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24-09-03

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精选2篇)

1.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篇一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6.3.6

本试题卷共14页,4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

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

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25.《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6.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

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27.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

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

要原因是

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 28.《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

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

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

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 29.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

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o这反映出

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天朝上国理念阻碍社会进步

C.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

D.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 30.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

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

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o这在当时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31.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

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 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

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32.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

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

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

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

33.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

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

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

因素是

A.雅典的政体形式

B.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

C.雅典的城邦体制

D.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

34。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

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

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35.如图8所示,1970年初,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中

东的军火贸易急剧升温。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经济全球化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C.“冷战”状态被打破

D.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力量对比失衡

非选择题

共1 3小题(含选考题),共1 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多元政治文明现象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具有平等、民主、公平价值的社会理想。老子的“小国寡民”、《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 外桃源”等,这些理想模式为政治家提供了治国安邦的借鉴和参考,更为普通人民提供了 种种希望和企盼。中国古代政治活动都围绕着政治制度而展开,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政 治信息沟通制度等。……中国古代形成了“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政治管理理念。政治改 革行为本身及其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中国古代政治行为文明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谢俊春《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兹、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

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

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

展。……以法国重农学派的权威魁奈为代表的一批启蒙学者认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办

学校,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选贤任能”和“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中国

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点,不仅成为他们反对欧洲贵族世袭制度的思想武器,也成为当时

欧洲教育改革的一个思想来源。

——摘编自王殿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欧洲近代民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构成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多元政治文明因素,并阐

述多元因素之间的关系。(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分析当

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o(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

中外近代发展历史表明,人的现代化一旦被忽视或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滞后,必然带来

巨大的危害与祸患。人类要是不想自酿自饮片面发展的苦酒,就必须重视推进人的现代

化。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1923年,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 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

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o" ——改编自《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就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关系,任选一个 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根据汉律,郡国都必须向朝廷贡纳当地的土特产,由于交通不便,这些贡品的运输成本 很高,采购、保存十分繁杂,甚至存在各地商贾乘机哄抬物价的情况o(武帝时)桑弘羊(前 1 52年一前80年)提出了均输的办法,规定所有贡品均按照当地市价,由政府统一采购,然

后由官办的运输机构运往其他不出产此类物品的地区高价出售。朝廷在大农丞之下设立 均输令,各地设均输官,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在大力推广均输法 的同时,桑弘羊还配套采取了平准法,由国家来控制全国的物资和买卖,以平衡物价,它与 均输相辅相成,成为中央政府控制市场、从流通领域获取利益的重要工具。均输与平准,两 者互相配合,构成国营商业的统一体系。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下卷)

(1)据材料概括指出桑弘羊改革措施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措施的影响。(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辛亥革命政制遽变,松解了政治对文化的刻板控制,造成了文化相对自由发展的可能 性,尤其是为中国社会的价值重建工作提供了某些便利。袁世凯发布《崇孔伦常文》之后,康有为随之筹建孔教组织,并积极推广中国式宗教。这激起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对价值重建 问题的关注。然而,1915年前,一批新的思想家正在悄悄聚拢,更大的思想风暴已经临近。材料二

然而,《新青年》同人显然无法解答:如果不进行社会改造,新道德、新人格、新价值又如

何实现?整个新思想的实现,似乎愈来愈有赖于社会改造本身。《新青年》同人棘手的问题

还不止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把欧美当作人本主义、个性自由的典范,然而1918年大战结

束后的欧洲却呈现出近世以来从未有过的衰败现象。不少思想大哲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文

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带给梁启超、张君劢的是新保守主义的强化,而对《新青

年》同人则意味着一种范式危机。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风暴”的兴起背景和主要使命。(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同人们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些困境又在 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哪些变化?(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

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

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 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 威特撤军。

——摘编自《动荡中东何时休——两次海湾战争浅析》

材料二

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单方面军事行动(2003年~ 2011年),下表是各国对美国参战邀请的反应。

——摘编自《中东战争史全传》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异同。(8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 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 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 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

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 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 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 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 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 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7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8分)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24.B

25.D

26.D

28.B

29.D

30.C

31.D

32.D

33.A

34.A

35.A 非选择题答案 40.(25分)

(1)多元政治文明因素: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政治行

为)。(6分)

关系:政治意识文明固化为制度性文明:制度性文明又促进了政治行为文明,同时强化进步的政治意

识;政治制度文明是中国政治文明多元有机整体的核心。(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影响:为启蒙思想等西方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宣传,提供了智力支持;对近代西方社会反对贵族世袭

制度,进行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4分)

背景:14~ 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欧洲相继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批判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对异域文明和文化持开明态度;(3分)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和徐光启等中

国士大夫,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3分)17~ 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

荣,学术、科技系统整理和总结,名家辈出,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3分)41.(12分)

评分说明:

一等:(12—9分)

(1)观点明确,充分正确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理由充分。

(2)明确阐述人的思想观念近代化和现代社会建立发展的明确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二等:(8~5分)

(1)能够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2)对人的思想观念近代化和现代社会的建立发展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比较清楚。

三等:(4~0分)

(1)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观点不明,缺少论证。

(2)对人的思想观念近代化和现代社会建立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者没有认识,论述逻辑不清。45.(15分)

(1)中央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平抑物价;利用不同时间和地区的物价差获利。

(6分)

(2)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9分)46.(15分)

(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文化自由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袁

世凯等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起新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满。(4分)

使命:社会价值重建。(2分)

(2)困境:面临社会改造的压力;面对学习范式的危机。(4分)

变化:文化领域新保守主义的强化: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胡适等人仍坚持改良主义,李大钊等开

始宣传马克思主义。(5分)47.(15分)

(1)相同:两次战争都是在美国主导下对伊拉克的战争;两次战争都是高科技战争;都基本实现了美国

的主要目标。(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不同:第一次是在联合国授权之下,第二次是美国绕开联合国而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多国支持下,第二

次以美英两国为主;第一次持续时间短而效果显著,第二次变成了持久战并付出了巨大代价;第一次美

军参战带有正义性;第二次美军参战是非正义的。(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第一次战争强化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第二次战争使西方国家之间的分歧加剧,削弱了美国在世

界上的影响力;两次战争都导致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7分)

48.(15分)

(1)变化: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并流传至海外;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各阶层普遍信仰;关羽奉祀规格不

断提升,作用不断扩大,不断被神化圣化。(7分)

(2)原因:关羽自身的忠义勇武品质;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

对其神化;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关羽形象的再塑造和广泛传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 追逐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8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篇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项扺zhǐ。B项拈niān。C项皴cūn)

2.B(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C项搭配不当,“成交”与“增长”不能搭配,可改为“成交量”。D项成分残缺,“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应去掉“并”然后在“因”前加“昆曲”)

3.(示例)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4分。符合下定义要求得1分;要点“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个人网络广播”各1分。超过字数倒扣1分)

4.(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4分。意思正确2分,语言平实2分)(2)《朝花夕拾》(1分)

5.A(喻:告诉)

6.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③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⑥写的是胡定之,与苏轼无关)

7.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

8.(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4分。“一”、“为„„所”、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3分。“示”“胜绝”“娓娓焉来逼人”各1分)(3)(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3分。“廪入”“少”“忧”各1分)

9.(1)“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一片冰心在玉壶。(2分。每问1分)(2)渲染了凄清、空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与朋友分别后孤寂失落、依依不舍之情。(4分。每问2分)

(3)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4分。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

10.(1)浑欲不胜簪(2)奈何取之尽锱铢(3)君子不齿(4)水落而石出者(5)驾一叶之扁舟(6)寻常巷陌(7)大巧若拙(8)失之东隅

11.①第一次,表达了傅玉涛对核桃的珍爱之情。②第二次,是为了证实“子孙万代”就是他曾经收藏的那一对。③两处内容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1分,第③点2分)

12.①两颗核桃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核桃上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天生长成而不是刻出来的“小葫芦”。②够年份,经过两代人之手,透进了人的血气,“揉”成了神奇的颜色,是珍贵的文物。(4分。每点2分)

13.①酷爱文物,见识不凡。②本真坦诚,爱收藏而不功利。③遇事想得开,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得失。(6分。每点2分)

14.①故事时间跨度大,叙事有波澜,“子孙万代”得而失,失而复见,见而又失,情节“奇崛”。②主人公情感复杂,得到的欣喜,失去的痛苦,复见的惊奇,最终失去的失落,五味杂陈,情感“奇崛”。③这些都是通过小人物、小物件、小事件来表现的。④都是通过平静、从容的语言来叙述描写的。(6分。前两点每点2分,③④点答出一点即可)

15.写诗动情在先或下笔后逐渐动情都值得肯定,不必强求一律。事例生动具体、典型,说服力强;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论证更加严密。(6分。每点2分)

16.①写诗时超脱现实,如入无人之境。②展开想象和联想,人事景物可触可感。③忘却世间俗务,进入梦一般美丽境界。(6分。每点2分)

17.①由感而情,由情而诗,没有情就没有诗。②诗歌靠情感打动感染读者,作者用自

己的火去点燃读者的火。③不管形式、风格如何变化,动情才是新诗的根本。(6分。每点2分)

18.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轼启:五月底,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得到你写给我的信,(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

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失去了一个女儿,而我的一位老奶妈也去世了。悼念他们的心情还未消退,又得到家乡来的消息,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在九月份去世了。我身处他乡,身体衰弱有病,眼见的都是使人感到凄凉的事物,想来我的命就是如此脆弱。

又承蒙你告诉我,你中间有段时间得病不轻,暂且使人高兴的是你又恢复了健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当赶快采用道书写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身方面的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没有事做,稍微了解一点养生术。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道堂,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机会养炼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身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世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身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

(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太虚你免不了要去求官位俸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像你给我看的论兵和论盗贼等几篇文章就很好,就像这样写几十篇,那就是见识高超又切于实用的,但不必涉及当今的时政。只是你转过来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

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

我住处的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自是味醇汁酽。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道不是已经过得去了吗?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笑得须髯都会抖动起来。

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一)(南京、盐城)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9.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6分。每处1分;多于六处,每多答一处倒扣1分)

20.国别(体);史部。(2分。每问1分)

21.揭示邪说具体内容,让世人知道不可信从邪说;再加以禁止。(2分)

22.AD(A项中“抗日战争中”应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D项中“单四嫂子”是小说《明天》中的人物)

23.(1)被监禁是因为欧也妮把自己的6 000法朗送给了堂弟。被放出来是因为欧也妮母亲病重,如果她去世,葛朗台的财产将被重新登记,欧也妮也有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他害怕财产被分割。(4分。每问2分)

(2)宝钗为避嫌,故意放重脚步,笑着叫:“颦儿,我看你往哪里逃!”故意让红玉他们听到,把“嫌”推给了与此事毫无关联的黛玉。(3分)宝钗表面宽厚,(1分)却富有心机,有些刻薄和虚伪。(2分)

24.最大限度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充分吸收民意),找到各阶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平衡点(最大程度得到民众的认可)。(4分。“不同诉求”“最大平衡点”两个要点各2分)

25.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就业岗位本来就不多,年轻人更难找工作;行业收入分配不均。(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上一篇: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下一篇:市场调研专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