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自评报告

2024-09-11

预防接种门诊自评报告(共7篇)

1.预防接种门诊自评报告 篇一

关于建设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的申请报告

唐河县昝岗乡卫生院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关于建设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的申请报告

唐河县卫生局:

根据《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河南省疫苗和注射器管理规范》、《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河南省免疫规划督导工作指导意见》和上级文件精神,我院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建设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其主要依据和申请理由如下:

一、唐河县卫生局唐卫(2011)63号文件中明确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为“示范门诊”,责任区域为昝岗乡及所辖学校、农(林)场、厂矿企业;

二、我乡所辖27个村民委员会(含两个移民新村),与接种门诊的距离相差不远,最远自然村才14公里。到接种门诊时间不会太长。

三、我院接种门诊与诊疗区分开,自成一院,门诊分区合理,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环境敞亮、洁净。

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基本上全部持有执业资格证书。且参加工作时间均在5年以上,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综上所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基本上符合“示范接种门诊”条件,请上级领导检查验收!

唐河县昝岗乡卫生院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2.预防接种门诊自评报告 篇二

1 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的反应主要是在接种后出现, 主要是由于面议本身所引起的一种固有反应, 并且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会使得人体出现红肿或发热的症状, 同时还会伴随着一定的身体不适, 甚至还会出现倦怠或食欲不振等症状。然而接种疫苗的一般反应不会对人体的各种器官造成任何影响及损伤。但不排除个个别人在疫苗接种后, 会出现与一般反应不同的反应及表现, 通常这种感情况被视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是由于正常的疫苗在常规的接种实施过程中或在接种后, 受种者的机体组织器官及功能受到损伤, 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无论是一般的反映还是异常的反应, 要在大规模的人群中进行接种, 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情况的发生, 但是可以在接种过程中, 接种人员可向受种儿童的家长了解儿童的个人健康情况, 及相关的禁忌症等, 同时还可以让儿童的家长正确的了解相关的汇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等, 使得家长能够即使的面对异常反应及时的进行处理, 降低对儿童的伤害。

2 提高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医疗卫生行业要不断的以患者为中心, 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高度重视医疗安全,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 出台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建立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 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要求, 特制订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2.1 规范行为以及环境

医院工作人员要严格的穿着医院规定的服装, 严格佩戴胸卡, 衣冠整洁, 工作态度认真, 对待患者要热情服务, 使用文明的语言。坚守工作岗位, 上班时间不干私活。接种门诊要求环境整洁、采光良好, 通风保暖, 有醒目的标志, 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 以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 按时做好室内消毒, 并做好消毒记录。

2.2 接种前及时收集儿童出生情况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通过调查摸底和利用《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整理、核实受种对象, 及时采取预约、电话、手机短信、通知单、口头通知等适当方式,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

2.3 医院工作人员要做好接种前的相关工作

主要包括对接种的各种器械进行消毒, 冷藏及冰排等工作, 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 对儿童的接种禁忌症进行密切的观察, 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 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 (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

2.4 询问相关情况

在对儿童进行接种前, 要向儿童的家长应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 并做好预检记录。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 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记录。在实施接种前, 采取口头或接种通知单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 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3 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登记要求完整、规范, 由接种医生签名。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 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洗净双手。接种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出现差错事故, 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接种。按冷链管理要求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 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 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 做到安全预防接种。告知家长或监护人, 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 min。如出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 并确定需补种的名单, 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 并按规定上报相关报表。

4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3.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现状调查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3

预防接种是有效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1]。为掌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状况,2011年5月对全市各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邹城市17所预防接种门诊。

方法和标准:①现场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询问、看资料与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接种环境、消毒设施配备、消毒液使用和医疗垃圾处置等。②检测项目:随机采样检测预防接种门诊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消毒灯。③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采样[2,3]、检测和评价,空气染菌量测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法,以细菌总数≤500cfu/m3和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用涂抹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cfu/cm2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无菌医疗用品浸润脱洗法测定,以无菌生长为合格;使用中消毒液采用中和温均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0cfu/ml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低于70uW/cm2为合格。

结果

制度建设:预防接种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健全8824%,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健全7647%,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健全7059%。

环境建设:预防接种门诊均设置在独立区域,能够与医院普通门诊、注射室、放射科、病房分开。查体登记室、候种室、预防接种室、接种观察室均独立分设,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接种室内有洗手池4705%,均使用肥皂或皂液洗手。

消毒设施配备:预防接种门诊均配备紫外线消毒灯,能够按照每立方米不少于15W配备6471%,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时、齐全5882%,其中24支紫外线消毒灯灯管表面均不程度地附着灰尘,未进行清洁擦拭处理。

消毒液使用: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消毒液均为乙醇;消毒液容器标明消毒液品名、浓度、更换日期、定期更换消毒液8235%,盛放消毒液容器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直接更换或加入消毒液2353%,盛放消毒液容器未加盖1765%。

诊疗物品消毒: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均使用山东省统一定点生产厂家一次性注射器。其他非成品物品如消毒液容器、镊子等均进行高压灭菌后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2353%。

医疗垃圾处理:配备毁型器9412%,配备污物桶8235%(127/600);垃圾实行袋装化,用黄色塑料袋盛放医疗垃圾7647%;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毁型处理2353%。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监测总合格率7749%,其中无菌制品合格率最高(1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6111%)。见表1。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广大儿童的服务质量。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合理,房屋设置和设备配备日趋完善,接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4]。但是消毒工作较为薄弱,监测结果显示,空气、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严重。究其原因:①接种室中人员集中,空气浑浊,空气中细菌数量大,接种前后不进行开窗通风或彻底消毒处理,加之紫外线灯配备不足和部分紫外线灯管不进行擦拭除尘,导致消毒效果低。②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双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接种者,如皮肤黏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等,且缺乏洗手设施和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不到接种每一名儿童后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处理,致使手卫生合格率不高。③个别预防接种门诊对创建达标工作重视,一旦达标,便不重视日常的管理,消毒工作存在严重滑坡[5]。

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后接种安全,杜绝接种感染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认真贯彻学习《消毒管理办法》,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宣传和接种人员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对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②建立健全接种消毒规章制度,落实消毒控制措施,防止接种过程中消毒不当而引起感染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安全。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管理,控制接种儿童和家长进入接种室人数,做到有序进出接种室,不让过多人员堵在接种室周围[6],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人员要有强烈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消毒后器械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⑤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日常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进。

参考文献

1蔡秀芳.长治地区预防接种门诊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4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年版).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15982-1995.

4顾兴成,薄祥国,孔德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5):85.

5张国庆.任城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与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112(2):18.

6陈静静.预防接种门诊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297.

4.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四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1、儿童出生1个月内,接种单位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建立儿童的预防接种基本信息电子案。

2、接种单位须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应在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发现未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的适龄儿童,应及时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并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已经建立了预防接种电子档案、但未将数据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需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5、接种单位应在每次上传数据之前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进行查重,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删除错误的重复记录。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通过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上报的个案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上传信息及时率、上传完整率等。督促接种单位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和上报的质量,扩大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

7、计算机要专人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儿童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接种单位长期保管。

9、接种单位应在完成每次接种的信息录入和上报后的当天,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10、接种单位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后,应对安装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同时安装能及时网络升级的正版杀毒软件。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安装有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

一、核对受种者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做好记录。

三、执行“接种告知与家长签字”制度,务必告知家长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体检与告知后,医生与儿童家长均需签字负责。

四、做好免疫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使用登记簿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侯种室、接种室、留观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浸润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毒液湿拖地面。

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按日(周)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做好预防接种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儿童入托、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应当具备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室内清洁,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接种操作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接种卡与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人员经“三查七对”核实无误后,方可对符合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暂无条件的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的疫苗作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八、接种结束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应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微机并作好数据备份。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无接种证 有接种证

预防接种流程 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接种医生记录 接种疫苗

登记、建立预防接种档案,领取接种证 家长出示接种证

登记和预约并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医生核实接种对象,家长主动告知儿童健康状况和禁忌症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和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他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七、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由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由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预防接种门诊应备有接种反应相应药品,接种时务必注意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接种对象心因性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时,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争分夺秒快速救治。

九、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1/3支)ml,并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十、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疫苗、注射器和冷链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管理使用疫苗及注射器,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台账,经常核对疫苗和注射器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季度盘查1次,做到账苗相符。3.疫苗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使用,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疫苗和注射器报废。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温度要求进行。

4、认真做好过期、失效疫苗及注射器的销毁处理及记录

5、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6、每台冰箱冰柜必须配备温度计,对储存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计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和冷冻室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7、冷链设备应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8、所有预防接种冷链设备专用于贮存疫苗,不得挪作它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冰柜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或过期疫苗。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和处置单位同意收集处理,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2.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由专人使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坏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进行集中处理。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5.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进行集中处置。6.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进行集中处置。

7.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各科室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禁止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9.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10.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疫工作,以防感染疾病。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接种单位要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计生部门、派出所、管辖社区收集接新生儿资料,使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二、接种单位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收到新生儿或流动儿童登记卡后,要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属其他接种单位管辖的,及时退卡给管辖权的接种单位建卡建证,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三、属于本接种单位责任区域内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在其出生一个月内及时登记,建卡建证。并按照免疫程序,及时向家长发放疫苗接种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间接种有关疫苗。

四、本地儿童迁移时,应告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带既往接种史证明到寄住地接种单位继续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外地儿童迁入时,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查既往接种史证明,无接种证或接种史证明的要及时补建卡证、补种。

五、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责任区域内儿童资料,及时建立接种登记。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六、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补种原则补种疫苗。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2.二、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接受预防接种的权利,接种单位不得已任何理由拒绝适龄流动儿童的接种要求。3.三、凡本地居住三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必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的应补发预防接种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4.四、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每月定期到派出所、社区收集居住3月以上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每年统计上报两次,并定期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5.五、工作人员主动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通知其接受预防接种。

6.六、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积极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建立联系,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托幼机构、学校查验新生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对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按补种原则进行补种。

7.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8.八、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家长须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 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常住儿童或流动儿童,都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 第二类疫苗为有价疫苗,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接种疫苗,您自主决定是否接种。

 每次接种必须携带接种证,凭证登记接种,并妥善保管。

 接种前,您应当如实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接种禁忌症等也请主动告知医生。

  接种后,请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多为一过性的,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如发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者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情况告知接种单位。

 预防接种禁忌症

   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或对本疫苗有明确过敏史; 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禁止接种活疫苗; 有严重心、肝、肾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脊灰疫苗除外);

 神经系统实质性病变禁止接种乙脑、流脑和百白破疫苗;

 具体以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暂缓接种对象

   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的儿童;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病期间;

严重营养不良;或近期使用过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等;

  具体应以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1、急慢性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神经系统疾患、发热、免疫缺陷以及有过敏史和其它身体不适的儿童,家长应在接种登记时事先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种或暂缓接种。空腹和过度疲劳时不宜接种,以防引起“晕针”。

2、接种疫苗后,应留下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3、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4、个别儿童接种后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现象,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加强观察,多喝开水,并注意保暖;症状较重者应请医生诊治,对症治疗。若出现上述反应,请向接种单位报告。

5、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保护率并非100%;因个体差异,少数人免疫失败仍可发病,但一般病情轻、病程短。

6、预防接种后除出现本告知书中列出的接种反应外,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难以预料的、严重的、罕见的接种反应,请在出现后注意以下几点:① 立即到医院,及时治疗;② 及时与接种单位的医生联系;③ 如有疑问,可咨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类疫苗接种方法及作用(政府出资 免费接种)疫 苗 名 称 接 种 部 位

乙肝疫苗 上臂三角肌中部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卡介苗

下处

脊灰疫苗 _

无细胞百百破疫上臂外侧三角肌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白破二联疫苗

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疹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风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腮疫苗

缘附着处

接 种 途

肌内注射 皮内注射

口服

肌内注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预 防 的 疾 病

乙型肝炎

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 脊髓灰质炎(小儿

麻痹症)

百日咳、白喉、破

伤风

白喉、破伤风 麻疹

麻疹、风疹 麻疹、流行性腮腺

麻疹、流行性腮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腮风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乙脑减毒活疫苗 缘附着处 A群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A+C流脑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甲肝减毒活疫苗 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炎

风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甲型肝炎

第一类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名 称

麻腮疫苗

卡介年龄 苗 出生1剂 时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6月龄

8月龄

麻风疫乙肝 脊灰 无细胞

白破 甲肝减乙脑减苗(麻(麻腮风疫

A群流 A+C流脑百白破毒活疫毒活疫疫苗 疫苗

疫苗 疹疫苗或 苗 苗

脑疫苗 疫苗

疫苗苗)麻疹疫苗)第1剂

第2剂

第1剂

第2剂 第1剂

第3剂 第2剂

第3剂

第3剂

接种

21剂

第1剂

剂次,第 1、2剂18月 龄

第4剂

1剂

1剂

次间隔 3个月

第2剂

2周岁

3周岁

4周岁

6周岁

第4剂

1剂

5.乡级预防接种门诊例会制度 篇五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落实上级的政策和技术要求,及时研究和解决我镇免疫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制订本例会制度。

一、适用对象:实施门诊化接种的乡防保机构召开的村医会议。

二、频次:每月一次

三、时间:门诊化接种日前一天。

四、例会内容和要求

1、传达学习上级免疫规划工作相关要求,安排布署近期免疫规划工作;

2、听取各村免疫规划工作情况汇报,总结交流推广免疫规划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

3、分析总结上月预防接种开展情况,弄清各村漏种儿童的原因;

4、把本月应种对象(尤其是上次漏种儿童)名单及其接种的疫苗种类,以通知单的形式分村交给村医;

5、村医上报并核对本区域本月新生儿出生资料;

6、上报上月本村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监测发病情况;

7、乡镇要统计上报本月运转需各种疫苗的人次数和数量;

8、要保存有每次例会制度的书面资料。内容包括:例会时间、参加人员(签到表)、会议内容记录、应种对象和疫苗数量的统计报表。

9、上报本区域本月死亡病例,并上交死亡医学证明书。

6.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及操作规程职责 篇六

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偶合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和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他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七、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由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由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1/3支)ml,并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

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1.接种前,查验儿童档案,核对受种者信息;询问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2.接种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相关信息,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接种。3.接种后,告知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及时在档案中做好记录,预约下次接种疫苗事宜。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流程

1、为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通过查询金苗系统产院平台,通知家长办理预防接种证;同时,为6岁及6岁以下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2、查验儿童接种手续(居住证明,出生证明,预防接种证)。

3、将儿童基本信息及接种信息录入金苗系统,统一使用金苗系统生成的儿童编码后6位做为接种证号。

4、预约下次疫苗接种时间及家长课堂听课时间。

5、联系公卫办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及儿保档案。

6、预防接种证交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

7、新建儿童信息根据片区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该册由门诊保管。

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流程

1、每日接种结束后,根据接种通知单统计接种量,登记至疫苗日接种量统计表。

2、在金苗系统中进行门诊接种查询,将当日接种信息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

3、每日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4、每季度对《登记簿》进行整理。

免疫规划查漏补种流程

1、专人负责,使用金苗系统每周查验。

2、电话通知督促接种,在系统中登记未种原因。

3、登记查漏补种表1,每月检查后对未种儿童再次通知。

4、每季度汇总,填写报表及总结。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左侧儿童胳膊

1.3.2 用0.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度~15度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向旋转达80度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2 皮下接种法

2.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腮腺炎疫苗等。2.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附着处皮肤 2.3 操作方法

2.3.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固定

儿童双腿;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3.2接种人员用0.5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3/2,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3 肌内接种法

3.1 适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3.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3.3 操作方法

3.3.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固定儿童双腿;家长左手紧抱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和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3.2使用时充分摇匀,注射第二针应更换另则部位。

3.3.3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度,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4 口服法

4.1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4.2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苗送入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4.3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一刻后再服。

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准确吸取0.5ml。

五、选上臂三角肌皮肤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冻保存,使用时放在冷藏设备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

(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37摄氏度凉开水送服咽下。

(二)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三)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五、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六、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七、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及家长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上做好登记。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0.1ml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1ml。

五、选接种儿童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严禁注入皮下或肌肉中),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六、在预防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及家长签名等。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流脑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5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含麻成分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5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及家长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上做好登记。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自毁型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准确吸取疫苗。

五、选上臂三角肌皮肤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六、在预防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及家长签名等。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甲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1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乙脑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5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一、接种单位于每月5号前将接种情况统计表上报县级疾控部门。

二、县级疾控部门收到乡镇报表后5日内以乡镇为单位汇总本月接种情况并上报市级疾控部门。

三、强化免疫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按方案要求进行。

四、各接种单位于每年1月10日前填写上年报表,上报县级疾控部门。

五、县级疾控部门于每年1月31日前填写上年报表,上报市级疾控部门。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二、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由户口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6岁及6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三、预防接种证、卡应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目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要以公历(阳历)为准。

四、预防接种证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由所属预防接种门诊保管。

五、儿童迁移时,迁入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无预防接种证者要及时补证、补卡。

六、接种单位每季度要对辖区内所有的卡、证核查和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预防接种门诊另行妥善保管。

冷链系统、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按时将下一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上报县级疾控部门。

二、免疫规划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省—市—县—乡” 供应渠道购苗。

三、疫苗的出入要有帐目登记,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签字等。

四、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疫苗按疫苗规定的温度进行贮存,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包或冷藏箱。

五、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具备冷藏条件的接种点疫苗储存量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的使用量。

六、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专用冰箱,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建档建账: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及户地、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损坏情况等,定期保养,建立维修记录。

七、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冰箱冷冻、冷藏室均应放置温度计,每天定时记录温度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并妥善保存温度登记本,做好停电、发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它冰箱。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以上要及时除霜,冷藏箱和冷藏包每次使用后,及时取出冰排,擦干净,保持内外干燥清洁。

八、冷链设备严禁存放其它物品、过期疫苗,保持清洁卫生。

九、接种现场执行“苗不离冰”的原则,疫苗从冰箱取出后须放入冷藏包内。使用疫苗时每次从冷藏包取出一支疫苗,并盖好冷藏包盖,冷藏包内冰排未完全溶化前应及时更换新冰排。活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超过1小时应废弃处理。

十、接种剩余疫苗按以下要求处理:

(一)开启安瓿未用完的疫苗,必须废弃。

(二)如冷藏包内冰排未完全溶化,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三)如冷藏包内的冰排已完全溶化,脊灰疫苗应全部废弃,其它疫苗如百白破、麻疹等疫苗应做好标记,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6岁以下儿童均须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将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6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6岁以下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6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免疫规划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一、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

二、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人口资料:①各种免疫规划年报;②本辖区计生、公安等部门提供的人口情况;③掌握流动儿童数、免疫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疫情资料:①主动监测登记本;②主要传染病个案调查、疫点处理;③AFP、麻疹、新破、病毒性肝炎等报表及其它资料。

(三)免疫接种资料:①常规免疫接种报表;②糖丸或其它疫苗强化免疫报表;③未种原因分析;④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等资料

(四)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资料:各种疫苗计划用量、领取、使用登记表本。异常反应登记本、个案调查等。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①冰箱、冷藏包、冰排数量、运行情况登记表;②冰箱温度登记表;③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④紫外线消毒及物品高压消毒等资料。

(六)其它资料:上级及本级有关免疫规划的红头文件、通知,业务会议、培训及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三、免疫规划业务资料采用分类归档的方法保存,应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免疫规划资料搜集整理齐全、分类装订归档,并长期保存。同时注意有关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形成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化管理体系。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应按《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要求设立,应有明显的标志和指引,严格执行全县统一的开诊时间,室内应张帖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画,免疫接种程序、家长须知和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收费疫苗应在醒目处公示收费标准。

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经过县卫生局免疫规划知识技术培训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担任。

三、工作时预防接种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实行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规范》和《山东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熟悉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接种技术,并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接种证和预约通知单,查疫苗。核对免疫接种程序、姓名、年龄、药名、批号、失效期、接种剂量。

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接种对象应按免疫程序要求及时通知接种,应定期深入负责片区进行调查,发现漏卡、漏种儿童应及时补卡、补证。

五、接种门诊应按要求建立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日志。做好与接种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接种门诊资料实行集中保管,专人负责。

六、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种,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七、接种门诊应配备专用冰箱,建立冰箱温度监测记录。每天早晚记录冰箱温度各一次。接种门诊冰箱供存放疫苗专用,其它物品不能在门诊冰箱存放。

八、预防接种用的疫苗应按冷链工作要求,按规定温度存放,在接种时才离冰(带冰接种)。接种门诊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疫苗或非正规渠道供应的疫苗和过期、变质的疫苗,严禁使用未按规定温度保存(存放)的疫苗。

九、接种门诊应配备应急使用的药械,对发生的接种反应及时进行处理,严重接种反应应及时进行救治和上报。

十、严格执行政府的物价政策,按全省统一的疫苗收费标准收费,收费要付收据,严禁模糊收费和乱收费。

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或计生部门收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收到新生儿报告卡后,及时巡访,了解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本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运转期间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以上,做好登记。

三、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登记卡。

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接种操作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七、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确认无接种反应,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并签字。

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九、医疗垃圾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城区预防接种单位实行按日接种,乡镇预防接种单位实行按周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点实行按日接种。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及时为本辖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薄、信息卡、发放预防接种证:本地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证、簿、信息卡。

五、预防接种证、信息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薄由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出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放预约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簿、信息卡,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九、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及时上报预防接种相关报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十、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预防接种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预防接种宣传培训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疾控部门组织的1~2次专业培训,在培训基础上,进行业务考核,以不断强化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工作目标及管理要求,了解预防接种的最新进展情况。

二、每次运转前要开展培训,执行例会制度,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卡介苗接种要固定专人,严格培训操作技能;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各预防接种门诊应充分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等时机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基层接种人员在从事预防接种业务活动时,要主动向群众宣讲免疫规划知识,接种门诊应张贴免疫规划宣传资料,努力使免疫规划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1.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和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按照要求进行冷链的温度记录。

4.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

5.进行常规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报告。

6.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7.预防接种门诊自评报告 篇七

关键词:基层接种门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为顺利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 我国经过需求分析与论证、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后, 首先在6个省份开展了试点建设工作[1]。实践表明, 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率, 达到高效管理, 解决异地接种和漏种问题, 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2]。作为信息系统的客户端, 现将我院接种门诊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内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

1.2 方法

1.2.1 人员培训

先后分两批对接种人员进行信息化系统操作的集中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并确定2名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1.2.2 网络设备建设

接种门诊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枪等, 安装《中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1.2.3 建立预防接种数据库

对辖区内儿童全面摸底登记, 将2005年1月1日后出生儿童的基本情况与接种信息全部录入系统, 利用信息系统开展预约接种、查漏补种、分析接种率等, 对常住与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

2 结果

2.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状况

2.1.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实现儿童建档、疫苗登记、接种信息录入、接种预约、儿童接种下载、个案信息查询、接种证打印、接种数据统计等预防接种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2.1.2 提高登记和预约效率

系统对管理疫苗进行登记;根据儿童基本情况, 对需要接种的疫苗进行提示;在出现提前接种、间隔时间错误时对接种医生进行提醒, 防止错种、漏种现象。预约登记是消耗时间最多的工作, 利用系统打印预约单能明显缩短预约时间。

2.1.3 及时统计和分析预防接种数据

利用信息系统统计接种门诊工作量、疫苗使用量及辖区内儿童的接种情况、各种报表, 如汇总接种日当天疫苗使用情况、自动统计儿童接种明细、自动生成国家常规要求的预防接种统计报表等。

2.1.4 预约接种与查漏补种

根据选定的疫苗种类、免疫程序、接种情况、预约接种日期等条件, 生成包括接种疫苗种类、针次及接种日期等内容的接种通知单, 达到快速、准确预约的目的。查漏补种让接种医师快速查找、通知辖区内未能及时接种的儿童。

2.1.5 数据维护

对接种数据定期或随时进行备份、恢复及数据库整理工作。

2.2 接种医生与儿童家长对信息化管理的评价

2.2.1 医生满意度

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 从不会到基本掌握到熟练操作, 从反对到抵触到完全接受, 切实体会到了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作用, 认为信息化管理不但提高了效率, 同时减少差错的发生, 满意度达到100%。

2.2.2 家长满意度

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受种儿童家长普遍认为信息化管理明显缩短了等待时间, 预约清楚, 登记规范、完整。

3 讨论

接种门诊通过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不但实现了自动预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对接种资料进行动态统计和分析, 对日常接种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有利于方便、及时地发现漏种儿童, 提高了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3]。

随着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 不断强化了接种门诊对于接种对象的管理力度。实践表明, 流动儿童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但由于目前信息系统运转状况欠佳, 接种门诊不能快捷查询并下载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 如果直接录入, 容易出现不同接种门诊之间的重卡现象。为避免重卡, 目前部分流动儿童的信息未能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从而造成了流动儿童的信息还不够全面。为此, 我们采取了电脑和手工登记相结合, 以保证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齐全。这是我们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也是当前信息化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信息系统, 接种门诊可以快捷地统计、汇总漏种与应种儿童名单, 同时我院已对儿童家长建立飞信群, 但仍不能方便地完成有针对性的接种通知工作。因此, 应积极探索开发客户端软件功能, 如签订短信发送合同, 通过客户端支持发送电信、移动手机短信, 使查漏补种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发送, 这将对查漏补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达到方便高效提高接种率的目的。

为保证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行, 建议继续加强对基层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其在熟练使用客户端系统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水平[5]。

参考文献

[1]刘大卫, 曹玲生, 曹雷, 等.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4) :341-347.

[2]曹雷.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5) :491-494.

[3]叶世南, 古有肄, 周海, 等.中山市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现状和需求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4.11 (3) :453-455.

[4]刘爱华, 辜荫华, 徐述湘, 等.北京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0, 6 (5) :263-266.

上一篇:写我的校园的范文下一篇:就业协议书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