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

2024-09-01

教师心理调适(共11篇)

1.教师心理调适 篇一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心得体会

我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之后,使我懂得了现在的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是很大的,特别是职业压力给教师的影响。明确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最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

我作为现代的教师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如: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正确补偿自己,充实自己去适应自我调适等,减少自己的压力,最终达到“乐而忘忧”的买的,获得心理引起的解脱和疏导,以解除由于心理遭受创伤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我认为做好一个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要不断的去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良情绪应该要及时进行调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受损伤,对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1、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上下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稳定而有规律 的生活,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要领会自身的情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亲切热情,不要踢罚学生。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服装。对学生不得强压发气,对人对事要冷静要宽宏大亮,不能冲动,要面带微笑每一个学生。

2、必须从自己做起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者生存。

3、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总爱向上攀比,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由此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常有一种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失衡就要尝试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旅旅游,想一想开心的事,也可以采用寻找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等等。这样就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

总之,我们要学会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中去,这是一种心灵平衡的好办法。而当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时,可千万不要把自己困在家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谈谈心,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好办法,也可以培养一项与几项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不断去探索心理健康知识,加深自身的素质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和提高。我通过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

2.教师心理调适 篇二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与此相关的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多年以来全社会都把目光投向普通教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录用、选拔、职称晋级、评价教师时, 都以升学率作为一把重要的标尺。此时的中职教师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家长不重视, 学生不懂事, 社会多轻视。可以这样讲重点高中的教师只要一门心思搞好教学就可以出成绩, 而中职教师教育的对象大多是中考受搓、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薄弱, 甚至是有很多陋习的学生, 初、高中时是每个班级几个人, 而现在是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了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要教好课程外, 课余时间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专业的发展, 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管理学生, 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去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类课堂内外的突发事件。

从心理学角度看, 心理压力是指内外环境变化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一般说来, 过度压力和持续存在压力会严重干扰心理和生理机能, 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中, 更加多疑敏感, 并伴有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涣散, 兴趣爱好降低, 精力减退, 不愿与人交往, 睡眠障碍等症状, 极大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多, 他们的苦衷更难于为外人所了解, 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要有一些独特的技巧。而一旦当他们的苦心不被学生所接受, 不被家长、以至社会所认可, 工资待遇又很低, 那种失落感, 那种挫败感, 往往会更加强烈。

目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如何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问题。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这对教师造成了危害。如何减小教师的这种压力, 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问题。

2 学校角度

2.1 改进学校的管理模式, 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全”, 追求“三个最佳”, 做到“四个到位”, 着力实现自主式管理的优质高效。该模式包括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 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坚持“两全”即坚持全员管理, 全过程管理;追求“三个最佳”即通过管理力争达到最佳教学秩序、最佳教学效果、最佳社会反响;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激励到位。现在我们学校就做到了有什么事情全体教师参与, 所有事务公开。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学校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更是教师发展自己的场所, 其宗旨是以课程改革为内容, 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 培养教学科研能力, 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 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让教师之间相互讨论, 在讨论中吸取别人的优点, 摈弃自己的缺点, 然后总结一下自己以前的工作,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当然这就要求学校为老师提供发展自己的一个平台, 肯定教师的价值,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扫除因不合理的管理而带来的压力。由于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师缺乏, 近年来有十多名年轻的教师参加了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在专业技术上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收获, 成为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2.2 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 为教师排忧解难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 才能应付日常工作, 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下一代。当今社会发展很快, 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压在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的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我认为学校在管理上应加强人文关怀, 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 为教师排忧解难。具体做法有: (1) 指导教师有效驾驭心理压力的方法, 增强其心理防卫能力; (2) 引导教师合理思维, 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 改善人际关系, 减少冲突与矛盾, 减少消极情绪; (3) 鼓励教师多参与群体与社会活动, 扩大心理交往空间; (4) 鼓励教师在繁忙中求休息; (5) 协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空间。学校和教师的互动,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和保健, 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 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小型比赛, 每月一次大型比赛。每学期还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不但老师的身体健康了而且精神面貌也会有所改观。

3 教师自身

3.1 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展现自己, 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扬长补短, 我们不是经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自己个性特点, 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 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 提高工作效率, 如依据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一些压力。当这种压力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伤害时, 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及时的调整心态和情趣, 让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出来。在工作和生活的同时, 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 通过运动、与人沟通等方法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锻炼自己的意志, 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3.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目前这个社会, 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能力, 更好的职业精神。时代的步伐在进步, 教师也要进步, 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充电、学习, 牢固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与意识, 学校不仅仅只是老师工作的地方更是老师学习的地方, 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学习之地, 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 对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重新的整理, 及时的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改正, 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 缓解工作压力。

3.4 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缓解工作上带来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沟通。沟通的好处有两点:既能很好的了解别人又能从对方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能认可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看法, 吸取别人的意见, 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与别人沟通时要坦诚、友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

当然,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求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失, 也许目前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 又会有新的压力产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真正认识到教师的压力, 从而有效地进行缓解,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只有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教育对象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我们社会的主体才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 我们这个社会机制才能更好地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中职教育应运而生, 改革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 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回顾一下近期教育发展的历程, 我们就不难发现, 在教育转型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师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显见, 这些冲击加之显性的课时量和大量的隐性工作量, 无疑给广大教师增加了超负荷的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面对教师的困扰和压力, 应该高度重视, 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工作, 获得更好地发展。

3.师德和教师心理调适 篇三

【关键词】师德 教师 心理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案列给我感触很深:老师,你咋能叫我“箩筐”呢?案列中的那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学生写单词,写错了,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甩起书本给了学生,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学生,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具备宽容之心,容忍学生失误,容忍学生范小错误,宽容于教师本人,于学生,都是如此。宽容是广义的。“人生就像画画,画错了不要紧,擦掉再画就行了。”这是上海尚文中学特级教师黄静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看似普通、随意,却使我们知道宽容要摆脱狭隘的认识,放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宽容是以爱和信任为出发点的。情之深,爱之切。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把师爱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正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用他一生的执著和智慧诠释着师爱、师魂。正是他对学生的崇高的爱,对后进生的理解与宽容,才使一批批学生大踏步地前进,成为栋梁之才。应该说,宽容是教师博爱的最好体现。严格要求是宽容的挚友。师爱是明智的爱,是教育的爱,是严而不苛、宽而有则的爱。严格和宽容是教育学生的一把“双刃剑”。严格要求也好,宽容也罢,都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说,宽容是更高层次的严格要求。宽容是公平的。为师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宽容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师关爱和宽容的愿望。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

师德,永远是教师为人处事、教育学生的第一要旨!没有师德,何谈教学?没有师德,怎么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一名教师可以没有很深的文化知识,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惟独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永远是教师最看重的东西,也是别人最看重教师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师德才是看一名教师好与坏的第一要务!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行业越来越倍受关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家长;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就形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理疾病。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要不是参加国培,我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既担负着和普通教师一样教书育人的使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处于特殊的教学环境,久而久之,教师的心情被压抑、烦躁,从而引起身心的不健康状况,教师队伍建设也自然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我认为各种因素对教师施加的压力是直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这一角色要求就愈发严格、全面。无论家社会、家长的谈论、还是媒体的报道等等,许多都被放大了的大肆渲染。无论对错,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家长、社会的要求。这让许多教师,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且在传统教育第一线奋战了二三十年的的老教师,难以转变。他们疲于适应,力不从心,实感压力巨大。就拿“教师节”来说吧:每年的9月10日教师都要被人们用异常的眼光看教师、异常口气来谈论教师。特别是个别教师的细下事情被人们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来谈论教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其次是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具体实施教育行为的地方,也是压力的发源地。教师直接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现今的学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随着社会开放,他们从信息万变的社会上不同的渠道,获得了许多信息,特别一些不良的信息被潜移默化地渗进学生的身心,流进入了他们的血液,加之一些制度的制定,给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根本不好管理,因此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教师什么没能力了,教学没水平了,学校会上会下都谈论成绩,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觉得你不行啦,成绩没达到各自的要求;学生打架、玩闹摔跤伤身,上学放学的路上出问题了,教师应该负责,是教师没有教育好学生、没有管好学生。总之,要说没压力,假的!另外,工作量的加大,教师得不到适当的放松,身心疲惫,也是造成压力的来源。

第三是个人因素

教育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压力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但压力的大小,跟个人的因素是相关的。我认为,个人產生的心理压力,首先来源于个性的差异,有的教师缺乏自信,学识不够渊博,不能积极面对教学失败的结果,自卑感强,适应教育转变性难,得不到领导、同行、家长、学生的认可与赏识,因此生存压力,家庭压力等等,这些都是个人因素产生压力的来源。应该把压力变成动力。

4.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篇四

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应引起重视和关注.教师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及教师职业特点等方面.要从根本上解除教师的`心理困惑,仅靠教师个体的心理调适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管理部门应重视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纳入到教育改革目标之中.

作 者:李菊华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年,卷(期):14(1)分类号:B84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困惑 身心疲惫 反思 心理环境

5.《教师心理问题调适》学习反思 篇五

赵正遂

目前,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教学压力、学生管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等形成了教师心理健康指数极力下降,其主要原因表现在:1.客观原因:(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导致教师压力大。(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4)师范教育的不完善。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2.主观原因:(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2)个人生活的变化。

怎样心理状态才是良好的心理呢?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教师行为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所以,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情操、气质、爱好、言谈举止、个性、甚至衣着打扮都会被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评论与模仿。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环境,学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老师,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让他们也能自尊、自信、自强。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康,如言行不一致,学生便无所适从;老师情绪不稳定,会造成学生情绪的大起大落。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再也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要担任多种角色,如人格的榜样、心理保健员、生活的照顾者等,而这些角色之间又往往发生冲突,所以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

另外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也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其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青少年,还不成熟,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其二,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处理不当,容易迷失;其三,工作成绩的间接性:俗话说“百年树人”就是指教师工作成绩的间接性,不像工人和农民一样能直接收获成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心力和情感;其四,自我发展与责任的压力:要作学生的榜样,社会和家长要求高。

6.新时期教师的心理与调适 篇六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个人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很低、工作又繁杂辛苦,商品经济大潮的来临,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改变,给教师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还稍稍给人以安慰,新时期许多政策不稳定,教师也随时面临着“落聘”、“下岗”等考验,这种高付出与低回报的矛盾,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平衡。

1.2 挫折感

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生活中冲突和挫折随时都会发生,心理专家为挫折下的定义是:“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依从事者的愿望达成预定目标,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

引起教师挫折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对新时期的变化适应不良;二是本身的生理、能力、知识结构与现实需要不符。

1.3 焦虑状态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平静心情受到威胁而被激起的状态,是为了调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经验,有时适当的焦虑反而是发挥潜能、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或有效学习的动力之一。但若其反应在强度上过高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发精神或身体的症状,形成焦虑症。它包括三种不同层面的症状表现:情绪层面,包含紧张不安、压力感等不适的感觉;生理层面,包含颤抖、心悸、冒汗、头痛、呼吸困难、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症状;认知层面,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疏解压力的功能降低等。

1.4 人际关系不协调

7.教师心理调适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校107名不同程度职业倦怠教师 (包括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 。

1.2方法

聘请本校心理学专家陈照坤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对全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 同时建立以陈照坤教授为主任的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历时一年后, 课题组对本校107名职业倦怠的教师发放心理调适效果问卷, 问卷包括六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三个不同水平。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7份, 回收107份, 回收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2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显示本校职业倦怠教师经过表中六种策略的心理调适, 认为及时倾诉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70.0%, 认为练就正向思维习惯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65.5%, 认为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61.0%, 认为尽量减少压力源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51.5%, 认为增强自我效能感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49.0%, 认为自我激励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42.6%。

3讨论与结论

3.1练就正向思维习惯, 学会快乐地生活

正向思维源自于正向心理学, 正向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科, 1998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开创, 目的是研究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快乐、更成功和更有意义。简单来讲, 正向思维指的是, 在人们遇到困难、挫折或者挑战时, 不要被负面情绪所左右, 不要责怪自己、抱怨他人;要正面迎接挑战,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练就正向思维习惯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65.5%。只有练就正向思维习惯,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正向思维, 才能拥有快乐人生。

3.2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

现在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大, 责任也不断增大, 很容易出现倦怠情绪。那应该如何消除呢?只要转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61.0%。例如:当你讲一个问题讲了很多遍还有很多学生不明白, 你就会想怎么这么笨呀, 但你换一个方向想, 这些学生不是完全听不明白, 只是想弄得更明白些, 做到融会贯通而已, 你这样一想会心情很好, 很有动力上课和对待学生了, 对工作就有了新的动力和激情, 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3.3及时倾诉

倾诉, 就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 毫无保留地倾吐给对方。这是一种感情的排遣, 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术, 是一种释放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也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 积贮在心中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 若不及时加以释放, 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 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若及时加以发泄或倾诉, 便可少生病, 保健康。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及时倾吐, 以得到某种发泄, 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及时倾诉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70.0%, 对缓解职业倦怠效果显著。

3.4正确了解压力、尽量减少压力源

适当的压力有积极作用, 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 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 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 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比如, 上完课后, 不要急于伏案工作, 可以闭目养神, 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 找个适当时机, 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尽量减少压力源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51.5%。

3.5自我激励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 是个奉献的职业, 不能与大官相比, 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劳动的收获, 主要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当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但目标太高了, 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要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去奋斗, 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享受工作着的幸福, 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自我激励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49.0%。

3.6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 是缓解压力、克服个体不良情绪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不能形成积极的感受, 长期看不到自己的成绩, 就会产生消极心态, 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心。为了避免这种消极的心态, 就要设法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也要善于从生活中多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积累和增

强自我效能感。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增强自我效能感对缓解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的占42.6%。只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 充满信心, 教师就会沉浸在鸟语花香、生机勃发的教育教学的春天里, 从而远离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 及时倾诉、练就正向思维习惯、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对中职职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效果显著;尽量减少压力源、增强自我效感、自我激励对缓解职业倦怠有一定帮助。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心理咨询、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 让中职教师从而走出职业倦怠, 提升从教快乐感。

参考文献

[1]张崇良, 郇鹏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探因及对策[j].前沿探索, 2008, 5:20

8.小学教师挫折心理的调适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师挫折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4-0052-03

所谓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考试失败、比赛失利、家庭失和、被领导批评、与同事争吵、被学生家长指责等,都是小学教师经常遇到的挫折情境,都有可能产生挫折感。挫折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处理得不好,可能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对挫折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呢?

一、消除动机冲突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会产生难于抉择的心理状态,即产生动机冲突。例如,既想继续攻读学位,又担心花费太多时间影响教学工作。动机冲突与挫折的产生有密切联系,长久的动机冲突导致目标不能确定,或对目标实现造成严重干扰,这些都是挫折感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消除动机冲突的方法。针对不同情况,我们可采取下列方法去解决动机冲突。

1.理智分析,做出选择

面对动机冲突,要结合动机的性质、自己的目标、现实的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理智分析,从而做出理性选择。

首先,选择时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为导向。在面对原则性的动机冲突时,当个人的需要违背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或社会道德准则时,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抑制不恰当的需要和愿望,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其次,选择时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和高层次的需要。如果是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要以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出发点,选择那些有利于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有的动机是为满足生理需要,而有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爱的需要或自尊的需要,有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要选择那些建立在较高需要层次上的动机。当然,在选择时,还要结合现实的条件,使自己的选择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例如,有的教师既想努力工作,取得好的业绩,又想找点兼职,改善经济状况,从而陷入冲突。对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其他工作应在不影响这一主要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兼职已经影响了正常工作,就应该放弃或调整。

2.折中处理,两面兼顾

如果两种动机都没有办法放弃,也可以接受这种并存状态,但适当降低两种动机的强度,折中处理,两面兼顾。例如,一个女教师,一方面想照顾家庭,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另一方面又想干好事业,做一个优秀教师,但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两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如果全身心照顾家庭,在事业上就难有发展;如果全身心投入事业,则家庭又无人照料。但家庭和事业都没有办法放弃,在此情境下,只有采取折中的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之下,兼顾事业和家庭。

3.以退为进,迂回而取

有些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阻碍,而这种现实条件又非个人能力所能克服。这时如果不顾客观事实的限制鲁莽从事,只会导致失败。此时可以采取以退为进、迂回而取的办法,暂时放弃某一目标,等到条件具备或矛盾解决后再重新行动。例如,有位教师佷喜欢一所小学,想调到这所学校,但必须从事一个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是去还是不去?这时,可以以退为进,先接受这份工作,边干边寻找从事专业工作的机会。

4.果断选择,不要犹豫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只会增加心理压力,只有做出选择才能最终解决心理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出选择之所以困难,往往是不愿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什么选择是十全十美的,任何选择都可能伴随着失去。因此,做出选择的过程是需要自己付出一些代价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各种各样可能的选择之间,寻找一种既能最大限度符合自己的理想和需要,同时又付出最小代价的选择。如果不想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无法做出任何选择。中世纪时,法国哲学家布利丹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饥饿的驴子来到两个草堆之间,左顾右盼,无法选择,不知道该吃哪一堆草,最后竟然饿死在草堆旁。勇敢、果断地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千万不要成为布利丹笔下的驴子,因为优柔寡断而失去了一切机会。

二、全面认识挫折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可能处于逆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因此,教师要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这样在遭受挫折时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不致怨天尤人。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挫折对心理的影响当然有消极的一面,例如产生紧张、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减弱认知能力,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并且减弱自我控制能力,导致行为偏差。但挫折也具有其积极的一面,这种积极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提高认识水平。“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是一所学校,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个体能从挫折中学到很多东西。②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激发斗志,所谓愈挫愈奋、屡败屡战。③增强个体的挫折承受力。没有受过挫折的人往往脆弱,历尽挫折的人往往坚韧。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最佳办法就是实实在在地经受一些挫折。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发挥消极作用,又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对待。

三、理智分析挫折

面对挫折,要客观、全面地分析目标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行、阻力来自何方、今后如何行动,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身的某些不足进行纠正,并积极开始新的行动,变失败为成功。在对挫折的分析中,要特别注意分析是否有合理的目标、恰当的策略和足够的努力。

调整不现实的目标是理智分析挫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挫折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而产生的,因此目标一定要恰当,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目标总是不能实现,个体不仅经常产生挫折感,而且还会不断影响对自我的认识,丧失自信。教师要懂得根据现实环境确定和调整自己的目标。有的时候这一目标实现不了,可以暂时放弃,以另一方面的成功来补偿,这样可以减轻目标受阻而产生的压力。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记住:特定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好,现实的目标比不现实的目标好。例如,一个年轻教师如果以“五年内成为百万富翁”为目标,恐怕是不太现实的,除了带来挫折感外别无益处。

如果目标合理但又不能实现,就要分析策略是否恰当。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目标受挫是因为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因而要认真对策略进行分析,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目标合理,策略也恰当,但仍然失败,就要考虑是否努力足够,要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以达到目标。

四、有效应对挫折

在理智分析挫折的基础上,要采取各种方法有效应对挫折。主要方法包括:

9.学会自我调适,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篇九

教师的心理健康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把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到关系教师生活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心理健康、入格完善的学生的高度来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教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主体,那么,教师自己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把握好“度”。

心理卫生十分讲究“度”的把握,认为“过犹不及”。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在教师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是现代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才巴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与昔日的同窗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憋气、恼火。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变幻的社会,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寻常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

积极行动。

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比如:多读一点心理卫生的书,知识能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和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为的心。

劳逸结合。

教师的工作8小时内外的界限常常不分明,晚上要批改作业、备课,甚至家访。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卫生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悦纳自己。

10.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篇十

摘要: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产生了很多的心理压力,教师自身要从方面学会自我调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原因角色转变工作方式自我调节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心理压力重重的今天,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枯竭,自我价值感缺失、焦虑抑郁……,“工程师”的灵魂受到了重创,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

一、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会产生一些诸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的问题。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中小学教师因课改带来的教师角色、工作方式、竞争方式等的改变而又产生了新的心理压力。

1.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和教师对教材与知识的独占和绝对权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

者,由过去的“惟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控制者转化为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实质上的变革以及教学地位的变迁。很多教师担心随着角色绝对地位的下降,会导致教师权威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

2.工作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压力

新课改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五个不适应:一是教育思想不适应。二是教学能力不适应。三是职业技能不适应。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不强。四是教学评价不适应。五是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在无形中就会迫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疑,这不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新课改中许多新的要求的提出,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评价标准的变化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它的实施,要求评价标准应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因而,一些学校出现“双面人”现象:对外高举课程改革大旗,大肆宣传,轰轰烈烈地搞课改,对内仍然按照原有评价标准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人数作为奖励指标,实实在在地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知道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尽快转变角色,还是保持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兼顾两种标准,使教师身心俱疲,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4.利益关系不平衡带来的压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教师就是那种安贫乐道的奉献者,他们只为耕耘不求收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劳动付出,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辽宁省调查,教师常年日均加班50分钟以上,是商业人员的6.3倍、工人的5倍;许多教师的日均工作时间达10小时。长期超负荷运转,使得中小学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压力沉重。而如今新课程的改革又向中小学教师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强大的工作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收入相比属于最低的,而工作强度是最大的。这些都会给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节。

面对压力,作为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所谓自助者天助,自助是一种直接、便捷、根本的救助方法。而且,“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就是育人,他们有这样的优势为自己疗伤。这里推荐一些自助的方法,希望能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教师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无法愉快地工作与生活。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重的如焦虑、抑郁,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里介绍几种非常适用的放松疗法。(1)深呼吸法。深呼吸时应全身放松,吸气的呼气的过程要慢,持续的时间各约4秒钟,平时每天坚持练习两次,每次4-10分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2)张-弛肌肉放松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让你先紧张后放松,在感觉紧张后再充分地体验放松的感觉。从操作上来讲,一般从上到下,依次进行。(3)想象放松法。即通过对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如海边漫步、草原奔驰、似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由于这种松弛是持久的、有益的,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对环境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对环境压力造成的紧张感的缓解是非常有利的。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心理现象的最高层次“,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抱定自己的理智信念,”天道酬勤",努力工作,定能取得真正的成就,从自身的工作进步与成就中获取幸福的果实。而且对于任何事物,要学会爱自己所选,才能真正地找到它的意义。对于教师职业,除了是谋生的手段

以外,还可以找到教学中的娱乐价值、情感价值、回归价值(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将职业提升为事业,成为艺术。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时,那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自我人生价值也会大大提高。

3、调整自我期望值,接纳自我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中有一类是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无法接受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这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给教师戴上了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博学、高尚、充满智慧,无所不能……社会对教师的神化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也是一种高要求,使很多教师无形中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实际上等同于让自己在“理想自我”状态下工作与生活了。可他们同时也是一名普通人,他们的“现实自我”中有平凡、琐碎的一方面,有缺陷,需要被包容被接纳。如果老是活在“理想自我”的指挥中,将会有很多失意或压力。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自我保护。

4、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5、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从中得到乐趣与心理支持。如交几个知心好友,闲时一起吃吃饭聚聚,一起娱乐,一起旅行等。一方面可以放松,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生活面,让生活更充满活力;还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1.也谈教师健康心理的自我调适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健康心理;自我调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不是口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证明了的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人类灿烂悠久的文化及文明成果都必须依靠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完成传递。而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兴衰。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直接作用于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劳动价值得益于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包括道德品质,那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认知结构,拥有一个高尚的人格同时,教师应该是一个历史责任感的人,工作中更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长者。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教育有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归结起来,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适应不良。适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结果,即个体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结果。教师对自己所处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从不适应到处不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挫折感。生活中冲突和挫折随时都会发生,当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依从事者的愿望达成预定目标,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称之为“挫折”。再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起教师挫折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对新时期的变化适应不良;二是本身的生理、能力、知识结构与现实需求不符。

3.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平静心情受到威胁而被激起的状态,是为了调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经验,有时适当的焦虑反而是发挥潜能、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或有效学习的动力之一。但若其反应在强度上过高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发精神或身体的症状,形成焦虑症。

4.人际关系不协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居,生活在社会里,就必须与人接触和发生关系,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存在与建立,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人需要别人的关心,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彼此坦诚地沟通、接纳,包容;关心他人的幸福和成长;了解自己和客观地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自由而不是控制他人,在此原则和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适呢?

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知、行和情感”塑造一群孩子的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这是一个无法用现代科技手段量化的完美过程。所以,教师只有把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丰富自我的人生修养和内涵,改变自我,自强不息放在第一位,才能达到教育的自在境界,提升了自我的人生的境界。

现实的压力并非只是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经历采取的态度。因此改变自我是应对压力的首要途径。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豁达,在消极情绪中多一些积极的思索。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客观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自身潜能的挖掘。

生活中,“欲望黑洞”总是驱使人们付出多于本职工作多得多的精力。“有人总爱向上攀比,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这种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不知浪费了多少心思,结果产生心理失衡的心态,常有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的心里的调适,不在于你用口头上的多少说辞,而在于你是否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容物的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入世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必要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才有可能让孩子的心灵获得自由;要使自己的教育境界达到自由的状态,阅读人类文化经典之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仁、义、理、智、信”的知、行统一及情感的熏陶、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教育创造的五彩的情感世界里健康成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经典,与明哲先贤对话,穿越历史时空,畅游于“巴山蜀水”,流连在“西子湖畔”,高山流水任我赏,明月秋风伴我眠,让我们的心灵自由徜徉于历史长河,丰富内心世界,成就“超脱世俗,结茧化蝶,凤凰涅槃”的空灵境界,幻化出心灵的自由。

“淡泊明志”不为现实的幻彩俘获,“宁静致远”求得心灵的自由奔放。诚然,这境界是理想也罢,是信仰也好,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拥有的,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是“好知者”可以随意冠名的。而是人类在认识自我和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

上一篇:侯营联校教科研工作汇报2011.10下一篇:关于山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