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2024-08-15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精选9篇)

1.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篇一

高中生主要心理特点

1、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末期,由于人体发育和性的成熟,性意识也迅速发展呈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于大人无异,因而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仿效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社会,学校,家庭都不能接受的行为,如早恋。

(2)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

(3)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高中生正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表现为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

2、与初中,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一般呈如下趋势:从情绪的表现形式看,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控制的情形来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以直接、具体为主向以间接、抽象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来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3、意志品质呈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发展。

4、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表现为:

① 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到“唯我”。这一阶段,他们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常常表现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动。开始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老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很容易被社会误认为是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其实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内心还是脆弱和不自信的。他们也只是暂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者,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② 对自己形象的关注。

③ 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生会更经常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从而把今天的自我看作只是未来“自我”的保证,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关头。

④ 自我意识的触觉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不高。

⑤ 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常常存在着一种有利化倾向,即自我评价总是趋于对自己有利。

⑥ 强而敏感的自尊心与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并存,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自卑感强的高中生,往往在其反面都有着强烈的想超越别人的欲望;

⑦ 高中生的自我调控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还很不成熟,不稳定。

5、中学生性格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也即性格的内倾与外倾,在高中阶段已趋于成熟。高中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喜欢怀疑、探索、猎奇、争论、容易接受新事物、行事较少年谨慎、沉稳的特点。但由于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是不很完善的,因此,又容易孤立偏激地看问题,易走极端,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篇二

关键词:认知特点,数学学习心理,对策

数学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意志品质、能力迁移、思维习惯等。了解女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 并能应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去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材, 选择教学方法, 进行学习指导, 这样才能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高中女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心理的调查及分析

(一) 高中女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看法

由表1可看出, 女生在数学学习兴趣上与男生有很大差距, 女生对数学的反感程度几乎是男生的2倍。这说明女生对数学的兴趣远远不及男生, 女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及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数学学习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出现了一定的脱离, 导致一些女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

(二)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分析

由表2可看出, 男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信念, 女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女生对数学失去信心的人数也较多。影响高中女生学习的情感动机因素中, 其头脑中形成的对数学学习的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厌学、畏学的倾向, 并不是她们的智力问题, 而是缺乏自信心。

(三) 高中女生数学课堂听课注意力分析

由表3可看出, 女生听课注意力比较集中, 不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扰, 这表明女生有较强的课堂约束感, 学习态度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女生的独立性较弱, 对课堂教学和教师有依赖性。在合作、态度等方面, 女生更有优势。

由表4可看出, 女生更喜欢情感交流, 女生对教师论抱有期望, 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这表明女生容易和教师交流, 肯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五)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方法分析

由表5可看出, 女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分析思考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较弱, 在意识方面, 女生的独立思考意向差, 女生重视基本概念;女生较多地关注技巧和各类习题, 被动应试的倾向较强, 比较关注常规技巧, 在具体学习方式上偏重技巧和模仿, 学习相对较呆板。

二、高中女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比较高中男生而言,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心理活动更复杂一些。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数学本身的特点方面的因素, 又有女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方面的因素, 女生在心理方面主要有这样的几个特点: (1) 学习受挫能力较弱。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 放弃数学学习。 (2) 爱面子。不大敢请教教师、同学, 怕别人笑话, 只是坐等教师来解决。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 没法解决。 (3) 心事多。不少女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 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听课。 (4) 自信心不足。在数学学习上总感觉比别人差, 常常比不上班上的男生, 出现自卑心理。正是这些特点, 造成了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不足。结合以上情况, 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激发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听课注意力。

(一) 激发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巧举应用, 激发兴趣, 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 让“有用数学”根植于女生脑海, 让她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启发女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点燃其智慧的火花。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巧解, 培养兴趣, 使女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发现, 女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 怎样培养高中女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呢?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有厌学、畏学的倾向, 一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和提高。因此, 自信心训练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女生积极的能力概念, 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女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她们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 增强自信心。

(三) 增强高中女生数学课堂听课注意力

重视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内容要总结提炼, 纳入精品;通过面谈、提问、谈话等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四) 采用多种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跟上教师的笔记, 课下整理归类知识点, 有专门的错题本。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课后多看看例题, 仔细研究解题思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 做一些同等难度的题目。及时查阅和补习旧知识, 为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做同类题检验一遍, 形成技能。限制时间做一套系统的练习卷, 形成时间掌控能力。

(五) 培养女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求女生在做作业时, 应该让自己有一个思辨过程, 对题目进行分析, 提取有用信息, 再试着提出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 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查阅答案或直接询问教师和同学, 这样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对于生活中的日常现象要多留意, 多观察, 多问几个为什么, 并试图独自找出答案来。

参考文献

[1]蔡翠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焦虑的分析及对策[J].福建中学数学, 2004 (3) .

3.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篇三

[关键词]认知特点数学学习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8

高中男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在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特别注重高中男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数学学习。由于高中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数学学习心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

一、高中男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

从认知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男生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优于女生。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发展较快,能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虽然高中阶段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必须经过一定数学练习,才能逐渐转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判断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才能敦促男生的数学学习目的更明确,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持久性得到明显发展。在意志能力、观察能力、记忆、思维、语言表达这些方面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注意:有人以有意注意稳定时间作指标,高中男生在数学课中注意力集中时间随问题的难度而变化,能够分辨并判断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发表自己的数学观点。他们对专题的注意力不太持久,会发生思想抛锚,造成课堂知识系统断链。虽然能够专注研究,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板块、自己的解题思路。

观察:高中男生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的观察,但不持久。对观察数学课堂活动能够进行自我调控,但在观察方式上还不优化。能了解数学知识发生的细节,但观察数学知识的正确率还需提高。对观察数学定理、公理的本质的内涵能够逐步深化,但观察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记忆:高中男生的抽象记忆能力加强,对比初中男生的机械记忆,高中男生的数学学习以意义识记为主。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记忆的自觉性看,高中男生以随意识记为主。从记忆目的看,主要以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并且对数学知识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

思维:高中男生的数学思维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数学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数学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高中男生数学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语言表达能力:高中男生的言语表达力发展,语言概括能力、语言的深刻性明显提高,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与老师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数学观点。但在语言表达方式、逻辑关系、数学语言的精炼性等方面还需指导练习。

由上面的调查分析,在高中男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区别于女生的训练方法。由此可知,不但要关注男生的性别特点,而且要关注男生的学习数学优势。激发男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提高数学成绩。

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高中男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观察对策

1.培养高中男生的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他们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新技能的掌握。同时加强了男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从而发展他们的精准数学思维。

2.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深化了观察的高度,达到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

3.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这样也突破了男生的记忆瓶颈,诱发永久记忆。

4.将优秀的数学男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条件进行交流、总结和梳理,使之发挥范例的作用,从而激发广大男生的优势与潜力,挖掘他们巨大的智力资源;根据探究总结培养高中男生数学思维素质和数学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5.通过多种途径给男生提供机会,训练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逻辑性和精准性。通过说话培养他们思维严密、运算有理有据、空间想象拓宽、实践创新凸显。培养男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不惧困难的坚强意志。

关注男生数学学习心理,关注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这一问题,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更新知识结构,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及其主要特点,让高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品质能有改善。形成好学、好问、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风气。数学成绩得到长足进步,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4.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特点 篇四

来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作者:马建青

高中阶段正值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有友爱的温馨,也有误解的痛苦;有追求的充实,也有挫折的迷茫。这些客观事实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愉快的体验往往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信心、前进的动力,而不愉快的体验会使他们沮丧或烦躁,日积月累则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朝气,自信乐观,乐于学习,团结合作,心境良好,适应环境。这是我们对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计。

但也有部分高中生的心理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个别人甚至是“不健康”状态。面对社会竞争、学习紧张、个人成长等外界各种压力时,一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和失衡,产生烦恼、忧虑、失落、愤怒、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引起心理障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并给予相应的辅导和治疗。

关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有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其比例从5%~50%,如此之大的差距,使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感到很困惑,更不要说普通百姓。我们认为,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除使用的测验工具、衡量的标准不同以外,还有一些是概念的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对发表的各类数据要做鉴别,做深入的分析,否则容易产生偏差和误导。比如以下几个数据的表述明显有误,但却被广泛引用:“1987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1993年,„„对东北地区1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199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1414名中学生中,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1994年,„„对广州市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 事实上,中小学生中够得上“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比例是很低的,绝对不会像上述的数据那么大。问题出在混淆了上述概念与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症状之间的区别,后者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像“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包括一般的心理问题。而青少年学生以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为主。

汇集近年来国内各地心理专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但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以下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一般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较多,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由于巨大的高考压力而爆发出来,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通常,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程度多强于高二。

(2)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点中学。这是因为重点高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一些造成的。并且由于这些人在初中时期多是优秀分子,面对新环境中的失落一些人难以承受,心理容易失衡和压抑。

(3)男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女生。这是因为高中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宣泄的愿望和途径更多,她们可以通过朋友交谈、日记书写、流泪哭泣或找父母老师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女生的情绪来得快宣泄得也快。而男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不愿暴露自己的软弱,故往往闷在心里,由于得不到及时消除,使问题逐步严重化。

(4)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城市学生。这可能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教养方式简单粗暴,较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等原因有关。也由于农村学生进入市县高中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与城市同学比较的过程中,感到自卑和压力,从而引起心理困扰。

(5)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数属于一般性的适应问题,表现为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危害不明显。但也有少数已达到心理疾病的状态,多见的是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抑郁症,更严重的已出现精神病症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特点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个体身上很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使用量表或取样对象或观察视角的不同,结论也可能有别。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交往两大领域中,以认知歪曲、情绪不适、意志缺陷、个性障碍、行为偏差等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紧张焦虑、自卑抑郁、恐惧退缩、冲动暴躁、偏激逆反、敏感脆弱等。下面我们来看若干典型的案例:

一位高二男生因为在省级竞赛中没有取得优秀的名次,而觉得实在没脸活在世上了。他悄悄地给同学、老师、家长写了三封绝笔信,离校出走了。在一张留给同学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尽力了,但现实令所有人失望,对不起养育我的父母,教育我的老师,关心我的同学。不用找我,该走的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脆弱地夭折了。

一位重点高中的借读生,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与重点高中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自卑的情绪中。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使他喘不过气来,每次考试都是心惊肉跳,考试中不时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还伴有腹泻等躯体症状。见到考题脑中一片空白,记忆再现困难,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考完后又怕同学的议论,怕老师的责备,怕家长的训斥。渐渐地他的目光不敢与人对视,习惯低着头走路。对学习心灰意懒,对前途悲观失望。在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他出现了拒绝见人、拒绝上学的退缩行为。最后该学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而休学。

某高一女生因面部烫伤留下了疤痕,认为自己很丑,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埋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见人,曾几次想轻生以求解脱。

一位高三女生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中熬过。每晚就寝时总要盯着其她同学,尽管自己昏昏欲睡,却非要苦苦支撑——决不能比别人早睡。早晨一定要设法比别人早起,能比同学们多念几个外语单词心里就舒服,不然就会一边读单词,一边紧张地观察同学们的动静。进入安静的阅览室,一看见同学们专注学习的样子,立刻会感到心慌、呼吸急促,产生一种厌恶和愤怒的冲动。

一位平时学习成绩排名第十的高三学生在一次大考中得了梦寐以求的第一名后,从此不再读书,而是到处看病——他觉得自己得了“狂犬病”,其实是对以后考试中得不了第一名的恐惧,这种恐惧转化为了疑病症。

一位高中生整天生活在教室的天花板要倒下来的恐惧中,明知不会,担心这些东西很无聊,可无法摆脱,以至于上课严重分心,痛苦不已。

5.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篇五

一至四年级:这4年是从幼儿园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慢慢转化为以“学”为主的过程,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都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但由于其年龄的特征,对此感受不大,尤其是各方面的压 力。所以在这四年中是一个对学生综合习惯培养的一个最佳时机(比如说心质的培养;智力开发;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五至六年级:属于学生的心理的少年阶段,在各方面处于半成熟期,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超乎咱们的想象。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阶段(集中力 记忆力 思维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的时机。初中阶段: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的第二个发展飞跃期会出现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初中阶段

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利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是一个让学生认可,信任的好机会).初二:初二是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初二年级没有刚入学时的天真,又没有初三年级的紧张,也是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的一段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在此期间学生的成人感增强,想极力表象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约束.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情绪起伏较大.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寓于解脱.尤其是互诉衷肠(班主任一定要掌控好这一时期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杜绝在尚学的早恋问题,不让让他影响到学习意识,知识、价值观的形成.)

初三: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但中考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大于高考.在 学习压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加之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会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败感.咱们班主任带这个阶段的学生时除了要摆正学习等问题,要对学生的心理极为关注.高中阶段: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对自己的评价也日趋成熟与理性,并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确立自我价值观.高中阶段

高一:从思维水平上看已经从经验型转变成理论型,学习能力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由于其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在其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我以是大人的萌芽思想”在各方面都想脱离父母,来证明我是可以的.其实在学习上就能反映出来,高一和初三其实一样是个分水岭,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感到学习的压力和急迫感,开始奋发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了,高考还遥不可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高二:对事物的思维水平已经进入了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 办法。但这个时期又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期,高一的学生对学校有新鲜感,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会给予高度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高考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度就会更高了。相对来看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关注就会较少(尤其有些是家长总感觉孩子大了有很省心,不招灾不惹祸的,分数还行就不用管了),使这个阶段的学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强了。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和父母出现危机的,由于无法和信任的人沟通,只有寻求伙伴的理解和异性的理解,导致早恋的高发期。轻者分数排名下降,重者心理会造成无法磨灭的阴影,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班主任在这年级段除了对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监督外,更重视学生心理的沟通与情感的培养。

高三:高三年级学生思考问题已经从抽象逻辑思维转向辩证逻辑思维.对事物的处理有相对起来更成熟的看法和应对的办法.这个年级的学生要将中学以来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大汇总从而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系统,所导致的就是课业负担相当的繁重.另外,由于高考制度的选拔性和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的逐年递增,导致同学之间竞争气氛加剧,加之家长,老师,亲友的殷切期望给学生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在重压之下部风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容易精神状态涣散,情绪不稳定,以激怒,滋生内疚感甚至导致自卑,甚至自闭.与高二相比学管师更应注意学生的心理沟通,和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其信心!

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心理特征概括为三句话: 三个特点、四个矛盾和四种表现形式

三个特点:波动性 躁动性 反抗性

四个矛盾:成熟与幼稚 独立于依赖 闭锁与开放 成就与挫败

6.八年级心理特点分析 篇六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7.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篇七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指导处于“共振”状态, 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 有必要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青年的初期, 跟初中阶段比较在心理, 生理上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 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 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在观察时, 往往存在程序不恰当, 过早下结论的缺点。

2.注意力较稳定且持久, 能把注意力集中并稳定在那些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直接意义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上。对难度不大的理论推理较感兴趣。适当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向更深的知识探求。

3.对死记硬背的方法感到厌烦, 会寻求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初步归纳重点知识, 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4.抽象逻辑水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 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不轻信, 不盲从, 对各种问题能谈出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见解。但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经过自己思考后而得出的见解, 往往固执己见, 不易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 有必要整理出一套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 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体系。

二、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的特点, 我觉得发现式教学法较能适应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 使学生在未知的境界里, 自己去求发现, 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发现式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可分为: (1) 教师提出课题; (2) 学生通过动脑来探讨解决的方式; (3) 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 (4) 教师取得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四个主要环节。

在尝试发现式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1.实验式发现法。

对于本源性知识或来源于实验的派生性知识, 如物体的平衡条件, 主电路欧姆定律, 楞次定律等内容, 较适用于实验式发现法。通过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有所根据的猜想和设计,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2.观察式发现法。

对一些较复杂, 在学生头脑中易受直观错觉干扰的概念和规律, 如惯性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可采用观察式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通过认真、有系统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经过自己的思考, 讨论进而突出本质、摈弃非本质的东西, 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3.讨论式发现法。

对于派生性知识或学习内容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 如电位等内容, 可用讨论式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情景中, 根据平时已学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4.自学式发现法。

对课本内容意义丰富, 语言生动, 容易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出阅读提纲, 学生在课堂中认真阅读课文, 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去发现。在自学的时间里, 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返回看, 遇到旧知识不清楚, 还可以翻到前面去复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听课中由于疏忽, 疑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障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 发现困难之所在, 教师再给予指导, 从而获得实际的帮助。

发现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应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穿插进行, 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材。

三、发现式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份量

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中学习, 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发现式教学以教师指导份量的多少可分教师高组织, 学生低参加和教师低组织、学生高参加二种形式。究竟采用那种方法为好呢?

我在高一年级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分组跟踪实验中发现:具有热情好动, 动作敏捷, 情感难于自我控制的属于胆汁质, 多血质型的学生, 他们思想活泼, 善于探索, 勇于追求。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 老师指导份量宜少, 而由他们自己去在发现中获得知识, 效果较好。而具有好静, 动作迟缓, 情感发生慢的粘液质, 抑郁质型的学生, 他们思想不够灵活, 学习态度拘谨。对于这种类型学生, 则以教师高组织, 学生低参加为好, 并且指导得越周密, 成绩越优良。

四、检验教学效果的目标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何, 主要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取得。评定发现式教学效果的标准, 我认为主要是看能否达到以下五个指标: (1) 学习成绩的提高; (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自学能力的成长; (4) 能力的迁移; (5) 学科的全面发展。

取得反馈信息的方法, 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革尝试:

1.课堂提问。

如果在评定教学效果时, 单靠提问个别学生来取得反馈信息, 则测量可能受到偶然取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测量的信度。为及时统计多数学生反馈信息, 每学完一个课题后, 给出一组有4个答案的选择题, 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来统计反馈信息。

2.作业评定。

由于高中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 具有一定分析和判断能力, 因此, 可以把作业评定权交给学生自己。每次课上让几个学生讲上次课作业思路、方法, 让大家自己知道错误所在, 并得以矫正。而教师的批改着重放在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3.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采用求同思维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留, 它是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相适应, 无法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评价发现式教学效果的考试中, 我们除保留部份传统的求同思维的方法外, 增加了: (1) 采用求异思维的小论文形式考题来评价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2) 采用学生未学过知识为内容的课本或科普小文章, 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借以评价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3) 采用告诉学生题目的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考试, 着重考查学生组织实验能力、操作技能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摸索和尝试,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特别值得庆幸的是, 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能力等方面迈出可喜一步。

教学理论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 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编.现代教育理论选介.1997, 3.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0, 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001, 7.

8.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语文教学策略 篇八

注重掌握高中生心理特点,按照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培养高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

一、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上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的就学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之间。这一阶段的青年的心理特征是情绪化的自我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充满着矛盾,又非常模糊,内心经常激荡着一种莫名的胆怯和难以排遣的思虑。他们的心理比少年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第一、闭锁心理。绝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有这样的感觉:高中生在课堂上不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爱发言、好表现自己了。相比之下,他们比过去多了一份老成,课堂上他们尽管思维活跃,但常常是想的多,说的少;有时,老师的提问他们明明心里清楚,但不肯举手回答;也有的时候,遇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上黑板做题,学生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顾虑重重,最终还是不肯举手而自己放弃了机会。学生这种欲言又止、欲作又息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是常常可以见到的。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言行很负责任,对于一次“冒失”的举手发言,一次回答问题失误,常常不是事过就忘,而是耿耿于怀,甚至认为被老师抽到提问而又回答不出问题,这样有损于他们的形象,使他们失去了自尊,于是“引以为戒”。在课堂上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思想看法,不让自己在课堂上“出风头”。高中生的这些表现与他们少年时期心直口快、想啥说啥、毫无顾忌、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单纯、直率形成了鲜明对比。心理学家把这些特征称之为闭锁性。

第二、独立意识。高中生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思维发展,都已接近或步入成人。这时,学生的成人意识特别强烈。他们完成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处处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凡事不愿依赖他人,渴望自己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像大人一样独立行事。在学习上,他们不喜欢老师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管头管足、事事干预;也不喜欢老师讲解知识嚼得太细太烂,布置作业要求太繁,作文限制太死,辅导搞得太具体。总之,他们希望老师不要大包大揽,要信任学生,放开手脚,多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高中生喜欢模仿成人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学家把这种模仿称之为二次模仿(四、五岁小孩喜欢模仿成人语言、动作表情等,被称之为第一次模仿)。处于二次模仿时期的学生,由于特别喜欢得到独立思考的享受,所以,每当学习上遇到难题,他们不希望从老师、同学那里轻易得到答案,而喜欢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一切都显示了高中生学习的独立性。

第三、探索兴趣。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发达,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学习上表现出了很强的探索性。这种探索性既有横向的一面、又有纵向的一面。横向探索主要表现为:渴望广泛摄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们常常在学习某一知识时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探究,以增强知识的全面系统性。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学习上横向探索的具体表现。高中生在横向探索的同时,也很注重学习上的纵向探索。他们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渴望对所学知识有个深刻的认识。每当分析一篇文章、评价一个人物、解答一个问题时,他们总爱问一连串的“为什么”,他们喜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循序渐进地探求知识。他们对许多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对越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感兴趣。高中生这种探索精神,使他们常常喜欢在课堂上向老师问这问那、热衷于互相讨论、争辩等。他们还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自发成立作文、演讲等兴趣小组,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第四、创造思维。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高中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已经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理论型”。这时,他们认识事物已经能够摆脱对直观、形象的知识经验的依赖,从一般理论原则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出结论,间接地获得知识。这种“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使高中生具有明显的创造性。语文课堂上,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轻信盲从别人。相反,他们常常依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对老师或教材中的一些观点、看法,重新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提出怀疑与批判。他们一心想给别人的观点、看法换个说法,成一家之言。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就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互相辩论。作文课,他们喜欢独出心裁地构思立意,追求一鸣惊人的效果。学生这种不愿墨守成规、喜欢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常常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些颇具新意的东西,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更锻炼了他们的求异思维。所以,它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高中生知识、经历有限,有时他们也会因看问题的偏激、固执而不易接受正确的东西。对此,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心理特点在高中生中具有共同性,但是,它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却具有差异性。比如闭锁性心理常常是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明显,女生比男生明显,身心发育早的学生比身心发育晚的学生明显。而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心理则通常是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要强,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要强。

二、针对性地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搞好语文教学

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加强对学生这一教学对象的进一步了解,自觉按照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制订出切合实际、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及其单一性,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下面我就此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以写字课为突破口,开启高中生的闭锁心理。

人常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门面”,可见写字的重要性。但我们也看到,现在的中学生并不重视写字的素养训练,或错别字多,或字歪歪斜斜,或潦草难识。

写字,只要照着碑帖认真练习一周,字体的框架就会有大的改观,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抽出一节课作为“写字课”,以钢笔字训练为主,有兴趣的学生就兼练粉笔字或毛笔字,一笔一画,准确到位,规范美观。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书法习作,我都选出写得比较好的字在班里张贴,大加表扬,使之有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的自信心大增,逐渐他们就自觉融入班集体中,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敞开心扉。久之,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就悄然消失,还培养了学生一种平心静气、专注凝神的心态,克服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

对于高中生的闭锁心理,老师不可随意埋怨、指责,而要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耐心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抓住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对学生回答问题不求全责备,一旦回答正确,哪怕只有一点正确,也要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度的表扬,让学生尝到回答问题的甜头,这样,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学生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取激将法巧妙提问,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抓住学生好争辩的特点,提出关键性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辩中明确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的闭锁心理,打破教学的沉闷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以阅读课为先锋队,增强高中生的独立意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生学习的独立性比较强,教师应充分的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己修炼,让学生自己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自己升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

比如,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去自由阅读课文,尝试自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尝试阅读,对学习材料进行圈点勾画,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在尝试阅读的广阔天空中翱翔。

高中生的独立性很强,其依赖性也很强。在这段时间,学生可塑的空间也很大。所以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作用不能忽视。比如,针对学生的课前尝试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级和课文类型、个体需要等差异加强指导,适当介绍一些尝试方法供学生选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获得新发现、新认识的喜悦中欲罢不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变“先讲后练”的被动学习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主动尝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以鉴赏课为重武器,激励高中生的探索兴趣。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鉴赏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评价能力,是对阅读课的进一步补充和提升。在高考中,诗词曲、散文、小说等都是鉴赏必考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就一篇美文独具匠心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韵味十足的对话,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和材料的筛选等进行赏析;也可以就一首诗歌的虚实结合、烘云托月等技法展开分析和探究,并提出所惑、所悟、所思、所想,为写作课、交流课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话题。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们先要了解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愤世嫉俗、刚正不阿、追求正义,揭露和批驳统治者的罪恶行径。这与他年轻时对魏晋文学大师稽康的忠爱和推崇有很大的关系(他曾披阅几载校注《稽康集》)。稽康追求真理,冒着生命危险,义正辞严地揭露和批判司马氏集团诛杀异已、图谋篡位的罪恶野心,后来牺牲在统治者的屠刀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鲁迅先生的个性和稽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鲁迅联想到稽康,再由稽康联想到鲁迅,我们才发现,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与其知识的传承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了稽康,也就了解了鲁迅。

老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还要注意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和学生一起揣摩林黛玉的肖像性格,学生在反复品读之后,尝试对人物形象性格进行分析。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林黛玉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觉得有些难理解。确实,以往红楼通行本都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而列藏本(现存红楼梦版本之一。又称脂亚本。题“石头记”。因藏于原苏联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许多专家在多重推敲考证之后确定原著应为列藏本所言,许多地方都已改过,而教材仍采用旧的通行本。

就此问题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两种版本进行探究、选择。学生普遍选择列藏本,理由有:“似泣非泣”符合人物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与“似蹙非蹙”“两靥之愁”相应;“含露目”与后文“泪光点点”相照应;甚至有学生联系“木石前盟”中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语,作为明证。可以说学生们打开了思维,充分运用所学展开了讨论。在肯定了学生们的讨论之后,我又提出了一点补充理由:“罥烟眉”形象可感,而“含情目”抽象不定,且缺少语言上的精细灵性,显得旧俗。而“含露目”与“罥烟眉”相应,既形象可感,又不失灵动。经过探讨、分析,师生一起解除了疑惑,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并且认识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可见,鉴赏课应当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持有质疑的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4.以写作课为重点,展示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比如作文时,用同一个题目,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叙述同一件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叙述;讲述同一个故事可以采用不同的叙述方法;说明同一种植物可以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在作文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我曾根据学过的课文出了《若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等反观点题目,让学生奇思妙想写出创新作文。学生通过联想,言之有物,作文质量有所提高。还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自拟题目作文,如有些学生写出《开卷未必都有益》《天有可测风云》《狗捉耗子赞》等作文,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真情实感,生动活泼。

5.建立“交流课”这一平台,培养高中生的健康心理。

交流课是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精神的民主型课型,把学生在学习、生活、自身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喜悦与哀伤,迷惘与顿悟、批判与呐喊融为一体,为学生独抒性灵、展示自我提供一个平台。关注自我、关注生活是交流课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留心积累时时闪现的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闭锁期,要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课堂的充分交流,首先要把话题确定得恰到好处。问题太浅或太小,学生“不屑一顾”;问题太深或太大,学生无从谈起或摸不着头脑;问题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没兴趣”等等,都会使课堂失去交流的基础。所以交流的话题要定好,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于要想办法去激励。

新教改的主导性观念是回归生活世界,改变教学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状况,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不能只设计教学的活动过程,还要增设“学生生活经验”的项目。

重在实践的语文活动,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促使他们一丝不苟,独立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人生、社会的大舞台,使他们养成注重实践的生活态度,逐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有时甚至也是矛盾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谈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9.老师分析寄宿生的心理特点 篇九

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而今,人才市场更加关注能力型的选手,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竞争使得人们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很多父母又由于自身工作不方便照顾孩子。因此,让孩子选择一所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寄宿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状况现象。

对寄宿生进行心理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心灵剖析、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了解,把握寄宿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及时了解个体的心理现状,掌握详实的资料。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有的太过外向,有的太过内向,体现为如下不良的心理特征:

1、随心所欲,比较任性。个别寄宿生年龄小,可脾气犟得很。平时极富挑战心理,喜欢做不应该做的,而且不听劝告,似乎有种故意违反闹风头的感觉。

2、习惯不良,学习被动。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书写混乱,看书“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在学习中没有计划,一切学习过程都是在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由于新旧知识联系不起来,所以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容易走神,或做小动作,思维低下,记忆能力差,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比较低。

4、缺乏安全感,性格孤独、自卑。主要表现为上课发言不积极,课余沉默寡言,或独自一个人玩,不合群。

通过调查和分析,形成如此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1)优越感浓厚。部分寄宿学生的家庭条件在班上相对较好,于是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中没有学习的动力,属于学习的被动者,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喜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他们很容易造成交往的障碍。

(2)自身的过度施压。部分寄宿生家庭条件不太好,但为了搞好学习,其父母借钱读寄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我照顾能力是最强的,但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是最大的。过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学习发挥的不正常,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3)自身的独孤心理作怪。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僻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导致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出现异常。

(4)消极的自我暗示。一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产生“我做不到”的想法,抑制了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紧张,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从而因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而导致失败。这种结果又成为一种反馈,印证了自己的无能,这样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心理蒙上了自卑的阴影

2、来自家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教育以及心理沟通。

(1)父母期望过高。有部分父母把自己这一辈没有实现的愿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父母的高要求他达不到,月假一回家听到的便是父母的唠叨声,甚至打骂声,这一切使孩子长期处于孤独之中、高压之下,心理负担过重,久而久之有了厌学情绪。

(2)父母的不闻不问。有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很少顾及孩子,孩子看到别人的家长经常来学校问这问那,而自己好像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懒散,内向,自控力差了。

(3)父母与子女分开,不能有效进行亲子交流,这是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易出现情感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喜欢独处、优柔寡断、冷漠,所有这些心态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下一篇:送给长辈小年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