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评估

2024-08-01

素质教育评估(共8篇)

1.素质教育评估 篇一

修文县久长镇中心小学

素质教育评估验收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在修文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修文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关心、关怀、督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2011—2020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秉承“为学生成才蕴育亮丽底色”的办学理念,树立“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的师德宗旨,端正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今年,我校根据《关于开展2012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工作的通知》(修府教督【2012】3号)文件要求,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黔教基发【2007】2号)文件为蓝本,开展了学校素质教育评估自查工作。

通过自查,我校自评分为829分,为合格等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久长镇川黔南路88号,距贵阳45公里,离修文15公里,为修文县镇级中心小学。学校始建于1915年,学生1122人,占全镇小学生总数的63.17%,属于修文县办学规模较大型小

学。

1、办学条件。我校占地面积21396㎡,建筑面积2491㎡,学生活动场地5481㎡,教学用房1160㎡;现有21个教学班,其中一、五、六年级分别为四个班,二、三、四年级分别为三个班;现有行政办公室2间,教师办公室2间,保管室1间,多媒体教室21间,图书室1间(图书7135册)。无音乐、美术、语音、微机、形体、科学等功能性教室。

2、师资水平。我校现有教师43名,其中女教师28名,40岁以上教师21名;本科学历13名,专科学历26名,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职称13名,小学一级职称30名,岗位合格率100%;现有科学兼职教师2名、美术兼职教师3名、音乐兼职教师1名、体育兼职教师2名、英语兼职教师1名、信息技术兼职教师1名。

二、办学理念

我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秉承“为学生成才蕴育亮丽底色”办学理念,树立“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师德宗旨,践行“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并逐步形成了“严谨、团结、求真、进取”的校风、“敬业、奉献、探究、力行”的教风、“乐学、善思、活泼、有为”的学风,为久长镇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组织领导

我校学校管理层由校长、党支部书记、教育专干、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六人组成,他们年龄搭配合理,积极倡导求

真务实、廉洁勤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能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公正廉洁,作风正派,敢于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协调一致地开展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转变陈旧教学观念,使之成为一名专家型的管理团队。

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每年党支部及工会均对行政人员开展民主满意度测评活动,对测评不满意的行政必须在教师大会上进行个人陈述。每年学校的重大事务均通过教代会讨论决定通过后才施行,特别是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的拟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都是通过教代会讨论决定。

学校管理层在开展学校管理的同时,还深入教学第一线,兼任语文、数学学科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素质发展规律,指导教师积极开展课改、教改、教研等工作,形成有效针对手段,确保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推进具有实效性。

四、教育教学

1、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我校始终坚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修文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为依据,切实开展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首先,完善德育网络建设。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

作小组,建立健全以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落实到各项活动上,真正体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小做起,从实事抓起。努力做到德育目标内容系列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方法科学化。

其次,加强德育教育力度。(1)狠抓学生一日常规训练。学校以班级为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尊师长、敬老人。在校园里,学生看见老师会主动问好,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不乱踩花池草地、不说脏话粗话;上课时能够用响亮声音喊出班级口号,养成集体意识;广播体操能够有序进出场、做操动作整齐规范;班级桌椅摆放整齐、扫除工具有序堆放;着装干净、无蓬头垢面学生。(2)坚持周一及重大节日升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大节日,学校均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升国旗仪式,并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将时事要闻、德育思想、安全要求等融合到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中;同时,还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举行“每周一歌”红歌唱响校园活动。(3)积极开展各项竞技活动。我校以少先队为龙头,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德育深入学生心里。3月14日,我校全体师生开展为石雪梅献爱心捐款活动;3月31日,我校开展“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4月27日,我校开展“祖国好、家乡美”讲故事比赛活动;5月22日,我校开展“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网络签名活动;6月1日,我校开展“2012庆祝六一暨红歌颂祖国”文

艺汇演活动;6月15日,我校开展“童心向党、做美德少年”培训活动;7月,我校开展“争当五大员”暑期活动;7月2日,我校开展“做学法守法、文明守礼好学生”签名活动;9月17日,我校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国防教育日活动;9月,我校开展“我读书、我受益”读书月活动;9月28日,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10月10日,我校邀请空军上校焦国力教授对我校学生开展国防知识讲座;10月21日,我校开展“两操一活动”评比活动;11月14日,我校开展“讲王阳明故事”演讲比赛;11月16日,我校开展学生科学技能大赛;11月26日,我校开展了“红歌颂祖国”歌唱比赛。

再次,形成良好人格品质。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审美观。现在我校没有一名学生逃课、逃学,说脏话、粗话的现象没有了,校园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尊敬师长、孝敬老人的氛围正在形成。

2、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追求的目标。(1)强化教学管理。我校建立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执行《贵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督促,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严格《贵阳市普通中小学学

籍管理制度》,严格学生进出手续,无复读、留级、辍学现象。(2)开展教研活动。学校教研组能按要求制定教研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新课标、课改经验等,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我校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开展“互助”活动,集体研讨,同时授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强化常规教学。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对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反思、后进生辅导、特长生发展等环节均有具体规定,特别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现代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进行月查,并有详实记录。(4)落实课外活动。我校以乡村少年宫为活动平台,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对学困生、特长生的辅导培训活动。(5)加强绩效考核。我校将教师教学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率、全科合格率等进行考核,确保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每一门学科均同等重视。

五、常规管理

1、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因此,我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确保校园安全、家长安心。首先,加强安全工作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与组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其次,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我校通过班会、学生

大会、家长会、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班级多媒体、告家长书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以交通安全、用煤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游泳安全、乘车安全、旅游安全、防雷安全、消防安全等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具有防范意识,还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确保学校教育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再次,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我校每学期均通过安全工作小组,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查看校园安全设施设备及活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校由于正在修建学生宿舍、食堂及教师周转房,增加多处安全隐患,工作小组均一一排查出来。最后,加强安全隐患整改。我校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处理。对由于学校能力、财力限制而无法整改的,学校均向久长镇人民政府及修文县教育局进行汇报。

2、加强师资水平培训。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采取有效手段,积极推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活动。首先,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我校积极按照贵阳市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全面开展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特别加强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教学技能考核工作。并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出一篇读书心得、一篇学习总结,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其次,加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力度。今年上半年,我校先后派出88人次教师参加省内外学习培训共计104天,不仅报销学习的所有费用,而且还每人每日给予五十元学习补助,以

激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热情。再次,加强课题研讨学习力度。我校于去年承担了贵阳市《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迅速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组成由学校行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小组,全面开展了学困生提升工作。最后,加强获奖指导教师奖励力度。为激发教师参加各级领导组织的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我校还加强了对活动指导教师进行奖励的力度,凡是获得镇级一等奖的获200元奖励、二等奖的获150元奖励、三等奖的获100元奖励,以此为基础每增加一个级别增加100元,类推至获国家级一等奖获600元奖励、二等奖获550元奖励、三等奖获500元奖励。

3、加强育人氛围建设。环境育人一直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办学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环境育人氛围的营造建设工作。首先,坚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我校先后将原校园花池内小叶米针树木进行移栽,形成以草坪为主、树木点缀的花池绿化效果。将校园原乒乓球台场地硬化,修建花池,铺设花格渗水水泥板,形成独特的美化效果。其次,加强校园围墙氛围建设。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围墙的特殊优势,开辟出内容丰富的宣传专栏,分别从法制、德育、感恩、体育、安全、卫生、禁毒、反邪教等方面进行宣传,增加了校园宣传教育的渠道,增添了校园育人氛围。再次,加强走廊氛围建设。我校在教学楼正面分别粘贴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并在

走廊上张贴文明礼貌宣传标语、经典诗词、名言名句等,以进一步浓郁我校办学思想及治学理念。最后,加强班级氛围建设。为在班级增加育人氛围,我校规范了班级文化布臵要求。在黑板上方必须张贴班级口号及五星红旗,教室后面必须是学习园地,侧面是安全知识宣传栏和小学生守则,黑板两面则展示师生作品,教室门悬挂班级名片(含有班级集体照、班级课表、教师寄语等内容),以深化我校环境育人的理念。

4、加强依法治校建设。我校始终坚持《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不向学生收取书费、杂费、学费等费用;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并顺利结业。

六、教学质量

1、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我校经过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我们2009年,一年级:语文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一。数学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一;二年级:语文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五。数学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三;三年级:语文及格率倒数第三、平均分倒数第二。数学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一;四年级:语文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二。数学及格率倒数第二、平均分倒数第一;五年级:语文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三。数学及格率倒数第一、平均分倒数第二;六年级:语文及格率第八、平均分倒数第五。

数学及格率、平均分均倒数第二。到了2012年,我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均到了全县中等水平。

2、师生才能得到展示。我校素质教育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师生各种活动获得各级各部门的肯定。2011年5月30日,我校荣获修文县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暨庆祝“六一”儿童节“传统经典、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教师组二等奖、学生组三等奖以及“红歌”比赛三等奖;2011年12月,贵阳市环境保护局、贵阳市教育局授予我校“贵阳市绿色学校”荣誉称号;2011年12月,贵阳市文明办、贵阳市教育局授予我校“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达标学校”荣誉称号;2012年6月,久长镇中心小学荣获修文县2012年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童心向党”暨“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优秀奖;2012年7月,中共修文县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校党支部“修文县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同时我校教师陈斌获贵阳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刘曲、刘吉、杨齐心老师论文于2012年7月分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二、三等奖;学生周礼瑞获贵阳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学生钟艳11月16日参加修文县“讲王阳明故事”演讲比赛获三等奖。这些成绩都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成果。

七、办学特色

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

有些许做法感觉良好。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校每天下午一点五十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更换,各班学生跟着广播进行诵读。通过这样诵读活动的开展,传统经典慢慢地浸入学生头脑,让其得以吸收。

2、开展“体育一小时”活动。我校为加强每天体育一小时活动的开展,每天坚持“两操一活动”的开展,还自编了校园舞,在广播体操之后开展。每班均下发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长短跳绳、鸡毛键、沙包、象棋、跳棋等物品,学生充分利用中午校园休息时间,开展了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

3、开展“特长培养”活动。我校借助乡村少年宫平台,利用周末教师休息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了作文班、舞蹈班、英语班、美术班等特长训练,让有相关爱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4、开展“学困生成长计划”活动。我校于去年申报了《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学困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科研理论水平高度,让教师从思想层面对学困生有一个理论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学理论。

5、开展“生态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我校高度重视校园生态、文明、和谐氛围的建设工作,每年均以此为主题开展相关 的系列评比活动。今年我校的建设活动以校园环境评比、班级氛围建设、两操活动评比、美德少年评比、师德师风评比、科学技能评比、红歌颂祖国歌唱评比、学生小发明评比、学生书法评比、综合实践评比等贯穿始终,并作为素质教育主措施纳入学生全面发展范畴。

6、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提高”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师教学辅助手段,我校今年添臵了21套多媒体设备,接入10兆光纤网络,建成全县首个班班通小学,使学校提前三年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使用,让部分五音不全的教师能够使用音乐课件进行授课了,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直观演示的教具通过多媒体得以实现。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让素质教育更加的得以推进。

7、开展“每周一歌”唱响校园活动。我校近年来,还利用每周一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契机,开展“每周一歌”红歌唱响校园活动。每个星期一早上,当升旗仪式结束后,都有一个班级列队站立在旗台前,面向全体师生,自选一曲经典红歌以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存在不足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朝着完成素质教育各项指标的目标而努力,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也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学校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和教室缺少,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找准方向,鼓足干劲,在今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德育教育上重措施,在办学特色上出实招,加强改进薄弱环节,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修文县久长镇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2.素质教育评估 篇二

一、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投入、过程和产出三个方面。早期的质量评估比较注重前二者, 评估的重点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 如生师比、教师学历、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运动场所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评估标准和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薄弱, 对于高校资源条件的要求还不足以保证其教育质量, 而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应该更加重视与教育质量有更为直接关系的学生学习效果。英国学者麦尔肯·弗雷泽 (Malcolm Fraze) 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发展质量, 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东西, 包括所知、所能做的及其态度。”[3]随着对教育产出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化, 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评估的重心由院校向学生转移, 由资源的占有量向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移, 更加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 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标准、院校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学位标准等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不同程度上用学生的学习产出来表征其质量和水准。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是根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证据主要包括“核心课程”的成绩、专业和实习成绩、教师命题考试的成绩、校外各类考试的成绩等材料;间接证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袋、作业以及学生、校友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自我报告等材料[4]。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间接证据,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学习经验的研究, 重视从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收集教学质量的证据。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认识的深化, 即资源投入与教学条件建设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则应该是教育的产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美国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就 (即学习产出) 加以约定。联邦有关法律明确指出:学院和大学, 而不是政府,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负主要责任。要求高校确立对学生学习成就的期望, 评估实施者要从两个方面把握高校的绩效责任:高校所确立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期望水准, 该期望水准已经实现的证据[5]。

美国的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不仅重视院校使命和培养目标的确立以及办学资源的投入, 还特别重视教育的产出,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即学生的学习效果。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有如下共同特点:

1. 强调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目标相一致。

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都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与学校的办学使命相一致, 其实质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例如,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协会认为,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高等教育机构使命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等院校绩效评估的基本部分。其认证标准的第14项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估, 要求证明学生毕业时, 或者在学习的某一阶段, 该院校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高等教育目标和该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此项评估标准与其他评估标准整合起来要共同回答:“学生是否学习了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东西?”[6]中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认证标准的第3项是“学生学习和有效教学”, 要求高等院校提供学生学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以说明正在实现其办学理念[7]。

2. 要求设立明确的学生学习目标和成就标准。

在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 都要求院校设立明确而清晰的学生学习目标和成就标准, 并制订有效的评估方案。例如, 新英格兰地区院校联合会的认证标准的第6项是“学生”, 要求高等院校建立清晰严格的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绩和所获学分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应该反映学习的目标, 并得到切实的执行。学分的授予应和课程内容相一致, 低于大学水平的课程内容不能授予学分。此外, 在认证标准第4项“教育项目”中, 要求院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在教学项目结束以后,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审查[8]。中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清楚地说明每个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 并尽可能制订有效的评估方案, 清晰地区分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级教育计划应达到的学习目标[7]。西北部地区院校协会的认证标准要求“基于清晰的陈述和可区分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所获得的学分, 即学生的学分应该是准确的、令人放心的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的[9]。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院校委员会的认证标准主要包括诚信原则、核心要求、综合标准和政府规定等4个方面。在政府规定方面涉及了对“学生成就”的评价, 要求院校应按照学生的学习成就来评价学生是否成功, 包括课程完成情况、州许可证考试情况和就业率等[10]。西部地区院校协会大学和高级学院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的第2项是院校通过核心功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核心功能之一的“教与学”方面, 明确规定院校授予的所有学位必须清晰说明学生的入学水平和毕业时所应达到的学习成就。例如学士学位, 须阐明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项核心学习能力和技能, 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定量分析能力、信息读写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应该具有理解多样性、承担公民责任的能力, 应该能与他人合作, 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专业和学校层面, 也应清晰陈述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11]。

3. 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证据。

在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 要求院校提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证据, 以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例如, 中北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认证标准规定高等院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估需要提供专业、学科和学校的多层级证据。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直接和间接的多重测评, 强调院校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应记录学生的主要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的通识教育完成情况、与所获学位相应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分的控制情况;教师需要参与制定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以及实现这些学习结果所应采取的策略;教师和行政人员定期检查院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以评估学生的学习。高等院校应如实公布学生学习评估的结果以满足公众的问责[7]。西部地区院校协会大学和高级学院认证委员会认为, 教师有责任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评价学生, 并提交其期望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证据。院校的教学项目要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激励他们达到更高的目标, 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反馈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校须证明其毕业生的水平与其陈述的目标一致, 并确保学生获得了所期望的能力[11]。

4. 注重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促进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中均涉及了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要求院校提供各种项目指导, 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生活, 体现了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例如, 西北院校协会的认证标准的第3项是“对学生的评估”, 包含了对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以及对学分和学生成绩的评估。他们认为, 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有助于通过促进学生的教育发展来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新英格兰地区院校联合会的认证标准的第6项是“学生”, 主要涉及招生、留住学生和学生毕业以及学生服务等方面。中北部协会在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和有效教学”进行认证时, 要求高等院校提供在学生学习支持、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证据。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1. 欧盟地区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欧盟高等教育区把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期望学习产出分为掌握知识和智力能力的水平、应用知识和智力能力的程度、进行人际交流能力的高低、学士和硕士进行终身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以及博士在知识社会中推动技术、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 并分别对每一个方面做了内涵清晰、层次分明的界定。简单地说来, 学士具有在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 硕士具有在非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 而博士则掌握了一定领域内系统的知识和研究能力, 并且已经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12]。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制定的《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准则与标准》第3项, 是“对学生的评价”:高等学校应始终如一地使用已公布的准则、规章和程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要求中指出, “要突出对学生学习产出的测量”, 要为“高校提供教学成效和学生支持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价的方法上, 可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或总结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实施者, 应当由“充分理解评价在学生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人士来担任。他们认为, 学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中心环节, 学生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另外, 《标准》要求高校收集关于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各项信息, 其中第一条就是关于“学生的进步”, 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教师的教学成效”等, 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促进高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12]。

2. 英国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2001年,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QAA) 公布了适用于全国的学位标准, 在阐述各级学位的质量和水准时, 差不多用了一半的篇幅列举各级学位持有人应有的学习产出[12]。他们认为, 质量是为帮助学生获得某一学位或学历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条件所达到的程度。为此,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制定了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实施规则4份文件:资格框架对高等教育各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标准进行了界定, 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均采用框架中规定的学历和学位名称;学科基准将学科分为生物科学、医学、化学等50类, 每类学科按资格框架规定的标准进行具体化, 并制定学科的教育标准, 其中包括对学习产出的要求;高校根据各学科基准制定专业规格和具体的专业教育标准, 阐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产出以及相应的教与学的方法和评分原则;实施规则要求高校对教育质量和标准进行良好管理, 以指导高校内部的质量保证工作。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院校审核流程要求院校提交书面材料, 包括学生是否获得预期的学业成就,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体验 (例如各种辅助学习的措施是否得力) , 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的情况等[13]。

3. 澳大利亚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澳大利亚的高等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为了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出台了系列的规定, 要求将反映教学质量的指标逐项统计并予以公布, 以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通过这些指标对大学及其有关的专业进行比较和排序。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每年都会通过对毕业生技能的评估、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等手段, 对各大学进行评比, 以此监督大学的教学质量[14]。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综上, 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呈现出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量时, 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力之外, 还要求学生获得的这些成效应该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这些趋势和特点, 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

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的加剧,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因此,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已经从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协调发展, 支持经济增长, 引领社会进步, 才能实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学校使命和发展目标确立方面, 要坚持科学定位, 各安其位, 多样化发展, 切忌盲目趋同;在人才培养方面, 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指导下,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及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确立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避免“千校一面”, 并适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努力保持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 顺应时代需求, 调整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重心。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在探索和不断完善之中, 成功的经验之一是评估的方式、内容、重点和指标体系要和时代背景密切关联, 要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始于2003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就是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 针对高校生均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的情况进行的。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 偏重选择了教育投入指标, 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图书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规章和制度等来进行评价, 这轮评估对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保证基本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和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应将重心加以调整, 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移, 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移, 从资源的占有量向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移, 更加重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更加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和教学效果。

3. 坚持以学生为本, 完善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人才培养的重心是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的进展与变化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首要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学生培养方案制订、学生事务管理中充分体现尊重学生选择、关注学生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更加重视教育的产出, 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 不断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例如, 制定并公布每一个学位和学历以及每一专业所期望的学习产出, 这些学习产出均应与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国家标准、相关专业的质量标准相一致;通过规范、系统的评价方法证实学生获得了学校和专业所期望的学习效果, 并将这些评价信息反馈用于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4. 加强方法技术研究, 开发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工具。

3.完善评估制度 推进素质教育 篇三

一、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

1.督导评估的目标

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包括政府对中小学校的行政监督和学校内部对教师、学生评价在内的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的督导评估或考核评价,体现督学与督政相统一,宏观管理與微观管理相结合,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相一致的原则。通过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督促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加强管理,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督促和指导各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工作。

2.督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所谓的综合性,就是督导评估和考核评价应发挥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改进管理方式、学校改进工作、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改进学习的引领作用。二是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就是督导评估和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指标设定、权重分配、结果处理等都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式。三是经常性原则。所谓经常性,就是指要不断地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应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社会导向,注重增强考核评价制度的社会适应性,努力构建考核评价与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关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突出依法治校理念,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的现代学校制度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学校应有办学的自主权和可以自我支配资源的权力;学校应是自主发展的,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学校应是学习型组织;学校应有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学校应是开放的,与家庭、社会有广泛的联系。通过制定学校章程,明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规范校内各种关系、管理模式等,突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特色,将学校的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突出学校内涵发展,完善学校自我评估

自评是充分发挥被督导评估或考核评价对象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督导评估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精心指导和帮助学校完善自评制度,形成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特别是强调要重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在考核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考核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过程,并将各个层面的自评结果、真实程度作为确定督导评估或考核评价结论的重要依据。

3.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推进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

在学校督导评估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因为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素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它完全可以体现‘以人为本’,包括一切有利于青少年儿童以及成年人终身发展的先进理念;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方面,它是有效的运行平台”。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考核评价过程是真正使教育考核评价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学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承认人的差异,坚持“有教无类”,努力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对教师、学生个体考核评价中,要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运用正确的导向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4.突出教育创新意识,引导各中小学校办出特色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学校督导评估,将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要力求办出不同特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使学校督导评估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趋势,满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4.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篇四

1先列。现将近两年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德育首位,培育“四有”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接班人,是我校几年来的办学方向。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努力把学校办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实阵地,坚持人才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几年来,后福小学始终重视扎实开展学校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文明学校”、“行风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工作机制。首先,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业务理论学习纳入教职工的必修课。认真组织学习和引导全体教师学理论,练业务,增素质,努力使自己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品德高尚。每学期出学习专栏三十余版;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50余篇,组织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和演讲十二场次,组织学刊用刊二场次。组织开展“三讲”、学习“三代表”重要思想、“争当好校长、争当好教师、争创新业绩”和师德师风等教育专题活动八个专题、八次活动。人均周参加理论学习三学时以上,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增强了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敬业爱岗,以德立教,律已育人,无私奉献的良好教育氛围。有四十余人次教师分别获得市、街道、学区的各项表彰。其次,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少先队工作为主体,以创建文明校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热爱”和“五爱”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守则》、《规范》,执行小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雏鹰争章”等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力促学生思想健康,行为规范,文明守纪。每学期进行十二个专题教育,举行了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党在我心中”、迎香港奥门回归、展望新世纪等二十余次的教育活动;每学期举行法制报告二场次,社会实践二次,学生演讲一场次,各项征文、少先队大型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竞赛等十余次,其中:学生撰写的德育、法制小论文十余篇分别在市、区上交流获奖,有七十八位同学分别被评为地、市、街道“三好生”、“优秀班队干”、“优秀队员”。

二.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及评价体系,努力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各级教育管理文件文件精神、制度、方案。并进行全程化跟踪、落实、反馈、修正。努力做到工作有实效。同时强化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分工管理,责

任到人,制度管人;层层落实,形成“各行其职,各展其能,各负其责,分工明确”,既分工又统一的管理格局;在工作中,重视健全民主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全程化公开,工作过程全程化跟踪反馈公开,做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好与做不好不一样”的阶段、学期、学年工作考评,从而使学校管理工作严谨、有序、扎实,努力开创我校管理新局面。

三.抓实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执行市初教股和小学教研室制定教学常规要求,并列入教研计划中,打印成册,教师人手一册,明确常规要求。2.“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杜绝“挪课”,落实省市关于“减负”的规定,强化教学“五认真”。3.坚持检查评比,实行不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查实情、动真格。严格奖惩制度,与教师职务考评,年终评优相挂钩,并记入个人档案。4.设立日课程督查制度和单元质量过关把关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历年达标。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1.抓教师业务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提高业务能力。认真实施“四个一”工程、骨干教师“八个一”和基本功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训练、有作业、有记载、有量化、有提高。全校教师80%参加大专自学考试和全国电脑等级考试,其中已取得大专学历五人,取得全国电脑等级考试一级合格

十四人。2.加强专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区级研究专题“推行素质教育,探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深入研究,巳成功举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报现场会场3.认真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全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六十余篇在省、地、市、学区发表交流,获奖论文十余篇,其中:十余篇分别在省、龙岩市相关科目交流获奖,收入汇编。4.积极开展校级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说课评优”十二节,“课堂教学评优”十八节,专题讲座六次,教案评优一次,主题班会,中队评优课四节。有三十余位教师在参加市、学区举行的各项教学评优中获奖,其中,在参加市教委举行的骨干教师“八个一”教案评优中,唐玉林老师撰写的《热气球》、《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获一、三等奖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小论文《让我告诉你怎样学数学》获指导一等奖。

五.巩固两基成果,力创特色。1.加大“五法一纲一例”宣传力度,强化依法治教意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营造教育氛围。

2.扎实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试行了“班──校──学科”多渠道转化后进生,并开设由校长亲自抓的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组,实行后进生转化工作“五认真”,努力转化后进生,落实“两全”,本学期学校“四率”达百分之百。学科平均合格率、优分率均达或超市教委要求。3.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条件,投入资金万余元,改

善办学条件,绿化、崐美化校园和添置办公教学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4.扎实开展“四大”评比工作,狠抓学校“三风”建设。实行少先队督导员,班干,协助管理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同时培养了学生“五自”能力。5.积极开展科技文体兴趣小组活动和少先队组织活动,共开设6类18组,少先队假日小队24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初具规模,其中“百人团体操”已达到预定效果,少先队假日活动小组,已形成常规化、制度化。有三十八位同学校小论文、征文、美术小作品等量齐观分别在市、区获奖。

六.加强学校安全综治工作,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2.认真实施《漳平市学校安全综治考评办法》,规范学校安全综治管理。3.认真上好法制课,做到“有教材、有计划、有备崐课、有作业、有测试”使学生懂得法律、法规知识;知法、守法。4.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层层签定责任状,杜绝意外,不安全隐患。本期无发生师生安全综治问题。深受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几年来后福小学在“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决心继续努力,再创新的业绩。

5.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整改方案 篇五

整 改 方 案

2010年4月23日至4月24日,洛南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估组对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组在阅看学校汇报材料和自评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进课堂听课、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和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确认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达到优秀水平。根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验收组对我校督导评估验收的反馈意见,为更好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地开展,我校及时召开校务会、教职工等相关人员会议,逐条对照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根据整改建议第一条“要继续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的学习,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制定与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政治学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有考评。

二、根据建议第二条“学校应进一步充实内部设施,充分发挥已有远教、实验设备、图书等资源的作用,尽快建成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我校将加大预算力度,每年有计划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添置、更新各类教学设施、设备,积极筹措资金力争年底建成微机室、电子备课室,满足平时的教育教学需求。同时,做好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及应用工作,将制定相关的制度,充分发挥远教、实验设备、图书等现有资源的作用,把管理及应用纳入《巡检镇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中,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办学效益。

三、根据建议中第三条“学生在校体育活动不足一小时,体育活动场地生均面积不足。三年来学校未召开全校学生运动会。体检、体育达标测试坚持不够。建议学校调整作息时间,上好“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召开一次学生运动会,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我校将(1)调整学生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上好“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积极和村协商解决操场,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生均面积达标。(3)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运动会,坚持体检、体育达标测试经常化,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四、根据第四条“学校无综合实践室,无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没有这方面工作的计划、总结及相关记载。”我校将克服一切困难,建综合实践室、联系劳动实践基地,按照计划认真开展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

五、根据第五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中小学守则》相关内容的知晓率低。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守则》《规范》等养成教育”。我校将努力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习《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在学校醒目位置做好宣传,使我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根据第六条“学校应设立教师培训提高专项经费帐目,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多为教师提供自我提高的学习机会,提高素质,适应形势。强化素质教育,加快课改步伐。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办一流名校”。今后我校将更加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为教师提供机会,搭设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校的办学质量更上新台阶,我校将制定教师学习制度,加强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将不断修订完善教师考核和奖惩制度,通过每周的校本教研等活动,努力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意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引导教师养成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习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有新的发展。

以上六点,我们将通过自查自纠,按照整改方案认真执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巡检镇中心小学

6.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我校坚持按照《中卫市教育局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三年工作计划》的各项要求,积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大力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部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办学效益。现就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一)办学理念

(二)制度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实行教务会制度,讨论并审议学校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学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德育、党务、安全、卫生、后勤、财务等多个方面,力求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系统、一个序列,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三)办学行为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五育并举,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兴趣小组,发挥特长;优差平等,多元评价。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课外作业符合规定,无“三乱”现象,学校对劳技、活动、实践活动与其它课同等对待,节假日不补课,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末考试。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制。

(四)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机构健全,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对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方案和健全的德育工作常规制度;每学年、学期均制定出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突出实效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了学期有分析研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学校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和阵地建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精心配备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加强各项常规评比。通过国旗下的演讲、“红领巾”广播站、集会、橱窗、展板、黑板报、壁画、知识墙报、师生画展、温馨提示语等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节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上门家访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奠定了人生的基础,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课堂教学

1、全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鼓励教师通过自修提高学历,全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示自我、脱颖而出的舞台,努力培养一支理念新、善于钻研、教艺精湛、业绩出色的教师队伍。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跨越,增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提倡领导带头学,做学习型领导,教师善于学,做学习型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学教研精细化。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加强理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瞄准教改进程中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以个人小课题为抓手,合力攻关,把研究做实、做深、做优,做出成效和影响。学校明确主张教学教研活动应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要小型化,实际化,小而精,精而细,不搞大而散,散而乱,跟风走的形式活动;不开展不求实效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要求教研组之间和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教声相闻”,反对背靠背,彼此封锁,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法。通过校级展示课研讨、撰写论文、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听课与上课教师、学生、内容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过程中提升个人对课程的理解。通过积极参与市教育局教学评优及各类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加强对各学科课型的研究,围绕课堂高耗低效的热点问题,加强实践研究,提炼个人上课特色,推出校级、市级品牌课,带动本校学科课堂教学有效的发展。

3、天然去雕饰,走进新课程吗。学校深入开展“平常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大力提倡教师上好自己的“平常课”。教师们没有了公开课那样的非常态教学环境和过多的负担及忧虑,也没有功利因素的干扰及作秀导致的大量粉饰与雕琢,在师生都处于一种平常的心态下,去展示自己最自然的、原生态的东西,投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去。学校再辅之以恰当有效的听课与走课,进一步进行引领、规范和提升质量与效益,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都落到了实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4、打破常规,务求实效。学校减少了“蜻蜓点水”式的在教室门前走一趟的查课行为,改变查教案、查作业的一贯模式,每学期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从中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受欢迎程度、上课态度等,学校还特别重视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和份量,强调批改作业的次数与精细度,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疑难,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重心,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5、“青蓝工程”走向深入,青年教师提速发展。面对学校中老年教师占大多数,教学止步不前、新教师逐年增多的严峻形势,在校领导的大力倡导与监督下,我校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四步走”规划,即:“洗脑子”——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进行自学与讨论,个人谈学习心得体会,撰写论文;“结对子”——抓备课、听课与评课;“压担子”——多给青年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搭台子’——开展教学评比,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在此前提下,我校把深入一线课堂听课、评课视为了解、亲近、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最佳途径,给每个年轻教师指定了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要求他们对新教师的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教案备写、作业批改等竭尽所能给予精心的、无私的帮助与指导,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见到四两拨千斤、立竿见影、教学相长的效果。正因为有了“一路上有你传、帮、带”“师徒挂钩”的育人模式,造就了一张帮教队伍密密层层织就的师徒网,才使得“青蓝工程”由点向面,由表层向纵深发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学校老中青教师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6、把好质量分析关。本着“关注平时,淡化期末”的思路,学校广泛深入开展对教学质量的跟踪评估的探索与研究,结合课改实验的要求,结合新的考试模式和要求,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质量评估办法,做到抓过程与抓结果相结合,重知识与重能力相结合,重课本与重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努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与创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办学成效

我校办学条件能满足现行教育教学的需求,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我校学生毕业率100%,学生道德行为合格率10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100%。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学生个性与特长得到一定发展,学科教学成绩整体优良。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区“安全示范校园”、“安全文明校园”、“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少先队红旗大队”,中卫市教育系统年终综合考核、安全卫生、综合治理、文体竞赛等荣誉数十个,初步实现了“让人人都享受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这一工作目标。

三、存在问题

1、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所需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设备配置不到位。如我校无电子白板,无语音室、无电子阅览室、无教室电视等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教师不能达到人手一机。

2、教师配备缺失较大,专任教师仅有37人。其中,教育局借调1人,50岁以上的教师

人,30-50岁的教师

人,30岁以下 人,教师结构不合理,工作繁重,压力大,对实施素质教育十分不利。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

专业结构不合理

3、教师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学习意识、责任意识、争先创优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学科知识教学、音乐教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指导、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等方面。

4、教学质量仍需大力提高,多种原因造成部分弱势年级、弱势科目,学困生比例略有增加的趋势,必须强化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指导,下大力气转化。

5、校园教育科研文化氛围不高,教研工作仍停留在表面,课改实验步子太慢、胆子太小、成效太低。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大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投资,尽早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2、进一步按标准通过统配和自筹资金购置各类仪器、器材,装备各功能室,增添室内外活动设施等。坚持“管用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使各功能室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继续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加强专项培训力度,壮大骨干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校际交流,积极为骨干教师和新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要常深入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下大力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4、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各项制度,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好质量分析关。要突出质量重心,务实年级科目领导包干制度,激发教职工全身心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加强教师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着力整顿抓好教职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逐步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使全校上下逐步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能力、比突出业绩和比工作成绩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重视各类竞赛与常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与锻炼的舞台,全面挖掘师生的潜能。

6、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积极向上的学生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学科统考、学校考试、考试命题、学科成绩组成、学科成绩反馈、学科考试结果反馈,均以等级形式进行。

总之,我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常规管理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们将齐心协力,再接再厉,不骄不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扎实做好以后的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常乐小学

7.教育政策评估标准研究 篇七

王惠清认为:“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制定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并以此来约束指导人们行为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教育政策从制定到执行,以及执行后的影响构成整个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评估则需要贯穿始终。本文将教育政策评估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的评估人员和评估组织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和程序,从目标、执行过程、效益、效果和效率等方面对某项教育政策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过程。

2 教育政策评估标准

2.1 预评估标准

教育政策预评估标准是指在教育政策制定之前,对于教育政策的目标做出评价,对该政策的价值、可行性以及后果进行预测分析。评估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定问题是否正确,政策目标是否恰当,政策方案是否可行。

就认定问题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对政策制定者认识问题的态度做出评价。当某种教育问题产生后,政府或政策制定者面对问题分为三种态度:一是放任问题的产生,不提出解决措施,任其发展;二是鼓励问题的解决,从旁协助或者支持参与问题的人士表达或解决问题,但不直接承担责任;三是积极处理问题,制定政策,设立机构,增补人员,划拨经费。一般来说,目前,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于教育问题的产生大都采取积极处理的态度。其次,要根据问题的结构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结构优良的问题。政策制定者对与这类问题把握十足,目标清晰,因果关系明确。第二类是结构适中的问题。因果关系也无法确定。这类问题是指因果关系不明确,虽然可以预知解决问题的方案、效益和影响,但是其状态不明确。最后,政策的制定者要判断问题是否正确合理。教育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因此,政策制定者要调查造成两者之间的差距的具体原因,抓住问题的重点,才能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盲目的从表面去分析。

就政策目标的角度来说,政策目标既是制定政策的起点,也是政策制定所要实现的终点。因此,在提出目标时,首先,要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是否符合认定问题。第二,教育政策的目标要平衡各方利益,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次,需检查该项教育政策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影响。第四,目标程度是否适中。不求实际,“好高骛远”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五,各个子目标之间是否协调有序。

就政策方案可行性来说,政策制定者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评价判断政策在政治、经济、人员质数、文化传统、信息技术、设施以及时机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法律程序,判断政策制定的过程是否合法有效。

2.2 执行评估标准

教育政策的执行评估就是检视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施行,同时审核方案的继续执行能力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其评估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判断是否按照法律规章以及相关政策实行。教育政策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合法化,然后再由相应的执行机关实施。

第二,判断是否有重组的执行资源。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资源作为补给。其中,教育经费的保障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判断是否有健全的执行机构。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执行机构不健全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机构缺乏;二是机构臃肿。机构缺乏表现在机构设置形同虚设,根本无人问津;机构臃肿表现在机构设置层级太多,人浮于事,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

第四,判断是否有合适的宣传对象。选择宣传对象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认清影响政策执行的个人(下转第22页)(上接第11页)或团体;二是按一定标准(如年龄、收人、职业教育程度、地理文化环境等)与政策执行实际情况区分归类,并对宣传对象排出优先顺序。由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问题涉及的范围幅度也相当之广,宣传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是,不能因此而不作宣传或者不进行深度宣传。

第五,判断政策的执行是否因时、因事并且因地制宜。由于政策在制定时往往中无法对其在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预计得完全准确,难免会存在考虑不周全或出现疏漏之处。因此,政策执行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生偏差的政策或者政策不完善的地方加以修正和弥补,对滞后与实践的政策或效力减退的政策加以发展和更新,然后在重新执行。

第六,判断政策执行是否具有监督机制监督及反馈机制。在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主要有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执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五种形式。因此,教育政策执行主体要颁布规章,合理授权,让监督机构充分履行其监督职责,为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可靠保证。

2.3 执行结果评估标准

执行结果评估标准是指对教育政策执行后所产生的后果,包括效益、影响所做的价值判断。其评估标准在于教育政策的影响是否达到最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政策效率。政策的效率标准是衡量政策取得效果所耗费的政策资源数量,通常体现在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之间的比率和关系。一般来讲,政策的效率标准包括三个层次:政策的成本层次、单项政策的投入和产出层次、政策的全部成本与总体产出层次。

第二,公民参与和回应度。教育政策解决的大多数人的问题,需要实现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公民的参与和回应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将各种教育问题反映出来,通过政治系统制定出适合的教育政策,以维护和实现公民的权益。

第三,政策影响力。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仅只解决某项教育问题,而是对整个社会系统都发生影响。因此,要检测一项政策的影响力必须要把该教育政策放到整个教育及社会系统中,从相互的关联中,整体上把握该项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总而言之,教育政策的评估标准要从政策在制定之前的预评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评估和政策执行之后的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再到结果的检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教育政策的效力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解决。因此,教育政策评估标准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教育政策学的深入,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也将会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李静芳.我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J].行政论坛,2001(6).

[2]农卫东.高等教育政策评估:意义、困难和对策[J].文教新论.

[3]王惠清.教育政策与法规[M].

8.素质教育评估 篇八

摘要: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在评价侧重点、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级与周期、管理主体上与普通本科教育评估都存在差异,可与本科教育评估机制相借鉴,建立完善的建筑学专业评估机制,增强专业教育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协调性、评估周期与专业培养周期的适应性,调动院校参与建筑学专业教育水平评价的积极性,并结合以量化指标为特点的数理逻辑方法,增强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以提高评估体系的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9—4474(2008)02—0007—05

一、本科教育评估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背景

我国开展本科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评估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评估、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等五种形式。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这一评估方案加强了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关注高等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91所高校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始于1992年,它是在建设部下属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评估委员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获得执业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建筑学专业学位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专业评估相应学历的互认创造条件。评估方案修订于2003年。现行专业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与方法、评估视察工作指南、评估取证信息要求等。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33所高校通过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二、两个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

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通本科教育评估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这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均分为三级,涉及了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主要领域;教育评估的程序也相似,包括申请阶段、自评阶段(完成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总结)、视察与鉴定阶段、评估委员会评定阶段等主要环节;采取的评估方法基本相似,如视察教学环境,查阅教学管理文档,听课,抽查课程考核材料(试卷、课程作业等),测试学生,召开各类座谈会等。但二者在具体评价侧重点、评价内容、纵向管理、评价手段、评价周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侧重点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重点考察的是学校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选择的评价观测点也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专业结构情况、学校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水平、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与水平,以教学体系中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教学条件、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为评价具体教学质量的重点领域,结合优势专业、新专业的个例取证获得评价结果。

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侧重于对专业教育水平与质量的评价,在学校相关学科支撑和公共教学资源的保障下,以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为考核重点,关注作为建筑师的人才培养质量,包括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质量。

2.评价内容的差异

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领域的评价内容上存在差异。建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其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和初步研究的开发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建筑技术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主要是以培养职业建筑师为根本目标,其设计主干课是评估考核的主要线索和立足点,具体包括与之相关的师资要求、教学条件、理论课程设置及建筑师业务能力培养环节等。两个评估体系评价内容的比较见表1。

3.评价等级与周期的差异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取得“通过”的以“优秀”等级向社会公布;达不到“通过”标准的“暂缓通过”,学校须经一年的整改后再申请复评,如仍未通过的,按实际达到的等级标准向社会公布。本科教育评估的周期为7年。

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结论分为四类:(1)评估通过(优秀),合格有效期为7年。基本条件为在满足评估标准的条件下,办学质量稳定且有特色,毕业生质量优,二级学科建设齐全,师资力量雄厚。(2)评估通过(合格),合格有效期为4年。基本条件为在满足评估标准的条件下,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办学影响。(3)评估基本通过,有效期为有条件4年,即第2年需接受评估中期检查。基本条件为基本满足评估标准,在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经过努力能够在1~2年内克服、解决。(4)评估未通过,评估未通过的学校在两年后方可再次提出评估申请。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1)专业评估周期有等级差别。开展专业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在该领域的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检验是否达到了办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给予评价。因此基本评价应以是否达到职业培养标准为原则,达到标准的给予同等评价结论,不宜设置差别,内部等级的设置易造成评估以“星级”评价为目标,有悖于评估的出发点。(2)达到评估周期除优秀等级外,其余的评估有效期均较短,许多学校合格期为4年。实际上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改革与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等改进需要一定的实施周期,4年的评估周期较短,很多工作尚在开展,难以全面看到改进效果;过于频繁的评估工作不仅分散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4年为一个评估周期与建筑学专业5年制学制时间及培养计划的常规调整周期也不同步。

4.纵向管理主体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的纵向管理主体是教育部,具体行政负责机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评估学术机构为评估中心下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纵向管理主体是建设部,具体行政负责机构是建设部人教司,评估学术机构为下设的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具体操作机构是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

目前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正在筹备开展对学科、专业的评估,此项工作的推进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评估的纵向管理主体是否需要调整变化,原有的专业评估是否应在教育部全面专业评估的大框架下。客观地看,如不调整或协调纵向管理体制主体存在的差异,势必导致重

复评估,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也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专业评估应整合在全面专业评估的大框架下,以利于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5.评价手段的差异

普通本科教育评估的现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等19项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具体评估时,采用了逻辑实证的方法,结合分级指标权重、量化评价等级等途径,将概念化的、不同领域的评价要素及其关系转化为可把握的数理逻辑关系,以量化数据方式表达评价结果,综合得出评价结论。这一评价方法具有数理逻辑演绎思维特点。

建筑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即教育质量、教育过程和教学条件。教育质量评价项目有德育、智育和体育三项,教育过程评价项目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和实施,教学条件评价项目包括师资队伍、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经费条件等五项。德育、智育和教学管理与实施评价项目设有具体的评价点。评价手段主要以文字表述的标准为主,在分类评价后,通过抽象思维汇总各评价结果得到综合结论。这一评价方法具有抽象的归纳整理思维特点。

思维作为人脑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可信的依据和正确的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结论的正确与否与思维的推理判断有关。数理的逻辑演绎思维要求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权重系数,评价标准分值等。抽象的归纳整理思维要求评价领域合理,分类评价标准与结论恰当,综合的思维过程客观。因此专业评估的结论是否合理、适当,关键也在于思维过程,即思维的推理形式。依靠抽象思维对分类评价结果作综合归纳与分析,需要借助个人经验和思维判断。由于人的思维活动对公正合理的结论存在着影响,因此这一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适当借鉴本科评估的数理逻辑演绎方法,以加强思维的客观性。

三、本科教育评估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的启示

教育评估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不同的评估体系其机制各有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在评价侧重点、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级与周期、管理主体上与本科教育评估存在差异,这对完善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部即将全面推行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应及时加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协调性。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应将现有专业学位评估纳入即将进行的专业认证体系,肯定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下的专业学位评估工作基本框架,肯定其以建筑学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评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适当增加有关大学生综合素质、文化修养、社会声誉、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以与专业认证的基本目标与要求相协调。

2.增强评估周期与建筑学专业培养周期的适应性。现行建筑学专业评估正常通过有效期为4年,此类学校共有24所,占通过专业评估院校的72.7%。而建筑学专业学制通常为5年,5年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所以建筑学专业计划的调整、教学特色的更新等需要有一个周期来实施和检验,因此5年及以上的评估有效期更符合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周期特点。

3.推行达标评价原则,调动院校参与专业教育水平评价的积极性。现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实质为等级评价,根据评价成绩优良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等级。然而专业学位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国际专业学位接轨。因此,其达标评价模式更符合专业学位评估的根本目的,应采用明确的标准衡量专业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并给予通过或未通过的评价结论。

4.结合以量化指标为特点的数理逻辑方法,增强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专业学位评估的基本评价模式是语言描述式评价,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对经验的依赖性。建议借鉴本科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价方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给予适当的权重系数和分值标准,以提高评估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度。

5.优化评价内容,提高评估体系的创新性。专业学位评估可增加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一次性授位率、办学投入情况与发展趋势等的评价,拓宽评估考查和测试途径,以便使专业学位评估能够与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更好地结合,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考察建筑学专业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上一篇:牢记党的宗旨 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下一篇:河北金融学院导入CIS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