共8篇)
1.机械公司人事规章制度 篇一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第二章、员工的考勤、休假、请假制度
1、早晨上班时间(上午)9:30—12:00
(下午)2:00—5:30准时上班。
2、在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守,因公外出应请示;
3、上班时间不允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必须遵守公司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旷工。
5、每周周六日休息。
6、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假休息;
7、请事假的员工必须提前一天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部门领导报经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8、员工本人确实因病,不能正常上班者,须领导批准方可。
9、未按规定时间请假,或违反病、事假规定,或违反公司制度中其它有关规定等行为,均视为旷工。
第三章 日常管理制度
一、关于办公用品的购置与领用
1、需要购置的办公用品,由负责人填写申请表,报领导人批后由办公室购置。大额资金的使用,由领导审核并批准后办理。
2、办公用品购置后,须持领导审批的申请表和购货发票、清单,到办理出入库手续。
3、耐用的办公用品已于员工入职时按标准发放,若破损、残旧需要更换的必须以旧换新;
4、部门领用可依据每月平均用量进行调整;
5、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办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6、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努力降低消耗和办公费用。
二、关于日常费用的报销
1、公司员工在日常费用支出时,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2、日常支出时应尽量取得原始发票。
3、报销时须由经手人在发票上面签字并简述事由,并经相应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第四章、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1、工作时间严禁打游戏以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2、着装整洁大方,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得体;
3、保持办公室干净,物品摆放有序;
4、保守公司商业,财务的秘密;
5、遵守员工管理制度,服从各级指挥;
第五章 奖惩制度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记功或奖励
1、细心维护公司财物及设备,致节省费用有显著成效者。
2.担任临时重要任务,能如期完成,并达成预期目标者。
3.及时制止了重大意外事件或变故的发生者。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有具体事证者,应予警告处分或免职
1.未经准假,而擅离工作岗位者。
2.无正当理由,延误公事致公司发生损失者。
3向外泄露公司业务机密者。
4.无故旷工至三日以上,或一月内无故旷工累计达六日以上时。
六、辞职、离职制度
1员工因故辞职时需一个月前告知申请辞职申请书,叫上级领导人批准,办理好移交手续可离开。
2、员工对于其所承受工作不能胜任时,可随时解雇,并在三十日前预先通告。如离职未经核准或移交不清,即擅自离职者,以免职处理。
公司对于以下行为者给与辞退。
1、员工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者;
2、连续旷工累计超过六日;违抗命令或擅离职守情节重大者;
3、工作疏忽,贻误要务,致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者;
4、泄露业务上的秘密情节严重者;
第七章附则
1、本规程经呈请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
2、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可由总经理核准修订。
2.机械公司人事规章制度 篇二
一、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源。准确、齐全、真实的人事档案能历史、全面地记载一个人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事档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内容也以个人历史材料、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材料为主, 千篇一律, 很少反映个人的技术专长、智力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 使人事档案在反映一个人的德能勤绩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强调对“事”的管理, 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 已不能适应人事管理从传统的作业性管理向策略性管理转变的需要, 不能有效为人才资源预测与规划、员工的培训与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员工的需求分析与满足、员工心态调整与潜能的开发等工作服务。因此, 必须首先增强全民档案意识。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 档案工作就会有发展;一般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了, 就会在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严肃认真、避免错漏, 并自觉将新形成的材料及时上交档案管理部门入档, 为维护档案材料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打下良好基础;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加强, 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变等材料上门为主动收集材料, 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跟上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二、加强法治, 促进人事档案法制化管理
人事管理法制化, 是完善人事管理的客观要求, 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完备的法规体系和进行切实的法治管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与之相配套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进, 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务聘任制, 完善考核制度, 搞活分配制度, 注重绩效取向, 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等等, 都需要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在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 人才市场异军突起, 人才队伍迅速壮大, 人才流动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 近年来假档案、假文凭满天飞, 导致了用人单位不信任人事档案。而人事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改革, 必将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在法律上以一定的形式确定下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关于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的暂行条例》、《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文件仅仅是规定, 不是法规, 没有处罚办法, 没有强制的约束力, 也不成体系, 往往很难发挥作用。因此, 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政府法规的形式制订、颁发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规范人事档案建立、补充、管理及转递过程, 并明确管理办法和处罚方法, 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三、注重变革, 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价值实现度
1. 围绕改革, 服务于改革。
首先, 要明确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要按照国家规定, 对人事档案实行归档统一管理。未受政府人事部门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不得保管人事档案;对经委托但不具备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条件的人才服务机构, 要限期达标;对经检查达不到标准的要取消其档案保管资格。其次, 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维护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各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坚持原则, 依法办事, 对收集归档的材料要认真鉴别, 严格审查, 防止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入档案, 不得私自或者允许他人涂改、抽取、伪造或销毁档案材料。严禁人才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员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各类证明和鉴定。对利用人事制度改革之机, 制造、兜售、利用假人事档案、假学历、假职称及其他虚假证明材料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再次, 要研究人才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 积极为人事制度改革服务。
2. 拓展领域, 服务于社会。
要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需要, 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和实现其价值与社会功用的重要途径和主要任务。首先,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人才需求的基本思想:一是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要为传统型的支柱产业、优秀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人才保证;三是要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前沿部门提供人才服务;四是要为政府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提高效能注入人才活力。其次, 人事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应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成为全社会共享的财富。人事档案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逐步发展“人才租赁”, 促进现代人才的柔性使用, 其做法是:第一, 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向人才租赁机构提出所用人员的标准、条件, 由人才租赁机构根据人才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选择合适人选租给用人单位。第二, “人才租赁”机构可以对个人的技术发明、专利项目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登记, 同时也可以将人才人事档案登记的信息向社会发布, 使单位与人才在供需项目合作时, 通过“人才租赁”市场来实现人才互借、技术交流。
3. 大胆探索,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3.机械公司人事规章制度 篇三
关键词:人事档案 人事改革 关系 作用
Display dossier function boost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Hu Haitao
Abstact:Personnel labor and allocation system reform of tobacco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has already begun to spread gradually.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the need of developoment,pesronnel archive management as a supporting role has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During this period,to recognize the status of pesronnel archive,to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reform and pesronnel archive and to play the role of personnel archive has become a basic job which can keep this reform going smoothly.
Keywords:Pesronnel archive Personnel labor and allocation system reform Relationship Effect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60-02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此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在辽宁省烟草行业正在推行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人事改革)中,它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地挖掘人事档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是每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经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由于它长期以来都得不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使得这项工作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工作的性质上来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材料是绝不允许外泄的,而且档案管理者也绝不允许透漏档案的内容,这种性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好似与外界隔了一座墙,逐渐脱离了群众,变成了一项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作。
从工作的内容上来看,人事档案的管理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面对着比较单一、死板的档案材料内容,总会让人感觉这项工作比较枯燥乏味,容易使人丧失对这项工作的兴趣。
从工作的方式上来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操作起来显得比较简单,这种传统而又死板的管理方式给人的感觉就好似谁都可以轻松地胜任这项工作,让人觉得这项工作缺乏挑战性。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由于员工一般是不会接触到人事档案的,长此以往的疏远使员工渐渐地淡化了对人事档案的意识,觉得人事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无关,于是他们就很容易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种种原因使得人们一直以来都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忽视了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没能真正地发挥出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碍于我省人事改革的实施。
2.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要让员工从态度上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为此就必须要让员工真正地了解什么是人事档案。所谓人事档案,是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并经组织审查或认可的,记录、反映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原貌,以个人为单位立卷归档保存的文字、声音、图像、照片等形式的档案[1]。人事档案,就好像一部摄像机[2],它会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学习经历、工作历程,甚至是生老病死,它无所不包,如影随形,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这种特有的历史记录功能使得人事档案拥有了特殊的作用。对企业来说,人事档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人事档案,清楚地了解到员工过去的地工作轨迹[3]。为了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尽可能全面、准确、公正地了解员工,企业通常会将员工的考察现状与其档案材料中所记载的思想言行、业务水平、个人素质、历史情况等原始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人员正确地选拔和配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此外,人员的任用结果又会形成新的材料再次归入到人事档案中,并为企业下一次的人员变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对员工来说,人事档案可以帮助员工获得其应有的权益。从档案本身所衍生的一些职能来看,它涉及到员工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组织关系的确认、工资奖金的发放、社会保险的办理、转正定级的审查、技术职称的申报、退休手续的审批、政审材料的提供以及证明材料的出具等等事宜,都需要由人事部门从人事档案材料中寻求依据。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原始性是其他任何材料都不可代替的,所以它在作为一种凭证时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3],可以用来为个人的切身利益服务。
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员工提高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可以使企业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而且更可以为正在推行的人事改革做好前期的铺垫和准备工作。
3.抓住联系、认清人事改革和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
人事档案作为企业的一种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和前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辽宁省烟草行业正在推行的人事改革就与人事档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些。以这种信息资源为切入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们的之间的关系:
从改革实施的角度来看,人事改革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在改革的进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其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叫做信息公示,特别值得大家关注。所谓信息公示就是将员工的年龄、工龄、烟龄、学历、职称、职务、任职时间等基础信息张榜公布。这些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最基础的数据和凭证对此次改革尤为重要,能否正确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成为此次改革的关键,首先它们会直接地影响到改革中套档定级的制定;其次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岗位和绩效基数的设计、影响到个人工资待遇的计算、进而会影响到整个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再次它们还会影响到员工对改革信心和态度、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改革实施的稳定。
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改革中对员工信息的公示恰恰体现了人事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从人事档案的形成来看,只有它才能完整、准确、详细地记录下一个人过去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轨迹,所以这些信息资源最初都应该是来源于人事档案的,也就是说人事档案是这些信息资源的源头。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关系到员工岗位等级的高低、工资待遇的多少,所以在改革中,如果任何人对所公示的信息有质疑的话,人事部门都必须谨慎对待,并派专人对人事档案记录的信息进行比较核对,而且最终的结果通常还要以人事档案所记录的最原始的信息内容为主。
人事改革与人事档案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人事改革需要依托于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来稳步推进改革的实施,人事档案需要借助于人事改革搭建的平台来逐步实现档案的价值。
4.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辅助作用
现阶段的人事改革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确保此次改革的能够逐步推进、稳步实施,人事主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从制度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稳步提升的前提。辽宁省烟草行业应该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起一系列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上下级部门能够协调一致、步调相同,同时还应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标准的工作流程,从而通过各种制度和流程共同来规范和管理档案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最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为人事改革做好制度上的铺垫。
从思想方面,要转变原有的陈旧的观念。原有的思想侧重于把档案当作一种机密性的文件,强调的只是保管和保密,而忽略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如今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认识人的本性、关心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等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事档案提供信息资源的作用,从而来满足个体在社会中自我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人事档案的核心价值[4],为人事改革打牢思想上的根基。
从操作方面,要加大基础工作的管理力度。在信息收集方面,人事档案管理者要积极调动相关部门来主动配合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遇到新材料必须要随时补充归档;在材料整理方面,人事档案管理者要对收集的所有材料信息进行认真地甄别,根据材料的内容逐一分类,并严格按照人事档案装订要求进行装订整理;在档案利用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员要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对档案材料查阅、借用、出具证明等功能的利用,最终为人事改革开拓信息资源的多种利用途径。
从技术方面,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目前辽宁省烟草行业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在办公自动化逐步普及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快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真正实现档案材料从文字,到声音,再到录像的多样化,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信息采集、维护、检索和利用方面的作用[4],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事档案的作用,为人事改革寻求信息技术上的支持。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而人事改革则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任务。人事档案管理应该抓住改革这个契机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让企业和员工在改革中逐步地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改革中的一项辅助性工作,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吸收新办法、新经验、新技术,从而为推动人事改革的稳步前进、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14
[2] 中国劳动律师网.档案-最熟悉的陌生“人”.http://www.linfuming.com/laodong/dazy/lfm0021.htm
[3] 苟小娟.HR必知——人事档案的作用[J].成都人才,2008,(2)
4.公司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篇四
八、要善于协调,融入集体,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分工不分家。
九、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直无私的个人品质。
十、明确公司的奋斗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
第三十四条 职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
一、职员应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
二、职员应服从公司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对未经明示事项的处理,应请示上级,遵照指示办理;
三、职员应尽职尽责、精诚合作、敬业爱岗、积极进取;
四、职员应严格保守公司的经营、财务、人事、技术等机密;
五、遵守四小时复命制,把1%做到100%。
六、职员不得利用工作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七、职员不得损毁或非法侵占公司财务;
八、职员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有令即行。如有正当意见,应在事前陈述如遇同事工作繁忙,必须协同办理,应遵从上级指挥,予以协助;
九、在公众面前做到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行为检点,谈吐得体。切记每位员工的言行是公司形象和风貌的体现;
十、公司内员工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信任,互相学习,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十一、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对外交往要有理、有利、有节;
十二、执行员工手册;
第三十五条 工作时间八不准:
一、不准聊天、吵闹;
二、不准无故离岗、串岗;
三、不准打私人电话闲聊天;
四、不准唱歌、听音乐;
五、不准看闲书、玩游戏;
六、不准上班时间接待亲友或办私事;
七、不准迟到、早退、旷工;
八、不准渎职、失职,贻误公务;
第十章 员工的考勤、休假、请假制度
第三十六条 职员考勤、休假和请假应严格按照公司《职员考勤即休假、请假管理制度》执行。
第三十七条 工作时间
实行每周五个半天工作日,每天工作7小时(周六除外)
周一及周五:9:00---17:30 工作 11:45---13:00为午餐休息时间 周 六:9:00---12:00
第三十八条 迟到、早退或旷工
员工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旷工。从每月月初开始累计迟到(早退)按分钟计算扣除当月工资,1分钟扣除1元,第一次迟到(早退)提醒注意,第二次迟到(早退)口头警告,第三次迟到(早退)写出书面检查,并再加罚款50元。当月累计7次迟到(早退)的,给予警告处分,当月连续三次警告的,公司有权予以劝退。
5.公司人事考核制度 篇五
在企业职工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地运用通过工作能力的开发,所培育出来的创造能力,才是上班族真正的生活目标(个人目标的达成),进而将此发扬光大,能使企业目标的达成获得良好的结果。
此外在人事考核的定义目的上,若不让员工在个人生活目标上充实自己、拥有自我主张 的话就无法适应现代多变且激烈的人事考核制度。
总之,工作目标、生活目标的规划是在每天的劳动中弥补自己的不足(自我充实),并进一步健全这项能力。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今后的人事考核则是,上司对部下的日常职务行动都应有详细的把握、观察、分析,这样一来对被分配到的工作(职务)则势必成为“开放式的人事考核”。
也就是说,上司对部下的工作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改起。从本来的“单向通行”的人事考核改为,上司与部下间相互的“双向通行”。
因此,一旦实施了双向通行的话,双方就必须进行谈话。而要进行谈话就必须对谈话内容制定规则。而要遵守这些规则就必须研讨出对什么事用什么方法,对什么事要采取怎样的评估。
在遵循这一连串的过程中,人事考核就成了真正的“上司对属下的工作评估,能力的开发,与人力资源培育、活用”。
所谓人事考核就是指,以能力开发与活用为目标一事。在实践此事的同时,亦能发挥整体规划、人事评估和待遇系统的功用。
总之,在为了更进一步的稳固经营基盘,就企业来说确立“人才”的必要性是重要的。
而且必须在今后的人事工作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加以考虑。然后为了使这项人事工作管理达到实效,企业就必须要有一公平的从业员工“目标达成能力”评估系统。
为使此项评估系统有效运用,则有以下的5项重点:
1.明确的设定企业将来的形象与基本的策略目标。
经营策略的制定
2.接受第1条的经营策略,定出使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高点的人事方针。
3.对员工所发挥的能力、业绩给与适当的评价,及相当的待遇。
评价与待遇
4.给从业员工适合他能力的工作,使其能力有效运用。
适才、适所
5.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激发员工的斗志,经常把握员工的能力,留心能力开发。
人才的培育
至于应如何提高员工的能力并且加以活用,在这里我们所重视的是,配合企业需要,开
发每位员工的潜能。希望通过在各工作领域的充分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提高企业业绩的目标的具体化。也就是,设计一个员工个人的能力开发→培养→发挥→提高待遇的人事系统。
为了让这种人事薪资待遇系统有效实施,就需运用人事考核制度。简单地说也就是,人
事考核制度上的各种人事管理活动乃是依企业的目的做有效实行的基本方法。在企业方针、政策的支持下,担任调整工作所要达到目的的指南。
然而原来的人事考核被认定为仅作为人事考核为目的的一项检查功能,而常受到多方的
指责。
特别是,将重点放在员工的个人差异上,并将此反应在加薪或奖金上的偏差做法使得大
家对人 事考核制度的不满、不信与不平。现在,我们将重点放在能力开发,使整体人事薪资系统得到一贯的定位,这正显示了新人事考核制度的立意。
此外还有一项在人事考核上可看到的反应,那便是人事考核能准确到什么地步?关于这
点我们有以下的看法。
人事考核制度乃是在比照企业目的的同时,上司对员工个人的能力、工作热诚、业绩做
观察和指导记录,做到公平的待遇、能力开发的目标时所必须的。将员工工作的完成度和企业(上司)所期待、要求的程度相比较,看是完整到什么地步,还有能力=职位=待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再将制度做妥善的运用。
依考核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评价基准和要件,着眼于从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将其区分为
如何圆满地去处理困难的工作和花了多少时间去处理简单的工作,并将其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在考虑对策时的参考。
人事考核制度是掌握每一个员工的动态,以及其未来的工作目标的必要方法,并以此作
为一个媒体、制作一个符合企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方式。
通常人事考核都是通过日常的职务行动的观察、评估,以经营上的教育为基准的评判。
在这个观念下,充分检查本公司的人事考核的问题点在那里?修正要件是否充足?对应
如何修正才好,做好充分的检查并定好方向之后才能有一个公平客观的人事考核标准,也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其机能。这也才能作为一个可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的人事考核制度,做有弹性地运用。
二、人事考核的主要内容
人事考核通常是由三种考核项目组合而成的,包括成绩考核(业绩考核)、态度考核和
能力考核。
1.成绩考核(业绩考核)
(1)成绩考核乃是针对“职务的完成度”来做参考的标准
①评估何物 在一定的期间内(6个月或最长在1年以内的期间)工作的进行状况、及完成
了多少以“过去式”来加以评估。
②考核方法 对照职务标准在考核的原则下进行。部下只有一人时也要确实执行。
③考核要素 考核其“工作量”“工作质”“目标达成度”“指导•教育”。但若是属
一般职列中间指导职的话,则尽可能的就分类别目标的完成度加以评估。也就是将每一项目被确认的工作在绝对评估的基准之下进行A.B.C.D的评分,进而做到对这个考核的要素别进行评估。
④自我评估与回馈 工作别达成度的评估,如果可能的话则先由本人来作自我评估。再
由专属上司(第一考核者)来进行评估,在这之中特别是看法不同的地方则必须再沟通。从这项沟通谈话中,确认目前的指导计划及自我启发目标,再与能力开发相结合。
⑤考核的活用目的 以上述的能力开发为重点的同时,在检查上则以当前的成绩(业绩)
为重。
(2)重视第一考核者的评估
在实际的工作上对较远的人是较不清楚的,所以在成绩考核时无论如何都以第一考核者 的意见为中心。而第二、第三考核者则站在辅助性的立场对成绩考核时的绝对评价有所影响。
此外,人事部常对考核者的评估加以调整,但对实际状况的了解是绝对比不上其直属上
司的,所以成绩考核若可能的话,希望做到无第二考核者可调整的原则。
•所谓绝对评价——评估每一个员工在工作方面“什么工作做了多少”的核对事项的成
果
。在能力方面也比照每一个等级的职能资格里所规定的职能标准做“是否充分完成”“是否
达到标准”“是否表现太差”的审核。
•所谓的相对评价——在各组之中从各审核要素中排列出被考核者的优劣、顺位、分出
优良可等的评估方法。
(3)业绩乃是从发挥能力中增减工作。
考核的方法 比照各职能资格等级的能力标准,原来其本人目前是否已达其标准中进行
绝对价乃是其原本应有的态度。
但是,能力若不从职务的发挥成果中发现的话就无从捕捉了。也就是看着成绩或业绩来
衡量。
成绩关系着交代下来的职务的完成,所以至于其职务是否适合对方的职务等级则不是问
题。
此外,业绩乃是指在对扩大、加强自己的职务时所拥有的自信程度的评估,但实际上仍
须从结果中斟酌其工作的难易度并予以增减,依其增减程度在属下本人的职能资格等级的程度里加以评估,这点须重点注意。
2.态度考核
态度考核可以说是担负着成绩与能力考核的桥梁作用。
(1)评估何物 以“过去式”评估在一定的评定期间之内、本人对身为组织的一员的自
觉及实际在工作上的热诚、态度与行动。
(2)成立的条件 整理出样的态度、行为才是员工应有的形象。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
求全体员工彻底实行。
(3)考核的方法 视为一般“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成绩考核相同的方法实行。
(4)考核要素 在态度考核中必须注意的要项主要有下列几点:规律、责任心是态度考
核基础。总之,不管是担任何种工作的员工必须都有自觉性,再其次才是协调性与积极性。
•规律态度——遵守团体中的规律。
•责任心(感)——不论在什么状况之下,都要完成所被委派的任务。
•协调性——就算是自己职务范围以外的工作,如果对全体来说是有益的话,则应自动
自发的去协助。
•积极性——除了一如既往地完成自己的职务,还要自动自发地随时改善。
3.能力考核
(1)能力考核是归纳每一个阶段的能力。
①评估何物 把能力归纳成每一个职务等级并列出标准。以“现在式”来评估是否具备
了解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依照“职务标准”来加以评估。
②成立的条件 在每一个职务等级里所被期待的能力须得到全公司的认同才行。
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是否给予了与此能力相当的职务,例如:在评估第五级的能力时,若不给他与第五级相当的工作而只给他比第五级简单的工作的话,则无法作出精确的能力评估。
(2)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与熟悉能力。
4.考核要素
虽然是比照标准对此人的能力做整体的判断。但就其要素来看可分为基本(学习)能力、(经验)能力。
所谓的基本能力是指在达成勤务时的基本素质,是可透过学习及训练得来的。
此外,就算基本能力相当优秀但却经验不足,一样无法完成职务。因此这种须要丰富经
验的能力就称为熟习(经验)能力。
基本能力和熟习能力加起来就是企业所必须的“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的要素是共通的,而熟悉(经验)能力的要素是以中间指导职务较为
显著,就其重点来说追求更高更远的事物则成了管理职务的要素。
三、公司人事考核制度
□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一)本规定旨在长期、稳定、统一和规范地推行人事考核工作。
(二)本规定的目的,是要通过对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业务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的评价,找出并确定人才开发的方针、政策,改善原有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而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公正和民主,提高工作热情和带动生产率。
第二条 人事考核的用途
人事考核的评定结果,将用于以下诸方面。
(一)教育培训,自我开发。
(二)合理配置人员。
(三)晋升、提薪。
(四)奖励。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者范围是“就业规则”第三条所规定的职工。然而,下列人员除外:
(一)兼职、特约人员。
(二)连续出勤不满6个月者。
(三)考核期间休假停职6个月以上者。
第四条 用语的定义
本规定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定义如下:
(一)人事考核——为了实现第一条规定的目的,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对成绩、能力
和努力程度,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评价及其程序。
(二)成绩考核——对职工分担的职务情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三)态度考核——对职工在职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四)能力考核——通过职务工作行为,观察、分析和评价职工具有的能力。
(五)考核者——人事考核工作的执行人员。
(六)被考核者——接受人事考核者。
(七)考核执行机构——负责人事考核有关事务的机构。
□ 考核计划与执行
第五条 考核执行机构
由总务部负责人事考核的计划与执行事务。
第六条 考核者训练
(一)为了使人事考核统一、合乎实际,需要进行考核者训练工作。
(二)考核者训练按照要求制定训练计划,予以实施。
第七条 考核者的原则立场
为了使人事考核能公正合理地进行,考核者必须遵守下列各原则:
(一)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作出评价。
(二)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好恶感、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
自己的信念基础上作出评价。
(三)不对考核期外、以及职务工作以外的事实和行为进行评价。
(四)考核者应该依据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补短的指导教育。
□ 考核的分类
第八条 人事考核的分类
人事考核对被考核人员的分类如下。
(一)E(Extra 临时工阶层)——临时工。
(二)J(Junior作业层)——Ⅰ.Ⅱ.Ⅲ.Ⅳ级职工。
(三)S(Senior中间管理层)——Ⅴ.Ⅵ.Ⅶ级职工。
(四)M(Management经营决策层)——Ⅷ.Ⅸ.Ⅹ.Ⅺ级职工。
第九条 考核的等级
(一)S——出色、不可挑剔(超群级)。
(二)A——满意、不负众望(优秀级)。
(三)B——称职、令人安心(较好级)。
(四)C——有问题、需要注意(较差级)。
(五)D——危险、勉强维持(很差级)。
第十条 人事考核表
人事考核表,按上述人员分类,分为《作业层人事考核表》(见表11.1),《中间管理层
人事考核表》(见表11.2)、《经营决策层人事考核表》(见表11.3)。
□ 考核的实施
第十一条 实施期与考核期
(一)人事考核的实施期一年二次,三月和九月。
(二)考核观察期如下:
1.与三月的实施期相对应的考核观察期,从九月一日起至第二年的二月底,为期6个月。
2.与九月的实施期相对应的考核观察期,从三月一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为期6个月。
第十二条 考核者
(一)人事考核按职务等级进行,原则上进行两种层次的考核,即第一次考核和第二次考核。
(二)一次、二次考核的担当者,即考核人员,原则上按列下表中规定执行。
(三)在考核期间,如果考核者遇到人事调动,被调离现职务,则考核者所担当的考核
工作,进行到被调离日为止,由后任者担当考核者,把考核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四)因一次考核者缺勤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进行考核时,由二次考核者代行其事,而二次考核可以因此而省略掉。
(五)因二次考核者缺勤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进行考核时,则二次考核可以因此而省去。
(六)在职务级别层次很少的单位或部门,二次考核可以省略。
(七)因一次、二次考核者都缺勤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进行考核时,则由总务部长对
此作出决定。
第十三条 人事变动与被考核者
(一)在考核期间,被考核者如果因人事变动而调离原单位原部门时则人事考核原则上
由新单位新部门进行。不过,还必须与原单位原部门进行磋商、听取有关意见。
(二)如果调入新单位后,人事考核期不满一个月,则由原单位进行考核。
□ 考核结果的处置
第十四条 考核结果的处置
考核结果必须得到相关领导的认可。
第十五条 计量
人事考核结果的计量,按另外规定的计量标准进行。
第十六条 调整
总务部长如果认为有必要调整考核的结果,以使整个公司内部保持平衡的话,可以进行
调整,但是,原始的考核记录,被考核者的得分,不得修正或更改。
第十七条 面谈
考核者必须通过直接面谈的方式,把考核的结果传达给被考核者,并予以相应的指导和
教育。
第十八条 考核结果的保管
(一)由考核的担当机构保管所有考核结果。
(二)考核结果以职工卡形式,或计算机软盘形式记录存档,保存至被考核者退休后一
年为止。
四、人事考核规程
附:考核规程标准格式
考核规程,是制度性“规范”、“规则”和“程序”,即通过制度,把考核的目的、考
核的内容、考核的方式和方法、考核原则、考核过程与程序以及考核的标准和考核结果的运
用等等,明文规定下来。人事考核规程的规范条文如下:
□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人事考核制度(以下称“制度”)的目的是以职能职务等级制度为基础,通过对职工的能力、成绩和干劲的正确评价,进而积极地利用调动、调配、晋升、特殊报酬以及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每个职工的能力、素质和士气,纠正人事关系上的偏差。
第二条 适用范围
这一制度适用于被职能职务等级制度确定下来的职工。
第三条 种类
人事考核(以下称“考核”)按考核的目的进行分类实施,其分类如下(参阅表11.4)
注:过去的人事考核,只限于在本职工作方面发挥能力,然而,在这里能力主义观念出发,加上了开发能力,工作调动,岗位调配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通过考核工作中的面谈等手段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条 考核的结构
考核由成绩考核、能力考核以及态度考核三方面构成。
第五条 考核者
(一)考核者原则上是被考核者的顶头上司,考核者又分为“第一次考核者”和“第二次考核者,具体规定参阅表11.5。
(二)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接触时间因工作调动、变迁而不足考核所规定的期限时,按下
列规定处理:
1.如果是奖励资格认定,不满()个月时;
2.如果是提薪或晋升资格认定,不满()个月时,按前任考核人员的意见行事。
第六条 被考核者
被考核者是指适用于职能职务等级制度的所有职工。但下列人员除外:
(一)如果是奖励资格认这方面的考核,考核期限不满()个月者,以及退休人员,不在被考核者之列;
(二)如果是晋升、提薪方面的考核,考核期限不满()个月者,以及退休人员,不在被考核之列;
第七条 调整及审查委员会
考核结果原则上不予调整,只有被认为有必要保持整个企业平衡时,才设立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人事部长对一般职工、中间管理层人员的考核工作作出最后裁决;由负责人事工作的经理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作出最后裁决。
即使如此,奖励方面的考核工作,一般不予调整。
第八条 考核方式
考核依据绝对评价准则,进行分析测评。
但是,在提薪考核方面,附加自我评价环节,以便自我认识,自我反省。
第九条 考核层次
考核依据“行为选择”、“要素选择”和“档次选择”三个层次进行。
第十条 面谈、对话
考核者在考核期限,必须就工作成果(完成程度)、工作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工作的进取精神(干劲和态度的好坏程度)等方面内容,交换意见,相互沟通,以便彼此确认,相互认可。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的反馈
有必要把考核结果通过被考核者的顶头上司,通知直接被考核者本人,并作出说明。
第十二条 考核表的分类
首先按一般职务1~4级,中层管理职务5~7级,高层管理职务和专门职务8~10级划分等级层次;进而按等级层次,考核奖励、提薪和晋升资格。
第十三条 考核期限
考核期与实施期如下(参阅表11.6)
□ 成绩考核
第十四条 成绩考核
所谓成绩考核是对每个职工在担当本职工作、完成任务中所发挥出来的能力进行测评。
第十五条 成绩考核的要素
成绩考核要素,是由工作执行情况(正确性、完善程度、速度、工作改进和改善情况)
以及指导教育工作情况等构成(参阅表11.7)。
□ 能力考核
第十六条 能力考核
能力考核,就是对具体职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经验性能力进行测评。
第十六条 能力考核要素
能力考核的构成要素是,担当职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即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从工
作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计划力、表现力、折衷力、指导和监督力、管理和统帅力等经验性能力。
□ 态度考核
第十八条 态度考核
态度考核,担负着成绩考核与能力考核的桥梁作用,是对工作态度和热情以及态度所做 的测评。
第十九条 态度考核要素
态度考核要素,是由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热情及与他部门的协作态度、遵纪守法等方
面构成。
□ 考核者训练
第二十条 训练考核者
为了使考核者能够公正合理地进行考核,为了提高考核者的监督管理能力,考核者必须
接受企业内的训练。
第二十一条 训练后的素质
(一)考核者必须认识到考核工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并努力在履行职责中陶冶自己的
人格,提高自己的素质,致力于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二)为了使考核工作公开而严格,考核者必须特别留心以下各方面:
1.不徇私情,力求评价严谨公道;
2.不轻信偏听,注重对被考核者实际工作的观察和批判;
3.对被考核者在考核期限之外所取得的结果、能力、干劲和态度不作评价;
4.以工作中的具体事实为依据,而不是根据其档案资料(学历、工龄、年龄、性别等)进行评价;
5.对考核结果,进行总体综合修正,以消除以偏概全倾向、逻辑推断倾向、宽容倾向、过分集中倾向、极端倾向以及人为假象,避免偏颇与失误;
6.注意避免凭总体印象,夸大或缩小被考核者的成果、态度以及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
力。
□ 考核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的应用
考核结果,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可靠资料,用于提薪、奖金、晋升、教育培训、调动和
调配等人事待遇工作。
第二十三条 考核结果存档
考核结果,以《人事•教育卡》的形式存入档案,正本由人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保管,复印副本,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保管。
□ 其 他
第二十四条 裁决权限
本规程的修改与废止,由主管人事的经理最终裁决。
第二十五条 实施日期
本规程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五、人事考核制度范例
□ 一般规定
第一条 本公司各级职员之考绩,除副经理级以上依公司章程办理外,其他职员分为期中考绩及期末考绩二种,期中及期末考绩之平均数为考绩。
第二条 本公司考核各级职员成绩之记录,作为升职、升级、调迁、退职、核薪及发放年终奖金之重要依据。
第三条 各级职员之考核成绩记录,均由人事主管秘存,公司除副总经理以上,其他任何人不得查阅。
第四条 经办考绩之人员应严守秘密,并以公正、客观之立场评议,不得泄漏或循私,违者分别惩处。
第五条 本公司编制内各级职员遇有出缺或公司扩编增加员额时,凡考绩优异人员,概应予优先递补。
第六条 本公司考核工作为组长考核一般职员,主任考核组长及副组长,经理考核主任、副主任,经理级人员由总副经理考核。
□ 期中及期末
第七条 期中及期末考核系各级主管对所属职员平日之工作、能力、品德、学识、服务精神随时作严正之考核,并记录于期中及期末考绩表内,以为考绩计算资料。
第八条 本公司各级职员期中考绩应于当年七月一日以前完成,期末考绩应予翌年元月一日以前完成之。
第九条 凡有下列事绩之一者,得视其原因、动机、影响程度报请升职、记大功、记功、嘉奖、晋级之奖励,并列入考绩记录。
一、对本公司业务上或技术上有特殊贡献,并经采行而获显著绩效者。
二、遇有特殊危急事变,冒险抢救,保全本公司重大利益者。
三、对有危害本公司产业或设备之意图,能预先觉察,并妥为防护消灭,因而避免损害
者。
第十条 凡有下列事实之一者,得视其情节之轻重,报请免职、记大过、记过、申诫、降级等处罚,并列入考绩记录。
一、行为不检,屡诫不听或破坏纪律,情节重大者。
二、遇特殊危急事变,畏难逃避或救护失时,致本公司或公众蒙受重大损害者。
三、对可预见之灾害疏于觉察或临时措置失当,致本公司遭受不必要之损害者。
四、对本公司之重大危害,因徇瞻顾或隐匿不报,因而怠误事机致本公司遭受损害者。
第十一条 人事部门应于每年元月十五日前将各级职员之勤惰及奖惩资料填妥送请总考。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得参加考绩:
一、到职未满半年者。
二、留职停薪及复职未达半年者。
三、已征召入伍者。
四、曾受留职察看之处分者。
五、中途离职者。
第十三条 不得参加考绩之人员,仍应填具勤情及奖惩资料备查,但应注不参加考核字样及原因。
第十四条 第十二条所称之不得参加考核人员,除第四、五项留职察看及中途离职者,不发年终奖金外,其第一、二、三项得酌予奖励。
第十五条 考绩依成绩分下列五等。一、一等:90分以上,考绩满90分以上者,列为一等升职一级,或加薪十级。二、二等:80~89分,考绩在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列为二等加薪五级。三、三等:70~79分,考绩在70分以上,未满90分者,列为三等加薪三级。四、四等:60~69分考绩在60分以上未满70分者,列为四等加薪一级。五、五等:59分以下,考绩未满60分者,列为五等薪资不作调整。
第十六条 凡当内曾受奖励或惩戒者,其考绩应增减之分数依下列规定。
一、记大功一次加十分,记功一次加五分,嘉奖一次加二分。
二、记大过一次减十分,记过一次减五分,申诫一次减二分。
第十七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为一等。
一、曾受任何一种惩戒。
二、迟到或早退共达十次以上者。
三、请假超过限定日数者。
四、旷职达一日以上者。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入一等及三等。
一、在当内曾受记过处分者。
二、迟到或早退二十次以上者。
三、旷职二日以上者。
第十九条 请假、迟到、早退及旷职除前两条之规定外,并依下列规定扣减年终奖金。
一、事假:每超过一次于年终奖金内扣减其底薪三十分之一。
二、病假:除经特准者外,每超过一次于年终奖金内扣减其底薪六十分之一。
三、旷职一天,于年终奖金内扣减600元。
四、迟到四次于年终奖金内扣减300元。
6.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使本公司人事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公司员工的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责任感、归属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员工的管理,除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令外,都应依据本制度办理。
二、本制度所称员工,系指本公司聘用的全体从业人员。
第二章 招聘与录用
第三条:本公司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增加人员时,应先依据人员招聘流程提出申请,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由人事部门统一纳入招聘计划并办理甄选事宜。
第四条:招聘流程:
1、用人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给人事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制定招聘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2、人事管理部门实施招聘计划,完成筛选资料、确定候选人、商定面试实施办法。
3、用人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公司总经理共同面试,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
4、人事管理部门与拟聘用人员就工作合同进行无保留的沟通确定最终聘用人员报总经理签字批准。
5、人事管理部门向拟聘用人员发出聘用通知
第五条:新进人员经考核或面试合格和审查批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试用手续。原则上员工试用期三个月,期满合格后,方得正式录用。
第六条:试用人员报到时,应向人事部送交以下证件:
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二、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一寸半身免冠照片二张。
五、服务承诺书。
六、其它必要的证件。
七、体检证明
第七条: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试用员工到岗签订《试用合同》。员工试用期满经考核正式录用签订《劳动合同》
第八条:员工如系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视情况与本公司签订“定期工作协议书”,双方共同遵守。
第九条:试用人员如因品行不良,工作欠佳或无故旷职者,可随时停止试用,予以辞退。第十条:员工录用分派工作后,应立即赴所分配的地方工作,不得无故拖延推诿。
第三章 工作守则
第十二条:员工应遵守下列事项:
一、忠于职守,服从领导,不得有敷衍塞责的行为。
二、不得经营与本公司类似或职务上有关的业务,不得兼任其它公司的职务。
三、全体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强化品质意识,圆满完成各级领导交付的工作任务。
四、爱护公物,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将公司财物携出公司。
五、工作时间不得中途任意离开岗位、如需离开应向主管人员请准后方可离开。
六、员工应随时注意保持作业地点、宿舍及公司其它场所的环境卫生。
七、员工在作业时不得怠慢拖延,不得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八、员工应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不得有吵闹、斗殴、搭讪攀谈、搬弄是非或其它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九、不得假借职权贪污舞弊,收受贿赂,或以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
十、员工对外接洽业务,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得有损害本公司名誉的行为。
十一、各级主管应加强自身修养,领导所属员工,同舟共济,提高工作情绪和满意程度,加强员工安全感和归属感。
十二、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第十三条:公司实行每周5天、每日八小时工作制: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 如有调整,以新公布的工作时间为准。
第十四条:所有员工应亲自打卡计时,不委托或代人打卡,否则双方均按旷工一日处理。第十五条: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采取由各部门主管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含加班时间),本人确认,部门备案的考勤方法。
第十六条:员工如有迟到、早退、或旷工等情形,依下列规定处理:
一、迟到、早退。
1、员工均需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开始后十五分钟内到班者为迟到。
2、工作时间终了前十五分钟内下班者为早退。
3、员工当月内迟到、早退合计每三次以旷职(工)半日论。
4、超过十五分钟后,才打卡者以旷职(工)半日论,因公外出或请假经主管在卡上签字或书面说明者除外。
5、无故提前十五分钟以上下班者,以旷职(工)半日论。因公外出或请假者需经主管签字证明。
6、上、下班而忘打卡者,应由部门主管在卡上或有效工作时间考核表上签字。
二、旷职(工)
1、未经请假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自不到职以旷职(工)论处。
2、委托或代人打卡或伪造出勤记录者,一经查明属实,双方均以旷职(工)论处。
3、员工旷职(工),不发薪资及奖金。
4、连续旷职三日或全月累计旷职六日或一年累计旷职达十二日者,予以除名,不发给资遣费。
第四章 待遇
第十七条:本公司依照兼顾企业的维持与发展和工作人员生活安定及逐步改善的原则,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和待遇。第十八条:员工的基本待遇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补贴。
第十九条:月薪工资在次月15日前发放或存入员工在内部银行的帐户。新进人员从报到之日起薪,离职人员自离职之日停薪,按日计算。
第五章 休假
第二十条:按国家规定,员工除星期六日休息外,还享有以下有薪假日: 元旦:1天;春节:3天; 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 中秋节:1天; 国庆节:3天,由于业务需要,公司可临时安排员工于法定的公休日、休假日照常上班。
第二十一条:一般员工连续在公司满二年时间后,每年可获得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天,在公司工作每增加一年假期延长1天,最长10天。员工探亲假期间,原待遇不变。第二十二条:未婚员工探亲只能探父母,已婚员工探亲只限探配偶,每年限一次。第二十三条: 在公司工作的员工按国家定假安排休息。需安排加班或值班的按规定发给加班工资或值班补贴,如安排补休,则不计发加班工资和值班补贴。
第六章请假
第二十四条:员工请假和休假的分类、审批及薪资规定见本制度附表。
第七章加班
第二十五条:加班费的计算:一般员工加班工作时间记为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以小时为计算单位,加班工资按原基本工资标准的100%计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有效工作时间按实际加班工作时间的两倍计算,加班工资按原基本工资标准的200%计算。第二十六条:业务部门人员平时加班,不计发加班工资,依照绩效考核办法执行。
第八章出差
第二十七条:公司要根据需要安排员工出差,受派遣的员工,无特殊理由应服从安排。第二十八条:员工出差在外,应注意人身及财物安全,遵纪守法,按公司规定的标准和使用交通工作,合理降低出差费用。
第二十九条:公司对出差的员工按规定标准给报销费用和交通费用。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出差人员返回公司后,应及时向主管叙职,并按规定报销或核销相关费用。
第九章培训
第三十一条:为提高公司员工的业务、知识技能及发挥其潜在智能,使公司人力资源能适应本公司日益迅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举行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被指定员工,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原因,应按有关请假制度执行。
第三十二条: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须接受公司概况与发展的培训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岗前专业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0小时,合格者方可上岗。新员工培训由公司根据人员录用的情况安排,在新员工进入公司的前三个月内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继续留用。
第三十三条:员工调职前,必须接受将要调往岗位的岗前专业性培训,直到能满足该岗位的上岗要求。特殊情况经将调往部门的主管同意,可在适当的时间另行安排培训。第三十四条:对于培训中成绩优秀者,除通报表彰外,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未能达到者,可适当延长其培训期。
第三十五条: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情况均应登记在相应的《员工培训登记卡》上,《员工培训登记卡》由人事部保存在员工档案内。
第三十六条:公司对员工在业余时间(不影响本职工作和任务的完成)内,在公司外接受教育和培训予以鼓励,并视不同情况可给予全额报销学杂费、部分报销学杂费、承认其教育和培训后的学历等支持。
第十章调职
第三十七条:公司基于业务上的需要,可随时调动员工的职务或工作地点,被调员工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到职。
第三十八条:各部门主管在调动员工时,应充分考虑其个性、学识、能力,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职相称”。
第三十九条:员工接到调动通知书后,限在一周内办完移交手续,前往新职岗位报到。
第十一章保密
第四十条:员工所掌握的有关公司的信息、资料和成果,应对上级领导全部公开,但不得向其它任何或个人公开或透露。
第四十一条:员工不得泄露业务或职务上的机密,凡是涉及公司的意见和信息,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对外泄露和发表。
第四十二条:明确职责,对于非本人工作职权范围内的机密,做到不打听、不猜测,不参与小道消息的传播。
第四十三条:非经发放部门或文件管理部门允许,员工不得私自复印和拷贝有关文件。第四十四条:树立保密意识,涉及公司机密的书籍、资料、信息和成果,员工应妥善保管,若有遗失或偷窃,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
第四十五条:发现其他员工有泄密行为或非本公司人员有窃取机密行为和动机,应及时制止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第十二章考核
第四十六条:员工考核分为:
一、试用考核:员工试用期间(三个月)由试用部门主管负责考核,期满考核合格者,填具“试用人员考核表”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裁批准后正式录用。
二、平时考核:由各部门依照通用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工作指标考核标准进行,通用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表由人事部与经理室共同拟制及修订,具体的工作指标考核标准由部门经理负责拟制及修订。部门经理及其以上人员每3个月考核一次,其他人员每月考核一次,特殊人员可由主管和副总经理决定其考核的密度。
第四十七条:部门经理以下人员的考核结果由各部门保存,作为确定薪酬、培养晋升的重要依据。部门经理及其以上人员的考核结果由总经理室保存,作为确定部门业绩、对公司的评价、薪酬及奖励、调职的依据。
第四十八条:考核人员,应严守秘密,不得有营私舞弊或贻误行为。
第十三章奖惩
第四十九条:员工的奖励分为以下三种:
一、嘉奖:任劳任怨、辛勤工作,长期一贯完成岗位职责,足为楷模者,部门经理提出总经理给予200元的奖励
二、表彰:积极改进工作并产生良好效益者,由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书面提出,总经理批准,给予1000元的奖励。
三、特别奖:为公司引进优秀人才或开发新客户,市场销售成绩显著者,由员工所在部门的经理书面提出,报请总经理和董事会批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金和公司颁发证书。
第五十条:员工的惩罚分为四种:
一、批评:未能及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工作者予以批评。
二、罚款:违反公司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和轻微损失者给予一定罚款并批评。
三、记过:未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者给予记过并罚款
四、除名:擅离职守或擅自做主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给予除名并给予罚款。
第十四章福利
第五十一条:公司为正式员工办理三险一金。费用支付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第五十二条:试用员工试用期不享受公司的所有福利。公司为试用期的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其费用由个人支付。
第五十三条:本公司每年为正式员工提供1次体检。
第十五章资遣
第五十四条:若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可对员工予以资遣:
一、停业或转让时。
二、业务紧缩时。
三、不可抗拒力暂停工作在一个月以上时。
四、业务性质变更,有减少员工的必要,又无适当工作可安置时。
五、员工对所担任的工作确不能胜任,且无法在公司内部调整时。第五十五条:员工资遣的先后顺序:
一、历年平均考绩较低者。
二、工作效率较低者。
三、在公司服务时间较短,且工作能力较差者。第五十六条:员工资遣通知日期如下:
一、在公司工作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者,随时通知。
二、在公司工作三个月以上未满一年者,于十日前通知。
三、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未满三年者,于十五日前通知。
四、在公司工作在三年以上者,于二十五日前通知。第五十七条:员工自行辞职或受处罚被除名声,不按资遣处理。
第五十八条:员工资遣,按下列规定发给资遣费: 资遣费得发放按照国家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章辞职
第五十九条:员工因故不能继续工作时,应填具“辞职申请”经主管报公司批准后,办理手续。并视需要,开给《离职证明》。
第六十条:一般员工辞职,需提前一月提出申请:责任人员辞职,根据职级的不同,需提前2—3个月提出辞职申请。
第六十一条:辞职的手续和费用结算,按公司文件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章安全与卫生
第六十二条:本公司各部门应随时注意工作环境安全与卫生设施,以维护员工身体健康。第六十三条:员工应遵守公司有关安全及卫生各项规定,以保护公司和个人的安全。
第十八章附则
第六十四条:有关办法的制定:有关本公司员工的(1)考核(2)职位职级晋升(3)年终奖发放(4)各种津贴给付等,其方法另行订之。
第六十五条:本制度解释权、修改权归公司人事管理部门。第六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北京拓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7.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下考试的比较 篇七
人才制度是指社会对人才评价准则的总称。
人事制度是社会中的某个组织为录用组织成员而制订的准则的总称。
一、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本质区别
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的准入标准, 都是对人才评价的准则, 但它们在人员准入上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就是人才制度的开放性和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一) 人才制度开放性的表现
一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是开放的。由于人才制度是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制度, 它的内涵包含人事制度且远大于人事制度, 所有人事制度中人才的总和也小于社会人才的数量。因此, 人才制度非但不排斥反而还鼓励所有社会成员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是多多益善。
二是社会在人才性质 (类型) 需求上的开放性。社会的多元化自然要求人才的多样性, 从整个社会的需要来看,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是多元的, 也是多多益善。
(二) 人事制度封闭性的表现
一是人员数量的封闭。一个组织录用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的人员准入是有数量限制的, 它对社会人员进入组织带有很大的选择性。
二是对人才的准入类型也是封闭的。用人单位性质的相对确定性就决定了该组织选用人才的类型是相对确定的, 它不可能接纳所有类型的人才, 这也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用人的选择性。
二、两种制度下考试的不同
既然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准入标准, 要进入这两种制度体系必然就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进入的门槛, 这个门槛就是考试。考试是人员准入必要的评价手段, 但考试在这两种不同制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考试的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评价, 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二是选拔 (淘汰) , 是根据考试结果选出符合标准的人。
由于人才制度是开放的, 在人才的数量和类型上都不对社会成员作出限定, 因此该制度下的人才考试就应是非选择性的通过标准, 即人才的准入标准是确定的, 当社会中的成员达到这个标准就应给予认证, 否则不给予认证, 即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达到这个标准也允许通过。社会人才制度的开放性自然会带来社会人才准入的非选择性, 这是由这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这种制度。
同样, 由于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致使该制度下的人才准入必定是选择性的, 淘汰式的考试是人事制度的必然选择。这种考试下, 人才准入的标准是相对的, 标准的高低取决于竞争某一岗位的人的数量, 数量多则标准高, 反之则低。
(一) 人事制度下的考试
1. 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
选拔制度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资源的稀缺。由于某社会组织需要的工作人员的职数有限, 因此, 社会组织录用工作人员只能选择选拔性的考试制度, 以淘汰多余的人员。在人事制度中使用考试的选拔功能是合理、有效、公平、公正的手段。
2. 选拔制度中考试录用人才的标准是相对的, 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和参试人员的整体考试水平而变化的
例如政府录用100名公务员, 参加人数1000人和3000人其录用标准肯定不同。同样, 在3000个参试人员中录用100人和录用200人公务员时其录用标准也肯定不同, 录用100人时标准要高, 录用200人时标准要低。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的。
3. 录用标准的相对性使得选拔性考试产生两类错误
一是受伪错误。在录取比例较大时即使被录人员实际已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任用的工作, 也可能被录用, 造成因标准的降低而录用了不合格的人员。
二是拒真错误。如果录用比例较小, 录用标准就较高, 即使参试人员的整体水平再高, 录用数量人员之外的人也要被淘汰, 造成因标准的提高把一些能胜任工作的人员排除在外。
这两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选拔制度本身决定的。但是选拔性考试的两类错误被考试的公平、公正异化为合理的现象被人接受。
(二)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
1. 人才制度排斥选拔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存在数量限制, 社会希望所有的人都提高素质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人才的数量和类型都是多多益善, 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而选拔是人为设置障碍淘汰一部分人才, 这明显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 社会人才制度不应采用选拔考试制度而应采用非选拔式的通过制度, 即如果一个人达到社会既定的标准, 社会就应认定为人才, 没有数量的限制, 即使所有人都通过考试也要给予认证。这是社会人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2.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检测标准是客观“绝对”的标准
由于社会人才考试制度采用考试通过制, 相对于选拔制度来讲, 这种制度的考试标准是固定的。比如百分制中的60分合格制度, 过这个标准的人都视为合格, 不过的人就是不合格。这个标准和参考人员的数量和水平无关, 因此, 是客观的绝对标准。
3. 社会人才的通过制度可避免选拔考试制度的受伪和拒真现象
由于社会人才标准是“绝对”的客观标准, 凡达到标准的人就会得到认证, 否则不予认证, 不会出现降低标准的受伪错误和提高标准的拒真错误, 其公平性比选拔考试明显提高。
总之,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数量的限制, 社会人才制度只有采用检测的通过制度才是最合理的。用选拔制度评价社会人才会人为设置人才成长的障碍, 阻碍人才数量和素质的提高。用选拔制度去评价社会人才显然是错误的, 应当抛弃。
三、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分析
以前,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是按照国家的指令安排到各个单位工作, 因而当时的高考制度应该是国家的人事制度。随着大学培养人数的增加, 加之计划经济的消失和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行政机关已人满为患, 国有企业逐渐减少, 国家用行政命令分配人员的范围越来越小。因而分配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 人才的培养逐渐社会化, 人才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这一变化证明我国大学生的培养一开始是国家人事制度的培养模式,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用科举式的选拔制度当然是合理的, 因而当时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人才的国家人事性质逐渐淡出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已过渡为社会人才制度, 按照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选拔性考试也应退出而代之以通过性的检测制度。
但政府并没调整考核方式, 仍然错误地沿用选拔式的高考, 致使高考弊端日益凸显, 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其实, 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无不和选拔式的高考有关。如应试教育问题, 实际上选拔性的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和必然结果。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导致了应试教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拔, 这种选拔使中国高考把考试“学什么, 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异化为淘汰功能, 成了“考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 学什么”就是考试在先, 课程在后, 考试引领着教学, 教学从属于考试。要命的是, 高考要“考什么”无从知道, 于是, 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 应试教育则成为必然, 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而通过性的检测考试标准则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 鼓励所有人通过标准以增加社会的人才数量, 因此, 只有采用通过性检测标准的考试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选拔性的高考模式下由于考试标准的局限, 总会有部分人被不合理的淘汰, 因此, 选拔式高考只能派生应试, 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现行教育采用选拔高考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 即政府不能保证所有人进入大学学习, 选拔性的高考就自然出现了。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教育资源的稀缺, 没有看到学习资源的丰富。教育资源是以政府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 是人才的国家化;而学习成才 (个人选择成才的途径和方式, 政府只通过考试给予认证) 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才成长方式, 现行教育在体制上忽视了这种个人本位的成才方式, 把本来资源非常丰富的个人成才资源排斥在外, 也人为地制造了个人成才资源稀缺的假象。
成才资源既包括政府本位的教育成才, 也包括个人本位的学习成才, 用成才资源的概念替代教育资源就不存在成才资源的稀缺。现行教育忽视个人学习成才的方式, 致使自学考试的地位明显低于正常学历教育, 只有使自学考试这一类学习成才的方式平等或高于教育成才的地位, 才能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 丰富成才资源的结构, 使人才成长国家化转变为人才成长社会化。国家化就必然是教育方式, 社会化则是教育和个人成才的有机结合。
8.教育人事制度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教育人事制度 发展阶段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09-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教育内部综合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各地区都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但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寻,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教育内部其他方面改革便会受到较大的局限。
一、教育人事制度的发展阶段
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不少成绩,又走了不少弯路。其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人事制度的恢复时期。1977年到1985年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恢复时期,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这对于刚刚恢复高教人事制度的稳定和促进高教事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不足之处是职称既和职务岗位分离,又与实际的经济待遇挂钩,一开始就把不同的两个问题一体化了,混淆了职称和岗位的概念;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者说把激励机制变成了一种“保健”机制。所以职能部门深感所谓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长期发展下去要走入死胡同,这是引起下一阶段人事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
2.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時期。1985年到1993年是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时期,借鉴了前苏联等国家的经验。为激活内部机制实施了教学工作量制度、教师职称聘任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校内分配制度等方面结合进行。
3.教育人事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时期。1993年到1998年是教育人事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时期,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改革,部属学校和北京院校率先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效,对全国高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有些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加之客观上的限制,其改革的局限性比较大。
4.超常规发展下的人事制度改革。时间是1999年到2002年,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被认为是跨越式的,其人事制度改革的标志是中共中央、教育部多次下发的有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这一时期改革的特点是以转换机制为核心,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搞活用人和分配制度,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拉大分配差距,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二是一些单位和部门改革的思想和意识不到位。三是一部分人有情绪,认为扩招了,学校收入增加了,而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没有增加,产生了“水涨了,船没高”的错误认识。
二、我国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对于我国教育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1.从管理的角度看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刘建朋、周贺来认为管理不当引发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当前普通高校教师工资待遇低、生活困难、后顾之忧多仍是困扰高校教师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高校的机构过于庞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被非专业技术人员挤占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有的高校没有处理好留人与留心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用好现有人才的关系。有些高校对引进人才实行优惠政策,但对现有的人才却实行另外一套政策,结果引进了一个人才,冷落了一批人才,导致现有人才队伍不稳。郭清云也注意到了由于管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他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人事制度下人员比例失调,岗位失控;部分教师,由于职称的问题,思想不够稳定;大部分行政、后勤人员也由于职称晋升缓慢、工资提高慢等因素,存在一些不满情绪。王静认为在工作管理制度上,缺乏必要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奖罚不明,造成人员编制不断扩大,教学效率越来越低。沈瑶认为长期以来高校人事工作基本上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方式、手段还相当落后。
2.从分配制度角度看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何刚认为当前分配制度不尽合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不公弊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胡大敖、万玲莉认为现在教师收入虽有很大提高,但在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由于传统人事分配制度的基础仍然存在,分配不公导致的教师心理失衡并未根本改变,校长们仍在为人才流失或吸引不到优秀人才而忧心忡忡。高金星也注意到了教育人事制度中的分配问题中。他认为许多高校在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改革中也暴露出了新的矛盾,仍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专任教师的考核通过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均可量化,而党政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却难以量化考核,因而,在分配上导致专任教师收入是刚性的,而党政管理人员则相反,造成分配不尽合理。
3.从用人制度角度看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陈志刚认为,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下,相当多的高校存在着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弊端。孟繁英认为当前用人制度存在很大弊端,人才流动不起来,急需的、优秀的人才流不进,不合适的人出不去,缺乏灵活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马强认为长期以来,高校内部缺乏岗位竞争、择优选聘用人机制的氛围。
4.传统人事观念影响教育人事制度。白菊花认为在一些人的思想中依然存在着干部教师“铁饭碗”和“铁工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观相悖的旧观念,一些单位和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浮于事和隐形失业者,成为直接影响提高办学效益和制约改革持续深化人事制度的“瓶颈”。任忠惠认为当前铁饭碗、大锅饭、“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严重阻碍了积极性的发挥。
5.从考评制度看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高金星认为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一方面,高校教师、教辅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工人等诸类人员的工作对象、方式、手段是不同的岗位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难以做到科学和易于操作;另一方面,诸类人员考核要求不统一,考核结论在评聘职称、晋职晋级等使用上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沈瑶认为考核、评估办法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如下几种看法:
冯飞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要推进高校的综合改革,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这是高校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基础,要强化编制管理、引进效益机制;强化任职考核、引进激励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下,刘丽华提出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引进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同时精简机构,提高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还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优质优酬原则。
刘建朋、周贺来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是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组织保证,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引导人们转变思想,使人们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编制,确立名符其实的教师聘任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根据新型教育人事制度的特征,刘洁华认为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中,人事职位体系应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人事管理模式应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人事管理行为应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人力资源的培植方法应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政府管理行为应由微观型转变为依法办事的宏观型。
针对教育人事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学者提出如下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深化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一支人员精良、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全员聘任制为基础的动态人事管理机制;深化利益制度改革,建立同绩效直接钩的分配制度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相对滞后的教育人事制度将在改革中被淘汰。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应采取一些有效的、形式多样的针对性措施,为深化改革疏通人员进出的渠道,从而确保教育认识制度的改革积极稳妥的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谈教育人事制度改革[J].理论探索,2007(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S].教人,1999,16号.
[3]任忠惠.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6).
[4]史永强.关于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人事,2001,(10).
[5]张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机制与要素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4).
【机械公司人事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XX公司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等管理制度09-22
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加工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07-05
橡塑机械公司参观报告10-09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介绍06-28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介09-19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介10-10
机械公司开展青工创新实践工作调研报告08-30
大学生对机械制造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10-29
公司人事制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