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7-31

高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共8篇)

1.高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

高一年级的单元教学中,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以投掷项目为例)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2

体育与健康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刚进入缓慢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这对于体育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作为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的压力,思想认识还不成熟,既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又不能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上好高中体育课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关键,再者,就是人们思想观念问题和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问题等等。

一、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是善于发现问题,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惟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动物的奔跑、跳、走等各种动作。学生看后,教师提出要求:“以组为单位,把各种动物的动作连起来,组成一套运动操”。学生在教师要求下自行的完成任务。又如:在篮球投篮练习中,学生可以任何投篮动作投篮,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方式。在崇尚健康第

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与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

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开放性的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性。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性,使学生的言行更具有实践性与社会性。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5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这都是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会对接力跑这一技战术掌握的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定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样教师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加以加工、巩固、提高,又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不同要求的未来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开放性的评讲,让学生体会到新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学生活动在特定条件下的认识发展的过程。积极的学习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投掷完垒球以后,学生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讨论。把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参与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放入评价体系中,能更确切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的含义。强调身体素责的提高、运动能力的

增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后表现出的不同情况,使评价体系更具有针对性。我在逐一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评价。看一看评价哪个的理由更充分,更完美。

四、上好一堂 “开放式”体育课还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两者的关系。

开放式”体育课模式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方法、多途径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进行体育学法指导中,要制定明确的学法目标,区别对待,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快乐,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对特殊群体要进行特殊辅导,扬长补短。对特殊项目象田径中的投、掷、体操中的难度动作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要考虑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式教学,不仅仅能促使师生间多向性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与学,师生的特定的环境间的最佳组合,而且是培养学生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3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本教材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运动参与: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篮球传接球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中 2、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篮球胸前传接球技术,培养传接球的正确姿势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灵活、机敏、反应快捷,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获得创新的乐趣

5、社会适应:通过个人思考,集体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集体主义、克 服困难的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教学过程: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的选择处理、课的安排比较得当。课后反馈情况分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采用了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较早地进入学习状态。学法指导上有学生观察老师学习,两人间相互学习,有比赛,效果比较理想。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充分利用器材,采用游戏比赛等的形式,学生学练积极性高,效果良好,其中采用心率进行运动量的控制,体现科学性原则,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4

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有“厌烦”情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因素,而又往往没有被人们注意到。在师生矛盾当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如果不正确,教师在情感上、在教学行为的各个环节上,都会偏离正确的基线,势必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师生关系是如何扭曲的,如何正确认识与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实是体育教学改革不可愈越的一个问题。

一、师生关系的严重扭曲

古代儒家从人出发,从“人道”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孟子和荀子在其著作中,论述父子、君臣、夫妇、朋友之间关系时,都是双方兼顾的,讲究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合情合理。将这种思想推论到师生关系方面,则应是“师生兼顾”的。虽然儒家及孔子没有直接这样说,但是孔子的教育生活以及他与学生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师生兼顾”的关系。孔子与学生共同生活,接近学生,接触学生照顾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讨论,允许学生提问,由此养成了师生间好学的学风,也养成了师生间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人格感化的重大作用。因此孔子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许多学生成为孔子的优秀弟子。孔子爱护学生,学生敬仰孔子--这是一种亲和关系,是合理合情的师生关系。

非常可惜,这种合理合情、富有教育成果的师生关系,并没有长期成为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自汉代以后,在封建礼教严格等级观念下面,促使人与人的关系极端分化,划清上下、尊卑、贵贱之分;绝不双方兼顾,只顾“尊贵”的“上方”,不顾“卑贱”的“下方”,这种观念得到历来帝王码汉卡的赞赏,导致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分化与恶化。在教育方面,孔子所培养的那种师生关系,逐渐消失了,师生关系极度扭曲,下面三步曲足以证明。

二、师生关系的客观阐述

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对师生关系有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

1、有生才有师

在学校出现之前,子女要为学习,家长请来合适的人(教师)上门都自己的子女,后因要学习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家庭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正式的教育机构--学校。众多的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因此引起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可见,在古代是先有学生,后有教师的;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在现代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学生,哪有学校、哪有教师呢?学生不为教师存在而存在,而教师却因学生存在而存在。这一简单的事实,并没有被所有的教师(包括体育教师)认识到,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着相反的看法。

2、爱生与尊师

针对旧中国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徐特立、吴玉章等前辈早在本世纪代就提倡:“尊师爱生”,意指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四个字兼顾了师生双方,无疑比封建社会“师长有尊”片面强调师方是一大进步。但这四字又易引起误解,即学生尊师,教师才爱护学生,将尊师作为爱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教师爱学生应当是无条件的,而学生尊敬教师却是有条件的,因为教师如果素质低下,又不爱学生,学生又何必尊敬这样的教师呢?所以将“尊师爱生”改为“爱生尊师”更合情合理,这样一可以改变尊卑、上下等级旧观念,一可以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由爱生引发尊师所形成的师生关系,自然多于人为,真诚多于虚伪,亲切多于疏远,温暖多于冷漠。那些只强调学生不太尊敬自己的教师,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学生了呢?

3、主体与主导

在严重扭曲了的师生关系下面,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主观脱离客观,结果是有教无学,结果是教师拼命教、多多教、赶进度、赶考试,学生充其量只能背诵一下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而在教育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儿童本位”、“学生中心”等思想,这实际上主张学生为主体。到底师生双方谁是主体呢?众所周知,人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自学了许多经验、知识,出生后就重视学习。学校教育要继续培养自学好学的好学风,培养学到老学不厌的终身学习的意识、方法与能力。教师教之功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之功是无限的,所以要重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的“主”,不是君主的“主”,不是主持的“主”,而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以教师为什么?教师是代表国家、代表社会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师不仅要教书,尤其要育人,教师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教师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永远要从学生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应从教出发。但是,从师生双方的地位分析,必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这是问题的实质。

三、师生关系的合理构建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以教师与学生的角度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1、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从“尊贵”的虚假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是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2、教师素质高是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素质指整体素质。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书育人是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包括体育教师在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5

体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形式、学习目标、学习水平以及课程评价上都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进而做好课改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其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其二: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传统的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其三: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之,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6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

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

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7

一、教学背景

在以往的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再加上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其中高三女生特别突出,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畏难情绪增大,借故请假的增多了等等情况。我认为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兴趣的一门课,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高中女生。如

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对于不同的身体条件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

学,以此来提高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这是开学初的一个单元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重点是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男女生都安排了体育游戏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高三(2)班是一个文科班,女生有10人身体素质较好,活泼好动,有几个还是班级的体育骨干,另外的女生则身体素质一般,不怎么爱活动。

课堂上: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学生:不是“贴膏药”吧?

教师:不是,是个新游戏,方法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并且编号;老师喊一个号后将一个排球高抛;其他同学跑开;被喊中号的同学上来拿球喊停;然后用球滚过击打其他同学;打中

后交换角色,不中继续。

同学们高兴地去玩去了。五分钟后

学生:(大声地)老师换一个吧,这个不好玩。

教师在想:这帮女生还挺挑剔!再一想,也难怪,这些女同学中有几个是体育特长生和学校运动队成员,还有好几个身体素质也不错,这个游戏对于她们是有点简单了。索性给她们换一个男生的项目“打野鸭子”。不过这个游戏要求比较高,不知道她们行不行。

教师:好吧,我们换项目。大家听好:前排同学围成一个大圈,用排球击打圈内的同学,圈

内的同学自由奔跑躲避,击中者退出,如果接住可以重新进来一个;直到全部击中后交换。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奔跑、跳跃、躲闪,欢声笑语不断。被打中者也兴奋的大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行!没想到这个游戏你们做得还真不错。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还是简单了,还有没有更难的。

教师:可以。只要将排球换成两个或者三个;记住:必须注意力集中,视野开阔、反应要快;当然也要注意安全。

学生乙:不行,别换了,受不了了。

游戏还是增加难度了,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哄堂大笑,被打的同学也是乐不可支。哈哈的笑声弥漫在运动场中。只看见学生满场飞,夹着尖叫声和笑声。教师用一种满脸喜悦的神情看着学生,在想: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女生,想不到她们是那样的活跃,真有种自叹不如的感觉。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那欢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笑”和“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8

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学后的评价反思、反馈纠正中得以升华,反思取“好坏”,得“扬弃”,求“纠正”,促“提高”。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

1.成功的经验

它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更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的对话……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以后的借鉴。本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运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身体的变向,体验脚步的移动,为延伸到本课的重点、难点伏下美好一笔。

2.失败的教训

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节外生枝的,可怕的是没有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没有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上一层楼很困难,只有吸取教训,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接再厉。在变向运球的教学中,一味的讲究“变向”,而忽视了学生带球的变向,所以在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展示时,球是变向了,身体没有及时变向,发现自己没有深入到这一层次的学生中去。因而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达成是不理想的。

3.教学的应变

课堂教学中,随着基本部分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做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4.教案的`修正

课上完后,静心沉思:除了上述提到过的问题以外,组织教学方法还有何新招?教法、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易发生的误区有没有突破?引导是否得当?练习是否到位?体现了哪些教学规律?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其它内容时应如何处理,并记录下来,可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素材。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后反思时要及时做好笔记。教学的探索创新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才能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同时还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积累教学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磨炼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师。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9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初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本节课依据新程标准精神及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动脑,互相协作,互相探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兴趣程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标准所设置的学习目标来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本节课我选择排球,而排球源于游戏,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追求它的技术性,忽略它的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球类教学做到源于游戏,回归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是本节课力求探索的问题。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0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高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高中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高一年的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高中体育课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课上多组织教学比赛,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在备课过程中完全以《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按照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将“情境教学”,“自主、创新、探究、合作”贯穿于全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从中学到了一些简易的动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改变了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较好地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与“练”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尝试练习,讨论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择最佳的且适合自己个人实际的方式练习等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活跃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锻炼的愉悦。整节课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很少受约束,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营造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氛围,激励学生创造思考发扬团队精神。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的追求特别热切,求知欲强,但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注意力不持久,容易激动等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30米快速跑练习采用集中讲授,教师统一指挥、分小组、鱼贯练习和比赛的组织形式,符合高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和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在设计上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并能够合理的搭配教材,使学生上下肢都得到了锻炼,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以传授方法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拼搏进取。

让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在整节课,由于教学内容多,因此学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尚未充分热起来就转到了另一个教学内容上去了,这样从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活动兴趣的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教学内容应相对集中些比较好,集中到快速跑加游戏。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前交流了解的再深入一些,对学情分析得再全面深入一些,教学设计再合理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重新教授本节课,我将重新设计游戏形式,以一个崭新的变化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本节课更有效、更精彩。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体育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凸显。对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生来说,体育课是缓解他们压力、保证他们体质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体育课堂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却忽略了学生“学”的重要性。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践行新课改的主张。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一、转变思想,实施“健康体育”

所谓的转变思想,一方面指的是转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则主要指的是转变体育课教学思想。高中体育课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一条机械化的道路,即围绕竞技项目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僵化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参与性很难提高。因此,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健康体育。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地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把运动技能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调换位置,构建生本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领导者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陪衬。这种教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实则就是主张教师和学生要适当地调换位置。要由学生适应教学到教学适应学生转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要对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必要的整合处理,对于选修课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一些高难度体育技能部分,要调整难度,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改造,对选修课则采取分层教学或自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权和自主权。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创新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体育课如果陷入机械重复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必须要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多姿多彩。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体育课教学,适当地把体育课阵地转回课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全民健身视频,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播放一些竞技体育视频,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提高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让体育课充满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必须要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体育课在趣味中开始,在快乐中结束。

参考文献:

[1]李鹏程。试论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华章,(10)。

[2]唐玉玲。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考试:教研版,2012(5)。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3

本学年,我任教高三体育学科教学工作,学生已经毕业了,体育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体育高考成绩也相当不错,下面是我对本学年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

一、高三体育课并未得到学生的真正重视。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体育课就是玩、放松,重点是文化课考试,由此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表现是:

1.体育课被挪用现象;

2.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3.正常教学项目由于学生出工不出力,而不能正常完成。

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干扰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关于开设体育小班的反思

本届体育小班由高一开始进行训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物力,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达到我的要求。从高考来看,主要是文化成绩不理想,我认为这与学生的心态有关,首先学生的文化成绩本来就不甚理想,平时我们还灌输“体育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不高”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虽然我们也是出于给他们减压的目的,但我认为这样也误导了学生。再则,体育班中有一些不求上进的学生我认为要进行清理,不要让他们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生活。对体育班的学生不能放纵,反而更要提高要求。

三、如何对待高三学生体育课的表现

进入高三阶段,由于生理原因和学习压力,绝大部分学生处于“不爱劳动”的状态,其表现有三:

1.光说不动,出工不出力;

2.体育锻炼怕苦怕累。

3.体能差,破罐子破摔。

针对以上现象,必须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及帮助。做好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严格课堂管理制度,形成浓厚的锻炼方法。总之,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高三学生生的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关于高三体育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宣传,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2.选派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去高三教体育课。

3.严格出勤,上课等管理制度;

4.对体质好、差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5.对高三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6.学校要加强对体育班的投入与指导。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4

区里每年都要进行田径运动会,其中短跑是田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每年的田径队训练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注意短跑的技术动作要规范

田径运动员,特别是短跑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就掌握准确合理的技术是关键,因为跑的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和肌肉收缩率,能量节省和肌肉收缩合理有利于提高速度和较长时间地保持高速。可见运动员掌握准确的技术动作是提高短跑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注意以发展速度为主,一般耐力为辅

速度和耐力是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少年的前期把速度素质作为主要技术来抓。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多方面的发展一般耐力,因为耐力可以改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可以锻炼意志品质。

三、注意合理安排力量训练

在基础训练阶段,少年的骨骼较有弹性,但抗压能力较弱。因此,必须针对其肌肉特点来安排力量练习。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减少负荷量,要体现重量轻、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特点。

四、注意多项训练相结合

短跑运动员除发展速度素质外,还必须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技能,不仅要会跑,还要会跳、会投、会球类,这样有助于他们全面地增强体质和提高身体各部分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地震教学反思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5

针对于高中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 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 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3、学生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本节课以“变向”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然后结合篮球运球追逐,让学生自定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2.高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一、备好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 体育课也一样, 既然上课, 就必须备课, 且要备得细致、周密、全面。首先要备教材, 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 包括这个班级的人数 (男生多少、女生多少)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三要备场地器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选择合理的场地, 配备合理的器材。第四要备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五要备天气, 根据天气的变化, 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第六要备意外, 根据教学内容, 要有处置意外的应急预案。总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开放式”的体育课堂, 强调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对学生加以引导, 使其广一些涉猎、多一些积累、勤一些练习, 以达到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 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 在具体的体育学法指导中, 能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学法目标, 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三, 对那些特殊的群体, 要能够进行特殊的辅导, 以扬长避短, 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能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给教学的正常进行以保证。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要进行技术教学,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尤其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锻炼, 并能很好地自我调控练习的次数、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 能把自我锻炼变为自主活动, 为日后的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其终生拥有一个康健的体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游戏和比赛, 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这样的体育课,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 是那样的生动、轻松, 是那样的颇具引力, 又是那样的德艺双丰。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试想, 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拉集体的后腿?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心甘情愿地落后于他人?那么, 同学们为了赢得体育比赛, 就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思考和改变自己的技战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 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和创新的空间, 使他们能够集思广益,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群策群力, 将大家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有其规律可循,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规蹈矩, 一丝不苟。首先, 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得到热身, 进而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 要能够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 贯彻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再次, 要在指导体育活动前, 对场地、器械进行通盘检查, 极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四, 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 尤其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 指导学生相互保护, 这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六、注意教师自身的修养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似乎更高, 也更严, 那些只会喊“立正”“稍息”的体育教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它要求体育教师要达到“三高”和“一广”, 即文化水平要高、学历要高、科研水准要高、知识面要广。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搞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 还要强化涉猎, 博览群书, 善于捕捉诸多的体育信息, 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加强自我修养, 敢于吃苦, 乐于奉献, 使自己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以自己的良好品格和熟练的示范技巧,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善于运用评价, 实现教学相长

评价是教与学互动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都离不开评价。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运动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对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与成功的机会, 合理地选择评价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师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通过交流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最后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

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三

一、备好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体育课也一样,既然上课,就必须备课,且要备得细致、周密、全面。首先要备教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包括这个班级的人数(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三要备场地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选择合理的场地,配备合理的器材。第四要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五要备天气,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第六要备意外,根据教学内容,要有处置意外的应急预案。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开放式”的体育课堂,强调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广一些涉猎、多一些积累、勤一些练习,以达到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在具体的体育学法指导中,能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学法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三,对那些特殊的群体,要能够进行特殊的辅导,以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能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给教学的正常进行以保证。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技术教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尤其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并能很好地自我调控练习的次数、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能把自我锻炼变为自主活动,为日后的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生拥有一个康健的体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游戏和比赛,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这样的体育课,在竞争中得到锻炼,是那样的生动、轻松,是那样的颇具引力,又是那样的德艺双丰。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试想,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拉集体的后腿?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心甘情愿地落后于他人?那么,同学们为了赢得体育比赛,就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思考和改变自己的技战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和创新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群策群力,将大家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有其规律可循,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规蹈矩,一丝不苟。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得到热身,进而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要能够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贯彻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再次,要在指导体育活动前,对场地、器械进行通盘检查,极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四,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尤其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指导学生相互保护,这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六、注意教师自身的修养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似乎更高,也更严,那些只会喊“立正”“稍息”的体育教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它要求体育教师要达到“三高”和“一广”,即文化水平要高、学历要高、科研水准要高、知识面要广。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搞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强化涉猎,博览群书,善于捕捉诸多的体育信息,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敢于吃苦,乐于奉献,使自己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以自己的良好品格和熟练的示范技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善于运用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评价是教与学互动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都离不开评价。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运动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与成功的机会,合理地选择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师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通过交流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最后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4.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四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下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相应进行了一些体育改革措施,但目前,效果尚不容乐观。高中体育教师肩负着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任务,在学生学业压力繁重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成为目前高中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有促进作用,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有效途径。”[1]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进行了研究。

1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1.1教学反思的内涵

王海燕、张建伟和朱建玲等多数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自己进行的教学过程、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2],[3],[4]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己过去或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其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的思考,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5]李梅认为“教学反思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针对其中的教育理论、观念、行为、环境、资源、结果进行的持续的、批判性的思考过程。[6]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育者对其自身教学活动和结果的一种批判性思考,指出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反思过程中,审视、反思教学活动的不足是基础,它为优化教学活动提供可能性;优化、改善教学活动是中心,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优化方案付诸到实践中是核心,提出的方案是否有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同时也是再次发现教学活动不足的依据。三者形成了教学反思一个封闭且循环的动态过程,三者缺一个就构不成完整的教学反思过程。

1.2影响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

从影响教学反思因素的来源来划分分为教师自身和外界环境。

1.2.1高中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影响教学反思分析

教师对教学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教学反思效果的好坏。教师自身的性格、已有理论知识素养、教龄的长短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其教学反思都会产生影响。

(1)教师性格对其教学反思的影响。性格稳定、内向的教师,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反思,倾向通过对其他教师的观摩,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性格直率、外向的教师,易关注他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很少主动反思自身教学过程的不足,因此他们不容易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即使意识到也可能避重就轻。

(2)教师教龄对教学反思的影响。调查发现:“教龄低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而教龄高的教师较少进行教学反思”。[1]

(3)教师理论知识素养对教学反思的影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使理论知识不断深化;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往往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反思教学,在理论的引导下提升教学水平;相反,理论知识较低的教师,不易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4)教师自身人际关系对其教学反思的影响。教师在学校交往的对象有领导、同事和学生,教师与三者的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有利于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反馈,确保信息沟通的客观性、真实性,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利于教师主动反思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完善教学、提高质量;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教师的情绪压抑,对工作懈怠、应付。

1.2.2影响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外界环境因素分析

国家教育制度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产生影响,但是对教师教学反思影响较大的是所在学校环境。学校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学校教育设施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目标上,对本节课堂教学过程、效果好坏可能无暇顾及,如果学校配有录像机等多媒体仪器,教师可以随时把课堂教学全程录下,以后在对其认真观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便利;相反,老师有意向进行教学反思时,但是没有条件,这时就可能削弱教师教学反思的主动性。

第二,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一个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着教师教学反思的依据和标准,例如: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升学率,教师教学反思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分数,以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分数为主。

其三,学校文化、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学校文化和制度是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年累月积累形成的,如果学校文化以“创新”为宗旨,而且制度完善,教师的探究欲望就会被唤醒,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进行教学反思;反之,学校文化氛围是循规蹈矩,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就较薄弱。

2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2.1教学反思意识不高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以传授技能为主,他们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和过程往往传承、模仿在学习阶段专业老师和教练的教学形式,以及长期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使他们无意识的养成了练习技能固定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这些思维和习惯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他们已有的思维意识和教学模式比较困难。教师不能主动分析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没有优化教学的意识,其教学反思意识薄弱,缺乏创新思维。

2.2对教学反思内涵理解不全面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困难,这只是教学反思的第一步、开始,不是终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反思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把对教学的反思等同于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7]高中体育教师更是把教学反思停留在教学过程以及其中自身情绪的陈述,不能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挖掘,即使发现教学问题,只停留在书面或口头,没有进行实践的改进。因此,由于对教学反思内涵理解的不全面,导致大部分教师教学反思的片面性。

2.3理论知识不足

在“重技能,轻理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体育老师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学习、阅读与教学方面有关的文献资料的主动性。理论指导实践,由于自身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学习提升,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4教学反思方法不深入

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学反思方法途径是写教学日记、听课记录和邀请同事听自己课,以写教学日记为主,写听课记录或邀请同事听课为辅。教学反思方法以自己主观认识为主,与同事、学生的交流、沟通等获取较为客观信息来源的方法运用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周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自身的教学反思,导致教学反思停留在初始阶段。

2.5教学反思环境薄弱

首先,高中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不被学校重视。在传统以分数、升学率来衡量教学效果或教学价值环境下,学校更重视与高考相关的课程,不重视体育课,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只是完成体育课,更何况让他们进行主动的教学反思?目前,随着国家、社会对学生体质的重视,体育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学校对体育重视程度仍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学校的教学反思制度落实效果差。虽然学校定期组织听课活动,给任课教师指出了建议,但任课老师在之后是否落实和改进,就没有进一步的监督,因此,学校制度需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制度。

3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3.1增强教学反思意识

(1)承认不足。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只有看到自身的不足,才会有完善、反思自身教学的意识。

(2)转变思维。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3)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感、使命感会使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3.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高中体育教师通过阅读书籍、培训等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才会改变观念,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要想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高中体育教师就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知识,还包括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掌握先进、前沿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是教师运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确保教学反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3有效利用教学反思方法

(1)自我教学反思。包括写教学日记和观摩他人或自己的教学,这个过程主要是自身通过对教学过程回忆、观察,对教学过程的主观认识,教学反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自身理论知识的素养。

(2)集体式教学反思。同事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通过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后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这个过程对教学评价的信息更客观,充分运用了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形成反思氛围和习惯。

(3)与学生交流。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过程评价不一定客观,但能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课下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4)专家指导。研究发现:“一些体育教师自身教学反思的知识、方法是有限的,很难有新的突破。”[8]需要教育专家给予指导,专家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课堂的观察,发现不足,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指导,会加快提高其教学反思的能力。

(5)付出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回顾教学过程,而是发现其中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改善。”[9]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3.4营造良好教学反思环境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重视体育学科。良好的外界环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促进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制度。制度可以强制性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最终目的是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习惯,使强制性反思转变成教师自愿性教学反思,所以,学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反思评估体制。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领导、同事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其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可能性、发展性。

3.5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首先,随着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普及,为其教学反思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视频,或者把自己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录像,课后进行仔细的观察、反思;其次,为体育教师提供方便的交流平台,如QQ、微信、微博,这些平台为教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孙振东,陈荟.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xx,09:71-73.

[2]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3]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6-62.

[4]朱建灵.浅谈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32(11):63-64.

[5]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9):44-49.

[6]李梅.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实践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xx,05.

[7]张丽莉.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xx.05.

[8]杭亚.中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5).

5.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五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体育与健康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刚进入缓慢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这对于体育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作为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的压力,思想认识还不成熟,既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又不能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上好高中体育课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关键,再者,就是人们思想观念问题和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问题等等。

一、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是善于发现问题,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惟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动物的奔跑、跳、走等各种动作。学生看后,教师提出要求:“以组为单位,把各种动物的动作连起来,组成一套运动操”。学生在教师要求下自行的完成任务。又如:在篮球投篮练习中,学生可以任何投篮动作投篮,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方式。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与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开放性的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性。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性,使学生的言行更具有实践性与社会性。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5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这都是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会对接力跑这一技战术掌握的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定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样教师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加以加工、巩固、提高,又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不同要求的未来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开放性的评讲,让学生体会到新的乐趣。

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学生活动在特定条件下的认识发展的过程。积极的学习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投掷完垒球以后,学生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讨论。把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参与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放入评价体系中,能更确切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的含义。强调身体素责的提高、运动能力的增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后表现出的不同情况,使评价体系更具有针对性。我在逐一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评价。看一看评价哪个的理由更充分,更完美。

四、上好一堂“开放式”体育课还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两者的关系

开放式”体育课模式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方法、多途径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进行体育学法指导中,要制定明确的学法目标,区别对待,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快乐,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3)对特殊群体要进行特殊辅导,扬长补短。对特殊项目象田径中的投、掷、体操中的难度动作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要考虑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式教学,不仅仅能促使师生间多向性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与学,师生的特定的环境间的最佳组合,而且是培养学生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在高一年级的单元投掷教学中,让我受益非浅。由于上课的教学是高中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三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 自主式 教学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 自主式教学 和 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 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 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高中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得与失,成与败,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现将这一学期的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情景设置与信息反馈

我这一学期主要教授的是高一学生的体育课,从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值得推广和总结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困惑与反思。在教学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克服高中学生的上课惰性是我本学期抓的最好的地方。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高中生都有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为直接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但按照口令一遍一遍的被动接受,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没有发挥和自主激情。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没有创新,作法千篇一律就像走形式似的,时间久了从学生的表情,行为就能看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改革教育模式从而活跃课堂情景,并且,在教材上进行处理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探求新问题,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穿插利用,形式灵活多样。

二、引入趣味因素,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老师就通过音乐、舞蹈、歌曲引入课堂,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来加强学生练习效果,保证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精神振奋,陶冶在课堂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高中体育教材中游戏占比例不大,而怎样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游戏的规则下手,在游戏中模仿修改,从而逐步过度到学生自己学会创编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在干部的组织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对体育教学是个很大的问题。上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育老师的事,需要干部的协作,才能起到团队的作用。

三、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6.高中体育教学反思随笔 篇六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体育教学反思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高一年级的单元投掷教学中,让我受益匪浅。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三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7.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七

一、教学内容必须发生转变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 原来单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有所减弱,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体育健康, 不仅是身体的健康, 还应该包括生理、心理、道德、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方向, 切实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 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 改变技术技能教学内容

传统的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 教学对象不分性别和体质状况, 用一个标准对他们进行要求, 这就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有的学生体质较弱, 硬性地施行运动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锻炼, 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运动积极性, 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而有的学生体质较强, 运动潜能较大, 如果只是对他们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和要求, 他们就会觉得“吃不饱”, 进而变得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所以, 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考虑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 在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 分开进行教学或者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他们都能在锻炼中获得身心的发展。

(二) 加强技术教学内容

有些体育活动技巧难度比较大, 教师单纯地讲解和示范,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所以, 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此外, 教师要及时点拨、诱导, 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 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 同时也获得愉快的体验。

二、教学组织方式和步骤必须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 教师总是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板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 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 以致学生的个性被抹杀了。

在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将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 主要采用了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教学方式。

同质分组就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这种分组方法有优点也有弊端, 优点就在于能够增强活动的竞争性, 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能够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缺点是可能容易造成个别体质较弱的学生产生等级观念, 进而感觉到自卑。为了扬长避短, 每次分组前, 我总是先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向学生解释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 以避免体能和运动技能都比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进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避免造成部分技能较好的学生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异质分组就是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 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 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 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 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以利于游戏和竞赛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 我们较多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组织模式, 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根据自己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进行自我调配。

三、教师角色必须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本着“师道尊严”的理念, 很多教师都是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这就势必造成一言堂, 教师教得费心, 学生却毫不领情。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就必须改变。

(一) 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拥有者, 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教学的主体, 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新课程改革以后,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站在学生中间,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开展并指导学生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注重个别指导,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 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展的教学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任自流。学生需要引导, 尤其是在探究活动中, 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的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 教师要用自己在知识水平、理论水平方面具备的较高的修养, 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三) 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8.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也看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威胁,特别是新的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充分对比新课标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的开展进行了思考。时至今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无论是在实施还是在执行过程中,新课标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再认识与理解

在课改之前,经常被提及的是教学手段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感受;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难度较大,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针对学生和教师反映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评价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是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我想这与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的关系。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制增强。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保障新课标能够得到实施。

二、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

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有前提的,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技术,才能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在新课标实施后,体育教师困惑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活动不积极,教师的地位降低了,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提升。自主时间增多了,但学生却不表现了,这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惰性,特别是高中女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还能够参与体育活动,而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基本上就是原地不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监督、督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比如,分小组时建立组长负责制,检验小组学习效果,组织小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的交流,这都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着对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要求较高,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也有关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三、高中体育教学要系统化

无论怎样的学习内容,只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方法、比赛规则等多样内容,才能逐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化的教学,是指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方法要丰富多样,难度逐渐增加,确保学生运动技能与运动习惯的养成。高中教学中,我们缺少的是时间与耐性,看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学到知识与技能,或者所学知识片段化,不够连贯。同时,在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教师更换的状况,由此教学内容会出现中断或重复学习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案或教学计划,以保障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加强体育教研,保障高中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课改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也必须是学生学习执行的有力监督者,不仅要开设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要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学会技能,运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确保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真正为课改和新课标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达高.对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途径的几点思考[J].体苑撷英,2011(3).

[2]徐诗清.实施新课标后的高中体育教学[J].新课程,2011(3).

[3]朱宁.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J].教学时空,2012(9).

上一篇:公开遴选公务员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