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29

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1.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改革进入深水区,“硬骨头”如同“拦路虎”,避不开,绕不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在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号召下,在社会各界万众一心的期待中,中国改革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收益匪浅: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策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基本职能。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

作为政协委员,我会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好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我会更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各种调研和社会活动,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履职尽责,务实工作,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同时在作为支部委员,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另一方面热爱本职,勤奋工作。作为一名医生,爱岗敬业,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即使在医疗环境紧张的今天,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待患者热情周到,视患者如亲人,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会更加扎实地展开工作,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水平,积极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努力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

2.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南省liiii?進驗党組中心i专题拳!省委九屬八次金会精神2014年8月5日至7日, 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召幵党组中心组 (扩大) 学冠佘议, 专题学习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协会党组书记、会长马列同志主_会议话, 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会议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集体交流的方式, 传达学习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所作的题为《抓产业转型升级促经济跨越发展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 深入学习了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同志的重要讲话, 认真学习了全会公报, 探讨分析了全省建材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相互交流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 把握大势, 明确方向, 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对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促进全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总结讲话中, 马列书记强调, 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是在我省实现跨越发展征途中召幵的一次关键会议, 在云南发挺虫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马列书记要求,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 深刻吸取云南轻工业“五朵金花”陨落的教训, 立足单位实际, 强化发展惫识, 在抢抓机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上下功夫, 在破解困局、加快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优势, 坚决贯彻全会关于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部署和要求, 积极引导和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做出更加坚实的努力, 在化解难题、促进建材行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中体现责任担当;全系统党员干部要心存理想追求, 勇于担当重任, 自觉把工作岗位作为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在勤于思考、把握重点、善于抓落实中体现责任担当;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四风”免疫力, 恪守“八项规定”, 兑现整改承诺, 经得起风险考验和各种诱惑, 在干净干事中体现责任担当;尤其要在今年余下的几个月内更加努力地工作, 力争多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协会网图/杂志社

3.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开始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砥砺前行了七十年,达到了今日的成就,在这七十年间,曾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受到排挤,因国力的衰弱而受到轻视,甚至一度仍有国家颠覆的危险。在经历了七十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建设史之后,我们正高擎着伟人的思想、主义的光芒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以贯之。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要幸福就要奋斗。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那时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竞相奋斗、团结奋斗、永远奋斗,不断用奋斗建功新时代、描绘新画卷。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往情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的“人格魅力”,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情”,对国家、对岗位的情。努力做到“以身许岗”,从现在做起,从情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往无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与群众接触最紧密的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初心使命举过头顶,恪守为民造福的职责,严守敬业奉献的本职,保持一份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总书记曾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闭幕,我们也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迎来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得以实现。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二

近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员代表群策群力,为推动中国之治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国之治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是一场需要与群众高度协调配合的双簧。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关注群众,跟进了解群众,始终扎根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汲取养分,用强大、茁壮的根系固锚土壤,形成一股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力量,推动人民生活持续向好,社会发展不断向前。

扎根群众,及时把握群众反馈收获工作自信。精准扶贫的路上,我们都在摸石过河,虽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毕竟每一村、每一户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面对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在采取措施搞改革、搞创新的同时,必须扎根群众,及时把握群众对于扶贫工作的反馈,从群众质朴的兴奋、激情中,默默无言的支持中,收获接下来迎接更大挑战的自信。

扎根群众,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明确工作方向。基层工作以群众为中心,关起门来闷声干,不了解群众需求,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深入打进群众内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制定相应工作计划,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也正因为如此,跑断腿、费口水也成为了基层工作的代名词,广阔的乡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只有靠双脚去丈量工作的厚度;人民质朴、受教育程度低,只能靠一张嘴跟他们把所有问题解释清楚。

扎根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实现奋斗意义。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是群众,只有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家家户户一派新气象,一片欢声笑语,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而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与困难,因此,必须扎根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忧愁困难,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在服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走的再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教导,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来时的路就是群众这片沃土。我们来源于群众,生长于群众,只有把根牢牢扎进群众,和群众成为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找准工作方向,在奋斗中不断发展,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越来越好。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三

枫叶似火,红旗飘展,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之治”这艘航船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中国之治,就是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水平。

长征的跋涉、革命的烽火、抗战的硝烟、改革的探索、脱贫的攻坚……回望过去,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中国之治”,就是要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方向坚定、行稳致远。

中国之治,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治理体系。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向现代化奋进,就是要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治理体系,就是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期盼,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中国之治,就是要坚持以百姓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会提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使国家制度设计和治理工作具备坚实的民意基础。

4.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篇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学习,个人体会,可从把握四个关系入手,深刻理解四中全会《决定》精神:

一是历史和未来的关系。也就是正确理解本次全会的历史方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以奋斗不息精神,肩扛民族复兴重任,胸怀天下、规划世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决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一个70年目标已经明确,未来百年蓝图已经绘就。

二是破与立的关系。也就是总书记确定的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的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冲破了原有制度的束缚局限,可谓是破。破的目的不是破坏、砸烂,而是为了重构、凤凰涅槃,破的最终目的是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十八大后党内法规的立法进程大大加快,也是加强制度建设的明证。本次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可谓在前期改革开放四十年搭建

“四梁八柱”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大厦“精装修”的设计图、施工图,必将引领国强民富道路更加辉煌,直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最集中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是全会《决定》的根本遵循。在全会《决定》系统描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各方面的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是全会《决定》的价值源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全会《决定》中,“人民”一词高频出现。还有专门一章论述“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宏观目标之下,“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等一批民生政策频出,充分彰显党不变的初心使命、如一的为民情怀。

四是目标与措施的关系。全会《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一宏伟目标,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部署200多项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既有道路方向指引,又有具体措施路径明晰,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不断开创

“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

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岗位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应当树立三方面认识态度:

一是廓清认识、坚守道路。《决定》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有机结合,走过了一条从学习、模仿、追赶到超越、引领的道路。我们必须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决不是别的什么旗帜、道路。

二是明确优势、增强信心。四中全会《决定》是在党的文件中首次集中阐述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共有13条。从以往经常使用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个提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理论构架到实践落实,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成功范例。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通过真学真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能因为在监督执纪工作中接触少数消极腐败现象,而产生对正面主流的模糊认识。

三是自觉定位、再添动力。《决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5.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员学习心得 篇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这些重要论断,既符合理论逻辑,也符合历史和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需要从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双重维度加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类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也更充分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

6.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考虑,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落实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回答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三个自觉,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工作要求,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三个“自觉”,即: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不断增强坚定“四个自信”的自觉,不断增强树牢“四个意识”的自觉。

我们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在学习中完善三项制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牢记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机制;牢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完善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制度机制,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完善发挥青年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的制度。

7.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 篇七

一、全面领会全会精神要突出政治性。此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要以讲政治的高度,继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四个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即: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会全面科学总结的“13个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推动工信和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发展,坚定做好各项工作;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3个阶段的总体目标,努力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提高能力,全面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13个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全面领会全会精神要突出全局性。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有全局性意识,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立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改革主体框架、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切实把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作为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按照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紧密结合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在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上做足文章;紧密结合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现状,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狠下功夫;紧密结合“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各项工作,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工信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领域各环节全过程,推动全省工信和国资系统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

8.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优秀 篇八

11月16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科学研判“大局势”,筑牢理论建设“风向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懂弄通做实,对现有局势和未来趋势要有科学研判、精准把握,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环贯穿“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于始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用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强化调研分析和成果转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意识,永葆政治本色、把牢思想之舵,扩大“示范效应”,打通彰显实效的“最后一公里”。

效能转换“大治理”,扎紧战略路径“铁笼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要用扎实理论夯实固本之策,提升执政本领、强化责任担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携手共促“中国之制”优势转化,狠抓落实、提质增效。要坚持源头治理,对环保、涉农、社保、教育、扶贫、文明创建等民生领域,探索“管、用”治理新路径,切实形成方向明、标准高、引时代的特色“中国之治”。要激发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优势,为治理能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取得的重大成果要保持勇攀“高峰”的良好态势,对持续向好、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的领域要擘画宏伟蓝图、做好均衡普惠“大蛋糕”。

事业发展“大革命”,凝聚斗争属性“正效应”。我们党从一叶小小“红船”驶来,到党员数量突破9000万,斗争属性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深刻领会对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明确的重大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我们党保持长期执政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在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中锤炼思想,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时度效”,掌握斗争“艺术”。同时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向自己开刀,常怀“日三省”惕厉之心和忧患意识,在“居安思危”中当有“釜底抽薪”的执行力主动作为,观全貌、知根底,为在斗争中学用相长、行稳致远,锻造“烈火真金”。

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素材 篇九

顺应时代潮流,迈出“中国之治”新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且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

把握时代脉搏,开启“中国之治”新征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

10.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胜利落下帷幕,我们的各项工作又迈向了新的起点,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近期形势看,自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全国各地都在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两天,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有以下几点体会:

1.更加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对领袖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迷恋、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

2.更加坚定了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3.更加坚定了对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自信。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就做好下步工作,我谈几点打算:

1.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区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时不我待地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是示范带动,做好学习文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学思践悟,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勇担当、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三是持续稳固,做好常态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我讲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内涵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2.强化站位意识,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一是不断提升政治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总书记的领袖权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服务”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县情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承担好“参谋部、战斗部和服务部”角色,争做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竭力为全县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11.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员学习心得 篇十一

认同制度,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作为基层工作者,首先,我们要深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推动、保障下取得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既旗帜鲜明地宣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又与时俱进地把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做得对、做得好的经验、办法、举措凝结为制度,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坚强的制度保障。其次,我们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它由13个部分组成。这个制度体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我们有了对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才能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就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面对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就不会“过”也不会“不及”,甚至碰到制度不完善和有缺憾时还会按照制度的价值导向自觉救场补台。

脚踏实地,在苦干实干中做担当。要想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要保证制度能有效执行。基层工作一头联系着老百姓的“好日子”“钱袋子”,一头关系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与实施,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制度执行力的鲜明体现。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发扬苦干实干之精神。一方面,我们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把苦干实干真真切切落实到工作之中;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都应有勇气去面对,以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奋发进取,消除屏障,切实满足百姓之需。另一方面,我们应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问题因地制宜,深入调查研究,找到解决办法,能够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依法履职、为人处世的能力和本领。

创新思维,在问题挑战中谋出路。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方法和方向,直接影响着我们工作的成效。创新思维是基层工作者政治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我们基层工作者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我的思考是:一是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和更新观念,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基础上潜心思考,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使其真正变成我们自已认识、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二是时刻关注基层工作最前沿的信息,关注其他街镇单位最前沿的创新工作。三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黄历,不是循旧历找教科书,而是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创造新经验,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不一样的视野去分析和判断我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并且掌握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从而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基层实践者扎根在群众中间、奋斗在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前沿,离群众更近,离实践更近,是最直接的初心实践者。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感召下,我们走在宽敞的大道上向前进,动力十足,意气风发!

上一篇:非遗总结下一篇:山茶花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