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2024-08-25

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共4篇)

1.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篇一

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当前随着我国沿海省市对沿海的开发相继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一个贯通南北的中国沿海经济带由“点”和“区”到“带”正在形成。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积极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并在2004年底印发了《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台州沿海产业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市位于我国黄金海岸中部、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节点城市,迎合国家沿海战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顺时应势,于2005年正式提出并实施生产力东移、全力建设台州沿海产业带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台州沿海产业带各重点开发区块建设已拉开框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一、发展目标

台州沿海产业带是以拟建的沿海高速公路为主轴,向西纵深约5公里,东至管辖海域的沿海带状经济体和产业走廊,涉及台州沿海6个县(市、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共32个乡镇(街道),陆域总面积约为21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6910平方公里,共有重点开发区块12个,规划面积760平方公里。沿海产业带是我市增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台州要实现跨越发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关键要靠沿海产业带建设。

经过若干年努力,台州沿海产业带力争实现“三年打基

础、六年上台阶、十年建新城”的阶段性目标,把台州沿海产业带打造成台州未来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吸引外资的集中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和台州滨海的新城区。

三年打基础,即到2012年,贯穿沿海产业带的南北通道75、74省道南延工程建成;各重点开发区块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企业入园的条件基本成熟。

六年上台阶,即到2015年,开发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按照台州炼化一体化、三门核电等项目如期建设和投产估算,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沿海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效益增强,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石化工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再生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成为区域新的增长点。港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滨海旅游业、效益农业蓬勃发展。以港口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沿海高速公路,形成贯通南北的沿海产业带高等级主干道网络,交通、供水、排污、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网络进一步完善。

十年建新城,即到2020年,台州沿海产业带逐步建成为集群优势显著、要素支撑有力、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滨海城市新区。力争完成开发面积190平方公

里;台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跻身国内亿吨大港行列;电力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电力基地。

二、进展情况

1、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建立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台州市实施规划》已完成编制,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等八个省级部门对规划进行批复,台州沿海产业带正式上升为省级开发重点区域。由市建设规划局委托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修编的《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已完成,上报待批。依据《实施规划》、《发展战略规划》,12个重点开发区块正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带长远发展的蓝图已经描绘。

2、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台州沿海产业带启动区块大多利用废盐田和滩涂围垦所形成的未利用地,目前已开发约50平方公里。通过卓有成效的招商选资,一批重大项目和转型升级工业项目落户沿海产业带,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投资业主中石油、卡塔尔和壳牌已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中石油与浙江省政府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厂区选址地黄礁涂围垦,由民营企业转为政府后,推进大为加快,有望春节前后大坝合拢;三门核电一期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90多亿;台州第二发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引进新能源、高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0亩的省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已启动,装机2MW×20的东海塘风电

场工程已投运;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作为转型升级试验区,已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3800多亩海域使用申请已获省政府批准,年底将完成一期道路的填渣。沿海产业带已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造船、医药化工、汽摩配件、装备制造等行业的集聚发展,永源汽车、中马集团、皓友、金港造船、华迪实业、利源金属等一批大企业落户。现有投产企业531家,2009年1-8月,新投产企业78家,实现规模上销售收入183.3亿元,入库税收8.87亿元。

3、重大基础设施有序推进

沿海产业带通过连续几年的加大投入,立体交通网、沿海供水网、区域电力网、生态环保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序推进,各区块内水、电、路、讯和排水、排污系统初步建立,绿化、亮化工程相继跟进。据统计,基础设施已累计投入达140亿元。立体交通网:甬台温铁路全线铺通,国庆前后将正式投入运行;台州机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开展,新机场申报工作已启动;大麦屿港区升格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新建5万吨级码头竣工并投入使用,货、客对台直航已开通;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加快建设,明年底将全线通车;椒江二桥及75省道南延工程也将在年底全面开工。沿海供水网:台州供水二期建成并投入运营;临海沿海及椒北引水工程已完成投资额9598万元,输水隧洞建设进展顺利;“北水南调”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组织评审。区域电力网:台州500KV输变电工程临海变已建成投产,500KV台东变已完成变电所电气安装,进入扫尾阶

段,500KV玉环变电气正在安装;一批220KV、110 KV输变电建设在有序推进。生态环保网:台州市危险固废处理中心、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临海区块污水处理工程均已投运;椒江污水处理二期和再生水回用工程厂区主体已完成总工程量70%;路桥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首期5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商业运行,一级管网、泵站完成;玉环滨港工业区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备安装已达55%。

4、要素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台州沿海产业带内拥有较为丰富的港口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开发港口岸线长96.23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港口的岸线长达30.75公里,大麦屿港区、头门港区建设正在大力推进中,大麦屿集装箱吞吐量今年上半年已突破1万标箱。《台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近、中期适宜围垦滩涂面积51.09万亩,临海北洋涂、南洋涂、椒江十一塘、十塘三期、台州开发区三山北涂、路桥三山涂、黄礁涂、温岭担屿涂、玉环漩门三期等围涂项目(共计23.2万亩)进展顺利,可为产业带的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沿海产业带集火电、核电、抽水蓄能、水电、风电及潮汐发电于一体,2015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可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三、主要问题

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初见成效,但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产业带“带”状形态有待凸现

由于沿海高速公路尚处前期工作阶段,75、74省道一级公路延伸段尚未开工建设,沿海产业带现有各重点区块如散落的“珍珠”,“各自为战”,缺少南北贯通的高等级主干道将其串连成“项链”,沿海产业带“带状”发展形态未能真正形成。

2、基础设施支撑有待加强

沿海产业带大部分区块远离城区,区块原有基础设施底子薄,虽然目前区块的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已大为改善,但离现代物流、设计研发、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生活居住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入园项目层次有待提高

入园项目绝大多数是本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引进的外地项目“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寥寥无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尤其是当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需求全面萎缩,企业传统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意愿低迷,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不少入园企业缩减投资、降低产能、推迟开工,直接影响到了沿海产业带的发展。

四、努力方向

1、致力跨越发展,构筑大平台

台州的未来在沿海产业带,台州的希望在沿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是台州跨越发展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城市拓展的主方向。沿海产业带在新一轮发展中,务必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发展。

一是错位发展。根据《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台州市实施规划》和《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深化编制各重点开发区块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二是可持续发展。按照“岸线资源深水深用”、“空间资源优质优用”原则,合理安排项目布点和建设用地,保持滚动发展弹性,保留长远发展余地。特别是可供重大项目布点的区块、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廊道,一定要保护好、预留好。

三是统筹发展。坚持以“创新基地、生活乐园”为导向,既要考虑近期工业集聚,又要考虑中长期城市发展;既要考虑生产配套设施,又要考虑生活保障;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生态保护,切实统筹好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2、致力完善配套,推进大投入

沿海产业带是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承载发展铁路经济和对台经济等新型经济的重任。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臵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一是完善交通公用设施。公路重点抓好沿海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椒江二桥及连接线、75和74省道南延等项目建设,贯通沿海大通道。铁路要抓紧推进甬台温铁路四大支线(台州石化支线、大麦屿支线、头门支线、健跳支线)和台金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拓展内陆腹地。机场既要加快台州(路桥)机场改造,又要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港

口要重点开发中心港区{大陈岛30万吨级港区(含黄琅作业区)、头门港、海门港}和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龙门港区,努力在头门岛建设20万吨级以上产业码头,提升港口竞争力。

二是完善生产配套设施。电网重点抓好500千伏路桥台东变、台东变二期;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形成高效、安全的区域一体化供电体系,消除用电瓶颈。供水重点实施长潭水库扩容工程,牛头山水库向临海沿海片引水工程和海水综合利用等。环保重点是加快椒江、路桥等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健跳、杜桥、松门等中心镇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三是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坚持以园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居住、餐饮、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配套服务体系,使企业工作人员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3、致力转型升级,发展大产业

沿海产业带是我市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上台州”的载体。要立足台州的优势产业和临港区位优势,顺应重化工业化趋势和产业升级规律,坚持“四资”联动,“东引台资、北接上海、南联闽粤、西拓内陆”,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船舶修造、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等临港型工业,电子信息、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影响的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台州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优势产业升级。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5+1”主导行业。我们要积极引导这些优势产业的升级项目落户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各地台州商会作用,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在外台州商人回乡再创大业。

二是引进央企重化巨头。随着央属企业的发展壮大,抢滩全国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我们要加强与央属企业联系,依托我市港口与铁路联运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迎合央属企业沿海布局扩张趋势,引进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重化工业。当前,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大石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石油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2010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石化产业集群。

三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们要紧盯世界500强,促进与民营企业的嫁接联姻。重点要充分利用大麦屿港已开通对台海运客货直航机遇,强化与台湾的产业合作,发展对台经济。台台交流,渊源已久,我市的产业发展从八十年代的工艺品、鞋帽服装、罐头食品,九十年代初的模具塑料、医药化工、阀门水泵,到九十年代末的缝纫设备、家用电器、制冷设备、汽摩及配件的三次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要实现我市产业的第四次转型,我们还要主动承接台湾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梯度转移。

4、致力统筹发展,落实大扶持

抓好沿海产业带建设,就抓住了台州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围绕沿海产业带、服务沿海产业带,努力在人力和财力上向沿海产业带倾斜,让最得力干部在沿海产业带开创业绩,让有限的资金在沿海产业带拔动“千金”,掀起沿海产业带开发新高潮。

一是建立管理协调机构。市委决定建立全市沿海产业带管理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委,并配备强有力的专职人员,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各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上下对口”原则建立相应机构。

学习借鉴临海东部区块管理模式,由县(市、区)常委兼任区块的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兼任区块内镇(街道)的书记、主任,并给予管委会人权、财权、审批权,拥有对镇(街道)班子的任免建议权、人员的调配权、财政资金的调控权和县一级的审批权,切实加强对区块内镇(街道)的领导和协调,促使管委会与涉及镇(街道)步调一致,强力推进区块的开发建设。

二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尽快出台《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指导意见》和《沿海产业带产业准入目录》。设立沿海产业带专项资金与考核体系,引导扶持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均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2.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篇二

赴佳木斯市检查组 2011年7月19日

根据省发改委安排,我们督察组到佳木斯市及同江、富锦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进展情况

年初以来,佳木斯市紧紧围绕省产业项目三年活动年任务要求,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亿元,同比增长40%,产业项目投资完成120亿元。在全省重点推进445项产业项目中,我市共列入40项,项目总投资142.7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0项,总投资70.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3.5亿元;加快建设项目13项,总投资5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2.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7项,今年计划投资4.1亿元。目前40个项目中已经有36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90%,上半年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8.4%。

(一)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共6项,总投资9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2.6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富拖公司大中马力拖拉机项目已完成主要建筑 物土建工程,正在开展配线安装及厂区地面铺设。常发佳联公司农机具项目主体厂房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办公楼、研发中心、食堂宿舍等已完成地基部分;骥驰公司30-160马力拖拉机技改项目已完成5600平方米厂房基础施工及57台套设备改造工作,正在完善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融拓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农机具项目原厂区正在生产,新厂区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及残土回填,6月下旬开展土建基础工程施工;龙嘉公司催芽器、筑埂机及农机配套项目,完成厂房和办公楼基础施工,正在开展钢结构安装工程;金兰马公司橡塑制品及免维护新型拾禾器总成项目完成围墙基础及厂区内道路施工,正在开展橡塑车间钢结构吊装。

(二)绿色食品产业。共6项,总投资14.4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5亿元。目前,已开工5项,完成投资2.1亿元。永安锦稻公司稻米综合精深加工项目于4月6日全面开工建设,正在开展大米车间和六个原粮仓土建工程建设;中储粮油脂公司20万吨大豆仓储加工项目5个万吨平房仓基础完工,正在进行主体工程砌筑;丰益(佳木斯)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豆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于4月份开工,目前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45%,预计年底建成;哈啤佳凤公司扩建高档啤酒生产线项目完成12个发酵罐建设。此外,九阳集团大豆优选项目于6月上旬复工,已完成厂房和附属设施建设,大豆示范田已开始种植。

(三)矿产经济产业。共4项,总投资11.6亿元,2011 年计划投资3.1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北方水泥公司新型干法分解窑生产线项目厂房及设备安装完成,已开展试生产;丰达石英砂公司矿渣微粉及环保多孔砖项目1号生产线(30万吨)已经安装完毕并投产,2号及3号矿渣微粉生产线已试生产;东兴煤化工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发电厂主厂房基础和三台锅炉基础建设,洗煤厂厂房施工已完成90%,设备制造完成,下半年可开展设备安装。

(四)林产品加工产业。共3项,总投资22.5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4.7亿元。已开工2项,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龙江福公司硫酸盐针叶浆生产线改扩建项目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1号浆板机改造工程开展试生产,正在办理进口设备入关手续;龙兴广发公司境内外木材加工园区项目,境内部分完成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境外部分锯材生产线已进场并开展安装;永安集团木材综合加工项目已确定选择高新产业区原规划的临港物流园区作为建设地点。

(五)生物产业。共3项,总投资3.5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1.4亿元。目前已开工2项,完成投资892万元。其中,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公司中药车间异地改造项目综合制剂车间、提取车间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开展设备安装,预计7月份试生产;多多药业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项目正在开展生产车间改造;太爱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及水解钙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开展 场地平整。

(六)新材料产业。共2项,总投资8.4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2.1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765万元。其中,佳星玻璃公司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开展土建收尾、厂区道路铺设,并开展深加工分厂及机修分厂建设;润特公司环保阻燃剂项目于6月3日破土动工,正在开展场地平整。

(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共1项,即电机股份公司高效节能电机、核用电机量产及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98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0.5亿元。目前已完成部分设备订购,正在进行设备基础施工。

(八)现代服务业。共10项,总投资53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26.5亿元。目前已开工9项,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佳木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都市农业公园”正在建设中,“开心农场”已经开始种植;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正在开展名镇办公楼和单体别墅内外装饰及绿化、亮化工程;浦东物流枢纽站项目已完成40个库房建设,部分商服用房已投入运营。目前,正在开展综合楼动迁征地工作;天润公司国际农机博览中心及佳天德颐农产品大市场工程于5月下旬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市农机产业园农机平台建设项目已完成212公顷征地补偿工作,新建道路工程于5月下旬开工;黑瞎子岛旅游名镇建设项目,生态园接待中心基础工程已完工并开展主体施工,乌苏大桥已完 成桥梁及引道路基填充40万立方米,防护工程已完成6处23.7公里;四丰山旅游景区项目,开展了1号及2号人工岛驳岸及环湖路基础开挖及回填,回迁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富锦湿地风景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厂区环路建设及房屋基础工程施工;此外,长利汽车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正在开展用地审批工作,预计7月份开工。

(九)其它产业。共5项,总投资6.9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2.8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亿元。其中,七彩毯业高级拉舍尔毛毯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基本完成,污水处理站正在调试;中唯实业有铸造焊接加工中心项目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预计7月份项目一期工程完工;龙煤卓异公司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正在进行安标认证工作;新曙光牧业饲料生产线项目完成8个粮仓仓库建设,正在开展烘干塔和综合办公楼主体施工;中国建材北方水泥公司配套项目一号、二号厂房地基浇筑已完成,二号钢结构厂房正在施工,三号厂房地基正在施工。

二、主要措施

省提出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活动以来,该市高度重视,将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做为全市一号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八个战线推进组和十大产业推进组;采取“五个一”模式,由市级领导包保推进19个重大项目;强化了载体建设,制定了相关政策,重点打造八大园区;同时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 动,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一切给项目让路,一切为项目服务,形成了强有力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促进了产业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

(一)明确责任,完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为了强化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年初以来,该市相继下发了《关于2011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全市十大重点产业推进组的通知》与《关于成立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战线推进组的通知》等7个文件,组建了产业项目建设八个战线推进组和十大产业推进组;同时对19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由市级领导包保推进。市发改委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综合推进部门,根据我市产业项目建设特点,抽调了委内17名精干力量,组织成立了全市产业项目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市项目建设的综合、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细化目标,分解落实产业项目建设年度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完成我市产业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该市在年初召开了全市产业项目推进会,突出把列入省重点推进的项目作为年度重要考核内容,对产业项目建设年度目标和计划节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并与各(县)市区及各战线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对取得突出成效的重大项目推进组,给予重奖;对工作无明显进展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不力、贻误战机,因主观原因没有完成项目 6 年度目标的责任人,将给予诫勉谈话或调离,确保完成年度建设进度和投资任务目标。

(三)打造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坚持项目建设园区化发展思路,全面加大了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推进产业项目集聚发展。今年重点建设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桦南工业园区、富锦工业园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同江经济开发区等八大园区。其中市高新区完成征地41.37平方公里,建设园区路网22公里,园区专用电网22万KW及给排水等各类配套设施,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常发佳联等企业农业装备制造项目为代表的农机产业园;以佳星玻璃等企业玻璃制品和新型建材项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园;以佳兴塑业等企业资源再生利用项目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园;以葵花药业、兴宇生物科技等企业中药、化药和生物制药项目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有效解决了项目落地难和摆放不合理的问题。目前,高新区规划范围内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今年计划开工建设产业项目50个,目前已开工建设26个。同时,我市按照省领导指示,正在加快推进省市共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

(四)强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在政策扶持上,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佳木斯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就建设用地、财税优惠、投融资、优化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促进高新区加快发展。为了加快工业产业项目建设,我们出台了《关于 扶持工业产业项目建设的意见》,对重点工业项目全部免收地方行政收费,中介、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保证金。在优化项目资金环境上,我们狠抓政银企合作,引导商业银行向重点项目倾斜;努力扩大金融机构规模,引进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等多家域外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9家,位列全省第二位(仅低于哈尔滨);在去年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的基础上,已经向上申报了城投债二期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在强化用地保障上,我们利用第二轮国土规划修编之机,新争取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努力破解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制约。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上,针对立项核准、土地、环评等关键环节,我们强化全程服务,实行相关部门全程领办办结制,设立绿色通道,限时办结;对于需国、省审批事项,实行代办制,协调上级部门,实施全程服务。

(五)着眼长远,强化项目谋划开发。我市始终坚持一手抓开工,一手抓谋划,建立并完善了项目谋划开发工作的良性循环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了推进工作机制。每年都把项目谋划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位置、摆上日程,明确目标和重点,并纳入到对县(市)区及部门的年度考核中,重点推进落实。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我市在保障发改、工信等重点部门项目建设工作经费的同时,对重大项目招商洽谈、调研、论证及前期规划等工作每年都专门拨付资金,为项目谋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注重规划引领作用。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开展了“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在“五个围绕”上下功夫(即围绕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产业升级、中俄区域合作规划、全国千亿斤粮食规划等政策机遇谋划储备项目;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谋划储备项目;围绕我市区位、高端及国内外两个资源谋划项目;围绕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谋划项目;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谋划项目)。目前,“十二五”重点项目规划中共列入项目512项,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80个,10亿元以上46个,100亿元以上8个,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但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仍然突出。

一是投资完成比重较低。虽然我市列入省重点推进的40个项目已开工36项,所占比例达到90%,但上半年完成投资只有14.2亿元,仅占全年计划投资50亿元的28.4%。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因素,大部分项目室外工程4月份才开始展开。

二是部分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润特科技高效膨胀型阻燃剂、太爱肽公司胶原蛋白肽、骥驰公司大中马力拖拉机、融拓北方农机具、新曙光牧业公司饲料生产线等民营企业项目受资本金不足,银行贷款又逐渐趋紧影响,制约了项目按进度实施。

三是用电、铁路运输等要素制约明显。今年我市有17 个省重点项目在高新区建设,受配套用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常发佳联收获农机具、融拓北方农机具、市农机产业园农机平台项目建设进度及下步试生产;同时益海(佳木斯)粮油受二期生产受铁路运输影响,导致三期扩建放缓。

四是国家用地审批趋紧,部分项目工期拖后。受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未下达,导致我市天润农机博览中心、佳天德颐农产品大市场、长利汽车城等新开工项目土地未获得审批,工期拖后。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为确保省重点产业项目年度目标的如期完成,下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项目紧逼推进态势。为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我市将紧紧抓住40个列入全省重点推进项目不放松,加大推进工作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攻坚。计划7月上旬召开全市产业项目专项推进会议,对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对各县(市)区和部门产业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加强协调调度,加强督促检查,倒算投资帐、倒排工期表,努力保证建设进度、投产时限和达产达效指标;对于尚未开工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前各项要件办理工作,做好环评规划、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督办考核作用,定期深入一线督办检查,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如期完成。二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在项目审批方面,落实专领导、专人员、限时间攻关完成。在资金方面,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挥银行贷款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千方百计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进一步搭建融资平台,做好“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工作。在用地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的土地政策,创造性地做好用地报批工作,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指标,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倾斜;同时进一上步盘活存量土地,提高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进一步利用外脑,依托大专院所,谋划开发一批符合市情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力度,用足用好用到位国家政策;加大跟踪落实和服务力度,促进山东泉林纸业公司总投资120亿元的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北京鑫华水木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三江商贸城等已签约的大项目尽快落地。

四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通过园区这个项目建设平台,切实解决项目摆放混乱、落地生成难、政策支持不配套等问题,促进要素和产业聚集。市区抓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集中加大投入,着重在完善功能上求突破,在提升水平上下硬功,真正做到基础建设、政策环境、项目审批、产业布局协调统一。在培育做大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引进科研体系支持等方面下功夫,为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特色 产业基地建设创造条件,提升项目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强化重点产业项目投资统计。进一步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项目推进责任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的协调,督促和协助企业及时完善项目前期要件,使开工项目符合纳入省投资统计要求,及时纳入统计。同时按照省对投资统计与建筑业营业税相挂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发改委、统计局、地税局的沟通协调,促进已开工项目应税尽税,为应统尽统创造条件。

几点建设:

一是建议对省重点项目应建立特殊的推进机制。建立一个高效推进平台,特事特办、随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省重点项目按进度实施。

二是建议对省重点项目外新生成的重大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同样享受省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考虑到佳木斯市农机装备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建议省政府在佳木斯市打造以水田机械为主的农机产业基地,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五、关于省三次经贸活动合作项目落实情况

今年,在省三次经贸活动中,我市共签约项目27项,总投资277.6亿元,其中,与央企合作签约项目4项,总投资14.2亿元;香港活动周签约项目3项,总投资87.7亿元;哈洽会签约项目20项,总投资175.7亿元。按照督导内容,现将签约项目落实情况作以汇报。

(一)与央企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今年我市与央企合作签约项目共4项,为促进项目加快实施,市政府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并加大了推进协调力度,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异地建设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富锦粮库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目前,富锦粮库地上物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北京国贸设计院已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铁路专用线规划设计(哈铁局立项)也正在进行,下步将规划铁路专用线立项之后的走向问题。

2、桦川大青背山二期风电场项目。总投资43775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10000万元。正在办理征用林地手续。

3、同江江胜风电场项目。总投资45436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30000万元。目前,风机塔架、主变、箱变等设备已生产完成。

4、同江临江风电场项目。总投资452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30000万元。目前,风机塔架、主变、箱变等设备已生产完成。

由于国家林业总局暂停受理征占林地手续审批,三个风电项目暂时无法开工建设。

(二)香港活动周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香港活动周期间,我市代表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签署了3个大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13.5亿美元,占全省总签约额的11.8%。为使签约项目早落地快建设,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经济合作促进局牵头,市供热燃气办、富锦市政府、同江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推进组织,负责项目具体推进工作。制定了香港活动周签约项目推进方案,确定张书滨副市长为市燃气项目责任领导,富锦市长周宏为风电项目责任领导,同江市长赵达为铁路物流项目责任领导,同时明确了各项目推进领导,落实了推进任务,制定了推进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佳木斯燃气项目

佳木斯天然气发展投资项目由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港版上市)独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7300万元人民币,分期建设佳木斯市LNG(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佳木斯市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佳木斯市城市燃气配套设施及实施“大佳木斯战略”。项目一期已经开工建设,到位资金10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到位资金6000万元。

2、富锦风电项目

富锦市风电项目由华润电力(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独资建设,项目总投资80亿元,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开展测风工作,到位资金10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到位资金5亿元,预计十二五末全部建成。

3、同江铁路物流项目

同江市铁路物流及洗煤项目由香港永晖集团独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计划占地2000亩,首期计划投资建设铁路物流园区,同时在园区内投资建设洗煤厂。项目一期将于2012年开工,预计十二五末全部建成。

(三)哈洽会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在第22届哈洽会上,我市交易团上会签约项目共20项,比去年增加8项,其中内资项目13项,总金额139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2项,总金额2亿美元,对外贸易项目5项,总金额3.68亿美元。经过积极跟踪推进,目前,15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已完成和到位资金7亿元,富锦家世界家居建材商城、富锦鑫龙40万吨糙米深加工及再生能源利用、汤原10万吨油脂加工、桦川水泥产品配套加工、桦川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同江新热源建设及网管铺设、东风区农机制造、浦东货运枢纽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桦南中电50万千瓦风电场、国电桦南生物质热电联产、同江华能风力发电、抚远乌苏里新城、种业市场建设、华润富锦东堤风电、郊区五金建材市场等其余七个项目正在办理各项前期手续,并开展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下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此外,祥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同江市宝新经贸有限公司、抚远县天拓经贸有限公司、抚远县东明经贸有限公司、黑龙江万源通再生物资配送集团公司与外方签约的5个对外贸易项目,总金额3.68亿美元,年底前都可完成进出口任务。附:

1、2011年佳木斯市列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2、佳木斯市列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存在的突出前期问题表

3.核桃产业汇报12.19 篇三

卢龙县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优良的农家品种“石门核桃”,并以其圆润光滑的果型和优良的内在品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著名品牌,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钻石核桃”相媲美的优质品种。近年来,我县本着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原则,结合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石门核桃”,从而使核桃这一卢龙的优势产业走上了振兴之路。

一、“石门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核桃基地规模发展迅猛。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支柱产业、推进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到目前全县共有核桃面积近13万亩,其中近三年栽植核桃实生苗9.76万亩。全县现有500亩以上的核桃示范园5个,进入结果期的核桃园面积约1.1万亩,20年以上的成龄大树面积约0.3万亩。

1、科学规划。本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核桃基地重点向五大片区集中,即抓好石门核桃老产区、环城绿化、高速沿线、西洋河综合治理区和燕河营镇长城沿线等五个区域,目前上述区域共栽植核桃7.4万亩,每个基地规模基本达到5000亩以上,12乡镇全部建成了一个面积不低于200亩的示范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08年,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配套制定了《卢龙县核桃基地建 1

设管理办法》。同时市委、市政府也把发展石门核桃列入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08年《秦皇岛市生态经济林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卢龙发展“石门核桃”纳入市本级生态经济林项目,市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以尽快实现绿化国土、富裕农民的建设目标。省林业局也把“石门核桃”的发展作为全省的名牌特色林果产业来加以扶持,2008年我县被省林业局确定为“利用资金造林绿化示范县”,造林重点为“石门核桃”。

3、整合项目资金。一是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资用于扶持核桃基地建设发展;二是将核桃的发展纳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资金建设核桃基地,三北防护林国债资金大部分用于购买核桃的种苗,全部无偿提供给栽植户;三是协调水利、农业等各涉农部门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支持核桃产业的发展。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土地开发整理、新能源、农业综合开发、开发性扶贫资金等项目,与发展核桃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仅2010年全县就整合涉农资金2096万元用于全县核桃基础建设。

4、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对全县“石门核桃”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定位,优中选优,并就核桃丰产、高产等相关课题进行攻关。积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通过“传帮带”形式培养本地嫁接人员100人,为全县实生园嫁接做好了技术人员储备。

(二)北方干果研发中心签约成立。

2009年,卢龙县人民政府与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北

方干果研发中心”的签约仪式。该中心是集优良品种选育与引进、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研究与开发内容包括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干果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基地建设、北方干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已投资350万元,完成了办公实验楼建设。

(三)“石门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得到认证。

2008年11月“石门核桃”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注册;2009年,“石门核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审。这大大提高了“石门核桃”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增强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初见成效。

秦皇岛市棋盘山绿色庄园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县林果协会把“卢龙石门核桃”商标和“石门核桃”地理标准产品授权该公司独家使用。目前,公司已完成基础建设投资850万元,建成加工车间、产品展示厅、产品储藏库、办公楼等基础设施,核桃油生产线和油脂灌装线已安装,风味核桃仁和核桃糖果设备正在选型,各种产品的包装及标签正在设计中,启动了环评及QS认证。

二、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基础性工作全面到位,但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表现为:

1、县财政投入核桃基地建设资金有限。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每年用于基地设施建设、苗木品质、奖励政策、栽植补助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制约了核桃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优质苗木供应与基地快速发展不适应。我县每年优质石门核桃产量仅在2吨左右,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是核桃品种良莠不齐。全县核桃大约共200万株,有180万株不是品种苗,这些品种苗中,优秀的“石门核桃”代表品种仅占20%,且多为3年以下幼苗,还有8000株“石门核桃”用作嫁接采穗,且年供应量仅50万芽左右,而为品种化嫁接需要,年需求量至少要200万芽,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县核桃品种化发展。

三、需省局帮助解决的困难

为切实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我县进一步谋划了核桃产业重点县项目,通过增加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投入,高标准建设优质丰产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优良新品种,推进全县核桃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示范带动我县核桃种植总面积2013年末达到14.19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4789吨,可加工优质核桃油160万公斤。由于县财政薄弱,投入到核桃产业建设资金有限,为此,恳请省领导对我县核桃产业在项目政策予以更大倾斜,资金上给予更大支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重点县之一,及早在省内立项和组织实施。

4.浙江特色山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篇四

浙江省林业厅

山核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林树种,也是我省享誉中外的著名珍稀干果,生产历史悠久,集果用、材用和保健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结果寿命长、经济效益高,是我省最有地方特色,最具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林业产业资源,对山区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现状

1、近年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山核桃栽培面积约7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40万亩。2007年我省山核桃干果产量为1.6万吨,其中临安、淳安是重点生产县(市),分别占60%和30%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他栽培的县(市)还有桐庐、安吉、建德、富阳等。形成了以浙西天目山脉为主的山核桃产业带。

2、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情况

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根据目前我省经济林管理水平,山核桃和香榧栽培面积70万亩,平均每5亩一个劳力,需要14万个劳力,从事一产(种植业)的劳力可达10万人以上,从事二、三产(加工、销售和运输等)有1万多人,估计集约经营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以吸纳城乡社会劳力10多万人,如果按现在从事作为副业和粗放管理来算,估计可达15万劳力以上。

农民收入方面:山核桃经济效益非常高,山核桃每亩收入平均在800元-1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在2000元-3000元左右,有的还超过了5000元。据调查,临安市2005年山核桃产量6984吨,总产值达10.44亿元,其中一产2.64亿元,二、三产7.8亿元,总产值占当 1 年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仅临安市山核桃一项,就出现了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103个,户均收入超万元的村61个,共有12160户农户山核桃收入超万元,852户收入超5万元。

3、产业化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山核桃的产业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据2005年统计,临安市山核桃加工企业达300余家(包括加工大户),加工能力超过万吨,包括安徽宁国等地的山核桃原产品也流向临安加工,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核桃加工和集散基地。产品包括炒果类、手剥山核桃、仁类等三大主打系列产品和糕点、油、酒等辅助产品,产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点销售,通过了加工销售,实现增值1亿多元。

4、农民组织化程度情况

我省于2002年成立了省山核桃产业协会,主产区的县市都成立了山核桃产业协会,主要是企业、种植销售和大户等参加。产业协会在信息交流、价格指导、行业自律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近30家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中,涌现出“东林”、“森宝”、“东升”等一批运作良好,增加农民收益,在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社。

5、科技水平情况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山核桃主产区农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二十余项,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一批专利,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山核桃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和有关育苗、造林等方面的系列配套实用技术,技术优势明显。还创建了省级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批从事山核桃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才等,为山核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市场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就喜好山核桃的习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山核桃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从近几年全国总量看,山核桃平均年总产量仅1.7万吨左右。我省总产量在1.6万吨左右,按全省人均占有量计,分别为0.25公斤左右。由于量少,山核桃的市场销售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礼品经济阶段。按全省人均消费0.5公斤计,则需山核桃2.4万吨,则需要130万亩山核桃投产面积才能满足,即使今后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提高50%,也必须有86万亩山核桃生产基地才能满足。再加上长三角地区有2亿人口及日益增加的出口外销量,山核桃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生产

(1)产业带明显,初步形成区域产业经济

我省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杭州的临安、淳安、桐庐、建德和富阳以及湖州的安吉等地,集中在天目山脉一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临安、淳安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核桃之乡”,经过多年的建设,临安市已经成为国内山核桃最大集散和加工地,其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2)山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我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和优越的水热条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一是大面积的低丘缓坡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我省尚有坡度26.67万公顷小于15度的林业用地面积低丘缓坡可用于发展特色经济林。二是我省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平均气温为15.3~18.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3)经济效益好,农民发展和管理的积极性高

山核桃生产的经济效益名列我国各经济林树种的前列,山核桃其它干水果相比,虽然开花结果较迟,但经济寿命长,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百年山核桃树仍可结果累累,造福于子孙后代。山核桃和香榧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摇钱树”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群众发展山核桃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5年来,全省已新发展山核桃10多万亩,每年都在2万亩以上亩以上。

3、主要优势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

我省处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主要消费市场。上海和我省宁波都有大港,对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具有良好的优势。

(2)产、加、销优势

我省山核桃是著名的珍稀干果,经济价值高。山核桃除安徽临近我省的几个县有外,主要面积和产量以及加工都在我省临安等地。近年来,我省山核桃加工和销售企业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因此,我省具有山核桃的产量、加工和销售的优势。

(3)技术开发优势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特色经济林主产区群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几十项,其成果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还创建了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技术优势明显,我省拥有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一批从事特色经济林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4 农民技术人才等,基本形成了科研开发梯队,为我省特色经济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区域经济和效益优势

我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之一,财政状况良好,非公有制企业众多,民间资本雄厚。山核桃单位面积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脱贫和致富的重要来源,是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的经济林树种,这些为我省发展核桃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5)综合利用优势

山核桃营养丰富,含油量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其仁含有极其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80%以上,是易消化和预防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优良食用油;果仁含有9%-12%以上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具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维生素A、B、E含量丰富,SOD活性强,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明目轻身,消痰化积,延年益寿。果壳可生产高性能活性炭,综合利用价值大。

4、发展制约因素

(1)造林投入成本大、经济效益产出迟

由于山核桃造林前期投入成本大,按高标准造一亩山核桃需要800元-1000元,每年要进行必要的管护,而效益产出迟,造林后一般要10年左右开花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因此,影响了非主产区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当前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我省的其它一些经济林树种。

(2)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特色经济林多生长于山地陡坡,水土保持、水分管理等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近几年,栽培和管理技术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其生产经营水平还比较 低,管理相对粗放,产量不高或不稳,有的林分大小年明显,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3)良种化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滞后

山核桃良种化进程十分缓慢。山核桃由于无性繁殖技术不过关,长期采用实生繁殖,变异性大,品质有所下降。迄今为止,山核桃是干果中唯一没有实现良种化的树种,良种选育,苗木快繁等技术等尚待进一步提高,造林后植株生长缓慢、进入盛果期迟等问题还没有全面得到解决。

(4)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

我省特色经济林在栽培上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个体经营规模很小,有的甚至只有几株山核桃树,产量少,产量和价格的依存度高。我省山核桃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很多,但名牌很少,龙头带动能力较弱,产供销脱节,销售方式相对落后,流通渠道不畅。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现象时常出现,特别是新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开拓力度小。协会和专业经济组织发育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我省山核桃和香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加资源总量、扩大栽培规模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施以龙头带动、名牌推动战略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核桃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省新发展山核桃面积50万亩。规划以临安、淳安为山核桃产业带中心区域,以安吉、桐庐、建德、富阳等为外围重点区域,向全省的湖州、衢州、金华等其它适宜发展的县(市、区)辐射,使我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发展重点是:在山核桃主产区主要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山核桃的生态栽培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 质量,在新发展区大力实施山核桃“西进”战略,扩大栽培面积,提高造林质量和管护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建立山核桃优质容器苗骨干苗圃;加强山核桃良种、矮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全面提高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四、投入和效益预算

2008-2020,山核桃造林50万亩,造林成本按每亩1000元,山核桃需要投入5亿万元,平均每年4000万元。骨干苗圃建设投资1000万元。共计5。1亿元。

如果管理得当,十年后,山核桃和香榧就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十五年后基本达到平均效益水平,按山核桃每亩100公斤计,新发展的山核桃预计可以增加产量5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30亿元,效益十分显著。

厅绿化造林处

上一篇:九年级英语总复习教案(9A Unit1)下一篇:学生每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