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2024-07-20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精选10篇)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一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引言

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几点意见。从医患关系的概念与特征、现状及影响、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所谓的医患关系就是人们为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而在医疗行为过程中与实施医疗行为的医疗单位、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它是以疾病和医学技术为基础,以医学道德权利与义务对立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的双向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诊疗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基础。著名医事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的医学团体扩充为参加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以及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的求医者扩充为与之相关的每一个社会关系。

(二)医患关系的特征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与一般的人际关系相比,其特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的专一性。医患交往与一般的人际交往不同,它本身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尽管医患交往的形式、层次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诊治疾病,确保机体健康,而且这一目的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期望。

2.地位的不平衡性。这里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就其在交往中的作用来说的,医方在其中担当主导的角色,患方存在着无法改变的知识拥有上的不足,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并且患方为了治病必须服从医方的指令,配合医方的治疗,处于从属地位。

3.特殊的亲密性。病人在求医的过程中,出于诊治的需要和对医者高度的信任,可能会将一些不愿告诉他人的隐私、秘密告诉医者。医者也应以诊治疾病为根本,认真听取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隐私和秘密,而不对其妄加指责,从而构成医患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

4.选择的不对等性。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医疗工作对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提出的职业要求。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病情轻重均有不同,作为医方应平等地对待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区别。

与医方不同,患方对医方有较大的选择权,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经济状况、对医方的了解程度选择不同的就医对象,这不仅是对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也有利于促进广大医务人员及医疗单位不断的改进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德水平。

二、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1997年到2002年几年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影响医院正常诊疗事件1567起。暨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调查的8000余名医务人员中,有65%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躯体伤害。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进行的医师执业环境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执业环境良好的为7.1%,一般的为43.5%,较差的为37.3%,极差的为11.1%;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 医患关系的紧张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造成医疗诉讼案件日益激增,给司法界也带来了巨大的诉讼压力。

三、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也有激化趋势。医疗纠纷增多并引发暴力事件,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方因素

1.医方法律意识欠缺。医方往往不能明确界定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医方常常出现越权或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造成了非医源性的医患纠纷。相对而言,由于医疗过错而引起得医源性医患纠纷则较少。作为医护人员,虽然在医学知识构成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法律意识欠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规定,而引起患者对医疗服务的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不满,使患方对医方的信任度降低,这是医患矛盾产生的潜在因素。

2.医院重程序轻人文关怀,医德建设不到位。据有关调查,医患关系紧张,以致引发医疗纠纷,40%以上的原因与医务人员缺乏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有关。有很多医院只是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落实到现实的工作之中。由于医德建设不到位,往往出现医生收受“红包”、索取“药品回扣”等问题,同时,在服务

态度上,很多医院都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医生面对病人,注重病人治疗疾病的医疗程序,只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病人就认定是医生的问题。

3.医方欠缺与患方进行沟通与交流。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患方处于从属地位。现阶段有很多医生不愿意与患方进行交流与沟通,只是简单的向患方告知病情发展状况,很少关心患方的心理感受。有时甚至会出现面对患方的询问不耐烦、不理睬的情况,导致了部分患者不愿意再与医方进行沟通,这很容易激化医患矛盾的产生。

(二)患方因素

1.患方法律意识增强。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日益提高。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商 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的套用过来,认为在医疗活动中“患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者就是上帝”。

2.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就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现状来看,医疗保险体制尚不够健全。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的方式来获得医疗服务,他们对医疗效果抱有较高的期望,一旦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治疗效果,从心理上往往难以平衡,容易把责任全部推到医生身上,认为医方没有做出100%的努力,以致于引发医患冲突。

3.患者对医疗活动参与意识加强。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达使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到与疾病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患者要求了解更多的与自己疾病治疗有关的信息,包括疾病检查、用药及预后等。病人自主参与是不可逆转的进步潮流,知情同意作为患者的重要权利,是患者得到尊重的重要体现。按照知情同意原则,病人或家属 必须知晓治疗的真实充分信息,特别是可能引发的风险,更应取得病 人或病人家属的自主同意。

(三)社会因素

1.医疗投入不足以及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不完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财政预算中,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20%,从1995年的17%一路下滑到2000年的14.9%;而同期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则由50.3%提高到60.6%,5年上涨了10个百分点。2000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卫生统计的业绩作出量化评估后,对这些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财政负担公平性”方面,位居尼泊尔、越南之后,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里昂等国家一起排在最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的同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调整。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不是简单的医院改革,还应该包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器材、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同步前进。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机制,单是推进医院市场化,必然损害患者利益,造成医患对立。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在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险覆盖率仍然是很低的。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特别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对医疗效果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当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这种现实,为此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

3.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以及媒体舆论的错误导向。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很大进步,但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医疗纠纷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于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到果断处理,没能有效地将分歧化解在萌芽状态。现在有些医院不得不花钱买平安,这无形中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发展。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和不断升级,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给医务人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不但对患者本身不利,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会有消极影响。

随着传媒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听众、观众或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门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相继出现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炒作所产生政治风险又最小,因而成为媒体报道的首选对象。

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的化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办法

(一)医疗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

1.加强法律意识与内部管理。作为医方应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在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的同时也要明确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医务人员要知法守法,依法行医,履行自己的义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的合法的权益。作为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医疗机构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医疗质量、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准确操作、合理用药并要预防院内感染;第二,加强诊治操作路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诊疗技术;第三,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注重医院就诊布局,以及人员、科室、诊疗项目设置方面的合理性;第四,强调重点诊疗环节的风险防范,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第五,严格规范药品、医用耗材产品的使用,对其质量、来源严格把关,并进行登记和管理;第六,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使用安全。

2.加强医德建设,积极与患方进行交流与沟通。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的服务理念,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给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治服务,减少差错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避免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受到医疗过错和不良事件的伤害。

除此之外,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现在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只是用传统医学模式进行治疗与护理,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以致造成患者对医方不信任、不主动配合,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患者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医疗和护理,而是医疗和护理的评判者、参与者、诊疗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受到患者的监督。

患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知道病情是患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容易对医疗方案产生误解,也可能因而产生矛盾。所以医务人员应告之真实病情,方能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即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

(二)患方应提高自身素质,合理行使权利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患方应正确应用法律,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作为患方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法律虽然赋予了患者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害的权利和对自己疾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获得公正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但作为患者应正确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不能无限度的扩大自己的权利,对医方提出苛刻要求,以致于仰仗法律规定的患者权利对医务人员进行暴力威胁,这样就失去了法律的真正意义。患者只有正确应用法律,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真正有利于社会安定、司法执法的有序进行、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2.患方应加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患方与医方相比,存在着不可 回避的医学知识构成上的不平衡性。作为患方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学 素质,对一些常见疾病以及部分医疗常识都应该有所知晓,这样既有利于患方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又有利于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医方在最好的状态下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患方应多与医方进行沟通与交流。医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风险性的学科,有很多疾病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医务人员要不断探索,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与配合。患方与医方进行沟通与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与医方加强沟通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在完全了解自身病情的状态下,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使医务人员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医学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

(三)社会应从宏观上创建良好的大环境

1.实现医疗机构市场化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市场调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节,关键是改变医院原有体制,把适当数量的医院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医院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以正确的政策、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进行引导和规范,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国有政办的单一格局,形成多元化格局,让医疗服务走向市场竞争之路。

建立由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方共同投保的社会医疗责任保险体制。政府从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医疗责任保险基金投入,补偿医疗机构医疗收入与赔偿之间的差距,确保政府投入的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同时采用强制性投保模式,医院和医生也要拿出相应比例,作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风险保障。如果某医生终身未发生事故和赔偿,可在退休后按其投入的比例领取奖金,医疗机构发生赔偿时由医疗责任保险基金额赔付。如果某医院或医生赔付数额较少或较多,可逐年减少或增加保费。保费基金的筹集可类似医保资金筹集模式,三方共同投保,也可募捐社会基金加入等。

2.促进商业医疗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由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医疗意外(手术、治疗、特殊治疗等)和补充医疗责任商业保险险种,由医疗机构和患者自愿参保分流医疗责任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大量的医疗纠纷是基于非医务人员过失所引起的,如:医疗意外、特殊疾病、患者体质差异等。当上述情况发生后,患者家属往往心态不能平衡。如果建立医疗意外和补充医疗责任商业保险险种,医患双方在手术前、检查治疗前都可以购买,一旦发生意外或是由于非医务人员过错引起 的后果,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适当补偿,使患方心态得到一些平衡,同时也使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完善立法,加强法制化管理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卫生部近年来在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患关系调解、公共卫生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出台了一些部门性规章,但有必要订立医事法作为特殊法,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医患双方进行约束和调整,统一全国患者赔付标准,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树立法律地位,可更好地调整医患双方关系。

目前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在认定追究医疗事故责任时,并不完全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由于人身损害的赔偿额高,法院经常适用《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造成同一类医疗损害案件,不构成医疗事故比构成医疗事故的赔偿还多。这种情况加重了医务人员责任的赔偿数额,造成司法实践过程中法律适用的冲突。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与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协调,建立统一标准,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理性的司法环境,正确引导医疗纠纷的处理。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处理医疗纠纷与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与权限,以公正、全面的立场,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从而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解决医患关系紧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让群众享有公平、安全的医疗服务。医方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改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患者要积极配合和理解;政府要加大

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宏观调控力度,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精力与物力支持。只有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方能最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二

医患关系是医生与病人在医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定医治关系, 它关系到的是患者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 所以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涉及到整个医疗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但近些年来, 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 医患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 2013 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接待总数量为73 亿人次, 发生的医疗纠纷为7 万件左右; 在法院受理医患纠纷的案件数量上来看, 如: 北京市法院共受理一审医疗损害纠纷民事案件共2929 件; 其中2001 年受理340 件, 2002 年受理528件, 2003 年受理631 件, 2004 年受理678 件, 2005 年受理752 件, 2006 年受理775, 2007 年受理896。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医患纠纷的案件在逐年上涨。也由以上数据可见, 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 一) 人口众多, 资源紧张

中国是一个有着13 亿人口的超级大国, 人口众多的现状使得很多生活中的资源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在医院我们不乏经常会听到“排了一天的队, 看医生也就不过两分钟”这样的抱怨。医疗资源无法填充人口需求的巨大缺口, 因此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面情绪,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 二) 医生工作时长, 情绪化状态出现

现如今医生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 小时以上, 并且在工作时间内接纳的患者数量很多, 遇见的各种问题也十分复杂。每位医生平均2 - 3 分钟就要诊治一位病人, 在此期间需要答复每位患者的疑问, 并且还会遇到大部分不懂医理知识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纠缠。长时间进行式的工作医生在心理上也会出现疲倦、厌烦的负面情绪, 一旦医生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 或许是一句话的语气或者是一个不耐烦的表情或者其他的原因, 都会使患者的情绪激动, 因此而产生医患间的摩擦。

( 三) “医闹”现象的频发, 阻碍了医生从业热情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几年出现的“医闹”现象, 也从一开始家属找医院行政部门的领导讨要说法到后来患者家属在医院门口打横幅, 摆设灵堂等方式出现, 再到现在社会应运而生的“职业医闹”。例如: 2012 年, 在深圳某医院, 一男子, 因治疗过程中与医生意见不合, 而携4 把刀具将耳鼻喉科4 名医护人员及其保安砍伤; 2012 年, 河南南阳某医院儿科女医生, 因为患者家属认为因其未让患儿及时到医院治疗导致患儿死亡, 患者家属对女医生进行侮辱并向其高额索赔, 女医生不堪压力, 服药自杀; 2014 年, 在长沙某医院, 病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其死者家属情绪激动, 逼主治医师向死者下跪。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 给医院的日常运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并且破环了医院的社会信誉, 给医院和医生都带来极大的创伤。

三、存在的问题

( 一) 医生方面的问题

1. 医生的态度问题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出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 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没有很强的使命感及责任感。患者带病痛求医, 本就心理压力大, 情绪低沉, 若就诊时,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生硬, 医生态度过于冷漠, 都会让患者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 导致医患双方矛盾产生。

2. 医生的沟通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因为医患双方交流沟通不畅而引起的矛盾屡见不鲜。在医院, 患者、患者家属本就处于神经高度敏感状态, 由于医护人员缺乏积极的沟通意识和基础的沟通技巧, 在其与患者、患者家属因治疗方案, 手术结果或其他一些医疗问题进行交涉时, 不当的措辞或者不佳的语气都会成为患者、患者家属敏感神经上的强烈一击, 沟通不畅就会成为矛盾产生的导火索。

3. 医生过度的趋利行为

过度医疗, 收受医疗回扣, 收受病人家属红包等现象都真实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 一方面助长了医疗行业不正之风, 另一方面也严重破坏了医生在老百姓心目中救死扶伤的正面形象。在2005 年, “550 万天价医疗费”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将医院“过度医疗、乱收费”的现象第一次推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部分医院实施“用药”奖励方式, 医生对病人用价格相对较高的“特殊”药品, 医院就医生对这部分药品的“销售额”来给予其相对应的提成; “收红包”已经成为医患之间“心知肚明的秘密”。但当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 一些医生推诿甚至逃避责任, 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利用借口来刻意隐瞒一些问题, 更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情绪上的波动, 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 二) 群众方面的问题

1. 期望值太高

生活中很多患者都会认为医院是“万能的”, 便在潜意识中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医院。在他们的意识中, 到了医院见到医生, 他们就一定可以被治愈。以至于当治疗中出现一点不符合他们期望值的事件发生时, 他们就会认为是医院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而导致矛盾的产生。从而导致患者家属对医院有了误解引发矛盾。

2. 医学知识缺乏

现实生活中, 大部分人是缺乏基本医学知识的。在与医生的沟通治疗方案时会出现障碍, 有时候因为患者家属的犹豫不决会错过病患最佳治疗时间, 导致治疗活动进展不顺利, 出现不好的结果, 此时, 患者家属就会觉得是医院跟医生没有尽职尽责而导致治疗不顺利, 因而双方产生矛盾。

3. 本身固有的偏见

现在社会中, 很对人的心中对医生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偏见。“塞红包”似乎已经成为手术工作准备前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然后他们一方面在内心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 在另一方面他们又亲手助长着这种不良风气的增长。

( 三) 社会方面的问题

1. 私立医院的存在

私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了国立医院人口集中的问题, 但是由于私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还有所欠缺, 部分医生为了医院的创收会增加患者的就诊花费或在药价中汲取高额的利润, 导致患者家庭经济压力过大, 或者患者发现其中问题所在, 医患之间产生矛盾。

2. 资源匮乏

我国很多大医院存在专家“一号难求”现象。很多“专家号”的预约要提前到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缘故导致。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很多人都有在大医院找专家看病才心安的理念。但专家毕竟是少数, 患者的“从众”心态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匮乏。

3. 医疗鉴定和调解机制的不完善

在中国, 发生医疗事故之后, 医疗鉴定的程序是十分复杂的, 并且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医疗鉴定的程序, 往往会忽略这部分。并且我国医患纠纷的调解机制不完善, 没有相关机制灵活的充当“第三人”角色。这直接导致矛盾出现时, 在第一时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四、解决的策略

( 一) 医院角度

1. 制定实际性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但是条例中的这些规定过于笼统, 没有实际的赏惩措施, 会导致在督促实践的范围内很难将其实施。所以,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道德自律意识、人文素质培养, 并制定相关实际性规定, 将细节问题法制化, 制定相配套的赏惩措施来督促医护人员的严格遵守。

2.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交谈是沟通的一种, 是知识、应变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具有很强的临时性、现场性和及时性。在现在的生活中, 沟通交流已经是生活交际中很重要的环节。医生在跟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交涉时所用的语言, 应当在考虑当时的环境、对方的心理承受度的情况下, 酌情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 使用心理疏导的技巧, 以达到对患者家属安抚和告知的双重效果。从而医护人员将沟通能力提升为一项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很多情况下可以巧妙的规避与患者家属间的直接矛盾。

3. 对医生的轮班时长进行调整

医生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负面情绪的滋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的滋生, 医院应该对医生的轮班时长进行调整, 可以实行“短时多班”的轮换状态, 这样, 可以帮助主治医师调节心情, 避免医生出现“厌烦”心理状态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医生的服务态度, 从而可以避免因医生情绪问题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

( 二) 群众角度

1.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患者、患者家属的主观愿望是无法通过规章制度来改变的, 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在日常理念中进行疏导, 让患者对医生、医院有正确的期望值; 同时医院也可以展开相关活动, 让医护人员走到群众中去, 让群众了解医院, 正确面对医疗服务的本质, 进行理念上的引导, “德”与“法”结合, 改善医患矛盾。

2. 国家应当大力普及群众的基本医疗知识

因为现如今大部分的群众医疗知识极度匮乏, 会与医生在治疗方案上发生分歧、矛盾。所以只有当群众真正了解医疗, 才会理解、支医疗活动的开展, 医疗活动的进展受到群众的拥护理解与支持时, 在很大程度上就减低医患关系间矛盾产生额概率。

3. 杜绝“红包”现象的出现

要改变群众心目中对医生的误解, 并从“送礼”的源头群众身上彻底的改变这个现象, 只有群众真正意识到医生的职责就是尽职尽责救死扶伤, 才可以改变这个陋习。

( 三) 社会角度

1. 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配套

与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 2002 年9 月1 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有所改善, 但内容依旧不全面, 很多细节的问题得不到合适的解决依据, 条例太过原则性, 不便实际的运用。应该结合实际, 完善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

2. 一定程度上规范私立医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六条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是因为觉得医生“赚黑心钱”, 服务过程不透明。这种情况下, 医生可以在与患者沟通中, 详细地介绍治疗的费用、周期、方案等, 让患者自主选择。

3.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因为现在社会中很多人的“从众”心理导致大城市大医院出现专家号“一号难求”的现象, 由此, 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各地区医疗水平的建设, 让“小地方”也有“好医疗”的现象出现, 以此分散人群压力, 合理利用资源。

4. 采用鼓励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中可以采用相应的鼓励机制以及明确规定对医护人员的保障措施, 让医护人员恢复对医疗服务的信心, 不再有后顾之忧,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服务行业, 并燃起对医疗行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一思, 李凯, 黄俊, 封国生.影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生, 2011 (9) .

[2]傅忠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7 (7) .

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三

医护人员被打,这种之前在人们脑海中十分陌生的现象在当下社会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今年以来,北京、广东、浙江、黑龙江等地连续出现医暴事件,广东潮州更是出现了患者家属押医生“游街”事件。另据报道,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医暴案件至少达到16起,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温州杀医案”。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意见》的出台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处罚依据。

医患关系为何竟到了如此紧张的地步,应该如何化解医患矛盾,调解医患关系,从而形成正常良好的医疗秩序,使得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保护,这是本期话题策划的目的所在。

【摘要】关于当下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年轻学者罗云锋副教授发起了“到底是谁病了?什么病?”的疾呼。他对当下医患矛盾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并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形成医患矛盾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化解医患矛盾的五大对策。

发生医患纠纷,让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出面调解能在一定层面上让医患双方在周期短、成本小的前提下解決纠纷。在整个调解过程中专家咨询、司法确认都能达到法律诉讼的效果。上海杨浦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从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出发,对如何实现医疗调解工作“完善、畅通和规范”进行了总结。

通过司法诉讼解决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解决争议、矛盾和冲突的最后一种合理合法途径。医疗纠纷的解决关键在于医疗鉴定的完善。我国医疗纠纷鉴定制度长期处于二元模式,标准和程序的不同致使各种鉴定意见存有差异,降低了鉴定结论的权威度。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宋晓亭与其研究生王健提出应在我国尽快建立统一的医疗纠纷鉴定法律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医疗纠纷鉴定的公平、公正,服务于医疗纠纷的解决。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调委医疗纠纷鉴定法律制度

4.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篇四

吴依明 电话:***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县政东平中心卫生院 邮编353602

近年来,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很多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甚至采取提防、戒备心理,其原因复杂,纵观分析后可在四个方面作出归纳:

一、社会环境因素

1、在改革开放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金钱观念突出。传统美德、社会伦理底线被践踏,社会公众缺乏对疾病客观、本质认识,错把就医当作一宗商品进行交易。

2、医疗商业化导致政府责任意识弱化,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责任不到位;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比例相对不足,规范与监督医疗卫生服务的法规建设滞后;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落后。医生工资、医院发展及维持医院正常运转所需费用短缺,短缺部分需从医生日常诊疗过程中弥补,使医疗公益性带有浓厚商业特点,成为看病贵的一个原因。

3、社会舆论缺乏正确引导,个别媒体对医疗事件过程不全了解的情况下,偏重或过度报道一方言词,使社会舆论出现偏差,甚至成为某些别有意图的患者用来向院方施加压力的工具,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满意。引起事态升级,加重医患关系紧张。

3、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法规不完善,催生了“医闹”,使纠纷复杂化、扩大化、商业化、非法化,引发暴力事件,严重扰乱正常诊疗秩序。

二、患者因素

1、病人把就医视作简单的商品交易,只要付费医院就理应提供令人满意的就医环境、服务措施、治疗技术,造成心态失常。

2、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过高,忽视医学是一种高风险行业。疾病发展虽有一定规律可寻,但其发展过程复杂多变。病人及家属面对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无法理解,甚者情绪激动、暴躁,与医务人员发生过激行为甚至引发暴力事件。

3、某些病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规范,以恶意敲诈医方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患者及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小题大做、无理取闹;有的无视法律,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甚至残害医务人员等。

三、医源性因素

1、一些医院存在管理缺陷,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不力,行为不太规范,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2、人口数量与医生配比失衡,中国医疗资源占世界20%,但医师人数却不到2%,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现全国平均每万名居民只拥有2-3名全科医生,基层卫生机构矛盾更加突出。医生长期从事高风险的繁重工作,承受着精神上和躯体上双重巨大压力,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医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部分医生跨越道德底线,收受红包回扣,出现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白衣战士形象在患者的心目中逐渐退化,甚至丑化,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缺乏相互信任。

3、医生出于自我保护,患者则对医生缺乏信任,二者促使医生对每个疾病实施全面检查和排查,宁可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增加医疗费用,也不留有后患。如此恶性循规,医患之间就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

四、非医疗因素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不断深入,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意外伤害后,依据国家的法律,医院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出现问题,院方很难“全身而退”,由此引起的紧张关系因引起足够重视。

5.白岩松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篇五

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状况以及“以药养医”的体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不满,一直以来,这些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医生,而实际上,是医生在替医疗改革的不彻底背黑锅。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分享了一个关于自己父亲的故事:“我爸一直在咳嗽,偶尔吐血,但是一直没治,后来去天津出差,我妈就嘱咐他一定要去看看病,结果医生一看病知道坏了,是癌症,但是他没有直接告诉我父亲,而是告诉他你必须住院,我爸就急了,把火车票掏出来给他看,那医生说,不行,你等一下我去找我们的领导,就在医生找领导的时候,我爸给跑了,结果晚上我爸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发现门口停着一辆救护车,下午给他看病的医生看到他,急匆匆地跑过来说,赶紧上车。对医生最高的评价,不是你治得好,而是在治得好的更高层面,还有医德。”

白岩松父亲的经历从侧面上展现了在医疗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中国医生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医患关系矛盾的根源在于医患思维的差异性。白岩松自己也就我国医患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医生,在面对冲突,面对误解,相当大的层面是在替改革推进太慢,改革不彻底背黑锅。”

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敲诈、辱骂、殴打甚至恶性伤害医生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性质极其恶劣。“以药养医”的制度与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状反逼着医改需要进行的更快更彻底。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患者和社会却将医疗体制性的问题强加转嫁到医疗人员身上,尤其是最为辛苦的一线工作者,甚至对其进行恶性伤害,这些则更加剧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心理压力。

6.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方法 篇六

(1)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本着同情、安慰的心理医治患者,既要医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状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时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配合医生治疗,我们感得“将心比心”是很有说服力的,当你无视病人的痛苦时,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医生怎么对你,努力掌握先进的医学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在仪表上、行动上、语言上、医疗工作过程中,使患者放心、满意、高兴,这对医院的两个效益很有好处。

(2)患者方面:在医院里面,患者相对是弱者。需要医生的关心、爱护。我们认为,只要医护人员对得起患者,便几乎没有患者对不起医生的。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活动,包括医学方面的常识,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患者慢慢与医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重要性。

(3)管理防腐:继续执行党的卫生方针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医患双方的紧张局面。

7.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七

关键词:和谐社会,医患关系,原因,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疗人际关系, 是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服务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作为医务工作者, 在自己人际关系圈中, 医患关系占有很大比例, 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活动中, 医护人员与求医患者的关系问题更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医师医疗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影响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体现和提高。医患关系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医患关系不如人意, 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 医患矛盾逐渐激化, 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赔偿要求越来越高, 医护人员安全感越来越低, 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也相应降低, 从而影响到医患和谐社会稳定[1]。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 维护医患利益, 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笔者就医患关系紧张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粗浅地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媒体、患方及医方等方面的因素。

1.1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 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 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 只有医院收入的10%, 这种水平的财政补助只能冲抵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 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用市场的观点来看, 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出售给患者, 而患者付出钱, 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和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 其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价格低廉, 质量实惠”的服务。但由于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 难免产生阵痛, 医院进入市场后为了维持运转一般不会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 觉得难以承受尤其是低收入家庭, 期望花小钱能看病, 看大病。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增高, 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 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的社会原因。

1.2 医患关系紧张的医学原因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 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加之新的病毒不断出现, 病种增多, 即便医学再发达, 医师再努力, 一些“抢救无效”的不幸事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 这不仅是自然规律, 也是促进医院和医师不断探索医学科学的动力。现在国内外一致认为医疗确诊率只有70%左右, 急重症抢救率在70%~80%。由于个体差异大, 即使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有些人身上, 也可能向复杂性转变, 任何医院和医师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即使治疗措施得当, 抢救及时, 疾病的转轨不以医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 这是医学的无奈。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 对医院期望值过高, 当心中不满意或在亲属死亡时行为冲动, 辱骂侵犯医务人员, 这是不理性的极端看法, 更是对医护人员基本人格的不尊重。社会、医院、医师、患者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 回归理性。

1.3 医患关系紧张的媒体原因

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新闻媒体更是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 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 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 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的关注, 确实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打击红包、回扣,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正面积极的监督作用, 同时却又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师, 未进院就戒备, 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 假若真正发生纠纷, 则集结人员大闹医院, 哪怕官司上了法庭, 法官最后判决也本着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致使医院方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 不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4 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原因

就患者方面来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以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医患关系由原来的医师主动服务患者被动服从的模式转向医患双方协商互相尊重的新型医患关系[2]。部分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 维权意识却又异常强烈。一方面, 以为医学万能, 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 生命健康有绝对保障。另一方面, 认为自己花了钱就要治好病, 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 就认为是医疗事故, 就觉得医院和医师不可原谅, 进而大闹医院, 甚至打骂医务人员, 完全忘记了之前医师护士付出的大量劳动。再者, 医闹的出现, 迎合了患者的心理要求, 加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1.5 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原因

长期以来, 医师这个职业投入大, 责任大, 风险高, 收入低, 以前医师们都无怨无悔地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普遍有金钱第一的观念, 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 心理产生不平衡, 此时药品制造商适时地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收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财政转移支付越来越少, 医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也不得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医患双方由于经济利益“冲突”而关系紧张。另一方面, 个别医师缺乏职业道德, 责任心不强, 医疗技术上存在个体差异, 或者违反医疗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等等都会让患者不满而产生纠纷。

2 应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

医患之间, 和则两利, 伤则两败。正确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维护医疗服务市场正常的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利益,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2.1 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健全医保体制, 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 合理分散医疗保险, 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 理顺医疗收费价格, 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 使医院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诊断、救治、护理、服务等环节。

2.2 患者要尊重医学

由于生命的奥妙, 个体的差异,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 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不管医学如何进步发达, 医师如何敬业努力, 总是存在一些遗憾。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依法执业, 规范执业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耕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来检查、诊断和治疗疾病;患者对医师不要持怀疑态度, 因为世界上绝没有一个医师想故意“医死或医坏”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 是由于不可预料的或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 属于意外情况, 患者应接受事实, 不要动辄闹到医院或责难医师, 这样使得医师胆子越来越小, 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 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 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费用。患者不要相信医闹, 受人指使, 如有异议, 要走正规的法律途径, 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医院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遇到纠纷时, 医院对媒体如果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 会被认为有难以启齿的原因, 引起猜疑, 而应把为什么发生问题的原因给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 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

2.4 畅通医患沟通渠道, 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之间相互依存, 医师因患者而生存, 医学因疾病而发展, 患者生病也要医师救治才能摆脱病魔, 恢复健康。医患之间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医疗机制改革后, 打破了过去公费医疗制度, 患者对自己掏钱看病要逐渐适应, 对受目前医学水平和医师技术水平所限治疗不满意的病例, 要予以充分理解。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 需要从体制上加以统筹解决, 但医院不能坐等靠, 而应主动有所作为。毕竟患者前来医院是为了看病, 不是为了扯皮闹事, 而医疗消费不是患者的自主消费, 是医师的指导消费, 患者相对处于弱势。医师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医疗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 在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多为患者着想, 加强沟通, 履行告知义务, 予以人文关怀, 使其减轻痛苦, 减少负担, 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师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2.5 社会方面的支持

2.5.1 对包括患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

的教育, 提高公众对医疗活动的认知水平, 减少因患者认知水平的缺陷而引发的医患矛盾冲突与不信任。要加强对患者就医道德宣传, 使信任医师成为公民就医的一个重要公共道德准则。

2.5.2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建立和

完善合理的科学的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依法规范各级医院的行为和医患双方行为, 依法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 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解决医患矛盾

2.6 医院方面, 加强管理, 加强沟通, 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2.6.1 切实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在当前的医院改革中, 医院要树

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优化医疗流程, 美化医疗环境, 规范医疗行为, 加强对挂号、候诊、取药、化验、住院、医疗费用、医疗用药、用血、检查、膳食、医师的服务态度等患者及其亲属关心的敏感事项的管理, 要让患者看得起病, 看好病。

2.6.2 加强医患交流技巧培训, 在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 消除对患者的异化物化倾向。

在医学院、各级医院全科医师中大力普及传播医患交流的技巧, 加强培训考核, 让医护人员发自内心地表达出对患者的关爱。

2.6.3 狠抓医学基本功, 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现象。

“三基”训练要常抓不懈, 普遍提高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鼓励医师为患者更多地采用查体方法、常规化验检查、必要的分析、综合性等的思维方法, 减少不必要的高科技检查, 缩短医患的心理距离, 同时也减少误诊误治所导致的医疗纠纷。

2.6.4 要切实加强以医德医风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的医院改革中, 医院管理者要切实转变观念, 把医德作为重要的资源,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使医务人员端正对本质工作的认识, 爱岗敬业, 依法执业, 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积极主动地改善医疗服务态度, 规范医疗卫生行为, 减少医患纠纷,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骆影.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6 (13) :332.

8.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八

关键词:蒙医内科 医患关系 改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医患双方的法制观念都在不断地增强。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应是一种良性关系,这样既能使病人在诊疗期间保持稳定的良好的心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也能使医护人员保持稳定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我院蒙医内科是一个集呼吸、消化、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还肩负着夜间急诊工作,是全院最忙的一个科室,也是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场所。探讨蒙医内科影响医护患关系的因素,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改善措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一、影响医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1、蒙医内科疾病通常都是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人普遍存在烦躁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不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病人入院后对接待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十分敏感,如果服务态度冷淡,说话生硬,极易引起病人的反感,在我院医护患之间的矛盾起因针对服务态度占首位。

2、蒙医内科病人多为老年患者,住院时多有家人陪护,在实际工作中,常忽略了家属的心理反馈,甚至对家属呼来喝去,则引起家属的不满。

3、俗话说:“久病成医”,长期的慢性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诊断结果与预期不符合或治疗中病情恶化,抢救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对医护质量产生怀疑,指责医生、护士不负责任,诊断不明确,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果,观察不细致等。

4、医院现有服务设施和条件不能满足病人。蒙医内科病人多为高龄且护理难度大,给科室的环境和卫生带来不少问题,都可增加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

5、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问题简单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身心疲惫,无法与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也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病人与家属不满而导致病人投诉。

二、改善措施

1、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加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工作人员佩带工作卡,使医护人员的行为置于病人的监督下。

2、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应熟练,有条不紊,可减轻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另一方面,注意家属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在对危重危急病人在技术抢救無效时,根据家属的心理需要,进行“感情抢救”,使家属的心理有一定的适应过程,更能承受不幸消息的打击。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工作人员要不断的钻研业务,思考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诊疗过程中,要善于体谅病人,诚恳主动的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情况。从病人的需要出发,帮助解决病人遇到的问题。

4、不断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环境卫生,充实科室的内涵建设。

5、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医护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文明语言,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向病人细致耐心的讲解。

6、履行告知义务,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尊重患者权利的需要。更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病人作为一名特殊消费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权利并希望知道其正在接受的治疗护理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以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神志不清,昏迷及行为不能自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对病人及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使病人及其家属即了解了病情,又尊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这样才有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9.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九

田毅 151100318 思想政治教育的2015级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多地发生患者家属暴力伤害医生等事件,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国对于死亡教育的缺失导致,患者家属对于“医疗万能论”此类错误认知导致在面临自己或家人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甚至情绪激动失去理智。,针对我国死亡教育缺失进行了现状、原因、解决办法及意义等方面探讨。关键词:死亡教育、医患关系、医疗万能论

在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仍有许多对医院、医生、行医治病有错误观念,其中很多人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但是却忽略病情是否允许等客观因素,甚至还有“医疗万能论”等等错误观念,导致在部分病患救治无效时家人无法接受,认为是医生的职责并对医生进行打击报复。以下是我国近年来一些案例: 1、2015年8月垫江某男子因父亲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认为自己未能替父亲送终,遂迁怒于当日值班医生并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轻伤。2、2013年10月21日上午9时许,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楼六楼重症监护室(ICU)发生一起严重的伤人事件,数名患者家属获知家人抢救无效死亡后情绪激动,对医生心生不满,并对多名ICU医生进行群殴,致ICU主任眼镜被打碎,鼻部撕裂伤,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肾挫伤伴血尿,另有两名医生轻伤。3、2014年6月2日凌晨4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事情发生在该院一名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后,主管医生和一名怀孕5个月护士被殴打致伤,护士出现先兆流产征兆,患者家属逼迫值班医生王雅向死者下跪。4、2015年12月18日下午,一名患者因心脏病以及其他疾病在永清县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三名医生提议让患者转院,但被患者儿子拒绝,之后医生让患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但也被患者家属拒绝,患者随后死亡。18日傍晚,死者家属把医院内科的门堵死,死者的三个儿子把三名医生“关在屋里进行打骂、软禁,还要求医生跪着面对死者”,并且“扎伤了一个医生。”后来医务人员砸门把三名医生救出。

类似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由这些案例再次让人想到,患者家属的错误认知对医生造成的巨大伤害,医生在面对每一位患者的时候都是竭尽全力,救治生命的“黄金三分钟”后救治可能性就已经微乎其微,但是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医生护士为了救治患者抢救基本都远远超过“黄金三分钟”,医生护士在为了患者与死神赛跑时一旦失败竟然换来的是家属的恶意报复,不禁让人想是不是家属把病人的死亡迁怒于医生?为什么生老病死这类正常自然现象,家属却有如此巨大的反应?是否应该检视我国对死亡教育太过贫乏了?

死亡教育又名生命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一、国内外现状

我国现状: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都对长生不老或是对“生”有一种病态的奢望,统一六国的君主秦王嬴政,在位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甚至派遣徐福东渡替他寻找不老药,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也对长生不老的仙丹情有独终,年轻的时候英勇神武,开明大度的唐太宗,到了年老的时候竟然生病不相信太医开的药方,只吃那所谓的延年益寿的灵药,结果使病情恶化,中了灵药之毒又不去治疗而身亡。历代君王无不在位期间为了寻找不老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止君王,平民百姓也从来都是希望自己可以益寿延年,很多神话故事都从侧面反应古代民众对“成仙”、“不死”的奢望,例如嫦娥就是吃了西王母送的不死药才飞天成仙。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在地府中改了生死簿,才长生不老的。可见得中国人对长生是十分推崇的,那同理对“死”是十分忌讳的。从很多习惯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死亡有多么忌讳,例如“正月里不剪头,剪头死舅舅”、对老人不能送鞋和手表,取谐音送邪和送终,中国人尤其对数字“四”十分的忌讳,因为四的谐音就是死,很多跟数字打交道的人都很忌讳四这个字,广州人甚至在电梯内的四楼按键都用3A代替等等。

对于死亡的畏惧导致中国人回避面对与死亡有关的所有话题,中国对死亡教育仅限于老师或父母告诉子女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仅此而已。没有人更多的是很多人不愿提及与死亡有关的话题,也就出现了很多人由于对死亡的不了解,导致的认知以及行为的偏差。就如文中最开始提到的在医生对患者救助失败后,家属无法面对亲人死亡对医生做出的恶意报复。

外国现状:国外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是生命教育,一是死亡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展开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是通过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大学开始系统而有计划地推广死亡教育。70 年代末,美国的死亡教育己经在各级学校广泛普及。

此后,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美国而开展死亡教育,如德国、法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实施死亡教育时都有极为明确的宗旨和目的。如美国开展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逐渐增加对死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降低无谓的恐俱。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视死亡现象,懂得并掌握保全生命的基本道理。德国开展“死亡准备教育”则是引导人们坦然、明智地对待死亡。在英国,生命教育被理解为一种全人教育,英国相信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出的积极主动的公民既能促进国家经济与政治上的进步,也能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为达到此目的,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英国政府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的推行运作,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管理,建立了以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为主轴的公民教育,设计了以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标志着生命教育被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系统。

二、从医患关系紧张的视角下看死亡教育缺失产生的原因:

各国对死亡教育的教育程度导致国民对死亡的接受程度不同,正由于我国对死亡教育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人无法了解死亡的意义、难以接受死亡、避讳死亡,甚至很多人的情绪已经泛化至不能提到医院、殡仪馆等词,认为只要这些词就相当于死亡,严重的情绪泛化导致很多人对医院更多的是一种敬而远之的的态度。其实对于死亡更应该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就应该如同尊重生命一样尊重死亡。生命是人生来最重要的一课,同样的生命的结束也应该是最重要的,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通过死亡教育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死亡,减少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避免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不知所措,应该明白死亡就在身边。

我国医患关系不断紧张正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不了解,不尊重。在死亡的打击面前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死亡的原因全部归结给医生、护士,认为医生护士没有及时或者没有更有效的救治患者,没有更好的尊重他人的职业,只是一昧的将自己的负性情绪发泄给别人,换句话说患者家属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就能更好的接受死亡,这也是我国死亡教育缺失的一点,缺少教育就更加缺少发泄情绪的管道,很多人通过哭来发泄情绪,部分人就通过一些比较激进的方式发泄情绪。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可能是方方面面但是可以预想到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导致更少的学生愿意就读医学院校,更少的医生愿意从事医疗事业即便从事了也不愿在一线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可以通过普及死亡教育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彻底的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是更多的人更好地投入医疗事业。

三、对医患关系紧张及死亡教育缺失的处理办法

针对医患关系的现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合理情绪疗法来解释,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即引起患者家属对医生施暴的原因并非患者死亡这个事件,而是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死亡的不合理认知导致的,患者家属认为去医院病就能治愈,这是极为错误的认知。其中不合理信念就有“糟糕至极”认为只要患者去医院治病就有可能死亡;“过分概括”认为患者就是死了,对死亡的具体客观原因不予考虑。

针对患者家属的不合理信念可以首先,寻找家属的不合理信念,并向家属说明ABC理论;其次,向家属解释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家属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错误认知才能减轻对面对家属死亡的抗拒。最后,因为很多患者家属不认为是自己错误认知导致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我们可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产婆术式辩论)来让患者家属了解他们的错误信念。例如:医生竭尽全力救治患者,患者就一定会痊愈吗?就如同你认真完成一件老板交代的任务就一定会成功吗?结果都是不确定,这就是不合理信念,不能因为医生的救治就一定能成功。这类不合理信念的产生其本质原因就是死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不合理的对死亡的认知导致的偏差的行为,为了更好的缓解医患关系,就更应该进行死亡教育。

四、针对我国死亡教育缺失的解决办法及意义。

1、我国可以开始专门的死亡教育课程,可能部分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有关死亡的课程,我们也可将课程命名为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教育,所以应该提前告知家长,死亡教育的意义并且从小学就开展死亡教育,从小就培养死亡意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忌讳死亡,对死亡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更好地生活,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就相对应的减少了自杀现象。

2、可以通过学校宣传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自我探索

我们在校的大学生, 大多数处于心理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加之没有任何社会阅历, 在社会生存中, 难免会造成悲剧的产生。我们对死亡的教育宣传可以让大学生之间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尊重他人生命,通过这种教育让大学生之间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变成彼此的社会支持力量,共同去面对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在过去没有增设死亡教育课程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对自己内心世界中关于死亡的部分有深入的探索,一旦增设这门课程,就可以增加对自己内心世界之前不愿碰触的“死亡”地带的探索,增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3、积极看待死亡教育对医患关系的稳定作用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的恶化逐渐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患双方对死亡认知的差异。对于患方,由于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识,在面临自己或家人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甚至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提高患方对死亡的正确认识,使其坦然面对死亡,他们才会理解医疗并不是万能的,当遭遇死亡时才会给予医方客观的理解。

五、死亡教育对未来我国的意义

费尔巴哈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对死亡教育的追求也是一种幸福的追求。死亡教育能够督促人们科学地规划人生,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使唯一的、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死亡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的教育,它的普及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路倩,任旷,范红艳.死亡教育在我国实施的重要性及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24)

10.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篇十

xx市卫生局 xxx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责任意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甚至演变为性质恶劣的暴力伤医事件。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曾被视为人道圣洁的场所,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损医疗秩序和质量,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风甚至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各届研究、探讨和深思。

一、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现状

2011年1月至今,据媒体公开报道中有明确地区或医院名称的暴力伤医事件多达79起,共有10名医护人员不幸身亡。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其患者王宝洺砍伤。徐文曾主刀为王宝洺做喉部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产生纠纷。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李梦男疑心医生不认真给他看病,持刀捅伤四名医生。其中28岁实习医生王浩伤重身亡。2012年4月28日,湖南省衡 阳市三院33岁的女医生陈妤娜,被曾经的患者王运生连捅28刀身亡。2012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凶者王英生患脑血栓,到康红千处医治后感到不适,心怀不满,用斧子砍死针灸科主任医师康红千。2013年9月23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曾在这家医院接受胡须种植手术的患者肖胜持刀砍伤3名年轻护士,其中一人还有孕。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3岁的患者连恩青,拔刀捅向3名正在门诊为病人看病的医生,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王云杰被捅七刀,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耳鼻喉科医生王伟杰以及CT室医生江小勇也被捅伤。2014年2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坐诊过程中,被一名突然闯进诊室的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4月8日,江苏丰县协和门诊部一中年男子王方立做完包皮手术后对效果不满意,持刀至医生休息室将医生单二辉捅死。2014年6月2日凌晨,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岁的女医生王雅在抢救肺癌患者时,遭多名家属殴打,怀孕5个月的护士谭小飞遭患者家属殴打后,出现先兆性流产。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多名家属逼女医生王雅向遗体下跪、磕头。

在我市,xx医院、x医院、xx医院、xx保健院、x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村级卫生所发生的医患纠风也在逐年上升。围堵打砸医疗机构、打骂医务人员、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的事 件时有发生,2013年xx院2名医务人员遭受患者家属围攻身受重伤。

这些频发的杀医、伤医、辱医事件,使担负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频频陷入白色暴力恐怖中,让医生感到寒心、恐慌。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正在逐年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因医疗矛盾纠纷引发的暴力伤医案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给正常的公共医疗秩序和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根源

医患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情绪化的认知和处理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理性深入地分析,从社会环境、政府责任、医学特质、医疗体系、医患双方、舆论导向等方面探究原因,理清医患关系紧张的根原,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切入点。

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配臵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入范围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医疗资源配臵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高收入者可以轻松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低收入者只能获得较少、较低水平的医疗资源。这种因为经济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资源分配的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的质疑。贫困弱势群体面对疾病、失业、贫困等问题时束手无策、心态失衡,加之医疗体制机制弊端,不良经营行为,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升级和爆发。同时,在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教育还不发达,社会群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对医疗服务过程出现的意外和差错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心存怨言,极易将医务人员作为发泄不满和怨气的对象,甚至采用暴力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导致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加深医患双方的矛盾。

2、政府责任因素。一方面,政府医疗资源配臵规划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群众看病难问题。调查显示中国卫生资源的70%分布在大城市,其中80%集中在大医院,中国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4。面对全国众多人群的就医要求,如此集中的医疗资源怎能摆脱看病难的困境?大量的病人一窝蜂的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心急如焚的就医心态和一号难求的尴尬局面,必然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加剧病人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卖给患者。群众对医疗服务便捷、高质、低价的需求,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减少,医院面临生存发展的商业行为,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

3、医药体系因素。探索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实施5年来,我国编织了覆盖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仍然较低,重特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仍不健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群众看大病时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看病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药补医机制仍未从根本上破除,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彻底,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与用人制度仍未建立,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医疗安全质量和服务态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4、医学自身因素。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必然带来未知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理应由医患双方 共同承担。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一些非人为因素发生的医疗意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是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社会、医院、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回归理性,不能把一切医疗伤害都归罪于医生,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任何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一些疑难杂症重病急诊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冒险和尝试。发生医疗意外后不加区分的打骂医生、围攻医院,只能使医院医生越来越谨慎,重症患者只能死在不断转诊的路上,吃大亏的肯定还是患者。

5、医务人员因素。目前公立医院的现行体制,医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充满仁爱之心的仁医,还要为了医院生存想方设法去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产业工人。同时,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医生收受红包、开药提成、开大处方等经济行为不但沾污了医生这一神圣职业,更把患者推向了对立面。患者认为医生检查、治疗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容易使医患双方产生信任危机,造成沟通的障碍,医患关系紧张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医患缺乏沟通理解,患者诉求渠道不畅通。患者在就医时,心情往往十分焦急,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安慰。而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在工 6 作中解答患者问题,不耐烦、简单生硬,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进而导致伤医事件的发生。

6、家属患者因素。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兴媒体的宣传,民众在遭遇治疗问题时已不再是过去的惟医命是从,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体现在医疗过程中,就是医闹伤医事件的频发。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其实,若是完全按照法律的途径维权也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扛着法律、维权的大旗,通过非法的途径维护他们认为应得的权益。另一方面,患者对医学知识的误解,期望值过高,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理解。人总不希望生病,生病了又总希望能尽快康复,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医学面对的是人,千变万化的个体,表现不一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的必然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和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这一切又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就觉得医院和医生不可原谅,进而大闹医院,甚至打骂医务人员。

7、新闻媒体因素。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过度放大了医疗体制及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群体报到呼吁,确实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 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群众,加深了医患矛盾,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舆论宣传和导向,使部分患者或家属迷失了方向,只要发生医疗事故且不管医生有没有责任,习惯把“闹”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捷径,不阻阻门闹闹要个赔偿总认为吃了亏,专职医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三、缓解医患矛盾紧张的对策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患矛盾是多种因素而造成的,但医疗体制是产生问题的根本。目前,我国医疗体制还很不成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竟争机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机构的改革,政府加大医药卫生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患关系才能得到同步的改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卫生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严格实行监管,各类医疗机构应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小事抓起,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要对医疗医改工作加强了解与理解,促进医患关系正常化。

2、加强医患双方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要学会与患者沟 通。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医生在医治的同时,要增进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努力和病人作朋友,面对面谈心,建立与医患互信的医患关系,防止医患关系对立,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医务人员医学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法律知识相对缺乏,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原则,对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赔偿权、对自己的诊治权、特殊干涉权、参与权的有效使用,诊治责任、紧急救助责任、最优化施治责任、解释说明责任、解除痛苦责任等的理解不深。因此,强化医疗卫生法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法规教育,让卫生人员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行医、有效行使法律权利,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在卫生行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防范医患矛盾的发生。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医疗单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教育,常抓不懈,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使每位职工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最大的信任。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要建立医德医风考评机制,把医德医风好坏、患者投诉情况作 为主人医生业绩的重要参考,作为职务职称晋升首要条件和绩效工资发放的考评依据。

5、新闻媒体强化正面宣传。新闻媒体对卫生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应当抵制片面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医患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取得新闻媒体对工作的支持,多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无私奉献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上一篇:检修宣传稿范文下一篇:致青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