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家庭建设

2024-10-08

学习型家庭建设(共8篇)

1.学习型家庭建设 篇一

建设学习型家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 黄大谷

大家都知道,成长在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其人格大都优于成长在溺爱型、放任型、矛盾型、专制型家庭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发生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其具有亲和性(有血缘关系)、终身性、早期性、熟知性、熏陶性的特点。其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欧洲和我国等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它具有基础性、连续、全面性和易于接受等特点,所以它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所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影响人终身的教育。家庭教育长“情”(情商),学校教育长“智”,社会教育长“能”,这是我们的共识。“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其有许多新的发展,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形式,已打破了单一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等于死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家庭教育从教育孩子到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创建学习型家庭,对提高家庭综合素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对增强社区、城市、社会的文化底蕴,对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家庭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古籍《尚书》中就记载有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代帝王教育其子弟的文章。自魏晋南北朝起直到民国初年,几乎历朝代都有家规、家训、家诫的书颂出版。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多达117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历代都有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秉承传统,我国重视青少年教育已达到了政府、社会、家庭上下都重视的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讲话和下发《发展纲要》、《指导大纲》等形式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深入和具体的要求,如1996年由全国妇联和原国家教委共同制定、颁发了《全 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等。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和基层组织也陆续建立起来,如1980年北京市成立了以家庭教育研究和普及为宗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1985年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成立向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学校。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步增强,把子女的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臵。

近年家庭教育在各地蓬勃发展。以我区为例,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力度,成立了区和街道一级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家庭教育指导站等。逐步建立健全了家庭教育网络。我区现有区一级的家长学校、0---3岁(散居)儿童家长学校、新婚夫妇学校和孕妇学校等四所,由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的家长学校134所。认真贯彻实施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广东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广东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办好家长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素质教育合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区教育局牵头不断巩固和发展家庭教育工作,建立选派学校教师到街道开展社区教育的制度,配合各街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把家庭教育工作逐步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基本能做到家庭教育工作“六有”:有局一级和校一级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有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有家庭教育工作内容和安排,有家庭教育工作阵地,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有家庭教育工作汇报、总结。社区专职教师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设家教热线电话,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文化活动等,不断拓宽了家长们的视野,端正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充分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二是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区家长学校为龙头,采取措施确保我区各级家长学校的作用和成效。如建立学习累积卡,确保家长受教育率;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中,注重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附设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逐步走向规范,大部分家长学校的课程日渐向科学化发展,不少学校自编了有针对性的教材。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广泛开展互助性服务。五是各学校把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进行 家访,教师、学生与家长同活动,家庭教育知识函授等工作逐步推上了常规化轨道。密切了校(园)与家长的联系,促进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家长参与、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六是各校(园)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优势,争取辖内街道、居委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齐抓共管,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近年来我区0---6岁散居儿童家长受教育率为95.9%,0---14岁儿童家长受教育率为98%,达到了家庭教育的普及。

二、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困惑

在一片历史悠久的背后,我们冷静地思考才发现我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多。一是从历史上看,家庭实施生养孩子的重要功能以“传宗接代”、“沿续香火”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潜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传统家庭在对子女进行投入(即生养活动)时,所期望获得的不外乎是子女成人后可能带来的财富和名望。所以这种“育”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封建教化,可以概括出两个主要特征:

1、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忽视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教子做人多过教子做事;

2、父权主宰一切,亲子关系是家长本位,子妇没有独立人格。这种强烈的功利色彩弱化了家庭中亲子之间浓厚的感情。二是“五四”以后,中国近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觉醒,在中国文化界掀起了一个气势磅博的新文化运动浪潮,打破了正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学途一仕途”的教育模式。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段时期内,热血青年离家出走,背叛家庭,与父母断绝关系等等诸如此类两代人关系破裂的极端行为的发生率之高是历史上鲜见的。这从伦理上是我们难以接受的。三是“文革”期间认为知识分子还不及普通工人农民根红苗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家庭教育的低定位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在80年代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仍摆脱不了困惑。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浅溥,后劲不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或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但此时,家庭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大大滞后于家长们永无止境的感情和物质投入。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 直觉和某种传统经验往往与科学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驰,诱使家庭教育走入如下误区:

1、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开发,违背少儿正常的身心发育;

2、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没有注意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在内的全面开发,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大脑的性能;

3、以智力开发替代素质教育,错误认为“智力教育就是天才教育”;

4、以传统的礼规教育代替现代文明素质教育,在一些家教甚严的家庭中,往往看不到民主、宽松、和睦的气氛。与此同时,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某些陈旧的观念仍然对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发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另外,子女因为父母的殷切期望和过高的投入,成长受到极大的压力,也成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在这之后尤其是90年代,追求自由、独立与个性的张扬成为一部分青年的普遍心态。传统的父母养育子女的功利色彩逐渐隐退,孩子作为维系、增进夫妻感情的一个纽带。当社会开始全面关注孩子成长发展的素质教育、情商教育、社会生活能力教育时,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出现了减少投入(主要指感情、精力投入)的异常倾向,走入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误区和过分注重孩子的独立和学识,忽视了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教育。

以上这些困惑,总的来看归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期望水平过高,不符合子女实际情况的现象普遍存在;2.存在重知识学习,轻品德培养等智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失调现象;3.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能认识存在错误;4.多种原因导致亲子交往存在障碍;5.父母没有注意知识更新,导致在孩子面前权威的丧失。

三、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终身的、民主的、开放的让大家共同进步的家 家庭是重要的素质教育环境。孩子们说,“人的第一发展环境就是家庭,人的第一位教师就是父母”,我们不要全托。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每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价值标准、生活方式、育儿方法等必然会影响着孩子们社会化的过程。我国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7。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而家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父母们说,社会的渐趋开放和进步,为每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不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更待何时。现在的知识更新太 快,我们真无法辅导孩子,“现在的孩子为啥如此难管?”老人们说,我们学会放弃地位、权力和报酬,总想“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以上反映我们新型的大多数家庭的矛盾,父亲——为了工作深夜才回家,母亲——我也要工作有事业,老人—我也有自己的事,加上我们已不会教。我们共同的心愿——家庭是一所实实在在的学习课堂,一所终身学习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父母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永恒的教导者,而是和子女共同学习的伙伴。不断学习,共同学习,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时尚潮流,一种鲜明的个性。孩子、成人和老人—“我们都需要一个终身的性、民主的、开放的让大家共同进步的家”。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景需要新型的家庭

21世纪经常被称为信息时代、教育世纪、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社会变迁的脚步越来越迅速,变迁的结果越来越难以预测,为了应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快速变迁以及未来的不可捉摸,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学习成为维系个人生存最基本的手段。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继而在1996年由雅克·德洛尼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出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的任务。该报告还指出“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负责情感和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统”。这说明了学习型家庭在学习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作为对社会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的家庭更应改变旧的模式,建立新型的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学习型家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

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里,新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就业技能和生活形态有极大的转变。为了顺应这些转变,人们唯有积极地不断地学习方能促使个人有良好的适应性。科技的进展改变以往对人的学习、工作、养老三阶段的划分,一方面促使人类从事终身学习成为必要性,另一方面提高了 实现终身学习的可能性。这一变化促使学习成为了家庭的重要功能。

二是知识的迅速成长与衰退。快速学习的社会。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与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整个人类和每个人的知识形成过程也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新的知识可在一日之间传遍世界,也极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更新的信息所取代。同时人们已有知识的老化速度急剧加快,所以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学习的社会。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全面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就是速度。比竞争对手学习速度更快才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如果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就等于弱势。为求生存、求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学习必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三是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家庭教育新优势的出现。我国现代家庭正在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孩子少,家长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同时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家庭教育随之出现新优势:首先人们教育意识的增强,许多家庭都把子女的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其次家庭成员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第三,家长更注重学习教育方法,努力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家庭教育新优势的出现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社会倡导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依靠实力,实力来自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获取生机,在创新中赢得机遇,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五是生活文化的变迁。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人们比以往拥有更多自主的休闲时间,也更重视休闲生活的品质与内涵。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停留在家中的时间延长,这为在家庭中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休闲时间的增多使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学习,重视休闲生活的品质与内涵使得现代人需要通过学习来选择适当的商品和服务,以真正提高其生活品质。同时,学习活动的参与也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终身学习除了可帮助个人获得工作技能顺应社会变迁外,更与文化内涵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家庭是人们终身学习基本场所。六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被普遍接受。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在思想理论上是一致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七十年代许多专著的出版,八、九十年代引起了全社会较为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突破了一次学习定终身的思想,使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同义语,在学校学习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止,而是新的开始。终身学习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理论,它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内容、层次、领域、模式、体系以及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革命。第一,终身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再只是着眼于传授已知的知识信息,而要使所有的人终身受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使人的智力、体力、情感和伦理等平衡发展,健康成长。第二,终身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学习,努力提高、发掘他们的能力、水平、创造力和潜力。第三,终身教育在需要层次上,突破了衣、食、住、行等低层次的需要,已经上升到自我发展的需要阶段。第四,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领域、体系的束缚,不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短期培训等各种教育培训形式,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人的素质的,都应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第五,终身教育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那种封闭式的面授形式,而将采取近距离面授与远程开放教育并举,更热衷于远程开放、自由灵活的学习形式,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目前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为全社会成员认同。然而,无论是实现人个体的学习,还是群体的学习化,都离不开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的奠基和中介,学习必然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共同目标,建立家庭全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互动学习的机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营造人人好学的家庭气氛,追求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

1、家庭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2、家庭形成崭新的学习风尚。

3、家庭实现与社会互动学习。

学习型家庭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基础,以家庭成员持续学习为形式,以提 高家庭质量为目的,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为指导而催生出来的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的家庭管理和家庭发展新模式。从前面对其时代背景和目的的分析,可归纳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在于:

1、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对当今世界这样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是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建设学习型家庭是跟上信息社会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第三,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应对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重要举措。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加快。建设学习型家庭,就是要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趋势,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

2、通过政府行为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关键环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一,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创新力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的有力措施,对于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第二,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切实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家庭建设是优化社会细胞,凝聚家庭力量,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家庭成员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体现为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建设家庭文化,弘扬家庭美德,不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弘扬了先进文化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家庭每一个成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抱负创造条件,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把为人民服务和提高人民素质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因此,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3、建设学习型家庭是提供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学会求知和办事,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唯一选择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把握主动,做到争先进位。建设学习型家庭是稳定家庭凝聚 家人的最佳手段。家庭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首先接受启蒙教育和产生终身影响的地方。和睦家庭温馨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营养。当代教育正走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把家庭建设成为学习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达到“共同学习助亲情,全家读书齐成长”的良性循环。

4、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培育子女成才的需要。

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实际行动比说教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要家长牢记: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因此,在家庭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成长,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这一代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家长,无论是所接受的教育,还是人生观与价值观,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家长在有孩子后就把家庭未来的希望以及自己尚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却认为自己再怎么学习也晚了,也无济于事了。自己对孩子的说教与要求是一回事,自己的所做所为又是另外一事,以至于对自己、对孩子执行两套截然不同的行为标准,怎能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5、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幸福美满家庭和成功人生的源泉。

一个充满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摇篮,温馨的港湾。选择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成功的人生。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学习型家庭,这一理想的家庭模式,充满着民主、平等、信任、友爱,充满着求知、探索、好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愉快,家庭的闲暇时光充实,富有意义,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幸福之源、健康之本。

6、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习型家庭所倡导的是“父母带头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父母与孩子,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合理配臵学习时间,亲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增加家庭文化投入,提高家庭知识含量。”首先,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的革命。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关系、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消费方式的变革,实现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根本转变。创建学习型家庭,丰富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多年来,各地妇联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提供良好的营建环境和工作经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家庭文化节”、“家庭志愿者服务队”等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品牌。可见,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此注入了勃勃生机,丰富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习型家庭是21世纪最理想的家庭,必然使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7、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切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是为最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要求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学习型”家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3年8月18日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宗秋荣,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教育研究,1998.5 2.胡梦鲸,学习社会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条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7.4 3.杨利昌,深入实践与探索创建学习型社区——中国社区教育,2003.2 4.袁玲俊,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思考——宁波成人教育网发 5.沈培丽,家庭与学校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中的作用浅析——网发 6.康宁、杨东平、周大平、周作宇,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新理念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发

2.学习型家庭建设 篇二

1.1 家庭及家庭的变迁

什么是家庭?学者有多种解释。简单的说, 由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所组成的, 满足家庭成员的大多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单位、群体, 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家庭变迁是指家庭形态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家庭的变迁经历了血缘家庭 (族内婚) ———普那路亚家庭 (族外婚) ———对偶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五个阶段。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 家庭从较低的形式发展到较高的形式, 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是最高级的婚姻家庭形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家庭形式及职能都在发生着变化, 可是, 家庭有一项功能始终没有改变, 就是文化传承功能。

1.2 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的自发延续, 而且还是一种使文化接续下去、并不断发展的自主意识。而家庭, 则以文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 。①人类早期的文化传承。家庭是文化改造人类本性的载体。马林诺夫斯基发现:文化藉着法律、道德、风俗等形式迫使男性对子嗣产生了不可变易的兴致和积极感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展, 不仅完成了父母角色由“本能”到“情操”的文化塑造, 还突出表现在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上。家庭的运转, 文化的传承, 都需要两代之间特殊的“合作”, 也就是所说的“传帮带”。家庭成为文化发展、壮大的“作坊”。②中国传统家庭与文化。传统中国广大的乡土社会, 家族制度就是当时的社会制度, 由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由子孝、妇从、父慈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 不过是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钱穆说:“中国文化, 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 传统中国, 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精髓是一致的。③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 家庭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占主导的家庭形式, 演变出单亲家庭、试婚家庭、单身家庭、空槽家庭、丁克家庭等。我们发现, 不仅从人员组成上由“完整”向“缺失”转变, 而且家庭的生产、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严重弱化。家庭所传承的文化领域和内容的确大大减少了, 但在与民族文化深层内涵密切相关的原初的“生活世界”, 其传承的深度和厚度正在不断提升。家庭, 不仅在社会化和初级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而且能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给予有效的矫正和补充, 引导人们不仅认同现代社会各种价值规范,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强化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 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最集中的融汇之地。正因如此,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成立了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也获得一批研究成果。

2 家庭文化建设概述

2.1 家庭文化的概念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 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精神情操是家庭文化的精髓, 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家庭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先进的家庭文化,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 以满足人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需要。②很好的进行启蒙教育。家庭作为人降生后第一个归属的“社会群体”, 促使人初步掌握母语, 形成生活习惯, 自然地接受爱与主动地爱, 从而奠定人格与个体社会化的初步基础。③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解器的动力。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使人们工作之余得到良好的休息, 吸取足够的正能量, 增强了个体的幸福感, 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④为人们指明目标和方向。良好的家风家训,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辨别是非的标准, 使人们面对诱惑时不至于迷失自己。

2.3 家庭文化现状

提及家庭文化的现状, 我们必须面对不断涌现出的诸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众多的冲突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往往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忧虑, 尤其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空巢家庭中老人的心灵抚慰问题;青少年早恋、网恋;大众为电子产品所控制, 电脑和手机侵占了亲子空间;当今的人们尽情的消费物质和大众文化产品, 而背弃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等等。以上种种我们看到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归根结底是家庭文化传承功能的缺失所导致。

3 发展家庭文化建设

当前, 家庭文化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那么, 如何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与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故此, 这个重任应由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

3.1 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一个家庭无论现在的文化状况如何, 都可以着手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 和谐的家庭文化。孟子:“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而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工作之后没有继续学习的习惯了, 忙于应酬、忙于上网和摆弄手机、看孩子作业等等, 却很少到老人身边尽孝, 不关注自身的在成长, 甚至不关心伴侣和孩子是不是幸福。这就需要社会职能部门唤起人们的思想觉悟, 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只有孝道从家长做起, 好习惯和健康爱好从家长做起, 爱学习爱科学从家长做起, 遵守公共秩序从家长做起, 孩子才能够文明守纪、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跟住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并将先进文化传承下去。

3.2 家庭文化建设中社会职能部门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家庭文化的研究全面而深刻, 怎样使这些优秀的精神食粮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起到应用的作用?社会职能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措施实现个人的成长。第一、幼儿园和小学时期促进家校联系, 完成必要的启蒙。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中, 加入大量的国学知识, 其中三字经就已经涵盖一个人一生要成长的内容。增进家校联系为孩子营造家校目标一致的培养环境, 让孩子从小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第二、结婚登记前的培训。我们国家把年龄作为青年男女是否可以结婚的唯一考量, 其实心理成长程度否能够充分承担起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 进行婚前培训, 考试合格者准予结婚。第三、在领取准生证前进行考试。正如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 要有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一样, 在教育孩子这个大工程中, 也应该具备做父母的资格之后才能生育子女。第四、社会职能部门创作成人再成长的机会。针对目前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一些社会职能部门应开设家长课堂、婚姻课堂、心理成长班, 并通过网络和电台提供讲座和咨询, 不仅可以扩大影响, 而且可以切实解决家庭的突出问题, 为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家庭文化建设乃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家庭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场所。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分子, 需要通盘的生活教育 (费孝通) 。这个生活教育的家庭不仅是稳定、和谐的, 还应能够将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 家庭的健康发展, 是生命的延续, 也是文化的延续, 更是社会的延续。

摘要: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迁着, 同时, 家庭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扩张, 但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不断的变革中, 家庭的文化传承在领域和内容上大大减少了, 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上不断提升。家庭文化建设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关键词:家庭变迁,文化传承,家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顺治.中国家庭的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 1995.

[2]高洪杰.浅谈家庭文化的重要意义[J].文艺广角.

3.学习型家庭建设 篇三

行政主持人:张润叶

学术主持人:彭娟莉

主要参加者:薛挺、彭娟莉、马平、、李宁、、拜萍丽、苏荣斌

二、课题研究设计论证

1、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研究目的: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结合国际国内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吸纳国内外教育的先进思想与教育方法,结合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避免家庭教育误区,努力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显得极其重要。

研究意义: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甚至错误的教育理念。为当前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和具体实用的教育解决方案,帮助学校更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研究价值: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各个领域。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作业,自觉检查,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习惯。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和家长互动学习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1)家校结合,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利用家庭开放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家访,咨询,座谈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4)依托学校阵地开展各种家校互动活动。(感恩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 担当意识等)。

创新之处:关注新农村家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误区,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为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随着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的不断研究与完善,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1)家校通

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课题组预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电教资源等有效资源。

(2)家长委员会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预设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先后开设“课改与家长同行”“让我们一起伴孩子前行”“让好习惯伴我们一生”“今天培养一个好孩子,明天送你一个好家长”等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课;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好习惯,好方法”“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等专题课;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和不同情况,开设“做最好的家长,培养更优的孩子”“把握关键,化解症结”等分层交流课。在这些活动中,有专家、名师讲座,有校长、教师的服务引领,有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广大家长增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认识,掌握学习型家庭的理论知识。使他们懂得生命因学习而精彩;投资教育就是购买幸福,激发很多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的欲望。

(3)榜样推介、 交流引领

家长委员会推选树立典型,学校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进行榜样推介,交流引领,展示学习的成果,以点带面,逐渐扩大学习型家庭规模。

(4)家长开放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每学期我们预设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任意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时随处观察学生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课后,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共同评价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和家长从实际教学中感受到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5)家长寄语,学生寄语,参与课业

评价

学习型家庭,我们要求家长参与学生课业检查、评价等活动,写家长寄语,使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激励监督下不断努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总结表彰:

学校为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适时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评优树模,普及推广,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我们拟进行为期一年四个阶段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3、9-2013、10)为项目研究的酝酿、准备、方案确立阶段。

(1)成立项目研究组织机构,进行不同年级的问题的前期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确立研究问题。(3)制订实施方案,设计问题行动计划。(4)构建学习型家庭目标体系。(5)确定不同年级的研究对象。(6)确立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3、11-2014、6)方案实施阶段。根据预设方案做到:

(1)开学后,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教育,充分利用家校通、网上论坛等有效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总结,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和方案,不断完善与提高,初步探索出“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和家长互动学习习惯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2)一個月后,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专家引领”“名家讲座”等活动,更新新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学以致用。(3)利用两个月,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跟踪典型性家庭各方面进展情况,深入家庭,进行了解、及时进行可行性引领、指导。

(4)本学期内,在校适时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听报告、参与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进行德育、诚信等专题教育。(5)利用月考 期中 期末考试,邀请家长学生互相寄语,将每阶段学习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6)完善对研究计划的实施、评估、修订等工作,作好典型案例、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2014、7-2014、8)普及推广,反馈阶段。

(1)针对典型家庭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解决疑惑。(2)利用开学典礼,号召全体家长全员参与。(3)课题组教师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访家庭,了解家庭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每个月末,分发调查问卷,家长反馈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课题组教师整理问题,利用家校通、网络论坛等方式进行有效指导。

4.学习型家庭 篇四

有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上半叶科技将可能出现新的革命性变革。而适应人类都会化进程项的绿色彩革命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旋律,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新能源、新质料将成为新科技革命的重方法域。以能力低下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性的低碳经济理念,也是以而广受重视。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侵蚀着都会的活气和生活质量,危及人类保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形态发展。前不久在丹麦举行的结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告竣《哥本哈根协议》,向世界通报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但愿和信心。

在如许的时代配景之下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将传承世界展览会的传统,成为揭示新期间人类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的舞台;世博会的各类参加展览者,尽心尽力地提倡、传播节能环保理念,交流、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引领人类未来的保存模式。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活着博园区的计划设计、场馆建设和园区运营方面,将领先实践低碳经济的理念,充实揭示世博会主办国的科技创新结果。

熬头,大面积地运用日头能。组织者负责建造的神州馆、正题馆等主要场馆及部门设施,都将安装日头能设施。建成后,世博园区日头能发电能力将达到5兆瓦,成为目前海内都会城市地区日头能集中应用规模最大的地区范围。此中,世博会正题馆屋面将铺设3万平方米的日头能板,成为海内最大的单体面积日头能屋面。

第二,采用新型环保的交通东西。世博园区将施用新型无轨电车、超等电容车以及超等电容与蓄干电池混合动力车三种清洁动力汽车,园区内的公共交通将实现“零排放”。清洁动力汽车在园区中的运用,还将泼天地震员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运用。

第三,推广应用节能装备。都会最好实践区中照明主体将采用被称为“21世纪绿颜带色彩的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技术,这也是该技术初次在我都城

会街区大规模集中施用。

第四,应用资源轮回技术。利用园区滨江布局的优势,开发利用黄浦江水热源和地热资源,采集施用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零污染、可轮回的清洁能源;利用场馆屋顶建造大面积的雨水收集系统,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利用多种物理和生物技术,对黄浦江水净化处理,用于园区绿化和景不雅设施。

第五,建造节能的生态修建。世博园区内组织者负责建造的场馆设施,都按照节能生态修建的要求设计建设。充实利用天然风场、地下空间隧道风、自动遮阳系统、天然透光、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减少修建能源消耗;选择能源与资源消耗小和环境效益显著的绿色彩建材。特别值当一提的是,世博会正题馆东西双侧5000平方米外墙,将建成世上最大的生态墙,用于控制和调节展馆内温度。

第六,应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世博园区内孕育发生的全数垃圾,都将进行分类处理。浦东“一轴四馆”等永世修建地区范围,将计划建设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通过建设全关闭的气动力输送管道,应用电脑步伐控制垃圾分类收集和运送流程。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世界展览会的口号,也是世博会158年所传承的精神。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新世纪主办国度、地域和各类参加展览者竞相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质料的运用,揭示绿色彩、节能与环保的大舞台。上海世博园区也将由此成为传播、推广和实践低碳经济理念的示范区,必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孕育发生重要影响。

徐晓鹰

5.创建学习型家庭 篇五

1、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家庭不但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最佳场所。只有把我们的家庭建

设成一所“家的学校”,成为学习型家庭,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才能可持续发展。

2、什么叫学习型家庭?

不管是什么类型家庭,从事何种职业,学习应成为全家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达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相互沟通、共同分享,一起成长。

3、学习型家庭与一般家庭有什么区别?

学习型家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譬如说,有书房、书桌、有一定数量的书报,有电脑。更重要的特征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平等民主,有共同的时间进行沟通对话,分享学习成果。在休闲时间,家庭每个成员都能参加个体学习,团体学习或生活中学习。

4、成为学习型家庭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于父母的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有利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家庭的免疫力,在社会竞争中把握主动和优势

5、谁可以加入家庭学习的行列?

家庭学习是一种多元的有弹性方式的学习活动,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得到最圆满的发展。所以家庭中的老人、小孩,已经大学毕业的父母,识字不多的保姆都应该加入家庭学习的行列。

6、学习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好处?

◇改变家庭命运◇使家庭更巩固、更温馨◇家庭生活质量更高

7、学习型家庭学些什么?

根据不同家庭的结构与需求,其家庭学习内容也有所下差异,可以这么说: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没有绝对划一的范围。为了让家庭成员达到“观念变,行为变,命运变”的目的,我们可以把新观念,新知识,人文素养和自我完善作为学习的重心,并以人际、自省,沟通为轴,根据家人的共同需求及个人兴趣来制订家庭学习计划和自我发展目标。

8、家庭成员如何以各种方式从事家庭的学习活动?

◇家庭共读一本书◇家庭会议◇欣赏评论电视片◇参观旅游◇公益活动◇社区联谊◇观赏音乐会、戏剧◇休闲活动◇游山玩水◇亲子活动……

9、家庭的学习资源在哪里?

◇图书馆◇书城、新华书店◇社区活动◇老年大学◇电子媒体——电视、广播、电影◇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电脑网络◇研讨会◇讨论、演讲◇家长学校

10、怎样营造学习环境?

◇增加家庭文化投入,不断添置学习用品和提高读书量◇学会倾听、沟通和分享的习惯◇合理配置家庭共同学习时间◇给家人以情感支持◇建立家庭共同愿望◇以民主的方式,学会倾听家人不同的见解◇家人共同拟订学习小、主题,定期讨论交流,分享◇学会欣赏家人的优点与长处◇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接头成员对共同学习的参与◇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养成经常与家人交换信息,交流心理、分享学习上、成果的习惯

11、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公民道德建设有什么关系?

公民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人文素养,其中也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

12、创建学习型家庭与中国加入WTO关系如何?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走向国际化。随之而来,每个家庭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终身学习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

13、家庭学习氛围指的是什么?

◇建立读书角或书房◇每天有共同时间与孩子讨论交流、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家庭人际关系

14、怎样的家庭容易创建学习型家庭?

◇夫妻关系是“爱情型”而不是“功利型”◇家庭生活方式是“平等合作型”而不是“依赖型”、“懒惰型”◇亲子关系是民主型而不是“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

15、为什么不同家庭的学习内容需求是多元化的?

◇家庭不同生命周期有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内容◇教育科技新知◇文化素养◇卫生保健◇体育休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投资理财◇公益服务◇道德规范

16、家长在学习中怎样自我改变?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人才观,教育观,亲子观◇改变教育行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自的成长目标◇不断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17、怎样使孩子在学习中改变呢?

◇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环境◇要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父母自己◇自我改变首先应从家庭学习起步

18、家庭成员工作都很忙,相聚时间不多,如何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是如何合理配置时间:留一点时间给工作,留一点

6.学习型家庭案例 篇六

来源:中国素质教育跆拳道网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泰戈尔不仅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

7.优化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篇七

1. 设计“调查型”的家庭作业

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窄, 对生活中许多现象了解肤浅,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调查型的家庭作业, 如“值得我敬佩的人”系列作业。在教材中有许多反映英雄事迹的课文, 学完这些课文后, 让学生立足反映人物某方面品质, 去走一走, 看一看, 查一查, 发现自己身边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在调查汇报的家庭作业中, 有学生写道:“那天在医院打吊针, 看到护士阿姨忙碌的身影, 亲切的笑容, 温馨的话语, 我想起了叶欣战士……”“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井然有序, 这怎能离开交警叔叔们风雨无阻的疏通呢?”“走在一尘不染的马路上, 我想起了那天清晨我看到的身影———清洁工阿姨。”……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敬佩的人在默默地奉献着。此项作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让学生受到了无私奉献品质的熏陶。

2. 设计“体验型”的家庭作业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可见塑料购物袋, 它们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塑料袋用过之后人们是如何处理的呢?它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危害呢?面对这一环保隐患, 让我们向白色垃圾宣战。”这是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一项体验型的家庭作业。学生接受任务后兴奋不已, 立即自行分组———“调查组”“宣传组”。课余时间, 调查组的学生去书店或上网查阅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危害, 记录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 并根据搜集的数据估计全班、全校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总数, 一年内丢弃塑料袋的总数。宣传组的学生在校内发出倡议, 写宣传稿, 让大家都了解乱丢垃圾的危害, 动员大家一起参加到环保活动中来。这次计划性、持久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历时四周, 学生通过深入实际, 自主参与, 把对环保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由纸上谈兵转成实际行动,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项家庭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3. 设计“探究型”的家庭作业

我常留给学生一些需要他们自己查阅资料、提出自己见解的开放性的作业。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寻找答案,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如何利用图书和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的能力。

4. 设计“多元型”的家庭作业

多元型家庭作业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易于接受、寓做于乐、充分体现家庭特征的作业。比如做“手抄报”, 学生在“出版”的过程中, 要寻找大量资料, 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和阅读的能力, 设计好版面之后学生着手抄写、美化、录入, 这一过程又将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融在其中。手抄报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个人的作品展示, 这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8.学习型家庭建设 篇八

女儿从镇中学一步跨入省城重点中学——这对母女有故事。

洗衣工要圆大学梦

1995年3月初,河南省义马市第三小学教师李丁未每天上完课,都会喜滋滋地往煤矿医院跑,因为妻子马书青给他生了个大胖丫头。

小两口儿斟酌再三,给女儿取名“春晓”。晓晓满月时,李丁未特意在她面前摆了一本书和一个玩具,想测试一下孩子对哪样东西感兴趣,结果晓晓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了书。夫妻相视一笑:看来,咱家里又多了个爱读书的人。

李丁未毕业于豫西师范,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妻子马书青虽是技校毕业,做过保管员、清洁工等,但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尖子生,考入重点高中后,因为学习一度遇挫加上老爱生病,便在父母的劝慰下退学考了技校,但她心底埋下了大学梦碎的深深遗憾。她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到大学校园读书,这样她的人生才算圆满。

女儿来到人世后,熟读教育心理学的李丁未清楚,女儿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女儿出生到上学前班这段时间,他让妻子每天在不同的时段放音乐、儿歌、古诗朗诵等带子,让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晓晓3岁时,对父母教给她的字和古诗记得非常快。

2000年春天,5岁的晓晓上了学前班,马书青轻松多了。这时,她心里潜伏已久的念头冒了出来:通过自考,争取能到大学校园读书。

李丁未很支持妻子的想法。父母都爱读书学习,对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影响是巨大的。

李丁未一家住三室一厅的房子,他专门选出一间向阳的作为书房,装修得赏心悦目。为了一家人读书时互不相扰,夫妻的卧室也都摆放书柜书桌,女儿的房间是儿童组合家具,包括书柜、连体书桌等,这样,便整体勾勒出一种读书的氛围。

没有书籍的家庭是苍白的。从女儿上学前班开始,李丁未就给孩子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既有晓晓喜欢的童话寓言、经典传奇,又有她暂时费解但朗朗上口的古人遗训,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平时,李丁未还会把一些重大的战争简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故事讲给她听。

在丈夫的建议下,马书青报考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大专。确立目标后,马书青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李丁未主动把大部分家务都揽了过来。

每天晚飯后,李丁未在书房里备课或批改作业,马书青在卧室里看书学习,晓晓在自己房间里看童话故事,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就跑过来问爸爸。临睡前,李丁未还要和女儿谈谈心,父女俩各自讲讲一天来的收获和体会。睡前谈心,成了晓晓与爸爸之间必不可少的“功课”,爸爸努力让女儿不带任何负担地学习。

良好的家庭氛围,让马书青学习效率很高,她两个月便顺利地通过了两门课程,这让她的信心大增。

2003年,是李丁未一家三口的丰收年:马书青顺利拿到了大专自考文凭;李丁未教学成绩突出,受到了学校的嘉奖;晓晓收获颇多,不仅学习稳居前三名,画画、音乐等爱好也有了很好的拓展。

重温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马书青拿到大专文凭后,又瞄准了新的目标:三年攻下大学自考本科文凭。拿本科文凭要过英语关,这对马书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初中学的那点英语早就忘光了。

马书青决心从零开始。她找来初中、高中教材,把所有的单词、语法、句型全部摘抄下来,归类总结,反复学习。为掌握发音,她跟着光碟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掌握为止。时间一长,她掌握了学习英语的窍门:只要词汇量上去了,加大阅读量,就可以熟能生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到妈妈这么用功,晓晓也整天离不开书本。马书青惊讶地发现,由于自己经常在家里读英语,一些东西晓晓竟能准确无误地用英语说出来。李丁未决定提前开发女儿的语言潜能,让晓晓和妈妈一起学习英语基础知识。

由于家里的学习氛围浓厚,电视机几乎成了摆设。偶尔打开电视,李丁未也只是匆匆浏览一下“幼儿教育”、“科学探索”、“新闻资讯”一类栏目,晓晓则看“自然科学”、“少儿学英语”等栏目。这个家庭最常见的情景是,一家三口各自伏案读书,休息时间彼此会交流读书及学习心得。

女儿虽然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李丁未并没有放松对女儿的养成式教育。晓晓是独生女,父母对她不知不觉会有些娇宠,这让孩子做事缺乏毅力,不大有吃苦精神。

一天,女儿在饭桌上说了一句让夫妻俩吃惊的话:“你们说什么叫幸福呀?我怎么从来没有过幸福的感觉!”

夫妻对视了一下,但没有急于回答她。李丁未想,单纯给女儿讲什么是幸福,未免太抽象了。接下来的双休日,李丁未和妻子策划了一次出游,目的是锻炼孩子的毅力和韧性。为了让女儿有竞争的动力,李丁未特意邀请了和女儿同龄的两个孩子,女孩叫小婷,男孩叫小坚。他宣布了出游规则:出发前吃饱饭,喝足水,不带吃的、喝的,回到家才允许喝水、吃东西。

一行五人上路了,目的地是离义马煤矿10公里的洪庆寺。头一个小时,三个孩子都劲头十足。可第二个小时还没结束,三个孩子都有些气力不支,晓晓开始有了怨言。李丁未说:“如果你坚持不下去,我可以打车把你送回去,但你必须向大家声明:‘我认输,我退出!’”

晓晓的好胜心上来了,她猛地站起身,嘟着嘴说:“走就走!谁认输了?”接下来,她没再叫苦,婷婷和小坚也咬牙坚持,因为他们都不想认输。

回程走了3个多小时,没有喝水,也没有吃东西。越到后来,三个孩子走路的速度越慢,婷婷嚷着嗓子渴坏了,晓晓也眼巴巴地看着卖饮料的摊点,小坚则努力显示男子汉的气派,坚持咬牙走在前面。

为了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李丁未和妻子轮流给他们讲故事。

5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回到家,孩子们一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水杯拼命喝水。李丁未笑着问女儿:“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了吧?”晓晓深有所悟地说:“幸福就是当你渴得无法忍受的时候,让你开怀痛饮!”李丁未点点头,补充道:“幸福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层次。你说的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更高层次的幸福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比如你有爱好和梦想,并努力去圆自己的梦。”听了爸爸的话,晓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平时,李丁未并不鼓励妻子和女儿死读书。有时一家三口学习累了,他们便选定一个目标,不骑自行车也不坐车,一路走过去。路上,一家人有说有笑,见到好的景色或者特别的人和事还要进行口头命题作文。一家人既放松了心情,又调整了学习状态。

母女同上大学

2006年7月,马书青拿到了大学本科自考文凭。11岁的晓晓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洛阳新安县城关镇三中录取。

马书青经过深思熟虑,向丈夫提出了考研的打算。李丁未表示全力支持妻子,而晓晓更为妈妈的决心和勇气喝彩,她再次提出要和妈妈比一比。李丁未觉得这是激励女儿的好机会,便以“监督人”的身份,让两人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马书青计划二至三年考取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而晓晓的目标则是考入洛阳最好的重点高中。

2007年元月,马书青参加了第一次考研,在忐忑与企盼中分数出来了:其他科目都不错,唯独英语仅考了20分。想到大半年来的辛苦付出,以及丈夫为家里所付出的一切,她考研的信心有了动摇,心情也很沮丧。而这时,晓晓在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中,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二、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看到妈妈因为糟糕的英语成绩而落榜,她竭力鼓励妈妈,甚至用上了激将法:“你平时总是鼓励我遇到困难不能泄气,怎么自己反倒灰心了?你是妈妈,可得给我做个榜样呀!我要向你下挑战书:我拿年级第一;如果妈妈考上研究生,我用压岁钱奖励你!”

李丁未也鼓励妻子说,第一次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明年只要英语过关,应该没有问题。在父女俩的劝慰和鼓励下,马书青又升起一腔豪情:好,你们就看我的吧!

2008年1月,马书青又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次,命运又和她开了个玩笑:英语仅差5分,她再次名落孙山。而女儿在初二上学期全年级期末考试中,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第一名。

这次马书青没有沮丧,她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决定重点攻破英语关,争取2009年考研成功。而晓晓也没忘记自己的目标,2009年考上洛阳最好的中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年的艰辛备考后,马书青在报考的几十名考生中,以第10名的成绩榜上有名。消息传来,晓晓狠狠地亲了妈妈一口:“祝贺你!研究生妈妈,我为你骄傲!接下来,该看我的了!”

果然,2009年6月底,晓晓的中考成绩在洛阳市排到了前十名。河南省实验中学在全省选拔高一新生时,对年仅14岁的晓晓进行了面试。面对省城重点中学的老师,晓晓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其丰富的知识面和敏捷的思维让面试老师赞叹不已。很快,晓晓就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2009年9月11日,马书青踏入了美丽的山西师范大学校园。这个一心追梦的洗衣女工,终于完成了化蛹为蝶的人生蜕变,而晓晓也如愿坐在了省城名校的教室里。

在李丁未的建议下,一家三口开始了书信沟通交流。晓晓在信中又向妈妈发出了挑战:“我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将来还要读博士。妈妈,咱们来一轮新的学习竞赛吧!”看了女儿的信,马书青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而“留守”的李丁未也不甘示弱,对心理学素有兴趣的他,准备在一两年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争取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上一篇:学校体育馆设计说明下一篇:动监所2013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