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诗意及赏析

2024-06-29

《春夜喜雨》诗意及赏析(共9篇)

1.《春夜喜雨》诗意及赏析 篇一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饱含诗人 的心情。

(3)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4)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5)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2.春夜喜雨的诗意鉴赏 篇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3.《春夜喜雨》赏析 篇三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咏物诗。“雨”是物,“喜”是情。诗在托雨之物,抒喜之情。诗的四联写了春雨、雨状、雨势、雨后四个可喜。一可喜由感雨而来,二可喜由听雨而来,三可喜由看雨而来,四可喜由想雨而来。诗中深切地体雨之情,细致地描雨之态,情溶物中,处处见情,真可谓体物入微。诗中没有一个抒情的句子,着力描写的是雨。但雨,在这里既是情的诱发物,又是情的体观者。雨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体。诗人的情状是借雨呈现出来的。雨状就是诗人的情状。

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春,表达作者对春日之雨的欣喜之情。诗中深切的体雨之情,细致的描雨之态,情溶物中,处处见情。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

①随风句:夜间细雨无声,人们不觉,因此说潜。

②野径句:阴云密布,没有星光,天上地下黑成一片。

③重:花枝饱含雨水。

④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注释2】

①二句意谓“好雨”似乎知道季节的需要,当春天农作物正需要雨水,而雨就及时到来。乃:就。发生:指下雨,与“春”双关。《尔雅·释天》:“春为发生。”

②二句从听觉极写小雨绵绵不为人听到之状,意谓雨随着风偷偷地在夜间飘洒,润滋着万物却细小而无声。

③二句从视觉极写小雨不为人看到之状,意谓田野小路和天上乌云都一片黑,只有江船上的一盏灯火独自发出一点光亮。

④二句意谓次日早晨看到的是锦官城中一片湿润而格外鲜艳的红花。重:指雨后红花分外鲜艳。锦官城:即成都。详见李白《蜀道难》注。

【诗大意】 这场好雨似乎懂得节令的需要,正当植物萌发的春季,就随着微风悄悄地进入夜晚,绵绵密密地滋润着草木。郊野小径笼罩着浓重的乌云,江边渔船闪动着点点的灯火。明天早晨再看看经雨的春花,一定更加娇妍绚美,开遍成都古城。

【赏析1】

首联紧扣诗题,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无知无情的春雨以人的思想感情。雨似乎懂得它该降落的时节,正当万物生长的春季它便发生,因而赞之曰“好雨”。其“知”字下得颇为传神,简直把雨写活了。“好雨”之“好”当然是诗人的感觉,因之也就蕴含着喜爱之情。颔联紧扣住“好”,字,用似人化手法,从视觉方面进行深一层的抒写。“好雨”之“好”,不仅表现在它“知时节”,而且还表现在它默默奉献的精神。它好象并不想博得人的夸奖,因而人们进入梦乡时,才随着微风悄悄地降到初春之夜,细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仿佛怕把人们从梦中吵醒。这样的雨,该是多好啊!诗人既用“潜”、“细”写出了春雨特有的动态,又传出了春雨默默“润物”之神,可谓形神兼备,臻于化境。颔联从视觉方面继续写春雨之“好”。诗人用空旷的原野浓浓黑云布满天空,独有江中的渔家灯火交烁光明来预示这场滋润万物的雨能下一通宵,会让万物得到充足的水分,这就进一步写出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品格。“黑”与“明”相互映衬,构成了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郊夜雨图。尾联写想象中的雨景,甩晓晴花重的景象,以最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来写好雨滋润万物之功,进一步写出雨之好及作者对雨的无比喜爱。“重”字既写出花枝饱含雨水娇艳欲滴之态,又有色泽浓艳之意。

全诗紧紧扣住“喜”、“好”二字着笔,不仅把好雨写得有知有情,而且有品有德。它是视之无形,听之有声,有润物之实而不求润物之名,纯粹出之于自然。诗人对春雨赋以思想感情,写得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精炼细腻,富有情趣,是一首歌咏春雨的佳品。

【赏析2】

首句用“好”字对春雨加以赞美,并以拟人的手法点明春雨“好”的原因,似乎春雨也通人性,在最需要雨水的春天,适时而落。春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富于理性,而且富有情义。颔联仍然使用拟人手法,从春雨的降落角度,进一步赞美春雨的美好。在这一联里,诗人表达了春雨的两种特点:一是春雨仿佛怕影响人们日间劳作而选择夜间而落;二是春雨虽有益于农夫,却不显露丝毫的沽名钓誉之心,只是甘心润物,而不喧哗扰人。这一联进一步表明了春雨无私哺育大地的情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不慕权贵、深爱百姓的胸襟。颈联写景,通过野径俱黑,江火独明点明春雨范围之广,并暗示春雨持续时间之久,表明春雨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愿望。尾联是作者由春雨而激发出的想象,写春雨滋润万物,哺育百花的功劳,通过花多花美对春雨进行赞美,与首联的“好雨”相互呼应。

这首诗借春雨表达出作者非常崇高的思想境界。诗人采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全诗不着一“喜”字,而作者的喜悦之情却随处可见。

【赏析3】

这首诗是写景状物的诗,是诗人长期转徙流离,定居成都草堂后所作。诗人将下雨这个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拟人化了,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春夜细雨的风景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首联即称赞这场春雨为好雨,她似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知”采用了似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雨人格化。“发生”可理解为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一片。

颔联细腻地描绘出春雨是好雨的特点: 春雨伴随着春风,趁着夜色,悄然降落,细无声响地滋润着万物。这两句诗抓住了春雨悄然无声这一特点,描写准确传神,历来被认为是写春雨的绝句。

颔联着重从听觉上描绘雨的轻柔,颈联则从视觉上描绘雨景的美丽。野外的小路被乌云笼罩,没有星光,天地上下黑成一片,只有江上的渔船还灯火明亮。乌云的浓黑和渔火的鲜艳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联写诗人想象中春雨过后美丽的景色。因春雨及时的滋润,明天早上你再去看看那些被春雨淋湿的花儿,他们那娇艳的花瓣饱含着轻盈的水分,青翠鲜嫩,妆点着锦官城,该是多么美丽,多么精神呀!

【赏析4】

这首诗,是在一个春天的夜里,诗人面对下雨心中感到欢喜而作的。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句句都洋溢着喜悦之情。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好似一幅绝妙的春雨图。对春雨的特点和品性的描写,十分细腻、准确、生动,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杜甫春夜喜雨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 篇四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 , 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的意思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5.春夜喜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并能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体会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欣赏雨景,雨声。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还看过怎样的雨? 2 师:在诗人杜甫的眼里,又看到一场怎样的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及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杜甫的资料)4 请生读题--师: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5过渡:几百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描写雨景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策略说明:通过让学生观看雨景,听听雨声,开门见山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为下面古诗文的学习渲染环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整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读古诗,读正确,读出韵味。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练习2 师配乐范读 师:古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吟诗的方法。有兴趣吗? 复习近平仄规律。四声调-→古诗中的平声、仄声-→平长仄短规律 5 生尝试说诗句的平仄规律。(学生练习)生试读、指名读。6 师:相信你们也能读好整首诗。齐读。

(策略说明:通过知音、明意、悟情三步学习阶梯的构建,使学生在多次与文本接触,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层次,读出情致。回归语文简单教学本位。在读准古诗的停顿与平仄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读诗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请学生来亮亮自己的本领。致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三 读出意境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许多诗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拿起你手中的材料,借助注释,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画面。2 生默读。3 师生交流。第一联

(1)师: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 好在何处?(板书盼)

(2)“当春乃发生”什么意思? 第二联

(1)第二联承接上文,前文点明了“春”和“雨”,这一联就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夜”)这一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

(2)春雨是怎样来的呢? 随着春风悄悄地进入夜中,怎样的滋润万物? 细细地滋润万物。(板书听)第三联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和“喜雨”这个主题有关系吗?(板书看)

(2)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意浓厚呢? 第四联

(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是什么意思,诗人想象明天早晨将会是什么样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这一联不写雨了,写花的美丽了,还和喜雨主题有关系吗?

(2)这一联你认为作者哪个字用得贴切,生动?

整个锦官城都是花的海洋一般,展开联想吧,田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木呢?所有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板书想)(随机朗读)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盼了听,听了看,看了又想,怎不让人欣喜若狂呢?作者因什么而喜? 生:因雨而喜。

5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诗人如此欣喜?(补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6师:杜甫为什么而喜? 生:为民而喜。

师:再次吟诵,读出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生读--好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面对那从天而降的喜雨,他不禁即兴吟诵道--(指导背诵)

8师:此时你们已是人诗合一了。喜极而至的诗人此时多半还会用唱一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播放歌曲)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策略说明:以“景”为切入点,通过听、自由读、讨论、读等方式使学生全心融入文本。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活动中对于诗人所描绘的雨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最后也能如诗人一般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对“好”“知”“重”等字的推敲时,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即解决了诗文中的难点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然后,通过介绍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学会古诗。最后,请学生带着感受读读古诗,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五 总结拓展

1拓展学习:有关描写雨的其他诗句

(策略说明: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通过运用已得的方法,请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己的诵读感受诗人描写春雨的精彩,体会诗文当中的语言文字,形成了感悟语言的能力,发展了思维,同时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 布置作业:

尝试用上今天所学读古诗的方法,选择杜甫的其他作品品读品读,走近作者。板书设计:

春 夜 喜 雨(唐)杜甫

盼--听--看--想

6.《春夜喜雨》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2、多读古诗,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浸润和感染。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2、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现在是春天啦,有人观察过春天的雨吗?春雨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回答。

3、同学们,你知道吗?有一位唐代的大诗人,他也特别喜欢春雨,他还写了一首赞美春雨的诗呢。他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夜喜雨》。

4、齐读全诗。

二、知诗人。

1、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2、出示有关诗人的填空题。

3、出示例子:

《春夜喜雨》的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诗人。

4、谁能把刚才出示的前三条资料这个句式连起来说一说.5、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一句话把尽可能多的资料串起来说一说吗?

三、解诗题。

1、“春夜”的意思有人知道吗?“喜雨”呢?(春夜:点明时间是春天的夜晚。喜雨:俗称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为喜雨,这里还有诗人对春雨的到来感到高兴的一层意思。)

2、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

1、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个人学习:

(1)读全诗。

(2)自学生字。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

合作学习:

(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

(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

A、读诗句 B、解字义讲句意 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

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指导:

诗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读准下列字音:甫(fu)径(jing)重(zhong)

感悟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知道时节,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作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从屋里走出来一看,田间小路和乌云都一片漆黑,只有那江船上的灯火格外光明。

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成都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沾着雨水的花,显得沉甸甸、红艳艳。

4、让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吧!(配乐诵读)

五、拓展积累。

1、古往今来的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老师和大家共同找了几首,同学们二人一组,共同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自己学一学,一会儿共同给大家读一读。

2、介绍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诗。

3、作业:

(1)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的诗境用语言描绘下来,写成现代白话的小短文。

(2)背诵《春夜喜雨》。板书:

4、古诗二首 春夜喜雨(杜甫)赞:好雨 听:潜 润 看:黑 明

7.春夜喜雨教案 篇七

中华西小学 陈有娣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3、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沙沙沙„„沙沙沙”,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的音符。你们喜欢春雨吗?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天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春夜喜雨》,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2、学生齐读题目:春夜喜雨

3、这位大诗人是谁?关于杜甫,你的了解有多少? 出示杜甫的简介,谁来读一读? 杜甫,字子美,河南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号称“诗史”。

4、我们学过杜甫的哪首诗?《绝句》 你能背吗?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预学——梳言)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

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学生点评 注意:“随风潜入夜”中的“潜”,应该读“qián”。

“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应该读“zhònɡ”。

3、听朗读,体会如何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学生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怎样才能读出节奏?注意诗的停顿,语气要高低起伏,语速有缓急变化。男女生读,看看谁读得更有节奏感。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探学——诵读)

同学们,我们要读出诗的韵味,还要理解诗意。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2)跟同学说说你读了古诗,你的头脑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你觉得题目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是(),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的()之情。

(4)小组同学一起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精读显像,读出理解(显像)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真正会读诗的人,头脑中会呈现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1、通过自己的学习,你看到怎样的画面?你读了哪些诗句看到的?

2、学生汇报

(1)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到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花儿绽开了笑脸,柳树发芽„„

(2)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看到了在漆黑的夜晚,雨伴随着风悄悄地来了,滋润着大地万物„„

(3)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仿佛看到了在乌云满天的夜晚,诗人看到在江面上有一艘船,还有点点渔火若隐若现。(4)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看到了花沾上了雨水,显得饱满,千朵万朵的花非常美丽。

读着读着,一幅幅画面就出来了,真美啊!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像,把这些美丽的画面读出来!

五、精读细品,感悟“喜悦”(悟意)

1、同学们,诗的情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再读诗题,哪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喜”就是什么?

2、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你从哪些诗句或哪些字、词中体会到诗人的喜悦之情?

3、学生汇报: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从“好雨”、“知时节”体会到诗人的喜悦。诗人把春雨当成一个了解人们心思的人,说他知时节,一到春天就从天而降。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因为春雨像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所以诗人喜爱春雨。请你把“善解人意”写到黑板上。

看到春雨那么善解人意,诗人能不喜悦吗?谁能读出对春雨的喜爱,读出诗人的喜悦。(2)感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潜”、“润”体会到诗人的喜悦。

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它是如何润物的?无声地滋润大地万物。“润”字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它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默默无闻、无么奉献)

假如你是春雨,你会怎样做? 预设: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滋润大地上的万物。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让田里的庄稼快快生长。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带给人们丰收。

这样的春雨怎么不讨人喜欢呢? 这是一位默默无闻、无么奉献的妈妈,所以我们要读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诗呢?(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才能体现“潜”和“细”的特点,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在那个寂静的夜晚,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真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感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还有让诗人“喜”的地方吗?

①诗人想到了第二天早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春意盎然)

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多么美丽!这景象让人喜爱,让人赞美。请同学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这两句诗。②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天,杜甫49岁。当时安史之乱(755年——763年)爆发,百姓流离失所,杜甫弃官,携亲逃难,四处漂泊。后来,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而成都也从去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一直闹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这是解除旱灾之雨啊!诗人看到了满天的乌云,看到雨不停地下着,联想到百姓的丰收,国家的安宁,怎能不喜呢?

带着对这首诗新的感悟,再读这首诗。

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十分激动,不由得赞叹——

4、吟诵诗歌

(1)两同桌摇头晃脑地吟诵

(2)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请同学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吟诵全诗。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拓展)

课件出示写雨的名诗名句,你读懂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齐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雨巷》

七、随堂检测(检学)

1、我能理解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____________ 红: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填空。

(1)这是一首(),第一句写了下雨的(),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后面六句集中写()。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之情。(2)人们常用诗句(“ ”)来比喻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八、作业

1、收集描写雨的诗词,感受诗人笔下形态不同的雨。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3、将《春夜喜雨》这首优美的古诗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

板书: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理解

春夜喜雨 喜悦

读出感悟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善解人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连绵不断)

8.《春夜喜雨》说课稿 篇八

我说的是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中的一堂诗歌欣赏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课文以诗歌为题,进行诗歌综合性学习。本单元把诗歌分成几类,各类诗歌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本单元不单在于学习几首诗歌,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细”的特点展开描写。本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读、背这首诗

2、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3、欣赏作者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品味诗歌。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所以在设计时,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直指重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此外,我采用了“诵读法”、“合作欣赏法”进行教学,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

古典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课堂伊始,在古筝悠远的乐声中,借助多媒体的国画背景,以教师饱含诗情的讲述,将同学们带入诗歌欣赏的特定气氛。

(二)走近杜甫。教师质疑:你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有那些了解呢? 新课标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材料。”因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诗圣杜甫。

(三)诵读欣赏,感受真情。

这部分我分三步走:

1、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注意下列读音: 潜、径、润、重;

2、多种形式诵读《春夜喜雨》;

3、小组合作谈理解。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诗主乎情”每一篇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被现实生活激发起沸腾的情感而写就的。基于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我没有带领学生作深入的讲解分析,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合作地学习,把课堂时间教给学生。

(四)互动评析、品味古诗。

《春夜喜雨》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久传不衰。对其精妙之处,素来为人津津乐道。我引导学生用“总评——听觉——视觉——想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对那场雨、这首诗进行品评,请学生静下心来有滋有味地品读,启发学生通过品读、分析、体味其中自以为精妙的语句,以感悟、鉴赏、品味作者热爱生活、忧国忧民的情感,从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能领悟到哪个境界,决不强求一致,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推荐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达到感兴趣、能理解、促积累、重吸收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诗、理解诗而设计的。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及鉴赏 篇九

【解题】

杜甫作。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热烈赞美,表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把春雨写得非常生动、细致、传神。开头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赋予春雨以知觉和感情,赞叹它当春而发,下得及时。接着的四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仍用拟人化,并结合动静相衬、明暗相间的手法,细腻入微地刻划春夜雨景,使我们仿佛听到那微风轻拂、细雨润物之声,见到黑云笼罩的旷野和江船上一点明亮的火光。这四句诗,显出诗人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感觉、独到的观察和传神的艺术表现。结尾“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写雨后晨景。满城盛开的红艳艳、湿漉漉、沉甸甸的春花,衬托出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诗中写春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它有意润物、不求人知的高尚品格,这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表现。

全篇并没有一个“喜”字,但诗人盼雨、听雨、看雨、喜雨、赞雨的满腔喜悦之情,却从字里行间透出。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乃:就。发生:此处指降落。潜:悄悄地。润:滋润。野径:田野间的 小路。红湿处:指带雨水的花。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锦官城:成 都的别名。

【大意】

这真是一场及时好雨,仿佛知道节气变迁似的,一到春天就淅淅沥沥 下了起来。它在夜晚随着轻柔的春风悄悄地降落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 了万物。此刻的田野小路上什么也看不见,黑黑的雨云笼罩着天空,只 有江面上点点渔火,在这一片漆黑之中,显得分外明亮。到了清晨,只见 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原来是成都城开满了被雨水打湿的沉甸 甸的花朵。

【鉴赏】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人经过几年的逃难流亡,到这时生活才比较安定,心情才比较舒畅。这期间,他常常参加一些轻微的农事劳动,以自己亲手种植出来的蔬菜招待客人:“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宾至》),他甚至打算终生躬耕于浣花溪畔:“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在这种情况下,他跟农民的过从更加密切频繁了:“田父要(邀)皆去,邻家问不违”(《寒食》),他也更加关心农作物的生长了。

《春夜喜雨》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各种植物经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季,早春正是急需大量养料和水分的时刻。对于这一点,“细推物理”的诗人是了解得很清楚的。因此,诗一起笔,就寓叙述于议论之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谓这一场好雨太懂得时间节令的特点了。当春天一到,她就降临人间了。这一起笔,出色异常。首先,诗人移情于物,使物著我色:春雨仿佛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深明物理的脉脉含情的诗人自我形象的.外化,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一开始就将春雨写活了。其次,寓叙于议,开门见山,一开篇就紧紧围绕诗题“春夜喜雨”来落笔,显得极其紧凑。再次,锤字炼句,字字精当,字字含情。“好雨”者,是诗人的赞语,就蕴含着“喜雨”的“喜”;“知时节”和“当春乃发生”是写这场雨为什么好,也就是“喜”的理由。诗歌不排除议论,而要在议论时带着浓郁的感情。杜甫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巧妙地寓叙于议,因而此诗一开头就有一股引人入胜的力量。

第二联“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从耳闻这个角度状写出春雨润物之功。潜者,偷偷地、暗暗地、悄悄地之谓也,不仅切牢“夜”雨的特点,写她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已降临人间, 而且反应出春风之微和以及下句春雨润物之滋润。脉脉绵绵的细雨最能滋润万物,韩愈也曾有过“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名句, 显然是从杜甫“润物细无声”句中得到启发而写成的。但韩愈以酥油的润泽、光亮来比喻, 着重写春雨的视觉形象; 而杜甫以“润物细无声”来状写春雨润物之神, 则侧重于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形象。二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雨既然如此绵绵脉脉,既是“潜入夜”,又是“细无声”,一般人是不易发觉的,而诗人不仅发觉了,还感受得那么真切,可见诗人对春雨之关心。这关心固然来源于诗人平时一贯善于“细推物理”,而更重要的是,杜甫即使在成都草堂安定的环境中,也时时不忘现实:“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建都十二韵》)。他是从关心民生疾苦这一高度来关心春雨的。而南宋诗人杨万里却曲解了杜甫这首诗,曾在《又和春雨》中对杜甫提出了批评:“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道是知时”,意谓杜甫仅是从关心花事的角度而不是从关心农事的角度上去关心春雨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未免胶柱鼓瑟。首先,花事跟农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花草与庄稼同为植物,同样需要春雨的滋润,花事好农事也必然好。其次,诗歌的写法是以少总多, 以点代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何况,这儿杜甫明明写的是:“润物细无声”,这“物”不明明包括花草、庄稼在内的一切植物么?这只要看一下他写于同地稍后的另一首《江亭》诗就可了然。《江亭》前六句写道:“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诗人何等悠然闲适,似乎他已十分满足于这个安乐的小天地了,然而在结尾两句诗人却振笔直书:“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诗人何尝有一时一刻忘怀于时世的艰难、民生的疾苦? 《春夜喜雨》正是站在这种高度上来写春雨的。

第三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目见这个角度描绘春夜的雨景。上联已显示出诗人喜不能寐、深夜听雨的形象,这一联进一步写他观望春夜雨景后的感受。夜色深沉,野外的路径,黑魆魆的已看不清了;天上阴云密布,星月潜藏,当然也是黑黑的一片。可是在这天地一片漆黑的环境中,江船上却一灯独点,显得格外明亮。在天地“俱”黑的环境中,江船上一灯“独”明,这是何等优美的形象画面,在这一“俱”字和“独”字中,又隐藏着诗人何等惊喜的心情。因此,这一联通过春夜雨景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春夜喜雨之情。景与情偕,水乳交融。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想象第二天清晨雨后优美的景色。意谓第二天天亮起身一看,到处都是鲜红耀眼的一片,带水的花朵,丹艳欲滴,沉甸甸地低垂着,充溢于整个成都城,令人观赏不尽。这一联中的“湿”字“重”字,极其精炼传神,其好处不仅在于形象地、精确地描绘出被雨水沾湿的花朵的色与姿,还在于极其含蓄地、鲜明地抒写出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锦官城里的花事如此美好,锦官城外的农事也必然不坏,这层意思尽管都在言外,读者还是能心领神会的。体会到这一层,就更能了解杜甫民胞物与的伟大胸襟。

【《春夜喜雨》诗意及赏析】推荐阅读:

《春夜喜雨》的内容及赏析07-21

春夜喜雨译文注释07-22

中班语言春夜喜雨教案09-17

喜雨抒情散文07-26

上一篇: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下一篇:2017科普日活动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