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024-08-20

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精选10篇)

1.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一

人才测评工具是提高招聘成功的法宝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觉得,现在招聘个好员工是很难的,另外对于我们普通员工来说,想要找个靠谱点的公司,也是很难的。针对这种现象如果用了人才测评工具,那会提高很多效率的。

人才测评是一个工具,用好了能帮助企业提升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准确性,用不好却会给企业和HR部门带来不少烦恼。那如何才能用好这个工具,发挥人才测评的最大功力呢?

北森人才测评公司针对人才测评存在的问题,新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使更多的企业了解人才测评、学会使用人才测评并将其应用到企业人事管理中去;另一方面推动求职者参加人才测评,了解自己,“包装自己”,把自己推荐给企业。

企业应掌握人才测评技术。现在企业招聘,一般是看学历、看简历,更多的是凭招聘者的经验、印象和直觉,这些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求职者。现代企业对新人的要求,更注重他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北森的人才测评工具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的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人才测评可以解决企业对新人的要求。

北森经过10余年的应用积累,开发出国内最完善、使用最广泛的本土化人才测评应用工具。全面基于通用胜任力框架,内含招聘、选拔、培训等10余种测评应用解决方案,内嵌各层级,43个职类100余个岗位模板与金融、计算机、房地产等多类行业模板,真正实现随需测评。目前已有超过3500家客户。

北森目前已有针对于基层员工人才测评、管理层人才测评、高层人才测评、经典测验等多人群、多角度的人才测评解决方案。北森人才测评系统的应用,将会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一大创新!

而企业掌握人才测评工具并用于招聘中,可以深入了解求职者的素质,如基本能力素质、兴趣、行为风格以及其内在的矛盾;能够发现许多其他方法难以考察的信息;企业还可以为未来的管理人才和开发人才提供依据。

个人也可以通过人才测评工具了解自己,如果附上一个人才测评结果就可以使用人单位更加了解自己,提高成功率。对个人而言,自己做测评还可以认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环境,并进行自我完善。

2.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二

为自己制订了不适合的目标

小梅是理工科的大四学生, 在四年的学习中成绩一直很好, 但是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 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的女孩, 逻辑思维很强。找工作时小梅一直很想找一家外企人力资源的工作, 但是简历投出去后如石沉大海, 渺无音讯, 好不容易有一个面试的机会, 也只是面试后就没有下文了。小梅觉得很不能理解, 明明自己学习成绩很好, 为什么总是被拒呢?在和小梅咨询的过程中, 发现小梅其实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清楚, 她一直在寻找一分自己想当然觉得合适的工作。咨询师建议小梅做职业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测验, 同时也利用了自画像这样的非正式评估手段帮助她深入地认识自己, 最后小梅感到自己设立的求职目标确实不是依据自己而设立的, 也许更适合一些像研究开发类的岗位而不是人力资源、销售这类的工作。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 她强烈地感觉到对自己的就业和择业更有把握感。

从小梅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认识自己是职业规划的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可以有多种评估的方式, 大致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两类。正式评估即我们常说的标准化测验, 是一种定量的评估;而非正式评估是指一些定性的、非标准化的评估, 比如投射测验等, 这些评估工具需要谨慎使用, 更多地是引发人的一种思考。在认识自我中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都会灵活运用两种评估手段来帮助来询者认识自己的各种特征。在我们的实际学习中我们会时常接触到一些测评工具, 在网络上也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测验。这些心理测验大多数都是非标准化的测验, 并不能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下面是网络上流行的心理小测验之一。

网络上的心理小测验准不准?

你觉得这个测验能不能准确测出你的性格特征?

题目:

明早要早起, 担心自己不能按时起床, 只好调好闹钟提醒自己。此时, 你会把闹钟放在什么地方?

A.一伸手就可以摸得到的地方

B.放在耳边, 方便闹醒自己

C.在听力范围内, 越远越好

解释:

选择A:你虽然很想拥有独立自主的坚强个性, 而且凡事也表现出一副“我自己来”的潇洒模样, 但你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

选择B:你总是那么人见人爱!你具有十分依赖他人的特质, 当然也由于此特质, 使你拥有平易近人的性格, 具有协调能力的你很容易融入团体中。

选择C:你在一个团体中都能够自然发挥你过人的领导能力, 但是要绝对小心, 别太张扬, 这容易让你成为众矢之的。你做事干脆, 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网友反映:怎么能够仅仅凭这么一个动作来推测人的心理状态呢?一语道出了标准化测验的强大优势。这是一个非标准化的测验, 这个测验的结果需要我们谨慎地分析。而标准化的测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对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帮助测验开发者清晰地界定各种相关的概念, 有助于保证测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测试的编制建立在对目标人群的典型性进行取样的基础上, 在编制过程中依据严谨的程序进行,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大量的行为样本和项目进行筛选, 从而抽取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和最有区分度的项目来构成测验内容, 从而保证其测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标准化的测验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标准化的测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 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标准化测验标志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可以提高我们认识自我的准确性, 提供给我们更有意义的结果和结果解释, 从而为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像北森公司研发的职业天空 (大学生) 职业天空系统中就包含了各种自行研发的本土化职业测评工具。这些测评工具是北森研发人员在调研各种理论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数万中国大学生进行常模抽样的基础上编制的, 各类参数指标都非常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标准化的测验, 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测出个体的相应的心理特质。影响测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测验的使用人群以及测验时被试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由于测试状态不好而影响测试结果的例子。丛辉是一名大四的学生, 邻近毕业时一直在找工作, 但是似乎找工作的结果不是很好, 非常郁闷, 找到了老师进行咨询。咨询老师首先建议他做职业测评。在第二次咨询时他带来了他的职业测评结果报告。他的兴趣测试报告中显示他各种兴趣得分都比较低。实际上丛辉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学生, 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各种社团的活动。经过老师的询问才知道丛辉在做测试时是比较累的状态, 白天刚刚参加完一轮紧张的面试, 但自己感觉并无多大的把握。在身体很累、精神疲惫的时候他做了兴趣测试, 其结果自然会有所偏差。

3.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大规模教育测评;工具简化;敏感度

一、问题提出

在大规模的教育测评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导致测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1.为全面考察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状况,在大规模教育测评中,往往要求同时测评较多的内容,以全方位对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状况进行评估。例如,对学生的评估中经常少不了对学业成就的测评、对社会性发展(含情绪情感、行为、自我、价值观等)的考察、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这些内容都需要由学生来进行作答,这样每个学生的测评内容就会很多。

2.测评内容多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要完成测评的时间长。尤其是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涉及到情绪情感、亲社会行为、不良行为、自我、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多是量表类的题目,考察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和感受。虽然对某个方面来说题量并不多,但将方方面面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时候,题量就大了。为满足区域测评需求,基本上社会性发展问卷的测试时间都在60~80分钟,包括几百道题,而且各个题目之间没有太多的起伏,均要求学生根据真实情况作答,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不少的学生坚持不下来,大部分学生在二十分钟之后就会感到疲劳和不耐烦,开始随意答、绕花答、不看题目统一选一个选项,甚至干脆不作答。例如,我们在两个区进行测评都发现,测评二十分钟后,已有近20%的学生开始乱答。导致大家辛苦收集上来的数据实际上是不真实、不可靠的,提供不了准确的信息。

3.测评内容多却不意味着每一个结果都能充分展开分析,造成资源浪费。最终报告使用数据时,是有侧重的,并不是每一个变量都展开来进行深入分析,有的变量只作为关联变量使用,但测评的时候却有几十道题,这样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作答,造成学生疲劳,影响作答效果,还浪费了很多成本,如题本印刷、运输、数据录入和清理等,消耗了大量人力、金钱和时间。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在保证测评内容的全面性,达到测评目标的同时,提高测评效果,节约成本,我们在努力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办法

上述情况若是从成本各环节再节约,从作答环节再激发学生作答热情,效果都会是有限的。工具作为整个测评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应从其本身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方面,在确定测评目标和测评内容时,应考虑细致,明确哪些因素是要重点分析的,哪些因素是要做关联分析的,做到每个因素都有“用武之地”,而不一味地贪多求全。另一方面,对于经常作为关联变量使用的和可作为关联变量使用的工具进行简化,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挑选敏感度高的题目,作为在某方面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这一分析至少包含下面几项内容:题总相关、因子载荷、选项分析、专家判断或典型被试判断题目对主题内涵的代表性。

1.首先要保证题目所代表的行为表现或感受能较好地、直观地反映该方面的内涵。常用的方法是专家判断(专家团队最好能包含领域专家、教育学专家、测量学专家等)或是典型被试口头报告作答思考过程,可以用评分或评定等级的方式,把需要简化的各题目对主题内涵的代表性进行排序。

2.选项分布应较为合适。计算各题各选项的人数百分比,看是否有人数分布很偏的情况,选项分布可以说明这道题所代表的行为表现或感受在学生中是否常见。若人数分布集中在某1~2个选项上,则说明在这道题上获得的信息是很少的,对于评价来说就失去意义了。

3.区分度应较高。对于分布偏正态的内容可使用鉴别力指数D值来计算区分度,选择D值至少在0.3以上的题目,对于分布偏态的内容可使用题总相关来作为区分度指标,选择r值至少在0.6以上的题目。

4.因子载荷应较高。通过Mplus等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拟合指数等各项指标的结果,选择因子载荷至少在0.5以上的题目。因子载荷值从测量学的角度说明了该题对整个维度(主题内涵)的反映程度。

二是制订简版工具(Smith等,2000;Taylor等,2002)。制订简版工具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简版与完整版之间的相关程度及简版与剩余题目之间的相关程度(如相关不高需重新挑题)、简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简版量表的题总相关、挑选效标资料分析简版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同时效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分析重测信度)。只有当上述指标达到统计学要求时方能建立简版工具,简版工具与完整版工具的理论假设、维度结构等需保持一致,仅在题量上进行了缩减。

制订简版工具需要有更专业、更复杂的工作,这一工作尚未完成。作为尝试,本文要重点讲述的是第一种简化测评工具的方法和结果。

三、分析过程

1.修订内容

考虑到“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中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且项目成果要进行推广,以及近几年来一线测评工作需求,本次进行简化的内容选择“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社会性题本,涵盖五个方面,分别是情绪、行为、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信念,各方面主要包含的内容如下:

模块

测评内容

情绪

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焦虑

行为

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校园被欺负行为、网络成瘾倾向

自我

自我认识、自尊、自信、自制力

价值观

金钱观、环境保护、国家认同、权力观、学习观、集体主义

社会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积极社会信念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4~9年级学生的全国代表性数据库,二是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近两年来的几个区域测评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全国代表性、区域数据不完全包括上述五方面的内容且不包括所有4~9年级,两方面的数据以“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为主,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的数据结果作为辅助和验证。

3.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五个方面最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社会性题本在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仍较为前沿。

其次,重点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进行年级差异的分析,考虑到样本量较大,确定差异是否显著是以效应值>0.2为标准的,有差异的年级分开计算,没有差异的年级合并计算。

第二阶段是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选项分析、区分度分析、题总相关分析、一致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各题的内容和统计结果挑选内容合适、敏感度高的

题目。

第三阶段是对挑选出来的题目进行统计计算,包括一致性分析、对原工具的解释率、与原工具的年级发展趋势的一致程度等。

4.挑选结果

以焦虑量表和孤独感量表为例。

焦虑量表有28道题,包含生理焦虑、对人不安/恐惧、担忧/过度敏感三个维度,经过第二阶段统计计算后,发现在生理焦虑和对人不安/恐惧两个维度上区分度较高且因子载荷较高的题目是:“我总是感到不舒服。”“就算与别人在一起,我仍感到孤独。”“别的孩子比我幸福。”“我很难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我们认为,这四道题目所代表的行为表现和感受不能很好地说明是否焦虑,因为还存在其他可能引发这四种表现的因素,而且,纵观这两个维度上的所有题,均有这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把挑题的重点放在担忧/过度敏感维度上,在这个维度上,挑选出来较为合适的有五道题:“我很多时候都在担心。”“我感到紧张。”“我害怕很多事情。”“我时常担心糟糕的事情会落到我头上。”“我担心将来会发生什么。”区域数据也支持这一选择。这五道题的一致性系数为0.693,对原量表的解释率为67%。在四个区域的初二年级学生数据中,这五道题的一致性系数在0.76~0.84之间,对原量表的解释率在71.2%~79.9%之间。这五道题的年级发展趋势与原量表的对比如下,挑选后的五道题计算得到的年级发展趋势更具合理性。

孤独感量表有16道题,为单维度。经过统计计算和内容选择,挑选出了六道题:“没有人跟我玩。”“没有人跟我一块说话。”“我很难交朋友。”“在我需要帮助时,我找不到人来帮我。”“我感到寂寞。”“我觉得孤单。”区域数据也支持这一选择。这六道题的一致性系数为0.839,对原量表的解释率为83.6%。三个区域的初二年级学生数据中,这六道题的一致性系数在0.84~0.93之间,对原量表的解释率在82.5%~83.9%之间。这六道题的年级发展趋势与原量表的对比如下:

在所有5个方面19项内容中,挑题后的一致性系数在0.54~0.84之间,对原工具的解释率在53%~94%之间,总体较好。挑题前这五个方面的总题量为215道,挑题后是70~75道,这些题对各项内容的内涵有较好的反映,且区分度、因子载荷均较高。若同时进行测试,测试时间将大大节省。

在这19项内容中,校园欺负行为、自制力、公正世界信念在小学和初中有不同的表现,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版本;自尊、自信、国家认同和环境保护在4~5年级、6~9年级的表现有所不同,分为4~5年级、6~9年级两个版本。

四、结论与讨论

可见,经过挑选之后的题目对原工具仍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满足测评所需,对提高大规模教育测评的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一,节省了测评时间,减少了被试疲劳和不耐烦情绪,提高了获得真实、客观数据的可能性;第二,节约了成本,题本印刷、数据录入等成本都会因题量的减少而降低;第三,提高了结果报告的时效性,因各题的测量目标明确且敏感度高,数据清理、数据分析等过程的时长减少且正确率提高,节省了中间过程的时间,也就为出具结果报告节省了时间,测评结果能更快地得到反馈,这就提高了结果报告的时效性,这对教育一线开展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后续我们拟根据本次挑题的结果再次分析各项工具制订简版工具的可能性,并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计算和专家论证工作,制订可能的简版工具。

不同的工具形式、工具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是其中的一种尝试。挑题之后并不代表原工具就可以不用了,使用哪个版本的工具需要根据测评目的来定,当我们要重点分析该方面的表现时,我们需要使用完整工具,当我们只是将该方面作为关联变量或简单的现状调查时,可使用简化的工具。

注:本文得到“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办公室支持。本文得到成都市锦江区“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项目、“沈阳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项目和杭州市上城区“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数据支持。

[1]Joanne Taylor, Frank P Deane.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of the test anxiety inventory[J].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2, 129(2),127-136.

[2]Jeffery M Stanton, Evan F Sinar, William K Balzer, Patricia C Smith.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length of self-report scales[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2,55,167-194.

4.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四

紫溪镇前进完小 李金秀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目前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许多误区、偏差,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探究、思考。针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一)合理组合好合作学习的成员。

现在许多教师只把前后的两张课桌或左右的两张课桌的学生凑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浮于表面、走形式,学生很难进行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感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察,然后搭配成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可以在安排座位时进行适当调整。每组一个优异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小组内确定分工,落实责任。教师还要经常观察小组合作中学生动态,适时进行组际成员的调整。

(二)精心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律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参与的兴趣,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合作学习无法达到应有效果。教师既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在课堂中,老师要合理把握时机,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让小组成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的默契,共享成功的喜悦。如:在三年级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课桌的大小的,并进行小组合作。结果学生们很快的体会到自己只有一个1平方分米测量起来比较慢,需要小组几个人合在一起测量快一些,这样合作就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中开展,同样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精心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圆柱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袋中所提供的材料亲手制作一个圆柱,并要求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①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②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组织汇报交流:有的组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粘贴成一个圆柱;有的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正方形,粘贴成一个圆柱;还有的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平行四边形,粘贴成一个圆柱。最后,再引导总结圆柱的特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教学,虽然环节不多,教师也几乎没说什么话,但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深刻感悟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选择好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好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将一段圆柱形的胡萝卜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然后引导学生猜想:“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形的胡萝卜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是5立方厘米,因为圆柱像一个长方形,圆锥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一半”;有的同学说:“圆锥的体积肯定不到圆柱体积的一半,我估计是3/10,所以我用10乘以3/10,算出圆锥的体积是3 立方厘米”;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应该比圆柱体积的5/10要少一些,比3/10 要多一些,我估计是4/10,所以我猜是4立方厘米”。接着教师来个顺水推舟:“圆锥的体积到底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吗?”由于学生以各自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而且非常迫切地想使自己的想法得到证实,于是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此时,教师再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合作学习参与肯定是非常高效的。

5.如何有效提高小孩学习的兴趣 篇五

二、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中间要有休息。

三、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是绘画、美术展览等。

四、培养孩子独自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让他明白做功课是他应做的事。

五、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或是逼得太紧,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六、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6.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六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每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生活以及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使教学方法得到丰富,并且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等有效的有效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针对于小学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媒体是一种集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传播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活跃课堂氛围

高效的课堂效率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关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静态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动态的过程,这样具有活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比较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有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教学手段

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们高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得以丰富,老师们在进行数学课的教学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有效的措施

(一)创建学习情境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效率与学生们对于数学课程有浓厚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程中,老师们合理的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对六年级数学《认识比》的学习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短片创设问题情境:小红的爷爷今年60岁,小红10岁,问怎样借助于除法算式的形式表示小红和爷爷之间年龄的关系?之后就有学生提出小红爷爷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借助于60??0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一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也会感到熟悉,进而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思考,最后探索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1]。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转化成更加形象具体地动态形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静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形象。如: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学习之后,为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借助于多媒体,以PPT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视频将正方形道具转换成为长方形,并思考每一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最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对照视频进行结果验证,这样可以使静态的知识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成动态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加以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们掌握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积》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于对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5厘米,冒顶的直径19厘米,问制作这样的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这是老师在像学生展示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厨师帽的具体形状以图像的形式在多媒体上表示出来,学生们在图像中发现这样的圆柱少了一个面,在直观的感受下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2]。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老师们巧妙地提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帮助的。比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农夫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一共有50个头,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样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扩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7.如何运用测评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七

心理暗示 权威效应 学习动机

心理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主体施放能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心理暗示可以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人的内在潜能甚至也能得到最大开发。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心理冲突和内心自卑感加剧,严重的导致情绪失调,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举例说明,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1966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小学的1—6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测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该测验的成绩可以对一名学生在学业上是否会有成就做出预测。然后实验者将一份在测验中得到高分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让老师有意把这些得高分的同学名单透漏给这些学生。其实,这个实验并不具备这种预测能力,老师们得到的名单也是实验者任意抽取的。一年后,奇迹发生了,真的像预测的那样,名单上所有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智商指数也有所改进,而且甚至有的学生从测验前的差等生跃到了优等生的行列。既然测验不具备预测的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如此大的提高呢?原来,这些学生在心里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我很与众不同,我是聪明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倾注了更多的积极提示,并且表现出了更多的耐心和赏识。于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自然提高很快。这个经典的实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的确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沉闷、刻板、僵化、灌输的教学方式大量存在,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并由此而引发过度焦虑、自卑、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有效运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下学习兴趣,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那么我们的教育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减少许多由于学生厌学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利用环境暗示,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往往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的潜能和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暗示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让同学们在书桌上角粘贴自己喜欢的名人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暗示自己要刻苦努力,振奋向上;在班级板报或教室墙上等醒目位置张贴“幸运之光,将永远

照耀XX班这群努力拼搏的孩子”等积极的暗示语音。这些激励的语言都将极大的鼓励学生,使他们心态平和、轻松愉快的去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树立高尚渊博的教师形象,创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

心理暗示要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暗示活动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者必须对暗示者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才能在暗示信息中获得启示,受到感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暗示者,学生是被暗示者,要想让教师的积极暗示信息对学生发生作用,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对其的敬佩感、信任感、崇拜感,从而产生权威效应,让教师的积极暗示信息有效的对学生发生作用。其次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育氛围,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有效运用各种暗示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导学生良性情绪、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课堂教育中,教师把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谓直接暗示,也就是教师通过语言有意识地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刺激,使学生迅速地不加考虑地接受,以达到预期的反应目的,而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例如,在学生正确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当即予以表扬:“你真行”,“你真棒”,“我真喜欢你”等,这位教师就是在运用直接暗示来鼓励这位同学使他更加喜欢这门课,同时诱导其他学生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做一个“你真行”、“你真聪明”、“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的同学。再比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导入新课时总要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同学们十分喜读的课文XX。”这篇文章真的是同学们喜读的课文吗?那也不一定。其实,这位教师同样运用直接暗示的方式,激发每一位同学对所学课文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认真地去听课。所以,通过语言直接暗示尽量表扬孩子,引导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同学都对所学知识兴趣浓厚,那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了。

所谓间接暗示,也就是暗示者向他人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时机,也不明指意义,而是让他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暗示。一般来说,间接暗示含义深刻,委婉自然,易被人接受。如现代课堂教学中,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先从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入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让其在班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步改变学习的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和成绩。当然,间接暗示还有许多途径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实践中不断地去探讨。另外,我们在运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消极暗示及不良信息刺激。一些消极的恶性的心理暗示,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校和社会问题。

四、家庭教育中,家长巧妙的运用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转下页)

(接上页)

家庭教育中的暗示和学校教育中的暗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同样重要。家长要配合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方面多做努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指引行动的方向,是组织和调节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艰深,而是在学习中面临一定的动机障碍。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暗示给了孩子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学习是为了挣钱、出名等功利性的动机。再加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往往言辞过于激烈,如“你怎么这么笨!”、“学习成绩怎么老上不去…”、“你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将来就去拾垃圾!”等等语言,这些消极的暗示信息传递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厌恶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往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多肯定孩子,不断地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这次成绩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学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来学习,是为了成长自己,而不是为了任何的功利”、“成绩不是主要的,而学到知识,善于运用才是最重要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积极暗示信息。这样孩子对学习、对成绩就没有那么大的抵制和对抗情绪了,也会慢慢地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变枯燥无味的去学习积极地探索性的发现学习,那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总之,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作用的确非常巨大,关键是我们要利用好它,使它发挥积极的作用,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造人境界。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行为,都适宜用心理暗示手段进行干预,心理暗示还应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心理暗示的作用,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

参考文献:

[1] 刘桂萍. 心理暗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妙用分析[ J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8.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八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过程中,少数学优生成为实际的领导者:后进生听凭学优生吩咐,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荣辱与共、共同进步成为空谈。

2.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方法不当:有的教师总是干涉合作学习的过程,不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有的教师则相反,他们在看到学生的研讨陷入僵局后也不进行指导。

3.合作学习在结束时,缺少总结、反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时会产生很多新鲜的观点,但教师在宣布合作学习结束后,却留很少时间甚至不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学生缺少对新知识的内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4.合作学习常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在一些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纪律散乱、秩序无法维持的现象,导致教师无法顾及全班,合作学习在哄闹中结束。

5.一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冷淡参与的消极情绪,甚至有怕出差错的心理顾虑,因而缺乏合作意识或缺乏合作技能。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1.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才能达到成功的教与学。在合作学习中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教师导学要准确、妥当。针对学生和学习时间、内容、地点的需要,使用相应的教学技能并施以技巧性的组合,尤其是提供讨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让大多数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并最终达到目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其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同一个小组内,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每个人不只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为实现有效的合作,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动机与兴趣,结合教学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如编对话并表演、交流学习体会等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4.教师必须创设英语环境,处理好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堂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些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在开展讨论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小组讨论才能碰撞出个性的火花。教师要强调个体的责任并完善评价机制,发挥优秀生当小老师的作用,以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形式带领组员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5.建立适合班级的评价体系。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共争的新格局。这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个体的积极性相对减弱,因此每一次合作学习既要有对小组的评价,也要有对个人的评价,小组的评价由老师把握,个人的评价则既可由老师也可由所在小组进行。这样既重视合作,又张扬了个性,及时鼓励和肯定了个性的作用。

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成绩,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之一。

9.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九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出示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将一张1元的人民币兑换成角币,可以怎么换?在小组内试着换一换,或者与别的小组进行兑换,记录下兑换的方法。”由于将这个问题的解决放在了小组之内,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参与热情被完全激发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短短几分钟的合作过程中,所有小组都出现了多种兑换方法。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留足合作时间

合作学习前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并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之后,就产生了想知道圆的周长究竟怎样求的心理需求,这时进行合作学习更显得有必要。即便这样,教师也不要立刻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一定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再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养成有问题不去积极思考,而是等待观望、依赖别人的习惯。

三、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10.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十

【关键词】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要科学

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通常前后4人或6人为一组,给每个人编号并分配角色,如1号做汇报员,2号做记录员,3号做激励员,4做组长等等,并叮嘱学生各司其职,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要向学生说明以后每讨论一次角色要轮换一次,使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规范意识;要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的。另外,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忌用一连串的、一目了然的问题让学生研究,学生不用思考就完成了,小组合作也就流于形式了。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中来。如教学《能被3整队的数的特征》时,通过复习能被2、5整队的数的特征后,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队的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交头接耳争着发言

生甲: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队,例如:33、36、39……

生乙:个位上是奇数的数能被3整队,例如:21、15、27……

生丙:不对,11、13、17、19都不能被3整除。

课堂顿时议论纷纷,学生感觉到用上节课所学生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1、4、7或2、5、8三张卡片任意摆几个三个位数,用计算器验证,学生得出结论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我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了这个规律吗?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会儿功夫,不少小组学生欣喜地发现:能被3整队的数与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供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讨论交流时,有时往往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以后也没有得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独立思考的过程是讨论的前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然后组内各抒己见,进行充分交流,再拿到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确定最佳方案,得出最终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任务完成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任务,即完成的质量;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了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教师便可以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去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若学生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只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与时间要恰当

首先,每次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获得较高的质量。

其次,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恰当。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有的教师为了要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刚进入角色,就争于总结,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根本达不到目的,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也不宜过长,有的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见有的学生总是“滔滔不绝”不忍心打断,以至于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六、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过纪等等,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

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即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也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劳动竞赛的倡议书下一篇:银行实训实习工作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