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给材料作文(11篇)
1.如何写给材料作文 篇一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一起,这无疑需要去争取,那么也许你口头上面无法表达自己的爱意,就从情书中出发吧。
爱一个人,直到无路可走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相思如潮水是涨还是退?
想念一个人,想念与他共度的每一分钟,想念那每一分钟的每一个细节和情节,想念那每一个细节的柔情蜜意,每一个情节的缱绻缠绵,想念那缠绵的泪和笑,直到泪流满面、伤痛彻骨、身心疲惫、肝肠寸断
试着追问:“什么时候这样的相思成灰?是今天还是以后?什么时候这样的想念才能结束?今天是剧终还是序幕?什么时候才能有相依相守朝朝暮暮?什么时候才能割舍才能放弃?不必再为一个人痛楚?”追问无休时,三秋如梦,寂寞如水,孤独如风,我依然固我,君又在何处?
试着忘却,忘却吻的余味,忘却拥抱的感觉,忘却爱抚的余温,忘却自己忘却你,忘却点点滴滴日日夜夜长长短短而凝眸处依旧是你的笑你的爱你的眷恋。
试着停止思索,不挥笔洒墨,不翻经阅典,不整理信件,不收拾冷衾,只看那高空的闲云,天边的归雁,新绿的竹林,吐艳的花木,可是你却在私语在呼唤,于是依旧是你无孔不入,无所不在,让我感受到你的温柔的粗暴的入侵和你挥之不去而又触及不到的存在!
我的爱人,让我静一静把!我心已不由我,我的爱情也由你把握,还给我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吧,至少让我有机会对自己诉说这千年不变的忧伤,这深沉如海的寂寞!
我的爱人,不要承诺什么吧?我会情不自禁相信那是真的,即使仅仅只是海市蜃楼,最终只是空洞的泡影,我也会相信,相信我的爱情是那美丽的相思树,颗颗红豆是爱的硕果。
2.如何写给材料作文 篇二
材料作文, 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 (包括文字或其他的语言形式) , 要求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特点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叙述、引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某一现象的漫画或文段……;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 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变为审材料。
三、什么是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领悟题旨, 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 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 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材料作文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 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 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 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其次, 必须“保持一致”。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 有感而发。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 抓关键句法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 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 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阅读下面的文字, 审题立意有个船夫在急流中驾驶小船, 船上坐着一位要渡河的哲学家, 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船夫, 你懂历史?”
船夫:“不懂。”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这时一股巨浪扑来, 击翻了小船, 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 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
船夫:“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是马克思给他女儿讲过的一个阿拉伯寓言。这个寓言的隐喻义是什么呢?有人说, 这是比喻那些有了知识就盛气凌人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也有人说, 这是比喻那些表面上有知识而实际上没有知识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还有人这样认为, 这个寓言比喻了生活中没有知识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吃香等等。
我们说, 这几种说法都不符合材料蕴含的寓意。因为哲学家并没有盛气凌人, 也不能武断地说他就是那种“表面上有知识而实际上没有知识的人”, 而“更吃香”的看法更是脱离了材料的实际, 据此类推, 那么, 一个不会游泳的读书人, 偶尔失足溺水, 就能得出“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寓言中关于“生命”三段话, 实际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最后船夫讲的“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一句, 是关键语句, 它的隐喻义就是:你知识再多, 如果不能解决眼前溺水的问题, 又有什么用呢。明白了这一点, 就可用来比喻说明“任何科学, 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都是无用的科学”, 由此提出“理论必须结合实际”的命题, 就十分自然贴切了。可见, 明确关键语句的隐喻义, 有时可成为理解整段材料隐喻义的一把“钥匙”。
(二) 由此及彼, 大题化小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 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而, 我们要善于将身边的日常生活与书面上的大道理相互联系, 做到将大题化为小题, 由此联系到彼。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数据、比喻等方式显现出来的, 此时的我们就需要抓住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情, 深刻地挖掘其中的含义, 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 (社会) 。
(三) 层层剥茧, 追问到底
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如果捡些石子回去, 到时候你就会又高兴又后悔的。”那人听了这话, 就捡些石子装进行囊。回家后打开一看, 那石子都变成金子, 他果然又高兴又后悔。
1. 石子为什么能变成金子?
淘尽狂沙始得金;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善纳良策, 把握机遇;行事长宜放眼量;坚信正确的选择。
2. 那人为什么要拾取石子?困难是强者的试金石;勇敢地拾取困难的石子;知难而进。
3. 怎样理解那个声音的劝说?发挥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作用。
4. 怎样看待他的“后悔”之情?失望与欲望成正比;知足常乐;身在宝山不识宝;未尽力而后悔;尽力而无悔。
5. 这则材料突出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
让我们的行囊装满生活有用的石子;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年要知勤学早;黄金时代多淘金;身处黄金境地多淘金。
6. 这则材料蕴含哲理有哪些?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看事物要看其本质;看似偶然, 实则必然;善于利用外在客观条件;看问题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本次作文训练材料: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 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 都来了, 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 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本次作文训练常见的审题立意失误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竞争、适者生存;做事必须讲究方法;环境对人的影响。
1.本次作文审题问题题目。
《强化自我, 走向成功》《简单识问题》《最后的遐想》《看问题抓本质》《从地基开始的长久利益》《竞争》《用独特的视角看人生》《根本在于根源》《不断进化追求极限》《逆水行舟》《意志力的力量》《从主观出发, 解决问题》《彻底与不彻底》。
2.本次作文审题扣题的题目。
3.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片段1: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课堂上的所学知识、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语言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一考生《“量小”非君子 “无读”不丈夫》
片段2: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谋求发展,同时也需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以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并且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一考生《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片段3: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呢?文题材料给出了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似乎千真萬确、无可厚非,但仔细考究、认真体味,我倒觉得能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或者说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
——一考生《投身社会生活 提升语文素养》
片段4:尽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但回顾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我还是觉得课堂有效教学让我的受益最大。我向语文课堂致敬!
——一考生《向语文课堂致敬》
片段5: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确,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难让人喜欢的。值得庆幸的是,我爱读书。寒窗十载,课外阅读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课外阅读伴我前行。
——一考生《课外阅读伴我前行》
一、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要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前面5个片段,引述材料的语言都非常简洁,干脆利落。片段1围绕“课外阅读更能提升语文素养”、片段2围绕“三管齐下,不可偏废”、片段3围绕“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片段4围绕“向语文课堂致敬”、片段5围绕“课外阅读伴我前行”,均为定向引述材料,提炼观点,直击核心,立意精准。
二、引述的材料和观点之间要紧密联系、有机过渡。
4.材料作文应如何拟题 篇四
河南光山城关三中胡丹
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语文检测中写作能力考察他值的不断攀升,这一有着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称的写作能力训练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但也应该看到陈旧老套的作文命题象枷锁一样来束缚着学生的创新,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正是基于此点,受到“不给学生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知识,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一中招作文命题的影响,各种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秀快蔓延为燎原之势而倍受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这当然是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可喜之处。表面上解决了旧式作文命题中的“陈腐老套”,教师可以如释负重了,殊不知,长期受到这种命题作文束缚的主体——学生们,在根据材料自命题目时,是否又重蹈覆辙呢?果真如此,教师又岂能袖手而作壁上观,或埋怨学生作茧自缚呢!可见此现象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并在写作教学中对这类材料作文进行训练,并努力树立材料作文拟题的“品牌”效应。
此前本人所在年级段进行了一次阶段性学科内容检测,其中写作内容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这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或改写;(3)除诗歌、戏剧文体不限。应该说,这一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呼唤作文的个性化以及有创意的表达的写作能力考察与在考试中落实深改精神,充分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是相吻合的。
可问题是在评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拟题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就题目本身而言无非是《伟大的母爱》、《学会自立》、《在锻炼中成长》等,毫无新意而言,后来我尝试着在评讲后,尤其针对这一材料以课下练笔的形式让学生重作一次,其结果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连拟题也透露着“文采”,如《历炼后的飞翔》、《滴血的母爱》、《母爱的另一种表达》、《动物·人》、《阳光总在风雨后》、《都怨我心太软》等。试想,还有哪位评卷教师在没有接触文章正文之前不为拟题所造成的“品牌”效应而“高抬贵手”呢?
当然,本人的观点并非追求这种“高抬贵手”后的结果,因为作文本身呼唤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就包括“文题的创新”。
众所周知,作文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其中为什么写是前题,教师的作文指导正是要解决这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写是由作文题目决定的,作文题目的设计集中体现着作文教学的理念和作文教学的方向,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从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材料作文拟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怎样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反过来讲,即指导学生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拟题,具体从两个方面来作。
(1)感受材料所营建的情境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样情境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并受到情境的感染,才会有所感,有所想,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
(2)针对爱好
爱好是兴趣的直接动因,因为材料作文拟题设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给学生选择的余地空间很大,若能鼓励学生围绕爱好拟题,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题目的“山高水低”。
2、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言为心声,学生说什么,这是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方面,青少年好奇心胜,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性情活泼,另一方面是生活阅历浅,兴趣转移快,情绪波动大,平时训练文题的拟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使学生在材料作文拟题上受到启发而“嫁接”或“移植”。
3、体现生活价值
作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作文离开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沅本之本。作文体现出生活价值实际包含两层意思。
(1)题目拟定要贴近生活实际。只有观察过或体验过才能言之有物。
(2)文题要有实用价值,从根本上讲,写文章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精神需要;一是为了交际沟通,满足生活上的启发和教育需要,而后者往往受到忽视,而恰恰这类材料作文出现的几率又最高。如上文提高的材料作文就则重于给人的启发和教育作用。作业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作文教学应该以长远的目标来看待目前的作文训练,使学生掌握生活所需要的实际本领,掌握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所需的实际本领。
尽管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教育,其作文还仅限于训练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是要以方文通字顺为基本要求,而对于材料作文这种更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机会不容错过。
5.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写 篇五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明确要求“结构完整”。这就要求用清晰的思路来安排写作的内容。如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点题恰当好处。前面说过题好一半文,还有一句“头好一半文”,写好开头至关重要!有力的开头,直奔主题的开头,开门见山亮明观点的开头,富有文采和哲理的开头,都最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强烈心理需求——短短的二三十秒就要阅完一篇作文且还要给出合理的分数,这就逼迫老师用最“高效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事。他除了认真看“凤头”看“豹尾”,他还能有多少时间来看“猪肚”呢?这是高考阅卷中的“潜规则”,考生应该理解,应该明白。所以,拟好题,开好头,结好尾,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结构,真的不可等闲视之!
6.高考材料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篇六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 “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善于化大为小
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提供的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也就是说,这个题目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文的开口越小越好写,内容越具体越感人。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改革,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再比如身上的穿着、家里的电器,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等等。
注重虚实结合
示例: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命题思想看,作文题直面考生即将到来的人与路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路”可以坐实理解,也可以拟虚想象。坐实理解,即从路的本意探讨人与路的关系。如有鉴于行人缺乏交通规则意识,可以谈“人应该怎样走路”;有感于先进国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可以谈“人应该如何管路”;还可以就一条路的变迁谈社会的发展变化等等。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可以写路上的风景、故事、得与失,还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路”、“人可以开辟自己的事业路”、“人改变自己的成功路”;或者写“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不忘给自己留退路,失意时不忘给自己找出路”等等。
理清材料关系
示例: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文章。
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在写作时应先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再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样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如果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符合题意;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7.引导职校学生作文如何取舍材料 篇七
这里, 就以彭学明的《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为例, 突破传统的介绍作者、归纳中心思想、分析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方法, 直接将主旨、课文结构分析和课文特点结合在一起, 从实用性方面出发, 谈谈作文应该如何选择材料 (因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特点就体现在选材方面) ,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掌握的主要东西。
首先, 要引导学生知道文章所用的材料一定是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关系的材料。作文中不论是主要的典型材料还是次要的普通材料, 都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因为主旨是文章的灵魂, 是统帅;文章材料的作用就是为了表现文章主旨的, 所有材料都为其也必须为其服务。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说过:“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 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 在这上面鞭辟入里, 烘染尽致……”这个被鞭辟、被烘染的“重点”就是指的材料, 这里所说的实际就是材料和主旨的关系。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一文所用的材料分五个部分, 记叙了母亲对土地、对劳动、对人民的热爱, 这些材料有主有次, 但都紧紧围绕着颂扬勤劳、善良、质朴的母亲将爱给了子孙, 也无私奉献给了人民这个中心, 表现出母亲高大的形象。
其次, 要尽可能的用典型独特的、感人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更加突出主旨的深刻, 使文章更有意义。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典型材料就很明显, 用典型的材料表现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写母亲的材料很多, 要很好地表现文章主旨, 就要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本文要写的是一个一辈子生活在山区与土地打交道的母亲, 这样的农村妇女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山区成千上万, 她们有许多优点美德, 如勤劳、善良、朴实、坚强等。如果一般材料多了, 母亲的形象就和其他农村妇女没有什么不同了, 就不可能写出人物的本质特征, 无法表现出“这一个”的独特性, 就缺乏感染力了。所以必须有典型材料。从标题也可以看出, 作者要表现“庄稼地里”这一点, 说明母亲与土地、与庄稼的关系, 突出一个“老”, 以体现母亲一生, 尤其是晚年还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文章第二、四、五部分是主要的典型材料。第二部分写农村实行责任田, 母亲从城里回到山乡, 面对分得的田地和荒山, 下决心要为子孙们守好这份“家业”。第四部分展现的抗旱队伍壮大, 但像母亲这样只身一人满头飞霜的白发在队伍中异常耀眼、独特。第五部分写老母亲将自己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 这是出人意外的壮举。这些材料非常感人, 特别是第五部分, 更表现了母亲的无私和奉献, 这些地方所展现的品德不是每个农村妇女都能做到的, 也正是这些材料把老母亲和一般的农村妇女区分开来, 从而表现了主要人物所特有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 使这个形象变得更加高大, 增强了文章的意义。
对于这些主要的典型材料应该详写, 以上的材料作者就不惜笔墨地进行渲染、刻画。
再次, 普通的材料要适量写。
一方面, 典型材料之所以典型, 是因为这种材料少。如果仅仅用这样少的典型材料, 文章中普遍方面的涵义就无法展现。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第一、三部分是一般的辅助性材料, 写劳动, 从面上描写和表现人物。所写的情况在一般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 这些材料表现了老母亲所具备的勤劳、善良、朴实、坚强等是许多普通农村妇女都具有的传统美德, 展现的是普遍的涵义。
另方面, 典型的材料之所以典型, 它是一般的普通材料衬托出来的。没有普通的辅助性材料, 文章也会显得单薄、不饱满, 没有支撑力。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的典型材料把母亲变得更加高大起来, 这些高大就是在许许多多农村妇女包括母亲本身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衬托、比较出来的, 使人们感受到母亲是中国农村千千万万具有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中的一员, 但又不同于这些劳动妇女, 这就将文章所要表现的这一个与许许多多区分开了。如果没有第一、三部分的普通材料, 是无法支撑出母亲这样高大的, 文章也会显得单薄。
但普通材料毕竟是次要的, 起烘托作用, 所以不能详细写, 只能略写;当然, 如果是太普通的材料则可以不写, 要写也一笔带过;与主旨无关的材料, 心中无论怎么喜欢也不能写。否则, 文章会显得啰嗦, 主次不分, 主题不突出。
总之, 从《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紧紧围绕主旨选材, 所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而且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分明, 详略得当, 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展现了老母亲高大形象。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领会这点, 作为学习中所要把握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学习作文时能有选择地使用材料。
参考文献
[1]符耀.湘西风语者——浅谈彭学明散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6) .
[2]包晓玲.论彭学明对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J].南方文坛, 2008 (03) .
[3]李晓红.现代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 (下) , 2007 (01) .
[4]毛韶华.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文学教育 (下) , 2007 (11) .
[5]王艳军, 季红艳.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8.如何走进新材料作文 篇八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多元思维
《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首次同时颁布三种作文考查类型: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又叫情景作文、题意作文、新材料作文)。其中新材料作文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它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审题难度大大提高了。这种新型作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新材料作文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明确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而言。旧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中提炼观点,找到材料的中心就进行议论;而新材料作文则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2007年广东江门一模作文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只给出材料,既不规定话题,又不给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是新材料作文的特殊之处。
如果我们再将它与这些年流行的话题作文作一比较,就更容易看清它的特点。请看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话题作文的例子: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站在一旁看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异同。
相同点:都提供了材料,都是“三自”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不同点:第一,审题难度不同。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话题,也就限定了一个范围,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新材料作文没有提供范围和落脚点,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难度显然增大。第二,审题方向不同。话题作文关键是审话题,作文立意与材料关系不大紧密,材料只是提供一个例子,帮助考生打开思路,材料可用可不用。而新材料作文关键是审材料,作文立意与材料紧密相关,它是立意的基础。
综上分析,我们对新材料作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给它归结三个特点:1.开放性。只给材料,不给话题(考生发挥的空间更大了)。2.多向性。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考生选择立意的角度多了)。3.自主性。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与话题作文相似)。
二、掌握审题的两个关键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攻破新材料作文呢?我认为应根据它“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逐步去破解。这当中关键要抓住两个问题。
1.全面理解材料。
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整体把握材料。“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可见材料是立意构思的基础。我们不仅要理解材料,还要分析材料,这样才会深刻全面。
全面理解材料,要分析几个与思想内容相关的问题。下面以前述广东江门一模作文题为例加以说明。
①理清对象。材料包含三个对象:宙斯、寒鸦、众鸟。
②分析表现。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对象的表现:宙斯要选鸟王;寒鸦拾众鸟的羽毛,装扮自己;众鸟嫉妒,拔光它的羽毛。
③辨清关系。用辩证法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④分清主次。从材料来看,寒鸦应是故事的主角,它可以成为写作的切入点。
弄清这几个问题,第一步的任务就完成了。
2.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是第二步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侧面”?什么叫“角度”??摇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侧面”就是“旁边的一面”。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认作是侧面;同理,一个事物、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表现为多个侧面。就一篇文章的内容表现来说,可含有多个侧面。分解时,要采取分类的方法。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东郭先生》,按思想意义来分,有揭露狼凶残本性的一面,有批评东郭先生糊涂受骗的一面,也有赞扬农民聪明机智的一面。只要把材料的内容全面理解了,选向的问题就不难了。
选定了一个侧面,再就是要选择角度。其实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去看这个侧面,构思立意也就隐含其中了。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还是拿2007年江门一模作文题作例,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宙斯的角度看:不应以表选才或选拔人才应重实力。②从众鸟的角度看:嫉妒之心要不得或包容是一种美德。③从寒鸦的角度看:有肯定的一面,如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有否定的一面,如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写了。
有人会问,这么多侧面和角度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于这个问题,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长陈妙云教授说得很肯定,就是每个角度都是平等关系。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或部分主题。
三、加强多元思维训练
新材料作文,它考查的不仅是写作能力,而且是阅读能力。写好作文,首先要读通材料,读懂材料,才能切题写作。这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以阅读促写作,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下面以《失街亭》为例,印证上述的审题方法。
①理清对象:马谡、孔明、王平、司马懿。②分析表现: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纪又勇于承担责任;孔明深谋远虑却用人不当,军纪严明、奖罚分明却有情有义;王平劝告马谡,及时汇报军情,有勇有谋;司马懿围山断水,知己知彼。③辨清关系:人物之间存在着正反关系、主次关系、敌我关系。④分清主次:从失街亭的原因推究,马谡是故事的主角。
9.名师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篇九
离高考两月余,高三学子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线名师认为,只要注意复习方法和技巧,语文学科仍有较大的提升成绩空间。
关注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根据材料所提炼的观点作文,即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意合”,而不提及或适当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有偏题之嫌。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既根据材料蕴含的观点作文,做到“意合”,又在行文中根据文章的立意恰当地转述材料,做到“明合”。如果“暗合”与“明合”两兼顾,那就无偏题、套题之忧了。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大体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题型。话题作文开放程度高。材料作文往往只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至于在考试作文中有无提及、转述考题中所提供的材料,题目中并不做硬性要求。但仔细比较分析2011年高考作文的全国卷,细心的人就会发现,2011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有了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 “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选择 “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 “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注意,在2001年的高考全国卷中已出过“诚信”话题作文,2009年高考的全国卷中也出现过 “善良与诚信”,那么2011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与2001年、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何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
一、200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属话题类的题目。而2009年、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
二、更重要的是2011年高考作文题所提出的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根据材料所提炼的观点作文,即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意合”,而不提及或适当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要“意合”还要材料契合按照上道作文题目的要求作文,不仅要做到 “意合”(暗合),还要做到材料契合(明合)。这一点在上海市2011年的高考评卷中也得到证明。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高考评卷专家李强说,上海2011年作文试题如果仅仅“围绕着关键词:辩证、态度决定一切、信念等展开,再也不论及材料,被认为是审题偏差,一般也在36分上下”,这种观点已基本成为语文高考评卷中的共识,这一点也从书刊上登载的高考作文中得到了证明。
例如,一篇题为《让诚信永驻心中》的考场作文,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不诚,无以立根;不信,无以立本。诚信之至,方可固根本,行天下。”然后由古及今。但文章存在一个硬伤:全文从头到尾只字未提题目所提供的“北京一彩票业主为他人垫资代买彩票,中大奖后如数交给彩民”的材料,没有提及互联网调查人们对这一事件反应的材料,尽管这篇文章语言不错,但结果得分却自然受到了影响。
相反,从一些满分作文来看,作者既做到了立意上的“暗合”(“意合”),又做到了材料上的“明合”。例如,河北省一满分卷《呼唤诚信》,全文紧紧围绕“呼唤诚信”这一主题来写。文章开头即写:“北京市彩票店一业主替彩民垫资购买中奖后,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并成为又一最诚信业主。然而有人据此在网上调查后却发现,只有五分之一的人选择诚信,这不能不引人深思。”文章末尾又写:“让我们呼唤诚信吧,北京彩票店业主不就给我们上了诚信一课吗?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诚信的土壤。当诚信的细胞涓涓流淌,我们的社会将变成诚信与幸福的海洋。”
又如满分作文《诚信——— 不倒的丰碑》,在行文上,文章由赞美“最诚信业主”开篇:“‘最诚信业主’为我们诠释了人生的真谛。那一最简单却占据心灵高峰的细小举动,体现着诚信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社会与人生。彩票专卖店业主垫资购买了足球彩票,得知彩票中了500万,毅然把彩票交给买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义无反顾地选择诚信呢?”紧扣材料第一段,赞美诚信品德,引出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自然过渡到问题分析。而后,用同仁堂坚持诚信获得成功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诚信的积极意义,由此转入关于诚信建设的论述,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最诚信的业主是道德的丰碑,精神的富豪,他们已长成了诚信的大树,把道德与精神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最诚信的业主’。”
用材料充当引子或者论据
根据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命题和评卷的情况来看,如果2012年写材料作文,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严格按照题目所提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既能根据材料蕴含的观点作文,做到“意合”,又能在行文中根据文章的立意恰当地转述材料,让材料在文章中充当引子或论据,做到“明合”。如果“暗合”与“明合”两兼顾,那就无偏题、套题之忧了。
针对上面的事例,我们还是要提一个老话题:写考场作文一定要注意审题。一讲审题,有的考生以为只审所提供的材料或作文题目,其实这还不够。审题还包含审题目所提的要求。以上面所举的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为例,如果考生忽视了题目后面所提的要求,自然要吃亏。
10.如何写给男朋友的道歉信 篇十
难道你也想一句不适合就否认所有吗?其实你也不是那样的人。其实我也知道你在害怕什么。你害怕和好了,我会像以前那样对你。难道你不知道吗?好不容易得到的。我会好好珍惜的。难道连一个最最基本的挽回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我。其实在这半年中,我死都想过了,我就想着有一天你会想通会回来找我。可是等到今天,我失望了。
就在前不久几天,你突然给我发短信“你原谅我么”呵呵 其实在我心里早就原谅你了,只是我觉得能跟你说话。哪怕是吵架我都愿意。就这样我们和好了。但是就两天。你对我说“我实在不习惯现在这种感觉,还不如找个陌生放得开,所以……”就分了。
可你想想,在一起的这三年多。你对我无微不至,我一直享受着你的.爱而且只是越来越任性。我脾气很不好。你都很包容我,从不对我乱发脾气。当我们上高中那会儿,当我想跟你分手时,你都可以跪下。看着他那么心痛我都忍不下心离开,现在当我真的彻底爱上你了。你就受不了我的无理取闹。其实在这里我想说请原谅我做错的任何事情,那都是过去式了。廖谨 我真的很爱你。
这些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怎样才能让你真正感觉到我对你的爱,真正明白我爱你我会为你改,这次真的不是说说就算,这次是因为我知道我将失去什么,你给了我三年时间去磨合两个人的关系,我却一直只是享受着你的爱而且只是越来越任性。当你真的说出来你失望了,我感觉我的天都塌了。。。,三年来,可能我没有表现得很清楚,可是你应该清楚地知道你已经是我生活的全部,你突然告诉我你要离开,就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爱情不是强求,不是强留,如果你对我真的一点感情都没有了,我不管用什么方法留下你都没有用。如果我不改,你始终有一天还是会离开我的。你是我的第一个男朋友,除了你没有人给过我爱情的感觉,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爱情是不是可以伟大到让我为你完全改变,但是如果你肯给我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尝试。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格真的不好,如果我不改的话在以后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都还是会一样碰壁。如果你真的不打算再继续给我你的疼爱,我也会改,为了你,曾经爱过我,我一直爱着的你。。。“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 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着”珍惜手边的幸福,不到等到失去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11.新材料作文如何“拒绝平庸” 篇十一
一、要有思想的高度,拒绝立意平庸
不管什么样的作文,立意总是第一的,它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情调高雅,能教育人、启迪人,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道德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辨是非、识美丑的能力,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平庸与平凡有相同的地方,如普通、寻常。但又有不同的地方,“平凡的人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某种心灵追求,主客观条件成熟了可以升华为优秀和卓越;平庸的人,有两种毛病,一是‘混’,不求上进,二是‘笨’有所事却总是干不好,它向上可融入平凡,向下可沦为庸俗、恶俗。如一篇高分作文的考生开篇这样写道:“平庸者,不露锋芒也;拒绝平庸者,锋芒毕露也。”探究中国自古以来中庸传统的原因,引经据典,进而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呼唤锋芒之士”的观点,切中时弊,体现了考生独到的思考和真切的感悟。
而一些平庸的作文则思考没有深度,没有自己的见解,只说一些“公理”“常理”“大道理”,通篇是空话,套话。如有的考生这样写“如果你是骐骥,就要拒绝驽马的平庸。如果你是月亮,就要拒绝星星的平庸。如果你是珍珠,就要拒绝沙子的平庸。平庸与否,关键就在你对生活的态度。”大而空,不着边际。
还有许多作文随便把一些名人贴上标签,如“司马迁在千百年平庸与智者的斗争中,做了一次流传千古的亮相。”“爱因斯坦的跌宕人生,不也正是拒绝平庸,追求平凡人生最好的例证吗?”这样平庸的思想,作文怎么不平庸呢?
二、要有思考的深度,拒绝思维平庸
所谓思考的深度,主要是议论文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能就某方面写深写透,而不必面面俱到;分论点能层层深入或有对比关系,作者能关注时事与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历史文化,人生体验与情感。 如一位高分作文的考生由南京地铁“逼”走古城千余棵百龄大树的现象写起,一些城市为了“拒绝平庸”而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四合院被高楼大厦取代了,百年古树被地铁逼走了,然而城市的文化特色也失去了,中华文化也没了,而有些人却鼓吹这种“平庸无比”的发展是向西方看齐,与西方的城镇历史文化对比一下情况怎么样呢?西方古城镇几百年来变化并不大,我们现在三年不回家,可能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真是振聋发聩!
写文章不能简单图解,要有点“机智”,用作家王蒙的话说叫“亏他乡得出来”,编得曲折,写得机巧,让阅卷者点头称是,甚至拍案叫绝。如满分作文“和尚指点画家”,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有一位自我感觉相当不错快50岁的画家,一天他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画作,虽然技巧很好,总感觉有点平庸,可又说不好到底缺了什么。他去求教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让他看屋外的油菜花,油菜花很美,画家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来画,可是画完一看,还是不满意,摆脱不了平庸。老和尚说,你再闭上眼睛。画家闭上了眼睛,他听到了蜜蜂嗡嗡声,听到了虫鸣,听到了自然界的声音,这时他再画,发现这次的画作非常完美!画家也终于知道自己缺少的是心,用心才行,而且不仅画画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三、要有眼界的广度,拒绝选材平庸
选材的平庸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选材仅仅局限于古今中外的那几个名人上,没有自己独特的材料。一到写作文总是搞文化散文,每年高考作文一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又要被宫刑上万次,屈原又要遭流放而跳许多次的汨罗江;外国的就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但丁、贝多芬、霍金。写今人则是法网金花李娜、无臂达人秀刘伟、刚去世的作家史铁生、阿里巴巴的马云。不是说这些人不能写,而是因为写这些大众化的名人容易与别人撞车,如果自己没有较深的认识,就显不出我们自己作文的个性特色。
另外还体现在选用名人名言,引得最多的就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也说明许多考生积累的知识并不多,看问题比较浅显。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能有个性化的阅读,要大量阅读,多读时文,通过各种渠道吸纳有意义的信息,记住记下那些感动自己的人、事、文,无论读什么都能有一些个性化的思考,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见解。能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能有普遍性的观照,能有提炼升华。
四、要有表达的亮度,拒绝语言平庸
“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这种比兴式的手法,自然亲切,从常见的青草中读出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
表达的亮度就是能合理运用好修辞,说话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以理服人,见解能深刻,引用能恰到好处,不玩假深沉,有的时候华丽工整是美,平淡朴素也是一种美。如一位考生写的和上面的完全相反:“春蚕能够蜕变成蝴蝶,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丑小鸭能够化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要证明它是美丽的;涓涓细流孜孜不倦地流向大海,也是因为它拒绝平庸,它想让别人看到它也可以浩瀚。”
考生的一些精彩引用也能为作文生色不少。如有的考生引用“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未来的浪费。”(尼采)有的引用“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席慕容)有的引用 “麻雀有麻雀的领地与快乐,这些并不是老鹰的生活能给予的。”(刘新吾)都相当精彩。
如果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中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甚至一点两点,无疑作文能够“拒绝平庸”,获得理想的分数。当然做到以上的几点,是要靠在平时的有意积累和训练,熟能生巧,厚积薄发!
【如何写给材料作文】推荐阅读:
话别写给老师作文08-05
如何积累作文材料09-17
写给生日的妹妹作文06-17
作文写给自己的信07-27
写给春天的信作文10-20
写给姐姐一封信作文500字06-26
写给八月的天空作文800字07-06
写给妈妈洗脚的作文07-15
写给最重要的人作文08-13
写给自己的话高三作文09-07