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的现状

2024-07-26

教育资源的现状(共8篇)

1.教育资源的现状 篇一

大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因此而取得较为大的进步,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以及选择校园或社会活动项目时,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变革,部分师生更加注重于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而某些高校为了得到高口碑,便迎合这种趋势,让学校在素质教育课程功能定位、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和结果和人才培养方式上,往往一切以“利”作为施教和受教的出发点。

从解放后到60、70年代,我国高校扩展很快,但波动性大,暴露出较大的随意性的特点。大学扩招之前,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这与世界高教发展的周期性现象不同,表现出一种政治性的增长,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影响大。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但近几年所出现的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却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令人担忧的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

社会在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教育是一切发展的主要原动力,高等教育优势我国教育的主要命脉,面对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如此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政策放方面入手,加强每一个人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理解,同时我国教育局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教育成果检验,将原来的“严进宽出”的现象变为“严进严出”式的每一个大学生可以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技能。具体来说:

1、教学应回归大学教育本质、明确教育目的、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内容。

2、教学方面尽量节省开支、避免浪费,多方位、多渠道筹集经费,适当控制我校教育发展规模,缓解资金压力,另外要使助学贷款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3、为了解决盲目扩招带来的基础设施缺乏和教学质量的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

4、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很多高校展开了精神培育活动。

2.教育资源的现状 篇二

体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教育中的必修课, 田径教学又是体育教育的必要的内容。现在实行的“快乐体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将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而田径教学的内容单一、运动强度大、没什么乐趣, 这也就造成了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不喜欢选择田径运动。如今又有多种多样新的体育项目摆在学生的面前供其选择, 例如球类运动、娱乐性强的健美操等, 田径教学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田径教学过于枯燥、单调, 而且只要学生不喜欢参加田径运动, 学校也相应地较少重视田径教学, 这不仅影响了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广泛开展, 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体能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二、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一) “快乐教学”的错误理解

1999年,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 有许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现在教学的方法太过于娱乐性, 又是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 “健康第一”也慢慢的演变成了“娱乐第一”, 从而忽视了提高体质与培养意志品质。田径课又过于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单一, 训练的强度高, 甚至是考核的内容, 都致使其不被学生喜欢。

从体育教育工作者本身就要改变错误的观点, 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真正地做到“健康第一”。田径教育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将田径运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 田径教学的方法内容

现在有一部分的学生并不是不喜欢田径运动, 而是不喜欢上田径课, 这也就说明田径教学的内容或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学校内教学的环境设施有很大的局限性, 许多田径项目都不能带进田径教学当中, 田径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长跑、投掷实心球、跳远 (包括立定跳远) , 还有许多田径项目的设施器材学生都没有见过, 更不用说参与。而且教学的时长也是有限的, 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不能完全掌握, 即使只是跑、跳、投这些项目, 老师为了使学生可以短时间内达到要求, 也只能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教学, 这也使田径教学成为单一性和超负荷。比如说这一学期教学内容是投掷实心球, 那么接下来所有的上课时间都围绕着投掷实心球展开, 练习的内容也只有这一项。传统的田径教学的目标强调的都是技术与技能, 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交什么学生也就只能跟着学什么, 忽视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因为传统教学的方式, 学生只能被迫地进行学习, 压制着自己的个性和喜好, 使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降低了, 甚至有的学生对其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

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使用不同的手段,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乐于学习。体育教师也应该掌握更多的信息, 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见解, 将这些教授给学生。在进行田径教学时, 应当体现出田径运动的魅力,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式增加乐趣, 使田径教学能达到高目标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学期结束时, 要对田径教学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 根据固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这样的成绩过于片面, 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制约, 即使平时上课都在很认真努力地练习, 但达到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无法取得好的成绩。田径的考核也只能变成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检测, 学习态度无法得到反映, 严重影响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田径课程的考核, 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运动技术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认清楚平时的田径教育是为了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而不是为了竞技参加比赛, 最后的考核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并不是判定成绩的唯一标准。考核内容应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进入田径课学习之后, 是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自身的价值。考核应该根据不同体质的人, 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可以实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同时让学生对自己表现进行评价。使考核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田径教学评价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通过考核评价, 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三、结束语

田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庸质疑的, 所起作用也不是任何项目可以替代的。由于出现更多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项目, 在这种形势下, 需要对田径教育进行改革, 积极转变传统的田径教学理念, 优化田径教学考核的体系, 使教学内容、目标更能被老师学生接受。使学生在田径教学中体现出乐趣, 真正地喜欢上田径运动, 积极参与田径运动, 而不是被迫地参加到田径运动中。

参考文献

[1]宋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增设田径教学内容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体育世界, 2008, (2) .

[2]刘争春, 胡俊英.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B].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0) .

3.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篇三

【关键词】素质内涵;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19-02

2012年5月-10月期间,笔者对我院及兄弟院校的师生就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师生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了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性以及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找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调查过程得到了相关院校师生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调查情况综述

(一)对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

1)素质的内涵

素质本意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是生理学范畴。在教育学概念中,主要是从先天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环境教育两方面来说的,指的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只有40%的学生能较全面的考虑到素质构成的特点,而其他学生在此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素质认知度的调查

素质认知度的调查主要从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素质的行为表现两方面调查的。在重视程度的调查中,49%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视,38%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10%的学生选择一般;在素质行为的调查中,诚实负责的态度被选率最高,占到81%,干净整洁的仪容排在第二位,占到71%,积极向上的热情排在第三位,占到34%;在具备高素质的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能力突出,踏实肯干和适应社会。可见,高职学生对于素质的认知和素质行为的判断力是比较强的。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对于这四部分的认可度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对“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一项师生的认可度排名最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一部分师生认为素质教育和注重培养人的智慧潜能是关系不大的两回事,甚至有的师生片面的认为前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而后者是专业教师的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教育中的专业教育没有较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关性的调查

1、课堂教学的地位

素质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部教育工作,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领导工作、干部和员工工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调查中,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排在各选项的首位,这也体现了师生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2、教学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相关性的调查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5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很少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所以,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校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调查

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中,至少70%的学生平均每月参加一次此类活动,而在参加活动的原因调查中,62%的学生认为对此类活动有兴趣。

二、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讲包括三方面:1、部分师生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认识不足。2、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问题目前已成为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育好人、育能人、育社会需要的人,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学习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个人发展的思想保证。

2)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知识、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等知识的丰富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3)业务素质

它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对新技术和观念的鉴别力,专业团队的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而在业务素质的培训过程中,岗位是基础,只有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才能保证工作行为的长期稳定。

4)身心健康素质

高职学生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工作环境。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2、建立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上,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进。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强化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该从过去只研究教法过渡到现在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近几年,以锻炼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不断的开发并因收到良好效果而不断得到推广,比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3)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甚至是将优秀的教材图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电子化、网络化,这些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可以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3、积极开展并引导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

4.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篇四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中学美术的基础教育已经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阻碍了美术教育进一步地发展,而我作为一名美术师范的学生,经过这两个月的美术实习,来谈一谈我对中学美术教育的看法。

正文:

美术教育的本身决定了它是一门集教育,欣赏于一体的学科,然而认识美是人心理的一种本能,一种人人都理所当然掌握的基本技能,打个比方,我们学习语文数学,并不是为了以后成为作家或者大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语言和逻辑能力,是必要的尝试,美术也是一样。在如今这个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懂得了提升自己的江上能力和品位,以前的观念早就不适合当今的观念,美术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社会的必需品,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人们接受各种新人新观念新事物,对待美育应该一样。

在这个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话题,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美术教育是中学教育实施这一教育体系最直接的课程,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注重内容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教师观念陈腐,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依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停滞不前,其具体表现是:

一:教学方法还处在传统阶段停滞不前 目前中学美术教育的仍然把追求更多技法训练作为主要方法,只为应付差事或者应付检查,大多数人,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照着画,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临摹、摹仿完成作业,“依样画葫芦”。好像是有了绘画技法,会画,画的好,美术教育就等同于成功了,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另外据我所知,这样的情况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城市更为严重,他们以教师为主要教学地点,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判断学生学得好坏的标准,临摹作品成为只要的教学模式,这样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的误解进入了一个误区,可有可无,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只会模仿,根本没有自助判断事物美丑的能农光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一点点的抹杀,而一位出色的美术老师。是应该具备领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应该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美学知识而并非简单的美术工作者,传美术技法是美术课中最基本的教育,而我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美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设置美术课,上级如果临时检查就赶紧找一些来临时表演一下,哗众取宠,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就是一副假象,怎能让人不寒心?

二:依然被作为副科不受重视

在上个世纪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中国这个大多数人只重视升学率,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的环境下,美学教育在学校里一直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因为他不能像语数外主课那样受到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实行了义务教育,中学的教育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理解,还没有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认为音体美这些学科只是副科而不和高考分数挂钩,是可有可无的。大多数家长认为美术是一门副科,认为孩子不用做画家,不考专业艺术院校,所以根本不需要花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只有把文化课学好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好奇,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偏偏给学生灌输只有考高分才能得到成功的人生这一观点,那些即使对美术有着天分和兴趣 的孩子们,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中学时期的孩子容易受大人观念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更是把这门课当成电影课,自习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习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高消费,笔墨颜料等工具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高中学习美术想考专业艺术院校,上课和买材料的费用对于许多平民阶级的家庭来说就更难以承担了。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也得不到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只能作罢。

三:学校和教师观念的误区

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大风气下,学校只抓主课教学,教师方面,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匮乏,美术课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都能教美术课,他们的专业水平可想而知。“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形容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匮乏会使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以解惑,从而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上课内容单一,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干脆播放电影,让学生自习或者活动,有的班级班主任权利比较大就干脆被迫改上其他主课,把学生原本用来陶冶情操的时间来提高文化课成绩。

四:艺考热

在大部分学校猛抓文化课,冷落美术教育的同时,有的学校却搞起了旁门左道,学校领导抓住了美术升学需要的文化分比较低这一特点,搞起了特色升学教育,试图避开普通高考文化课的独木桥。拿淮安来说,我所知道的一所中学就强迫除了成绩排名年级前两百名以外的学生学习艺术,认为他们只有走艺术之路才能考上大学。在这些学校,美术教育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校领导提高升学率的制胜法宝,他们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完全不顾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苦果,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一些高校收到利益或者经济的驱使,盲目开设了扩招艺术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当今中学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短期内骤增,学生们蜂拥而起,离开了学校,奔走各地进行所谓的美术集训,话费一笔相当不小的费用不说,还荒废了文化课的学习,集训之后紧接着的是专业考试,专业考试紧接着就是外省的美术单招,学生们南征北战,时间长达两三个月,在家长的陪同下,加上报名费(一所单招学校的报名费用是100到300不等),住宿费,材料费,交通费,生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省统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一个月之内可能参加几十所学校的单招,劳神伤财。有资料显示江苏省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每年花费在集训和考试的费用就高达十亿元之多。美术教育成为高校敛财的手段,完全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文化课差的学生获取高校文凭的途径。

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早就应该被取代,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鲜明的个性,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创造力和鉴赏美的能力,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以下措施是可行的:

1.重视美学教育,给孩子一个良好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都乐于积极地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去,当前美术教育的开展急需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所以我们要即及时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和纠正,从各个方面进行高效的综合管理,形成一套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2.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前面提到,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师的安排很不合理,出现一些其他科目老师代课的现象,这是非常不合理也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学校应该招收一些更有能力有思想的美术老师,适当提高美术老师的地位和待遇,调整以前的工资方案,搞好校园的艺术特色。多多搞一些活动课,组织老师学习和观摩,学习回来后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5.农村英语教育的现状 篇五

关键词:英语教育 现状 教学方法

一、反省中的乡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1.起步晚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是比较晚的。至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乡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是刚刚基本完成。至于乡村小学英语教育那就更晚了。这方面主要表现为: 一是小学英语在乡村教育中的起步晚。乡村小学中绝大部分学校只是在近三四年来才开设了英语课。学校对小学生的英语教育不够重视; 二是小学生接受英语学习的起步晚。几乎所有的乡村小学里,学生只有在四年级时才开始设有英语课,而且只是四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到六年级时大部分学校又将英语终止了。所以造成乡村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对英语教育的不重视和冷漠的态度;三是新型教材配备和使用的晚。许多乡村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比较老旧,内容不符合本地学生的需求,或者只是大量借用东部地区的教材,而忽视本地学生对英语的承受度,缺少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

2.发展慢

乡村小学英语教育尽管已有了四五年的发展,但在这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速度缓慢,几乎没有得到什么进步,这方面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许多乡村小学仍是教师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根教鞭完成一堂英语课的教学,这与城镇小学中的DVD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无法相比的,当然在两种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们的水平是显而易见的;第二,缺少专业的英语老师。在乡村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外语知识的来源和外语品质发展的起点,只有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水平。然而,绝大部分的乡村小学中,基本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只是由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兼任。这些老师专业素质低,业务不精,根本就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来源和起点; 第三,没有专门化的指导和培训。许多乡村小学只是将语文和数学的教学作为重点来抓,组织对语文和数学老师的经常性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和指导,但对英语老师的培训和技能的指导却没有纳入正规,受到了忽视。

3.水平低

乡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发展不高,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乡村小学英语教育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方式的水平低。乡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将英语单词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先将所要学习的各个单词通读一遍,之后是领读,然后让学生们背诵记忆。所以致使学生们只知道某个汉语单词用英语怎么说而不知道怎么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当中,这种低水平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哑巴英语和语言学习脱离语言使用的重要原因。其次,英语老师的水平低。由于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或者是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乡村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方言化的发音和汉语化的句子。例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之类的具有严重英语语法和句法的汉语化了的句子就是典型代表。而这种具有严重错误的句子是被学生们最容易掌握的,一旦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定式,对以后的学习是危害甚大。再次,学习英语的氛围低。乡村地区作为比较落后的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而在某个单元或者村落中懂英语的人是极其少的,父母不能像语文和数学那样给孩子以辅导,学生只是仅仅从课堂上习得一些英语皮毛知识,整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氛围。

二、对提高乡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建议

提高乡村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推动乡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国家和整个民族所面对的一项的难题,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1.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加大先进教学设备的配备和普及,对一些过时的和老旧的设备进行淘汰和刷新。另一方面颁布制定教师工资待遇及教师编制,为乡村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留住专业的有用人才。如继续发展特设岗位教师的应聘,开展定期和非定期的乡村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训活动。同时,政府部门要实事求是,切实制定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当的规划和政策。切实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加大规范执行力度。

政府要通过制定纲领性的文件从根本上抑制乡村小学中英语教育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对乡村小学老师的考核要采取多方面的制度。既要考虑到老师自身的能力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教育部门要将乡村小学英语教育纳入初中升学考试中,严格要求各乡村小学将英语教学提高到同语文和数学的高度来对待。另外,教育部门要开展一些学习英语的宣传活动,加强和促进学生们对英语的重新认识和态度的重塑。

3.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希腊教育学家曾提出 “给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乡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要时刻不忘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加之英语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在我们母语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由于不经常使用,会导致对一些知识点的遗忘。所以乡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要继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4.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育,它是一种外来语言的教学。所以用传统的方法对应英语的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语言的教学要体现它的实用性和交际性,一味地让学生死背单词和语法而没有实际的运用是现代教学方法中最为忌讳的。所以英语老师要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应用不同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语法翻译法、情景法、任务分析法等都是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5.家长要关注时代前沿,督促孩子的学习

6.艺术教育现状的毛病 篇六

当今社会,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早在上个世纪、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多次改革,在音乐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我国,音乐教育应该源自于1898的维新变法开始,但由于中国政府的懦弱和腐败,我国音乐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办教育,社会上腐败风气盛行,人们的思想腐朽,更不用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师教育可以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府把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上,教育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却未能有所突破。在这之后的“”,我国的教育体制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经历了的空白期,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期间大多数知识份子失去了宝贵的学习积累的时间,这使得我国在这一时期里流失了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并且大大降低了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准,音乐教师队伍层次不齐。如何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并结合海南本地音乐文化,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但通过笔者到培训机构调查研究,以及观察职后培训的音乐教师的音乐课程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违背基础音乐教育规律

以海南地区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机构主要为专科、本科的音乐学院或大学音乐系。此类培训机构老师多以从事大学本科教育的老师为主。在培训过程中,过多注重音乐理论课程和技能的培训。课程设置和大学本科课程几乎相同,如和声、音乐基本理论、作曲、技能训练等。内容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也超出小学生在音乐发展的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受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也许从音乐自身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在之后回到小学音乐课程时,教学质量依然没有多大改善。只是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课程中,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教师只是生硬的将这些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好,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比如什么是音程、什么是调式、什么是和弦。这些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更谈不上完成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在海口某小学和多名小学生交谈时,我问他们:“你们喜欢音乐吗?爱唱歌吗?小学生答道“很喜欢!”。但笔者再问道“你们这么喜欢音乐,那你们也喜欢上音乐课吧?”很多小学生却回答说不喜欢。问其原因,他们有的说:“音乐课要记五线谱,要唱音阶、还要认识很多的符号,老师说五线谱很容易,还告诉我们怎么数,怎么认五线谱,老师说的太枯燥了,就上算数一样。而且黑板上一下子出现那么多音符,根本记不住,节拍也跟不上,所以我们不喜欢上音乐课”。可见,现在的培训机构在如何培养小学音乐老师还需要对小学音乐课程的宗旨和方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不能只单单从音乐自身的内容出发,更多的是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与小学生心理、小学生音乐课堂相结合。众所周知,小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以兴趣为中心,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学生带着兴趣去音乐课堂,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创造力和对生过的热情。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

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大班授课制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法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培训老师经常以教大学生的思路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小学老师,很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些知识可能很好理解,可是用同样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时,由于理论知识本身就很枯燥,再加上单一的讲授法,只会让小学生爱音乐,讨厌音乐课的思想进一步加深。

3、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一般海南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利用节假时间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进修与培训。培训机构在对小学音乐老师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从音乐自身出发,只注重音乐的外在价值,对受培训的老师制定很多专业的音乐课程,过分强调音乐的表现作用、创作音乐的技法等等。而在授课过程中,忽视小学音乐课的内在价值,及忽视小学音乐课对开发学生智力、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审美体验。因此对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法的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培训结束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可能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但是回到课堂,无法将这些知识形象生动的搬到课堂,音乐课的质量没有多大改善。因此培训目标不光光只注重教师自身音乐水平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小学生音乐课堂想结合,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度过每一节音乐课,如何体现音乐基础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内在价值。

4、忽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标准》在其基本理念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1培训教师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音乐本身发展的规律与体验,很少结合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教学,违背了音乐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说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学科的整合是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的趋势所在。培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专业的音乐知识,比如配器学、和声学、器乐的专业技能培训的等。而不注重在讲授过程中音乐知识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关联,既超出小学生音乐接受能力的范围,同时也不符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宗旨。

5、不重视多元化的教育

现今,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在音乐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几乎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荐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小学音乐课程也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民乐与西方音乐及其文化的融会贯通。而在美丽的海南岛,作为海南本土最具有特色的黎族音乐文化却正濒临失传。许多黎族古老而动听的歌曲、黎族器乐都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弘扬黎族音乐文化、让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如何愉悦的感受来自故乡的黎族民歌,体验黎族乐器所带来的魅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也并不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关注与欣赏,导致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以鉴赏西方音乐为主,黎族音乐的传承性面临严重威胁。

6、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海南音乐基础教育相对于全国来说起步还要晚,在海南某些县下城市的小学,有许多音乐老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甚至有些音乐老师甚至是主科的代课老师。而培训机构在制定培养方案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开设课程与本科教学大致相同,比如和声、配器、乐理等等。让学员一下无法吸收。

7.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篇七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等数学,数学建模

我国高教法中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把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事实上, 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也是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数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学习, 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提高思维能力。竞争激烈的社会, 除了要具备丰富具体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具备计算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学教学目的、方法和方式上。目前在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仍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着重题海战术, 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支配着主要教学内容节奏,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模仿, 不断地重复同一种题型以“致熟能生巧”掌握了所谓的解题技巧。这些高中式的数学教法学法对于应试来说屡试不败。高等数学是大学许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也是学习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必要基础课程, 无论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这不仅仅因为很多后继课都要应用其中的数学知识, 而是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即主要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不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影响, 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是就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致使许多学生在刚上大学的初期阶段不适应大学课堂的教学, 感觉大学数学难。

另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中西部与沿海、南部与北部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限制, 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内容多少和深浅难易不尽相同, 对于大学数学在有限的课时达到较好的教学制造了困难。

二、大学数学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许多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时间都被压缩然而教学要求却不断提高。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多, 课时相对紧张。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由于师资紧张, 多数高校数学基础课程除了数学专业多采用大班授课。正因为大学数学知识点多, 课时相对少和授课学生生源的差异, 高校数学教师多采用讲授法教学, 期末考试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这种老师讲授的训练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要教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能力是当今大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但是大学的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 且由于种种原因, 任何费时又费力的繁琐教学方法都不会得到广大教师的响应,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

虽然多数专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那是因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实践中注意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影响, 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文科学生, 因为不是专业课程而轻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 现在的大学数学教材, 基本上只注重理论和计算, 对应用性不重视, 即使有个别的应用也是限于较少的经济、物理方面的简单应用。学过大学数学的高年级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高等数学重要而枯燥, 学了半天除了知道能在物理上应用外, 不知道还能有什么用, 但又不得不学。因此, 很多学生都是抱着不得不学的态度来学习大学数学的,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 各类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 其培养手段也不同。并且学生由于各人的差异, 个人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现在的大学主要针对专业开课, 结合专业的特点设置大学数学课程。但是, 由于授课班级很大, 学生间的差异显著, 并且高中长期被动地由教师支配着进行紧张而低效的学习, 学生进入大学课堂后注重机械模仿, 急于掌握解题技巧, 而不愿进一步思考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结果是一见到没做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整体来说, 学生平均的数学素质不高。

大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 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使他们受益终身。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 应不断深入地研究大学数学教学,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首先, 无论老师和学生端正对数学教育的认识。数学是一种文化, 这就决定了对数学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将数学视为知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教育, 要把数学课程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数学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理解力、学习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大学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要学会如何做人。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某些数学史料和有关数学家创造性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知道到一切科学都是在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 科学上的每一个成果都是科学家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

其次,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应对教学目标、方法其内容的选取进行改革。大学教师应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数学是借助于数量关系来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科学。大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 大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抽象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 可以先解释其内容, 将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归纳、类比及联想。例如, 在讲中值定理时, 引导学生想象平面上的曲线。如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也会加强其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高等数学中讲授的导数和定积分, 就是把几何学中平面曲线切线的斜率、曲边梯形的面积以及物理学中的非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变力所做的功等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为纯数学语言和符号, 从而进行的一系列推导和演算, 并得一系列重要的结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每一位学习数学的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改变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式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大多数学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课堂学习乃至课后学习, 对于大学数学教师是个挑战。引发学生好奇心, 给予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其享受其中的乐趣。数学教学中生动的案例教学不可缺少, 引入实例, 揭示知识背景, 通过归纳实验展示给学生知识探索过程。教师的课堂提问, 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 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是学生看书自学所缺乏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课堂练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指定的练习, 初步体会知识的用法。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练习, 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准确的了解。

在教学安排上学习国外的经验, 面向全校分层教学。高等数学课程按内容划分为3-4个阶段, 供全校学生选择。第一阶段是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部分, 主要是复习高中数学的内容, 可以免修;第二阶段是一元微分学和一元积分学;第三阶段要是多元微积分、级数和微分方程。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以及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 选择完成不同阶段的高等数学。针对尖子学生, 开设了高等数学快班, 比常规班涵盖的教学内容更多, 难度增加。对于第一阶段的高数学习可以实施入学考试申请免修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文化、运筹学、数学应用软件等公共选修课,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型应用实例的介绍, 培养学生双向翻译能力, 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数学竞赛以及其他形式课外活动, 开拓眼界, 通过实践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和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尤其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开始于1992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数学建模影响之所以影响如此深广, 取决于它是学生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 几乎所有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元素都体现其中。

在大学数学教育教学中, 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以及如何开好数学课, 是一个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和积极参与的课题, 也是一个需要得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高度注意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伍建华, 江世宏, 戴祖旭, 等.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3) :36-39.

[2]叶秀丹.我国“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40-42.

[3]陈国华.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 2003 (2) :110-113.

[4]杨晓玲, 马磊.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意义的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 (6) :118-120.

8.教育资源的现状 篇八

关键词:广西高校 教育信息资源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3-0038-03

教育信息资源是对一系列提供学习、支持学习与改善学习事物的总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1] 笔者从2007年初到2008年初分别对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多媒体技术在广西某高校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广西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这些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分别从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几个方面对广西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广西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广西教育厅及各高校历来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目前各高校在教学软件、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教学软件的建设

为了加强优秀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从2001年以来,广西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各高校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区高校教学软件大赛,共计产生优秀网络课程728个,对全区高校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的深厚积淀使广西高校网络课程的制作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广西高校连创佳绩,2005年共12个一等奖中广西就占了5个;2006年共18个一等奖中广西高校获得9个;2007年广西高校参赛的多媒体课件又获得6个一等奖。这些都说明广西高校在课件制作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教学素材库方面,广西各高校教师大多都有自己学科的素材资源,如题库、视频、动画、图片等,但这些资源都分散在教师个人的手上,重复资源多,优秀资源无法共享。

2.精品课程的建设

为深化广西高校教学改革,广西于2003年启动了自治区级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同时确定了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等25门课程为“十五”期间首批精品课程。几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截至2007年,广西教育厅已认定21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17门。

3.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案。广西于2004年启动了广西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开放的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工程”的建设。目前已有48门优秀的网络课程在此平台上实现了共享。“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规划与设计”课题启动,第一期建设目标是完成100门网络课程(含专题学习网站)和12个专业公用素材资源库,开展10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建设1个为全区高校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使用全区高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一批高校还建立了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平台,如广西医科大学的医学学习平台、医学教学资源平台,广西民族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等。

二、广西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高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制约着广西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广西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作了分析。

1.资源重复建设,优秀资源无法共享

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虽有很大提高。但这些资源大都是离散的、孤立的、闲置现象严重且重复率高等,其受益范围也只是其所在的学校或专业,实现共享的教育资源占少数。2007年对广西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的现状调查显示,58.33%的教师选择其网络课程仅供本校或本专业使用,只有49.04%的教师表示他们的网络课程实现了共享。究其原因:一是忽视规范的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规范知识学习和掌握不够,调查中有68.67%的教师表示对规范的内容不熟悉或者不了解。多数开发人员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定义与开发,这就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二是缺乏统筹规划。目前各校建设大都处于自检、自管、自用的状态,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低。[2]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一些课程设置过多,同一课程多家建设,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浪费,且效率低,成效差。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就有好多所学校建设。

2.教学资源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教学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受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广西高校在资源建设的质量方面良莠不齐。许多网络课程的建设过多地关注技术,对内容的关注不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教学设计,导致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学科内容及创新思想的理念。对多媒体技术在广西某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中,37.47%的学生反映课件的质量太差,缺乏新意。在精品课程方面也同样反映此问题,截至2007年底,广西高校只有17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因此,教学资源质量问题也是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突出问题。

3.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低,应用效果不佳

建立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是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广西大约有50%的高校已经建立起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一些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当中或正考虑建设。但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大部分学校是教师个人的行为,通过教学平台进行的网络教学还没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教学资源建设也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些网络课程建设完成或获奖之后,很少用到教学之中,成了摆设。在调查当中,有27.5%的老师表示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参赛获奖。应用于课堂教学课件以PPT课件为多,但效果欠佳,在对某高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中,39.5%的学生反映多媒体课件由于缺乏教学设计导致效果不好。

4.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问题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反复、不断更新的工程。对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管理与维护、经常保持对教学资源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是教学资源的生命所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存在着一劳永逸的心理,完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后忽略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维护。在回答“您对网络课程开发后或者获奖后更新的情况如何”这一问题时,表示从没更新过或只是偶尔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的教师占33.52%,这说明教师还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更新意识。另外在调查网络课程的管理与维护方面的问题时,29.38%的教师认为是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27.5%的教师表示难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因此,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对教学资源管理与维护的方便性。

5.相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力度问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及激励措施,这对广西高校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应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教育资源建设的不断深入,在政策的贯彻落实及执行力度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对部门协调和调动教师建设及应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量大但受重视的程度却不够,80%的高校认为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政策支持及激励措施。在教学资源应用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及激励措施,很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影响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一大因素。

三、广西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根据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设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1.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规范,完善共享机制

要解决资源离散、孤立、闲置且重复率高等现象,实现资源共享,就必须统一资源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它有助于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管理和利用。[3] 一方面,各高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规范的学习,提高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共享性。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与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应用系统,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提供应用平台,以满足教与学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校际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集中存储与管理教育信息资源,由相应的部门统一组织共享平台的开发建设,分类建设各种类型的资源库,各院校将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上传到资源中心数据库中,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2.加强对教师的有效培训,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

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高低,以及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程度和效果,跟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分不开。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水平和实用性,对教师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2001年以来,广西教育厅及各高校每年都以各种形式对全区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及教学软件制作的培训。但在教育资源的实际开发及应用中,仍然体现出多数教师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这表明广西高校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网络课程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上的培训,让教师掌握相关教育资源开发软件的使用,能够将课程内容、图片、声像以及相关资源恰当地在教育资源中表达出来。

3.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可持续利用

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教育信息资源正常利用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做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教育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广西高校要做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保障好教育资源的运行环境,加强服务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既要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实现集中管理,又要实现各单元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方便局部维护。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资源更新和维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各方意见调整课程的进度,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更新和调整。

4.多方面开展教学模式研究工作,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复杂多样,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也复杂多样。因此,要提高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多方面的教学研究来促进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各校应根据本校情况,组织各类人员(包括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开展教学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应用策略的研究活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及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全校教师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

5.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执行力度,提高教师建设及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

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强的政策与制度,能促进本校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广西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但在具体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反映支持和激励教师开发和应用教学软件的政策还不够。因此,加强相关政策的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给予足够的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还需建立起相应的学分制,以完善和促进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9):9-13.

[2]孙进康,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8(1):60-63.

上一篇:发言稿获奖下一篇:环境优美乡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