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常识介绍

2024-09-08

语文文学常识介绍(共9篇)

1.语文文学常识介绍 篇一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

答案解析:

答案

2.这段开头的一句话是-----问句?它的答案是?这种句型用在开头的作用是?

答案解析:

答案

3.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2)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答案解析:

答案

4.举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生活和学习中尝到的合作的甜头。

答案解析: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会合作课后检测题,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会合作课后检测题介绍]

2.语文文学常识介绍 篇二

1、花鲢的食性问题

在以往的资料中, 花鲢的食性定义是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 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 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在现在高技术的养殖条件下, 水体浮游生物以大型种类为主。花鲢是滤食性鱼类, 对食物的选择决定于鳃耙间距, 只要个体大于鳃耙间距的浮游生物均可被其滤食, 根据研究鲢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小于50μm的浮游生物, 花鲢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μm的浮游生物。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μm的直链硅藻、甲藻、裸藻科、丝状蓝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正好是花鲢的滤食对象。

2、鲢、花鲢的搭配比例问题

传统的鲢、花鲢搭配比例是3:1, 也就是3鲢带1花鲢, 分别是75%和25%, 在这种放养模式下花鲢可正常生长,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鲢的价格越来越低, 花鲢的价格不断提高, 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因此怎样提高花鲢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体藻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 花鲢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 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 成为优势种群,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 为花鲢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 鲢、花鲢的放养结构中, 花鲢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 花鲢的生长速度都较快, 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花鲢的生长速度。因此, 花鲢作为主养鱼时, 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3、鱼种规格问题

以往湖泊、水库花鲢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cm左右大规格鱼种, 养2年上市, 养殖周期长, 上市规格小,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要求0.15~0.5kg/尾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2kg/尾以上的上市规格。

4、放养模式问题

传统的湖泊、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 但产量很少超过100kg/亩, 经济效益不高,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鱼种规格小, 用每公斤20尾的大规格鱼种, 回捕率低, 成鱼规格小, 一般1~1.5kg/尾;二是一次放种, 一次起捕, 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 造成水体资源浪费, 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 天然饵料供给不足, 生长速度减慢;三是鲢、花鲢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

花鲢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花鲢;湖泊施肥主养花鲢;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花鲢;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花鲢四种。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 放养模式也不同。

1) 湖泊、水库主养花鲢放养模式

(1) 一次放种, 两次捕捞

一般鱼种放养量为0.25kg/尾左右的鱼种30kg/亩左右, 0.75kg/尾左右的鱼种30kg/亩左右, 6月份开始捕捞, 上市规格1.75kg/尾左右。一直可捕到8月止, 剩下的年底捕捞, 这种模式的产量可达到250kg亩以上。

(2) 一次放种, 年底捕捞

一般鱼种放养量为0.15~0.3kg尾的鱼种30kg/亩左右, 养到年底捕捞, 8月份以后需逐渐投喂人工饲料, 否则后期生长速度会减慢, 影响产量和规格。这种放养模式产量可达到200kg/亩左右。

(3) 一次放种, 隔年捕捞

由于前两种放养模式鱼种成本很高, 特别是对万亩以上的水体。可放养每公斤6~10尾的大规格鱼种, 5~8kg/亩, 第二年6月开始捕捞上市, 这种模式商品鱼产量可达到200kg/亩。

2) 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花鲢放养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千亩以下的精养水体, 鲢、花鲢与吃食物的比例可达到1:1, 不能少于1:2。一方面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提高产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可控制蓝藻水化, 花鲢鱼种规格0.25kg/尾、0.5kg/尾、0.75kg/尾和0.25kg/尾左右的白鲢鱼种各四分之一, 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

3) 小型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放养模式

这种放养模式适合百亩至千亩的精养水体, 以花鲢特种饲料为主, 辅以生物有机肥。0.25kg/尾、0.5kg/尾、0.75kg/尾花鲢鱼种和0.25kg/尾左右的白鲢鱼种各四分之一, 总鱼种量125~150kg/亩。另套养黄颡鱼、乌鳢等鱼种5kg/亩。从6月份开始, 把握市场行情, 捕大留小, 产量在500kg/亩以上。

5、肥料使用问题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 如粪肥、堆肥, 后来使用无机肥。原始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 但有效成分太低, 肥效缓慢, 限制鱼产量;无机肥虽然有效成分含量高, 但肥效短, 成分单一, 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 利于鲢的生长, 对花鲢养殖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复合肥, 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 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 多种有机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 不但营养丰富、全面, 而且还能肥水、改水、控水, 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物有机肥由于添加了一定量的有机质、肽类、有益菌, 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花鲢喜食的浮游生物, 为花鲢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鱼用肥料种类主要有复合肥、混合肥、复合混合肥、有机混合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混合肥是在无机混合肥中添加有机物 (如鸡粪) 配制而成。真正的生物有机肥是将高能有机物接种特定菌群, 在特定人工条件下发酵分解, 再添加一些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特定酶制剂、微量元素等配制而成。有些厂家将有机混合肥冒充生物有机肥, 不利于花鲢的高产高效养殖。

6、水质控制问题

3.语文文学常识介绍 篇三

2012年9月27日,奥地利《新闻报》网站发表题为《日本糟糕的战争记忆力》评论称:“日本至今未从根本上反省历史。”据说荒原派代表诗人鲇川信夫在日本战败前于福井县伤兵疗养院根据当时的思想认识写下了《战时手记》,描述了日军烧杀淫掠,从而探讨战争的内在根源,并试图揭示日本军事体制的本质。”

良知的苏醒和复归是战后日本文学匮乏的品质。到处是对历史题材的肆无忌惮的开采和严重脱离事实的桥段,创作者们蓄意渲染日本本土遭受的创伤,在国人心中制造强烈的感情落差。这种现象在当代青年与那段伤痛史之间横亘了一层隐形的墙。一些有良知的日本文学青年希望在这堵墙上磕出一块裂缝,并且让它大一些、再大一些,以便让更多的阳光照进历史的尘埃,而不是用一簇好看的花环来装点或者重新堵上它。

前日本笔会会长远藤周作的中篇小说《海和毒药》(1957)以深沉凝重的文字还原了九州岛帝国大学在二战期间泯灭人性用美国俘虏做活体实验的故事,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人性畸变的揭发。1945年5月17日,两名美军俘虏在日本九州大学医学系解剖实习室被强行施行肺摘除手术。6月,医学系第一外科教授石山福二郎等人对八名美军俘虏进行暂停心脏活动后恢复心脏功能等在医学上不具必要意义的实验,导致全部俘虏死亡。这就是“九州大学活体解剖事件”。战后,美国对参与此事件的28名日本医护人员发起诉讼,其中5人被处以死刑。

《海和毒药》开篇,描写了加油站老板在澡堂厚颜无耻吹嘘在中国当兵经历的情节,此人说:“在华东的那阵子真叫痛快,随便玩女人,谁反抗就气急败坏把她绑在树上做劈剌术练习的活靶子,烧杀轮掠无所不为。在‘支那’不只我一个人这样,那帮家伙任谁最少也杀过一两个人。”加油站老板还说,加油站附近的西服店老板在中国当过宪兵,南京大屠杀当中干过很多残暴的事, 却从没有人听他说过任何忏悔的话。

远藤周作的战争题材小说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描写日本军人的恶,一条是反映中国人民的善。这是两股原来各自存在的力量,代表着人性的两面,它们并不因为战争而形成,只不过在战争面前得到充分表露。在远藤周作的另一部作品《架着双拐的人》(1958)中,主人公加藤在侵华战争中屠杀过无辜中国农民,屠杀现场,农民老母喷射着怒火的双眼令加藤终生挥之不去,此后他得上了两腿僵直的怪病,余生只能靠双拐站立。

小岛信夫的《步枪》,主人公是21岁的二等兵阿慎,他曾在侵华战争的内蒙古战场上根据班长命令屠戮了手无寸铁的被俘中国女性。战后,阿慎一想起中国女子临死前的愤怒眼神,就痛感残酷的战争将自已变成杀人机器,发出痛彻心肺的忏悔。安冈章太郎的《阴郁的欢悦》与远藤周作的作品观点和风格一脉相承:老兵揭露自己当年的罪行,而这正是战后日本文学鲜有着墨的。

4.《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篇四

古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5.文学场与澳门文学批评话语介绍 篇五

引言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互相激活,相互促进,批评对于文学场域自主性维护会产生巨大作用,而且文学批评本身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在应对文学的各种遭遇中进行自我完善。澳门文学作为典型的城市文学,不仅集结了自身历史与身份表达诉求,而且也在类似区域文化空间有超越个案的方法意义。总的来说,报纸副刊、文学杂志、学术刊物、出版社、文学奖、年选等等,构成了澳门文学与批评的场域,受出版传播条件制约,澳门文学批评对报纸副刊依赖极为鲜明,副刊也塑造批评的泛文化趋势。新生代的加盟推动澳门文学批评实现代际转换,他们作为新锐力量展现出批评的朝气,尤其对文学主体性思考颇多,其实此问题是80年代澳门文学形象建构主题讨论的延续。本文选择批评空间结构、澳门日报副刊、代际互动与经验变迁、主体性话语表达等角度展开场域分析。

澳门文学批评空间的基本结构

廖子馨曾谈到出版不定期而导致《澳门笔汇》约稿之难,在获得澳门文化局、澳门基金会赞助之后,情况稍好一点,但是约理论文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10月出版的第三十期“文学评论”专号为例,编者在编出杂志之后深有感慨地说:

这一期是文学评论专题。

稿件齐集之后,套一句流行曲的话:让我欢喜让我忧。

先说忧吧。我原打算这些评论都以澳门的作品为对象,既可以展示一下本澳文学评论的实力,又可以展示一下当前澳门文学的进程。最后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虽然已有五篇的收获。不过人总是贪心的,越多当然越好;而且这五篇中,三篇是谈诗作,散文、小说的都欠奉,不能不算是个遗憾。文学繁荣离不开评论的繁荣,希望本地的评论队伍能不断壮大,成为澳门文学茁壮成长的坚强后盾,甚至前导。

再说欢喜。我很高兴看到李展鹏和吕志鹏两篇很有特色的评论。他们谈的都不是文学,而是当代最流行的视像媒介:电影和漫画。……①

在谈诗的三篇文章中,其中黄文辉提交的又是硕士学位论文《穆旦诗学论》中的第三章②。从希望评论澳门的作品这一点说,至少这篇就不合编者的心意。此外,大陆学者古远清和熊辉的文章应当不在约稿之列,因为评论对象是澳门作家,所以发表了。

《澳门笔汇》是澳门笔会的“会刊”,澳门笔会作为一个澳门民间文学社团,基本上“收编”了所有澳门老中青作家,因此“会刊”的权力性与重要性对于澳门文学来说不言而喻。虽然《澳门笔汇》受出版周期过长的困扰,但是她所提供的版面和纯文学场域,是报纸副刊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澳门这样一个商业化无孔不入的国际都市,《澳门笔汇》始终不刊登任何广告,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个创刊至今已逾二十年的纯文学期刊,虽然先后获得澳门基金会、澳门文化局的财政资助,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有心人士为了维持这份刊物的生命付出了诸多心血。从当年那些向作者、读者发出因出版延误的致歉消息,我们不难理解其走过二十多年的艰难处境,《澳门现代诗刊》即是纯文学期刊惨淡经营的有力旁证。这与内地由诸级作协机构供养“官方刊物”或“皇家刊物”的衣食无忧甚至“飞扬跋扈”相比,依附与寄生可能是文学不得不选择的生存之道。不过,《澳门笔汇》又以自身的方式展示着独特的骄傲:除了拒绝商业广告的侵蚀之外,扩版后采用A4纸张,不仅纸张考究,文本行距大,周边大幅留白,更是体现出对作者本文的尊重③。这与见缝插针的报纸副刊形成微妙的互文关系。

不过值得忧虑的是,“回归”之后,《澳门笔汇》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全力打造“澳门文学奖”这一文化品牌,批评文章刊登不断减少,最近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期都未刊批评文字,大概是意识到创作远胜于空谈,作家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作品本身,而非华而不实的掌声。文学奖作为推动文学发展的奖赏,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或许值得思考的是,这样一种奖赏往往会受到外来权力场的制约。“知识生产的所有环节――从学院与研究单位的体制构成与管理、资金来源、学科设置、人事安排、成果评定,到发表审核的机制与标准等等―都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个意识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知识场域是‘他治性’(heteronomy)的。”④作为一个被资助的纯文学刊物,即使是接受澳门基金会这样一个致力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机构,仍然难以避免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认定,因此,它是否存在“被规训”的可能?或者说,需要编辑同仁对自我规训保持必要的警惕,不然就会导致刊物走向更为单一的发展道路。

《澳门日报》副刊与批评园地之开辟

其次,副刊改版造成批评文章刊载数量影响明显。,《澳门日报》对副刊进行全面改版,加大了“文化”的内容,相关文学作品解读、现象批评的文章自然减少。作为澳门文学批评与研究文章的重要发表园地,“镜海”从20开始每月推出四个专栏,分别是李观鼎的“三余杂谈”专栏、姚风的“姚风读诗”专栏、区仲桃的“糖罐子”专栏和“澳门新生代写作人大展”专栏(此专栏开始由马国明的“文笔聊民生”专栏代替)。这些专栏的设置使“镜海”进一步“框框化”,编辑为了保证版面篇幅和专栏稳定,留给其他不可预见的批评文章自然就会减少,时间一久,形成了少登批评文章的印象。

此外,澳门文学界面临所谓“经典的焦虑”,虽然谈诗歌必提“诗歌的基地”(何达)或“诗城”(云惟利),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还是缺乏在整个华语文学圈中有重大影响力的诗人诗作,特别是五月诗社的凄然谢幕,对于澳门文学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困扰。近些年澳门与内地文化交流机会增多,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位置依然处于边缘,除了被推上文学代言人席位的几位文化要人或与内地交往相对活跃的中青年作家,其他澳门作家知名度并不高,更谈不上有经典作品流传。因此,有本澳学者提出少空谈多务实的口号,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努力创造出既有澳门特色又有全球视野的作品。

李观鼎曾经说90年代的批评队伍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比之于创作,澳门文学批评虽略嫌薄弱,却也未遑多让。持评而论,在澳门,涉足文学批评的人并不少,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李成俊、李鹏翥、陶里、云惟利、胡晓风、韩牧、黄晓峰、郑炜明、庄文永、廖子馨、汪春、张春P、穆凡中、周树利、施议对、邓景滨、凌钝、懿灵、黄文辉、王和、缘源、齐思、林玉凤、穆欣欣、冯倾城、胡国年、李观鼎等,不下30人。他们之中的多数人,或许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批评家,但是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的诗评、文评、剧评,确乎对澳门文学创作产生着实际的影响。⑨

到我们今天统计《澳门日报》,发现这个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起,在副刊发表文学批评文章的作者主要有:

李成俊、李观鼎、李鹏翥、陶里、施议对、朱寿桐、郑炜明、邓景滨、黄文辉、邹家礼(寂然)、廖子馨、汤梅笑、庄文永、穆凡中、懿灵、邓骏捷、姚风、龚刚、冯倾城、林玉凤、吕志鹏、贺绫声、陆奥雷(梅仲明)、卢杰桦、袁绍珊、纪修、陈浩星、谭俊莹、陈志峰、阿歪、郭济修等。队伍谈不上规模壮观,但是梯队齐整,特别是一批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新秀作家、青年学者开始承担澳门文学批评的重要任务,说明代际转换景观在本澳初步呈现。作者工作背景比较均衡,除副刊编辑之外,还有本澳各文化机构和科研院校。青年批评家基本上都接受过大学或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受到良好的文学、美学、史学的教育和熏陶,并且还经历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他们与前行代、中生代批评家相比,主体参与意识表现得更加突出。

此外,从整个澳门文学学术视野来看,值得期待的作家、学者还有很多。像新生代作家寂然对小说的批评,黄文辉的诗歌批评,姚风的文本细读,80后作家贺绫声、陆奥雷的文化阐释与反讽批评,他们表现出对学院派精髓的灵活启用,对于克服长期以来澳门文学印象式弊病,以及以表扬为主的批评原则,无疑展现出立足于澳门的主体话语建构希望;而朱寿桐、郑炜明、吕志鹏等人对澳门文学史的研究旨在对澳门文学实现自我表述,鉴于大陆所出的澳门文学史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们现在从事的研究和以后即将要展开的工作所发出的本土声音,无疑具有超越文学史重构的现实意义。

主体性话语与场域呈现

“回归”以来的`十多年中,澳门文学批评确实如李观鼎所说,温和性是批评话语的主调,文字充满“良心,同情、关爱和真诚”15,即使在风和浪静的90年代,还围绕新生代有无、文学主流等问题有过一些“不成气候”(借寂然语)的讨论,与当年相比,“说是”与“说好话”的批评显得更有策略,学术话语运用掩盖了主观情绪,尽量从文本出发,立足于事实,因此更富于建设性。受副刊版面框框限制的天然条件无法改变,很多文章无法展开论述即宣告结束,表述的零碎化只能借助思想和灵感的火花来弥补。换句话说,由于澳门文学界不存在专业作家,文学作者基本都是出于对文学的自觉热爱,“非生产性劳动”决定这种批评话语亦与名利无涉,可以说,澳门文学批评实际处于一种相对自在的状态,用布尔迪厄的话来说,是文学场保持了自身的自主性。

尽管没有显性的批评话题,联系本澳影响较大的文学活动,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批评话语强调对澳门命运的关怀和书写。以澳门笔会和澳门基金会联手打造的“澳门文学大奖”为例,只要我们细细品味获奖作品,它们基本上都是通过澳门历史与现实关怀主题而得到评委的认可。笔者注意到吴志良代表基金会在颁奖现场发表的几次讲话,“本土性”是前几届发言的核心。第二届颁奖大会致辞主题是“发展澳门本土文学”:“澳门很小。放眼世界,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自负,但也不必自卑。澳门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澳门人有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濠江情怀,在澳门人口和社会结构趋向稳定的今天,我们应该也更具条件来充分表现我们的能力和信心,自强不息,努力建立一个更具澳门特色的文学形象和文化意识,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第五届颁奖礼上,他在发言中总结,通过五届十年的激励推动,“我们可以觉察到本土文学创作的进步,也可以感受到本土人文素质的提升”。而随着赌权开放,博彩集团根据经营承诺投资澳门基础建设,澳门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造成市民心态的失衡。他说:

迷茫的时代需要自省,需要反思。过去虽然没有悲情,但并非心如止水。强烈的爱国爱澳情怀,早已渗透进澳门居民的血液里;如今虽然充满激情,但也不乏理性温情。在我们的骨子里,中华文化的基因还是平和理性的。在踏入新时代的今天,文学创作者为天生的公共知识分子,应该义不容辞地以其特有的敏锐而超脱的眼光观察这个大时代各种各样的场景,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多姿多彩的生活,描绘世情,反映民声,激励先进,鞭挞时弊,创造更多的精神食粮,抚慰、感动、净化我们的心灵,凝聚人心,汇集智慧,协助我们早日走出迷茫,平息一时的悲情和激情,回复往常平凡的生活。

吴志良先生在澳门文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讲话某种意义上指引了澳门文学前进的方向。我们在前面谈到,文学奖作为一种价值引导机制,对于文学创作会起到鲜明的指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权力场以物质/精神的方式对文学场施加的控制。当然,在我们看来,澳门基金会一直努力的,是以相对超脱的姿态来做一些实际的文化事业,只是我们觉得这种无形的影响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将来若有机会可以进一步讨论。 与此相关,本澳作家兼学人黄文辉一直比较关注澳门文学研究范式转型和文化场域研究。余虹曾经这样评价黄文辉的文学批评意义:“打破批评家个人话语的专制,不至于陷入虚无主义;在多元对话中保持谦和而自省的对话姿态,又不至于人云亦云;在反讽式的清除批评话语之刻板后,又不失内在的严肃。这便是黄文辉评论文字中最有价值的取向。长期以来,澳门文学批评趣味有余而理性不足,自信有余而反省不足,一得之见有余而视野拓展不足。在黄文辉的批评文字中,可以看到了澳门文学批评自我更新的希望。”19“千禧澳门文学研讨会”之后,黄文辉对澳门文学研究进行反思,受叶维廉启发,提出从整体视野与具体问题入手,促使澳门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在黄文辉看来,理论的贫乏必然导致视野的狭窄,甚至陷入人情批评的模式,理论自觉不仅是理论的知识准备,还包括以理论为支撑的问题意识:“所谓缺乏理论的自觉,可以分两方面说。一是本澳的所谓评论文章,往往只就个别文本作赏析性、读后感的印象批评,很少从理论角度切入作深入分析,造成感性有余,深度不足,起捧场、鼓励的作用多,起促进、提高的作用少。二是就‘澳门文学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我们也还未有具体的理论准备,比如,‘澳门文学’的内涵是什么?其外延包括什么?‘澳门文学’研究的方向又可以有哪些?‘澳门文学’研究的意义又是什么?以至最基本的‘澳门文学’研究的切入点可有哪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是澳门文学研究踏上更高台阶所必须面对并予以回答的。”

同时,他在《胡悦胡阅――兼论澳门文学与报纸副刊之关系》中谈到“文学场”对于澳门文学的制约作用:“按照布尔迪厄的理论,则我们在讨论澳门文学的时候,便得考虑其发表的场合――报纸副刊,而讨论报纸副刊的时候便得考虑出版它的报馆,世上没有完全中立的报纸,也没有毫无立场的报馆。澳门的文学作品主要发表在两家报纸《澳门日报》及《华侨报》上,其中又以《澳门日报》为主力。这样,澳门文学的风格便不得不受《澳门日报》、《华侨报》各自的‘权力关系、策略、利益’的影响,而《澳门日报》等报纸又具有鲜明的爱国立场,这是报馆办报方针,当然影响编辑选稿的标准,自然地也影响了发表在这些报纸副刊上的文章的内容。由此,则以下推论虽有点过于仓促的危险,但我也得先提出:由于澳门文学深深地植根和依赖于报纸副刊的扶持,所以报纸副刊既塑造了目前澳门文学的主体风格,又束缚了澳门文学风格往更多元化方向发展。”21由于外省研究的边缘视野,我们很难体会到报馆的实际运作机制,而本澳学者看起来又受“温情”因素影响,不太可能有实际的研究。如果黄文辉等能克服内心的压力,从这一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将会揭示出《澳门日报》以及整个澳门文学场的内在运行秘密。简言之,建构澳门文学批评的主体性是深入持久的未竟之旅,需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主体自身经验得到完整表达尤为重要。■

【注释】

①编者:《编者的话》,载《澳门笔汇》第30期,澳门笔会,月。

②黄文辉:《穆旦诗学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5月。

③《澳门笔汇》刊物编辑通常采取“作者版面空间专享”政策,即不论文章长短,结尾处的剩余版面不再安排其他作者的作品。即使只发表一首绝句,也会安排一页版面。

④许纪霖、罗岗:《启蒙的自我瓦解》,259页,吉林出版集团年版。

⑤按:为了使统计本身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选择本澳及非本澳学者发表在《澳门日报》副刊并涉及澳门文学的文章作为统计对象,不含对大陆及其他地区文学的评论,因为有部分谈论非本澳文学的作者身份无法准确厘定,比如殷国明先生发表的很多批评文章与澳门文学无关,这不符合我们前面讨论“澳门文学”概念确立的基本范畴,也与《澳门笔汇》的认定原则冲突,因此暂时将其排除在外,但是并不代表这些文章就不重要。事实上,它们仍然会对读者产生诸种影响。同时,个别年份与月份的报纸存在不全的情况,统计只是对现有报纸的基本情况登记,所以我们采集的数据不是《澳门日报》副刊批评文章的全面反映,而2007年至专门统计“镜海”,今后如有机会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再另行修正。

⑨李观鼎:《澳门文学评论选?序》(上编),2页,澳门基金会出版。

6.送花礼仪常识介绍 篇六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所送的鲜花和花语都有所不同。快一起来看看送花礼仪常识介绍吧!

送花礼仪常识介绍

结婚

适合送颜色鲜艳而富花语者佳,可增进浪漫气氛,表示甜蜜。如百合、月季、郁金香、香雪兰、荷花(并蒂莲),用以象征“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相亲相爱”。结婚纪念日,可选择百合花、并蒂莲和红掌,祝愿其“爱情之树常青”“恩爱相印如初”“百年幸福长存”

生日

适合送圣诞花最贴切,另以玫瑰、雏菊、兰花,表示永远祝福,年轻朋友可送一束月季、木本象牙红、石榴花,示意前程似锦,年华火红。给老年人祝寿,宜送万年青、龟背竹、鹤望兰、寿星桔、寿星桃,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探病

适合送剑兰、玫瑰、兰花,避免送白、蓝、黄色或香味过浓的花。可选择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配以文竹、满天星或石松,以祝愿贵体早日康复。探望产妇,宜选用大红、粉红色的香石竹、月季,配以文竹、满天星,以祝幸福、健康。

乔迁

适合送稳重高贵的花木,如剑兰、玫瑰、盆栽、盆景,表示隆重。

公司庆典

宜送大型花篮,可选用月季花、大丽花、香石竹、美人蕉、山茶花,配以万年青、苏铁叶、桂花叶、夹竹桃或松柏枝,以示祝贺发财致富、兴旺发达、四季平安。

丧事

适合用白玫瑰,白莲花或素花,象征惋惜怀念之情。

送给母亲的花

康乃馨,象征了慈祥、温馨、直挚、无价的.母爱,是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节日花。凌霄花寓意慈母之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用康乃馨、非洲菊配以文竹,扎成以红色为主线的花束,表示温馨的祝福。

送给老人的花

7.语文文学常识介绍 篇七

首先, 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具有相应的人文关怀。要在教学活动中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 语文教师就得先“独善其身”。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李星先生最近在接受“新课程语文教育网”记者采访时, 就强调“教师本身应当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是一个善良宽容的人。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文学修养, 关怀学生, 爱护学生。”有意识地修身、养性, 强化自己的人格历练像当年的亚圣孟子养浩然之气一样,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树立现代的公民意识、力争具有相应的人文关怀, 应该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

其次, 通过阅读、吟诵经典名作以强化文学素养, 增强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文学经典作品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思想, 蕴含着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各门类的系统知识和信息, 对中外文学经典的系统学习和深入浸染, 是形成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有效渠道和坚实基础。但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的先天不足, 当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 受到了实用主义教育、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文学的学习缺乏系统性, 阅读数量严重不足;语文教师的师范教育也存在缺失, 职前职后读书都太少,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韩军调查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 发现竟无一人全部通读过《论语》、《史记》和“四大名著”。多种调查表明, 大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业后都没有读书的心情和习惯, 其原因很多, 首先是社会风气的浮躁, 人们的物欲追求高于对文化、文明的追求, 还有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在这种形势下, 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文学教育, 语文教师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更是当务之急。教育有培养人才的任务, 更有引领、清新、提升社会风气的职责。同时, 语文教师重视对经典文学名篇的诵读、研习, 专业修养方能炉火纯青。文学教育落实到语文课程中便是一篇篇文学作品的学习, 而这些作品又大多是某些长篇巨著的节选。如果语文老师只是先学生一步熟悉课文、只能根据教学参考书预先准备好上课内容, 而缺少对原著、对相应的文学思潮的研究和考察的话, 他就只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

第三, 关心和研究当下文学现象是语文教师形成良好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建立在语文教师对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对于专业的发展动态、最新文学现象的表现和影响应该时时关注、研究。有的教师, 已没有兴趣对文学发展予以关注, 他们对文学创作的新情况、文学研究的新进展的了解, 甚至还不如学生, 不知道韩寒、郭敬明是何许人;不允许学生读金庸、古龙的作品。很难想象那些缺乏专业敏感, 漠视新世纪文学发展现状的语文教师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推陈出新,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只要把语文课上得优美动听, 更要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时代文学的潮起潮落。

第四, 形成开阔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大都喜欢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 应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葆有广泛的兴趣和足够的敏感。在努力地加强古今中外文学文学修养的同时, 还应该广泛地阅读、广泛地浏览、广泛地关注, 对各种报刊杂志、各种社会新闻、各种流行的影视和网络作品, 都应具有好奇心, 都要适当的了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学问, 应该是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有效外延。语文教师的阅读积累越丰富, 对社会关注了解的面越广泛, 驾驭课堂、解读文本的能力就越高。只有博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而又“世事洞明”的语文教师, 才会有在课堂上神闲气定的自信、旁征博引的机智和信手拈来的潇洒。

第五, 乐于动笔、勤于写作, 具有较为高超的文字表达功夫, 是语文教师良好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能读和善写是优秀语文教师生命形式的两极, 写作和阅读—样, 是一种生命的运动形式, 也是语文教师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良性过程。语文教师要形成、葆有良好的文学素养, 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准, 就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唯有在写作过程中, 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也才能有效地促进专业阅读。对语文教师, 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 还要尝试写散文小品、诗歌, 甚至小说。只有感受到写作的艰辛, 体会到写作的门道, 对学生的指导才会有的放矢, 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 尝试写作的过程, 也会对阅读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以便日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思考。

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就必须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摘要: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就必须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文学素养,教育,修养

参考文献

[1] Anne Z . Micklson, Reaching Out: Sensitivity and Order in Recent American Fiction by Woman [M]. Searecrow Press, 1979.

[2] John Irving, “Morrison’s Black Fable ”[J].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arch 29 , 1981.

[3] Thomas Leclair, An Interview with Toni Morrison[J]. Anything Can Happen, 1983.

[4] Vivian Garnick, Into the Dark Heart of Childhood [J]. The Village Voice , 1997.

[5] Webster Schott, Toni Morrison, Tearing the Social Fablic[M]. Book World—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981.

8.语文学略谈 篇八

语文学如何形成?这里本着由小到大的系列,试为构建。先是语言知识方面的字、词、句及修辞。汉语是表意文字,因而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字,文字包括字音与字形及字义。字音方面重学汉语拼音方案,并推广普通话。字形方面是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及形声等造字法,并熟悉字体的演变。字义方面则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大于字的单位是词,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词性有实词与虚词之分,此外还有词义的比较及演变。讲句子,有语法,即主谓宾加定状补。有句子类型,可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至于句义方面,有字面义与深层义及言外意等。讲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及辞格的运用。超乎字句之上,则有文章学的一般原理,包括文体、结构、技法、语言等。语文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文本不止于文学,因而要树立文章学的观念,换言之就是文章的范围大于文学。文章学一方面可包容语言方面的字、词、句及修辞,另一方面又关联着读与写。文章是读与写的中介,即读是面对已成形的文章,而写是面对未成形的文章。文章学所讲的原理是偏于静态的,关联着读与写则要化静为动。虽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得合宜合理地转化。大量的文本学习,都是有助于转化的。其实读写方面也有许多知识,体现着相关的经验积淀。但知识性的讲解大都是静态的呈现,还得转化为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与说及读与写的能力。其中听与说侧重口语训练,如听写、复述、演讲、辩论等,都是可行的训练方式。读与写属于书面语,都要面对文本。面对文本的学习,可依托于文章学来展开,其中又可侧重于文体。因为文体不同,结构与技法及语言等都会有所不同。再就是要注意方法,提高能力。阅读的方法有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复读、比较阅读等,可结合文本的特点,有所针对地运用。至于能力,也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都可结合文本来训练。写作方面,主要的就是作文。作文的文体由表达方式来界定,属于基础文体或练笔文体。练笔中,先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写作。由于作文大都是命题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及修改等环节。各环节的落实,又可以使操作有序化。此外为补命题写作之不足,还可增加自主写作,像日记、周记等,也可当成作文来写。作为练笔,命题作文多是被动的,要化被动为主动,就得增加心灵的因素。而合宜的作文设计,或许就是以文体为载体,然后再找寻命题与心灵的对应。

能力即知识的运用,但语文学习也不是为能力而能力,而要以人文素养为依归。《世说新语》中记:“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对应到语文学习上来,能力只是中间环节,由知识而能力及修养,才是渐至佳境。处于佳境中的语文学习,大致包括文学审美与文化积累及人文养成。文学的审美教育可侧重于名著,但不是局限于小说。就古典作品来看,可突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诗经》与《楚辞》、汉魏辞赋及乐府、唐诗宋词、唐宋古文及明清小品、明清小说及戏曲等。这些作品在课本中都有接触,但还可由课本延伸,即所学的应当比课本多一些。再说文化积累,可突出一些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学文化方面,也有许多知识。文学知识包括作者与作品及流派,再就是文艺理论。古代的文艺理论,又多是诗话与文评。至于文化知识包容更广,如天文、地理、历法、职官、车马、服饰等等。不过这些知识都可结合文本来学习,而不必硬记。那种罗列条目以期通过记忆来巩固的做法,往往因缺乏文本的对应,等于过屠门而大嚼。至于人文养成,有益于身心即可,而不必强迫接受。人文的核心中有一种自由,可自主地选择。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质彬彬,而后君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且就导向而言,则当以进取为主,有助于人生及事业。

语文学不宜用来代替语文。语文,还是要以学课文为主。课文是有条理的语言,比起支离破碎的语言碎片来,更便于学习语言。以课文为凭借或载体,可以培养读写能力。至于文本的内涵,还有助于人文养成。再就是语文学之义,有许多都是知识性的,较为抽象,因而不宜直接用为教学的内容或对象。比如那种分解知识点的做法,即便再配上若干练习,也起不到什么效果。这么说,并不等于在语文学习中排斥各种知识或理论,而是得渗透到文本中,即指导学生在文本中生成或建构。这比起灌输式的教学来,要合宜一些。至于一些较为专题的讲解,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接受程度,且最好也有一些文本作为参照。语文教学是实践性的,语文学的整理可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现状很可能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因而实践中就不无盲目。如此面对一篇课文,教什么及怎么教往往并不明确。更放任的做法,是认为语文教不教都影响不大,这显然是以自然生成的语文学习来代替语文教学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仍就是课本再加教参,且通常的做法还是照搬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但教学参考书如何设计,正需要语文学的指导,或者说贯穿。此外,语文学中有方法,但不尽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之类,作用也很有限。因为要说方法,像多读多写原本是很有用的方法,可是似乎又不大受重视,总以为还有什么可以举一反三的捷径。

许多对于语文的探讨,一方面是各有言说,另一方面是连一些最起码的问题都很可能达不成共识。比如何为诗眼,何为情景交融,都可能争来争去。就文艺理论上说,本不妨各有争鸣。但对于基础的语文学习,则此种争执就不是很有必要。相反,语文学习是必须得有所明确的,且最好都能落实到操作上,而不是都坐而论道。语文学与其说是面对学生的,不如说是面对教师的,是形成教师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就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是语文教师的安身立命之处。尽管就现状而言,它的情形还不大明朗。但显然不可任其混乱,而要有所界定。语文学是一门用来指导语文学习的学科,自然包括教学在内。它基于语文的本位来整合文本学习中会涉及到的各种学科,并对那些学科有所取舍。其目的是服务于语文学习,更确切地说是服务于成长年龄的即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语文学是语文教师最应当进修的,当然也可参与建设。倘若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就是语文学家了。

9.留学保健常识介绍 篇九

一、健康保险

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初抵美的留学生常不太了解美国的医疗系统或保险制度,也有 些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不必要去注意,等到真有病痛或意外伤害不知如何处理,或延误 病情或造成严重的财务困难时才後悔莫及。对健康医疗的疏忽不只可能会带给当事人莫 大的伤害,有时还会波及到学校或所居住的社区。

一般美国大学或学院在国际学生入学讲习中都会提供学生基本保健常识,如均衡的饮 食、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运动、休闲和健康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提供有关校内或社区的 医疗资讯。此外,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保健室及谘商中心也有保健医疗的谘询、治疗 或推荐的服务。平时有关的一些常用医疗或疾病症状的英文单字(如:fever, coughing, sneezing, rashes, vomit……)不妨背起来。基本的医疗科别,如: 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等的英文也要认识。可准备一本汉英字典或万用字典,必要时方 便查阅。此外,你必须未雨绸缪,早些为你或你的眷属做医疗计画。本文将针对医疗保 险、一般常见病痛、保健和健康常识做扼要说明。

1、保险的重要性:

在美国,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医疗费负责。由於美国医疗费用十分昂贵,譬如说, 住院一天,半私人(semi-private)病房,平均七百五十元至一千五百元美金,还不 括手术费、X光费、实验室费、专业人员谘询费等等。正常生产费用三千元至五千元美 金,不包括住院费、新生婴儿照顾费(健康婴儿七百至一千美金一天)。即使看一次单 纯的喉咙痛急诊,光挂号、抹片检查和药钱也会超过三百美金。外国学生若没有健康保 险,一次严重的疾病受伤或灾难性的紧急医疗,就可能意味着财务困难,使求学中断。 而平日小小病痛的开支,对预算相当紧的许多留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平日不注 意身体保健,也不为可能的危机做适当的预防措施――不叁加医疗保险,是绝对愚蠢而冒 险的行为。

2、国际学生与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的意义就是在集多数人的资产(保费)来帮助少数人的医疗开支。一九九三 年三月美国新闻总署通过修正案,所有持J-1(交换访问人员)签证者,在美期间必须 有医疗保险,并规定保险的起码要求,否则将终止赞助单位的交换计画,而将该J-1人 员遣送回国。这项要求尚未推及持F-1签证的学生,因为他们基本上入学前已查证有足 够的`财源能支持在美国生活所需。但美国移民局有规定非移民不应成为美国人民的负担 ,否则将递解出境。由於美国医疗费用高昂,许多学校便以此为理由,要求国际学生买 医疗保险,这样倘有疾病意外时,国际学生才有足以应付医药开支的来源,而不致成为 公众的负担。

3、如何评估保险计画:

基本上由学校提供的团体保险大都先过滤过保险公司的良莠和福利项目,保费也较个 人保低廉,且学校一般有专人负责代办理赔业务。其缺点是学校保险有时不能顾及个人 特别情况,如:如女性需考虑「怀孕」的情况;有家属者需考虑家人的保障如何;有人 须考虑加保牙齿、眼科等等。如果学校的保险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不妨考虑另外投保 ,通常学校也接受学生自己买的保险。

要在许多保险计画中挑选一个对自己最有利,而相对保费又最低的保险是一门大学问 .在比较挑选时,对一些保险术语必须有基本认识,必要时可向外国学生顾问或保险行 政人员询问或要资料。外国学生顾问协会也有许多有关外国学生健康保险的资料可以查 询或索取。其电话为: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 Affairs, NAFSA (202)462-4811.

在选择保险计画时,通常有几个因素是应该考虑的:

(1)保险公司的经验。

(2)抵减额(Dedutible)。

(3)共付比率(Co-payment percentage)。

(4)特殊限制(Specific Limits)。

(5)终身或每一病痛给付最高额(Lifetime/per-occurrence Maximums)。

(6)受益期间。

(7)延长受益(Extension of Benifits)。

(8)排除给付(Exclusions)。

(9)病患医疗撤离或将遗体运送回祖国(MedicalEvacution/Repatrication)。

(10)保费负担(Premium cost)。

NAFSA保险顾问委员会一九九三年的评估报告中,认可四家提供国际学生服务的保险 公司,有兴趣者可电话联络。

(1)Hinchcliff Intl.: 607-257-0100.

(2)International Group Services, Inc.(过去是IU/B): 1-800-336- 3310.

(3)John Hancock, International Student Medical Insurance Program: 1-800-221-4426.

(4)Seabury & Smith: 1-800-331-3047.

二、生病时该怎麽办?

生病或受伤可到学校的健康中心就诊(通常是免费,但自己要买药)。若是病情复杂 或严重,该中心无法处理,工作人员会设法替你预约特别医生或推荐你当地其他的医疗 机构或医生。如你有家属,而学校健康中心不替眷属服务,你应该替他们找合适的医生 .你可以向外国学生顾问、健康中心人员、老师、朋友、邻居打听,找个好又付担得起 的医生。医生的年龄、技术、性格、是否和大医院有联系、收费标准如何等等都是选择 的叁考。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第一次联络就开囗问费用,因为不同医生或医院的收费 可能差距很大。

上一篇:[语文教案]高一_纪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下一篇:《毛毛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