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2024-11-04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共6篇)

1.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篇一

张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6月6日)

张毅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与2006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60.8亿元,增长1.8倍,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亿元,增长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8.5亿元,增长2.7倍。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快速崛起。特色优势农业规模扩大,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现代服务业提档增速,旅游业迅速发展,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6公里,85%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西部百强县(市)由1个增加到6个。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10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4.4%。过去五年用于民生的投入达165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9%。每年实施10项民生计划、30件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普遍提高,中南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全区所有县(市、区)均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了高龄老人、孤儿最低养育和残疾人津贴制度。全民创业效果明显,就业形势稳中趋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闽宁扶贫协作继续深化,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启动实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体育、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49.8%。沿黄经济区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并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着力打造“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形成一定规模,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全面展开,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银川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和湿地保护等成效明显,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国有企业等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建成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机关效能建设明显加强。打造“黄河善谷”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向西开放战略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成果丰硕,中阿经贸论坛已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民主政治有序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能,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协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五五”普法成效显著,“六五”普法顺利实施,依法治区进程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社会矛盾调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逐步完善,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总体和谐。平安宁夏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回汉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夏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宁夏的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宁夏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形势,与时俱进地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必须牢记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稳定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区的基本区情,经济总量小,山川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依然脆弱,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任务艰巨;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强、作风不实,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二、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2020年,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这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增进宗教和顺,崇尚诚信友爱,促进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开创富民兴区新局面。到2020年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力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民生指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

今后五年,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实现“五个翻番”、“六个提升”。“五个翻番”即:2016年与2011年相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六个提升”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施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加快沿黄经济区发展,把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统筹山川发展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大力支持中南部地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机遇。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凝心聚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突出主题主线,推进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速,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夯实富民兴区的物质基础。

(一)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沿黄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要从事关我区发展全局的高度规划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扎实推进。充分发挥沿黄经济区的综合优势,打造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高地。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理念,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提升“黄河金岸”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发挥银川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发展完善石嘴山、吴忠、中卫等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努力形成西部重要的城市群。继续推进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和宁南大县城建设。大力发展一批基础好、有特色、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小城镇,统筹好城镇化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影响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变市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水、路、电、沼气、网络和新能源进农家工程,努力建设文明、秀美、富裕的新农村。做强做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突破。坚持做大增量与提高质量并重,资源开发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壮大新兴产业并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着力实施“三大千亿投资计划”,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做优资源型产业,加快煤、电、化、铝等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以建设全国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高水平地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大力推进煤制油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快生态纺织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化工、冶金、建材、清真食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形成若干支撑未来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冶金、装备制造业基地。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基础,以提质增效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高效农业,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带、一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水平和就业容纳能力。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加快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商务会展、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品牌影响力。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标准较高、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做好水的文章,坚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协调,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完成中南部地区城乡人饮安全水源工程,加快沿黄经济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保障生态移民用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积极争取建设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加强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银川至西安快速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建设,建设河东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构筑快捷、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天然气输配管线、城乡电网建设,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慧宁夏”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

(四)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集中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整合科技资源,创建一批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扶持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好人才工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重视培育高技能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对一些高端、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政策,既求所有,更求所用,聚集起各类人才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为民导向,深入实施民生计划,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大力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解决好100多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既是艰巨的发展任务,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要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两场硬仗。一方面,通过生态移民等攻坚工程,解决35万不宜生存、不宜发展地方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要按照既定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整体推进,解决其他65万多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打好这场硬仗,与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同等重要。我们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扶贫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帮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组织编制、实施好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着力打造“黄河善谷”,建设慈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和公益慈善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为残疾人和特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机会、开辟途径。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二)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劳动报酬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积极开发公益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激发社会创业活力。加强物价调控监管,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巩固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来自中南部地区农村和全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减、免、补等优惠政策。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高校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和校长队伍。关心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

(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控工作,促进中医药、回医药事业发展,努力使人民群众看病方便、便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少生快富”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五)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在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一体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完善各类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和转移接续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健全养老保险体系,适时提高待遇标准,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进一步完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适度普惠性社会福利,加强老龄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及住房安全问题。重视防灾减灾科学管理工作,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我们一定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全区人民共同精神家园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定全区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更多城市、村镇和单位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行列。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实现新闻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强市、县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发展民族区域优秀文化。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宁夏特点、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和文化拔尖人才。(三)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园区建设,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把我区建成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区的支柱产业。

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巩固扩大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成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扎实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沙产业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进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长廊、贺兰山东麓生态产业长廊、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长廊和六盘山生态保护长廊等建设,促进全区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确保耕地质量和保有量不降低。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力度,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节水产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力争高耗能行业主导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坚决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规定规章。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形成敢于干事、敢于担当、敢闯新路的浓厚氛围。

(二)不断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继续抓好自治区直管县改革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支持驻宁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深化财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实行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不断深化各行业各领域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不断扩大开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中阿经贸论坛,努力争取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把宁夏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深化与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加快与周边及互补性强的省区合作,推进与发达省市的合作,深化与央企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拓展互惠互利的合作领域,承接产业转移。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重要位臵,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信访责任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管理。提高信息网络服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行社会管理“网格化”,全面提高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作用。(三)深化平安宁夏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一体化现代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水平,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预知、预警和应急处臵能力。

(四)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宗教领域稳定。加强爱国宗教人士思想和队伍建设,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团结稳定,是我们过去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都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团结稳定,反对分裂**,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好形势做出积极的贡献。

九、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共创伟业。

(一)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重视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组织群众管理好基层公共事务。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深化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切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

(四)扎实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树立司法公信。加强政法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公正廉洁为民执法水平。加强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氛围。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驻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谱写新时期双拥工作新篇章。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坚强保证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党。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善于维护团结稳定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注意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注重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进一步优化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切实加强老干部工作。(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关心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基层干部。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积极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更好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源头预防。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恪尽职守,再接再厉,努力做好改革、发展、民生、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篇二

2012年6月6日,胜利闭幕的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一次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甘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泉州崛起新跨越的征程。

这次大会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次大会肩负着庄严的政治使命,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张毅书记的讲话报告的学习,使我初步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充分地了解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通过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党员意识。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思想意识,把党的意图传递到每个身边的人。

二是以贯彻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平时中;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

3.学习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 篇三

精神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全体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对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大会确立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中央精神、切合宁夏实际,充分体现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愿望。大会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通过学习此次会议精神我认识到:

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找准中央精神和宁夏实际的结合点,进一步坚定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

想和奋斗目标的丰富内涵,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坚定发展方向,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不遗余力地推动跨越式发展。

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灵魂,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区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坚定信心,明确任务,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宁夏实际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4.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篇四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区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会上,张毅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总揽全局,客观深刻地总结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新阶段宁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全区今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张毅书记的讲话报告系统的学习,使我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实质,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区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工作,我有如下体会。

张毅书记指出:珍视团结,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我们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谐稳定始终是跨越发展、强市富民的基本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始终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回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做到与中心工作同安-

排、同部署、同落实,自觉维护党委班子团结,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在团结共事中推动工作。二要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着力解决民族聚居村和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三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四要提升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开展宗教界“同心同行促和谐”教育实践活动和“五好宗教教职人员”、“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调处化解涉及宗教方面的各类矛盾隐患,尽力使其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打击境内外宗教渗透活动,坚决维护现有宗教和教派格局稳定。

张书记到宁夏工作以来也多次强调: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做好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事关和谐稳定,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好回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2

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开创我市团结稳定、和顺和谐、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5.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定) 篇五

为实现均衡凤城 幸福玛纳斯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玛纳斯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久忠

(2011年8月5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玛纳斯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玛纳斯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玛纳斯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区、州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富民强县,科学统筹,引领跨越,为实现“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7〃5”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取得

强县。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44.5:32.6:22.9调整到“十一五”末的38.6:39.1:22.3。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事业大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大提高的五年。坚持民生优先,大做民生文章。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建设资金17.5亿元,是投入力度最大、群众受益面最广、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投入2.6亿元,建设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统筹城乡集中供排水、天然气入户等一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近10万城乡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矿泉水”,1.8万户居民通上了经济实惠的天然气,3万户城镇居民享受到了稳定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经受住了零下40摄氏度极端严寒天气的考验。投入5.9亿元,建设了第四中学、县医院外妇科大楼、文博中心、“五院一站”综合性社会福利院等一批社会公益项目,建成了北京301医院——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老百姓不出县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医疗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相关政策,自筹资金在全疆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万多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待遇,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翻了一番,城乡统筹的大医疗、大教育、大社保的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对民生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大改观、城乡面貌大变化

工作办公室,建立了政、银、企三方沟通协调机制;成立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典当行等一批融资实体,初步构建了政府融资平台和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发展融合经济,充分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综合手段,鼓励支持驻县团场发展二三产业,驻县团场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并玛纳斯镇和头工乡,撤并43个行政村,成立了全州第一家村级党委,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了人力资源配臵,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用水权证、农技推广体系和林权制度改革,荣获全国林改先进县、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改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干群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的五年。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在讨论中迅速转变,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工业主导意识显著增强,规划先行观念明显加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美好前景成为广大干群共同奋发努力的新坐标。随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发展思路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发展由“四个围绕、六个用”到建设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工业发展从“四大体系”到“三个百亿”集群,城市建设从“绿色生态”到“绿色生态宜居水城”,社会事业发展从单项突破到普惠民生,从“文化塑县”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从统筹

建顺利推进,各级党组织变化变革、敢于担当、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侯贵林先进事迹得到中央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被授予“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称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巩固加强,党风、政风、行风明显好转,营造了风清、气正、劲足的发展环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县乡人大和人民政协作用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双拥共建、群团组织等工作协调发展,形成了决策科学、民主集中、统筹协调、运行规范的良好格局。

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代表中共玛纳斯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向历届县委领导同志、向驻县各单位和驻县团场、向关心支持我县建设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为玛纳斯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五年来我们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法宝,更是下一个五年我们科学统筹、引领跨越的精神财富。五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第一,加快发展是推动富民强县的“主引擎”。我们

第四,规划先导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风向标”。我们以规划为先导,坚持城乡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规划体系,形成了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视规划为纲领,坚持既定规划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干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成绩,才能绘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美好蓝图。

第五,文化引领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催化剂”。我们用现代文化武装头脑、提升形象,相继实施了“文化塑县”和“现代文化引领”战略,打响了“天山金凤凰、碧玉玛纳斯”的文化品牌,玛河、凤凰、碧玉三大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聚人气、以文化显底蕴、以文化促经济的格局初步形成。实践证明,文化引领是玛纳斯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使玛纳斯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起玛纳斯鲜明的外在形象。

第六,党的建设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指南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县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奋斗成就伟业,发展任重道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在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上与“高起点、高水平、10

代文化为引领、科学规划为先导、机制创新为动力,打响中国碧玉之都、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际葡萄酒庄四张名片,培育混纺、能源、煤化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全疆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水城,推进“三个率先”、“三大跨越”,努力实现“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更具实力。今后五年,六大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经济实力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西部百强县前50位)。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年均增长18%,比“十一五”末翻1番;实现县属生产总值170亿元,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末翻1.5番;县属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比“十一五”末翻1.4番;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亿元,年均增长20.8%,比“十一五”末翻1.5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比“十一五”翻3.6番。

——发展更显协调。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三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顺利实现,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企业规模发展、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繁荣的新路子。第三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7:24,基本形成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协

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民众更加幸福。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主要生态指标全部达标,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主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1.8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社会更趋和谐。现代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更具创新能力,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统筹三次产业发展,建设实力玛纳斯

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三产特色化是加快跨越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基础。要按照“三高”要求,提升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玛纳斯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幸福玛纳斯提供物质基础。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率先跨越、富民

314

立足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

第三,突出集聚集约,着力加快园区建设。按照“工业进园区、招商进规划”的要求,全面抓好工业园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和企业布局,突出集群式发展,形成“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服务、创新和集聚功能,使之成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玛河工业园区打造成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研究制定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优惠政策,园区基础设施每年投资不少于1亿元,到“十二五”末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创办园区、招商引资,形成“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晶鑫硅业光伏循环产业园、中能万源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大气、土壤环境监测治理力度,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机制,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跨越发展预留环境空间。

第四,突出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我县煤、电、水等资源,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为重点,采取登门招商、会展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十二五”期间,每年招商引

资到位资金不少于50亿元。抢抓机遇,积极研究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大项目跑办和跟踪服务力度,重点抓好嘉润煤电铝型材一体化产业园、心连心煤化工产业园项目,力争早投产、早见效;积极跟踪洽谈国电电力2×100万千瓦火电、南京化纤粘胶长丝、华机集团5万吨高档生活用纸、上海重机集团机械设备生产等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要组织专门力量策划论证,打造、跑办一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大盘子”。“十二五”期间每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不少于5亿元。

(二)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农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大幅度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全疆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

第一,提升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层次。围绕平原规模型、山区生态型、城郊特色型现代农业布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种植业方面,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加快建设优质棉花、粮食、酿酒葡萄、加工番茄、精品瓜菜、特色林果“六大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酿酒葡萄和制种玉米基地;按照“功能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科技转化领先、服务体系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高效”的要求,打造乐土驿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包家店镇塔西河村高效节水示范园、六户地镇万亩机采棉示范园等“十大科技示范园”,推动现代农业上台阶、上水平。畜牧业方面,要依托天康公司、泰昆集团、新澳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玛纳斯模式”,建设“四大基地”,718

求,围绕四张名片,加强媒体宣传报道,打响“碧玉”、“湿地”、“葡萄酒”、“热气泉”旅游品牌,提升碧玉文化旅游节、国际葡萄酒节知名度。以碧玉文化产业园为龙头,重点打造碧玉鉴赏游、湿地畅享游、葡萄酒庄休闲游、森林公园探秘游、小李庄军垦文化体验游、火烧洼温泉理疗游、大佛寺民俗文化游等特色线路。努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加强景区配套建设,提升景区公路、景点星级厕所建设标准,在接待能力、导游解说上狠下功夫,打造一批星级景区景点。下大力气挖掘整理各景区景点的历史溯源、民间传说、民俗典故等,增强旅游的创新性、知识性、趣味性,让游客在游览中体验玛纳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做大现代物流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方针,规范汽配汽修市场经营秩序,提升业态发展层次,建成集汽修汽配、汽车销售、物流配送、信息发布于一体的汽车物流园。围绕培育“三个百亿”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新通物流、金桥物流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依托S115线、乌奎高速及第二亚欧大陆桥等交通优势,以火车站为中心建设物流园,优化资源配臵,整合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物流基本功能,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实现“一网多用、双向物流”,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年货物吞吐量达500万吨的天山北坡重要的交通中转站和北疆地区物资集散地。

第三,做强商贸餐饮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

专业市场建设步伐,促进商贸流通业分工分化、集约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商贸广场、购物中心、地下商业街等一批高端商业项目,加快建设亚中商贸广场,培育壮大一批管理科学、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加快绥来饮食文化园建设步伐,深度挖掘开发传统风味美食特色菜系、菜品,大力引进餐饮名店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实施玛纳斯“名菜”、“名店”、“名厨”工程,打造全疆饮食名城。

第四,做活新兴产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咨询、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扶持中介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围绕社区卫生保健、公共餐饮、文化教育体育、保洁安保等服务领域,推进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物业管理、保养维护等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公益性服务市场化。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业态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系数字化、信息网络数字化和政府信息平台数字化,努力打造“数字玛纳斯”。

二、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玛纳斯 建设宜居玛纳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提高民生福祉的客观需要。要通过3-5年的规划建设,打造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文化底蕴厚重的宜居环境,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一,高起点规划城乡。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玛纳斯特色”的要求,围绕宜居玛纳斯定位,高起点抓好

122

个小城镇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同样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积极探索产业工人管理服务新机制,在新建小区配建产业工人居住园,开通县城到工业园区的公交客运专线,实现产业工人居住、培训、生活服务一条龙,形成舒心创业、安心就业的宜业环境。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第三,高效益管理经营城乡。继续推进“宜居凤城、共享共建”主题教育,强化文明市民培训,切实发挥群众在城镇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良好氛围。统筹城乡市容环境管理,设立小城镇城管执法队伍,完善配套联动机制,逐步构建“大城管”格局。坚持“谁开发、谁管理、谁保洁、谁绿化”的原则,实行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管理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健全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扶持壮大一批物业管理企业,整合一批老旧小区,逐步实现小区物业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土地收储,运作土地升值。充分发挥城市投资公司、经济发展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融资平台的作用,采取BT、BOT代建、特许经营等方式,将财政资金、援疆资金、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加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开放运行,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城市投资格局。

三、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民生玛纳斯

建设民生玛纳斯是增强群众幸福感、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要始终把“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作为建设民生玛纳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让群众享受到先进的科技、良好的教育、优质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全面的社会保障,切实增强群众的舒适感和满足感,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跨越发展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政策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支持等手段,把企业推上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群,到2015年,培育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加强科技应用体系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建立一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及科研工作站,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重点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园工作,积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第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在培养创新人才、优化教育资源上下功夫,科学施教、和谐育人,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加快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巩固“小学集中乡镇办、中学集中县城办”格局,学前教育抓覆盖,义务教育

526

信息畅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两年内基本解决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网格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乡镇、社区劳动力市场,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第六,实施“定居兴牧”工程,推动牧区实现后发赶超。加大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闽玛生态村、大草滩村、团庄村三个定居点和配套暖圈、温室大棚等设施建设,逐步引导牧民向县城定居,使广大牧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进一步加大牧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大规模培训牧区干部和牧民,实现劳动力转移“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切实增强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工程”,加大牧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南部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到2013年实现牧区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确保牧区实现后发赶超、同奔小康的目标。

第七,构建全方位援疆体系,促进援疆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对口援助规划,全力实施好援建项目,确保把援疆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惠民工程。充分发挥福建莆田市、三明市在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在产业援疆、项目援疆、技术援疆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强人才援疆工作,加大双向交流、对口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发掘闽玛两地产业合作空间,以碧玉产业和食用菌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援疆向纵深发展。

四、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设魅力玛纳斯

提高综合竞争力,不仅要有经济的硬实力,更要有文化的软实力。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硬任务来落实,将文化元素融入每个行业、每个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文化事业兴旺、文化生活丰富、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魅力玛纳斯。

(一)提高文化素养,塑造文化形象。文化形象是群众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必须把塑造文化形象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一要塑造人文形象。当前,玛纳斯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创业热情,推动率先跨越,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支撑和鼓舞。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疆精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扬“自我超越、追求和美”的玛纳斯文化特质,打响天山金凤凰、碧玉玛纳斯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用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去“化人”、“化经济”、“化社会”,使之成为解放思想的主导、大众文化的主流和社会风尚的主体。二要塑造文明形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契机,以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抓手,突出抓好行业文明礼仪实践、窗口“微笑服务”、礼仪展示比赛、岗位练兵、文明劝导等活动,切实将文明形象意识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细微之处。三要塑造道德形象。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干部

930

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鼓励发展民营金融实体,活跃民间资本,加快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成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形成以信用联社和农行为主体,村镇银行为辅助,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合作基金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城市金融,鼓励发展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卖行等金融实体,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机构,打造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优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敢于突破,简化审批,抓住“第一时间”,形成“第一反应”,创出“第一效益”。牢固树立“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倡导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努力打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洼地。牢固树立“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的理念,积极推行“零距离”指导、“零停留”办公、“零差错”办理、“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打造“第一投资环境”。坚持不等、不靠,多做少说、先干再说、只干不说,凡是外地已经实行的,都要学习借鉴;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都要灵活掌握和运用,打造资本、资金、技术、人才汇集聚集的崭新平台。

第四,加快兵地融合发展。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共建共荣”的发展思路,主动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加快园区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玛河工业园与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六工业园与147团温州工业园融合发展。加快项目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石河子建设自治区纺织工业基地的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我县混纺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将我县湿地、酒庄、碧玉等旅游资源与驻县团场红色军垦旅游资源有机衔接,带动餐饮、住宿、休闲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技术融合发展,有机整合我县的产业优势和兵团的农业技术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六、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玛纳斯

建设和谐玛纳斯是实现“率先跨越、富民强县”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顺应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有效协调和改善各种社会关系,加快形成各族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从源头抓起,从服务群众入手,进一步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劳动保障等专门工作力量,完善为民服务调处中心工作网络和调处机制,构建集信访接待、司法调解、困难救助、群众维权、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群众服务平台,实现信访事项“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强化社会管理风险评估,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阶段性稳定工作和重大节日、敏感期社会稳定形势进行专项评估,最大程度地把风险和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

334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担当的魄力和持之以恒的作风,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使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领导全县人民打造“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坚强核心。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就没有当前的大好发展形势,更没有玛纳斯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执政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创新思维、开拓思路,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玛纳斯,以科学化的理念谋划玛纳斯,以创新化的举措发展玛纳斯,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善于学习借鉴,把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精华融入到我们的思路、规划、措施中,努力使我们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玛纳斯实际,以思想上的不断解放、理论上的不断提升、实践上的不断创造,掀起新一轮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

二、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班子是核心、干部是基础、人才是保障。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配班子,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选派工作力度,引导和鼓励后备干部到农村基层、企业车间、信访一线、项目工地实地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练干部、发现人才、推进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人才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加强“六支队伍”建设,为率先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以“六民”工程为载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六民”工程为载体,打牢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实践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农村以党建富民为重点,大力推广“十大”富民模式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增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社区以服务居民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努力形成“一网格一特色”、“一社区多特色”的格局;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为重点,在培育企业文化、服务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凝聚

738

不议论,解决不解释、证明不说明”的务实作风,多做关系当前、惠及长远、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实事,多做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切实改善民生福祉的好事,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难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无愧于子孙后代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蓝图业已绘就,历史赋予重托。让我们在区、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统筹、引领跨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玛纳斯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名词解释

1、五院一站: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光荣院、老年公寓、救助站。

2、中能万源“4060”项目: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生产项目。

3、统筹城乡“六统一”: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六统一”。

4、基层组织建设六抓思路:农村党建抓服务、社区党建抓特色、两新党建抓双扩、机关党建抓文化、学校党建抓育人、党员队伍建设抓示范。

5、六民工程:富民、安民、惠民、便民、育民、乐民。

6、三高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

7、两个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

8、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集中。

9、三个率先: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0、三大跨越: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财政弱县向财政强县、人均收入一流县向全疆综合经济实力强县跨越。

11、“五统一”种植模式:播种、化控、施肥、浇水、收获全程统一管理。

142

民模式(兰州湾镇“十小工程”)、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富民典型(园艺场酿酒葡萄精品示范园)

28、壮大村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土地资源开发型、专业组织服务型、投资入股合作型、招商引资分红型、开拓市场经营型、改造资源增值型、民族特色发展型、自办实体创收型、借助能人带动型、主导产业拉动型。

29、三人三员:富民“带路人”,安民“守夜人”,惠民“贴心人”;便民“服务员”,育民“教导员”,乐民“组织员”。

30、双票制:发展党员时,实行党员表决(党内票)和群众代表表决(党外票),由党组织综合党内和党外表决意见,确定是否吸收预备党员。

31、双评制:即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时,既在党内进行评议,又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群众代表评议,党组织在综合党内外两种评议结果的基础上,对每个党员评定等次。

6.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篇六

核心提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全局,描绘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把“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作为五年来四川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六条重要经验启示之一,充分肯定了依法治省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对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四川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运用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把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有力彰显了省委推动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的历史担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定不移贯彻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省情实际,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将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回顾依法治省奋斗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深了对做好依法治省工作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法治四川的信心决心。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继续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着眼六个板块,着力四个聚焦,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

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定不移贯彻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

衡”省情实际,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将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系统谋篇布局。省委落实总书记发挥四梁八柱支撑作用的指示精神,把规划引领作为头等大事,出台《四川依法治省纲要》对法治四川建设做出总体规划,召开全会作出决定、对新时期法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成为检验法治落地落实情况的度量衡,构建了“1 + 4”四川法治体系。把法治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落实中央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要求,每次重大会议重要部署必强调依法治省,重点调研重要安排必包含依法治省,党政目标考核必突出依法治省。成立省委书记王东明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在办公厅

设立省委副秘书长任专职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纪组宣统政五部门建立“4+ 5”推进机制;21个市(州)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用落地生根的实际效果展示领导力和执行力;在全省上下构建了党委统筹揽总、部门各司其职、纵横联动推进工作格局。

聚焦“关键少数”。省委贯彻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指示,作出“三个不可低估”重要判断,着眼“长期执政、长治久安”两个历史性课题,对党委领导和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作出工作规范,对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出实施性制度安排,制定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工作落实《意见》,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以衔接配套、备案审查、实施后评估制度构建党内法规体系,以省委工作规则规范党代会、全委

会、常委会议事决策,用制度巩固发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良好政治生态。

强力推进落实。省委书记王东明把依法治省作为动态过程、系统工程来谋划和掌握,每年对依法治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深入分析、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落地落实。全面把握法治四川建设阶段性特征,把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法治权威作为重中之重,鲜明提出“开展新的探索、努力走在前列”,重点强调“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提升”,牢牢把握稳重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盯住“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奋斗目标,先后召开 6次领导小组会、4次全省推进会、8次片区推进会,统筹推进县乡村、机关、学校等九大示范创建,统筹破解生效判决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两法衔接”等五大难题,碰硬开展督促检查、法治暗访、依法治省考核、法治建设第三方评估,全面实施95项法治创新项目,强力推进依

法治省蓝图变成现实。

树立法治权威。省委贯彻总书记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在于公平正义的指示精神,以厉行法治、全面法治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社会依法治理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把严格执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中心环节,用加强“两法衔接”、强化执法管理等推进严格执法,用完善执法程序、统一裁量基准等保障规范执法,用严格执法裁决、落实执法责任等深化公正执法,用规范执法行为、公开执法信息等强化文明执法,通过整治群众身边的环境保护、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突出问题提升执法公信力,把执法的过程转化成让人民群众认同法治、选择法治、信仰法治的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立案登记、网上诉讼、失信惩戒、投诉监督等解决“六难三案”问题,通过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解决“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问题,通过

依法独立公正行权、简案快审、规范运行等建立公正权威高效司法,运用巡回审判、司法救助等强化司法为民,“公平正义”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公共产品”。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藏区反分WW、彝区禁毒防艾、特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依法治理,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元纠纷化解、特殊人群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四个体系建设,以六大专项行动整治社会乱象、彰显法治权威。2017年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打牢基层基础。省委贯彻总书记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指示精神,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推动基层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着眼强化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形成法治信仰,以“法律七进”推动法治“灌输”,分门别类制定行动纲要、实施方案、普法大纲和

普法读物,对“进什么、怎么进、谁来进、如何评”作出明确规定,使“法律七进”真正“进得去、落得下、见实效”;以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制定实施村(居)规民约为重点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治理体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共建共享治理体系,通过加快天府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大法治示范园区建设,使法治成为培育四川新兴增长极的软实力。用法治保障服务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着力选明白人、干明白事、交明白账,构建规划政策、资金保障、项目运营、监督监管等10大规范体系,坚守法纪约束、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等6条底线,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圆满实现,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

为大,出台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制定法治保障服务脱贫攻坚意见,用法治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持续用力推进藏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五条战线齐发力,下大力气抓好藏传佛教寺庙依法治理、规范管理、达标升级,四川藏区静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

回顾依法治省奋斗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深了对做好依法治省工作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法治四川的信心决心。第一,方向问题始终是依法治省的核心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省情实际推动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

落地落实,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第二,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省的根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安排把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到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保落实上。第三,依法治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第四,领导干部是实现全面依法治省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履职尽责这个重中之重,突出带头示范、带领推进两个着力点,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到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自觉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第五,法治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全面法治,必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正权威高效司法、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以法治实施维护法律生命,用厉行法治提升法治权威,努力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时首先选择、充分信赖、便捷高效的办法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找人不找法、信访不信法”等突出问题。第六,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必须建设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厚植法治土壤、营造法治氛围,做到法治灌输、法治浸润、法治实践同步推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法治信仰共同养成。第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工作的导向,必须把上下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着力重点推进、难点突破、节点掌控,探索构建点上深入、线上链接、面上拓展、整体推进工作格局。第八,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是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保持坚定不移抓法治的定力和坚持不懈抓法治的毅力,锁定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法治保障六大板块,紧扣中心大局,聚焦重点难点,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不断增强法治工作的时代感、法治实践的现实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

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党代会报告科学描绘了富有时代精神、彰显四川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的发展蓝图,统筹作出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总体规划,鲜明提出了推动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的宏伟目标,对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深入开展法治四川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

神,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继续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着眼六个板块,着力四个聚焦,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

抓住“关键少数”推进依法执政。重点是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带头示范、带领推进,做到依法治省和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一是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制度。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本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构建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

“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二是加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并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制定落实党务公开条例实施办法。三是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探索用法治保护和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措施。

围绕中心大局加强科学立法。重点是突出全面创新改革、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领域,完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法规制度。一是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审议、协调机制,完善项目征集、评估听证、表决审议、群众参与制度,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行使工作,指导和支持市(州)紧贴本地实际需要开展体

现地方特色的实施性立法。三是突出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等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强化立改废释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立法。

聚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重点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加快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建成全省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清理、废除、核查、整改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完善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定价为辅的《四川省定价目录》。二是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探索建立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开展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常态化评估。三是完善执法流程严密、程序

规范、裁决公正、行为文明工作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全面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和制度落实,建立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制度,推动县级政府普遍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落实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和重大复杂案件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案审会审议制度。

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公正司法。重点是完善检察权、审判权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构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固防线。一是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和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和违法行权惩戒制度,构建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建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警务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公安机

关管理及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二是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完善小额程序、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开展宏观司法监管,健全类案指引、案件质量评估、司法业绩考核、错案责任倒查等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标准一致、裁判公正、简洁高效的庭审工作制度。试行认罪认罚从宽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和保护合法权利制度。推行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工作程序优化、内部机构改革和办案组织建设。三是构建党委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法院主体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合力破解生效判决执行难题。健全自动生成、实时监控、全程记录、跟踪问责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分部门、分系统案件移送程序、标准,破解“两法衔接”难题。建立公检法统一的数据化证据收集、固定、审查、运用机制,破解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难题。

制定实施物随案走、“一网打尽”、有迹可循管理制度,破解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难题。

着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全民守法。重点是持续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习惯。一是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建立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法治为支撑的治理机制,完善与现行政权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组织体系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建立健全以跟踪问效、动态管理、全域覆盖为重点的法治示范创建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抓好“法律七进”,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统筹推进“以案说法”,扎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快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法治文化作品推广和法治文化传播。制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使用论文下一篇:网上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