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2024-08-24

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6篇)

1.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篇一

零陵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零陵区信息中心 2011年6月25日

市督查组:

根据湘政办明电„2011‟33号、湘政办明电„2011‟90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政务外网建设,确保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向上级领导就相关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情况

1、目前,我区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前期调研工作,信息中心对全区各单位电脑台数及办公流量进行了摸底,确定上网容量,全区共规划104个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外网建设,其中,区政府大院内有37个单位网络接入外网,区政府大院外有67个单位外链接点的电路建设;根据区政府与区电信公司初步的协商,区政府院内单位由区电信公司提供一条200M的宽带,用于整合院内外办公上网和支持门户网站运行,院外已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以现有的线路接入横向网,未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将后期逐步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区信息中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区域位置和电脑数量,与区电信公司初步协商了建设方案,对项目实施预算做出估算,相关资料正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但还未开会讨论。

2、因省、市没有提供参考的实施方案与技术要求,无论在规划方案,制定预算还是实施标准上,县区在实施外网 1

建设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在这种情况下,县区面对着人力、物力浪费和反复施工、重复施工的问题。在制定具体的网上行政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过程中仍然有待省、市上级单位提供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和经费预算等指导。

3、区信息中心建设有独立网络机房,设定了大院互联网统一出口,已经通过电信线路顺利接入全市政务外网,全区其他单位接入区信息中心网络机房,连接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即可接入市电子政务外网,为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零陵区党委、政府、监察局、政务服务大厅等网络接入工作由区电信公司负责,正在实施。

4、因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在建设中,待政务服务大厅建好后才可进行视频监控系统“全球眼”的接入规划。同时,区信息中心、政务中心、监察局等单位与电信公司进行了有关洽谈,接入规划参考省、市上级领导部门意见后,再共同协商制定。

5、零陵区原政府门户网站使用时间较长,网站设计陈旧,服务功能已经不能胜任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我中心计划对原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版,现原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暂停服务。区信息中心在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之后,为贯彻落实湘政办明电„2011‟33号、湘政办明电„2011‟90号等文件精神,顺利完成与省、市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接,我中心在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设计方案中重点增加相应的软件功能接口,积极准备对接网上行政审批和电 2

子监察系统,已制定门户网站改版具体实施方案。

二、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及上网情况 该项工作正由监察局牵头实施。

三、建设经费、技术及运维支撑情况

1、建设经费及运行维护经费的保障及落实情况。区信息中心根据与区电信公司初步协商的建设方案,对相关配套项目做出了预算,将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区政府门户网站改造升级和网页防篡改系统预算价总计33万元,外网横向网建设根据与区电信公司初步的协商,区政府院内单位由区电信公司提供一条200M的宽带,用于整合院内外办公上网和支持门户网站运行,宽带租费为20万元/年,建议由区财政统一支付;院外已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保持现有的合同资费不变,新接入电信网络的单位由区电信公司在宽带资费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其费用建议由各单位承担。待省、市明确区本级为建设系统所需资金后将所需资金和运维所需经费10万元/年一并纳入预算。

2、技术及运维支撑人员的落实及到位情况。我区已按上级要求成立了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领导小组,并将相应的工作机构及人员名单上报省市。区信息中心负责和实施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提供技术指导。外网横向网络系统由区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区电信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落实运维支撑人员,现已安排到位。

2.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篇二

2012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共8245家,需求人才数100349人,求职人才数为161294人,人才供求比为1.61(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61)。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2011年同期增长2.21%,求职人才数比2011年同期增长0.33%,但是需求人才数比2011年同期下降19.06%,总体人才供需矛盾同比出现回升,人才竞争压力增大。

在各地市人才网站分布中,广西人才网主站中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共有5967家,需求人才数64949人,求职人才数为122146人,占比分别为72.37%、64.69%和75.73%,人才供求比为1.88。

二、人才供给情况

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求职人才数为161294人。求职人才学历分布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量总计98934人,其中求职人才数超过1万人的有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行政/文职/后勤类、销售类和建筑/工程类,排名情况与2011年同期相比,销售类排名下降两位,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求职人才数首次排名榜首。

三、人才需求情况

(一)用人单位分布情况

2012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用人单位共8245家,同比增长2.21%,其单位性质分布见表1,具体企业数量分布见表2。

(二)产业与行业需求情况

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需求人才数为100394人,较2011年同期减少23643人,降幅为19.06%。

人才需求行业分布方面,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需求较多,这五个行业累计需求达到65541人,合计占比达到65.28%,需求行业分布集中度较上季度下降2.15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3。

(三)职位需求情况

在职位分布方面,需求人才数处于前十位的职位类型见图3。

如图3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需求人才数总计56378人,占人才总需求量的56.16%,其中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17480人,占比达17.41%,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8070人,同比下降31.59%。

四、人才供求对比情况

2012年第四季度,人才供求比为1.61,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0.31,总体供需压力同比有所增长。具体情况见表4。

由表4可见,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多数职位类型人才供求压力与2011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由于需求相对较少,求职者众多,法律/法务类、银行类和人力资源/人事类供求比较高,分别达到8.62、7.02和6.33。

五、人才供求特点

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供求出现较大变化,特别是用人单位数量同比仍有增长的情况下,需求人数出现较大下滑,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9.06%,而求职人才数量则同比小幅增长0.33%,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导致多数职位供求压力上升明显。

(一)人才供给保持旺盛局面

1.市场/策划/推广类、建筑/工程类和行政/文职/后勤类的人才供应总量同比增长明显。2012年第四季度的求职人才数与2011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市场/策划/推广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建筑/工程类的求职者人数比2011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622人、1179人和1159人,增幅分别达到29.22%、7.04%和8.58%。

2.服务类人才供应持续低迷,但同比仍出现小幅回升。2012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服务类人才供应增长较为乏力,持续维持较低迷状态,第四季度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餐饮/娱乐和美容/保健类的求职人才供应继续维持低位,合计仅为3769人,与上季度相比减少17.80%,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5.63%。

3.销售类和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人才供应维持高水平。2012年第四季度销售类和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人才供应仍维持较高水平,其求职人才数合计为23407人,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总体人才需求回落明显,仅有少数职位需求人数同比出现增长

2012年第四季度,由于进入年底,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有所减少,人才需求下降较大,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的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回落,需求人才数合计仅为100394人,同比下滑19.06%。

1.销售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引领业务类人才需求大幅下滑。销售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类人才需求量大幅下滑,合计仅为23996人,与2011年同期相比,降幅达到20.45%。其中,纯销售类的需求下滑是主因,而市场/策划/推广类等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职位需求与2011年相比大幅增长41.16%,业务需求结构出现一定变化。

2.行政/文职/后勤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和人力资源/人事类等类别人才需求持续下滑。2012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对后勤管理支持类的人才需求出现持续下滑现象,其中,行政/文职/后勤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和人力资源/人事类等职位需求较2011年同期减少2269人,同比下降18.17%。

3.大多数职位人才需求出现下滑。在46个职位大类中,有36个职位类型的人才需求人数出现同比下滑,其中销售类、物流/仓储/运输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建筑/工程类、餐饮/娱乐类、机械制造类等人才需求下滑最大,分别同比减少8070人、1736人、1621人、1435人、1295人和1261人,其中物流/仓储/运输类人才需求降幅达到53.70%,减少了半数以上的职位。

(三)人才供应增加,人才需求减少,人才供求总体压力回升明显

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人才供应与2011年同期持平,而人才需求出现较大下滑,同比降幅达到19.06%,人才供求比大于2的职位类型达到27个,比上季度增加6个,比2011年同期增加10个,其中,有14个类型的职位竞争激烈,人才供求比大于3,但少数业务和服务类职位需求缺口仍较大。

1.服务类、销售类等类别人才需求缺口减小。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餐饮/娱乐类和销售类等类别由于需求下降,人才需求缺口减小,其合计需求人才数为26667人,合计求职人才数为19618人,有7049人的需求缺口,合计人才供求比为0.74,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0.16。

2.人力资源、财务和行政等管理类等较稳定的职位竞争加剧。由于需求减少较大,而求职人才总量稳中有升,人力资源/人事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和行政/文职/后勤类等热门职位竞争压力持续回升,其人才供求比分别为6.33、4.76和3.38,其中,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竞争激烈,超过6人竞争1个职位。

(四)应届毕业生供求情况(2012届)

1.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人数增长乏力。2012年第四季度的2012年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人数为20617人,出现小幅下滑,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情况见图4。

2.应届毕业生需求回落。2012年第四季度应届毕业生需求有所回落,为26580人,应届毕业生需求情况见图5。

3.应届毕业生供求比较低,但部分职位竞争激烈。2012年第四季度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意愿下降,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毕业生供求情况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供求比为0.78,但是部分类型的职位竞争仍较激烈。各职位类型的毕业生供求情况见表5。

3.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篇三

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目标。发展经济,人才是关键,产业人才队伍对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四大行业经济总量占我区整个工业经济的80以上,是我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并且是我区人才较为集中的行业。目前,我们对这四个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养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人才开发、人才引进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营造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关于加快构建教育、卫生、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建筑、农业八大人才高峰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02]70号)文件的制订,明确了我区十五期间构建八大行业人才高峰的目标,全区上下对人才意识的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正在我区形成。

2、用人单位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引才育才用才机制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引进和培养人才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要。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资金有机结合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如“项目招标”—通过新品开发或技术改造项目的公开招标实现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技术入股”—专业技术人员以其技术入股企业,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筑巢引凤”—建设企业“一站两中心”,为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条件;“中介作媒”—通过区人才交流中心代理人事管理和人才招聘等。这些办法切合企业实际,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留住人改造才和用好人才,许多企业采用岗位工资、项目提成、股权奖励等多种方式搞活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提高和更新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委以重任,高学历、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已经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新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关键岗位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人才队伍总量逐步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重视,我区的人才环境已日益完善,四大行业的人才总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接受调查的3429家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393人,则全区企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应在2.5万人左右。近几年来,企业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每年4.8左右的速度递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机械冶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0.2提升到目前的14.6,电子信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1.7提升到目前的16.6,反映出我区产业职工队伍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才状况的改善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层次的提高和年龄结构的优化。接受调查企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61人,占0.3;本科学历有1290人,占26.3;大专学历有2814人,占13.6;高级职称有271人,占1.3;中级职称有1210人,占5.9;初级职称有4655人,占22.8。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才的总量和比重都有所提高。从年龄结构看,四大行业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占到65.8,呈现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骨干挑大梁的可喜局面。

二、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近年来在四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依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企业科研生产所需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1)、受交通地理因素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缺乏区位优势。我区与常州几十年同城,以

至于我区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特别是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同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各项社会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引进的人才难以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难以获得进一步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途径。(2)、用人单位(企业)缺乏足够的对人才的吸引力。企业是各类产业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经营状况一般的原区属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本科生很难招

到,尤其是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取向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都将收入水平、发展和稳定状况作为重要因素,一般性的工业企业难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一些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则抱怨培训机会少,专业技术人才自我发展条件差。(3)、分配机制不活、工资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我区企业的工资水平同上海、无锡、苏州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各种人才资源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的工资待遇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面临人才的竞争,企业若以高薪招进人才,则企业内部现有的技术人才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若拿不出更优越的条件,一些高级人才和一些新兴专业人才很难引进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即使引进来后也不易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在我区的一些乡镇企业,好不容易花高薪引进一些外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恋家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而呆了一两年就远走高飞了。(4)、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还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人才流动还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一些老的政策的限制,我区一些政策上对引进人才上还存在一定的门槛,例如养老保险等方面。

2、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综合实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缺乏现代企业运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从总体上看,我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理论功底扎实、管理能力高超、国际视野开阔、实践经验丰富、经营业绩卓著的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经营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只有少数企业推行了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些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而更多的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则仍然实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产品推销方式,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策划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推开;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很少考虑通过引进一些经营管理人才来管理和发展企业。大部分企业引进人才时仅考虑专业技术人才,而轻视了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如再不切实重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将会缺乏后劲,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影响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谈及人才,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才是人才。但事实上,即使是最富创造性的发明、最先进的设计,也只有经过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手才能最终变成完美的产品。随着我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是观念问题,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愿当一线技术工人。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企业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实习培训等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要求,但由于受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沟通、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根据武政办发[2002]70号文件,明确了我区支柱产业在“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四大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使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以高于其他行业的速度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效益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在四大行业聚集起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常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和经营管理人才群体),形成我区产业人才高峰。到2005年,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争取达到3万人规模,年均递增5以上,其中高层次人才争取达到1000人,年均递增14以上。根据这次调查的现状,同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区委提出的“武进要做‘两个率先’的先行区,三年再造一个新武进”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加紧人才队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实行“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方针,确保经济发展拥有足够的人才保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人才群体,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我区应把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大力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类紧缺人才,营造产业人才集聚效应。(2)、创新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确立人才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主体地位。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遵循价值规律,按市场价位合理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入股等要素分配办法,实现多种分配激励措施的优化组合。(3)、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要认真做好省“333”工程、常州市“831”工程和我区“515”工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电子信息业认真实施“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冶金行业实“四个5工程”和“1252工程”,化工新材料行业实施“产学研联合人才开发工程”,纺织行业实施“3521人才开发工程”。确保四大行业有足够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大力倡导学习型企业活动,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高级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邀请企业界知名人人士作专题讲座,鼓励现有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转变观念,营造环境,大力扶持、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1)、调整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和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良好平台。要使经营管理人才在武进确实能有所作为,要使其感觉到在武进更能发挥其作用,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到我区创业;要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业家的崇高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处处爱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社会环境,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2)、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的引进和选拔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一些素质不高、不适应要求的人员会不断被淘汰,而一些优秀人才也将随着机制的完善而不断脱颖而出。但优秀人才的涌现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后备队伍作支撑。因此,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选人的优势,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素质较好、潜力较大、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选拔出来;另一方面树立人才培养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通过开办MBA等各类研究生班、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后备人才的成长。(3)、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加大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切实改变一些企业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的状况,全面推行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4.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2006年以来,XX县大力开展“小康示范百村带动”和“双百”(百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两年共计投入3.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769个,完成207个村庄建设规划,新建农民新村80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达到240余处,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西王村成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尉村成为“全国敬老养老模范村”、“全国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典型村”;去年,XX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

2008年,XX县计划完成72个市级和78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提出了“实施村庄有效整合,开展城中村、城边村和空心村改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思路,以承担“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为契机,打造社区建设试点镇和示范村。目前已有长山、魏桥、韩店、好生、明集五镇18个农村社区,按照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和企业社区的不同模式积极建设,已经取得可喜进展。fanwencn.com

二、XX县部分村镇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农村社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通过调查了解得知,XX县部分村镇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农村社区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有的已经实施,如韩店镇西王村、长山镇的东尉和光明社区;有的即将实施,如长山镇的朱家和盛苑社区。成熟的条件有六个方面:

(一)规律使然,党政领建。胡总书记提出:“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XX县去年二产比重达80%,长山、魏桥、韩店三镇分别达到70.7%、80%和 89%,工业化的程度已经很高。村企合作共建社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三镇都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确定了专人负责。党政领建,定可指日功成。

(二)追求美好,群众思建。“人往高处走”,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本性,调查报告《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去年,上述三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远高于全县(6038元)的平均水平,长山镇小牛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过5万元的户超过1/3。腰包鼓起来的农民,也渴望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建设新农村社区,成了自下而上的强烈呼声。长山镇甘埠管理区曾发出480份调查问卷,征询农村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几乎是众口一词:社区早就该建!FanWencn.com

另一方面,工业“三废”虽经治理,但仍难免污染,社区驻地可以远离污染。此外,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由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村民也盼望把旧村改造清洁的新社区。

(三)谋求空间,企业盼建。一些效益较好、发展较快的企业,迫切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对土地的需求十分强烈。2005年全国有耕地18.31亿亩,中央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严守18亿亩的红线,因此,5年间全国只允许年供地600万亩。而XX县,今年只争取到500余亩的供地指标。按照全县到2012年实现GDp1100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00万元的计划,则共需建设用地(含已用)55万亩,差距明显。目前,想用农田转为企业发展建设用地,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企业也盼望与农村进行社区共建,以节约的空宅地供自己发展,解决村企间过去在环境、交通、安全、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矛盾,与农村实现互利双赢。

XX县村庄原占压土地面积约为18万余亩。按各村自报的新规划,占压面积至少可减少2/3(盛苑社区11个村,2624户,过去村庄占压3113亩;现在社区规划3000户,仅占480亩,为原来的23%)。如果XX县都建成新社区,便可至少腾出12万亩土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四)经济发展,实力可建。2007年,全县实现GDp400亿元,人均突破7000美元(北京7030美元),已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县财政总收入46亿元,上述三镇分别达到1.8亿元、2亿元和2.91亿元。较高的政府财政收入,使XX县有能力去反哺农业;农民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使他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企业资本的迅速膨胀,更使村企共建,甚至企业包建(如韩店镇西王村)成为可能。

(五)社会各界,帮促助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界也都把帮促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年来,已通过多种措施,在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六)先进典型,示范带建。XX县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西王、东尉和实户等先进典型,这些村的做法很有借鉴、推广价值。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省内外也都在积极探索中,他们的经验也很值得学习。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将对农村社区建设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并可使今后的社区建设少走弯路,早见成效。

三、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阻力

在调查中,基层也反映了共建社区的若干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

5.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篇五

农业作为全区的基础产业,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其他各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对此,本人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其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区农业科技队伍的现状

我区的农业科技队伍在农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为农服务体系上,以区农业科技、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形成了区、镇两级服务体系,涵盖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各个方面。在为农服务上,参与制定和组织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确定推广农业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点。分工、协调、有序深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并精心指导。在农业增收上,积极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调整粮经比例,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二、当前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区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从数据上分析

一是农村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人员分布不协调。区、镇两级农业部门实有人数566人,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12人(其中,区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52%,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48%)。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密度较低,各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有人数255人(其中,在岗不在编的有26人,占10%;在编不在岗的有33人,占13%)。区一级农业部门事业单位编制数372人,实有人数3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2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人,占8%;中级职称的有66人,占20%;初级职称的有120人,占37%)。

二是第一线科技人员职称比例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偏少,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中,大学本科的有17人,占6%;大专的有47人,占18%;中专以下的有191人,占75%;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40人,占15%。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科技人员结构不适应现有种植技术需要,原来从事粮、棉、油、麦栽培和植保,现种植结构调整为蔬、果、瓜,使原来从事粮棉油的`科技人员闲置,而蔬果瓜的技术人员较缺乏。

三是年龄普遍偏大。镇一级50岁以上接近退休人员的有133人,占52%;41岁至50岁的有78人,占31%;31岁至40岁的有41人,占16%;30岁以下只有3人,占1%。

四是农技人员使用不够充分。一方面,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就业;另一方面,大批的非专业人员拼命地涌向一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单位,甚至还出现了农业科技中心“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岗”现象,致使学非所用、无学而用的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隐性浪费。

(二)从原因上分析

一是用人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灵活。存在这一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即机构设置和产业发展不适应。没有按产业建设需要对口设置机构;还有管理体制不顺。镇农技推广机构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没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一方面,大量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编制和专业岗位,造成专业技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人员定编都是1993年后确定的。十几年来,机构和人员都发生了变化,年龄也随之老化,知识陈旧,但对机构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落实,致使一些农技中心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形成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6.区人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篇六

2014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称用人单位,下同)共10171家,需求人才数98907人,求职人才数为155510人,人才供求比为1.57(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57,下同)。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81%,求职人才数比2013年同期上涨1.83%,但是需求人才数比2013年同期下跌8.28%,总体供需压力增大。

在各地市人才网站分布中,广西人才网主站中用人单位共有6745家,需求人才数为73447人,求职人才数为120434人,占比分别为66.32%、74.26%和77.44%,其人才供求比为1.64,其他地市站点总量占比仍较小。

二、职位供需分布特点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总人才供求比为1.57,与2013年同期的1.42相比增长0.16,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热门职位竞争依旧十分激烈,而服务类和业务销售仍存在较大人才缺口(见表1)。

(一)职位需求特点

1.总体人才需求呈明显下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人才能力持续下降

2014年第四季度,招聘市场进入季节性淡季,但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比往年的季节性降幅要更大,其需求人才数仅为98907人,首次跌出10万人大关,同比下滑8.28%,环比下滑24.95%,其平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由2013年同期的10.79人/家下降至2014年的9.72人/家,用人单位平均吸纳人才数量同比下降1.07人/家,下降趋势明显。

在46个主要职位大类中,有24个职位类型的人才需求人数出现同比下滑,其中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生产制造/工厂管理类、酒店/旅游类、建筑/工程类、物流/仓储/运输类和行政/文职/后勤类等人才需求减少量最大,分别比2013年同期减少1950人、760人、724人、712人、612人和449人。

如图1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需求人才数总计56195人,占人才总需求量的56.82%,其中销售类职位需求依旧位居首位,其需求人才数达到23929人。

2.计算机硬件类职位人才需求大幅缩水

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计算机硬件类职位人才需求出现大幅缩水,并且用人单位对该类职位的需求边缘化趋势明显,2014年第四季度,该类职位的人才需求仅为8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88人,降幅达到91.67%。

3.生产制造/工厂管理类职位需求持续低迷

2014年第四季度,该职位人才需求仅为1551人,再创历史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60人,降幅达到32.89%。在该类职位中,产品工程师/生产工程师(PE)和工人/操作员这两个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其中,产品工程师/生产工程师(PE)的需求量仅为73人,减少量达75人,降幅达50.68%;而工人/操作员的需求由2013年同期的1482人下降至本季度的720人,减少762人,降幅高达51.42%。

4.建筑/工程类职位需求创历史新低,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建筑/工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仅为5016人,创历史新低,总体呈明显下滑趋势(注:根据季节性变化,年度四个季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比),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712人,降幅为12.43%,并且如果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未来仍不能摆脱目前市场低迷的局面,那么该类职位的人才需求仍有可能持续下滑。

其中,在该类职位中,建筑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给排水/水电工程师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等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减少量分别达到396人、80人和71人,降幅达到50.97%、25.48%和45.22%。

5.物流/仓储/运输类职位需求同期相比大幅下滑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物流/仓储/运输类职位的人才需求量仅为1792人,仅次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最低值1497人,同期相比减少量为612人,大幅下滑25.46%,环比下降37.91%。

6.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均出现较大下滑,而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则略有上涨

2014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对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均有小幅下滑,需求量分别仅为4338和3265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9.38%和9.10%;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对人才的需求为1376人,比2013年同期小幅上涨3.61%。

7.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回落

由于受房地产销售等业务人才需求的刺激,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量在过去两个季度一路飙升,但进入2014年第四季度,该类职位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回落,仅为2886人,环比下滑40.78%。

8.销售类需求量长期位居首位,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014年第四季度销售类职位人才需求量达23929人,人才需求占比达24.19%,虽然随着季节性回落,该类职位环比下滑了20.27%,但2014年整体仍比2013年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其人才需求比2013年同期增长2951人,同比大幅增长了14.07%,是本季度需求增长人数最大的职位类型。

9.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需求总体趋势走高

随着招聘市场进入淡季,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的需求量在经过前两个季度不断刷新纪录后,本季度需求人才数回落为2108人,但与2013年同期相比仍大幅上涨46.08%。

10.翻译类职位的人才需求暴涨,其增长幅位居榜首

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在南宁举办,东盟商务贸易往来不仅拉动了广西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翻译类职位的人才需求量为384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231人,增长幅度位居榜首,与2013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50.98%。其中,东盟十国语言翻译合计需求量大幅增长,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为78.23%,由2013年同期的32人增长至147人,占该类职位总需求量的38.28%。

nlc202309032119

11.银行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同比大幅增长

2014年第四季度,银行类职位需求人才数为957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16.03%。其增长点依旧集中在非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担保等金融机构对信贷或信贷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上。另外在该类职位中,银行柜员和预结算/清算人员等职位的人才需求也开始回升。

(二)人才供应特点

1.人才供应总体依旧略有增长,但供应分布不均

2014年第四季度,在46个职位大类中,虽有30个类别的人才供应出现下跌,但各个职位间的人才供应分布不均衡,增减幅度各异,其中少数职位的人才供应增长较大,导致总体人才供应不降反增,本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求职人才数达到155510人,比2013年同期微增1.83%。

其中,建筑/工程类职位的求职人数增长量最大,其求职人才数为17224人,增长量达到1400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涨8.85%;而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类和销售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737人和594人,同比降幅分别为14.45%和3.70%,成为本季度求职减少量较大的两个职位类型。

如图2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量总计94204人,其中求职人才数超过1万人的有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建筑/工程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销售类,这四个职位类别名列前四位。客服/技术支持类求职人才数由去年的第十位跌至第十三位,房地产/中介类职位求职人才数以3057人跃居第十位,相对2013年同期大幅上涨18.30%。

2.证券/金融/投资类职位备受求职者青睐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证券/金融/投资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为2182人,比2013年同期的1797人增加385人,增幅达到21.42%。

3.市场营销类职位人才供应量下滑明显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市场营销类职位的人才供应量下滑明显,其中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类和销售类的求职人才供应量分别15478和4365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737和594,同比下降14.45%和3.70%。

4.服务类职位人才供应持续下滑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服务类职位的人才供应持续低迷,其中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餐饮/娱乐类和美容/保健类的求职人才供应合计为2919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14.15%,环比下降21.36%。

5.求职人才依旧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学历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人才供应依旧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学历,其求职人才数占比分别为47.90%和37.12%,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求职人才共计132221人,比2013年同期的127490人增加了4731人,同比增长3.71%。

(三)人才供需对比情况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由于人才需求的下降,导致整体职位竞争压力有所增大。其中,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46个主要职位类型中,人才供求比大于2的职位类型达到24个,有15个类型的职位竞争激烈,人才供求比大于3,与2013年同期持平,也有一些职位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其中少数业务和服务类职位需求缺口仍较大。

图3 供求比前十位

1.服务类、销售类等类别人才需求缺口仍较大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美容/保健类、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餐饮/娱乐类等服务类职位供求比分别为0.29、0.34和0.58,位居供求比最末三位,其合计求职人才数为2919人,比2013年同期下降14.15%,而合计人才需求为7267人,比2013年同期减少22.46%,合计人才供求比仅为0.40。而随着人才需求的减少,其合计人才需求缺口为4348人,比2013年同期减少1624人,降幅为27.19%。另外,销售类人才缺口达到8451人,供求比仅为0.65。

2.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竞争达到历史新高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随着求职人才数量的不断增长,用人单位对该类职位人才需求的减弱,其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其求职人才数达到了18539人,同比增长7.77%,而其需求人才数仅为3265人,同比下降了9.10%,其人才供求比达到了5.68,创历史新高。

3.计算机硬件类职位需求剧减,逐渐趋于边缘化,求职者就业困难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计算机硬件类职位由于需求量仅为8人,需求同比大幅下降91.67%,而求职人才数为666人,同比下降11.79%,并且由于人才需求剧减,其人才供求比高达83.25,该类职位的求职者一职难求。

4.客服/技术支持类职位供需形势逆转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客服/技术支持类职位求职人数出现较大下滑,而人才需求出现大幅上升,导致该类职位供需形势逆转,出现了一定的需求人才缺口。其求职人才数为2918人,比2013年同期下降7.22%,而其需求人才数为3547人,比2013年同期增长34.10%,其人才供求比仅为0.82,为近年来新低。

三、用人单位特征、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分布特点

(一)用人单位分布情况

2014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用人单位共10171家,同比增长1.81%,其单位性质分布见表2,具体企业数量见表3。

(二)产业与行业需求情况

2014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需求人才数为98907人,较2013年同期减少了8926人,减幅为8.28%。

在行业分布方面,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建筑业等行业需求较多,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9.57%、16.57%、13.85%、10.64%和8.17%,这五个行业累计需求达到68048人,合计占比达到68.80%。

在行业需求增长方面,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下滑较大,比2013年同期分别减少5224人、4821人和3957人,降幅分别为24.17%、19.94%和22.42%;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大幅飙升,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4939人,增幅达到88.42%(见表4)。

上一篇:工商事务代办委托书下一篇: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