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24

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在21世纪的今天,特殊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其中,智障儿童在特殊儿童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为智障儿童提供更为适当、有效的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中心学校、北京农业大学附中等学校参观学习。收获良多:

1、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校园布局合理,开设了烹饪、缝纫、编织、金木工等xx个专业场室,同时附设文化学习、音乐舞蹈、家居生活、健身娱乐等活动教室。

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学校开辟职业教育“岗位实习”区,开设客房服务、洗衣房、医院、超市、银行等校内实践场所,满足学生社区学习需要。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校园教学区和教室功能划分很细,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

2、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多任校长之间在事业与专业上一脉相承,有口皆碑,校长之间的传承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灵魂。

该校的传承创新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风,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的沉淀,学校的发展。有了这种沉淀与发展凝练出学校一直坚持的“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对残障学生生命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始终站在特殊教育的最前沿。学校准确把握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带领教师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的先进理论开展校本教研。学校领导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老师们的爱生敬业精神,赋予了宣武培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宣武培智独特的文化品牌。

3、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残障学生学有所成,回归社会,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

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们打破课堂教学技能的惯常做法,创新产教融通的训练形式,设计“职场化”的教学安置形式,把职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有机融为一体。他们围绕专业技能学习中遇到的语言沟通、认知能力、肢体障碍、人际关系等问题,通过娱乐休闲、体能康复、体育健身、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感,提高人际关系沟通交往能力,改善肢体功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公民素养,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家庭、社会生活,达到自食其力。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新开设特教班的中职学校,很有借鉴意义。

残障儿童的自闭症既是儿童中最脆弱的群体,也是残疾人当中最弱小的群体,但他们同时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能够帮助这些不幸的孩子让他们一点点的改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我来说这还是一个全新的体验。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面对着一个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特殊孩子, 教师要给他们更加特殊的关爱。一把糖果、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 整理衣物鞋帽、扶他们走下楼梯能让他们更相信你, 有了喜欢和信任, 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时更好地配合教学。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 陪他们游戏, 和他们交流, 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 他们的眼神清澈, 他们的笑容灿烂, 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兴趣。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希望, 更是成才的阶梯。

二、耐心是特殊教育的关键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 特殊孩子在理解、记忆、操作、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及正常孩子, 这也是制约孩子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所以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一个音节一个数字、一个笔画、一个动作都需要上百次的重复讲解、演示。在教学中, 还要辅助图片、模型、手势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吸引他们注意, 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进行单独辅导。耐心的背后是枯燥和艰辛, 也正是因为耐心, 才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知识, 体验了快乐。

三、心理调适是特殊教育的辅助

对于特殊孩子甚至家长来说, 心理上的调适尤为重要。它是教育能否持续能否取得成效的支撑力量。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 面对歧视、嘲讽、讥笑……很多孩子选择了逃避躲藏, 即使是在群体中, 他们也会因为自尊和恐惧, 而采取哭闹、摔打物品、沉默等方式保护自己, 宣泄情绪。所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非常重要, 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和健全孩子交流、游戏;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长;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些方法会逐渐帮他们树立自信, 走出心灵阴影。也只有这样, 才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关于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三

【关键词】特殊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7-01

在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下面本人谈谈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完善德育工作,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

1.通过学习,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广泛,而在诸多素质中道德素质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其他素质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动力源泉。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形成特殊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培养特殊学生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为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于社会打下基础。基于这一点,要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特殊教育理论,思想得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得以破除,克服传统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单特教要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讲故事、谈话、讲解等方法,帮助聋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领会教材说明的道理,接受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飞跃和升华;通过讨论、表演、实践活动、调查等形式逐步引导聋哑学生把所接受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3.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进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

二、加强关爱教育

关爱是特殊教育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中的残疾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实施关爱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善于走进残疾学生的生活

在农村,通常一个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起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2.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

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经常一个人在校园某个角落发呆,踌躇不前。这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因而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

3.有意识地对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操练”

残疾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编排一系列的“心理操练”活动。比如,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在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中保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心理品质,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学习上的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三、在思想品德中分层次的心理素质培养

1.低年级的养成教育

聋哑学生因受其生理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量少,更容易表现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由于学生年龄小,又是在娇纵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同龄的伙伴,往往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合群”的心态。因此,合群心理的培养,人际交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愉快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使聋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中年级自我意识的培养

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薄弱。而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由于听视觉的缺陷,与之相反,自卑感却困扰着大部分的聋哑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感到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势必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克服自卑感,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高年级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

比起健全孩子,聋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处在这一时期的聋哑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往往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4.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20xx年我参加了省级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上岗的理论培训,感触颇深。撇开年前和开学后的每周六、周日的全天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做教师不容易,做特殊孩子的教师,更不容易。

当代著名教育家斯霞,留给大家最富贵的精神财富是“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如果要在特殊学校教育特殊儿童,或者在普通学校教育随班就读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儿童,真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有了爱,才有耐心、恒心、信心,这是做好教育的基础,更是面对特殊孩子不同的让人抓狂的行为表现的基础。但是光是有爱还是不行的,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做着不适应特殊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事情,不是老师故意的,而是专业不足,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让老师们气馁,无助,迷茫。因此,专业的教育知识是教好孩子的重要法宝。

江苏一直都是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省里这次的.培训,将我省的教育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特殊孩子的家庭本来就已经不幸了,有了这样的机会参与特殊学校的学习,或者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专业的老师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不幸中的幸运,是政府一项惠民工程,是实实在在的良善政策。作为教师,今后一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关爱特殊儿童,为他们的更好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5.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篇五

记得来时那天早上,女儿眼含泪水,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不去行吗?”

我温柔地对她说:“不行啊!”

“那你是大人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她不解。

“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大人也要不断地学习,有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就像手机充电,我就像一部待充电的手机。手机充好了电才能打电话,人学好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呀!”我安慰她。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两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江琴娣教授的《特殊教育概论》,从古今中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的发展模式、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方面进行讲述,分析了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超常儿童、其他类障碍儿童的鉴定、产生的原因、特征、教育策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制定与实施、评估和实例等。陈东珍老师讲了“上海特殊教育现状与发展”,就上海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师资队伍优化、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等几方面取得的成效、进展情况做了讲解,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从定位、核心理念、基本策略、主要内容四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在工作中也将带着这样的理念,使残疾儿童人人有所发展。实施医教结合,按需式教育,关注每一个儿童,不仅是入学,而且身心都得到发展;不仅关注个体间的差异,而且关注个体内差异。为残疾儿童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把特教工作做得更好。

6.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那么,如何使这些孩子活泼起来,促使他们的身心和别的孩子一样得于健康发展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多给这样的孩子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即使他们做的不好也不要随便责备,应说:“有进步了。”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力,他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要,所以说让儿童产生“我行,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感觉是很重要的。

其次,在督促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合群,老师组织活动能免则免,从不要求参加,所以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此幼儿,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多扮演主要角色,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大胆参加,做得不好也不要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最有效的途径。

再次,还要多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触他们,多与他们玩。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所以老师要经常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不歧视他们。

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现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小朋友整天在一起和他玩,只要智力正常,他也会活泼起来的。有时孩子们之间的勾通和交流比大人的苦口婆心要好的多。

第四,对性格内向型的孩子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和大人一样,特别能“记仇”,平时他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记得特别清楚,也特别久。

第五,要持之以恒,培养幼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象活泼孩子那么讨人喜欢,甚至令人讨厌,因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不应,声音大点就哭,真是烦死人了,恨不得给几个“耳光”,可我们毕竟不能这样做,这时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没有足够的耐心是行不通的,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才能让这些孩子听你的,从而愿意和你说话,这才是你的胜利,作为幼儿教师,要相信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

7.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1. 采取措施, 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国家、省、州的有关规定, 强化特殊教育的常规管理,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 开展了对残疾儿童少年, 特别是农牧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 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2. 多方筹资, 大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全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 广泛动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为233名残疾儿童争取到“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 每人每年资助150元~600元, 共资助3年, 投入资助金达13.23万元。对在外地特教学校、州内外大中专院校上学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从州级保障金中予以资助, 三年共资助残疾学生91名, 投入经费17.47万元。认真贯彻甘南州《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 切实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减免费用、“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和有关救助政策。

3. 积极争取, 筹建特殊教育学校。

2008年省上将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到新增国债项目中, 安排了380万元建设费用, 其中土建资金300万元, 设备购置费80万元。经过协调和争取, 2009年9月甘南州和合作市政府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征地18亩, 解决了建校用地。

4. 因地制宜,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认真进行研究, 加大教研力度, 注重实效, 在强化教学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 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

二、特殊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特殊教育学校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全州还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也没有特殊教育的专职教师, 更谈不上特殊教育需要的其他教学设施。

2.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低。

全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远远低于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个别家长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盲, 花很大的代价将孩子送到外地特教学校学习。

3.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目前,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 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只有一部分肢体残疾、低视力残疾、轻度听力残疾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 而视力残疾人中的失明者, 听力残疾人中的失聪者, 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4.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由于无特殊教育的教学设施和专职教师, 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需求, 致使教育教学质量低。因而只能保证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 不能保证“学得好”和“留得住”的根本性问题。

5. 各级财政的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全州各市县均未将特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无特殊教育专款, 多年来, 全州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特殊教育得不到发展。

6. 特殊教育滞后导致就业压力大。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不乐观, 致使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就业难度大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促进特殊教育工作的对策

1. 全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2010年, 全州城镇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农牧村达到70%以上。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规划,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

2. 加快进度, 按计划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修建工作。

今年完成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工程, 力争明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后, 全州不适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得到有力保障。

3. 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 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认真分析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指导, 总结推广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经验,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快速发展。

4. 协调配合,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及时发现和研究特殊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5. 进一步搞好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继续落实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各项优惠政策, 并扩大受益面。并争取在两三年内使全州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推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持续发展。

8.特殊的教育 不特殊的感觉 篇八

给予一样的信任和尊重

那天,三年级(2)班班主任外出学习,这个班的自习课临时由我代管。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我就开始批改作业。忽然一个刺耳的声音传来:“你快把笔还给我!”我抬起头问:“是谁呀?干嘛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建伟!”听到大家的回答,建伟慢慢低下了头。

建伟是一名随班就读生,平时只要班上出现什么问题,班里的同学都会一股脑儿地说成是建伟所为,建伟反应慢,表达能力又差,每次只能默认。

“声音不是从他那儿发出来的,老师相信不是他!建伟,你说说刚才是怎么回事?”这两句话让建伟重又抬起了头。后来查明,刚才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确实不是建伟。

因为自身条件的原因,随班就读生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要教育转化他们,教师就必须信任和尊重他们,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但需要的并不是特殊的、刻意的关怀,而是和其他学生一样的信任和尊重。

给予一样的表现舞台

为了方便学生回收废旧饮料瓶,学校安装了回收机。一天中午值班时,我发现随班就读生梦达正在回收机前鼓捣着什么。

怀着一种好奇,我轻轻地走了过去,只见孟达正在向回收机里放瓶子。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瓶子怎么放进去?”他就非常认真的给我讲起了操作程序来,而且热心地说:“老师,你要有空瓶子,我来帮你放进去,就用我的学生卡。我会把钱给你的……”

这太让我意外了。要知道,梦达可是一个语文课上背不出古诗、数学课上算不对20以内加减法、其它课不能安静上完一节课的随班就读生,谁能想到,他不仅回收瓶子这活儿干得这么麻利,而且考虑事情也这么周到!

于是,我和孟达商量,每天下午放学后,让他在回收机这儿值一会班儿,帮助那些用不好机子的同学,他爽快地答应了。刚开始,有的同学还有些看不起他,嫌他碍事。慢慢地,孟达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再后来,孟达在别的方面也有了些改变:他能主动帮助同学做值日,上课也能安静一会了,有时还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呢。

教师要善于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长处,并使之发扬光大。但是做这些事的时候一定要不露痕迹,因为随班就读生也和别的学生一样有自尊心。

给予一样的赏识和鼓励

随班就读生思然性格文静、说话口齿不太清楚。记得她刚从特教学校转来时,总喜欢躲在妈妈的身后,眼神中透着胆怯。为了帮助她建立信心,我和她的班主任商量,组织学生进行了“夸夸我的同学”的活动。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被大家夸到了,只有思然没有被任何人提起。思然的头越来越低,神情也越来越落寞。

老师见状,就问思然旁边的一位同学:“你觉得你的同桌有什么优点啊?”这位同学略作思考,就回答道:“她平时能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学习也很努力!”话音刚落,思然的头慢慢地抬起来了,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从未见过的喜悦。

接下来,老师接着思然同桌的话题,又列举出思然的几个优点,并大力表扬。那次班会结束后,思然变得乐观了不少。

教师要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哪怕只是给予他们一个甜甜的微笑、一次轻轻的爱抚、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鼓起勇气,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去不断地克服缺点,争取进步。

信任和尊重、扬长避短、鼓励与赏识,这三点是相辅相承的。这三种方法运用得当,会让随班就读生找到自我、修正自我、成就自我,从而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9.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清华大学校歌》

我很喜欢这句话。作为教师,更加要“立德立言”,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多少名利诱惑,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道德底线和原则,都不能做有违德行和言行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特殊”的学生,我们都要“无问西东”,一视同仁。

一、立德立言,无问东西

我从教22年,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有时候,我总是沉醉于桃李芬芳满天下的喜悦。亲眼领略过他们考上北大、清华的欣喜如狂,也见过高考失利变成神经质的落魄和无奈。一届又一届,大部分毕业后学生的名字,都被遗忘了。可是真正细想:入住到我们心灵的深处的,反而是那些调皮的、特殊身份的学生:那些坐在讲台边的、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学困生、后进生、综合能力差的……

这些“特殊学生”的名字,让我掐着手指,慢慢数来,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例如:阿清——那个双臂全无的用脚写字的职高男生;小美——那个耳朵天生残疾、几乎什么都听不见的职高美术班女孩子;琪琪——那个先天“侏儒症”永远长不高的只有1米高的小女生;文熙——那个语文考试永远只考2分的“脑瘫儿童”小男生;嘉美——那个背着椅子、拄着拐杖、一条腿上跳上楼梯、却坚持三年都来开家长会上的年迈的父亲;豪峻——那个因为差3分没有考上厚街中学,转来我班复读、却又在一次车祸中摔断了双腿的插班生……

在我们学校,在我们社区,在我们生存的圈子里,有很多特殊群体。他们残缺的身姿和臂膀,总是一幕幕的映入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些坚强的身影,总是让我无限感动与辛酸,甚至潸然泪下。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文集》中说过的一句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从来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们学校一直都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分组时候,明显就分化为两大类别。在进行分组细化时,就需要特殊关爱这特殊学生。

第一类:“香饽饽”+“抢手货”。于是在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下,那些活跃的学生加分多,那些成绩好的能回答问题的加分多,那些活动能力强的加分多,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是加分多。他们成为了“香饽饽”。

第二类:“累赘”+“废物”。相反,而那些沉默不语的、不吭声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那些超级肥胖的体育成绩不好的、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成为了大家的“累赘”。甚至在每月评为“最佳合作小组”和“小组合作个人”时,他们就会很气愤的骂他们:“僵尸”“拖累”、“废物”。这些学困生,都成了没人要的主啊。这些学生的心理怎么平衡呢?

面对学生良莠不齐的状况,我们做老师的必须要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那些特殊学生,我们更要加倍的耐心呵护。因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恒心。除了一次次的鼓励,我们还需要宽容和耐心的等待,给他们展示的空间、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关心、鼓励弱者的气氛,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才能、表现自己,使他们恢复心理平衡,鼓励他们身残志不残,做生活中的强者。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几乎所任教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或几个“滴水不进”的学困生,他们品德差、纪律差、学习更差,老师们费尽了心血,磨破了嘴皮,绞尽脑汁想尽了。无奈我们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为了顾全大局,最终选择放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同学朋友的爱、文明班级的爱、幸福家庭的爱、和谐社会的爱,我们生活在爱的花园里,快乐成长。

1.坐在讲台边上的学生——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作文2分!总分2分!

初一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后,看到我班邹小杰同学的试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高大帅气的男孩,这个温文尔雅的男孩,这个最喜欢笑的男孩,居然是个“弱智”?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怎么可能啊?可这就是事实!我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他父母亲。他母亲嗫嚅着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煤气中毒,留下的祸根。把脑袋毒坏了。”

在一个东莞市开放日的作文公开课上,我在“师生导学,趣味导入”环节,设计了由学生演绎一个民间小故事:《祝枝山巧写对联,笑骂地主老财》。可是我在挑选角色的时候,其中一个角色——人见人憎的“地主老财”,居然没有人去扮演。他们个个都不想去演示坏角色。这个讲台边上坐着的陈梓轩,被他们推上了我的课堂。因为他的性格也是有点桀骜不驯。扮演“地主老财”绰绰有余。他个子高大帅气,性格乖戾而张扬。这次,他扮演时候非常卖力,抢过县令的惊堂木拍的山响。最出色的是在行贿时候,那满脸的堆笑、谄媚、阿谀奉承的的眼神,让我们难以忘记。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却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幸运。用这句话来安慰特殊学生脆弱的心灵和疲惫的身心,非常不为过。课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表演出色,他的自尊心受到了空前的满足。从此以后,他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2.身残志坚的学生——多鼓励,少嘲笑

刚毕业那年,我在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任教。高一入学时,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来报到。我在埋头写材料,于是头也没有抬,就要求他在报到册上“签名”。过了许久见没反应,又说了一句“签名”。他还是不理我。这时,我才抬起头来,看了看站在我面前的这个男孩:清瘦的面庞,刚毅的棱角分明的脸;袖子里空荡荡的,只有衣袖,随风飘动随意的垂着在面前。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双手手臂,我禁不住睁圆了眼睛,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正思考怎么回事的时候,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讪讪的解释说:“没啥,我来签。都怪我。5岁时,他跟着我去湘江河里炸鱼,炸没了”。父子俩的言行举止,让我羞愧万分,我只认识那个歪歪扭扭的签名中的一个字“清”,后来我就叫他“阿清”。

后来,他选择了报读我们学校的“美术专业”。三年里,他练就一双脚,用脚写字,用脚吃饭,用脚洗衣服,用脚画画……甚至他的书法学的还不错,拿了学校的二等奖。残缺的肢体,健全的人生。一直以来,他的励志故事,多年来都在我们学校传颂。成了特殊学生中的典范。

3.心理障碍的———多关注,少指责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取笑了她去。”这个女生,叫小童,跟随家人从江西来到广东。她性格也是多愁善感,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刚入学时,朋友太少,人生地不熟,有轻度的分离焦虑症。加上她天生慢性子,吃饭,冲凉,洗衣也慢,冲凉二十分钟,洗衣服也二十分钟,宿舍的人有时会催她,嫌她太慢,这也导致她讨厌住宿。所以回家住,主要是冲凉的。这种分离焦虑症在与亲人分离时特别痛苦,恐慌。她自已都控制不住自已情绪的。

她家长信息给我,我摘录了和她家长的微信沟通记录:

[ 1]“我对女儿也付出很多,无论金钱还是时间,学琴,学舞,学画,学棋,周末接接送送累惨。一至五年级她成绩很好,前五,前十。五年级第二学期叛逆,追星,数学成绩掉下来。痛心,一言难尽……”

[ 2]“小童早上闹情绪不肯出门上学。劝说六个小时才出门了,他爸带她出去逛逛下午再去学校上课。”

[ 3]“这段时间如果她上课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成绩下降,请不要罚她批评她,让她放下压力主动去学。只有她肯上学了,成绩才能提上去。她自尊心强,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的。”

后来,在我和宿舍同学的帮助下,宿舍的卫生值日可以迟点安排小童做吗?让她先适应一个月后再安排做值日。后来,益彤肯去学校住宿了而且表现非常好。

四、任重而道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至理名言。

10.特殊教育儿童心得体会 篇十

影响母亲养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表现出您对孩子的关注

将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的真实的成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以及自我接纳

真实妈妈养育心得:如果有哪一位母亲能明白专心地倾听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她的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一位母亲能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而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么这就是她向孩子表达爱和接纳的一种方式。这个养育秘诀的关键不在于您要为孩子尽量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少做。正如古老的禅宗所说:“什么也不需要做,就是坐在那里。”“坐下来,倾听”,当您这样做的时候,您的孩子就会明白此时此刻在您的心目中再没有比听他(她)倾诉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说全神贯注的倾听是母亲给与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了。当然,这也是12个养育秘诀中最为简单的一个。它仅仅需要您在一瞬间做出选择――挂上电话、放下报纸、合上书,然后要让孩子确信您是心甘情愿地陪在他(她)身边,愿意听他(她)倾诉。而且它只需要您做出一些关注性的动作,例如看着孩子、轻轻地点头,身体略微向前倾,表现出您很感兴趣,所有这些动作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可以和妈妈说任何事;她想听我说些什么。而这样做的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专心的倾听是维系母子之间深厚持久联系的基础。从现在开始,把倾听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您的孩子将会永远把您当作是一位可靠的决策咨询者、忠实的知心朋友以及耐心的指导者。

故事:

“她会全神贯注地倾听”

母亲的心肠是孩子的课堂。

――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ZW(〗〖HT5“F〗译者注: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1813~1887)美国___公理会自由派牧师,作家。口才出众,关注社会事务,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发言人。除了他的布道以外,比彻的著作包括《进化与宗教》、《耶稣基督的一生》等。

大多数的老师都承认有一些学生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6岁的里基?安德森就属于这类学生。他离开我的班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他。事实上,这个孩子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的情景。

那是在我做教师后的第二个年头,学校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我的班位于一个走廊的尽头,我站在班门口迎接我的一年级新学生。里基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正巧看到了他(准确地说,你很难不去注意他)。这个小男孩之所以这样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男孩:他有一头猩红色的头发,明亮有神的蓝眼睛,圆圆的小肚子,长着雀斑的小脸蛋上透露出顽皮的神采。一看到他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微笑,因为他是如此的可爱。他看起来非常像1960年代流行的电视喜剧《安迪?格里菲思》里的小主角欧皮。其次这个男孩搞出的动静非常大,当其他孩子走向各自的教室时,里基却是蹦蹦跳跳地来到教室的(事实上,他总是蹦蹦跳跳的,看起来似乎他很喜欢这样的移动方式)。他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还大声地哼唱着罗杰斯先生的主题歌〖ZW(〗〖HT5”F〗译者注:罗杰斯先生,即美国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号称美国儿童电视之父。他主持的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创办于1965年。其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老成持重,在屏幕上显得和蔼可亲,其主持风格是注重感情交流,启迪儿童心灵。在节目中他常常会哼唱“邻里间美好的一天。”(我们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邻里间美好的一天”,但是显然里基只会唱这一句,因此他不断地重复唱着)。他的精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总是那么兴奋。

当他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我站在一旁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闭上了嘴巴,意识到这个房间将是他的一年级教室。他看着我,咧嘴一笑,然后就探头进了教室四处张望。显然,我和这个房间都通过了他的检查,因为他平静地转过身,对我说道:“我将在这里度过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年。”然后他又兴奋地补充道:“今年我要将学习阅读!”

坦率地说,我喜欢他。里基的热情深深震撼了我,而他所表现出的自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知道,阅读对于6岁的里基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而里基之所以会来到我这个班,是因为这个孩子存在着严重的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不足等问题。对于里基来说,无论在哪一件事上要保持几分钟的注意力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的时候保持几秒钟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事实上,在我教过的所有的特殊儿童中,里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最短的。

11.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关爱特殊儿童 篇十一

关键词:关爱;帮扶;优先

特殊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爱。笔者认为,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关爱特殊儿童的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由校长、学校行政和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关爱特殊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实施“1+1+1”结对帮扶特殊儿童制度

实行“1+1+1”结对帮扶制度:就是由一名好学生和一名教师共同帮扶一名困难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共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每学期开学,班主任都认真排查学生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及时上报名单,确定学生中互帮互助对象并且每位老师挂钩帮扶一名学生。特别是寄宿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三、“三个优先”真情关爱

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特殊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特殊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特殊儿童患病时,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对于智障的儿童,主要指导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班级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特殊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真情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让特殊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效,特殊儿童一定能与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美国,特殊教育,教育立法,残障儿童

0 引言

从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通过立法来实施和保障特殊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国家,联邦政府通过各项法律文件,来维护和保障残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残障人更好地融合和参与社会,在特殊教育领域表现得也很突出。美国的特殊教育立法较早、内容也相对完善,引领了世界特殊教育立法的潮流。美国特殊教育法的历史是一部父母和倡导者团体在国家的法庭和立法机关奋斗的历史。

1 美国特殊教育立法起步

20世纪初,美国各州开始实施强制入学法律,残障儿童受教育状况开始好转。虽然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比以前更多了,但很多残障儿童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的和合适的教育。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残障学生的父母和支持者组织起来,开始诉诸法律,试图强迫州政府为残障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1934年,俄亥俄州Cuyahoga县上诉法院规定,根据州6到18岁义务入学法令,可以给予州教育厅开除特殊学生的权力(Winzer,1993)。这类规定表明,在对残障学生的入学问题上,当时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与法庭的判决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随后,各州继续制定明确授权学校官员开除残障学生的法令。1958年,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在“公共福利部对哈斯”(Department of Public Welfare v.Haas)诉讼案中认为,州现有的义务入学法令没有要求国家为“弱智”或智能不足及因智能有限而不能从良好教育中获益的孩了提供免费的公立教育。1969年,北卡罗来纳州规定,在被公立学校开除之后,父母坚持残障儿童入学是犯罪(Weber,1992)。195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所有残障儿童法》,其中规定必须为每一位残障儿童制定一份个别教育计划。1965年的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中单独设立“缺陷儿童方案”。1973年颁布的《职业康复法案》第504款提到特殊儿童问题。第504款规定,凡接受联邦政府经费的计划,包括教育计划,不得单因残障缘故,将残障者拒诸计划门外。第504款主要保护残障者的生活,包括投票、教育、无障碍环境、职业等权利,目的是使接受联邦政府经费的机构,在所提供一切计划与服务中,除去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凡接受联邦政府经费的机构,必须遵守第504条的规定。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所有残障儿童教育法》(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即94-142公法)。以保障残障儿童的教育权益,规范学校中的特殊教育。该法案堪称美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为残障儿童接受平等而适当的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持。为保证所有残障儿童可接受免费适当公立教育,联邦政府拨款州政府,以达成这目标。1990年美国通过了《障碍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IDEA)。该法案将1975年的《所有残障儿童教育法》更名为《障碍者教育法》。1997年对《障碍者教育法》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的《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mendments)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目的、范围、方法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做了全面修订。2004年12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颁布了《障碍者教育促进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对IDEA再次进行了修订。对转学的学生的评估工作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2《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为所有残障儿童提供免费适当公立教育(FAPE);(2)根据个别需要,为有非常需要个体(IWENs),在最少限制环境下,提供教育;(3)以个别儿童的母语或沟通模式,进行没有种族及文化偏见的评估;(4)提供个别教学计划;制定计划的小组有家长作为成员;(5)提供法律保障程序及投诉途径,确保子女的权利。

3 特殊教育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

《障碍者教育促进法》透视出特殊教育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1)免费的、适当的普通教育(零拒绝);(2)创造适合特殊儿童的最少限制环境(最少限制环境);(3)非歧视性评估或鉴定(无歧视性评估);(4)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4)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合法的程序);(6)家长的充分参与。

4 特殊教育理念

美国IDEA法案颁布至今,历经了多次修订,见证和推动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从它的演进历程中可以透视出特殊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1)从残障范式到以人为本;(2)教育平等观念逐步扩充;(3)特殊教育从关注外在的环境安置到注重内在的服务品质;(4)关注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特殊教育成效;(5)重视多元评估和实际干预策略的研究。

5 存在的问题

法案的出台和实施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从法案的出台来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受到了阻碍和挑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尽管法案对此做了详细的规定.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IDEA修正案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强调改善学校与残疾儿童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但是家长和学校之间依旧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对家长的作用和应有的权利认识不够,家长对学校的做法缺乏了解。而残疾儿童在融人普通学校,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普通学生的理解与合作、普通教师的理解与参与、特殊设施的配备等相关的支持系统还是没有真正得到圆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Special Edge.美国三藩市特殊教育社咨会手册[S].2002.

[2]加州特殊教育计划法律集(California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A Composite of Laws)[M].

[3]肖非.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发展——历史的视角[J].2004,3.

[4]肖非,梁海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立法的保障——美国现行两部重要的特殊教育法案介绍[J].2004.

[5]李继刚.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2008,3.

13.特殊学校培训体会 篇十三

——特殊学校观摩有感

这是一个晴朗而轻松的星期四,这是一次感动而又令人难忘的培训。作为一名新教师,培训了一个多学期,唯独这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感触颇多。

由于是第一次去特殊学校,我怀着一种期待而又好奇的心情下了公交,远远望去,整个学校呈现五颜六色的特点,有种“青春、阳光”的气息。时间还早,于是和同事在校园小逛了一会。学校的各种设施在设计上确实与我们一般的学校有所不同,走道上贴着很多学生的照片和介绍,厕所里贴着水龙头使用的方法,二楼以上的教室后窗全部装有防盗窗。当我们走在校园中,学校里的学生也对这么一大群陌生人的到来而感到兴奋和好奇,有学生特地跑到我们身边来观察,有学生走过的时候打着手势互相讨论着。其实,他们也像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一样可爱,一样好奇于新的事物。

培训在学校的多功能厅进行,首先是两堂实体课的观摩。第一堂是“以元为单位的商品标价”的数学课,学生少于10名,但是老师却有3位,还有一名学生由于不愿意上台在下面观众席听课,时不时还会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些学生都已经是初中生了,可是接受的教育却还是简单的小学知识,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先天智力发育不全的孩子。看着主教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一字一顿的耐心教学,我有种敬畏的感动。当最后老师给大家零钱去买模拟超市的各种零食准备春游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了孩童般的兴奋纷纷举手。第二堂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的语文课,整节课都有手语的陪伴。授课老师是一名年轻的研究生女教师,学生已读高一,可是学习的内容却是初中的,因为聋哑的缘故减少了他们与生活、他人的交流联系,从而使得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实际年龄相当的高中学生。学生发不出正常声音来,但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却响亮的听到各种“呀呀啊啊”的声音,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其实是多么的渴望正常听讲。

在两位上课教师的说课之后,学校校长的报告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学校的特殊、老师的辛苦、学生的特别。学校主要的教育对象分为两大类:弱智学生和聋哑学生,因此开设了培智、提能、阳光三门课程,划分为启智部和启音部。老师每天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各方面的照料。在这个学校里,“分

数”是个空洞的词语,所有人都在用爱做事业,每个人身上无不体现着“大爱、责任、包容、奉献”。

清晰记得上午的教育小故事交流会上,大家还都在各自分享交流自己碰到的各型各色的学生,处理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而如今,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奇形怪状”的学生,什么是辛苦教育,什么耐心引导。在这些特殊教育者的面前我简直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如此的顺利顺心,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上一篇: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责任书下一篇:采矿认识实习撰写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