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共11篇)
1.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一
陕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1月7日,陕西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并公布,省政府设立工作部门42个,新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等5个厅。
整合资源:新组建5个厅
根据改革方案,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将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省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省工业和交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建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不再保留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不再保留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担。
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原与省人事厅合署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仍列党委机构序列。不再保留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组建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不再保留省环境保护局。
组建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将省交通厅的职责、省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省交通运输厅。不再保留省交通厅。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再保留省建设厅。
调整结构:11个部门关系变动
将陕西省粮食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为省卫生厅管理。由省卫生厅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并负责监督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卫生许可,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和药品安全。
将陕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列入省政府直属机构。
将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其职能并入省农业厅,在省农业厅加挂牌子。
将省信访局由省政府办公厅管理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在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挂省政府参事室、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
将陕西省经济技术合作局(省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商务厅管理调整为省商务厅内设机构。
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省财政厅共同管理的省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省财政厅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改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机构,承担重大项目的稽查职能;重大项目资金的稽查职能交由省财政厅承担。
将陕西省政府研究室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挂省发展研究中心牌子。
将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挂省乡镇企业局牌子。
将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共25个
据悉,省政府机构改革后,设置工作部门42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6个。另设置部门管理机构5个。
组成部门:办公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厅、国家安全厅、监察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文化厅、卫生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厅、外事办公室。
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直属机构: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文物局、旅游局、法制办公室、研究室、人民防空办公室、中小企业局、信访局、知识产权局。
部门管理机构:省粮食局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省监狱管理局由省司法厅管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卫生厅管理。(记者 齐小英)
2.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二
新时期,地方政府在领导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其行政职能的发挥建立在行政机构改革基础之上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其主要问题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缺乏行政改革的人才、缺乏统一性的纲领文件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不足等。因此必须要对地方政府当前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全面有效的加快地方政府在新时期的行政机构改革步伐,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于地方发展的职能。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臃肿,人员冗杂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弊端,其机构相对十分臃肿,很多办事机构形同虚设,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精简机构,但是现有的问题依旧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我国地方政府的人员相对十分冗杂,很多部门的人员远远超出其应有的要求,不仅难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还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使其改革的步伐难以顺利推进。
(二)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势必会牵涉到很多人的个人利益,使其原本的利益受到威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远离中央政府,对其监督管理很不到位,因此使得地方政府的部分官员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其不断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实施寻租行为,获取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势必会带来人事方面的调动,因此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调动,因此会想方设法阻碍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正常运行。
(三)缺乏行政改革的人才
行政机构改革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较长的周期,我国地方政府分布地域十分广泛,其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因此改革的难度较大。同时,行政机构的改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要有充足的行政改革人才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在行政改革方面还缺乏大量的相关人才,不仅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等,还与其人才发展观念相关。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领导,使得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其改革的难度会随着改革的时间不断加大。
(四)缺乏统一性的纲领文件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需要有统一性的纲领文件,但是当前我国相应的改革文件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其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各地区地方政府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改革的难度不一。由于缺乏统一性的纲领文件,使得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难以有效的推进,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毫无动力进行相应的改革,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使得我国整个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难以加快,逐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二、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地方政府由于要管理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因此其日常的工作较为繁琐,所以其会不断成立新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事项,这就给了很多领导层可乘之机。很多地方政府的人员都是直接由部门领导进行安排,很多都是其亲属,这部分人在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积极性,其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很不明显,而获得的薪酬待遇却较高,这显示出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很不合理,甚至有好多部门几乎形同虚设,根本难以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但是其依旧是地方政府的重要部门。
(二)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其所拥有的自主权相对较大,对各项事务甚至具有直接的决定权,主要是因为我国地方政府分布地域广泛,难以受到中央政府的统一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地方政府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难以全面考虑到上级政府的相关要求。其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存在严重的推脱性,使其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其行政职能的转变存在较大的难度。
(三)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其不注重对重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地方政府的现有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思想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其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几乎是一头雾水,缺乏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的主观影响因素较多,甚至直接由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拍板决定,使得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具有用武之地,纷纷转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对其行政机构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四)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不足
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接受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更是离不开上级部门的相关指导。但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上级部门的相关领导不足。经济发展问题依旧是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政府部门自身的机构改革却一直被忽视,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如果离开上级部门的指导则会出现很大的混乱,对其自身的职能发挥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反而出现事倍功半的后果。
三、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的机构臃肿,人员冗杂问题长期存在,对其行政机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要切实完善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地方政府的机构进行精简,妥善进行人员分流,使得地方企业能够充分容纳相关的人员,对其进行妥善的安排。通过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分流,不仅可以降低地方财政的压力,还能够使得相关人员具有危机意识,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
(二)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改革的动力
地方政府在行政机构改革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其机构改革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上提升其改革的动力。对于一些具有较强改革积极性的地方政府,应该重点对个人和部门进行奖励和提拔,对于阻碍改革的部门则进行严格的处分,使其能够充分接受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的要求。同时,要派驻专门的人员对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细节性问题进行追踪调查,提升地方政府各部门行政机构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加主动的推进行政机构的改革。
(三)培养和引进先进的行政改革人才
地方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其内部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行政管理尤其是行政机构改革的相关内容,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的行政机构管理人才,使其能够为地方政府的现有人员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此增强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行政机构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要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奖励,增强其对行政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
(四)强化上级部门的领导
上级部门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派驻专门的工作人员深入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对其日常的行政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其日常的工作情况,根据各地区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对其行政机构改革进行专门的指导,为其设定短期和长期的行政机构改革目标,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有步骤地实施相应的行政机构改革,不断实现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
总结
加快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能够使其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能够有效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必须要从完善行政管理机构;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改革的动力;培养和引进先进的行政改革人才;强化上级部门的领导等方面出发,全面推动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行政管理职能,为推动我国行政机构的改革的做出榜样。
参考文献
[1]纪淑德.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6)
[2]李世康,何江涛,闫琰.全面开展乡镇财政监督的可行性研究及方法——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J].财政监督,2013(1)
[3]毛佳.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阻碍和发展方向[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4]李威.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10(4)
3.积极稳妥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 篇三
一、充分认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今后五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承上启下,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只有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实现。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省省级政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省级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对薄弱;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仍然存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责任不明的问题;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等。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新起点,必须通过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充实和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待加快。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体制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不断深化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把不利因素化解到最低限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准确把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没有成效,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改革中,一要坚持“四个分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梳理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做到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能自主解决的事项,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事项,凡是行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凡是基层能处理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外,政府不应干预,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二要突出职责重点。省级政府要更加注重有效贯彻实施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更加注重加强对全省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三要强化直接服务。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就是把相同或相近的政府职能加以整合,归人一个部门为主管理,或者把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在职能上实行有机统一,以利于明确责权、协调配合和行政问责。实行大部门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大部门体制的主要做法是: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组建省商务厅,推动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组建省交通运输厅,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省农业委员会,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的管理体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省卫生厅管理,整合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我省对大部门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既有中央的规定动作,也有我省的自选动作,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作出的重要决策,必须在改革中认真加以落实。
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责任落实。一要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结合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对交叉重复的职能进行梳理,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突出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做到权责一致。把明确和强化责任作为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有权必有
责的要求,通过“三定”工作,既赋予政府各部门职权,又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责任。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三要完善政府层级间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强市、县(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完善省直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县级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要对机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整合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时,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限额控制机构总量。全面清理议事协调机构,撤销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议事协调机构,对确需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不单独设置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二要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的省级政府行政编制总额,同一层级内,根据职能的调整,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人员队伍结构。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三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限期纠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绩效考核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性强,牵涉到政府工作全局和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改革平稳推进。
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机构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调整撤并部门的原领导班子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认真做好工作交接。新组建部门或新任命的领导班子要尽快到位,进入角色。迅速开展工作。各部门要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认真组织实施机构改革方案。机构编制部门要集中力量,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改革动态,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助手,将组织实施改革方案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认真做好部门“三定”工作。“三定”工作是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的关键环节。在“三定”工作中,要按照“四个分开”的原则,合理配置职能,突出服务重点,促进各部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决策,通过机构整合与职能调整,实现政府运行高效和组织结构优化: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强化落实责任,解决权责脱节问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嚴肃各项改革纪律。各部门各级干部要服从改革大局,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工作纪律,严禁超编进人,禁止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安排人员,保持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顺利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
4.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篇四
备受关注的《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月16日正式公布。经调整,省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0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此外,设置部门管理机构8个。
(一)组成部门
保留省政府办公厅(挂省政府参事室骉文史馆骍牌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省物价局牌子)、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挂省文物局牌子)、省卫生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审计厅、省外事侨务办公室。
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行业管理办公室、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
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人事厅合署办公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仍列党委机构序列,为省委工作部门,作为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不变。不再保留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组建省商务厅,不再保留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国内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
组建省交通运输厅,不再保留省交通厅。
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再保留省建设厅。
组建省环境保护厅,不再保留省环境保护局。
(二)直属特设机构
保留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直属机构
保留省地方税务局、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挂省版权局牌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挂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牌子)。
组建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不再保留省广播电视局。
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组建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挂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不再保留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移民办公室。
(四)部门管理机构
组建省公务员局、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保留省外国专家局,均为副厅级,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
组建省能源局,保留省重点工程办公室,均为副厅级,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保留省中小企业局,副厅级,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省政府的工作机构,由正厅级调整为副厅级,由省卫生厅管理。
省监狱管理局由正厅级调整为副厅级,仍由省司法厅管理。
(五)其他机构
保留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仍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副厅级事业单位,业务归口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由正厅级事业单位调整为副厅级事业单位,由省农业厅管理,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5.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篇五
5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随着当天《山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正式印发,山东省的政府机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而这仅是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全国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中央批准,正在组织实施。
这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5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印发。
按照该方案,省政府机构改革后,设置工作部门42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6个。另设置部门管理机构(规格为副厅级)6个。此次改革将在今年7月底基本完成。
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表示,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在优化政府机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改革按山东实际进行
去年8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并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今年2月,我省正式向中央呈报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3月初,中央批复了我省的方案。随后,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解读该方案,可以发现,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执法监管职责等方面出发,我省通过省政府机构改革对相关体制机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比如,为尽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组建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组建了省环境保护厅。
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呼应,我省此次对推行“大部门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组建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组建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我省此次对有关部门职责进行了调整。将内外贸职责管理统一整合,组建了省商务厅;整合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省卫生厅管理;将省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省交通运输厅,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将省文化厅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职责,划入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是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进行的,没有突破中央关于机构限额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有关改革的精神,完全符合我省实际。部门领导设2至4名
随着《方案》印发,省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三定”工作(定部门职责、定机构设置、定人员编制)将随后紧张进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三定”的重点是抓好职能转变,明确部门职责权限,同时严控内设机构个数,从严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根据我省确定的方案,此次改革中新组建的部门和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内设机构的编制和人员先随职责调整相应划转,并对分工过细、职能弱化和业务相近的内设机构进行合并。未作调整的部门,不增加内设机构,可根据本部门职责任务的变化情况,对现有内设机构进行调整优化。
新组建和调整变化的部门,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人员编制先随职责划转,计入新部门基数后重新核定。部门领导职数一般按2至4职核定,工作量大、业务面宽的综合管理部门可增配1名副职。部门管理机构的领导职数按2至3职核定。省政府部门除了非党干部担任正职外,一般不配备专职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由部门领导兼任,另配1名正处级专职副书记。部门内设处室的领导职数一般按2职核定,工作任务重的处室按3职核定。
我省将积极做好撤并调整部门的善后工作。根据我省确定的方案,不再保留的部门,其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机关离退休人员随行政职能整建制划转到新组建的部门。部分职责划转的部门,承担该项职责的内设机构原则上随职能整建制划转,对于一个内设机构承担多项职责,不能整建制划转的,由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省管县(市)选20个试点
我省确定,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将要在今年7月底基本完成,并在适当时机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市县政府改革争取年底前完成。我省要求,省政府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下级部门机构编制事项,确保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我省还将稳妥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对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央要求,今年我省将在全省选择20个县(市)进行省管县(市)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省逐步推开。据了解,今年试点县(市)名额将由省里统一分配,具体试点县(市)由各市自主确定,并优先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市)纳入试点范围。此项工作将由省财政厅和各相关市组织实施。
6.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六
通政发„2009‟30号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为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现就我区政府机构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设
- 1 -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以推进“创意通州、活力通州、和谐通州”建设为着眼点,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提供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区政府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2.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努力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职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新体制机制上来,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改革路子。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功能定位出发,既注意与市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建立与市政府组织框架大体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又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
4.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按照北京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把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着眼长远,坚持改革方向,又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2 -
二、机构调整设置的主要内容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调整完善服务三农、产业服务、住房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强化市政市容管理、社会建设、金融等方面的管理职能。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及部门管理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清理自定行政机构,清理和规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具体调整及设置情况如下:
(一)将农业委员会更名为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协调。组建农业局,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以及兽医行政管理等工作。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的机构和职能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承担的有关农业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二)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将原区工业局(乡镇企业局)除煤炭、电力职责外的其他职责、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全部职责和区委保密办承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工业局(乡镇企业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将原工业局(乡镇企业局)承担的煤炭电力职能划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将建设委员会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挂政府
- 3 - 住房保障和改革办公室牌子。
(四)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对外可使用公务员局名称开展工作。将人事局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署办公,列入区委机构序列。
(五)组建园林绿化局,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将市政管委的有关园林绿化管理职责、林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园林绿化局。不再保留林业局。
(六)将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调整为与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七)将市政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八)将商务局更名为商务委员会,挂粮食局牌子。
(九)将民防局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调整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十)将与民政局合署办公的民族事务委员会调整为在民政局挂牌子,并更名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
(十一)组建金融服务办公室, 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三、改革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动员准备阶段(9月21日前完成)。该阶段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 4 - 1.完成涉及改革各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工作;召开区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改革涉及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本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报区编办备案。
3.改革涉及各有关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我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机关干部深刻理解、认识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服从大局。
4.9月21日前,以新组建(调整)部门的名义对外开展工作。
(二)“三定”阶段(10月底前完成)。
“三定”工作是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和评价机构改革的重要标志。各部门的“三定”工作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职能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部门职能是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依据和基础。各部门要立足于改革,把部门职能配置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全局,把特定部门的具体职能配置放在政府整体职能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把握;要认真参照市级相关部门的“三定”,对照本单位近年来“三定”的执行情况,重点围绕转变职能、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调整本部门的主要职能。
- 5 - 2.优化整合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作为职能的直接载体,要充分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形式上不要求上下完全对应,要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内设机构体制,改变分工过细的状况。工作内容相近或相似的要予以归并,工作内容较少的应综合设置或归并到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内设机构随职责调整相应划转,并进行整合归并;对以机关内部管理为主的内设机构要予以归并,对工作任务特别繁重的内设机构可按工作职责适当分设;设党委的部门其党委办事机构与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严格控制内设机构加挂牌子,确因工作需要,可在综合设置的内设机构增挂机关科室牌子;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3.重新核定人员编制。这既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这次机构改革虽然没有确定具体的精简指标,但是由于机构的撤并和职能的划转,也存在局部编制调整。对于人员编制的调整,各部门要按如下要求把握:
人员编制:保留部门人员编制数量原则上保持稳定;按照转变职能的要求,新增职责所需编制,原则上在现有编制总数内调剂。确因职责调整增加较多而需增加人员编制的,由区编办汇总后报区编委审批;进行部门间主要职责调整的,根据主要职责调整方案,按“人随事走、编随人转”的原则,进行人员编制的相应划转;新组建部门的人员编制,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范围严格核定,并与内设机构数量相协调;调整组建部门的人员 - 6 - 编制,按照其承担的主要职责和履职的实际需要从严核定,其中职责相同、相近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应予以精简。
领导职数:处级领导职数按《市编委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职数配备标准的通知》(京编委[2009]25号)确定的标准执行;内设机构的科级领导职数,按编制数3名以下的设正职1名,编制数4—7名的设正、副职各1名,编制数8名以上的可再增配1名副职;纪检、监察机构的处、科级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非领导职数:按《公务员法》的规定配备。
4.“三定”规定的报批程序。各有关部门“三定”规定按以下程序报批:
(1)各部门“三定”规定(草案)形成并征求主管区领导同意后,要与区编办先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在意见基本一致后,正式报送区编办。
(2)区编办收到各部门“三定”规定(草案)后,就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征求相关部门及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各部门“三定”规定送审稿,经区编委会审定并报区委、区政府批准后,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
(三)人员定岗阶段(11月20日前完成)。人员定岗安置是机构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组织机构优化等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改革中调整变动部门和新组建部门要按照我区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安置工作意见和《公务员
- 7 - 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在机构调整中,要按照机构改革中部门调整变动和新组建要求,将列入机构调整范围的所有人员整建制归并、划转到新调整设立的机构,并按照机构调整前的职责任务,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在人员定岗安置工作中,要以部门“三定”规定为基础,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平稳做好人员定岗安置工作。对于部门内设机构未作调整变动的,原则上人员不调整;对于职能调整的内设机构,原则上人随事走;对于新增的内设机构,要采取公平、公正的方式选人用人。对于需要带编安置的人员,可本着职责相近、发挥专长、双向选择、组织调剂的原则,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后,在其他区政府工作部门进行带编安置。部门内设机构领导职位的人选,原则上从本部门现有同级职务的公务员中产生。人员定岗安置期间不提拔使用干部,超出规定职数的,逐步消化。人员定岗安置工作完成后仍空缺的内设机构领导职位,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
(四)检查验收阶段(11月底前完成)。本阶段主要是在前3个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各有关部门要对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与成效做出总结,并报区编办。区编办将对各有关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汇总后向区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区编委会进行汇报,确保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 8 -
四、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
这次区政府机构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高质量地完成好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
机构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区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区委、区政府成立以区委书记王云峰同志任组长、区长邓乃平同志任常务副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工作。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机构改革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各有关部门还要严格把握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注意研究和妥善处理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各有关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把机构改革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三)认真研究,做好“三定”。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无论是调整变动部门,还是保留部门,- 9 - 都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重新确定各自部门的“三定”规定。要通过重新制定“三定”规定全面梳理、集中解决政府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权责一致,切实把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四)过细工作,平稳操作。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由于部分部门的调整变动和职能划转,部分人员需要重新定岗安置。这项工作关系到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做细、做好、做扎实,使改革平稳顺利推进。要把工作需要、优化结构和干部安排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方案平稳执行,确保队伍稳定、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
(五)严格纪律、杜绝违纪。
机构改革涉及多方面工作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讲政治、顾大局,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机构改革的各项纪律规定。要扎扎实实地落实部门“三定”规定。严禁擅自增设机构、突破编制增加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要正确对待并积极支持部门之间职责的调整和机构编制的划转。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的有关规定,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岗位的调整,服从组织安排。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 - 10 - 失,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要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财务清算和资产处置工作,严禁在机构调整中违规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私分钱物、大吃大喝或组织公费旅游等活动。纪检、组织、人力资源、机构编制、财政、审计和档案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出,要坚决处理,确保我区机构改革平稳顺利进行。
附件: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二○○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 11 - 附件: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王云峰常务副组长:邓乃平副 组 长:张文山组 员:肖志刚- 12 -
王春元 岳 鹏 尹双曼 张 勇 赵玉影 于世疆 刘淑华 张 华 马峰成 刘瑞祥 赵潮英 罗明光 刘汝林 孟繁虎 区委书记 区 长 区委副书记
区委办主任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委常委、副区长副区长副区长副区长副区长 区政府办主任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监察局局长区人事局局长、编办主任区财政局局长区审计局局长谢振平区编办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编办,办公室主任由罗明光同志兼任。联系人:郑旭东;联系电话:69538228。
主题词:机构 改革 意见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各人民团体。
- 13 -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9月8日印发
7.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七
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审批成本,国有企业间纵向兼并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机构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王忠禹, 2003) ;同时, 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特别是1999年以来, 按照党的十五届四次全会的要求, 国有企业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6) 。以往的文献在谈到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时, 都在强调, 之所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主要目的是减轻财政负担并进而减轻国有企业负担, 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笔者试图从降低审批成本的视角来探讨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中的国有企业间的纵向兼并的关系, 得出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间的纵向兼并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具体来说, 就是将斯澎格勒模型 (Spengler, 1950) 进行扩展, 通过引入审批成本, 证明了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纵向兼并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有企业兼并的简单介绍
1.政府机构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从中央政府层面上看, 主要历程是:
1982年3月8日,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使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 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4月9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此次改革, 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 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 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 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人, 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 增减相抵, 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3月22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 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 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 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 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1998年3月10日,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 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3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此次改革, 从中央政府层面上看,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 国务院部委由29个减至28个部门组成, 机构和人员进一步精简。
在历次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后, 地方各级政府也都相应地减少了本级政府的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 通过各级政府的机构和人员精简, 一方面减少了审批环节, 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得以明晰, 改变了以往机构职能重叠、互相扯皮的状况。
2.国有企业兼并。
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不断地处于动态的改革之中, 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之后, 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明确提出, 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而要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具体方式之一就是采取兼并。从根本上说, 国有企业兼并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国有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国民福利最大化 (石磊, 2003) 。
三、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设。秉承斯澎格勒模型的精神, 为了简化起见, 我们将上游的国有企业看作制造商A, 而将下游的国有企业看作零售商B, A向B提供中间产品X, B得到X后向消费者提供, A生产X的单位成本为c, 消费者对X的需求函数为p=1-2q, 其中q为X产品的数量,
域内的各种利益集团、非正式部门、志愿者团体、私人企业、公民社会等。上述的区域同盟各个办公室的成员应该来自区域内的各个政府部门和民间社会, 并且地位是平等的, 按照职能的不同各自处理区域内的公共问题。
区域同盟的各个办公室的职责就是处理与自身办公室职能相对应的区域公共问题, 原有的区域内各个地方政府相应的职能办公室只是把涉及到区域公共问题的权力让渡出来, 那些属于自身的问题还是由原来的部门处理, 区域同盟的职责就是处理区域内的公共问题。地方政府领导定期会议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区域发展的战略, 商讨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和手段, 统一规划、协调区域的整体发展。区域同盟的资金来源也由区域内的各个地方政府承担。此外, 区域同盟也可以从区域内的那些跨行政区的企业收税以及收取各种费用等, 工作人员的薪水要与区域内政府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当。
参考文献
[1].Spengler.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Antitrust Polic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0, 58:47-352.
[2].菲吕博顿, 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2
[3].刘智峰.第七次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4].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购与兼并, 2006
[5].石磊.产业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3
8.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八
摘 要 本文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和“政府失败说”对我国目前政府机构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公共选择理论对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 机构改革 启示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对帮助西方各国恢复战后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在西方盛行,它把政府干预看作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唯一良策。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力量的增强,政府职能和政府规模也不断扩大,结果导致政府机构不断膨胀、政府资源浪费,政府干预的局限性与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布坎南等人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其主要目的正是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这一理论主要是从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属性对政府失灵做出解释,由于政府官员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必然会把个人偏好与利益带进政府决策,从而导致政府决策的不公正和失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客观上也会造成政府决策失误或缺乏可操作性。公共选择理论的重点在于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探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
二、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和“政府失败说”来分析我国目前政府机构存在的弊端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人们在需要做出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时的反应,同“经济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总是趋利避害的。政府是由人组成的,政府的行为规则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有“经济人”的特征。因此,我们不能把政府看作是超凡脱俗的超级机器,政府同样也会犯错误,也会不顾公众利益,来追求由政府成员所组成的集团的自身利益。
(二)政府失败说
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就是利用了公共选择理论,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问题。所谓的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求,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干预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还没有完善,市场失灵在经济发展中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政府被人们当作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始终代表着公众的利益,政府行为总是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但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也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存在
首先政府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于缺乏竞争,各级政府就没有提高行政效率的压力,所以政府公务员也就没有高效工作的动力。
其次政府公务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由于政府公务员不能把利润占为己有,加上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难以测定,所以,政府公务员的目标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规模最大化,以此增加自己的升迁机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势必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再次监督信息不完备。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监督的效力。同时,作为监督者的公民完全可能受到被监督者的官员的操纵,因为后者的地位实际上可以使他们强制规定某些政策措施,使之更有利于自身利益,而不利于公共利益。这些势必导致政府机构执行政策的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影响政策执行的结果。
2.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行为。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自身利益的客观存在,带来了政府的自我扩张行为。政府机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重要性上都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部门支出的增加,其原因在于政府官员谋求权力与机构的扩大,追求升官、高薪、轻松的工作和各种附加的福利。
3.政府官员腐败以及寻租活动的存在
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官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因而可能会为了其自身利益而“越位”。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时,会影响到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给一部分人带来好处或给一部分人带来坏处。因此,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政府官员,使本集团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政府决策者即政府官员也是一个利益主体,他们是理性人而非道德人。他们在进行决策时,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这些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社会来说都没有任何效率,破坏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寻租活动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只是政府官员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现有的资源进行不公正的分配。
4.政府机构的职能交叉和重叠
之前在国务院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推行了大部制改革,进行机构的整合,合并了一些部门,新建了一些部门,但事实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交叉的现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部門利益,改革还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有学者提出:“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学派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社会政治问题,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和“政府失败说”,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规范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的扩张应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一切权力的扩张均应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说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并高度重视转换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是社会正义和良知的裁判。政府权力扩张的必要性是指政府权力扩张的成本如果小于收益,那么权力可以适度的扩张;反之,则不能扩张。
(二)在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政府逐步退出市场能发挥作用的行业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效率大多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且缺乏竞争性。在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服务产品都由政府独家垄断提供,如果不打破这种垄断经营,试图以改革产权的方式或者以特许的方式让民间资本来介入公共服务,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很可能由于缺乏竞争而导致无效率,同时也为腐败创造了广阔空间。我们在引进竞争机制的过程中,需把握住公共服务的本质,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遵循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原则,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而我国在这方面还亟需努力。
(三)精简政府机构,对政府部门实行绩效评估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任何公共政策的决策,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成本。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减少公共政策决策成本的最佳途径选择。政府管理方式是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要求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要求政府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暗箱操作向阳光行政转变,真正做到人本管理。政府部门尤其要改进决策方式,降低决策成本,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系统的办事效率,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就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通过制度的完善来预防腐败
布坎南认为,政治也是一种交易,而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是各方博弈所达成的契约。所以要从制度、法律层面的建设来遏制腐败行为。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我们国家的腐败现象,就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不是观念性腐败而是制度性腐败。关于制度的重要性,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个人的思想、作风与制度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制度比个人思想、作风更重要,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而我国目前制度建设还较薄弱,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进行制度创新,进而遏制腐败行为,是我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
(五)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法制就是按事先制订的规则办事,减少人治中的无视规则的随意性和破坏公平的行为发生。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法律越模糊、越空洞,自由裁量权就越大,就越有利于创租、寻租行为的发生,而在这样的糟糕法律环境下,政府不可能有良好的作为。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依法治国,而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要由政策治国转向法律治国。只有我国创建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的政府才会是有力的政府、有效的政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政府,也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顺利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高嵩.公共选择经济学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4]闫焱,彭玫.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决策行为.社会科学论坛.2007(2).
[5]李伟.公共迭择理论对我国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的意义.求实.2006(5).
[6]吴勇.政府失灵及原因研究.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7]詹姆斯•布坎南.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9.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宣传计划 篇九
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宣传计划
为营造我市政府机构改革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参照我省其他市州作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宣传计划。
一、宣传时间
2010年元月—5月。
二、宣传载体
中央编
办《机构编制工作动态》、中国机构网、省政府门户网、荆楚网、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人事》杂志、湖北省人事编制信息网、市委市政府信息刊物、鄂州日报、鄂州电台、电视台、鄂州人事人才网
三、宣传内容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和政策要求,中央编委和中央编办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批复的《鄂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及我市制定的实施意见,市领导在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和省编委领导讲话、批示及改革进展情况等。
四、方法步骤
1、动员阶段(月日—月日):主要任务是,宣传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情况,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指导思想、改革原则、改革内容、机构调整等。在全社会营造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2、实施阶段(月日—月日):主要任务,一是围绕机构变动和调整情况,宣传新组建部门的挂牌和调整部门的整合情况,重点宣传新组建部门的名称变化、职能配置、运行情况和机关新气象等。二是围绕各部门“三定”拟订工作,宣传制定和修订完善部门的“三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就部门“三定”工作,市编办主任方明同志接受鄂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的专访。
3、总结阶段(月日—月日):主要任务是,市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对各部门改革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组织实施:
(一)信息报送:
1、中央编办《机构编制工作动态》、中国机构网、湖北省人事编制信息网相关宣传信息由编办负责报送;
2、省政府门户网、荆楚网、《湖北人事》杂志、市委市政府信息刊物、鄂州人事人才网相关信息由局办公室负责报送。
(二)新闻宣传: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由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策划和实施
1、动员大会当天的消息由办公室负责联系省市新闻媒体现场采访;
2、改革实施阶段在鄂州日报专版登载政策解读、方局长接受新闻媒体专访相关稿件由编办负责提供;
3、改革过程中相关进展情况报道由局办公室根据改革进程和领导安排负责策划、组织相关媒体采访。
市人事局
市编办
10.六次政府机构改革 篇十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2003年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2008年
11.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 篇十一
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天发布的改革方案,其内容包括消除几十项的税收漏洞和补贴;简化小型企业报税程序;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使其最高税率从现有的35%下调至28%;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率使其不超过25%;针对美国公司的海外经营收入设定最低企业所得税率,以鼓励在美国国内投资等。上述改革方案还需得到国会的批准,但在大选年能否获得目前严重分裂的国会的通过还是未知数。虽然两党相当多的议员都赞成改革公司税制,但双方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分歧。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就此方案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美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过时、不公平和低效的。它为那些将就业机会和利润转移到海外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但那些选择留在美国的公司却要承担世界上最高的税率之一。而且这项制度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复杂程序,使美国的小企业每年在报税上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因此急需改革。
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坦言,奥巴马的这项改革建议旨在启动根本性税制改革的进程,但这一过程将需要一段时间,在政治上也将引发争议。
《洛杉矶时报》的文章称,在执行税收减免政策后,美国企业实际税率要较名义水平低得多。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计划,降低税率、弥补漏洞和对海外收入征收最低税最终不会导致赤字上升。这就意味着目前利用税收漏洞、得到补贴或者实际税率很低的公司最终要增加纳税。其它公司则因为税制简化而受益。
主持者言:近年来,美国许多知名企业不断向海外新兴市场国家转移,除了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前景的考虑之外,国内税率偏高也是重要原因。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企业所得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就业形势严峻和制造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奥巴马总统看来,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已经“过时、不公平和失效”了。奥巴马政府此时提出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企图重振制造业和缓和就业压力的目的十分明显。
事实上,低税率并非企业选择是否在一个国家投资的原因。 “股神”巴菲特曾表示,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使美国企业在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时处于劣势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很简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率为52%,但依然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近期哈佛商学院的一份调查表明,美国企业外包制造业的重要原因不仅是低廉的劳动力,而是考虑综合成本、市场成熟度以及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政府管理】推荐阅读: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缴基本养老09-19
深圳外教一对一上门培训机构排名10-31
深圳市人民政府土地使用年限的规定10-23
马化腾深圳改革开放30年活动发言07-07
城市管理深圳06-25
深圳网络营销方案10-30
深圳地产项目策划方案09-26
深圳国信投资管理06-20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07-18
深圳市城管科技项目管理试行办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